儿童接种率调查方案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方案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方案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工作是体现计划免疫接种质量的真实评价。
为了解掌握我乡免疫接种情况,及时发现免疫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制定具体报告监测方案。
一、监测调查对象及内容
全乡辖区内所有常规免疫接种单位均为免疫接种率报告及监测单位,全乡接种报告单位为19个,监测接种率依据各接种点接种报表数据和入户调查0—7岁儿童接种基础或加强免疫真实情况,监测调查内容为新生儿出生建卡建证情况,首针乙肝卡介苗及时接种情况,“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及单苗基础,加强应种实种情况核对。
二、调查方式及监测方法
依据各接种点接种情况、报表统计各苗接种率,得出全乡单苗接种率和四苗全程接种率,或以乡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将全乡由里向外顺时针方向编排序号,然后以抓阄形式决定被检单位,乡防疫组人员下村,由村防疫医生陪同,入组到户,认真详细对每个被查儿童接种情况信息记录在案。
三、接种率报告监测结果评估
每次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资料报表认真填写,实事求是,逻辑合理,将每次各村运转报表估算接种率及监测报告质量
进行评价。
R值评价,R值在0.95—1.05之间为可信,0.90—0.95或1.05—1.15为可疑,小于0.90或大于1.15时不可信,D值评价当D≤
0.05时可信,0.05—0.15时可疑,D>0.15时为不可信。
四、存在问题的解决
通过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估,清楚掌握全乡及各村接种点的真实免疫情况,针对接种率偏低或差距较大的单位,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改正。
马市坪乡卫生院
2008年1月。
丰县范楼镇流动儿童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种状况 及影 响因素 进行 了调查 。
1 象与方 法 . 对
表 l 丰县范楼 镇 0— 周 岁流 动儿童 年龄 构成 6
医学信 息
医学信息
^ IA 皿 C L肿 O M T0 R A 1N N . 00 o5 l 2 ・1 6 0 1・
指、 咬指甲及咬笔头的不 良习惯。②清洗用具 : 凡是小儿可以放人 口中的 生习惯, 也提示我们 1 3 — 岁年龄组儿童铅中毒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③ 玩具、 文具等 , 均应定期擦洗、 除去铅尘。③家庭扫除: 定期进行家庭扫除, 大于3岁年轻组, 年龄增大铅中毒率有所下降, 可能与年龄增大知识面增 用水和湿布清洗室内, 除去铅尘 , 食物和餐具应加罩遮挡铅尘 , 平时常开窗 多和接受健康教育有关。 通风, 不居住刚装修的房屋。④避免接触污染: 用食品袋装食 品要防止上 32 降低和去除儿童铅暴 露危险因素, . 合理饮食, 食用富含钙、 铁、 面的字 、 商标与食品直接接触, 画、 家庭墙壁、 家具用油漆装饰、 或儿童玩具 锌、 蛋白质及维生素 B类 、 维生素C的食品, 能预防儿童铅中毒和促进铅在 涂有油漆要防止油漆屑食人。⑤每 日早晨用 自来水应将水龙头打开约 I 人体内的排泄。在肠道内钙、 锌等微量元素与铅进人人体内是通过 同 铁、 5分钟, 待前段可能溶有铅等重金属的水排完后再取来食用。 运载蛋 白, 存在着互相竞争机制, 从而可减少儿童对铅的吸收摄入。蛋 222 调整饮食结构 , .. 多食用富含钙、 锌、 铁、 维生素 B类、 维生素 C 白质中半胱氨酸能结合金属离子 , 是一种重金属解毒剂。 类的食品, 奇异果、 如: 海带、 绿豆、 动物血、 奶类、 干豆及豆制品、 肉类等 , 在 对于轻、 中度铅中毒的防治, 在寻找铅源, 切断铅源 , 解决环境铅污染、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7岁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

率 的 影 响 因素 。采取 针 对 性 的 措 施 ,提 高接 种 质 量 。
关键词 免 疫 规 划 ;疫 苗 ;接 种 率 ;南 通 市
【 中图分类号]R16 【 8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0 — 6 x2 1)3 O 7 — 3 0 1 5 8 ( 2 一 0 8 0 0 O
接 种 率 与 A 型 脑 膜 炎球 菌 多糖 疫 苗(N ) 流行 性 乙型 脑 炎疫 苗(N 、 流行 性 腮 腺 炎 疫 苗 ( LA、 Y ) MMR 、 甲肝 减 毒 疫 苗 ( ) ) J 的接 种 率 G 均 > 8 0 . 除 H p 的 首 针及 时率 > O 以 外 ,O V 和 M 的 及 时接 种 率 均 <0O % ; 与 本 地 儿 童 相 比 ,流 动 儿 童 的 建 证 率 、 9. % 0 eB 9% P V 9 .0
p e e v n ae. t e q a i e a cn t n rt ft e e f e b sc v c i e a d o h r v c ie i o u ain r t o o t g c i r n we e rsrig rt h u l d v c i ai a e o h s v a i a c n n t e a cn n c l t a e f f ai hl e r i f o i o l n d
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篇一:20xx年接种率调查方案20xx年xxx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1、了解我县适龄儿童(包括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和乙肝首针及时接种情况。
2、了解我县适龄儿童接种率、预防接种证卡持有率、免疫监测与管理水平,研究和解决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策略与服务模式。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01、调查对象:(1)抽取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6月30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即满一岁的儿童。
(2)卡证持有率调查:抽取20xx年7月1日至20xx 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
在被调查行政村中,随机抽取7名儿童,共抽查30个行政村,全县共计调查210名儿童,三、调查内容1、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八种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合格率。
2、脊灰疫苗及时率和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率。
3、建卡率、建证率。
四、调查项目及说明1、接种日期以接种证为准。
无证者以接种卡为准,卡上如有涂改或逻辑错误视为无效。
对每名儿童的合格接种判断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
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
2、基础免疫合格接种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
(2)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3)接种针(剂)次间隔不缩短(≥28天)。
(4)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
(5)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3、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hepb首针接种者判为首针及时。
脊灰疫苗在2~5月龄按规定完成接种判为及时接种。
4、乙脑、流脑根据年龄和集中接种时间判定,全程合格为合格。
.xxx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二○一四年八月十日篇二:20xx年全国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调查方案-20xx070920xx年全国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检查方案《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xx]57号)提出“20xx年全国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的目标。
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抽样方法

上港乡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抽样方法为监测和了解我乡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评价接种工作质量,制订本乡接种率调查抽样方法。
一、调查对象(一)基础免疫1. 卡介苗、脊灰疫苗、乙肝疫苗、麻疹/麻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调查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
2. A群流脑疫苗调查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
3.甲肝疫苗调查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儿童。
(二)加强免疫1. 麻风腮、百白破疫苗调查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
2. 乙脑疫苗调查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3. A+C群流脑疫苗第1剂调查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4. 脊灰疫苗调查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
5. 白破、A+C群流脑疫苗第2剂调查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
二、调查内容(一)基础免疫1.0-12月龄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接种记录卡证符合率;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麻风疫苗单苗及全程接种率;乙脑疫苗接种率;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
2.6-18月龄儿童A群流脑疫苗接种率。
3.18-24月龄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
(二)加强免疫1.1岁组儿童麻疹/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
2.2岁组儿童乙脑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
3.3岁组儿童A+C群流脑疫苗第1剂加强免疫接种率。
4.4岁组儿童脊灰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
25.6岁组儿童白破疫苗、A+C流脑疫苗第2剂加强免疫接种率。
(三)儿童基础免疫未接种和不合格接种原因。
三、抽样方法每个乡抽取6个村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7名适龄儿童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进行基础免疫调查。
加强免疫接种情况按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1岁组、2岁组、3岁组、4岁组和6岁组各7名儿童进行调查。
四、调查方法(一)确定调查第一户:以该村2010年底户口登记册中的户号为序号,随机取一张人民币,用其与该村户数位数相同的尾数作为该村本次调查的第一个调查户。
儿童疫苗接种率统计

儿童疫苗接种率统计儿童的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疫苗接种作为预防疾病、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其接种率的统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疫苗接种率是指在特定人群中,接受某种疫苗接种的人数占该人群总人数的比例。
准确的儿童疫苗接种率统计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公共卫生水平、免疫规划工作的成效,以及儿童群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
要进行儿童疫苗接种率的统计,首先需要明确统计的对象和范围。
通常来说,统计对象为 0-14 岁的儿童。
统计范围涵盖了城市和农村、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等,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统计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收集。
这个系统记录了儿童接种疫苗的详细信息,包括疫苗名称、接种时间、接种地点等。
二是开展现场调查。
工作人员会深入社区、学校等地,通过问卷调查、查阅儿童预防接种证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三是利用医疗机构的门诊记录和住院病历,了解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
在实际统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部分家长对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导致接种记录不完整;还有一些地区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数据录入不准确或不及时;另外,流动儿童的管理也是一个难题,由于其流动性大,难以准确掌握其接种情况。
为了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统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带孩子接种疫苗,并妥善保管接种证。
完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数据录入和管理能力。
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建立健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档案,与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确保流动儿童能够及时、全程接种疫苗。
不同地区的儿童疫苗接种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接种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当地的医疗资源丰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较高、家长的健康意识较强等因素有关。
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交通不便、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儿童疫苗接种率可能相对较低。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及未接种原因分析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及未接种原因分析【摘要】目的调查辖区内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分析计划免疫疫苗未接种原因。
方法采用组群抽样方法,对辖区内适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并了解未接种原因。
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辖区内适龄儿童计划免疫的建证率为98.3%,本地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明显优于流动儿童;未接种原因主要是儿童家长不清楚接种时间等因素。
结论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和考核保证接种率,特别要加强外来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是提高计划免疫整体接种率,建立免疫屏障的关键。
【关键词】计划免疫;接种率;未接种原因;免疫屏障计划免疫(planed immunization)是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并建立免疫屏障,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性疾病的目的。
[1-3]计划免疫免接种是提高儿童免疫抵抗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的疫苗及大范围的疫苗接种计划是预防传染性疾病高效的手段[4-5]。
我国20世纪70年代就已在全国实施了儿童计划免疫,使多数常规性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6-7]。
迄今,我国计划免疫计划已经由最初的“5苗防7病”发展至“11苗防12病”,即: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白破疫苗预防防结核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为统计调查我乡计划免疫情况,我们对辖区内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为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同时,调查分析未接种原因,为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1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1.1调查对象我辖区内1-6周岁300名儿童,包括外地儿童(居于本地≥3个月的外地流动儿童)。
1.2研究方法采用采用入户调查方法,每个村委会调查30名儿童,共计300名儿童。
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

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免疫接种是防止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了解和评估免疫接种率的现状,可以设计一个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
下面是一个关于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的详细描述。
一、调查目的和背景免疫接种率调查的目的是评估特定地区或群体的免疫接种情况,了解免疫接种率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对象包括特定地区或群体的居民,范围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社区或一个学校。
可以选择特定年龄段的群体,比如儿童、成年人或老年人。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1.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免疫接种种类:要了解调查对象接种的主要疫苗种类,包括疫苗的名称和针对的疾病。
(2)免疫接种情况:了解调查对象的免疫接种情况,包括已接种和未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
(3)接种意愿和原因:了解调查对象对接种的意愿和原因,包括接种的态度、了解程度和接种的利益认识。
(4)接种障碍:了解调查对象可能存在的接种障碍,比如接种费用、疫苗供应和接种服务的可及性等。
2.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问卷调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包括前面提到的调查内容。
问卷可以设计成选择题、填空题和开放性问题,以获取详细和全面的信息。
(2)实地访谈:选择一部分被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访谈,通过深入交流和观察,获取更多的细节和背景信息。
四、调查样本和样本选择样本选择要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进行。
可以根据地区或群体的人口分布情况,制定合适的样本选择方法,如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
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五、调查流程1.调查准备阶段:(1)确定调查目的、对象和范围。
(2)设计调查问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开放性问题。
(3)培训调查员,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采集和记录信息。
(4)制定调查流程和时间表。
2.调查实施阶段:(1)执行调查计划,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接种率调查方案篇一:20XX年下半年接种率调查方案上港乡20XX年下半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方案一、背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流脑、乙脑、甲肝等新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免疫预防工作有较大的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个别村预防接种率偏低甚至存在免疫空白,适龄儿童某些疫苗接种率极低,既反映出免疫漏洞成为疾病暴发的重要因素,更说明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亟待加强。
为全面了解我乡包括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内的各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情况,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势在必行,为指导该项工作的开展,特制订本方案。
二、调查目的(一)掌握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二)推动预防接种和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
(三)了解其它有关信息。
(四)为上级制定免疫规划工作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出生日期在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之间,在该地常住3个月(含)以上的儿童。
每个年龄组调查10名儿童,共30名儿童。
四、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覆盖全乡各村。
五、调查内容(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
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包括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
调查各疫苗在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中的接种日期,并填写结果判定、未种原因及是否由二类疫苗替代等。
(二)其它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信息。
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起始时间。
六、调查方法组织开展各个村的接种率调查。
在所调查村随机抽取确定第1个调查户,以与第1个调查户大门之间顺时针方向步行距离最近的一户为第2个调查户,以此类推。
直至每一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如调查的最后一户有两名或以上的适龄儿童,则全部调查。
如所调查村某一年龄组不足10名儿童,则选择该村最近的村按上述方法继续查找,直至每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
七、接种结果判定原则所有调查对象均需调查接种证、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
本地户籍儿童三种接种记录一致者为接种,有任一记录不一致者(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二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未接种。
本地以外户籍儿童以接种证记录为准,并需对照接种底册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
如接种证、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该儿童记录,但接种记录中该疫苗处存在不一致(空项不视为不一致),视为该疫苗未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有记录,但接种底册、信息化系统中该处为空项,可视为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无记录,但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记录,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二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未接种。
八、资料报告调查组成员负责接种率调查表填写,组织将调查表内容录入计算机,并录入EXCEL电子表格。
九、数据分析要对辖区内接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计算每种疫苗每剂次接种率,特别是新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重点关注多剂次疫苗如乙肝、百白破、含麻疹成分等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率,另外,还应注意未种原因的分析及数据质量及真实性的分析。
更应对接种数据进行认真梳理,查找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主要分析内容与指标包括:(一)儿童建证率、信息化系统使用率、证、接种底册以及信息化系统符合率。
(二)各疫苗接种率、多剂次疫苗全程接种率、含麻疹成分疫苗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三)各相关疫苗由二类疫苗替代的比例。
(四)调查未接种原因。
(五)调查数据的真实性,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的准确性等。
十、质量控制调查组要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选定调查对象、严格按要求入户开展调查,特别应注意调查过程中是否对接种证、接种底册、信息化系统均进行了查找和比对,调查表填写是否准确、认真,调查过程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等。
同时应帮助基层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真正达到通过调查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目的。
篇二:20XX年全国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调查方案-20XX070920XX年全国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检查方案《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XX]57号)提出“ 20XX年全国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的目标。
20XX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卫办发〔20XX〕50号),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预防接种工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中之重,优先予以保障,并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
为了解各地免疫规划工作进展情况,督促各地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于20XX年下半年开展一次全国以乡(镇、街道,下同)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和免疫规划管理检查,特制订本方案。
一、检查目的(一)调查全国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及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的进展情况。
(二)检查各地免疫规划政策落实情况。
二、检查方法(一)检查单位1.接种率调查调查单位为乡级单位,指国家行政区划法定的乡级行政区域,包括乡、镇、街道、苏木、民族乡、民族苏木、区公所,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级单位。
本次调查乡级单位要求人口不少于10000。
对于人口V 10000的乡,按照就近原则合并成一个人口大于10000的调查单位。
如一个县(市、区、师,下同)总人口V 10000 ,按照一个乡级单位开展接种率调查。
2、免疫规划管理检查对象为部分县级单位,由省级和国家级抽取。
(二)接种率调查对象和样本量调查2〜3岁儿童,其中2岁组为20XX年7月1日〜20XX 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3岁为20XX年7月1日〜20XX年6月30日出生。
调查对象为不论户籍所在地、在当地居住》3个月的适龄儿童;非本地户籍且在当地居住V 3个月适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需填写调查表,但不作为接种率统计对象;外籍适龄儿童不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ot Quality Assurance Sampling, LQAS ),在每个乡(镇、街道)调查2岁或3岁适龄儿童至少42名。
现场调查要求每乡2岁和3岁儿童均 > 18人,保证调查对象年龄均衡。
(三)调查内容1、接种率调查。
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下同)3剂、卡介苗1剂、脊髓灰质炎疫苗(脊灰疫苗,下同)3剂、百日咳-白破-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下同)4剂、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A群流脑疫苗,下同)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2剂、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疫苗。
下同)2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1剂或甲肝灭活疫苗2剂、A+C群流脑疫苗1剂等的接种率。
具体内容见“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附表1)。
2、免疫规划管理检查。
国家级和省级对抽查乡所在的县,开展免疫规划管理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地方政府对于疾控机构免疫规划经费投入情况;当地免疫服务的形式,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在预防接种服务中的作用与保障机制;疾控机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管理、考核与经费安排中的作用;预防接种补助的落实情况等。
具体调查内容见附表2。
(四)接种率调查抽样和调查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方式开展接种率调查。
所有调查对象均需入户访视,调查员填写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
现场调查时,幼儿园不作为调查单位。
1、调查村的抽取(建议使用)。
建议在调查乡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其中乡政府所在地的村为必选抽样单位,其他4个行政村通过单纯随机抽样抽取(抓阄或利用随机数随机抽取)。
也可采用其他方法确定调查村。
2、适龄调查儿童抽取。
对于每一个选定的调查村,可根据20XX年底该村人口登记册(或村内现有的户序号),利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来确定调查户,其中乡(镇、街道)政府所在地需调查10名儿童,其余4个行政村各需调查8名儿童。
若调查户中有一名适龄儿童,则进行调查;若调查户中有几名适龄儿童,则随机抽取1名作为调查对象。
若调查户中没有适龄儿童,则应选择右手距离最近的户作为调查户。
若在城镇进行调查,当调查区域为楼群时,为寻找方便可按门牌号顺序由楼下到楼上寻找最近户,应选择右手距离最近的户作为调查户。
3、儿童接种记录。
调查对象有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者,以预防接种证记录为准;无预防接种证,有预防接种卡者以预防接种卡记录为准;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两者均无者,判断为未接种。
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状况的记录,只能选择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卡一种方式。
不能一种疫苗以预防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预防接种卡为准。
4、接种率判断标准。
根据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统计设计,按照预期接种率90%,假阳性率为5% ,在42名适龄儿童中出现某疫苗剂次W1名未接种者,判断该乡某疫苗剂次接种率》90%三、调查安排接种率调查由县普查、省和国家抽样调查的分阶段实施。
免疫规划管理检查由国家和省两级随机抽取单位进行检查。
(一)第一阶段:县级普查阶段由县级按照本方案对所有乡开展以乡为单位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每乡调查2岁和3岁儿童计至少42 名。
总人口V 10000的乡按照就近原则(同一县区且相邻)合并成一个人口〉10000的调查单位;总人口V 10000的县,按照一个乡级单位开展接种率调查。
各县在调查结束后,汇总填报“附表3.全国县区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接种情况普查汇总表”。
(二)第二阶段:省级抽查阶段每省采用系统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随机抽取36〜42个调查乡开展接种率调查,各省需调查最小乡数见“附表4.各省调查最少乡(镇、街道)数”。
总人口数v 10000乡镇合并同第一阶段。
各省在抽样确定乡级调查单位后,填报“附表5.各省乡级调查单位最终选定登记表”。
对于选定的总人口数v 10000 乡镇,需填报其乡镇合并情况(附表6)。
在调查乡按照本方案,入户现场调查2岁和3岁儿童至少42名。
全国共计调查1270个乡。
省级对调查乡所在的县开展免疫规划管理检查。
(三)第三阶段:国家抽查阶段国家级在每省随机抽取2个县,每县抽取1个乡,每个调查乡按照本方案现场调查2岁和3岁儿童共计42名。
国家级对调查县开展免疫规划管理检查。
四、数据管理篇三:接种率调查总结20XX府山街道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调查分析报告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为全面了解我辖区适龄儿童的建卡、接种情况,及时发现漏卡漏种儿童,以便及时补卡补种。
根据年初方案,我中心按月开展常住、流动儿童查漏补种与每半年一次集中调查工作,现将整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1、参加人员:防保科成员与各社区责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