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组成细胞的分子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

高中生物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

“高中生物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组成细胞的分子的种类和功能。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功能和作用。

难点: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细胞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学生回答:细胞主要由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组成。

3.进一步提问:那么,这些有机物主要包括哪些种类呢?(二)新课讲解1.讲解蛋白质(1)展示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结构特点。

(2)讲解蛋白质的功能,如催化、调节、运输、免疫等。

(3)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讲解核酸(1)展示核酸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结构特点。

(2)讲解核酸的功能,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参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

(3)引导学生思考:核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讲解糖类(1)展示糖类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结构特点。

(2)讲解糖类的功能,如能源物质、构成细胞壁等。

(3)引导学生思考:糖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讲解脂质(1)展示脂质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结构特点。

(2)讲解脂质的功能,如储能、构成生物膜等。

(3)引导学生思考:脂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实验与观察1.分组实验:观察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四)巩固与提高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2.强调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组成细胞的分子的种类、功能和作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物世界。

组成细胞的分子教学案

组成细胞的分子教学案

一、 知识梳理(一)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 Fe Mn B Zn Cu Mo Cl Ni主要元素: C H O P N S 基本元素: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遗传物质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生命物质 脂质:生物体主要的储能物质— 储能物质糖类: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能源物质 水:生物体内 最多 的 化合物 无机盐:对生物体的 生命活动 有重要作用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 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差异性: 元素含量有差异实验①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还原糖的鉴定:1.常用材料:苹果和梨2.试剂: 斐林试剂 (甲液: 0.1g/ml 的NaOH .乙液: 0.05g/ml 的CuSO4 )3.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4.颜色变化: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2〗脂肪的鉴定:1.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2.试剂: 苏丹Ⅲ 或 苏丹Ⅳ染液3.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 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4.颜色变化: 橘黄色 或 红色〖3〗蛋白质的鉴定:1.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2.试剂: 双缩脲试剂 ( A 液: 0.1g/ml 的NaOH .B 液: 0.01g/ml 的CuSO4 ) 1. 组成细胞的元素2.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无机3.注意事项: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4.颜色变化:紫色〖4〗淀粉的鉴定:1.常用材料:马铃薯2.试剂:碘液3.颜色变化:变蓝(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 20 种)⑴氨基酸结构通式:CRCH2N OHHO⑵氨基酸的判断:①同时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⑶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3.蛋白质的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CO-NH- 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

高中生物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2篇

高中生物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2篇

高中生物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高中生物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组成细胞的分子,包括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2.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组成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3. 掌握有机分子的种类和功能;4. 了解无机分子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 组成细胞的有机分子;2. 组成细胞的无机分子。

教学难点:1. 有机分子的分类和功能;2. 细胞中无机分子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2. 生物课本、教科书。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子引入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并让学生思考细胞是由哪些分子组成的。

Step 2:讲解有机分子的种类和功能(15分钟)1. 通过展示和讲解,介绍有机分子的种类和功能,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 分别介绍每类有机分子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在细胞中的作用。

Step 3:讲解无机分子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15分钟)1. 讲解水分子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溶剂、反应介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等。

2. 介绍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如离子平衡、维持稳定的细胞环境。

Step 4:概括与总结(10分钟)1. 概括组成细胞的分子有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两类;2. 总结有机分子的种类和功能,强调细胞中不同的有机分子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性;3. 总结无机分子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水分子和无机盐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Step 5:小结(5分钟)向学生强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组成细胞的不同分子对我们理解生命的基本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Step 6:课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些有机分子的结构式,让学生进行识别并解释其功能和在细胞中的作用。

Step 7:课堂讨论(10分钟)就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的重要性和作用展开讨论,让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Step 8: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复习学过的有机分子和无机分子的种类、结构、功能及在细胞中的作用,并写一篇小结。

高中生物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精编版

高中生物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精编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教学设计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对教材的认识本章介绍了组成细胞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把有机物放在无机物的前面,这是编者的匠心所使然──生命物质运动特殊性和运动的本质属性是由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来完成的。

一个简单的顺序颠倒,诏示了生命物质运动过程中各物质扮演的角色的轻重。

通过本章学习,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在本章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感悟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能量供应和利用,以及系统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实质。

(二)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能力方面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作用。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3.崇尚生命物质和谐之美,珍爱生命。

4.为生命的奥秘所折服。

5.珍惜水、节约水的意识渗透。

6.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与原来的高中教材相比,本章的内容有所拓展。

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没有增加,补充的是课堂上即可完成的学生活动,如“问题探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关于“氨基酸结构通式”、“脂肪的分布和作用”、“无机盐的重要生理功能”等内容的“思考与讨论”;以及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人体健康的联系,科学史话和科学前沿等。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四、教学难点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五、教学流程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教学设计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技能方面: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情感态度方面: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1.最基本元素:C2.基本元素:C、H、O、N3.主要元素:C、H、O、N、P、S4.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5.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等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四、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检测取苹果组织样液2ml→加1ml斐林试剂→振荡试管(此时溶液为浅蓝色)→水浴加热(50~60℃)2min→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实质:刚配制的Cu(OH)2溶液。

2.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3.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取豆浆2ml→注入试剂A1ml摇匀→注入试剂B4滴摇匀→观察。

双缩脲试剂实质:碱性环境下的Cu2+。

4.淀粉的检测取马铃薯匀浆2ml→滴加2滴碘液→观察。

淀粉遇碘变蓝色。

【作业布置】1.关于细胞和无机自然界中元素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有的元素,无机自然界中一定有B.无机自然界中有的元素,细胞中一定有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D.C、H、N三中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不足1%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3.在人体细胞中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含量约占细胞鲜重总量97%的化学元素是()A.C、H、O、N、P、CaB.C、H、O、N、P、KC.C、H、O、N、S、KD.C、H、O、N、P、S4.下列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的是()A.K B.P C.B D.Ca5.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A.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C.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溶液D.碘液、斐林试剂6.定苹果白色果肉中含有葡萄糖或果糖等还原糖,是将其与某一试剂作用,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高一生物一单元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

高一生物一单元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

高一生物一单元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高一生物一单元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高一生物一单元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一生物一单元教案: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ppt幻灯片四、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实验过程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引入(二)组成细胞的元素(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学生活动分析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说明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另外细胞中的各种元素与地球组成的比例不一样,也说明了生命物质的特殊性。

观察图表,归纳。

分析数据,完成讨论题:1(略)2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最多的无机物是水;3 如土豆的块茎的细胞还有糖类多;肌肉细胞含有蛋白质多;皮下组织的细胞还有脂肪多。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情感态度】: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二、教学重、难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蛋清、试管、熟鸡蛋、食盐、清水。

四、课前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设问作为引入。

婴儿要以奶为主要食物,因为奶是一种还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安利蛋白粉实际上是水解植物蛋白,里面还有氨基酸,那么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把蛋白质水解后,可以得到一类有着共同结构的物质,叫做氨基酸。

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教案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一、教学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C;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组成cell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蛋白质;2.教学难点:构成cell的基本元素是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蛋白质;三、教学过程:(一)组成细胞的元素1.种类:20多种。

2.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是基本元素,C、H、O、N、P、S是主要元素。

(2)微量元素:含量占生物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含量比较少,但又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包括Fe、Mn、Cu、Mo、Zn、Ni、B等。

(3)说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不同的生物,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元素的含量也不相同。

3.最基本的元素:C,占细胞干重的48.4%,在细胞的各种元素中含量最多。

因为占细胞干重的物质主要有机物,而有机物都含有C元素。

(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从化学元素的种类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物有的,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组成cell的元素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种类相同)2.差异性是从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的含量上分析的,与自然界中的相应元素的含量又有一定的差异。

(组成cell的元素与非生物界的元素含量大不相同)(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说明:(1)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2)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3)蛋白质和核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四)实验:检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实验原理: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细胞的分子组成教学设计

细胞的分子组成教学设计

10.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本单元安排6课时完成。

(学科知识逻辑:有简单到复杂;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携带者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临沧市民族中学陈敏教材分析:本节是《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细胞层面上,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够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

组织好学生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是本节的关键。

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理解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它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可以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入手,从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出发,由元素组成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链,再形成核酸。

注意利用课文中两种核苷酸的比较,以区分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不同,组成两种核苷酸碱基的不同和所含的五碳糖不同,提高归纳判断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已知: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相关概念与知识,对其中一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较详细的了解,教师可结合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相关知识介绍核酸与核苷酸。

要使用高倍镜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试剂的特殊显色反应,感受到遗传物质——核酸的真实存在和分布情况,这样对核酸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高倍镜的使用基础,可通过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如何熟练使用高倍镜。

2. 学生未知:《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

学生从初中至高中,第一次接触分子结构模型图,对核苷酸分子组成与结构陌生,需重点讲解。

3. 生活常识:学生对DNA亲子鉴定,DNA指纹识别有相应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加以讲解。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情感价值目标:(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难点: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法、学法:531教学模式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录像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印度洋海啸,也称为南亚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消亡边界。

地处安达曼海。

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

当地地震局测量为里氏地震规模6.8,香港、中国大陆及美国量度到的强度则为里氏规模8.5至8.7。

其后香港天文台和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分别修正强度为8.9和9.0,矩震级为9.0。

最后确定为矩震级达到9.3。

这是自1960年智利大地震以及1964年阿拉斯加耶稣受难日地震来最强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规模第二大的地震,引发海啸高达10余米,波及范围远至波斯湾的阿曼、非洲东岸索马里及毛里求斯、留尼汪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截止到2005年1月2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22.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并且死亡人数仍旧不断攀升。

由于尸体高度腐败,DNA检测几乎是对这些尸体进行身份鉴别的唯一手段,而泰国的实验室又没有能力进行这么大规模的DNA鉴定,中国DNA援助组于2014年12月31日赶到泰国,在恶劣的条件下展开了救援工作。

克服各种困难,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泰国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其他国际救援队的好评,国内外多家媒体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DNA指纹法技术在尸体鉴定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指纹,而且每个人的指纹都很独特,工作人员从尸体中提取的DNA,与亲属的DNA进行比较,就有可能为尸体的鉴定提供证据。

那么什么是DNA指纹呢?DNA是什么?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合作探究过程](一)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对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闻,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问,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1、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不是)2、怎么知道那些DNA是否来自同一个人?(根据复杂的检测,观察DNA谱带是否完全相同)3、DNA可以做身份证吗?(可以。

而且这种身份证是终身的,也是唯一的,能避免同名同姓同地点同时出生的人身份混淆)……(在老师组织下,答疑。

)为什么DNA能够提供死难者的信息,这与DNA是遗传物质的本质是分不开的,因此通过对DNA指纹的鉴定,可以判断两个人之间的亲缘关系,DNA指纹在人的一生中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科学家只需要一滴血、一根头发等就可以对其DNA指纹进行鉴定。

DNA 指纹分析除了用于尸体鉴定以外,还广泛用于其他很多方面,如亲子鉴定、鉴别移民、孤儿、难民、案件侦破等。

4、DN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呢?(脱氧核糖核酸)5、脱氧核糖核酸属于哪一类的有机化合物?(核酸)6、核酸有哪些种类?有什么功能?(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的作用)7、核酸存在于细胞的哪些部位?(DNA主要在细胞核,其次在线粒体和叶绿体;RNA主要在细胞质)8、大家能否通过实验,判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二)老师介绍实验的原理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三)小组展示预习作业,陈述实验如何进行A、问题的提出:DNA和RNA在细胞中是怎么分布的?B、假设:DNA分布在细胞核,RNA分布在细胞质。

C、实验检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通过观察两种颜色出现的部位来判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方法步骤(放录像)1.取口腔上皮细胞2.水解3.冲洗涂片4.染色5.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再用高倍镜观察各部分的染色情况。

(四)预测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得出结论。

选用材料细胞核的颜色细胞质的颜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论结论:细胞核部分被染成了绿色,而在细胞质部分被染成了红色。

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五)学生带着三个主要问题阅读课本P28~P29,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1.核酸的组成元素有哪些?2.核酸的分子结构是怎么样的?3.如何区分DNA和RNA?老师投影图片:课本P28,图2-8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图2-9脱氧核苷酸长链,课本P29,图2-10 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由学生对上述问题一一回答,老师对学生理解不到的地方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核酸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核酸水解后得到很多核苷酸。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观察图2-8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比较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有什么异同?相同点:一个核苷酸都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很快也能观察到组成两者的糖不一样,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糖比核糖核苷酸的糖少了一个氧原子。

观察脱氧核苷酸长链图。

此图是一小段脱氧核苷酸长链,图中有多少个脱氧核苷酸分子?(5个)每个核酸是由几十个乃至上亿个核苷酸连接而成的。

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细胞中,DNA 由2条核苷酸链构成。

RNA 由1条核苷酸链构成。

观察DNA 与R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由学生归纳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 29练习题板书设计: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RNA DNA 种类 功能: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三、核酸的分子结构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学案】1.核酸由 等元素组成,是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在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2.比较DNA 和RNA 3.“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原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______________使DNA 呈现___________色,_________使RNA 呈现____________。

利用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RNA 在___ ___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_______________,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____ __与_____________分离,有利于______________与染色剂结合。

方法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

【课堂精练】例1.若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最终可能观察到的结果是( )A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B .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C .仅细胞质呈红色D .细胞基本不被染色例2.噬菌体、烟草、HIV 病毒的核酸中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A .4种、8种、4种和4种、8种、4种B .4种、5种、4种和4种、5种、4种C .4种、5种、4种和4种、8种、4种D .4种、8种、4种和4种、5种、4种例3.生物DNA 分子的特异性是DNA 指纹检测的最主要依据,DNA 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因为DNA 分子具有特定的( )A .氨基酸排列顺序B .磷酸排列顺序C .碱基排列顺序D .五碳糖排列顺序名称项目DNA RNA 全 称主要分布部位基本组成单位 名称组成 碱基种类核苷酸链条数贮存遗传信息的生物【课后练习】1.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共同具有的化学元素是()A.C、H、P、N、P、S B.C、H、O、N、P、C.C、H、O、N、S D.C、H、O、N2.将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核苷酸、五碳糖、碱基B.核苷酸、磷酸、碱基C.脱氧核糖、磷酸、碱基D.核糖、磷酸、碱基3.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核苷酸B.脱氧核苷酸C.核糖核苷酸D.氨基酸4.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A.5、2、8 B.4、2、2 C.5、2、2 D.4、4、85.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A.8 B.7 C.5 D.4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7.某同学利用甲基绿对大肠杆菌进行染色处理,若操作正确,则他会观察到的绿色部分属于大肠杆菌细胞的哪一部分结构()A.细胞膜B.细胞核C.核糖体D.拟核8.下列不是DNA和RNA在化学结构上区别的是()A.五碳糖不同B.碱基不同C.空间结构不同D.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9.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酸有DNA和RNA两类B.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C.RNA是少数细菌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10.肌肉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但平滑肌和骨骼肌的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A.所含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B.肌肉细胞的形状不同C.在人体内的分布位置不同D.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11.(多选)在洋葱的表皮细胞中DNA分布在()A.细胞核B.细胞膜C.线粒体D.叶绿体12.(多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A.使细胞中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B.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A.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13.(多选)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类B.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C.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含有核酸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14.(多选)下列生物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的是A .细菌B .SARS 病毒C .HIV 病毒D .酵母菌二.非选择题15.人体的遗传物质是 ,初步水解的产物是 ,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