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材分析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范文

七年级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是一篇记叙文,通过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讲述了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行的重要性。
本课文的主旨是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相信自己的能力,并通过努力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本文,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意思,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短语,并能够正确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坚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旨和核心词语。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体会到努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追求梦想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本课文的主题: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当怎么做?Step 2:阅读理解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细读课文,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重要词语。
3.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讨论、解释理解课文的关键词语。
Step 3:课文讲解1.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这些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和比喻,并进行案例分析。
Step 4:情感体验1.与学生分享一些有关坚持追梦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于追求梦想的向往。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努力坚持的事例,鼓励同学们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分享。
Step 5: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理解,有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坚持并克服这些困难的经历。
2.分组进行课堂演讲比赛,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以激励同学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课堂小结通过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生通过这个故事理解到在面对困难时应该积极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行。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积极性,追求自己的梦想。
[推荐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ac35f4ce2f0066f53322df.png)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是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选课文。
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材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问题。
这篇课文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
它主要是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是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本课主要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人与自我,是一篇谈人生的文章,写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阅读这篇课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二、学生分析对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同学来说,初中生活的开始,意味着另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他们是带着父母亲友的期望,在他们殷切的目光中走进初中校园的,因而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设计与规划。
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因而一遇到困难,或手脚失措,不知该咋办;或怨天尤人,哀叹命运不公;或干脆打退堂鼓,畏惧退缩。
总之,他们大都不敢面对困难,正视困难,积极思考,从而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故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根据前面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我从三维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2)学习复述故事情节2.能力目标:领会该文章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四、说重点、难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重点:(1)把握记叙文六要素,复述理解故事情节(2)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2、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五、说教法1.讲读法。
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同在一个平台上探讨人生的哲理。
初中语文_17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条理清楚的复述故事情节,识别课文中的生字词。
依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能言之成理的品评人物。
依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加深对人物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对的心理,教会学生能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依据:课文通过作者对自身经历的描写,能更加生动的再现同学们的自身生活,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刻的反思,学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依据:这是一篇记叙文,对人的心理,动作描写是十分细致的,因此把握好人物的心理动作,对于理解课文十分必要。
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基础上学生能独立完成课文复述,达到语言流畅,故事主要情节完整。
同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书中得到的人生感悟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讲书本知识,还要对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有更加深入的探讨,因此,在学习理解课文时,要教会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理解到,通过这篇课文,我可以学到什么。
三、教法讲解法(讲解疑难)依据: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初中,在学习的很多方面还有所欠缺,都需要老师的讲解与指导。
多媒体教学法(形象直观)依据: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能营造一种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很大好处。
点拨研讨法(人人参与)依据: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因此采用点拨研讨法,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既能调动课堂氛围,又能在愉快轻松地环境中学习。
四、学法圈点,勾画,批注法依据: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合作探究法依据:同学们一起讨论,使学生学会在集体中学习,归纳法依据:在同学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进一步的疏通归纳全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思考人生,感悟人生。
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作品,主要讲述了“我”小时候在悬崖上遇险,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最终成功脱险的经历。
文章通过这件小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这篇课文语言平实,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向中学的过渡阶段,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应对的方法。
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文章中深层的寓意和哲理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文本,从而获得人生的启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训诫”“嶙峋”“啜泣”等。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文中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文中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 学反 思
②"我"爬山的原因?
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③"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
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④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⑤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两课时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这并不困难。
三、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17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是一篇学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
它主要是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一一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学情分析:面对刚进入初中学习生活的学生,对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说自己的故事。
然而难点是对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蕴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难度。
对课文当中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掌握的还不够好,在自己写作文时不能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特别是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描写方法的妙处,写作文时学会自己运用。
教学构想:现在的学生,都拥有美好的理想。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此时,该如何面对呢?是积极进取,还是踟躇不前?为此,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成功的信念,学会找寻解决困难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感知和体验文本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从中受益,以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复述莫顿享特小时候的一次脱险经历。
2、学习文中人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中人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有过紧张害怕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谈一谈令你紧张害怕的往事。
(用提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面对紧张和害怕,你是怎样做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八岁时经历的一件事,看看他是怎样战胜紧张与害怕的检查预习1、查一查: (给划线的字注音)凸() 训诫()峭壁()迂回() 嘲笑()啜泣 ( ) 暮色()屡次() 瘦骨嶙峋()咼不可攀()头晕目眩()灰心丧气() 2、作者简介:莫顿•亨特(Morton Hu nt),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朗读课文,要求:思考:莫顿亨特先生给我们讲一件怎样的往事?2、找一找,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说课稿-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打败困难遇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风险并不可怕,只需我们坚定决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个个击破、打败它的道理。
文章经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二、先生分析对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同学来说,初中生活的开始,意味着另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他们是带着父母亲友的期望,在他们殷切的目光中走进初中校园的,因而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将来的设计与规划。
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心思承受能力绝对较差,因而一遇到困难,或手脚失措,不知该咋办;或怨天尤人,哀叹命运不公;或干脆打退堂鼓,畏惧畏缩。
总之,他们大都不敢面对困难,重视困难,积极考虑,从而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故对先生进行重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根据前面对教材、先生的分析,我从三维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入的语句。
引导先生学习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培养先生在朗读中初步读出语气的能力及其复述课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全体感知、深化理解中,感受“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先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文章所蕴涵的深入道理,加强先生重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学习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理解“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分析a)教法我讲这篇课文次要运用讲读法。
经过这类方法使先生在老师的讲解分析中,在对朗读的指点中加强感悟、加深理解、引发考虑。
b)学法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学会捉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的方法;联系生活实践并有所感悟;自主、合作、探求学习方式的培养。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经过讲述发生在1945年1月,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上,一个上尉飞行员在没有任何兵器装备和防护装备的情况下,驾驶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化到德军本土出色完成侦查任务的故事导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情分析 (新版)新人教版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所执教的七年级四班,虽然基础较为薄弱,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敢于表达,并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在课堂上大胆地读,大胆地说,并积极地思考。
在课堂上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心理描写的方法指导,就是由他们自己悟到的,我又及时地给予点拨,最终完成了精彩的一堂课。
一、生活经验的准备
对于刚刚迈入初中门槛的学生来说,新的生活,意味着另一段人生旅程,他们带着憧憬、不安走进校园,他们有理想,有热情,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而一遇到困难,或手脚失措;或怨天尤人;或畏惧退缩。
所以,学习这一课,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写作指导的基础
初一学生,写作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明明对一件事有强烈的感受,落到笔端却是枯燥乏味。
如何把自己丰富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是亟待提高的问题。
初一学生刚刚完成了一次军事训练活动,几天的特殊经历,尤其是空中断桥和爬毕业墙的经历,让他们难以忘怀,但是交上来的日记,却只用寥寥数笔,匆匆带过。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也是一次历险,与学生军事训练的生活体验接近,所以指导学生细读文中心理描写的精彩段落,点拨心理描写的方法,对学生更加细腻地体会情感,学会形象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应该说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三、思维方式的转变
初一学生,对事情往往重感受,却少有人深入思考。
这篇课文,最后一段由这一件事,拓展延伸到很多类似的事情,并由此归纳出受益终身的人生感悟。
读这篇文章,可以给学生以启示:对一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进行思考,很多时候就能悟出其中深刻的道理。
这篇课文,能够逐渐把学生的思想引向深入,由感性向理性迈进。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单元目标分析
1.对生活由感受到思考,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编选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礼赞。
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珍爱生命。
前三个单元,分别是以亲情、青少年学习生活、自然景物等三个主题组织的单元,从多角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而第四单元,则是在前三个单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活做深入的思考,发现生活中的人与事的核心价值,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提升其思维能力。
2.默读目标逐渐细化,“勾画”的要求承前启后。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后题中有这样的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从整册教材看,默读的要求是逐渐加强,逐渐细化的。
从第二单元起,就提出了这样要求:“要采用默读的阅读方式。
不出声,不动唇,不回读,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以及一定的阅读速度。
”第四单元的要求则是“继续练习默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不妨在课本上勾画、标出关键语句,画出你喜欢的语句或者有疑惑的地方。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第四单元对默读增加了“心到”的要求,并增加了勾画的具体操作要求,这为第五单元增加的“边默读、边摘录”的要求,做好了准备。
阅读要求的逐渐细化,引领学生由泛读到精读,思维要求也由感性到理性。
3.整体把握由感性跃上理性的新台阶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道课后题这样要求:“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然后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本单元对阅读的要求是“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语句等方法,概括文章的中心”。
从整册教材的阅读要求来看,前三个单元都未对具体的阅读方法做出具体的提示,而第四单元则开始细化要求,为第五单元“注意把握文章内在条理,理清作者思路”做准备。
二、课文教学目标分析
1.引领学生面对挫折并从他人经验中习得化解难题的方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悬崖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走下悬崖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个个击破、战胜它的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
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这座悬崖就像人生道路上许多困难一样,对待它,我们不能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解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坚持到底。
这样,才能种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一位65岁的老人,写少年时期在悬崖上这么一次经历,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有更多的体会。
在这里,可以看出一次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说明困难对于人生的意义,了解到不同的人对待挫折困难的态度,还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人面对同样问题采取的不同的态度方法……我们也应该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小悬崖走向大人生。
2.层层铺垫,写出细腻的心理变化
文中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
由害怕到恐惧,再到逐渐变得自信的过程层层铺垫,让人感觉自然可信,这很好地打通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灵交流。
同时,课文里几个精彩段落,集中采用了心灵独白、幻觉描写、动作暗示、景物衬托等心理描写方法。
学习这些方法,对学生写出自己细腻的心理感受,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教学中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对其写作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