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掌骨颈骨折
掌骨骨折

掌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可分为掌骨头骨折,掌骨颈骨折、掌骨干骨折、掌骨基底部骨折掌骨头骨折掌骨头骨折位于侧副韧带附着点的远端,多因直接暴力损伤所致,常为开放性。
有移位的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克氏针内固定或AO微型螺钉内固定。
粉碎性骨折难以复位内固定者,行外固定牵引,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偶可并发掌骨头坏死。
掌骨颈骨折掌骨颈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或传导外力所致,以第五掌骨最为多见,其次为第二掌骨。
骨折端因骨间肌牵拉常向背侧成角,复位时易将掌指关节屈曲90°使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处于紧张状态。
沿近节指骨纵轴推顶,骨折近端向下按压复位。
骨折复位后用石膏托维持固定掌指关节屈曲90°位3周。
骨折复位及固定困难者可行经皮穿针复位内固定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掌骨干骨折掌骨干骨折掌单发及多发,骨折愈合后易发生缩短、成角及旋转畸形,治疗方法:1、无移位的掌骨骨折或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复位后稳定者,可行前臂石膏托外固定4-6周。
2、复位固定困难及多发性骨折,可行闭合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或开放复位内固定。
3、移位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行经皮穿针内固定,固定于临近掌骨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行石膏固定末节指骨牵引,待骨折稳定后改用石膏外固定。
掌骨基底部骨折第二、三、四、五掌骨基底部骨折常因直接暴力引起。
因腕掌关节活动小,第二、三掌骨是不活动的,故骨折后无明显移位,对功能影响小,可行石膏外固定。
如骨折移位严重,可行闭合复位及外固定或经皮穿针内固定。
骨折复位困难者可行开放复位内固定。
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因其与钩骨及第四掌骨形成关节,尺侧伸腕肌附着于第五掌骨基底部背侧,一旦复位不满意造成畸形愈合,则产生关节疼痛及握力差。
如为稳定型骨折,可行外固定,否则复位后行经皮穿针内固定于邻近掌骨。
如早期有畸形愈合,可做截骨术或切除关节成形术。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所致,据其骨折部位及形态分为关节内掌唇骨折(Bennett骨折)、关节内第一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Rolando骨折)及关节外骨折,前两者属于关节内骨折。
右手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鉴定结果

右手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鉴定结果哎呀,真是没想到吧,手指居然会出这么大的事!咱们平时说到骨折,很多人可能脑袋里浮现的就是什么手腕骨折、腿骨折之类的,谁会想到这次是个“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对,就是咱们的右手掌上,那块看似无关紧要的小骨头。
可是,发生这种事之后,那感觉啊,简直比给生活泼了一盆冷水还刺激。
你说,手不方便,连做个简单的动作都麻烦得很,真是让人又气又急,根本不敢相信,这个不起眼的小骨头居然能给生活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你得想象一下,右手对于咱们来说有多重要。
平时不觉得,拿个手机、做个饭、打个字、拎个袋子,哪儿有一件事是离得开右手的?突然有一天,自己的右手出问题了,骨头都裂了,哎哟,那滋味可真不是一般的难受。
不仅仅是疼痛,还得小心翼翼地保护那只手,就好像手指上长了个“炸弹”,一不小心就会爆炸。
更搞笑的是,骨折了之后还不能乱动,按医生的话说,是“只能静养”,你说这能让人不心烦吗?大家知道吗,骨折的时候,最怕的就是不小心碰到那根裂了的骨头。
特别是在第五掌骨基底部,手掌下面的位置,哪儿来都能碰到。
稍不留神一压,一动,那种痛啊,简直让人忍不住大喊一声“妈呀”,不过,咱们又不能这么娇气,得憋回去,假装不在乎,硬是给自己找个理由安慰:“哎呀,这点痛算什么,想想小时候摔跤比这痛多了。
”于是,就在这种自我安慰中,咱们强忍着疼痛,继续过日子。
话说回来,骨折的鉴定结果,简单来说就是告诉你,骨头裂开了。
其实这块骨头没啥大问题,医生也说,休养个几周,慢慢就能恢复,没啥大碍。
但这句话,谁听了不心里有点堵?你想啊,天天手臂夹着石膏、做个动作都要小心翼翼,真是让人有点“吃不消”。
尤其是你那颗“活泼”的大脑,总想着怎么用那只受伤的手,结果一碰就痛,连用力都不敢使,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
可是生活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嘛,哪有不摔跤的时候?跌倒了爬起来,手上得了个伤,又能咋样?不就是休息个几天,恢复个几周吗?虽然过程烦人,但总有一天,伤口会愈合,疼痛会消失,咱们就能恢复正常,继续飞扬。
第五掌骨骨折伤残鉴定评级

第五掌骨骨折伤残鉴定评级第五掌骨骨折是指手掌骨中的第五掌骨发生骨折,并可能导致伤残。
骨折伤残鉴定评级是根据骨折对患者工作能力和生活功能的影响程度来进行评定的。
下面是关于第五掌骨骨折伤残鉴定评级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伤残鉴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能力鉴定暂行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依据》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对患者的身体功能、病历、体检报告等进行评估鉴定,确定伤残鉴定评级。
第五掌骨骨折伤残鉴定评级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定:肢体功能缺损、活动功能缺陷、年龄、文化程度和工种等。
2. 鉴定评级等级:根据鉴定标准,第五掌骨骨折伤残鉴定评级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第一级:丧失手指主动伸展功能,握力受限。
适用于对手指功能要求不高的劳动工种。
(2)第二级:第五掌骨功能障碍,手指活动受限,但握力基本恢复。
适用于需要手指活动的劳动工种。
(3)第三级:手指握力、活动功能明显受限。
适用于需要手指握力和活动的劳动工种。
(4)第四级:手指握力极度受限,无法从事任何劳动工作。
(5)第五级:手指失去功能,无法从事任何劳动工作。
3. 鉴定评估内容:(1)临床检查:通过X光、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确定第五掌骨骨折的伤情程度和骨折愈合情况。
(2)手指活动功能评估:通过手指伸展、屈曲、握力测试等评估患者的手指活动功能情况。
(3)握力测试:使用握力计进行握力测试,评估患者握力的恢复情况。
(4)病历和治疗记录:患者的病历和治疗记录可以提供关于骨折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依据。
4. 鉴定评估步骤:(1)收集病历和治疗记录:了解患者的病历情况和治疗过程,包括手术记录、康复训练记录等。
(2)进行临床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体检,评估骨折伤情和功能障碍程度。
(3)进行手指活动功能评估:评估患者手指活动的范围和能力,包括伸展、屈曲和旋转等功能。
(4)进行握力测试:使用握力计测量患者的握力情况,评估握力的恢复程度。
小切口顺行髓内钉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38例

除范 围 可 使 患 者 获 得 满 意 临 床 疗 效 。
5 例 患者中 , 有 3例 影 像 学 发 现 占位 , 误 诊 为 胰 岛细 胞 瘤 ; 2 例影像学 未见异常 , 可 见 影 像 学 在 胰 岛 细 胞 增 生 症 的 诊 断
b l a s t o s i s a s a c a u s e o f h y p e r i n s u l i n e mi c h y p o g l y c e mi a i n
腺8 5 ~9 O 能 缓 解 症 状 ] 。本 组 患 者 , 分 别 选 择 了胰 体 尾
临床对于疑诊 胰 岛细胞 增生 症患 者 , 有 剖腹探 查 指征 , 相 对 于 胰 岛细 胞 瘤 , 胰 岛 细 胞 增 生 症 的 手 术 方 式 及 术 后 复 发 率高为临床棘手 问题 , 目前 没 有 一 个 完 全 统 一 的 手 术 方 法 ,
对胰 腺 切 除 的 范 围 尚 不 能 确 定 。胰岛 细 胞 增 生 症 术 中 需
其它 3 例 手 术 效 果 均 满 意 。可 见 , 胰 岛 细 胞 增 生 症 的 手 术 方 式 及 切 除 范 围仍 值 得 我 们 进 一 步 探 讨 。 对 于胰岛细胞增 生症 , 应首 选 手术 治疗 , 如 无 法 耐 受 手 术, 可考虑使用二氮 嗪、 糖皮质激 素、 。 肾上 腺 素 及 生 长 抑 素 等 抑 制 胰 岛 素 的释 放 , 本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
具有典型的 Wh i p p l e 三 联征 , 若 I R I / G> 0 . 3 , 而 各 项 影 像学检查无 异常 时 , 应 考 虑 胰 岛 细 胞 增 生 症 的 可 能 。 本 组
第五掌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第五掌骨骨折康复训练方法第五掌骨骨折是指手掌中第五根掌骨骨折,是手部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是恢复手部功能的重要环节,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1. 保护期:在骨折初期,需要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进一步损伤。
可以使用石膏固定或者戴上适当的手部支具,以保护骨折部位。
同时,要避免剧烈活动和受力,以免引发并发症。
2. 活动期:在骨折初期保护期结束后,进入活动期。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以恢复手部功能。
常见的活动包括手指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手腕的旋转运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手部僵硬。
3. 强化期:在手部恢复一定程度的活动能力后,可以逐渐进行一些强化训练,以增强手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例如,可以进行握力训练,使用手指夹住弹簧器械或者握住橡皮球等进行反复练习。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手腕和手指的伸展运动,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4. 功能训练:在手部骨折康复的最后阶段,可以进行一些功能训练,以恢复日常生活所需的手部功能。
例如,可以进行握物训练,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进行抓取练习,逐渐增加难度。
还可以进行一些手部灵活性训练,如指尖触摸和手指间的交替触摸等。
5. 辅助治疗:除了康复训练,还可以考虑一些辅助治疗方法来促进康复。
例如,可以进行热敷或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还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电疗、超声波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6. 注意事项: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按照指导进行康复训练。
其次,要避免过度使用手部,以免引发再次受伤。
另外,要注意手部的卫生和保暖,避免感染和寒冷刺激。
第五掌骨骨折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通过保护期、活动期、强化期和功能训练,可以逐步恢复手部的功能。
同时,辅助治疗和注意事项也是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手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第4、5掌骨骨折

内蒙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医药
报道 : 肢体 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对针 刺止痛有重要影 响。在急 性腰扭伤时配合腰部运动训练可改善腰部功能。 关于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 临床报道 较多 , 但鲜 见耳针配合 体针之报道 。通过观察 , 耳针配合体针治疗急性腰扭 伤时相互 协 同, 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 但其作用机理 尚待研 究。 参考文献
2 . 1 进针点选择 : 臂丛麻 醉神经阻滞成 功后 , 在手 背的第 4 、 5 掌骨基 底部各做 一纵行切 口, 长约 l c m, 切开皮肤后 , 钝性 分离 各层软组织 , 直至掌骨基底部 , 先用直径 2 . 5 a r m的钻头 , 自掌骨 基底部背侧 向远端髓 腔呈 3 O 。 角开路 。 2 . 2 进针及复位 : 先 予 以骨折 复位 , 若骨 折为骨 干骨折 , 需 一 手在骨折远端拔 伸牵 引 , 另 一只手在 骨折断端 处行端 提、 折 顶 的手法复位 , 若骨折 为掌骨 远端成角 畸形骨折 , 则需 在骨 折断 端背侧用拇指按住 , 食指用 力向上 提按 , 以纠正成 角 畸形。复 位后 , 将患指 固定于握拳位 , 同时选择 直径 2 . O m m的克氏针 , 并 在距 离针头 1 . O c m处预弯成 2 0 。 , 在开好的骨道进针 , 顺着骨髓 腔, 向骨折 断远端推进 , 直至推进到 1— 2 m m 的掌 骨头软骨 下。 c臂 透视 下 , 调整髓 内针 预弯 角度的方 向, 使骨折复位 良好 , 并 确定髓 内针位置恰 当 , 缝合各层组织后 , 在皮外将克 氏针剪断。 2 . 3 术后 处理 :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 3 0— 6 0 mi n , 平均 4 5 a r i n 。术 后均石 膏固定 1 周后, 开始行功 能锻炼 , 术后 6—8周 , 待骨 折 愈合牢 固后 , 直接皮外拔 除克 氏针 。
顺行髓内针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n e c k we r e t r e a t e d wi t h a n t e g r a d e i n t r a me d u l l a r y i f x a t i o n . Re s u l t s Al l p a t i e n t s we r e f o l l o we d u p f o r 6 t o 1 0 mo n t h s
me t a c a r p a l f r a c t ur e .M e t ho ds Fr o m J un e 200 8 t o J u ne 20 1 1 .2 6 c a s e s o f c l os e d ra f c t u r e s o f t h e if f t h me t a c a r p a l
Obs e r v a t i o n o n t h e The r a pe ut i c Ef f e c t o f Ant e r o g r a de I n t r a me du l l a r y Na i l i n Tr e a t i ng Fi f t h Me t a c a r pa l Ne c k Fr a c t ur e
内固定术 治疗 了2 6 例 闭合性 第五掌骨颈骨折 的患者。 结果 所 有患者术后随访6 ~1 0 个月 ( 平均8 个 月 ),骨折愈合后测得患侧 头干角 ( 1 5 . 3 。±1 . 9 。),健 侧头干角 ( 1 4 . 6 。±1 . 7 。),两组 间比较差 异无 显著统计学意义 ( t = 1 . 7 1 ,P = 0 . 1 2 );术后患侧 掌指关节 ( MC P )活动度范 围 ( 8 9 . 7 +2 - . 9 ),健侧掌指关 节 ( MC P)活动度范围 ( 9 0 . 7 ±1 . 5 ),两组 问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 意义 ( t = 1 . 8 3 ,P = 0 . 1 0 )。结论 顺行髓 内针 内固定法是 治疗第 五掌骨颈 骨折 的方法 ,其效 果可靠 ,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掌骨; 骨折 内固定术; 髓 内 中图分类号 :R 4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8 7 5 1 ( 2 0 1 3 ) 0 5 — 0 2 3 5 — 0 2
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任远洋;季亮;胡兴峰;李青松;梁伟;王洋;张博伟【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年(卷),期】2024(21)2【摘要】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比较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与交叉克氏针在力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为手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特别是第五掌骨颈开放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采集其手腕关节的三维CT图像数据,首先利用Mimics Research 21.0、Geomagic Studio 2021软件进行三维图形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应用Solidworks 2020软件构建第五掌骨颈骨折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模型(A模型)和第五掌骨颈骨折交叉克氏针固定模型(B模型)。
在ANSYS Workbench 17.0中对各模型的材料属性进行赋值、划分网格,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
最后通过在第五掌骨头远端关节面进行轴向施加和第五掌骨三点弯曲实验,计算得出两种施压方式的远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以此评价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稳定性。
结果(1)轴向施压时,A模型远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最小位移和平均位移的值大于B模型,A模型近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最小位移和平均位移的值小于B模型,A模型最大相对位移、最小相对位移和平均相对位移大于B模型。
(2)在三点折弯给力时,A模型远端骨折块最大位移小于B模型,远端骨折块最小位移等于B模型,近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和最小位移的均值大于B模型,A模型最大相对位移、最小相对位移和平均相对位移大于B模型。
(3)与B模型相比较,A模型的总体应力、固定物应力均明显较小。
结论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及克氏针交叉固定在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方面,在轴向和纵向上的位移及总位移均未超过1 mm,差异较小;但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在两种施力方式中与交叉克氏针相比应力更小,提示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能提供可靠的力学稳定性。
【总页数】5页(P1-5)【作者】任远洋;季亮;胡兴峰;李青松;梁伟;王洋;张博伟【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贵阳第四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微型外固定支架与掌骨板固定治疗Rolando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2.石膏指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探讨3.中医闭合复位屈曲与伸直两种不同外固定方法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4.骨水泥封闭经皮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疗效5.切开复位微型T型髁钢板固定和闭合复位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第2~5掌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