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供高职、高专口腔医学、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用教研室主任:分院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赤峰学院医学分院2005年12月《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供高职、高专口腔医学、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用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性质:考查课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 14学时)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主编葛培岩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形态功能的一门科学。

其根本任务是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为口腔医学的基础学科,它充分体现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以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知识不断更新的客观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口腔组织胚胎学第一章牙体组织一牙釉质、牙骨质1 目的要求:(1)掌握牙釉质和牙骨质组织结构(2)掌握釉质中有机物集中处的组织学现象(3)熟悉了解釉质的临床意义(4)了解釉牙骨质界和釉牙本质界2 讲课内容:(1)釉质和牙骨质的理化性质(2)牙釉质和牙骨质的组织结构及有机物集中的组织学现象(3)牙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二牙本质、牙髓1 目的要求:(1)掌握牙本质和牙髓的组织结构(2)掌握牙本质中钙化程度差异的组织学现象及反应性变化(3)熟悉牙髓的增龄变化2 讲课内容:(1)牙本质的理化特征(2)牙本质牙髓的组织结构、功能及反应性变化;牙本质钙化差异的组织学现象第二章牙周组织1 目的要求:(1)掌握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的组织学结构(2)熟悉牙周膜的形态和功能(3)了解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2 讲课内容:(1)概述(2)牙周膜的组织结构,牙槽骨与牙龈的组织结构,牙龈的表面解剖(3)牙周韧带的形态和功能,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第三章口腔粘膜1 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粘膜的基本组织学结构(2)掌握咀嚼粘膜及舌背粘膜的生物学特征(3)熟悉被覆粘膜的组织学特征2 讲课内容:(1)口腔粘膜的一般组织学结构(2)口腔粘膜组织学类型及各类粘膜的组织学特征第四章涎腺1 目的要求:(1)掌握涎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2)掌握大涎腺的分布及其组织学特征(3)熟悉涎腺的功能2 讲课内容:(1)概述(2)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3)三对大涎腺的组织学特征(4)涎腺的功能第五章口腔颌面部发育1 目的要求:(1)掌握面部、腭部发育的正常过程要点及主要发育异常(2)熟悉舌、涎腺的发育步骤及发育异常(3)了解颌骨的发育2 讲课内容:(1)概述(2)面部、腭部的发育及畸形(3)舌、涎腺的发育及畸形(4)颌骨的发育第六章牙的发育1 目的要求:(1)掌握牙胚的发育及牙胚发育各个时期的组织学特征(2)熟悉牙板的发生及结局2 讲课内容:(1)概述(2)牙胚的发生和分化(3)牙体组织的形成(4)牙根的形成(5)牙的萌出和替换第二篇口腔病理学第七章牙发育异常1 目的要求:(1)掌握牙萌出异常、数目异常的好发部位(2)熟悉牙形态异常及结构异常的临床表现2 讲课内容:(1)多生牙的好发部位(2)区别双生牙、融合牙和结合牙(3)牙釉质结构异常的病理改变第八章龋病1 目的要求:(1)掌握釉质龋和牙本质龋的发生和发展(2)掌握釉质龋和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3)了解龋病的病因和发病原理2 讲课内容:(1)概述龋病的定义、发病情况、好发部位及病因(2)龋病发病原理及龋病病因四联学说(3)病理改变:釉质龋:早期釉质龋的病理改变;平滑面龋与窝沟龋的形态改变牙本质龋:牙本质龋的进展过程;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牙骨质龋第九章牙髓病1 目的要求:(1)掌握各类牙髓病的病理改变(2)了解牙髓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3)了解牙体吸收原因及病理改变2 讲课内容:(1)概述牙髓病的发生和发展(2)牙髓充血病理改变及临床特点(3)牙髓炎病因、类型(4)牙髓变性;各类变性的病理改变(5)牙髓坏死(6)牙体吸收;外吸收与内吸收的病因及病理变化第十章根尖周炎1 目的要求:(1)掌握各类根尖周炎的病理改变(2)了解根尖周炎的发生病因和发展过程2 讲课内容:(1)概述根尖周炎的病因(2)急性根尖周炎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3)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4)根尖囊肿的形成、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5)从龋病到根尖周病的病理发展过程及相互转化关系第十一章牙周组织病1 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龈炎、牙周炎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2)了解龈增生、坏死性龈炎的病理类型、病因、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2 讲课内容:(1)慢性龈炎、坏死性龈炎、龈增生的病因、病理改变、临床表现(2)牙周病的发生、发展、病因、类型(3)慢性牙周炎、牙周创伤的病理改变第十二章口腔粘膜病1 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粘膜病常见病变以及白斑、扁平台藓、复发性口疮的病因、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2)了解口腔天疱疮、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白塞氏综合征病因、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2 讲课内容:(1)口腔粘膜病基本病理表现(2)口腔粘膜白斑及红斑的病因、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3)扁平台藓的病因、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4)念珠菌病的病因、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4)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的病因、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5)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第十三章涎腺疾病1 目的要求:(1)掌握涎腺炎的病理及临床表现(2)熟悉涎腺结石的病理及临床表现(3)了解舍格伦综合征病理变化2 讲课内容:(1)涎腺炎症的分类及病理改变(2)涎腺结石的病理及临床表现(3)舍格伦综合征第十四章口腔颌面部囊肿1 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的牙源性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病变的好发部位及病理改变(2)了解口腔颌面部囊肿的分类2 讲课内容:(1)囊肿的定义、分类(2)牙源性囊肿的发生、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3)非牙源性囊肿的发生、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4)口腔颌面部囊肿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第十五章牙源性肿瘤1 目的要求:(1)掌握造釉细胞瘤、牙瘤、牙源性腺样瘤的病理变化(2)熟悉牙源性粘液瘤的病理变化2 讲课内容:(1)牙源性肿瘤的分类(2)常见的牙源性肿瘤:造釉细胞瘤、牙瘤、牙源性腺样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发生(3)牙源性粘液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发生第十六章涎腺肿瘤1 目的要求:(1)掌握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变化(2)熟悉腺淋巴瘤、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变化(3)了解涎腺肿瘤的分类及其它涎腺肿瘤2 讲课内容:(1)涎腺肿瘤的分类(2)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淋巴瘤和腺样囊性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发生第十七章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1 目的要求:(1)掌握牙龈瘤、口腔粘膜磷状细胞癌的病理变化(2)熟悉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病理变化(3)了解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肿瘤情况2 讲课内容:(1)牙龈瘤病变性质、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2)血管瘤和淋巴瘤的病理变化和生物学行为(3)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分级依据,发病部位与播散途径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三、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一釉质[目的和要求] 掌握釉质在牙体组织中的分布部位、厚度和表面形态、组织结构熟悉生长线、釉板、釉丛、釉梭的成因。

口腔组织病理学 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  教学大纲

课堂讲授内容及学时数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4学时)1、神经嵴、鳃弓、咽囊掌握:神经嵴、鳃弓、咽囊的概念及形成过程;熟悉:神经嵴、鳃弓、咽囊形成的组织结构;了解:神经嵴、鳃弓、咽囊形成过程中的信号调控。

2、面部发育掌握:面部发育的基本过程;熟悉:面部发育畸形的胚胎学背景;了解:面突的衍生组织。

3、腭的发育掌握:腭发育的基本过程;熟悉:颌骨发育的基本过程及面部、腭和舌发育畸形的胚胎学背景;了解:涎腺、颞下颌关节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口腔颌面部发育的基因调控。

4、舌的发育掌握:舌发育的基本过程;熟悉:舌发育畸形的胚胎学背景;了解:舌的神经支配。

5、唾液腺及口腔黏膜的发育掌握:唾液腺及口腔黏膜发育的基本过程;了解:唾液腺发育的调控机制。

6、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发育掌握:颌骨发育的基本过程;熟悉:颞下颌关节发育的基本过程;了解:颌骨发育的基因调控。

第二章、牙的发育(4学时)1、牙胚的发生掌握:牙胚的概念、组成和各部分的来源及所形成的组织;成釉器的蕾状期、帽状期及钟状期的结构特点;牙乳头及牙囊的结构。

熟悉:牙板的发生、结构及结局及临床意义,前庭板的发生及口腔前庭的形成;了解:牙发育的基因调控。

2、牙体组织的形成掌握:牙本质的形成、釉质的形成、牙髓的发生、牙根的形成和牙周组织的发育;熟悉:上皮剩余的来源,侧支根管的形成及牙颈部牙本质暴露形成的胚胎学背景;3、牙的萌出和替换掌握:牙萌出的过程;熟悉:乳恒牙交替的过程,牙萌出的次序和时间;了解:牙萌出的机制。

第三章、牙体组织(4学时)1、釉质掌握:釉质的组织学结构,包括釉柱的走行及排列、釉柱横纹、釉柱(光镜和电镜)、釉质生长线、釉板、釉丛、釉梭及釉牙本质界及形成;熟悉:釉质中无机物及有机物的种类和功能,无釉柱釉质的分布,釉质的裂沟形态,釉小皮及釉面横纹的形成;了解:釉质的代谢特点。

2、牙本质掌握: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和细胞间质的组织学结构,小管间牙本质、小管周牙本质、前期牙本质、小球间牙本质、生长线、托姆斯粒层、罩牙本质的形态及形成;熟悉:牙本质的增龄和反应性变化及临床意义,包括继发性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透明牙本质及死区。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1207X5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oral histopathology)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学分:4学分总学时:64学时理论学时:34学时实验学时:30学时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等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参考教材:1.于世风主编,《口腔组织病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于世风主编,《口腔组织病理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包括口腔组织胚胎学和口腔病理学两部分内容。

口腔组织胚胎学是研究口腔颌面部组织和器官的发生、发育过程以及正常口腔组织结构与功能相关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是学习口腔病理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口腔病理学是现代病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口腔各组织、器官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医学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口腔病理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与口腔医学课程之间的桥梁课,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口腔颌面部发育、牙的发育及口腔正常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口腔病理学的知识,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熟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掌握口腔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态和功能的关系,了解一般的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为向临床口腔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通过病理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联系,发挥本课程桥梁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要求:(一)基本理论知识1.掌握颌面部的发生过程,掌握颌面部各种畸形的位置及发生原因,了解唾液腺及口腔黏膜的发生。

掌握牙齿发育的过程,熟悉牙齿萌出顺序和时间。

掌握牙体的基本结构,四种组织的分布。

掌握牙周组织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掌握口腔黏膜的分类和组织学结构。

上海交大口病教学大纲

上海交大口病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七年制用)《口腔组织病理学》包括《口腔组织胚胎学》《口腔病理学》两部分,是根据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根据培养要求阐明口腔颌面部器官的组织结构、发育及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等,为学生学习口腔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为防治口腔疾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

(二)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学时分配】讲课:0.5学时。

【教学内容】(一)《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

(二)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第一篇口腔组织胚胎学口腔颌面部发育【目的要求】(一)掌握面和腭的发育过程及其发育异常(二)熟悉舌的发育(三)了解颌骨、涎腺和口腔粘膜的发育【学时分配】(一)讲课:2学时(二)实验:2学时【教学内容】(一)讲课内容1.介绍胚胎发育早期头颈部发育的概况2.面部的发育及发育异常(唇裂、面裂)3.腭的发育及发育异常(腭裂)4.舌的发育5.涎腺的发育6.颌骨的发育(上颌骨、下颌骨)(二)实验内容口腔颌面部发育模型观察【预习要求】按教学内容和三级要求课前预习【复习思考题】(一)面部是怎样形成的?在发育过程中可发生那些畸形?(二)腭的发育过程如何?腭裂是怎样发生的?(三)舌的发育过程如何?它在发育过程中和淋巴组织的关系如何?(四)涎腺是怎样发生的?它在发育过程中和淋巴组织的关系如何?(五)下颌骨是怎样发育的?【参考资料】同牙体组织章牙齿的发育【目的要求】(一)掌握牙胚的发生以及釉质、牙本质的组织形成的过程(二)熟悉牙髓、牙根和牙周组织的形成过程【学时分配】(一)讲课:3学时(二)实验:3.5学时,小测验0.5学时【教学内容】(一)讲课内容1.牙板的发生。

2.牙胚的形成和发育:造釉器(蕾状期、帽状期和钟状期)。

牙乳头和牙囊的形成、发育及组织学特点3.牙体、牙周组织(牙本质、釉质、牙髓、牙骨质和牙根及牙周组织)的形成4.牙齿萌出和乳、恒牙交换的组织学改变5.牙齿萌出的时间和规律6.牙齿萌出后的变化(二)实验内容1.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钟状后期牙胚切片观察2.乳、恒牙交替切片观察3.原始上皮带、Serres上皮剩余和牙根形成切片观察【预习要求】按讲课内容和三级要求作好课前预习【复习思考题】(一)牙板是怎样发生的?它在牙齿发育过程中有何变化?(二)牙胚包括那些部分?以后各自形成什么组织?(三)钟状期牙胚有何组织学特点?(四)牙本质和釉质是怎样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两者的关系如何?(五)牙根是怎样形成的?(六)牙齿萌出过程中有何组织变化?(七)乳恒牙替换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如何?(八)牙齿萌出后有何变化?【参考资料】同牙体组织章。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供口腔学专业用)病理学教研室2004年8月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总学时:76学时(理论:50学时;实习:26学习)学分:4教学大纲一、编制教学大纲的依据根据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延边大学医学院临床口腔专业教学计划及与先进和后继课程的关系,结合临床口腔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的发展方向,并考虑到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制了本教学大纲。

二、课程地位和作用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口腔专业临床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从普通医学过渡到口腔医学中的必修课,它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临床对疾病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新知识、新观点,特别是近年来对龋病,牙周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有了明显进展。

三、课程教学任务和基本要求通过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口腔疾病的发病病因,发病机理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及功能改变有深刻的理解,掌握在口腔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态和功能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掌握正常口腔组织的基本形态特点,掌握口腔常见疾病的基本形态特点,熟悉及了解牙体、牙周、粘膜、腺体等组织的超微结构,能从亚细胞水平了解组织、细胞的内部及表面病变,并将形态结构与发病机制有机地联系起来,了解一般的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口腔疾病的特殊性和发生、发展规律,将口腔组织胚胎学和口腔病理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口腔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转归和临床病理联系。

为今后能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更好地进行手术设计和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学任务(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加深学生对危害我国人民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特点,致病机制及防治的认识,增加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案第一章:口腔组织病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发展与重要性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口腔组织病理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教师讲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案例分析:口腔组织病理学在临床案例中的应用第二章:口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2.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主要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口腔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口腔组织的正常变化2.2 教学内容口腔上皮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神经与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各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图谱分析:口腔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图谱解析小组讨论:口腔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正常变化第三章: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3.1 教学目标理解口腔常见疾病的病理机制掌握口腔疾病的发展过程认识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3.2 教学内容细菌性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病毒性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自身免疫性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案例分析: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小组讨论: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第四章:口腔疾病的临床病理学诊断4.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疾病的临床病理学诊断方法理解口腔病理学的实验室技术与诊断流程认识口腔疾病的病理学特征4.2 教学内容口腔病理学的实验室技术口腔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流程口腔疾病的病理学特征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病理学的实验室技术与诊断流程实验演示:口腔病理学实验室技术的操作演示案例分析:口腔疾病的病理学特征与诊断第五章:口腔疾病的治疗与预后5.1 教学目标理解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掌握口腔疾病的预后与转归认识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5.2 教学内容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口腔疾病的预后与转归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与预后小组讨论:口腔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措施案例分析:口腔疾病的治疗案例与预后评估第六章:口腔黏膜疾病6.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黏膜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了解口腔黏膜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认识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策略6.2 教学内容口腔黏膜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特征口腔黏膜良性肿瘤及癌变的病理特征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特征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黏膜疾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病理切片观察:口腔黏膜疾病的病理切片小组讨论: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第七章:牙体及牙周疾病7.1 教学目标理解牙体及牙周常见疾病的病理机制掌握牙体及牙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了解牙体及牙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策略7.2 教学内容牙体疾病的病理机制及分类牙周疾病的病理机制及分类牙体及牙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教师讲解:牙体及牙周疾病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病理切片观察:牙体及牙周疾病的病理切片小组讨论:牙体及牙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第八章:口腔颌面部疾病8.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了解口腔颌面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认识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策略8.2 教学内容口腔颌面部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特征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癌变的病理特征口腔颌面部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特征8.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病理切片观察: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病理切片小组讨论: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第九章:口腔颌面部创伤9.1 教学目标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掌握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了解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治疗与修复策略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治疗与修复方法9.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案例分析:口腔颌面部创伤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小组讨论:口腔颌面部创伤的预防及修复方法第十章: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应用培养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际操作能力10.2 教学内容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案例分析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实践操作10.3 教学活动实验演示: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案例分析: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案例解析实践操作: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的实际操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解析:理解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定义是教学的基础,对发展历程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的背景知识。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三(第一篇 第5~7章)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三(第一篇 第5~7章)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三(第一篇第5~7章)第一篇口腔组织胚胎学第五章口腔粘膜(2学时)【内容】1.口腔粘膜的基本组织结构:① 上皮;② 固有层;③ 粘膜下层。

2.口腔粘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① 咀嚼粘膜;② 被覆粘膜;③ 特殊粘膜。

3.口腔粘膜的功能和增龄变化【要求】1.掌握口腔粘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2.掌握口腔粘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3.了解口腔粘膜的功能和增龄变化。

【思考题】1.试述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2.咀嚼粘膜和被覆粘膜各有何特点?3.舌乳头几种?形态结构?第六章涎腺(2学时)【内容】1.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① 腺泡;② 导管;③结缔组织。

2.涎腺的分布及其组织学特点:① 腮腺;② 颌下腺;③ 舌下腺;④ 小涎腺。

3.涎腺的功能与增龄性变化:① 涎腺的功能;② 涎腺的增龄性变化。

【要求】1.掌握涎腺的一般组织学结构:浆液性腺泡、粘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肌上皮细胞及各级导管上皮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特点。

2.掌握大小涎腺的分布、名称及特点。

3.了解唾液的组成成分、分泌量,涎腺组织的增龄性改变。

【思考题】1.涎腺腺泡有几种?腺体有几种?2.涎腺导管分几段,各形态特点如何?3.大涎腺有几种?如何鉴别?第七章颞下颌关节(自学)【内容】1.髁突:2.关节窝和关节结节3.关节盘4.关节囊和韧带5.滑膜6.关节血管和神经分布【要求】1.掌握髁突的结构。

2.掌握关节盘的结构和作用。

3.掌握滑膜的组织结构和作用。

4.熟悉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结构与作用。

5.熟悉关节血管和神经的分布。

【思考题】1.髁突分为哪几个带?2.关节盘从前至后分几个带?有什么作用?3.滑膜的作用如何?。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口腔组织病理学》(Oral Histopathology)是口腔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口腔专业临床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从普通医学过渡到口腔医学中的必修课,对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口腔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至关重要。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口腔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于世凤主编《口腔组织病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二)参考书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课终考核(闭卷)(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外学习(自学)要求,特别是对作业的要求,说明作业的形式(如习题、报告等)、作业量、以及对作业完成时间要求等。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的发育1.目的要求:掌握神经嵴的分化、腮弓和咽囊的部位及概念。

熟悉腮弓和咽囊的发育。

了解神经嵴细胞的分布对头颈部发育的重要性。

掌握面部的发育过程及面部发育异常。

掌握腭部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掌握舌的发育过程及舌的发育异常。

了解涎腺的发育及口腔粘膜的发育。

掌握下颌骨的发育。

熟悉上颌骨的发育及颞下颌关节的发育。

了解颌骨发育的调控。

2.学时分配:讲授2学时3.教学重点:(一)神经嵴的分化、腮弓和咽囊的部位及概念。

(二)面部的发育过程及面部发育异常。

(三)腭部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四)下颌骨的发育。

4.教学难点:(一)神经嵴的分化、腮弓和咽囊的部位及概念。

(二)面部的发育过程及面部发育异常。

5.教学内容:(一)神经嵴的分化、腮弓和咽囊的部位及概念。

腮弓和咽囊的发育。

神经嵴细胞的分布对头颈部发育的重要性。

(二)面部的发育:面部的发育过程及面部发育异常。

(三)腭的发育:腭部的发育过程及发育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颌骨的发育过程
1.0
1.0
2.0
牙的发育
• 乳恒牙牙板的形成过程
• 牙胚的形成过程极其组织结构;牙体 -牙周组织的形成过程
• 牙齿萌出过程极其组织改变;牙齿萌出的一般规律;乳恒牙萌出时间及乳牙脱落时间
2
1.0
3.0
牙齿发育异常
• 牙齿萌出及脱落异常;牙齿数目异常
• 牙齿形态异常,结构异常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2.0
1.0
3
理解




口腔颌面部囊肿
• 口腔颌面部囊肿的分类
• 常见牙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组织发生及病理变化
• 非牙源性发育Leabharlann 囊肿的解剖部位,组织发生及病理变化
• 滞留囊肿的临床特点,组织发生及病理变化
1.0
1.0

• 矫治器的组成和作用:支抗;活动矫治器
• 牙颌畸形的预防性矫治:牙颌发育期间应予观察的问题;口腔不良习惯的破除;乳牙早失的处理;乳牙反颌的防治;恒中切牙近中扭转的矫治;多数后牙反颌的早期防治;预防性拔牙;机能矫治
• 常见畸形的矫治:牙列拥挤;反颌;深覆颌;双颌前突;开颌‘锁颌
• 矫治后保持:必要性;期限;方法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知识点内容
参考学时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理论
实践
机动
累计
掌握
理解
认识
简单应用
熟练应用
牙颌畸形矫治
• 概述:牙颌畸形定义;病因;影响;矫治方式
• 牙颌畸形检查;分类及诊断:检查;分类;诊断
• 牙颌畸形矫治适应症及矫治原则:乳牙颌期
• 矫治过程中的组织变化:牙周组织的改变;牙体组织的改变;牙体组织的改变;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组织改变;矫治力的强度
2.0
1.0
3.0
理解
理解
龋病
• 龋病的概念;国内发病情况;病因及化学细菌学说
• 龋病的病理变化
1
29



牙髓病
• 牙髓病的概念,病因及临床特点
• 牙髓炎,牙髓变性,牙体吸收,牙髓坏死及坏疽的病理变化
2.0
2.0
4.0
根尖周病
• 根尖周病的概念,病因及临床特点
• 急性及慢性根尖周病的病理变化
• 龋病,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相互关系
1.0
1.0
2.0
掌握
简单应用
牙周组织病
• 牙周组织病的概念,分类,病因及临床特点
• 慢性牙龈炎,坏死性龈炎,增生性龈炎,牙龈纤维瘤病,药物性牙龈增生,牙周炎,牙周创伤及牙周萎缩的病理变化
1.0
1.0
2.0
理解












口腔粘膜病
• 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 常见口腔粘膜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病理变化
1
1

理解

























牙体组织
• 釉质,牙本质及牙骨质的理化特性
• 釉质,牙本质,牙髓及牙骨质的组织结构;;牙本质的生理及病理性变化
• 牙髓及牙骨质的功能
3.0
1.0
4.0
掌握



牙周组织
• 牙龈的表面解剖;牙周韧带的功能;牙槽骨的解剖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 牙龈,牙周韧带及牙槽骨的组织结构
1.0
1.0
2.0
掌握
简单应用
口腔粘膜
• 口腔粘膜的一般组织结构
• 咀嚼粘膜,被覆粘膜及特殊粘膜的组织结构特点
1.0
1.0
2.0
理解
简单应用
唾液腺
• 唾液腺的概念及功能
2 .唾液腺的一般组织结构及各唾液腺的结构特点
1.0
1.0
口腔颌面部的发育
• 胚胎发育早期头颈部的发育概况
• 面部,腭部及舌的发育过程及其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