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基本情况及保护情况分析
地震遗址加固方法的探讨

K0 6商住 楼位 于北 川老 县城遇 难 者 公墓南 侧 , 景家 山滑 坡前 缘 。该楼 为框 架. 混 结构 ,共 六层 。 砖 其 中底 部 两层 为框 架结 构 ,上部 四层 为砖 混结 构 。 受汶 川特 大地 震影 响 ,该楼 目前 整体破 损严 重 ,加
致 使北 川县 城在此 次 地震 灾害 中 8 % 以上 的房 屋 0 被 损毁 , 0 %的建 筑成 为危 房 。 10 在玉 树 地震 中 ,1 . 5 万 户居 民房 屋倒 塌 ,有 1 O万户 灾 民需要 转移 安置 。 为纪念 这特 定 的历史 事件 ,受 地震 破坏 的建 筑 物 和 文 物 建 筑 遗 址 凭借 着 其 独 特 的稀 缺 性 和 复 杂 性 ,被 定位 为地 震遗 址加 以保 护 。但 由于建筑 地 震 遗 址 的结构 多数 情况 下遭 到 了严重 的破 坏 ,故必 须
震 中 , 地震 和 由地震 引起 山体 滑坡 的双 重冲 击下 , 在
物 保护 的理念 和 原则 ,地震 遗址 加 固方 案 设计应 遵
循 以下 原则 。 ( ) 最小 干预 原则 1
地 震遗 存 的建筑 物和 构筑物 受 到结构 破坏 ,其
自身具 有不 稳定 性 ,在 受 外力 的影 响下存 在部 分或
首 先对 其进 行抢 险加 固 以尽可 能 的延长 地震 遗址 的
整体坍 塌 的可 能性 。同 时地震遗 存建 筑物 和构筑 物
将 作 为文物 一直 保存 , 鉴文物 保护 的理念 和原 则 , 借
对地 震遗存 的建 筑物 和构筑 物 从事各 项保 护 、整 治 和再 利用 工作 ,遵循 最小 干预 原则 ,尽量 减少对 遗 存本 体造 成负面 影 响 。 ( ) 原真 性 原则 2 为最 大程度 地展 示地 震遗 存 ,震损房 屋 防护性 加 固措施应 尽量 进行 隐 蔽 ,从 外形 的整体 和局 部上 不破 坏地 震遗址 原有 的风 貌和 形象特 征 。防护 的材
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9月3日,绵阳市,天气睛朗。
一大早,参观用专车带着代表前往北川。
车刚一开出住地九龙宾馆,从车载收音机便传出播音员亲切的欢迎语和对绵阳市灾后重建工作成效的介绍。
用车载电台同步对参观者进行情况介绍,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听到,顿感十分新鲜。
“5•12”特大地震中,绵阳是受灾最重、伤亡人数最多、重建任务最重的地区。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山东、河北、辽宁、河南,以及内江、南充、达州、资阳等兄弟省市的对口援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下,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基本实现了家家有房注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
绵阳市纳入三年重建规划项目共7318个、总投资亿元。
目前,已开工7235个、开工率%,完工6071个、完工率%。
一边听着播音员的介绍,一边行进在辽安大道、山东大道上,一座座灾后重建的美丽新家园、新工厂令我目不暇接,使我深感举国之力的强大!车临近山区,天空开始阴沉下来,下起了毛毛小雨,又迅速变成了倾盆大雨。
随着窗外的雨声,我的心情也渐渐开始变得沉重……“5·12”北川地震灾后的惨景在脑海中游离。
阴沉的天空、倾盆的大雨,也许是上苍对“5·12”北川地震的亡灵的追思吧!由于前不久发生了泥石流,北川老县城再度被淹,车到北川老县城“三道拐”便停了下来。
站在雨中,远眺北川县城废墟,只见山体滑坡、建筑倒塌、街道损坏,整幢整幢的楼房陷入地下,被大自然的威力深深震憾,记忆中的北川秀美景色踪影全无。
据史籍记载,北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夏王朝的创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
唐代以前,县境就建有众多的大禹庙,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禹诞辰举行祭祀活动的民间习俗延续至今。
县境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有关大禹的历史遗迹。
集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华夏子孙访古探幽的圣地。
北川县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研究

北川县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研究李春霞;董廷旭【摘要】北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龙门山构造带内,境内松散地层均有出露,地层岩性较为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县内有24万余人.本文以北川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北川县的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成因,并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6)011【总页数】5页(P93-97)【关键词】北川县;地质灾害;“5·12”地震【作者】李春霞;董廷旭【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6;北川中学,四川绵阳622750;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北川县地处绵阳市,是四川盆地西北部向川西高原过渡的山区县,界于东经103°20′~104°40′,北纬31°40′~32°12′之间,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幅员面积2 869.18 km2,距绵阳市城区42 km,距省会成都160 km[1-2].2.1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5·12”地震后,北川县地质灾害类型多样[3-4],灾害规模的等级指标按分级标准(104 m3),以滑坡、泥石流、崩塌、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为主(见表1).北川县所有的地质灾害类型各自所占的比重明显不同,且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灾种比重也不同,其中北川县所有类型的地质灾害类型均以小型为主.2.2 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基本特征2.2.1 滑坡滑坡占北川县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比重为59.83%.其中按滑坡物质成分划分,土质滑坡占到滑坡总数的99.07%,基岩滑坡仅占0.93%;按滑坡体体积划分,大型滑坡(100~1 000万m3)占滑坡总数的0.46%,中型滑坡(10~100万m3)占6.48%,小型滑坡(<10万m3)占93.06%;按运动形式划分,牵引式滑坡占滑坡总数的89.35%,推移式滑坡占10.65%;按滑坡体厚度划分,浅层滑坡(<10m)占总数的67.59%,中层滑坡(10~25 m)占31.94%,深层滑坡(>25 m)0.46%.县内滑坡主要为土质滑坡,一般厚度在3~6 m,上薄下厚,多为浅层滑坡.滑坡结构面较为单一,在松散覆盖层与下伏基岩接触带,滑动面普遍与坡面一致,以牵引式滑坡为主.区内滑坡成灾规模以小型为主,分散性较强,以威胁分散农户为主.例如,煤甘窝滑坡,位于坝底乡坝底村5组,斜坡体坡度30°~40°,坡顶高程1 004 m,坡脚940 m,滑坡体长40 m,宽15 m,滑体厚度约2~3 m,滑体体积约1 200 m3.滑坡平面形态呈舌形,剖面形态呈凸形.滑体组成物质主要为碎石土,碎石含量20%,滑带土主要为软塑状粘土,滑床为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滑坡后缘可见拉张裂缝,深0.5 m,长15 m.目前威胁滑体上方2户8人.2.2.2 泥石流泥石流占北川县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比重为22.16%.其中按泥石流规模划分,巨型泥石流占总数的5%,中型占23.75%,小型占71.25%;按发展阶段划分,县内泥石流沟所处时期分为形成期、发展期、衰退.区内泥石流沟以发展期泥石流沟为主,占到泥石流总量的67.5%,形成期泥石流占20%,衰退期泥石流12.5%;按流体性质划分,全部为泥石型泥石流.震后北川县泥石流冲沟普遍发育,物质来源丰富多样,崩滑物源、侵蚀物源众多.县内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岸坡侵蚀与沟道堆积,泥石流物质进入主河道内抬高河床,而北川县大量人口居住于大沟、大河两侧,主河床抬高又危及这些人口集中分布区,地质灾害因为沟道、河道的物质搬运作用形成循环危害,地质灾害链的形成是北川县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北川县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擂鼓-曲山-陈家坝-桂溪一线,巨型泥石流沟均有“5·12”地震断层通过,如擂鼓镇苏宝河泥石流、曲山魏家沟泥石流、青地沟泥石流、陈家坝乡樱桃沟泥石流、青林沟泥石流及杨家沟泥石流.2.2.3 崩塌崩塌(危石)占县内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比重为12.47%.其中按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划分,土质崩塌占崩塌总数的28.26%,岩质崩塌占崩塌总数的71.74%;按崩塌堆积体和危岩体规模大小划分,区内大型崩塌占崩塌总数的2.17%,中型崩塌占崩塌总数的30.43%,小型崩塌占崩塌总数的67.39%;按崩塌的形成机理划分,滑移式崩塌占崩塌总数的37.78%,拉裂式崩塌占崩塌总数的22.22%,倾斜式崩塌占崩塌总数的28.89%,错断式崩塌占崩塌总数的11.11%.例如,景家山崩塌,位于老县城遗址东部,为高位顺层崩滑,在地震期间一次性崩塌掩埋包括曲山镇小学、中学(初中部)在内的大量建筑,造成800余人死亡、200余人失踪.目前崩塌威胁对象为县城遗址、游客,堆积物质主要为大型块石、滚石.震后对该崩塌仅采取了一些简易的支挡措施,针对个别大型块石、滚石进行支挡、支撑,稳定性一般,仍存在个别块体有松动迹象,但对其进行综合整治难度较大.区内土质崩塌均为斜坡表层的大型块石形成危石,斜坡坡度一般大于45°,大部分为地震期间上部岩体产生崩落堆积于斜坡之上,或在地震期间斜坡上的块石产生松动形成危石,在外力作用下,如地震、降水导致块石可能再次崩落,这些块石一股裸露于斜坡之上或部分嵌入土层之中,产生崩塌一般不会解体,滚动距离大、冲击力强、危害大、因呈单体、易于清除,一般采取人工切割与爆破.震后岩质崩塌不具规律性,在各种岩层中均有发育,但块体粒径有一的规律性,在灰岩、白云岩岩层中发育的崩塌危岩体一般粒径较大,地形陡峭,以垂直的陡坎、崖壁为主,如老县城的景家山乱石窖崩塌,香泉李家坪崩塌等;在千枚岩地层中发育的崩塌危岩块径较小,多以片石、碎石为主,在落地后易解体.2.2.4 不稳定斜坡及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占县内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比重为4.99%,多分布于原唐家山堰塞湖周边,堰塞湖水位下降后,引发原坡体局部失稳而致.地面塌陷占县内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比重为0.28%,主要分布在漩坪乡杨柳村茅斯坪集中安置点,表现为民房开裂,地表大面积破裂,但没明显下挫,裂缝走向无规则,局部范围不均匀沉降.县内不稳定斜坡及地面塌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加之人类活动,例如房屋的修建及交通线路的修建,路基加固等一系列活动都是诱发不稳定斜坡产生的重要因素.2.3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地质灾害在县域内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分布最多的是禹里镇,最少的是通口镇、桃龙乡.分布多集中于小坝乡、片口乡、漩坪乡、陈家坝乡、开坪乡、坝底乡、曲山镇等乡镇(图1).位于地震断层附近的擂鼓镇、曲山镇、陈家坝乡和桂溪镇以泥石流、滑坡为主,其余乡镇多以滑坡为主.因此,北川县内的地质灾害分布具有地域上的分散性和地段上的相对集中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集中于某一河段的分布规律,主要分布于以下区域:(坝底—墩上)青片河中段、(片口—小坝)白草河上游段、(开坪—禹里—漩坪—白坭)白草河—玉溪河段、(擂鼓镇—曲山—陈家坝—桂溪)苏宝河—都坝河—湔江河段.北川地质灾害呈条带状沿河谷集中分布,且与构造带、地震活动带分布明显一致. 在时间分布上,滑坡地质灾害呈增加态势,尤其是“9·24”和“7·9”洪灾后,增长速度加快.9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时间集中于5—10月份,尤其是7—9月,并且与大雨、暴雨同期戓略为滞后的特点.3.1 地形与气候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插旗山,其海拔4 769 m,最低点香泉清溪河口,其海拔540 m;相对高差4 229 m.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98.8%,并以海拔1 000~1 500m的低中山为主,占73.7%,陡坡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70.9%.气候属于亚热带滋润季风气候.低山河谷地带具有冬季长,夏季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垂直差异大的特点.全县平均气温15.7℃,境内降雨丰富,但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东南部多,西北部少,夏季多,冬春季少,全年降雨86%均集中在5—9月.冬干、春旱、夏洪、秋涝等自然灾害近年来的强度不断增加,其中以洪涝灾害造成损失最大.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地区,降水集中程度与强度越大,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率就越大.北川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很大,地势落差较大,且降水集中在夏秋季,滑坡及泥石流发生的时间也大多集中在这一时间段.3.2 地质构造北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龙门山构造带内,由一系列褶皱和数条断裂及次级断层系组成,区内构造复杂,已发生多次构造变动,加之不同时期的外动力地质条件改造作用,形成了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景观相对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其表现为断层、褶皱构造,岩体破碎程度较高,残积物普遍发育;出露地层主要是变质岩和沉积岩,软、硬岩皆有;发育有构造侵蚀高山峡谷—构造侵蚀堆积河谷盆地地貌,且地势落差极大.地表形态的形成既有板块运动等内力作用,也有风化、流水侵蚀等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共同形成的.北川县因其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地质作用,如明显的断层、褶皱构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的作用,容易受到风吹雨打日晒等外力作用的侵蚀,岩体较为破碎,加之地势坡度、降水强度等作用容易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3.3 人类活动2015年末,全县居民总户数86 927户,总人口23.86万人.北川县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为23.9∶40.1∶3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 011元,较上年增长4.9%.北川县在“5·12”地震后,道路基本被全部摧毁,灾后恢复重建至2015年末,全县公路网总里程2 717.69 km,其中省道165.92 km,县道225.63 km,乡道639.8 km,村道为1 668 km,专用道18.34 km.县内矿产品种多,金属、非金属、燃料等矿产均有分布.目前已开发的矿产有石灰石、煤、硅石、板岩、重晶石等.全县水能资源蕴藏量49.04万kw,武安电站、羊圈坪电站已经竣工发电,小坝电站、干松电站、开坪电站陆续开工建设.旅游资源主要有猿王洞、甘溪溶洞群、药王谷、小寨子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传说大禹降生地之禹穴沟.4.1 防治原则根据北川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在防治的过程中应当将保护与防治协调发展,不能只看经济发展的数量与速度,不顾及环境问题,甚至出现破坏环境的现象,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保护优先、防治结合,作好常规水土保持工作,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驾齐驱,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对生态环境进行防治[5].4.2 防治措施北川县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巨大,沟道纵坡一般较大,就近期而言,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降低或消除泥石流所带来的危害,采用拦挡与排导相结合的措施;就长远而言,防治中就采用生态固源.根据北川县崩塌的主要特点,其防治措施应采用绕避与排险清危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公路、民房等选线和选址的先期规划,继续加强对矿山开采的监管.对滑坡采用截排水沟、抗滑桩、挡土墙等工程措施,且要加强监测预警措施.对于不稳定斜坡应一般采用监测预警为主,治理工程为辅的措施.初步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运行体制;全面展开不同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健全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地质环境管理机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能[6-8].逐步形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治理威胁城镇、居民和重要交通、工程设施的重要地质灾害点;全面地监控和有效地治理县域内地质灾害体;不断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促使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得到协调发展.*通信作者简介:董廷旭(1965— ),男,四川苍溪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3S技术集成应用,土地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相关文献】[1] 黄辉军,张伟,殷鑫铭.汶川地震灾区苍溪县震前、震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C]//四川省地质学会.2010年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1—5.[2] 王根龙,张军慧,刘红帅.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质灾害调查与初步分析[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3):123—125.[3] 许强. 汶川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征研究[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68—71.[4] 蹇代君,何运,徐焱.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分析[J]. 资源环境与节能减灾,2013(6): 135—136.[5] 胡凯衡,游勇,庄建琦,等. 北川地震重灾区泥石流特征与减灾对策[J]. 地理科学,2010(4):135—137.[6] 余正芳,朱华藏. 遂昌县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J]. 西部探矿工程, 2010(9): 149—150.[7] 尹念文,何明华.北道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效益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3(51):121—123.[8] 马超,戈天勇,张威,等.乐山市金口河区5.0级地震结构震害特征[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2):79—86.。
黑色旅游地游客动机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例

黑色旅游地游客动机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例一、本文概述黑色旅游,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近年来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它指的是游客对于灾难、战争、犯罪等负面事件地点的旅游活动。
北川地震遗址区,作为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核心灾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使其成为黑色旅游的典型案例。
本文旨在探讨黑色旅游地游客的动机如何影响其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概述黑色旅游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背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黑色旅游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游客动机和目的地形象的相关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理论框架,明确游客动机与目的地形象之间的逻辑关系。
接着,以北川地震遗址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游客的动机和目的地形象感知数据。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游客动机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机制。
结合案例地的实际情况,分析游客动机的多样性及其对目的地形象的不同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北川地震遗址区的旅游开发和形象塑造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黑色旅游的理论体系,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黑色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研究领域,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它通常指的是游客对于灾难、战争、暴力等负面事件遗址或场所的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形式在带给游客深沉体验的也引发了关于其动机和对目的地形象影响的深入讨论。
在游客动机方面,多数学者认为,游客参观黑色旅游地往往出于对历史的探索、对悲剧的纪念、对灾难的反思等多重心理需求。
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旅游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反思人类行为,或者寻找某种心灵的慰藉。
一些学者也指出,寻求新奇和刺激、增强个人经历、社交需求等也是游客参与黑色旅游的重要动机。
对于目的地形象的影响,黑色旅游地往往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一方面,这些旅游地通过展示灾难现场、遗物、纪念馆等,为游客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育和情感体验,有助于塑造其独特而深刻的形象。
北川地震遗址

北川地震遗址全世界整体原貌保存最大的地震遗址陕西建筑职工大学李柏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
69227人遇难,374643受伤,17923失踪。
失踪人员中可能大多已遇难。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北川县是这次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
全县有15645人遇难,4311人失踪,26916人受伤。
北川县城共倒塌房屋3.6万户、20多万间……整个县城几乎全被摧毁了。
下面是北川县的一些地震遗址照片。
县公安局左侧宿舍楼整体倒塌北川县农村信用社的7层办公楼整体坍塌折断的柱子信用社楼房的屋面。
现已整体掉落到地面。
北川大酒店,整体塌陷两层大开间的一层房屋,柱折断。
柱端弯矩大,容易折断少数房屋底层基本完好,上面破坏严重。
柱折断,第一层垮塌。
底层柱折断,第一层下落。
第一层垮塌柱端弯矩大,从柱端折断绿宝宾馆下面三层垮塌原来的第四层房屋第二层柱倾斜房屋第一层柱子折断,房屋整体下降一层这是第二层底层柱折断,房屋下塌一层。
北川这样破坏的房屋很多折断的柱子柱折断,第一层垮塌底层大空间的柱子倾斜柱端弯矩大,柱端损坏地震使第一层墙体倾斜房屋整体下塌一层底层柱断裂,房屋整体下落一层。
第一层垮塌原因•对于框架结构,当底层以上砖墙较多;或者底层是框架而上面是砖混结构时,结构的总质量很大,地震时底部水平剪力很大,底部剪力要由底层的框架柱承担,当底层空旷,框架柱数量不足时,每根柱分担的剪力大,柱端产生的弯矩大,极易使柱在端部折断,使第一层垮塌。
或者框架柱数量不少但断面较小时,也会使框架柱在柱端折断,使第一层垮塌。
房屋整体垮塌屋面地震使墙体(包括房屋)往前倾倒90°墙体水平灰缝框架柱顶端纵向钢筋成灯笼状。
从这里看到了结构标准图要求框架柱端部及核心区箍筋要加密的理由面砖掉落灯笼状纵筋基本完好的教师公寓。
全县只有两幢房屋基本完好。
教师公寓底层不是大开间,底层开间与上面的开间一样大这是另一幢基本完好的房屋:北川电信分公司地震遇难者公墓地震发生后几天,交通受阻,遇难者遗体无法及时外运,几千具遗体便集中掩埋在墓碑后面的草地下。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体会精选范文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体会精选范文2008年9月24日,在汶川8.0级地震主要震区北川县境内爆发了区域性的泥石流灾害,造成了重大的灾情。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体会,欢迎参阅!怀着一种缅怀的心情,我去参观了北川地震遗址以及新北川。
坐在车上我从透过车窗看到;;我们的车正在一个急转弯处,据说温总理曾经在这里让过救援的队伍。
而从这里往下看,那是一片荒芜的景象。
山体完全坍塌得不成样子,虽然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五年了,但是那里的山头依旧是刚地震后的景象;;山体裸露,杳无植被,荒凉与悲戚并存,似乎这里的事物都还处于当时的阴霾之中。
这种压抑的气氛笼罩在我们上空„„下了车,我们静静地走进地震遗址,这里没有一座建筑是完好无损的,要么就是完全坍塌的,要么就是坍塌了一半的,还有的用一些支持物将其支撑着,避免其再次倒塌。
一路上,我们都很沉默,大家都没有说什么话,只是默默地看着这里的一切,缅怀着在这里逝去的人们。
我们来到了北川中学遗址,虽说是一个中学,现在根本就看不出来,那里曾经有一个学校。
现在唯一的标志就是;;篮球架,孤零零的屹立在半山腰。
我们走上去,面对那里默哀了几分钟,表示深切的哀悼之情。
我们一路走来,又看到了一块墓碑;;512(2008)。
据说那里埋葬着在地震中丧生的人们,称其为“万人坑”。
面对这个我更不能用言语表达我的心情,我只得面对着这个墓碑默哀以表我的哀伤与同情。
接着走,还是一样的废墟,但是不一样的是,每一个废墟下面都有着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但是现实就是上天并没有给予他们这个机会;;去追求未来幸福美好生活,追寻自己的梦想。
参观完地震遗址,我们又去了新北川县城。
在这里,已经一扫地震的阴霾,有的是重建家园的欢愉,有的是对新生活美好的向往,有的奋斗向上的激情,人们已经逐渐从地震的悲痛中走出来了。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感动不能泛滥,要付诸于行动。
回望生命的光辉——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及震灾纪念地规划的思考

【 中图分类号】T 8 1 + QUAKE MONUME ANNI u9 4 4 1 NT PL NG
同北川县政府取得联系 .调派规划人员 .于 5月
2 5日再 次 进 入 已处 于 ” 封城 状 态 下 的北 川 县 城
【 文献 标识码 】B
【 者 简介 】 作
李 晓 江 ( 95 1 ) 男 .硕 5一 . 士 .中 国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研
维普资讯 ://
I§ 柑 罐3 罐7 、 r 2z ‘ r 08 2 2 . , . o7 J 0 嚣 o3 .c
一
Po t Earh ak Rec—。。 u 。—— s — t qu —— — — n。 r c。 n — e —— s — o t 。o t i 。
LI j n ; HANG Big s h “ a g oi g z xi a “ ; Hu c 。 y n ;
ZH AN G in Ja
开展专项踏勘 ( 彩图 2 在规划过程 中,我们得 ) 到 了北川县建设局的大力帮助 ,特 别是灾难 中成
功 脱 险 并 奋 力投 入 现 场 救 援 工 作 的王 玉 梁 局长 . 他 为 我们 讲 述 了大 量 有 关 这座 城 市 的故 事 令 我
震 遗 址 的重 要 价 值 分 析 、 定位 研 究、 规 J 原 则 和 r , j 功 能 区 划 、 以及 保 护 与展 示 的主 要 构 思做 了扼 要
的 阐述 。 强调 应 重 点保 护 好 救 灾纪 念地 、 典 型地
lf m et e山 e山emeo h eP e evai e d ieco ob ft r s r tonAraa n M onu e . m nt
究 院 院 长 .教 授 级 高 级 城
灾后重建实践报告

如今的北川物电2011级2班姓名:何潇学号:1109030227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已过去五年多了。
五年多来,无论是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还是只争朝夕的灾后重建,这片土地无时无刻不在体会着伤痛,感受着力量,见证着速度。
昭示着奇迹。
回望逝去的日日夜夜,痛与坚强伴随着我们,爱与希望激励着我们。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从恐惧到远离恐惧,从惊慌失措到镇定面对,以一个古老民族的韧性,含泪弥合创伤,倔强开始新生。
灾难既然无法避免,故土岂能轻易抛却!余震声里,废墟之上传来的最强之音,无疑就是迎着苦难,快马加鞭,加快建设,继承历史,融入现实,面对未来的灾后美好新家园!这是灾区人民给自己的决心和承诺,更是向世人展示的重拾这片废墟,以及破碎山河的不屈气概。
灾后重建我们需要感谢的太多,感谢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力物力挺进灾区救援;感谢勇敢无畏的人民解放军,总是你们出现在第一救援线;感谢全国各族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此刻我们流着同一滴血。
太多的感谢,让它化作灾后重建的动力和决心。
我相信灾区美好的明天和灾区人民重新绽放的笑容才是对十万逝去亡灵的最好告慰,才是对所有关心灾后重建的人的最好答复。
老北川地震遗址依然只能用废墟来形容。
虽然时过五年,除了道路,整个北川县城所遭受的巨大破坏,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一幕,在这一刻,真实、震撼、栩栩如生……到处是断垣残壁,满目疮痍,无尽的悲伤不由得涌上心头。
虽然地震已经过去五年了,但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生命仍然被掩埋在废墟中,就这样再也见不到阳光,永远是黑暗,泪水一下子盈满了眼眶。
上图为北川震后遗址。
“深切悼念5.12特大地震遇难同胞”。
地震之后,北川中学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北川的符号。
老北川中学校址的绝大部分,已经掩埋在巨石和泥土之下。
山体滑坡几乎与地震同时发生。
听说,当时除了正在上体育课的数十名师生侥幸得以生还之外,其余数百名师生员工都埋在废墟之下。
奔泻而至的巨石层层堆涌着,像是万马奔腾的场面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