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子高寝疾

合集下载

《礼记》成子高寝疾全文,翻译赏析

《礼记》成子高寝疾全文,翻译赏析

《礼记》成子高寝疾全文,翻译赏析成子高寝疾(1)——生死都要对人有益【原文】成子高寝疾(2)。

庆遗入请曰③:“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4)则如之何?”子高曰:“吾闻之矣:生有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5)!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6)。

”【注释】①本节选自《檀弓》上。

②成子高:国子高,齐国大夫。

③庆遗:齐国人。

请:治理的意思是询问。

(4)大病:重病治理纸委婉的死亡。

⑤乎哉: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6)不食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

【译文】成子高病倒在床。

庆遗进屋问他说:“您的病已很危急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后事该怎么办呢?”子高说:“我听说过,活着的时候要对人有益,死了也不要害人。

我纵然在活着的时候无益于人,难道死了害要危害于人吗?我死之后,就找一块不长庄稼的地把我埋了吧。

”【读解】古人有诗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诗意,不知是否从成子高地事迹化出?即使不是,总有一点是相通的:做人应当替他人着想,有益于他人,牺牲自我,哪怕是死了也要有益他人。

这大概可以算作是一种无私的献身的精神吧,如同春蚕,直到生命终结,才停止孜孜不断的吐丝;正如红烛,直到最后一滴烛泪烧干,才不会再燃烧。

倘若提倡人人都像落红、春蚕、红烛一样默默为他人作奉献,自然是很高尚、很伟大的。

倘若要求别人作奉献,自己则独享别人的奉献,那算是怎么回事呢?理想同现实毕竟事两回事。

现实中总有人在作奉献,也总有人在安享别人的奉献,甚至害挖空心思地窃取。

如果成子高有灵在天,怕事不得安宁吧。

台湾国文教材目录

台湾国文教材目录

转帖]你所不知的台湾国文教材目录你所不知的台湾国文教材目录台灣課本:一冊90版一、哲學家皇帝-----------------陳之藩二、師說 ------------------------韓愈三、柳宗元寓言選 --------------柳宗元(一) 永某氏之鼠(二) 蝜蝂傳四、再別康橋 ------------------徐志摩五、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王維六、傷仲永 --------------------王安石七、臉譜 ----------------------梁實秋八、岳陽樓記 ------------------范仲淹九、明湖居聽書 ------------------劉鶚十、醉翁亭記 ------------------歐陽脩十一、方山子傳 ------------------蘇軾十二、生活的藝術 --------------夏丏尊十三、訓儉示康 ----------------司馬光十四、一桿稱仔(節錄) ------------賴和十五、古詩選(一)迢迢牽牛星 ------------------佚名(二)詠史詩之一 ------------------左思第二冊90版一、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二、讀書的藝術 --------------林語堂三、墨池記 --------------------曾鞏四、給母親梳頭髮 ------------林文月五、縱囚論 ------------------歐陽脩六、六國論 --------------------蘇洵√七、穿內褲的旗手 --------------蕭蕭八、六國論 --------------------蘇洵九、錯誤 --------------------鄭愁予十、離魂記 ------------------陳玄祐十一、范進中舉 --------------吳敬梓十二、義田記 ----------------錢公輔十三、數字人生 --------------吳魯芹十四、長干行 ------------------李白第三冊89版一、左忠毅公軼事 ----------------方苞二、正眼看西方 ----------------龍應台三、縱囚論-------------------- 歐陽脩四、白玉苦瓜 ------------------余光中五、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六、墨池記 ----------------------曾鞏七、劉姥姥 --------------------曹雪芹八、項脊軒志 ------------------歸有光九、三峽(節錄) ----------------余秋雨十、赤壁賦 ----------------------蘇軾十一、廉恥 --------------------顧炎武十二、楊柳 --------------------豐子愷十三、賣柑者言 ------------------劉基十四、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十五、唐詩選(一) 山行 -----------------------杜牧(二) 黃鶴樓 ---------------------崔顥(三) 石壕吏 ---------------------杜甫第四冊89版一、臺灣通史序 ----------------連橫二、散戲 --------------------洪醒夫三、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四、祭妹文 --------------------袁枚五、弦詩選 ---------------------弦(一) 坤伶六、正氣歌并序 --------------文天祥七、種梨 --------------------蒲松齡八、夏之絕句 ------------------簡媜九、指喻 --------------------方孝孺十、留侯論 --------------------蘇軾十一、秦士錄 ------------------宋濂十二、柏克萊精神 --------------楊牧十三、張中丞傳後敘 ------------韓愈十四、宋詩選(一)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二)書憤---------------------- 陸游(三)觀書有感 ------------------朱熹第五冊90版一、桃花源記 --------------------陶潛二、諫逐客書 --------------------李斯三、萬鴉飛過廢田 --------------洪素麗四、兼葭------------------------ 詩經五、禮記選---------------------- 禮記1. 成子高寢疾2. 美輪美奐3. 大同世界4. 進學之道六、過秦論 ----------------------賈誼七、雁 --------------------------白荻八、世說新語選 ----------------劉義慶1. 殷仲堪儉食2. 詠絮之才3. 坦腹東床4. 絕妙好辭九、典論論文 --------------------曹丕十、出師表 --------------------諸葛亮十一、魯智深大鬧桃花村 --------施耐庵十二、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一)浪淘沙 ----------------------李煜(二)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三)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第六冊(各課的順序未定)90版一、國殤 ----------------------屈原二、陳情表 --------------------李密三、從你美麗的流域 ----------張曉風四、與陳伯之書 ----------------丘遲五、韓非子選 ------------------韓非六、容忍與自由---------------- 胡適七、勸學 ----------------------荀子八、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九、看大 --------------------王鼎均十、鴻門宴 ------------------司馬遷十一、庖丁解牛 ----------------莊子十二、元曲選(一)南呂一枝花 --------------關漢卿(二)沉醉東風(漁父) ------------白樸(三)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除上述課程外,還另有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課程合併于國文課教授學年學期上學期下學期第一學年論語選讀論語選讀第二學年論語選讀孟子選讀第三學年孟子選讀學庸選讀第一冊第二冊壹、論學(選19章)壹、論孝(選9章)貳、論仁(選20章)貳、論待人接物﹝忠恕﹞(選15章)參、論修身(選36章參、論君子﹝士﹞(選31章)肆、論詩禮樂(選5章)第三冊第四冊壹、論教育(選7章)壹、別義利(選5章)貳、論政治經濟(選21章)貳、辨異端(選3章)參、論古今人物(選11章)參、論性善(選5章)肆、論孔門弟子(選13章)肆、論養氣(選4章)伍、孔子自述(選11章)伍、論教學(選9章)第五冊第六冊壹、論處世(選7章)壹、大學選(選5章)貳、論權變(選4章)貳、中庸選(選4章)參、論治道(選11章)肆、論古人(選4章)伍、孟子之抱負(選2章)不想作任何评述.台湾省高中语文课本目录台湾省的课本由民营公司出版,学校选用,似乎至少有6套,由建宏,大同,龙腾,三民,翰林,东华几家的版本。

寝的文言文意思

寝的文言文意思

寝的文言文意思
1寝基本字义
1.睡:废~忘食。

2.卧室:入~。

就~。

寿终正~。

3.帝王的坟墓:陵~。

4.停止;平息:其议遂~(那种议论于是平息)。

2寝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①<动>躺;躺卧。

《邹忌讽齐王纳谏》:“暮寝而思之。


《礼记·檀弓》:成子高寝疾,庆遗于请曰:“子之病革矣。


②<动>睡觉。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大铁椎传》:“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

’”
③<动>停息;止息。

《明史·列传七十二》: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王褒《四子讲德论》:“秦人寝兵。


④<形>(相貌)丑陋。

《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


【寝兵】停息干戈。

【寝疾】卧病。

【寝迹】隐迹。

言隐居。

促织第七段重点句式

促织第七段重点句式

促织第七段重点句式名词做动词试使斗而才才有才能这里指勇敢善斗杖至百杖杖责笼归笼用笼子装上于盆而养之上放儿涕而去涕流泪自名蟹壳青名命名细疏其能疏陈述裘马扬扬裘马穿着皮衣骑着马仙及鸡犬仙成仙名词作状语岁征民间岁每年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笼用笼子早出暮归早暮在早上在晚上取儿藁葬藁用草席日与子弟角日每天民日贴妇卖儿日每天形容词做动词有华阴令欲媚上官媚逢迎取悦近抚之近走近独是成氏子以蠹贫贫受穷以促织富富变富使动用法昂其直昂使。

抬高辄倾数家之产倾使。

倾尽而高其直高使。

抬高意动用法成然之然认为。

是对的劣之劣认为。

低劣益其之以。

为奇通假字昂其直直同“值”价值高其直直同“值”价格而翁归而同“尔”你的手裁举裁同“才”虫跃去尺有咫有同“又”翼日进宰翼同“翌”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不只何词2.定语后置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3.省略句(之于)岁征(之于)民间因责(之)常供转侧(于)床头成妻具资诣问(之)成妻纳钱(于)案上试使(之)斗而才令以责(之)里正归以(之)示成入(于)石穴中喜置(之于)榻上以(之)塞官责不敢与(之)较又嘱学使俾(之)入邑庠天将以(之)酬长厚者4.判断句此物固非西产邑有成名者5.介词结构后置问者爇香于鼎掭以尖草既而得其尸于井覆之以掌6.固定句式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

耶莫非。

吧岂其意至此哉岂。

哉难道。

吧。

-四书五经之《礼记》释注版 (白话)

-四书五经之《礼记》释注版 (白话)

-四书五经之《礼记》释注版(白话)四书五经之《礼记》释注版(白话)四书五经之《礼记》释注版(白话)敖不可长①——做人治学的准则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生命与孝道之间的选择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引咎自责的敬业精神曾子寝疾——事于小处见精神子夏其子而丧其明——劝诫忠告是爱心的体现子柳之母死——君子不取不义之财成子高寝疾——生死都要对人有益晋献公之丧——非礼不听是君子吴侵陈——师出必须有名目知悼子卒——进谏规劝的艺术陈子车死于卫——制止殉葬的&#8220;黑色幽默&#8221; 卫献公出奔——一碗水难以端平战于郎——规则也有灵活用时孔子过泰山侧——从镜子中照见人类的丑恶鲁人有周丰也者——身教重于言教齐大饥——做人不食嗟来之食晋献文之成室——以子之矛,陷子以盾季孙之母死——借外包装通行天下阳门之介夫死——最难对付是同仇敌忾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①——为官清廉者有几多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①——圣人的能耐有多大发虑宪①——使人们变聪明的利弊玉不琢不成器①——学习是为了开发潜能虽有嘉肴①——实践出真知古之教者①——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大学始教——做官从上学开始大学之教也——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今之教者——对症下药治弊端大学之法①——方法是成功的保证学者有四失——心理状态是过失的根源善歌者——鼓动性来自魅力君子知至学之难易——选择师长必须慎重凡学之道——师道何日再尊严善学者①——响鼓不用重捶记问之学——读死书者不配为师良冶之子——循序渐进才匝得下根古之学者——于平易中见深刻大德不官——立足根本才可随心所欲凡音之起——音乐以情感为中心乐者,音之所由生也——音乐表现情感而不是形象礼以道其志——音乐是治国安邦的工具凡音者,生人心者也——音乐可以察知世事人心乐者,通伦理者也——文艺是一种工具乐由中出——以礼约取代兵刑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当随时代而变化乐者,天地之和也——以礼乐维护秩序与和谐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乐是论功行赏的奖品天地之道——教化如同春风化雨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音乐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土敝则草木不长——淫乐如洪水猛兽德者,性之端也——不可尽信&#8220;乐为心声&#8221;钟声铿,铿以立号①——君子听音与众不同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①——君子以礼乐安身立命夫乐者乐也——中正和谐是乐的准则《礼记》简介《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原文及译文

《礼记》原文及译文

《礼记》原文及译文《礼记》简介《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据传,《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我们这里选录的原文依据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则广泛参阅了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

选录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标题(原文只有篇名,每篇原文都较长),原则上采用选文的首句作标题,注释中只说明选自某篇。

敖不可长①——做人治学的准则【原文】敖不可长②,欲不可从③,志不可满,乐不可极(4)。

《礼记》全文及译文

《礼记》全文及译文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敖不可长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
曾子寝疾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
子柳之母死
成子高寝疾
晋献公之丧
吴侵陈
知悼子卒
陈子车死于卫 战于郎
孔子过泰山侧 鲁人有周丰也者 齐大饥
晋献文之成室 季孙之母死
阳门之介夫死
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
发虑宪
玉不琢 不成器
虽有嘉肴
古之教者
大学始教
大学之教也
今之教者
大学之法
学者有四失
善歌者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 凡学之道
善学者
记问之学
良冶之子
古之学者
大德不官
凡音之起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礼以道其志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乐者,通伦理者也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
天地之道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 土敝则草木不长
德者,性之端也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夫乐者乐也
卫献公出奔。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知识与热点主题语段积累《陈情表》助记、翻译、默写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知识与热点主题语段积累《陈情表》助记、翻译、默写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激情晨读聚沙成塔2024届高三语文晨读15精美语段+《陈情表》助记、翻译、默写+文言实词、成语积累【精美语段】主题九·家风建设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家风传承。

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风箴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传统美德,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欧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一封封家书流传至今,成为跨越时空的家训经典。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里,良好家风感召人向上向善,始终激扬着正能量。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

主题十·奋斗担当“攀山越水寻常事,英雄不识艰难字。

”做事总是有风险的,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

小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大到完成惊天动地的事业,没有敢闯敢试的那么一股子气和劲,是不行的。

主动创造条件才能克服困难,积极面对挑战才能化危为机。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道理就是这样。

主题:品味人生、人生感悟等希望在每个深陷绝望的时刻,别忘记生活周遭的小小提示,那些稀松平常的人事物,都有可能变成信仰陪你走一辈子,这些都是指引我们的“北极光”。

别忘了,在严峻的环境中,极光绽放得如此绚丽。

适用主题:青春朝气少年眼底的清澈就如仲夏刚从冰柜里拿出的汽水一样。

打开的那一瞬间,粉红色的泡泡从中逸散开来,一下子染红了那墙角露出的半张脸。

【背诵助记】15.《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翻译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坎坷,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成子高寝疾
古代文化
1201 0848
七、成子高寝疾(1)
——生死都要对人有益
【原文】
成子高寝疾(2)。

庆遗入请曰③:“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4)则如之何?”子高曰:“吾闻之矣:生有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5)!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6)。


【注释】
①本节选自《檀弓》上。

②成子高:国子高,齐国大夫。

③庆遗:齐国人。

请:治理的意思是询问。

(4)大病:重病治理纸委婉的死亡。

⑤乎哉: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6)不食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

【译文】
成子高病倒在床。

庆遗进屋问他说:“您的病已很危急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后事该怎么办呢?”子高说:“我听说过,活着的时候要对人有益,死了也不要害人。

我纵然在活着的时候无益于人,难道死了害要危害于人吗?我死之后,就找一块不长庄稼的地把我埋了吧。


【读解】
古人有诗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诗意,不知是否
从成子高地事迹化出?即使不是,总有一点是相通的:做人应当替他人着想,有益于他人,牺牲自我,哪怕是死了也要有益他人。

这大概可以算作是一种无私的献身的精神吧,如同春蚕,直到生命终结,才停止孜孜不断的吐丝;正如红烛,直到最后一滴烛泪烧干,才不会再燃烧。

倘若提倡人人都像落红、春蚕、红烛一样默默为他人作奉献,自然是很高尚、很伟大的。

倘若要求别人作奉献,自己则独享别人的奉献,那算是怎么回事呢?
理想同现实毕竟事两回事。

现实中总有人在作奉献,也总有人在安享别人的奉献,甚至害挖空心思地窃取。

如果成子高有灵在天,怕事不得安宁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