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

合集下载

建安七子名句大全摘抄及感悟

建安七子名句大全摘抄及感悟

建安七子名句大全摘抄及感悟建安七子,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七位著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他们活跃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作品情感丰富,风格独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孔融的《荐祢衡表》中名句:“淑质贞亮,英才卓跞。

”这句话赞扬了祢衡的品德高尚、才智出众,体现了孔融对人才的重视和推崇。

陈琳的《答东阿王笺》中名句:“彬彬之盛,大备于时。

”这句话形容当时的文化繁荣景象,展现了陈琳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时代的赞美。

王粲的《登楼赋》中名句:“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这句话表达了王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徐干的《室思》中名句:“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这句话用流水比喻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既形象生动,又情感真挚。

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中名句:“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交通繁忙的景象,展现了阮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应玚的《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中名句:“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这句话赞美了公子的才智和机巧,体现了应玚对才华的钦佩。

刘桢的《赠从弟》中名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这句话以松树为喻,赞美了从弟的坚韧不拔和高尚品质。

建安七子的作品各具特色,无论是描绘生活、抒发情感还是表达理想,都充满了艺术魅力。

他们的名句不仅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也是对后人的启示和激励。

在阅读这些名句的过程中,我深感他们的文学造诣之深厚,情感之真挚,同时也为他们在动荡的时代中坚守文学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感动。

这些名句不仅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

赋:《登楼赋》,风格清丽。 有《王侍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
名家集》。
蔡邕倒履相迎
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 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xǐ] 迎 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 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 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 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 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三国志· 王粲传》
驴叫送行
《世说新语 · 伤逝》载:“王仲宣好驴
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 客统,以叙事为主。 盖人当乱离之际,一切皆轻,最难割者 骨肉,而慈母于幼子尤甚。写其重者,他可 知矣。 ——清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 杜少陵《无家别》、《垂老别》之祖。 ——沈德潜《古诗源》
刘桢
刘桢诗风格遒劲,不尚雕饰。代表作《赠徐
干》、《赠从弟》三首。
真骨凌霜,高风跨俗。……陈思已下,桢称
独步。(钟嵘《诗品》)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 (元好问《论诗绝句》 )
刘师培总结“建安风骨” 四个方 面
1、清峻。曹操以刑名法术治天下,崇
尚实用,诗文不傍经典,文风清峻。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
得名:《典论 · 论文》中提到的七位诗人: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 桢。 建安风骨:三曹、七子作品反映汉末现实, 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人生短暂、壮志难酬 的悲慨。内容充实,情感深沉、格调慷慨、 笔力雄健,史称“建安风骨”。
七子之冠冕:王粲
王粲,字仲宣,七子中成就最高。 诗:《七哀诗》,苍凉悲慨;
记忆超强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 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 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 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 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 其强记默识如此。 ——《三国志· 王粲传》

二章建安文学七子,蔡琰

二章建安文学七子,蔡琰
(营救盛宪的好处是利,而友道是义。先义后利, 是士人高致。而文情更足。)
2、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
▪ 《后汉书·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鄴城, 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 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 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 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操讨乌 桓,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 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 案也。”
♪ 第一层:写作者避难荆州时亲戚朋友悲戚难舍的
送别场面。先以概括笔法交代时局背景、离开长安 后的去向。“复”字丰富了诗的内涵。接着刻画亲 友的表情与动作,渲染了一种凄惨的气氛。
♪ 第二层:为全诗的中心,写作者一路上所见到的 人民备受苦难的场面“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为整个中原地区饱受战乱践踏之后总的写照。“无 所见”是艺术的语言,寓意深刻。最独特精彩的是 “饥妇人弃子”场面的的描写,诗人用了背逆常理 的情节,意在突显惨烈的现实。
三、诗
▪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可与汉乐府竞爽 ——沈德潜 《古 诗源》 可与汉人竞爽。 ——陈祚明《采菽 堂古诗选》
▪ 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
“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
驴鸣。
——《世说新语》
一、生平:(177-217)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生 活在董卓作乱时期。出身世家,以聪明早慧闻 名于时,相传蔡邕十分器重他,送几车书给他。 在“建安七子”中年辈最晚,但文学成就最高。 17岁代表作《七哀诗》。后人把他与曹植并称 为“曹王”。有《王侍中集》。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雅好慷慨,梗概多气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

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

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

“七子”中,各人又都有并称。

曹植与王粲、刘桢并称“曹王”、“曹刘”。

南朝肖纲《与湘东王书》:“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

”钟嵘《诗品》:“昔曹刘殆文章之圣。

”王荣与刘桢并称“王刘”。

胡应麒《诗薮·内篇》:“王刘以降,敷衍成篇。

”一、人物简介孔融(153~208)孔融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

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

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

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

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

献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

兴平二年(195),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

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

在许昌,不满曹操雄诈,多所乖忤,被奏免官。

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

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孔融(公元153—208年)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为曹操所用。

幼年曾让大梨于兄,自取小梨,留下“孔融让梨”的典故。

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文才甚丰。

散文如《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杂诗其二》以白描手法写丧子之痛,哀婉动人。

曹丕在《典论》中将其列为建安七子之首。

陈琳(公元?—217年)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人。

从东汉中平六年避祸到邺城至建安二十二年卒,大半生居邺。

袁绍军中文书,多出其手。

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历数曹操之最,极富煽动力,后为曹军俘虏,曹操爱其才而不咎,广举贤才,署陈琳为军谋祭酒管记室,后升门下督。

陈琳不仅擅长章表书记,诗歌也写得贴切生动,《饮马长城窟行》为其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的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相当深刻。

其为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公元177—217年)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

出身豪族,早年避乱荆州依刘表,后归曹操入邺定居,由丞相掾官至侍中。

以诗赋见长,语言刚健,词气慷慨。

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

《登楼赋》是在荆州时登麦城城头所作,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惆怅,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徐干(公元171—217年)徐干,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东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

曹操征召其居邺后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中郎将文学。

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长,因病不就。

徐干擅长诗赋,以文学著称,他的情诗《室思》写得一往情深,他的《齐都赋》短小精悍,构思恢宏,所作文辞甚为曹丕赞赏。

其为建安七子之一。

阮瑀(公元?—212年)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东汉末年文学家。

居邺为军谋祭酒,官记室。

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多出其手,曹操阅后,竟不能增损,迁升其为仓曹掾属,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生动形象。

建安七子生平事迹志疑

建安七子生平事迹志疑
建安七子生平事迹志疑
基本内容
在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文学繁荣,人才辈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建安七 子。他们在诗歌、散文等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 厚的一笔。本次演示将通过介绍建安七子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探寻他们在 当时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对于中国文学史的贡献。
建安七子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以文才 横溢、文思敏捷著称,成为了当时文学界的代表人物。接下来,本次演示将分 别介绍各位才子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赵鼎臣的思想理念和实践活动,对当代社会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土 地改革思想和儒学复兴主张,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他的思想 和实践活动也成为了后世研究和借鉴的重要资料。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赵鼎臣 的生平事迹,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有益的思想和经验。
总之,赵鼎臣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事迹彰显了他的思 想理念和实践活动,以及其对于当代社会及后世的影响和意义。通过深入研究 和了解赵鼎臣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为当代社会的 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总的来说,郑玄是一位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学大师。他的学术成 果和人生经历都彰显了他的卓越才华和卓越贡献。他的注释和著作成为儒家经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他也 是一位具有实践精神的学者,他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当今社会,郑玄的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最后,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以德治国,强调君主的表率作用。这种政治理念在 当今仍然具有借鉴意义。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发挥 自己的作用。而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为 人民服务的宗旨。

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

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

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建安年间,风云际会;七子才俊,留名青史。

曹操雄图天下定,曹植情诗别样深。

曹丕智计谋万变,曹冲聪颖过人编。

刘备仁义能抓牢,刘禅典礼不可少。

关羽义薄云天高,张飞忠勇万人拗。

刘表细腰是壮士,刘琦雅养心如古。

七子英名永留存,建安时代永流传。

曹操曹操,建安之雄;雄心壮志建功勋。

挥师百万平天下,辅佐魏武铸王庙。

雄图已成兴大业,威名犹在个个耳。

曹植曹植才华出众,字美如诗情更浓。

美男子,游京洛,写下《洛神赋》有天分。

文采风流遗青史,父子之间情深意重。

曹丕曹丕智商高灵巧,身负国家大责任。

计谋百变出奇谋,战略高明势力强。

智勇兼备巧谋士,建立魏国称帝心。

曹冲曹冲年幼聪明绝,五岁就通文论辩。

编书楼前展才思,画虎幽默笑不疼。

儿童天才英名显,留下佳话万古传。

刘备刘备仁爱天下人,助益英勇治国民。

借荆州并南蛮,三国鼎立有趋势。

衣带诏令典故人,创业艰辛却不悔。

刘禅刘禅守成受儒教,平和善良尽他能。

帝位衣冠礼仪多,宴会典礼如朝廷。

明君不多光照神,更多宁静虔敬人。

关羽关羽义薄天慈心,单刀赴会识英雄。

薙平四顾虎眺翼,刮骨疗伤义气深。

赤壁之战为刘备,领渔阳之战受封。

张飞张飞武功惊世间,虎狼之王斗猛威。

煞是精明一颗心,斩将擒贼如捕鸡。

义薄云天剑胆大,豹子头头百万魁。

刘表刘表孤魂一位壮,细腰之谋空留存。

守土有方国安宁,细腰中年志更坚。

建安七子才俊志,留下佳话传百年。

刘琦刘琦雅养典礼多,变法立德尽能勾。

虽年幼聪颖绝伦,品行温文似古人。

父子之间情深意,建安七子俱留名。

建安七子英名在,曹刘关张留世间。

才智英勇赋情深,记忆儿童顺口溜。

建安时代留佳话,文人雅士永流传。

以上顺口溜,为建安七子的回忆,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让我们记住这些英烈!。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一、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

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

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

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

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

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

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

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

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

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

”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

”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

”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

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

孔融因而闻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

1、北海为相:后来,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授任北中军候。

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

正逢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

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相。

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难曹公禁酒书:
• 酒之为德久矣。古先哲王,类帝禋宗,和 神定人,以济万国,非酒莫以也。故天垂 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尧不千钟,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 堪上圣。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钟酒,无 以奋其怒。赵之厮养,东迎其王,非引巵 酒,无以激其气。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 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 兴。……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
屏风四堵。 • 《后汉书·宋弘传》: • 弘当宴见,御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光武)帝
数顾视之。 • 曹植《精微篇》 • 太仓令有罪,远征当就拘。自悲居无男,祸至无
与俱。缇萦痛父言,荷担西上书。盘桓北阙下, 泣泪何涟如。乞得并姊弟,没身赎父躯。汉文感 其义,肉刑法用除。其父得以免,辩义在《列 图》。
• 再看建安咏史诗,重点已不是描绘事件本 身,而是由此表达自己的情志。
• 右下:东汉武梁祠画像
• 对于诗歌来说,那些含有强烈情绪性的场 面,并不适合图像来表达,却正是诗歌的 长项。“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举坐 同咨嗟,叹气若青云。”“缟素易水上, 涕泣不可挥。”描写的都是这样的场景。
• 继承:骆宾王《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长于符檄表章书记 • 为文似战国、汉初,有纵横家气。铺张酣
畅,气势奔放。
为袁绍檄豫州
•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 常之事,然後立非常之功。(难蜀父老曰:
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
然後有非常之功。)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拟 也。……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 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 嵩,乞匄(ɡài)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 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 (最早见收《初学记》,次《乐府诗集》)
• 此诗当写和平时的社会问题,非汉末大乱 时景象。战乱之诗当如王粲《七哀诗》: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未知身 死处,何能两相完?……
汉乐府另有《孤儿行》写兄嫂虐待孤儿, 与此篇类似。
• 然不管作者,此诗实反映汉代以来,人们 普遍焦虑的社会问题:
• 凡庸之性……后妻必虐前妻之子……前妻 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学婚嫁,莫不为 防焉,故虐之。(《颜氏家训·后娶》)
孔融之文
• 《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 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 乎杂以嘲戏 。及其所善,杨班俦也。
• 《文心雕龙·才略》:孔融气盛于为笔。
1、气体高妙、气盛
• 论盛孝章书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 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起首夭皎而来)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 存。其人困於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 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 矣!(情深气长,末二俊语)
值观的。所以“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临殁要之死,焉得不相随?”最后的“生
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是王粲的慷慨
壮语。但值得注意的是,王粲强调的是因 为受了恩,所以才要有义。恩—义关系的 成立隐含的前提是,如果无恩的话……
• 忠于恩主(皇帝、老师、举主)是东汉人 的思想,阮王之作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 曹植之作相比,思想更加正统。
2、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
• 《后汉书·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鄴城, 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 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 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 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操讨乌 桓,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 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 案也。”
• 到了阮、王、曹这里,秦穆公的野蛮残暴 被虚化,而殉葬成了三良的个人意志,由 此,“忠义”作为一种被呼唤的思想借由 诗歌表达出来。
• 三人诗里面,阮瑀、王粲对秦穆公指责都 比较严厉:“误哉秦穆公,身殁从三
良。”“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秦穆
杀三良,惜哉空尔为。”但是,他们强调
了个人意志,这种意志是以忠义为基本价
• 杂诗:我行自凛秋,季冬乃来归。置酒高 堂上,友朋集光辉。念当复离别,涉路险 且夷。思虑益惆怅,泪下霑裳衣。
三、阮瑀(159?-212)
• 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蔡 邕弟子。
•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 太祖并以琳、瑀为司空军祭酒,管记室,
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 • 裴注:瑀建安初辞疾避役,不为曹洪屈。
• 由咏史诗发展到送别诗,正可见咏史诗中 包含的情志,已经大大超出简单的摹写。 (最初咏史诗的摹写对象一是历史记载, 一是图画。)
• 故事诗与故事画的区别:
• 钱锺书《读拉奥孔》、《中国诗与中国 画》(《七缀集》)
3、三良诗分析:真正个体情志的凸显
• 三良的事,本是秦穆公用活人殉葬,从历 史记载中我们看不到三良的反应。
•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 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 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於幽絷, 命不期於旦夕。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 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 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营救盛宪的好处是利,而友道是义。先义后利, 是士人高致。而文情更足。)
• 刘向《列女传》卷六:
• 齊太倉女者,漢太倉令淳于公之少女也, 名緹縈。淳于公無男,有女五人。孝文皇 帝時,淳于公有罪,當刑。是時肉刑尚在。 詔獄繫長安,當行會逮,公罵其女曰: “生子不生男,緩急非有益。”緹營自悲 泣而随其父至長安,上書曰……書奏,天 子憐悲其意,乃下詔曰……淳于公遂得免 焉。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 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 尚在,读罢泪沾襟。
• 阮瑀
• 七哀诗:临川多悲风,秋日苦清凉。客子 易为戚,感此用哀伤。揽衣久踯躅,上观 星与房。三星守故次,明月未收光。鸡鸣 当何时?朝晨尚未央。还坐长叹息,忧忧 难可忘。
• 燕丹养男士,荆轲为上 宾。图尽擢匕首,长驱 西入秦。素车驾白马, 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 歌,悲声感路人。举坐 同咨嗟,气若青云。
• 王粲同题之作: • 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
知。秦穆杀三良,惜哉 空尔为。结发事明君, 受恩良不訾。临殁要之 死,焉得不相随?妻子 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 縻。人生各有志,终不 为此移。同知埋身剧, 心亦有所施。生为百夫 雄,死为壮士规。黄鸟 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 荆轲为燕使,送者盈水 滨。缟素易水上,涕泣 不可挥。
• 沈德潜:可与汉乐府竞爽(《古诗源》)
• 陈祚明:可与汉人竞爽。(《采菽堂古诗 选》)
• 游览诗二首其一:
• 高会时不娱,羁客难为心。慇怀从中发, 悲感激清音。投觞罢欢坐,逍遥步长林。 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惆怅忘旋反, 歔欷涕霑襟。
• 陆机《赴洛道中》: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 丘,安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高岩, 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 衣独长想。
• 又书:
• ……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
• 管锥编:
• 魏文帝《典论》有《酒诲》,庶几庭训为 坠,《论文》评孔融……,岂亦比乃翁一 洒辩难不胜之耻乎?融好持非常可怪之 论……颇言之成理,“嘲戏”乃其持论之 方,略类《史记·滑稽列传》所载微词谲谏 耳。
二、陈琳(155?-217)
• 生平: • 字孔璋,广陵射阳(今宝应附近)人。 • 何进--袁绍--曹操
• 同一主题,诗歌写孤儿而画像图善妇,这 就涉及不同艺术媒介在处理时的差异问题, 以及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互相影响。由此, 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可能更深入一层。
咏史诗二首
• 误哉秦穆公,身殁从三 良。忠臣不违命,随躯 就死亡。低头闚圹户, 仰视日月光。谁谓此可 处,恩义不可忘。路人 为流涕,黄鸟鸣高桑。
• 当然,图像性仍然有所保留。王粲诗歌中 亲人哭泣的场面可以作画,荆轲诗的送别 场景也可入画。但是,图像性的减弱却是 相当明显的。
2、荆轲诗分析:图画的图像与诗歌的图 • 刺秦的故事有两大 像
高潮:易水送别和 刺秦。最具有图画 性的是后者,所以 汉代画像石无一例 外都是选取后者作 为表现对象。
• 右上:河南唐河县西汉画 像右下







建安七子
七王 一刘 七应 七徐 一阮 一陈 八孔 )粲 七桢 )瑒 )幹 二瑀 七琳 )融
( )( ( ( )( )( (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七七七七五五五 七五五零九五三 二?二二??二 一二一一二二零
-
-
-
-
-
-
-
一、孔融(153-208)
• 生平: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苏轼《谢宣喻劄子》:东汉孔融才疏意广, 负气不屈,是以遭路粹之冤
• 诗歌与原文的区别何在: • 文平叙其事,于上书与诏书尤详。而诗则
突出描画了两个场景:被逮责骂和伏阙上 书,后一场景尤为文所忽略。
• 如果我们要把《列女传》绘成故事画,那 么要选取的一定就是诗中的两个场景,因 其是冲突的关节点。可见此处诗与画有同 质性。
• 缇萦故事画存在的证据: • 刘向《别录》: • 臣向与黄门侍郎歆所校《列女传》,……画之于
•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秦穆先下世, 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
这里,对秦穆公的谴责已经完全看不见了, 有的只是忠臣的自觉行为。可以说,这是 对汉末以来浇薄士风的反动。也是铸成曹 植一生悲剧的重要根源。
• 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狡锋协,好乱 乐祸。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 卓侵官暴国,於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 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谘合谋, 授以裨(pí)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 (nǜ),数丧师徒。……又梁孝王先帝母 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 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 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 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 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汙 国虐民,毒施人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