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比较全面的气候分析资料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

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阳光充足。
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最高气温为38.7℃。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
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
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
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
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和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和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
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
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两次台风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深圳均出现6~9级大风及强降雨过程。
深圳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8月20日连续两日的暴雨,深圳市诱发的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斜坡类地质灾害达208处,给深圳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
深圳的冬天

深圳的冬天深圳位于中国南方,气候主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相对温暖湿润。
当人们提及深圳的冬天,很多人会想到阳光明媚、温暖宜人的气候,这与深圳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深圳的气候特点在深圳的冬天,气温一般在10℃至20℃之间,相对湿度较高,降水量较大。
由于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季风的影响较大,所以气候温和多雨是深圳冬天的一个显著特点。
此外,由于深圳周边地区多山丘及大片花园和公园的存在,使得城市内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冬季雾霾相对较少,空气质量整体较好。
深圳冬天的阳光深圳的冬天阳光充足,天气晴好的时候,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照射在大地上,感觉格外温暖。
在寒冷的冬季里,阳光给人们带来一份温暖和舒适感,让人心情愉悦。
当冬日的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个角落时,深圳的街头巷尾都充满了生机活力。
深圳冬季的植物深圳冬季的植物多种多样,比如樱花、海棠、杜鹃等。
由于冬天相对湿润,适合植物生长,所以深圳的花坛和公园在冬天时期依然保持着美丽的花海。
在深圳的公园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花朵绽放的美丽景色,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同时,深圳还有许多特色的花市,如福林花市、东门花卉市场等,这些花市在冬天时期格外热闹。
人们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各种各样的花卉,并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创意花艺作品。
这些花市成为了冬季深圳人常去的地方,也成为了人们享受美好时光的好去处。
深圳冬天的户外活动在深圳的冬天,气温适宜,阳光明媚,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很多深圳市民喜欢在冬季进行各类户外运动,例如晨跑、骑行、登山等。
深圳的公园、山区和海边都是市民们喜欢的户外活动场所。
在冬天的深圳,人们也可以尽情享受各种户外美食。
深圳有着众多的美食街和夜市,人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和美食。
冬天的夜晚,在烟火霓虹的映衬下,品尝着热乎乎的炸串、烧烤,享受着冬日夜晚的独特魅力。
深圳冬天旅游景点推荐冬天是深圳旅游的好时机,以下是推荐的几个冬季景点:1.华侨城:华侨城是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深圳气候_精品文档

深圳气候深圳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部,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深圳的气候受到南亚季风和热带气候的双重影响。
这座城市享有温暖而湿润的气候,四季如春,是旅游和居住的理想选择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深圳的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和旅行建议。
深圳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湿热,冬季凉爽。
全年平均气温约为22摄氏度至28摄氏度。
最热的月份是7月和8月,平均气温可达30摄氏度以上。
此时,天气炎热,湿度高,人们经常选择在游泳池或海滩享受清凉的时光。
而冬季的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凉爽宜人,是外出旅行和户外活动的理想季节。
除了温暖湿润的气候之外,深圳还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台风是东亚地区夏季和秋季的常见天气现象,深圳也不例外。
因此,在夏秋季节,特别是在台风季节,游客和居民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做好防灾准备工作。
深圳的季节变化相对较为明显。
春季从3月到5月,气温逐渐回暖,花草开始盛开,是赏花和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夏季从6月到9月,天气炎热潮湿,雨水较多。
秋季从10月到11月,气温逐渐降低,是深圳最舒适的季节之一,也是观赏红叶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
冬季从12月到2月,天气凉爽,但很少下雪。
因此,无论何时前往深圳,都可以享受到宜人的气候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对于旅行者来说,深圳的气候提供了多种户外活动的机会。
在夏季,游客可以充分享受阳光和海滩。
深圳有众多的海滩,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大梅沙和小梅沙。
游客可以在海滩上晒太阳、游泳或尝试各种水上活动,如冲浪和帆板。
此外,深圳还有一些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如深圳湾公园和世界之窗,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美丽的风景。
在秋季,深圳的气候非常宜人,适合户外活动。
旅行者可以选择登上梧桐山,欣赏全市的美景。
梧桐山是深圳最高的山峰之一,顶部建有观景台,游客可以远眺整个城市的风景。
此外,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如华侨城东部华侨城和东部华侨城,提供了远足和野餐的理想场所。
除了户外活动,深圳还是购物和美食的天堂。
深圳天气

深圳天气深圳(Shenzhen)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经济特区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深圳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一个繁荣的城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深圳的天气情况以及它对该地区居民和旅游者的影响。
深圳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季温暖而干燥。
由于其接近南海,夏季气温往往高达30℃以上,高湿度使天气感觉更加闷热。
这使得深圳成为夏天的天堂,吸引了大量的海滩和游泳爱好者。
冬季,气温通常在10℃到20℃之间,非常适合户外活动和旅游。
除了季节性的变化,深圳还经历了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例如台风和霾。
由于深圳临近南海,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有多次台风襄过。
台风往往带来强风和暴雨,给城市的交通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深圳政府和居民都会密切关注台风的动态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另一个困扰深圳的天气问题是霾。
由于城市发展迅猛,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导致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引起雾霾天气。
特别是冬季,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高,霾天情况更加明显。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深圳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车辆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等。
然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深圳还需要不断努力以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深圳的天气对该地区的居民和旅游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夏季的高温和湿度使人们倾向于在室内活动,例如购物中心、电影院和游乐场等。
尤其是在周末和假期,这些场所往往非常拥挤。
然而,一些勇敢的人仍然喜欢享受户外运动和海滩活动,他们选择穿着轻便的衣物和涂抹防晒霜以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的伤害。
冬季的温暖气候则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深圳的旅游景点如海滩、公园和主题乐园等,都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人们可以在温暖的阳光下尽情漫游,享受户外的美妙体验。
总结来说,深圳的天气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温暖宜人的,适合居民和旅游者进行各种活动。
然而,夏季的高温和湿度以及台风和霾天气可能会对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深圳气候概况 各月

深圳多年平均各月气候概况一月深圳市1月份盛行东北、东北偏北风,冷空气活动频繁,空气干燥,天气干旱少雨,雾霾天气十分严重。
近十多年来气温升高,逐渐显现偏暖趋势。
月平均气温为14.9℃,极端最低气温为0.9℃(1955年),极端最高气温为29.1℃(1998年);低温日数为1.1天,霜冻日数为0.6天(83年后无霜冻);52~08年间共有19次强冷空气、10次寒潮影响深圳市。
图1 深圳市1953~2008年1月平均气温图(单位:℃)月雨日为7.1天,月雨量为29.8毫米,最大月雨量为124.0毫米(2000年),最小月雨量为0毫米(1996年);月日照时数为146.8h;相对湿度为71%;轻雾日数为10.6天,大雾日数为0.7天;大雨日数为0.2天,暴雨日数为0.0天(仅出现于2000年);雷暴日数为0.1天;霾日为4.8天。
图2 深圳市1953~2008年1月雨量图(单位:mm)月主导风向为NE、NNE,月平均风速为2.7m/s,月最大风速为18m/s(1962年)。
图3 深圳市1953~2008年1月风向频率玫瑰图二月深圳市2月份进入春季,依然盛行东北、东北偏北风,但东南向风在逐渐增强;冷空气活动也十分频繁;天气仍以干旱少雨为主;近十多年来气温明显升高,月内雾霾天气十分严重。
月平均气温为15.6℃,极端最低气温为0.2℃,极端最高气温为28.9℃(1989、1996年);低温日数为1.1天;52~08年共有22次强冷空气、3次寒潮影响深圳市。
图4 深圳市1953~2008年2月平均气温图(单位:℃)月雨日为10.1天,月平均雨量为44.1毫米,月最大雨量为202.3毫米(1983年),月最小雨量为0毫米(1999年);月日照时数为98.2小时;月相对湿度为77%。
轻雾日数为10.0天,大雾日数为0.7天;大雨日数为0.2天,暴雨日数为0.0天(仅出现于57、62年);霜冻日数为0.1天;雷暴日数为1.4天;霾日为1.9天。
初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深圳

初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深圳深圳是中国南方的一座现代化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
下面是对初二地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深圳的地理情况。
一、地理位置深圳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部,紧邻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口东岸,濒临南海,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城市之一。
二、自然地理环境1. 地形地貌:深圳既有平原,又有丘陵和山地。
东部和南部是沿海平原,西部与北部则是丘陵和山地,平均海拔约300米左右。
2. 气候特点:深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湿润,夏季多雨,冬季相对干燥。
年平均气温约22℃,适宜居住。
3. 植被资源:由于深圳地处亚热带地区,植被资源丰富,包括南方常见的丰茂的热带雨林、沼泽和湿地植被等。
三、人文地理环境1. 城市规模: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经济发展快速,已成为中国大陆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人口众多,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2. 经济特点:深圳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是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际化城市。
深圳港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贸易发达。
3. 交通条件:深圳市交通便利,拥有现代化的地铁、公交、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方便市民出行,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绿色发展:深圳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设生态城市,保护生态环境。
2. 资源利用:深圳依托先进技术,加大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力度,提倡生态环保型产业,推动可持续发展路径。
五、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深圳有美丽的海滨风光,如大梅沙、小梅沙等沙滩,还拥有世界级的植物园-深圳华侨城欢乐谷。
另外,大小梅沙等风景名胜区也是旅游者的热门选择。
2. 文化景点:深圳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如福田中心区的深圳博物馆、华侨城文化村等。
综上所述,深圳作为中国南方著名的现代化城市,在地理上有着独特的位置和特点。
深圳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为其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

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与,雨量丰沛,阳光充足。
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最高气温为38、7℃。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
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就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
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
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
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与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与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
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
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两次台风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深圳均出现6~9级大风及强降雨过程。
深圳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8月20日连续两日的暴雨,深圳市诱发的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斜坡类地质灾害达208处,给深圳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就是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就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
深圳属于热带气候地区吗

深圳属于热带气候地区吗1、为什么深圳属于热带,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请勿复制粘贴虽然世界五带划分,热带是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但是也得具体考虑实际情况。
真正的热带气候是全年高温的,寒潮到达不了的地方。
而深圳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就15度左右。
如果有强实力寒潮冷空气南下到深圳的话,深圳会一夜降温低于10度。
所以深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是热带2、为什么深圳属于热带,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因此属于热带,这种气候带带是根据天文现象(有无太阳直射、有无极端的昼夜)划分的,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因此,叫天文气候带。
天文气候带能大体反映一地的热量状况。
如果用天文气候带指导农业生产的话,有些地方并不合适,因为影响气温的因素除了纬度外,还有海陆、地形等因素,由于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实际的气候带界线并不完全和纬度圈平行。
温度带是以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
根据活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深圳属于亚热带。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4′至22°52′之间。
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
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2)深圳属于热带气候地区吗扩展资料:深圳位于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所处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由于深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偏东南风,时有季风低压、热带气旋光顾,高温多雨;其余季节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燥,气候温和。
初春仍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少数年份在2月下旬仍可出现寒潮天气,且雨水较少,多数年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控制下,常出现炎热天气,是极端最高气温出现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深圳市气候特征和主要灾害性天气孙晓玲李辉深圳濒临南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陆域位置为东经113°45′44″~114°37′21″,北纬22°26′59″~22°51′49″。
全市总面积1952.84平方公里,呈东西狭长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和阶地丘陵。
东南部的大鹏、葵涌主要为低山;中部和西北部主要为丘陵,也有500米以上的低山突起,山间有较大片冲击平原;西南部主要为较大片的滨海冲击平原,平原占陆地面积的22.1%。
海岸线长257.96公里,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
1.1 深圳市气候特征深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冬短,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
夏季长达6个月,春秋冬三季气候温和。
受季风的影响,深圳旱涝季节明显:4~9月为雨季,主要受锋面低槽、热带气旋和季风低压影响,盛行偏东南风,湿热多雨;其它时间为旱季,主要受中高纬度西风带天气系统影响,盛行偏东北风,干燥少雨。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深圳城市发展的影响,深圳气候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强度加大,日照减少、湿度下降、能见度降低的趋势。
深圳市年平均气温22.5℃,东北部气温较低,特区内和西部气温较高,东南部居中。
一年中,以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4.9℃,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6℃。
根据深圳国家标准气象站50多年观测记录,极端最高气温为38.7℃(1980年7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0.2℃(1957年2月11日)。
建立经济特区以后,气温逐渐增高,1980年以后的平均气温比1980年以前提高0.9℃,增幅超过1.0℃的月份有1、10、11月,其中10月增幅最大,达到1.5℃,而5月气温变化较小,为0.3℃。
深圳年平均日较差为7.1℃,秋、冬季日较差大于春、夏季,各月中12月份平均日较差最大,6月份最小,日较差极端最大值为18.3℃,出现在1973年12月31日。
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等原因,夜间气温增加明显,致使日较差明显减小,减幅达0.9℃。
深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5毫米,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2300毫米,西北部地区只有1300-1500毫米。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为2747毫米(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毫米(1963年)。
全年雨量有84%出现在4~9月(汛期),其中48%分布在7~9月(后汛期),后汛期平均雨量达946毫米,主要由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热带低压等热带天气系统造成;4~6月(前汛期)平均雨量为709毫米,主要由冷空气和热带暖湿气流共同作用造成。
一年中各月雨量变化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毫米,最少是1月,只有30毫米。
历年中雨量最多的月份出现在2008年6月,1~19日就达951.4毫米。
深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5天,最多的年份184天(1975年),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1963年)。
深圳市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年太阳总辐射为4617.9MJ·m2,从全省太阳总辐射分布来看,深圳属丰富地区,比粤北地区多600MJ·m-2。
全年有6个月太阳总辐射在400MJ·m-2以上,其中7月份最大,高达486.5MJ·m-2;有5个月太阳总辐射在300~400MJ·m-2之间;只有2月份太阳总辐射在300MJ·m-2以下。
深圳市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34小时,其中7月份日照时数最多,2月份最少。
年日照百分率为54%,下半年日照百分率较高,均大于43%,上半年在28~43%之间,4月份最低,仅28%。
从日照时数年际变化看,八十年代以后和以前相比,日照时数明显减少,1980年以前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6小时,1980年以后只有1860小时,相差346小时。
深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最大达82%(1975年),最小为70%(2005年),一年中3~8月平均相对湿度可达80~82%,12月湿度最小,为67%。
极端最低相对湿度为4%(1959年1月16日)。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湿度显著下降,平均相对湿度由1953~1985年的79%下降到1986~2001年的75%,平均减少了4%。
同时,深圳的平均能见度也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八十年代平均能见度为19.4公里,九十年代下降到15.1公里,2000年后更下降到12.9公里。
深圳市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其中一、四季度平均风速最大,各月均达2.8~3.0米/秒,盛夏平均风速最小,7~8月只有2.1~2.2米/秒。
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次多风向为东北。
各季节盛行风随季节交替变化,9月~次年2月以东北偏北~东北风为主,其中10月~次年1月份频率可达20%以上;3~6月盛行东南偏东~东风,其中3~5月频率达20%以上;7~8月多为西南风和偏东风,但频率均小于13%。
1.2 深圳市主要气象灾害深圳是灾害性天气多发区,一年四季都存在不同的气象灾害。
由于不同季节影响我市的天气系统不同,每个季节的多发气象灾害并不相同。
春季:常有低温阴雨、强对流、春旱、大雾等,少数年份还可能出现寒潮天气。
夏季:受锋面低槽、热带气旋、季风云团等天气系统的影响,高温酷热、暴雨、雷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
秋季:尽管多秋高气爽的晴好天气,是旅游度假的最好季节,但由于雨水少,蒸发大,常有秋旱发生,一些年份还可能出现台风和寒潮天气。
冬季:雨水稀少,大多数年份都会出现秋冬连旱,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寒潮、低温也是这个季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深圳市1~12月份气象灾害情况表1.2.1 热带气旋1.基本概况深圳每年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带气旋影响,是造成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
热带气旋造成的大风、暴雨和风暴潮,通常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害,但是另一方面热带气旋影响过程中充沛的降雨又能为旱情的缓解起积极作用。
热带气旋与深圳市后汛期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我市重要的降水来源之一,一般来说影响深圳市的热带气旋次数越多,后汛期降雨量也越大。
据统计,1952~2006年,热带气旋影响深圳5次以上的20年中,每年7~10月总降雨量90%超过1000毫米。
热带气旋影响深圳两次以下的7年中,当年7~10月的总雨量80%少于1000毫米。
按照下表中热带气旋影响程度的标准来统计,1952~2006年,共有239个台风影响我市,其中造成严重影响的有80个,平均每年有4.4个台风影响我市,有1.5个严重影响。
2.热带气旋的年分布据资料统计,影响深圳的热带气旋(包括热带气旋外围环流和台风槽)平均每年约4.4次。
1964年最多,达9次,1968年最少,只有1次。
在深圳范围内登陆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为0.2~0.3次,其中1964年和1979年分别有2次登陆。
影响深圳最早的热带气旋出现在4月19日(2008年),最迟在12月2日(1974年)。
3.热带气旋的月分布对深圳市有影响的热带气旋均出现在4~12月,其中7~9月为集中期,有台风季节之称。
据1952~2006年的资料统计,7~9月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共188次,占全年的78.7%。
其中8月份最多,有67次,占28%;7、9月份分别为66、55次,各占27.6%和23%。
1980年7月份、1995年8月份各有4次热带气旋影响深圳。
登陆深圳的热带气旋与影响深圳的热带气旋走势基本一致,都是呈倒“V”形变化。
7~9月是热带气旋登陆的高峰期,共有10次登陆,占全年登陆深圳热带气旋的83%。
其中8月和9月各登陆4次;7月和10月各登陆2次。
最早登陆深圳的热带气旋为7月16日(1957年),最迟为10月13日(1964年、1993年)。
影响和登陆深圳热带气旋概况表(1952~2006)4.历史个例“杜鹃”2003年第13号台风“杜鹃”(Dujuan)于9月2日在大鹏半岛二次登陆,登陆后自东向西横扫深圳,造成严重影响,带来多方面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
导致21人死亡,20人重伤,78人轻伤,1人失踪;宝安、龙岗出现较大面积的停电;由于正值涨潮期,部分路段出现较严重的积水;特区内被吹倒树木6000多株,广深高速公路两侧出现了大范围的树木倒伏、折断,大量路标被毁;特区外部分房屋和在建房屋出现险情。
1.2.2 暴雨1.基本概况深圳每年平均暴雨降水量达到836.3毫米,占全年平均雨量的43%,最多的年份为1690.6毫米(2001年),最少的年份是66.8毫米(1963年)。
深圳的汛期分为两个阶段,4~6月称为前汛期,主要由西风带系统的锋面活动或低空急流影响而造成暴雨,7~9月称为后汛期,主要由热带天气系统造成暴雨。
其中前汛期暴雨量占年平均雨量的16%,后汛期占23%。
可见,后汛期热带天气系统所造成的暴雨尤为显著。
2.暴雨日数的月分布从1953~2006年,深圳共出现暴雨日数500天,年平均暴雨日有9.3天,其中2001年高达18天,最少的是1963年,只有1天。
全年各月份均有可能出现暴雨,其中最多出现在8月,平均暴雨日数有1.9天,其次为7月,平均暴雨日数1.7天,其后依次为5、9、4月;大暴雨最多出现在7、9月,其后依次为8、6、5、10月;特大暴雨共出现9次,其中8月出现3次,5月出现2次、4、6、7、10月各出现1次。
3.暴雨的初终日期深圳的暴雨平均初日在4月27日,但年际差异较大,最早的暴雨日出现在2000年1月24日,而最晚的暴雨日出现在1988年7月19日;平均终结日在9月30日,最早终结日是1963年7月18日,最晚出现在1988年12月30日。
4.暴雨的地区分布深圳的东南部为暴雨多发区,一方面该地区有七座600~900多米的山峰,环绕于大鹏湾的四周,呈向南开的喇叭口地形。
夏季盛行偏南气流,这种地形能迫使暖湿的偏南气流抬升,使降水加强。
另一方面,夏季主要的降水天气系统(如热带气旋、东风波等)大多数自东向西移动,两方面相互作用造成较大降水。
5.暴雨强度国家气候观象台记录:深圳的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2000年4月14日,日降雨量344.0毫米。
任意24小时最大降雨量出现在1966年6月12日6时~13日6时,达353.4毫米,当日1小时最大雨量为99.4毫米,10分钟最大降雨量发生在1959年6月27日13时9~19分,为30.9毫米。
区域自动气象站记录:最大日降雨量出现在2008年6月13日,光明塘家村记录到498毫米,同时最大滑动小时雨量18时38分至19时38分,达104.2毫米/小时,最大整点小时雨量出现在2003年5月5日,大鹏记录到100.7毫米/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