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养生的奥秘

合集下载

《易经》与养生的智慧

《易经》与养生的智慧

《易经》与养生的智慧
引言概述: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养生之书”。

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还蕴含着养生的智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易经》与养生的智慧。

正文内容:
一、阴阳平衡
1.1 阐述阴阳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介绍阴阳平衡对养生的影响
1.3 分析阴阳失衡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二、五行调理
2.1 介绍五行理论及其与身体器官的对应关系
2.2 阐述五行调理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2.3 分析五行不调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三、循环变化
3.1 解释《易经》中的循环变化理论
3.2 阐述循环变化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3.3 分析不顺应循环变化对养生的危害
四、顺应自然
4.1 引述《易经》中的“顺天应人”思想
4.2 阐述顺应自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3 分析违背自然规律对养生的不利影响
五、心态调整
5.1 介绍《易经》中的心态调整方法
5.2 阐述良好心态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5.3 分析负面心态对养生的不良影响
总结:
综上所述,《易经》作为一部养生之书,蕴含着丰富的智慧。

通过阴阳平衡、五行调理、循环变化、顺应自然和心态调整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易经》对养生的指导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惟独通过学习和应用《易经》中的智慧,我们才干更好地养生,提升生活质量。

《易经》与养生的智慧

《易经》与养生的智慧

《易经》与养生的智慧引言概述:《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古代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仅是一本占卜书籍,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养生指南。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易经》与养生的智慧。

一、坚持平衡的原则1.1 阴阳平衡:《易经》中的阴阳哲学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组成的。

在养生中,我们也要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1.2 阴阳互补:《易经》中的阴阳互补原则告诉我们,惟独在相互补充中才干达到平衡。

在养生中,我们也要注重饮食的阴阳平衡,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来补充阴气,适量摄入肉类来补充阳气。

1.3 阴阳调和:《易经》中的阴阳调和原则告诉我们,惟独在阴阳相互调和的状态下,才干达到健康和谐的状态。

在养生中,我们也要注重调整身心的阴阳平衡,如通过冥想、太极等练习来调和身心,保持健康的状态。

二、顺应自然的法则2.1 顺应四时:《易经》中的四象理论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遵循着四季轮回的规律。

在养生中,我们也要顺应自然的四时变化,如春季宜清肝利胆,夏季宜清热解暑,秋季宜润燥养肺,冬季宜温补肾气。

2.2 顺应五行:《易经》中的五行理论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由五种基本元素组成,相互影响。

在养生中,我们也要顺应五行的相互关系,如通过食物的五味搭配来调理身体,如咸味补肾、酸味收敛、苦味清热等。

2.3 顺应阴阳:《易经》中的阴阳理论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组成的。

在养生中,我们也要顺应阴阳的变化,如根据个人体质的阴阳属性来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

三、修炼身心的方法3.1 内观修炼:《易经》中的内观修炼法告诉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

在养生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冥想、静坐等方法进行内观修炼,提高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

3.2 调节呼吸:《易经》中的呼吸调节法告诉我们,通过调节呼吸可以调整身心的状态。

《易经》与养生的智慧

《易经》与养生的智慧

《易经》与养生的智慧引言概述:《易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之一,它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本养生的智慧之书。

通过研读《易经》,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中蕴含的养生之道,从而提升身心健康。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易经》与养生的智慧。

一、调整身心状态1.1 静心养神:《易经》中提到了“守静笃志”的原则,通过静心养神,可以调整身心状态,舒缓压力,提高免疫力。

1.2 知行合一:《易经》强调行动与思想的统一,通过实践行动,使身心得到平衡,增强反抗力,预防疾病。

1.3 心态调整:《易经》中的“和为贵”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分追求功利,从而减少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

二、调整饮食习惯2.1 饮食养生:《易经》中提到了五行八卦的理论,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可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养生的效果。

2.2 调整饮食时间:《易经》中强调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建议根据自然规律调整饮食时间,如早餐要在早晨阳光浮现后食用,晚餐要在日落前完成。

2.3 忌口忌嗜:《易经》中提到了“有嗜欲者不可以为长久计”的观点,提醒人们要避免过度嗜食某些食物,如辛辣、油腻等,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

三、调整运动方式3.1 适度运动:《易经》中提到了“中和”之道,强调要适度运动,既无非度消耗体力,也无非度歇息,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3.2 循序渐进:《易经》中的“渐”思想告诉我们,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3.3 多样化运动:《易经》中的“八卦”理论提醒我们要进行多样化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以全面锻炼身体各个部位。

四、调整作息习惯4.1 规律作息:《易经》中提到了“乾坤之道,守其盈虚,以定其概”的原则,建议人们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调整。

4.2 合理歇息:《易经》中的“休”思想告诉我们,适当歇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疲劳,保持身心的健康。

4.3 睡眠质量:《易经》中强调了“肃静”和“守常”的原则,提醒我们要创造一个肃静的睡眠环境,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身体的健康恢复。

《易经》养生大法PPT课件

《易经》养生大法PPT课件

一、《易经》是部什么书?
——《易经》是中国六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 是中华第一经。
——《易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她提出 “一阴一阳之谓道”,创造了阴阳哲理
——《易经》告诉我们,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 运动规律。太极图就是阴阳运动哲理的缩影。
《黄帝内经》是部什么书?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巨著,她把 《易经》的阴阳理论在生命科学上做了杰出的发 展。
《易经》是中华养生的总源头,是《黄帝内经》的理论渊源,中国人要学会自己 的养生方法就应该懂点《易经》的养生奥秘。这奥秘就在我的《易经养生法》及 《阴阳平衡、健康一生》的书中,让我们一起走进《易经》这座神秘的殿堂。
2021
1
http://www.shijiebei520.c om
导读
《易经》是中华第一经,是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 《易经》既是一部揭示宇宙奥秘的书,更是开启生命密码的金钥匙。 《易经》的阴阳哲理开创了宇宙阴阳气化,奠定了天人合一养生的物质基础。 尤其《易经》的太极阴阳启示了“阴阳平衡、健康一生”的养生大道。 在《易经》理论指导下的《易经》养生大法,主要涉及: 一、《易经》是部什么书? 二、生命源起之秘 三、阴阳平衡健康一生之秘 四、天人合一养生之秘——《易经》日养生、《易经》年养生 五、八卦体质养生之秘 六、《易经》揭秘衰老 七、《易经》护阳抗阴长寿之秘 八、《易经》象数与疾病早发现之秘 九、《易经》全息与疾病预测之秘 十、《易经》风水养生之秘
2021
17
五、八卦体质养生之秘
(一)、伏羲画八卦,开创了中国人的生理体质
天有风寒湿热燥,人有风体、寒体、湿体、热体、燥 体。
(二)、八卦人体质
1、乾卦人体质:乾为天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易经》五行养生医道之源

《易经》五行养生医道之源

《易经》五行养生医道之源《易经》中蕴藏的天人之道,就是人类的生命密码。

只要我们掌握了相应的“口令”,宇宙生命就能“操之在我”,生、老、病、死尽在掌握。

所以药王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易经》告诉我们,生命的根本就是阴阳的平衡。

白天是阳,晚上是阴,所以一个人白天要精神好,要阳气足,这样才能够做事情;到了晚上,要慢慢阴起来,要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才可以好好睡觉。

现在很多人都违反了自然规律,结果影响了健康。

研读《易经》之后,才会开始领悟:人类是自然之子,当然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跟大自然和谐统一,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本书提出的“外调内理”养生之道,以及人体生物钟与生物节律养生法,正是《易经》养生智慧的精髓。

这两大养生成果,涵括了天人合一、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四时节气及时辰变化的道理。

那么,《易经》是如何阐述自然与人及人体健康的关系的?其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本书将告诉您如何通过学习《易经》深入了解自我健康的奥秘,揭开《易经》神秘的面纱,并运用养生治病的最高境界——外调内理、内病外治之法,以及饮食之道、经络阴阳之法等,为您解开《易经》的祛病养生、健康长寿密码,以便您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实践中去,进而实现您尽享天年的目的。

由此看出,此书是学习《易经》养生的一把钥匙,可以帮助广大读者轻松、快捷地学到实用有效的养生知识,并掌握《易经》中的生命口令,给生命注入全新的活力,实现“治未病、不生病、长寿命”的愿望。

第一章《易经》,医道之源人们常说,《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穷究“天人合一”。

那么,《易经》是如何阐述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其养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本书就为你解开《易经》的健康密码,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使你悟出其中真谛,轻松获得破解生老病死的密码。

1.养生从《易经》学起提起《易经》,许多人都认为它是一本占筮之书,跟养生学没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易经》与养生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国人养生治病的经典之作,其实,它只不过是《易经》的一条分支。

中医养生易经国学六十四卦中的中医养生智慧

中医养生易经国学六十四卦中的中医养生智慧

中医养生易经国学六十四卦中的中医养生智慧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

而易经国学中的六十四卦作为古代智慧的结晶,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养生智慧。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易经国学六十四卦中所蕴含的智慧,以期为现代人提供一种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第一卦:乾卦(qián guà)乾卦代表着天,象征着健康、活力和生命力。

乾卦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调节身心健康的方法。

其中,掌握呼吸法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中医理论,呼吸是人体与外界交流气血的重要途径,通过正确的呼吸可以调整气机,保持身体的平衡。

因此,每天进行深呼吸和呼气训练是很有益的。

第二卦:坤卦(kūn guà)坤卦代表着地,象征着蓄养和滋养。

坤卦中的养生智慧告诉我们要注重饮食,保持节制和均衡的饮食习惯。

中医养生强调的调养之道也是基于此。

在饮食方面,应注重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和优质蛋白质,减少油腻和过量的糖分摄入。

此外,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食材和烹饪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卦:屯卦(tún guà)屯卦代表着雷,象征着动力和激情。

屯卦中的养生智慧告诉我们要注重适度的运动,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强健。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活化人体经络,调节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因此,每天适量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或瑜伽等。

第四卦:蒙卦(méng guà)蒙卦代表着山,象征着固守和稳定。

蒙卦中的养生智慧教导我们要有固定的生活规律。

中医强调的“有节制、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正是体现了这一智慧。

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饮食规律和情绪稳定都对健康有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中医养生的方式,如按摩、针灸等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健康。

第五卦:需卦(xū guà)需卦代表着水,象征着润泽和柔顺。

需卦中的养生智慧告诉我们要保持水分的平衡。

中医理论中有“水润则脏腑和谐”的说法,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可以润肺、滋润皮肤、促进新陈代谢。

易经中的养生

易经中的养生

易经中的养生
很多人都认为易经是关于玄学之术的一部著作,其实易经里面也有养生。

我们现代人有一个观念,生命在于运动,并且把这个观念无限放大,认为只要运动,就会有健康。

在易经里面,讲究动与静的结合,静中之动,才是最符合养生之道的。

在《内经》中提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因此我们一提到养生养命,就一定要讲究天人合一。

天长地久,以其静也。

天地之所以能亿万年而刚健如初,就是因
为天地保持寂然不动,无思无虑。

在恒静之中,又存在着四季的轮回之动,所以能生万物之气。

人也要效法天地的静中之动,这里的静,是指人要有充足的休息。

在充足的休息后再去追求适当的运动之法。

这一点在我国传统功夫里有着最充分的表现。

人在修炼外功时,一定要重视内功的练习,不然必定会有损元气,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

可惜现在的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认为只要运动就会有健康,在忙碌一天后,晚上还要去健身房健身,可能当时会感觉到精力充沛,实际上是元气的一种透支,是硬把体内的精力又熬了出来,这就是竭泽而渔。

没有了充分的休息,再多的运动只能事得其反。

现代人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先要保证一个充足的睡眠,得到充足的休息。

我给很多人通过易经调理过睡眠,其实有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失眠,晚上少些应酬,少些娱乐,9点多就上床,此时正是养肾之时,肾中藏元。

不要看电脑、电视、手机,可以手捧一本书,能看则看,困了就闭目养神,保持无思无虑,寂然放松,很快就会安然入睡。

《易经》与养生之道(全文)

《易经》与养生之道(全文)

《易经》与养生之道(全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乾卦》《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位居十三经之首,有“冠绝群经”之称。

同时也是一部凝结着远古先民睿智卓识的哲理奇书。

实则旷世杰作,博大精深。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智慧的先人就发出了刚健的、向上的声音。

天的运行周而复始,刚健有力,而君子的作为,就应该像天一样,铿锵有力,奋发向上,永不止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而君子就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易经》以乾坤二卦为纲,乾为日光普照,坤为地气充盈,用它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一阴一阳谓之道,刚柔相济而生变化。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生礼仪。

古今养生大家,发掘《易经》中蕴藏的生命的奥秘和养生之道,并著书立说,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许多医学经典,均得到《易经》的启发,《易经》也是一部最古老的中医理论经典,是指引人们防病治病的万宝全书。

《易经》虽是一部旷世奇书,历代有多少人用一生的时间,皓首穷经,亦不能掌握其精髓。

按照传统说法,《易经》成书是“人更三圣,历世三古”,也就是说《易经》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经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作十翼,三个古圣先贤相继完成了《易经》。

上古时代,伏羲就是人们所说的包牺氏,他是一个神话人物,为创世之神。

在中国古代传说帝王世系中,伏羲被奉为“三皇之首”“万王之先”,其地位十分显赫。

据说,在远古时代,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这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他带领着部落先民辛勤劳作,而他们的生存环境却是极其恶劣,伏羲茫然不知所措。

在劳碌之余,他时常盘坐卦台山巅,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泽壑的法则,冥思苦想宇宙自然的奥秘,终年不息。

忽有一日,伏羲眼前一亮,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岸龙马山洞开,有龙马自河中跃出,背负的太极图闪闪发光,凭着他超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体悟了天人合一的宇宙密码,唯天地阴阳和合而已,他飞快地记下了龙马背上的图形,这就是被后人称颂的“河图”,他又根据“河图”的指引推演创立了八卦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八卦体质养生之秘
(一)、伏羲画八卦,开创了中国人的生理体质 天有风寒湿热燥,人有风体、寒体、湿体、热体、燥 体。 (二)、八卦人体质 1、乾卦人体质:乾为天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乾质——金型(燥)——阴阳平和人 乾质人秉天地燥金之气,阳气偏盛,金气较浓,阳气 主热,金气主燥,燥气通与肺,因此乾质人易患肺系病 (尤其是燥热性疾病,如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头面 饼、大肠病(如便秘、痔疮等)、糖尿病,又常有阴津不 足的表现。 寿命中等
《易经》养生的奥秘
导读
《易经》是中华第一经,是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 《易经》既是一部揭示宇宙奥秘的书,更是开启生命密码的金钥匙。 《易经》的阴阳哲理开创了宇宙阴阳气化,奠定了天人合一养生的物质基础。 尤其《易经》的太极阴阳启示了“阴阳平衡、健康一生”的养生大道。 在《易经》理论指导下的《易经》养生大法,主要涉及: 一、《易经》是部什么书? 二、生命源起之秘 三、阴阳平衡健康一生之秘 四、天人合一养生之秘——《易经》日养生、《易经》年养生 五、八卦体质养生之秘 六、《易经》揭秘衰老 七、《易经》护阳抗阴长寿之秘 八、《易经》象数与疾病早发现之秘 九、《易经》全息与疾病预测之秘 十、《易经》风水养生之秘 《易经》是中华养生的总源头,是《黄帝内经》的理论渊源,中国人要学会自己 的养生方法就应该懂点《易经》的养生奥秘。这奥秘就在我的《易经养生法》及 《阴阳平衡、健康一生》的书中,让我们一起走进《易经》这座神秘的殿堂。
夏至 午 阳极一阴长

开 春 天 夏 门 养 阳

春 卯
子 后 则
阳 长 阴 消



阴 长 阳 消


秋 入 冬 地 养 府 阴


阴极一阳生 子
冬至
脾巳
心 午
11点~13点
未 小肠
胃辰
申 膀胱
大肠 卯
5点~7点
17点~19点
酉肾
肺寅
23点~1点
戌 心包 肝丑 子 胆 亥 三焦
(三)、十二时辰养生法 (上)
二、生命源起之秘
(一)、《易经》揭开了生命起源的密码 “天地氤藴,万物化醇,男女构精,刚柔有 体”
氤藴之气
《黄帝内经》曰:“天地合气,命之曰 人”。
(二)、人活一口气,养生先养气 (三)、百病从气生
三、阴阳平衡健康一生之秘
(一)、什么是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 1、什么是阳? ——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 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阳气指人体的各种功能。 2、什么是阴? ——凡是背阳光的、內守的、晦暗的、下降的、 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阴精指人体的精血津液。 3、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 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 4、生命阴阳平衡包括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 衡。
4、离卦人体质:离质——火型——太阳之 人 此型人阳气旺,热盛,火气通于心,故易 患心系病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火能动风 伤血又易得脑出血等,还易患火热灼津实 证如疮疡、火证,以及躁狂症及眼科疾病 等。 暴死
(六)、怎样平衡阴阳? 1、从寒热调阴阳 2、从气血调阴阳 3、从燥湿调阴阳
四、天人合一养生之秘——《易经》日养
生、《易经》年养生
(一)、什么是天人合一? ——人和天地“同呼吸,共命运”。 ——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人 和天地息息相关。 ——《黄帝内经》说“天地和气,命曰人”。 (二)、天人合一的三个大规律: 第一:顺应太极“阳长阴消,阴长阳消” 的规律进行养生。 第二:根据气机升降进行养生。 第三:根据天地气化的开闭规律进行养生。
2、坤土体质人:坤质——土型(湿)—— 太阴之人(包括艮质人) 坤属土偏湿,湿气通与脾,故坤质人多 痰湿病;坤质人气血运行较缓慢,易积湿 生痰,湿性黏滞重浊,故多发腹泻、痰饮、 水肿等病,易发内脏下垂等。 多长寿
3、巽卦人体质——木型(风)——少阳之 人(包括震质人) 易患肝病(饮风气通于肝);风性善动, 故易发肝风内动、高血压、中风及过敏性 疾患;风性善变,故易患神经系统失调的 疾病,如肝郁、癔病、精神官能症等。 寿命偏短(四)、十二时辰的用途
(1)、什么时辰?吃什么药? (2)、十二时辰怎样预测疾病? (3)、何时是 时间? (4)、十二时辰怎样解毒排毒?
(五)、四季(年)养生
(一)、什么叫法时养生? (二)、四季养生的三道法宝 1、养阴阳 2、养生、长、化、收、藏 3、养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生 长 化 收 藏 风 火 湿 燥 寒
(24小时使用法)
• • • • • •
子时(23点~1点)胆:子午觉 丑时(1点~3点)肝:深度睡眠 寅时(3点~5点)肺:平旦脉 卯时(5点~7点)大肠:排毒 辰时(7点~9点)胃:吃早饭好比吃补药 巳时(9点~11点)脾:第一黄金时间
(三)、十二时辰养生法 (下)
(24小时使用法)
午时(11点~13点)心:子午觉 未时(13点~15点)小肠:防血粘稠 申时(15点~17点)膀胱:第二黄金时间 酉时(17点~19点)肾:排毒 戌时(19点~21点)心包:第三黄金时间 亥时(21点~23点)三焦:阴阳和谐十点半 上床睡觉
(二)、阴阳平衡的四大特点 ——气血充足 ——精力充沛 ——五脏安康 ——容颜发光 (三)、阴阳平衡的三大具体表现 ——生命活力强 ——生理功能好 ——心理承受力强
(四)、为什么要维持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动态的。 ——阴阳平衡需要呵护,一旦养生不慎,就很容易 导致阴阳失衡而危害健康。中医养生和治病都是 为了维护和纠正、协调阴阳平衡。 (五)、阴阳失衡有什么危害? ——阴阳轻度失衡可导致长期亚健康状态 ——阴阳中度失衡导致疾病、早衰 ——阴阳中度失衡导致重病 ——阴阳离决则生命终止,即死亡
一、《易经》是部什么书?
——《易经》是中国六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 是中华第一经。 ——《易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她提出 “一阴一阳之谓道”,创造了阴阳哲理 ——《易经》告诉我们,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 运动规律。太极图就是阴阳运动哲理的缩影。 《黄帝内经》是部什么书?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巨著,她把 《易经》的阴阳理论在生命科学上做了杰出的发 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