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容器化的持续集成系统
使用Jenkins与Docker Swarm实现容器化的持续集成环境(三)

使用Jenkins与Docker Swarm实现容器化的持续集成环境在当今软件开发领域,持续集成已经成为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而Docker容器技术的崛起,则为持续集成环境的搭建提供了更加强大和灵活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Jenkins和Docker Swarm搭建容器化的持续集成环境。
一、Jenkins与Docker Swarm介绍Jenkins是一个用于构建和自动化软件开发流程的开源工具。
它提供了丰富的插件和可扩展性,可以轻松地集成各种开发工具和云服务。
而Docker Swarm则是Docker原生的容器编排工具,可以将多个Docker主机组成一个集群,实现高可用和负载均衡。
二、Jenkins与Docker Swarm的集成1. 部署Docker Swarm集群首先,我们需要在几台机器上搭建一个Docker Swarm集群。
可以选择在云平台上创建虚拟机,并在上面安装Docker。
然后,将这些虚拟机加入到一个Docker Swarm集群中,创建一个具有多个节点的集群。
2. 配置Jenkins接下来,我们需要在Jenkins中配置Docker和Docker Swarm插件。
在Jenkins的插件管理页面中,找到并安装Docker和DockerSwarm插件。
然后,在Jenkins的全局配置中,设置Docker的安装路径和Docker Swarm的集群地址。
3. 创建Jenkins Job现在,我们可以创建一个Jenkins Job来构建和部署我们的应用程序。
在Jenkins的Job页面中,选择新建一个自由风格的软件项目。
在构建环境中,选择“使用Docker容器”,并配置Docker Swarm的节点。
然后,在构建中,我们可以使用Jenkins提供的一系列步骤来实现自动化的构建和部署流程,如拉取代码、构建镜像、推送镜像、部署应用等。
三、优势与挑战通过使用Jenkins与Docker Swarm搭建容器化的持续集成环境,我们可以享受到如下优势:1. 灵活和可扩展:容器化的持续集成环境可以根据需求自由地添加或移除节点,实现水平的扩展和缩减。
容器化编程:构建可移植和可部署的软件系统

容器化编程:构建可移植和可部署的软件系统容器化编程是为了解决软件系统在不同环境中的部署和运行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技术方法。
它通过将软件系统及其依赖打包成轻量级、可移植的容器,使得软件系统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硬件平台和云环境中进行部署和运行。
本文将介绍容器化编程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为软件系统带来的优势。
容器化编程是基于容器技术的一种软件开发和部署方法。
容器是一种虚拟化技术,它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在一起,并提供了一种独立于底层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与传统的虚拟机技术相比,容器化编程更加轻量级、可移植和灵活。
容器化编程的特点之一是可移植性。
容器化的软件系统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运行,无需修改代码或重新编译。
这是因为容器中包含了所有的依赖关系和运行时环境,使得软件系统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具有相同的行为。
这对于跨平台开发和跨云环境部署的应用程序尤为重要。
另一个特点是环境隔离。
容器化的软件系统运行在独立的容器中,与其他容器和底层操作系统隔离。
这种隔离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应用程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冲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容器还提供了资源限制和监控的功能,可以对应用程序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管控和管理。
容器化编程还具有可扩展性的优势。
由于容器是轻量级的,可以很容易地复制和部署多个实例,从而满足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并发性需求。
容器编排工具如Kubernetes可以自动进行容器的扩容和负载均衡,提供弹性和可伸缩的系统架构。
容器化编程还带来了更快的开发和部署速度。
容器化的软件系统可以通过简单的命令或配置文件进行一键式部署,大大减少了手动配置和依赖项安装的时间。
此外,容器还支持自动化和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的方式,可以快速地构建、测试和部署应用程序。
容器化编程还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一致性。
在传统的软件开发中,开发人员经常面临着“在我的机器上没问题”的问题。
由于容器化的软件系统具有相同的依赖关系和运行时环境,在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中可以保持一致,减少了由环境差异引起的问题。
《基于docker的持续集成及发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docker的持续集成及发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软件开发领域的不断发展,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 CI)及持续发布(Continuous Delivery/Deployment, CD)成为了提升软件项目开发效率、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Docker作为一种轻量级的容器技术,其提供的可移植、可复用的容器环境为持续集成及发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Docker的持续集成及发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二、平台需求分析在设计并实现基于Docker的持续集成及发布平台之前,我们需要对平台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集成性:平台应支持多种开发语言和框架,能够与现有的CI/CD工具进行集成。
2. 自动化:平台应实现自动化构建、测试、部署等流程,减少人工干预。
3. 可扩展性:平台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适应不同规模的项目需求。
4. 安全性:平台应保证代码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
三、平台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Docker的持续集成及发布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代码仓库管理:通过Git等版本控制系统管理代码,实现代码的版本控制和协同开发。
2. 构建模块:利用Dockerfile定义构建过程,通过Docker构建工具进行自动化构建。
3. 测试模块:集成多种测试工具,实现自动化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
4. 部署模块:将构建好的镜像部署到容器中,实现自动化部署。
5. 监控与反馈模块:对部署后的应用进行监控,收集性能数据和日志信息,提供问题反馈和预警机制。
四、平台实现1. 代码仓库管理:通过集成Git等版本控制系统,实现代码的版本控制和协同开发。
同时,通过设置钩子(Hook)机制,自动触发后续的CI/CD流程。
2. 构建模块:编写Dockerfile,定义构建过程,包括基础环境、依赖关系、构建步骤等。
利用Docker构建工具(如Docker Build)进行自动化构建,生成Docker镜像。
基于Docker下DevOp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Docker下DevOp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IT 行业的迅猛发展,相关软件企业对于DevOps 系统应用也在不断加深,但是传统的DevOps 系统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基于此,该文通过Docker 的应用对DevOps 系统构建的影响的分析,针对基于Docker 下DevOps 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的设计、运作、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Docker; DevOps 系统;etcd 数据库集群目录1. 前言 (3)2. Docker的应用对DevOps系统构建的影响 (3)3. 基于Docker下DevOps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4)3.1. 设计 (4)3.2. 运作 (5)3.3. 应用 (6)4. 结束语 (6)1.前言研发团队和运维团队是IT 部门的两大核心团队,两个团队的目标却存在一定的冲突:研发人员希望对常规软件迅速进行大面积推广,运维人员则更多的考虑产品的稳定性。
为了维持两个团队的平衡,就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持团队在目标确定中存在的分歧,因此需要通过DevOps 系统进行干预。
2.Docker的应用对DevOps系统构建的影响Docker 是个开源平台,主要由 Docker Hub 注册服务器、容器引擎等几方面构成。
从功能上来看,Docker Hub 注册服务器能完成用户的相关数据操作,例如构镜像库数据库、数据的分享等;Docker 的容器引擎能满足深层次的数据管理要求,例如可以让技术人员将应用打包到一个移植的容器内部,并通过Linux 设备完成发布。
利用Docker, 能够实现各种软件的随处运行以及一次配置。
DevOps 系统是一系列过程、系统和方法的统称,该系统的应用有利于促进软件工程的开发、加强质量保证部门和技术运营之间的沟通和整合。
DevOps系统的核心理念是研发、运行、维护、质保各个团队之间的高效协作。
与传统的DevOps 系统相比,应用Docker 构建DevOps系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儿点:1)对研发、生产等环节完成标准化管理。
《基于docker的持续集成及发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docker的持续集成及发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软件开发领域的不断进步,持续集成及发布(Continuous Integration and Continuous Delivery, CI/CD)已经成为现代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自动化工具和流程,能够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减少错误,并实现快速、可靠的发布。
Docker作为一种容器化技术,为持续集成及发布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基于Docker的持续集成及发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二、平台设计1. 设计目标本平台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实现快速、稳定、自动化的CI/CD流程,降低软件开发的复杂性,提高软件发布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利用Docker技术,实现环境的一致性和可移植性。
2. 架构设计本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主要包括持续集成系统、持续发布系统、Docker仓库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四个部分。
其中,持续集成系统负责代码的自动构建、测试和部署;持续发布系统负责将代码发布到生产环境;Docker仓库管理系统负责管理Docker镜像的存储和分发;监控系统则用于监控整个平台的运行状态。
3. 技术选型持续集成系统:采用Jenkins作为自动化构建工具,通过Jenkins Pipeline实现持续集成流程。
持续发布系统:采用Docker Compose和Kubernetes实现自动化部署和容器编排。
Docker仓库管理系统:采用Docker Registry实现Docker镜像的存储和分发。
监控系统:采用Prometheus和Grafana进行性能监控和日志分析。
三、平台实现1. 持续集成系统实现持续集成系统主要实现代码的自动构建、测试和部署。
首先,通过Git等版本控制工具获取代码,然后通过Jenkins Pipeline进行自动化构建和测试。
在构建过程中,可以利用Dockerfile将代码打包成Docker镜像。
测试阶段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确保代码质量。
2024年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2024年系统集成技术方案摘要:本文将讨论2024年系统集成技术方案,涵盖了软件集成、硬件集成和数据集成等多个方面。
在未来的几年中,系统集成技术将会继续发展和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趋势。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和趋势,并探讨它们对未来系统集成的影响和应用。
1. 软件集成技术方案在未来几年里,软件集成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开发创新的软件集成技术方案。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 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将会继续流行,并成为软件集成的主要架构。
它能够将大型应用拆分成多个较小、独立的服务,以提高服务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 容器化和虚拟化:容器化和虚拟化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提供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并简化软件部署和管理的流程。
- API管理:随着不断增长的云服务和移动设备应用,API管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API管理平台能够提供API的统一管理、监控和安全性保障等功能。
- 服务总线:服务总线将会成为跨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
它能够提供消息传递、路由、消息转换和安全保障等功能,以实现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集成。
2. 硬件集成技术方案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硬件集成技术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技术方案:-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将成为硬件集成的核心。
通过物联网平台,我们可以将多个设备连接起来,并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工作。
- 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技术将会在硬件集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边缘计算能够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移到离设备更近的位置,以提高响应速度和减少网络延迟。
- 感知技术:感知技术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硬件集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知技术可以采集和处理设备产生的各种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信息。
- 数据安全性:随着物联网的增长,数据安全性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硬件集成技术方案需要提供安全的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机制,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敏感信息。
3. 数据集成技术方案数据集成将成为未来系统集成的关键问题之一。
如何实现自动化部署和持续集成

如何实现自动化部署和持续集成自动化部署和持续集成是现代软件开发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目标是减少手动操作和确保代码的快速、可靠地部署。
本文将介绍自动化部署和持续集成的概念、优势、实现方法以及一些最佳实践。
1.自动化部署的概念和优势自动化部署是指将应用程序的代码和配置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快速、可靠地部署到生产环境。
它的优势包括:-提高部署效率:自动化部署可以减少手动操作,减少出错几率,提高部署效率。
-缩短上线时间:自动化部署可以快速将代码部署到生产环境,减少上线时间,提高产品发布速度。
-更可靠的部署:自动化部署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确保每次部署都是一致的。
2.持续集成的概念和优势持续集成是指将开发人员对代码的更改合并到共享存储库中,并自动构建和测试新代码的过程。
它的优势包括:-早发现问题:持续集成可以在代码合并到主干之前自动运行构建和测试,早发现潜在的问题。
-提高代码质量:持续集成可以确保每次更改都通过了构建和测试,提高代码质量和稳定性。
-更快速的反馈:持续集成可以快速反馈开发人员的更改是否引入了问题,帮助快速解决。
3.自动化部署和持续集成的实现方法要实现自动化部署和持续集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自动化脚本:使用自动化脚本(如Shell脚本或PowerShell脚本)编写部署和构建脚本,通过命令行工具自动执行部署和构建操作。
-配置工具:使用配置管理工具(如Ansible、Puppet或Chef)来自动化部署和管理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配置。
-持续集成工具:使用持续集成工具(如Jenkins、Travis CI或CircleCI)来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代码。
-容器化技术:使用容器化技术(如Docker)来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通过容器化可以实现更快速、可靠的部署。
4.自动化部署和持续集成的最佳实践为了实现成功的自动化部署和持续集成,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使用版本控制:将代码存储在版本控制系统中,并使用分支和标签来管理代码的不同版本。
基于Docker的容器化DevOps平台设计与实现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开发与应用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基于Docker的容器化DevOps平台设计与实现邢如意(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江苏省徐州市221008)摘要:本文以DevOps思想为基础,以Docker作为基础设施环境,通过整合Harbor、Gitlab、Sonar、Jenkins、JIRA软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Docker的容器化DevOps平台。
通过实践证明,文中所述方案可行且运行可靠,为DevOps平台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DevOps;Docker容器;持续集成DevOps是开发(Development)与运维(Operations)两者的组合,其思想是通过软件开发人员和IT运维人员紧密协同工作、使用自动化工具完成软件系统的构建、测试和发布,从而提高软件发布的频率和质量⑴。
在DevOps过程中,持续集成(CI)和持续部署(CD)是基础,开发、测试和运维是三大工作内容。
持续集成是自动化开发和运维的第一步。
开发人员将代码提交到代码仓库后,DevOps平台自动从仓库拉取最新代码,然后自动执行构建(编译)和测试,并且能够将构建和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开发人员。
持续集成伴随着持续测试,能够更快更早地发现代码中的错误并及时修正,使得软件可以快速迭代,从而保证软件质量。
实现持续集成需要用到版本控制软件(SVN、Git)、构建工具(Ant、Maven、Gradle)和CI软件(Jenkins、CruiseControl)。
持续交付是在持续集成完成后,将软件发布到预生产环境或测试环境中,以便于客户进行评审,在评审通过后再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完成系统上线。
如果部署到生产环境也是自动化的,也可称为这一环节为持续部署。
持续部署可视为持续交付的下一环节,是指在系统在完成预生产环境评审测试后自动部署到生产环境的过程,例如App更新升级c图1展示了持续集成到持续部署的整个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容器化的持续集成系统
摘要:随着软件复杂度的增加和项目需求的变化,快速持续、高质量的实现应用交付成为开发的主要目标。
传统软件构建方法缺乏团队的协同性和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来保障软件质量。
为解决时间、质量和成本三者之间的矛盾,研究搭建一个基于Jenkins的持续集成构建系统,并利用Docker技术将持续集成平台容器化,标准化软件环境。
实验表明容器化将搭建环境的复杂度降低90%以上,提高了应用测试环境的可移植性和多样性,大大提升软件开发效率。
关键词软件构建;持续集成;容器化;DevOps
随着软件项目规模逐渐扩大,市场需求不稳定,软件产品需要快速持续高质量的实现软件交付,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及用户的需求。
软件构建是软件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包含从源码编译到产品交付的整个过程。
但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软件构建流程往往成为影响软件交付的瓶颈所在,敏捷开发和DevOps 思想理念的产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以迭代开发为特征的敏捷开发,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持续集成构建作为敏捷开发中的一项基本实践[l] ' 将开发周期的集成阶段放到日常中,开发者每天都会集成代码,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和测试尽早定位软件缺陷,降低开发风险。
DevOps 思想[2] 是一组流程、技术和工具的统称,促进了开发、技术运营和质址保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提供端到端的测试、交付和发布工作流。
各软件企业和相关研究人员对迭代式开发、持续集成等实践不断地研究尝试,促进了软件开发模式的发展,开发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虽然相关研究实践能够一定程度提高开发效率,但硬件资源的分配与限制是影响开发周期的另一个因素。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将持续集成构建和容器技术相结合,应用在项目开发中,利用容器技术对硬件资源的分配特性,研究如何标准化环境从而重复、循环地交付软件价值。
本文总结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敏捷开发中的持续集成实践和虚拟化容器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分析传统持续集成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不足。
提出将D ocker 技术应用在开发环节中,设计并实现一个容器化的持续集成构建系统(简称CCI), 通过设计系统的一体化工作流方案,使各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优化软件开发流程。
最后通过具体应用对系统平台进行分析和验证。
l 相关工作
1. 1 持续集成的相关研究
不少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敏捷开发中的迭代式开发和持续集成等实践展开深入的研究,促进了软件开发模式的转变和发展。
Lai 和 Leu l3l 总结敏捷开发和持续集成的优势,提出一种持续集成过程以有效降低Web 应用的开发风险。
Meyer l4l 论述实现一个持续集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包括版本控制系统和持续集成服务器。
使用版本控制系统,改变了开发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协作模式,使不同团队之间可以更好地相互 [5] 。
Seth 和Khare 讨论版本控制系统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和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Jenkins 是一个开源的持续集成服务器,支持分布式构建。
Rai 等[7] 讨论Jenkins 的背景和发展历史,提供安装和配置 Jenkins 的方法,同时对比分析其他相关持续集成工具的优缺点。
Jenkins 不仅提供丰富的插件支持,有可扩展的对象模型,这一特性使得可以定制化地开发插件以扩展Jenkins 的功能。
另外,Jenkins 工具除可以实现持续集成外,还可以实现持续交付。
Armenise [ s J提出Jenkins 不仅能够提供自动化的构建实现持续集成,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插件机制实现产品的发布、部署,从而实现软件的持续交付。
1.2 虚拟化容器技术的发展
可重复性实验在科学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9]'为解决实验环境的可
复用性和实验数据的可再现性,出现了两个主流的解决方案:工作流(Work flow) 软件和虚拟机[ 10-11] 。
但是工作流软件往往不能覆盖每个研究入员的需求,虚拟机相比工作流软件而言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是它也有自身的一些限制。
虚拟机虚拟出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实现环境的隔离,并在此基础上配置相应的环境系统
维护性和灵活性比较差且不易扩展[10]'不容易实现环境的可复现性。
轻量容器技术Docker 的出现,引起业界很大的反响,受到广泛关注。
它是一个
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与传统虚拟机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共享宿主机的Linu x 内核,启动快、占用资源少。
Docker 容器的虚拟化是建立在主机的操作系统之上的,是系统级的虚拟化而不是针对硬件虚拟化,虚拟镜像的移植性比传统基于硬件的虚拟化移植性要强。
这使它比传统虚拟机轻撒且具有高性能[ 12]'与传统虚拟机分钟级的启动速度相比,Docker 启动速度达到秒级。
传统的计算机能够同时运行几个虚拟机,但却能够同时运行上百个甚至更多 Docker 容器。
Boettiger[ 10l 论述 Docker 在可重复性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它解决了计算重复性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在集群、云环境等分布式系统中使用 Docker 技术可以使底层应用环境保持一致性,增加系统的可移植性[13] 。
另外,Docker 在持续集成和软件测试领域应用也很广泛。
例如,与性能测试工具结合,保证实验环境的可复用性和数据的可再现性[ 14] 。
基于容器的虚拟化技术,利用增散的方式生成镜像环境,灵活性更高。
根据Docker 的特性,将其应用到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升发、测试、部署、维护),能有效地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
2持续集成系统组成
持续集成(C l)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自动化,服务器的每次集成都是通过自动化的构建来验证,包括自动编译测试部署等。
一个传统的持续集成系统通常有3个组成部分(如图I):实现代码托管的版本控制系统,执行集成构建的持续集成服务器和自动构建编译的工具。
2.1版本控制系统
版本控制系统在项目不同团队开发入员之间维护一个统一的代码库,实现项目的协同开发,保证项目的源代码处千有序的管理中,方便项目升发人员随时获取和提交变
更。
在持续集成系统中,版本控制系统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源代码的管理。
2.2持续集成服务器
持续集成服务器在整个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连通各个部分的基本组件,是实现过程自动化的关键。
当开发者提交代码到版本库中,服务器轮询到变更,便会触发自动构建工具,进入到后续的自动化构建过程。
这一自动化过程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收到Bug和相关故障的反馈通知,快速修复软件质蜇的缺陷,从而及时交付软件价值。
2.3自动编译构建工具
在自动化编译构建工具引入之前,项目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手动的过程,下载源码、编译、测试、部署。
手动构建不仅浪费大拭的人力进行重复性的工作,而且容易引入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
自动化的编译构建工具对于持续集成系统是不可或缺的,是实现系统自动化的前提。
持续集成服务器集成构建工具完成构建任务,实现项目的自动化构建、测试、部署流程。
2.4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持续集成系统中,基本解放人力,实现了自动化,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I)环境的搭建、细护比较复杂且耗时。
持续集成环境、开发测试环境的搭建盂要在本地完成种类繁多的软件安装和配置,是一f t j非常复杂且耗时的工作,目环境移植性比较差。
2)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不一致。
维护不一致的环境,影响软件的交付效率。
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在生产环境中暴露出升发i则试环境没有出现的错误。
3)集成构建过程触发单元测试、集成i则试,但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测试,不方便
测试人员开展工作。
3CCI 容器化实现
3.1 系统架构
在本文的容器化实现中,采用Cithub 作为版本控制系统,Je nk i ns 工具作为持续集成服务器。
与传统集成平台相比,将安装在宿主机本地或虚拟机中的集成环境进行容器化,将集成服务器主从节点分别放在不同的容器环境中。
利用Jenk i ns 的分布式特性,将Jenkin s 主服务器(Master 节点)和Jenkins 从服务器(Slave 节点)分别放在Docke1 容器中,CCI 系统架构如图2 所示。
Jenkins 主机器负责任务 (job) 的配置及相关调配,从版本控制系统中获取代码变更来触发构建,根据对构建任务的相关配置,将任务分发到持续集成从机器中执行构建。
可以根据项目需要,配置不同的从机器环境执行构建,保证任务构建测试环境的可扩展性。
将配置好的集成构建环境生成镜像保存到镜像库中,保证构建环境的快速可再现性和可移植性。
3.2具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