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小说的语言艺术++课件40张

语气→轻松幽默
修辞手法→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 语言风格的分析还要注意三个特色:
•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 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 息。
•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 俚语等,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
常见的九种修辞
手法的判断与作用
2.语言风格角度。
豪放与柔婉 直露与含蓄
豪放
柔婉 直露 含蓄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托物言志
叠词、精练的动词、形容词;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句式变化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整散句的搭配;长 短句的使用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 更加形象、生动、准确
表现手法
如象征、白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铺陈渲染等手 法的运用,渲染氛围,烘托或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等
平实自然、幽默辛辣、含蓄深沉、婉约柔美、有地方色彩、口语化 等
全国Ⅲ卷
文本
《逛》
《秦琼卖马》
《麦子》 《呼兰河传》(节选)
题干
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 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 T7—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 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 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 极为相符。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 效果。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 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作分析。
《西游记》中的语言艺术与风格特点

《西游记》中的语言艺术与风格特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吴承恩借助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和独
特的风格特点,塑造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神话世界,深受读者喜爱。
首先,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看,《西游记》展现了丰富的文学表现
技巧。
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例如,孙悟空被描绘成狂傲、叛逆、机
智的形象,而猪八戒则是愚蠢、贪吃、好色的形象,这些性格特点通
过作者的精湛描写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次,从风格特点来看,《西游记》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情节设置。
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佛道思想,同时融入了对社会现
实的批判和揭露,使得作品在超凡脱俗的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此外,作者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方式叙述故事,使得整个作品读起来通
俗易懂,不失为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佳作。
总的来说,《西游记》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和风格特点脱颖而出,
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形
象的人物塑造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吴承恩成功地打造了一部旷世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西游记》中的语言艺术和风
格特点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共3篇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1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被誉为“张爱玲体”,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深受研究者和读者的喜爱。
其中,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是其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从语言形态、语言表现和语言内涵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
语言形态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形态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基础。
张爱玲擅长运用语言艺术手段,刻画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复杂、微妙的感情变化,以及描绘优美、细腻的景物和场景。
例如,《色,戒》中,张爱玲运用恍若隔世的章回体结构、句式分明的长句、直白精炼的短语和富有韵律感的词组,让小说的故事跳跃性强,展现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金锁记》中,张爱玲运用艺术手法独特的朗诵式叙述、长长的“粤式句号”和平凡的生活琐碎,构建出一个时代的再现,展示了小说语言的深厚内涵。
语言表现除了语言形态上的独特魅力,张爱玲小说还通过语言的细微表现,刻画出人物的优美内心及情感世界。
她在小说中运用语言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反复出现的重复,熟语、成语、俗语等语言形式,为小说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提供了丰富的手法和表现形式。
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文章从一桩明显的婚姻因素入手,接着产生了一系列的诸如榜样、小气、自虐等人性的刻画,张爱玲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不仅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为人物的情感表现提供了鲜活的语言表现。
语言内涵作为语言的运用者,张爱玲小说最为突出的地方是在语言运用中丰富的内涵。
她往往运用极富诗意的语言表现出孤独、无望、痛苦等内在情感,深切表达了人的精神承受力和生命气息。
她的语言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现代主义的思想,让小说构思和人物刻画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
例如,《秧歌》中,作者通过讲述扑朔迷离的军阀混战时代,表现了女性的自我解放、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民间文化的厚重性,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另外,语言风格的分析还要注意三个特色: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 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如“斗私批修”“早请示晚汇报”等词语反 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时代特征;“共 享汽车”“高铁”“手机支付”“云计算” 则展现了当前的时代风貌。
(2) 地 域 特 色 。 常 表 现 为 大 量 使 用 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 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 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感谢下载
排比、夸张、反问。
直 直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露露
与 含 蓄
含 蓄
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比喻、设问等手法。
质朴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
质朴 (平实) 性语句。
与华 丽
华丽 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 (典雅) 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
鉴赏语言艺术(特色)题目,注意从以下几 方面考虑: 1、从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 代等)的角度分析 。 2、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 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 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3、从词语使用的角度:例如动词的作用, 形容词的作用,副词的作用,数词的作用, 叠词的作用等。
言 方式 使用 特 语言 点
风格
抒情的运用和搭配。 见下表
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
豪 豪 境界开阔;所运用的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
放 放 和副词色彩鲜明;有时有激越昂扬的抒情;
与 柔
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
婉 柔 所表述的对象纤巧细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致
婉 缠绵;所描写的画面色调轻柔;修辞上少用
小说人物对话的表现艺术

小说人物对话的表现艺术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讲述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的主体,他们的行为和性格都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展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心态、想法等等。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小说人物对话的表现艺术。
一、对话应该符合人物的个性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必须符合人物的个性。
比如,小说中的恶人,应该说出一些恶毒、刻薄的话语,而不是温和友好的话语。
反之亦然,善良的人应该有温和、友好的话语。
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必须真实可信,不能说出与人物性格不符合的话语,这样会让读者对小说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二、对话应该有足够的信息量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应该具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对话。
文学作品中的对话,往往能够让读者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想法,了解人物的性格与思想,同时也能在情节发展中给予提示。
一个良好的小说人物对话需要有深度,有足够的阐述,来突出故事的重点,同时也能提供对故事结局的启示。
三、对话应该与情节衔接紧密小说人物的对话是情节发展的重要部分,不能独立存在。
小说中的每一个对话都应该是情节紧密相连的一部分,不能离开故事情节而单独存在。
对话要和情节相结合,切合情节发展,把故事推向高潮,同时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四、对话应该注意语言的美感小说人物对话的表现艺术不仅限于内容,语言的美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桩故事可能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但如果没有好的语言处理,那么这个故事就会变得平淡无味。
因此,在小说中,对话中的语言要具有美感,能够引人入胜,同时还要好听。
读者会被好的语言和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美感和情感的共鸣。
五、对话应该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小说人物对话的表现艺术还在于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
人物的性格如何,想法和行为等等,都可以通过对话来展现出来。
一个好的对话能够更加直接、深入地刻画人物形象,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明,更加立体化。
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时代文化
社会背景
小说语言中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 ,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 化,这些反映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 了解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流行文化
小说语言中还常常引用当时的流行文 化元素,如时尚潮流、流行语汇、文 艺作品等,这些元素能够让小说更加 贴近时代,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THANKS FOR WATCHING
在小说《围城》中,钱钟书运用个性 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塑造了方鸿渐这 一独特的人物形象。通过独特的语言 风格和表达方式,方鸿渐的形象栩栩 如生,他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被深 刻地揭示出来,使读者对他产生了强 烈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02 小说语言的修辞手法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 动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在小说中,比喻可以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 物、情节和主题。
东北话小说
要点一
总结词
东北话小说以豪放、幽默的语言风格为特点,展现出东北 地区的独特文化和风土人情。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东北话小说通常采用地道的东北方言,突出豪放、幽默的 语言风格,将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和历史变迁 融入其中。东北话小说中常常运用俚语、俗语等语言元素 ,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东北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语言魅力。
例如,在小说《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将贾宝玉比作“石头”,形象地描绘出他的 顽固、执着的性格特点。
拟人
拟人是指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或情感,使描述更加生 动、形象。在小说中,拟人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使读者 对人物或情节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小说《水浒传》中,作者将梁山好汉描绘得栩栩如 生,仿佛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情感,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 共鸣。
沈从文边城的语言特色

沈从文边城的语言特色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方言交融:小说中出现了许多地方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如使用四川方言、湖北方言等,使语言更加地道生动。
2. 描述细腻:沈从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景物和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他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描绘了山水、花草、人物等,使读者感受到了浓厚的情感。
3. 古朴精炼:沈从文的文字简练而精确,不啰嗦,使得故事更加紧凑。
他选用了许多古朴的词汇,使小说充满古老的韵味。
4. 文字游戏:沈从文在《边城》中运用了一些文字游戏,如押韵、错别字等,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沈从文在《边城》中运用了多种语言特色,使作品充满了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同时也让读者对故事产生了更深的感受。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文学作品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精准的文字选择、丰富的表达技巧等手段,使作品达到情感共鸣、形象生动等效果。
本文将从文字的选用、表达技巧等方面,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
1. 文字选用在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首要任务是选用合适的文字。
作者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情感倾向等综合因素,选择能够准确表达意义的词汇和句式。
同时,文字选用也需考虑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避免过于晦涩或太过简单,保持适度的文学性。
例如,当描写一幅美丽的风景时,作者可以运用形容词和比喻手法,选择具有生动色彩、形象鲜明的词汇,如“碧绿的湖水”、“绚丽的彩霞”等,从而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2. 情感表达语言艺术在文学作品中还体现在情感表达上。
作家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激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作者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巧妙地表达内心的喜悦、痛苦、失落等情感。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他通过描写武功高强的武林人物,将他们的傲气、英勇、机智等情感逼真地展现给读者。
正是这些精巧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作品的情感氛围。
3. 形象描写语言艺术还在于对事物形象的描绘。
作家需要运用形容词、比喻等手法,创造出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产生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例如,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他对主人公的自我感受进行了生动描绘:“疯子般地敲打着,木床发出嗒嗒的声音。
洗脸时,刀有些忘形,腆着脸看我,我用镜子照着,不由得想:太平洋的女人又来了。
她就从小说上叩关来了。
”通过对细节的刻画,鲁迅成功地营造出了主人公疯狂和幻觉世界的形象。
4. 线索渗透语言艺术还在于对线索的渗透。
作者可以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对比,将信息隐含在文字之中,引导读者主动思考。
例如,在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他通过对女主人公白银犀角的描述,暗示了她的刚毅和坚韧。
这个角色既是周围环境的适应者,也是对抗传统束缚的参与者。
作者没有直接告诉读者这些信息,而是通过描写白银犀角被用来制作刀剑的过程,由此传递出女主人公的特质和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小说从明清时期兴起,至今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之一。
小说如此吸引人的眼球是其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可能还有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尾。
构成小说特征的这些重要元素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考究,语言文字是构成文学作品的砖砖瓦瓦,是使作品脉络畅通运行的血液。
地方方言的运用使小说人物更具有鲜明的特征。
家喻户晓的小说《西游记》里的英雄式人物孙悟空的语言就有很大的特征,他斩妖除怪的时候会大喊一句:“吃俺老孙一棒!”替师傅师弟化斋或是去天庭搬救兵的时候会说:“俺老孙去也。
”“俺老孙”这三个字的充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刻造了一个独特的鲜明形象,读者只要看到“俺老孙”就会联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形象。
同时也表现出了孙悟空自信又憨厚的一面。
同时“俺”是北方方言,不过这个词在北方普遍存在,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流行区域以北方方言区为主,例如山东河北河南陕西以及东北,苏北等地区。
孙悟空是在东海的花果山出生的,“俺”这个字就带有了一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感,孙悟空是只猴子,但同时他也会流利的说着人类的方面。
如果把“俺”换成“我”、“俺老孙”便成了“我老孙”恐怕就没有这么恰到好处了。
小说《西游记》里还有很多值得考究的语言文字,例如:书中孙悟空经常性的喊猪八戒“呆子”“憨货”,这两个词就充分的展现出了猪八戒的性格特质,而猪八戒在书中就是起到一个以“呆”和“憨”营造轻松欢快气氛的作用。
“呆子”和“憨货”两个词就给全书内容带来了很多欢乐,不至于全是取经过程中的艰辛和苦难。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阆苑仙葩”,茅盾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或话语都能“按头制帽”——符合不同人物各自的个性修养和性格特点,真正做到诗如其人、语如其人。
在小说开始的人物出场,作者对王熙凤的描写充分体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词。
书中第三回,贾母只是简单的介绍了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其他三位小姐,然后作者这样写到: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短短的几句话却成为了小说的点睛之笔,不仅让我们了解到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而且也突出了她在贾府的地位,为小说情节的发展垫定基础。
再如后来宝玉初见黛玉时对她的印象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对宝玉的形容则是: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对两人的描写都只是短短的几句但是却都恰到好处,给读者垫定着深刻的第一印象,其中在对黛玉的描写中不光对她的外貌进行了描述,而且细致到了她的气质。
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想,每个看了红楼梦的读者心里的黛玉的形象都不会相差很多。
作者曹雪芹用文字语言描摹出了他心里每一个形象。
随着小说的逐渐普及,小说中的语言也是越发的凝练,小说家或许就会在文字上十分下功夫以达到一个阅读起来轻松愉悦的效果,例如在小说《三国演义》
第三十起回这样描写刘玄德二顾茅庐的天气和景色: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不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这段文字,基本上是四字成句,阅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把冬日的气氛、严寒表现的淋漓尽致,就好像展现了一幅画面在读者眼前。
并且前后的散句搭配得当,特别是与张飞的语言动作形成对比,显得十分的滑稽动人。
小说原本就具有着一个增添生活乐趣缓解人的压力的社会作用,所以它才会如此的广受欢迎。
而小说中的语言越向简便明了、浅显易懂发展就使小说的作用更加的生活化了,逐渐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或是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后的一个缓解压力的必备品,而小说家们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纵观中国古典小说,小说家们多喜欢用叠字来描述声音起到一个强调或是营造气氛的作用以达到一个立体的效果。
试图将自己所描写的文字片段以画面的形式呈现于读者面前。
例如中国有名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就有很多的象声叠字:察察扑扑铿铿咋咋丁丁格格嘤嘤戢戢
霍霍嗤嗤苏苏啾啾肃肃籍籍震震隆隆
哑哑唔唔呱呱咯咯萧萧策策瑟瑟呜呜
砰砰狺狺蓬蓬飕飕簌簌吃吃铮铮锵锵
这些叠字并不是单纯的用来描摹声音的,它们能使人产生一种联想,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清人姚鼐《论文辑要》说:“诗文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
”今人叶圣陶《文稿的挑选与加工》也说:“写在书上的东西,一定要跟嘴和耳联系起来。
”这些论述,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语音修辞的重要性。
蒲松龄非常懂得语音修辞,常常利用叠字的音韵美,增添作品的音乐性,达到音义兼美、声情俱佳的效果。
《聊斋志异》叠字连续共有36次,而且全部是双双对对的。
表面看来这种技巧比较简便,似乎未曾精心设计,其实它们通过声音的复沓,让读者在回环的节拍中加深了印象,借语音的反复增进语感的繁复。
有人认为文字本是一个工具用以传达信息的,但是经过组字成词、聚词成句、汇句成片的加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和意识,文字也成为了一种艺术一种美。
中国古典的小说便是充分利用了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的特点,使原本仅供娱乐赏读的小说具有了一种平凡却又独特的艺术美,时常有时候这种美就凝聚在一个字或词上,说不出所以然来但却是无可替代的独特。
这只是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冰山一角,小说中所呈现出的语言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