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古文练习题

小学生小古文练习题
小学生小古文练习题

小古文阅读训练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C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聚集。

B. 公欣然曰然:样子

C.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如

2.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

A. 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D . 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3.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

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B )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是(D)

A.期待 B.期望C.一起D.约定

2. “元方时年七岁”中“时”的意思正确的是( A )

A.当时 B.时候C.时间D.时期

3.“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是(C)

A.理睬 B.顾虑C.回头看D.照顾

3.“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B)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4.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D)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这则小古文想告诉我们(B)的道理。

A.待人有礼貌 B.做人要守信C.说话要有理D.知错要改正

(三)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

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

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四)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近塞上之人()A.靠近;B.不久;C.距离短;D.亲密

(2)有善术者()A.善良;B.擅长;C.好;D.容易

(3)马无故亡而入胡()A.过去的,原来的;B.所以;C.原因;D.朋友(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A.快要;B.武官;C.拿,持;D.带领

2.下列各组中与“人皆贺之”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近塞上之人

B.人皆吊之

C.此独以跛之故

D.而疑邻人之父

4、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用现代汉语翻译这句话正确的是()

A.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B.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却说:“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福气呢?”

C.人们都来安慰他,那位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D.人们都来安慰他,那位老人却说:“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福气呢?”

5.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下面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情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

B.遇到好事情别太过高兴,碰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必悲观绝望。

C.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换。

D.坏事一定会发展为好事,好事也一定会发展为坏事。

(五)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注释】孔文举:东汉的孔融。清称:有名誉。中表:指的是亲戚。阳:老子的号。

奕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1.给下列句子里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A.造诣;B.接见;C.会见;D.拜访

②既通,前坐()A.前面;B.前进;C.上前;D.前排

③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A.对……感到惊奇;B.认为……奇怪;C.奇怪;D.神奇

④人以其语语之()A.代替语言的动作;B.动词,说;C.名词,话;D.谚语

2.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

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

C.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感到莫名其妙。

D.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觉得这个孩子很奇怪。

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A.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不一定会差。B.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也一定不会出色。

C.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也一定很出色。D.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出色。

3.孔文举进入李元礼府里拜访的理由是()

A.他的爸爸跟李元礼是朋友;

B.他的祖先孔子与李元礼的祖先老子是师徒关系。

C.他和李元礼的儿子是好朋友。

D.他跟李元礼是师徒关系。

4.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里,孔融只是说了个前提,省略的结论是

()

A.难怪太中大夫陈韪现在这么聪明。

B.难怪太中大夫陈韪小时候这么聪明。

C.难怪太中大夫陈韪现在这么平庸。

D.难怪太中大夫陈韪小时候这么平庸。

4.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从下面选项中不合适的词是()。

A.博学多才;B.反应敏捷;C.应对机智;D.能言善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