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栖霞传统丧葬习俗

合集下载

在我们农村地区大多数的丧葬习俗!

在我们农村地区大多数的丧葬习俗!

在我们农村地区大多数的丧葬习俗!在我们农村都有这样习俗,凡“做事体”,三天丧事加“五七”,吊唁者只须一份礼钱,全家都去;自族弟兄帮忙,亲戚邻里吃饭。

场地不够,往往在屋之近处搭起大棚设桌。

也请厨师班子租用其炊具食具,帮着料理伙食,排好菜单,每餐十几样。

农村人平时很节省,办事不计较,烟酒无限用。

一,净身。

逝者是男性,请仵作代理脱衣、揩身、穿衣事项(也有同辈或儿女为死者净身、穿衣的)。

完成后在门板上铺上订着多根白布带的白褥子,将“司令”(这里的风俗,遗体雅称为司令,逝者为大,这是对死者的尊崇)放上去。

逝者头戴黛色瓜皮帽,身穿黄色寿纹丝绸唐装,下身穿玄色寿纹丝绸长裤,脚穿黑色皮鞋。

这时尚可见其遗容。

稍后覆盖白布,移至灵堂。

在农村不举行瞻仰遗容的告别仪式。

灵堂设置在房屋的中堂内。

前后用白色幔布分隔开,“司令”放在幔布之后,头南脚北,脚边点长明灯一盏。

如果“司令”横放的,头东脚西,那样的话,丧事一定要大办!一般停尸三天,大办的话,停尸一周,吃喝一周,还要请和尚为亡灵超度一周。

如果有长辈还健在,小辈故世,长子的遗体放置在东屋东墙边,头南脚北。

次子的遗体则放置于西屋西墙边,一样头南脚北。

都用白幔布与灵堂隔开。

灵堂在正屋中间设供桌。

两侧放凳若干,供做法事的人入座。

供桌上。

供死者牌位,朝南摆放;有些地方将牌位放在一刀黄同纸上。

猪头、鱼、鸡三件是必备的,余者不论。

水果、粽子、团子及油煎馄饨个一盆。

(有些地方是按死者享年数字列放,如逝者80岁,则需各80只。

)香烛、金银元宝(纸锭)办用。

白幔布前挂逝者像,披黑纱。

如果要做法事,白幔布上需挂佛像。

请道士做法事,则挂三清神像;请和尚做道场,则挂如来佛像。

如果挂了佛像,逝者的像则放在牌位后方。

供桌前放包扎好的一大捆柴草为拜堆,供人跪拜。

“司令”放置时为什么头朝南或头朝东,而不向北、向西呢?西方极乐世界之说,是佛教认为西方是逝者的天堂;而我国的道教文化主宰人们的思想,相信死后进入地狱,平时经常做好事的人,不会受苦;相信有轮回,好人早投胎。

山东葬礼风俗具体流程(一)

山东葬礼风俗具体流程(一)

山东葬礼风俗具体流程(一)山东葬礼风俗具体引言•山东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葬礼风俗。

•在山东,葬礼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仪式,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

准备工作•宣传:家人会通过宣传告知亲友逝者的去世,并通知葬礼的时间和地点。

•家属穿着:葬礼期间,亲属会穿上白色孝服,以示对逝者的哀悼。

•现场布置:葬礼现场会布置成庄重肃穆的氛围,摆放花圈和烛台,以表达对逝者的纪念。

葬礼仪式家族祭祀•亲属会先进行家族祭祀,以表达对家族祖先的敬意。

•祭祀包括神像供奉、上香、鞠躬等仪式。

送别亡者•人们会在亡者的灵柩前默哀几分钟,表达内心的哀悼之情。

•亲友会排队进入灵堂,依次向亡者致以诚挚的哀悼和告别。

空降鞭炮•在亡者出殡的时候,会放空降鞭炮,以表达对亡者的敬意和祝福。

安葬仪式•亲友将亡者的灵柩移至墓地,进行安葬仪式。

•仪式包括朗诵祭文、撒土入坟、献花等环节。

后续活动思念祭祀•每逢亡者的诞辰或忌日,亲属会进行思念祭祀,悼念逝者并祈福。

•祭祀包括上香、献花、祈祷等仪式。

捐赠慈善•一些家庭会为逝者捐赠慈善事业,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善意。

丧葬宴请•葬礼结束后,亲友们可能会在酒楼或家中举办丧葬宴请,以感谢亲友们的关怀和慰问。

结论•山东的葬礼风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敬意和哀思。

•这些流程充分展示了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也反映了山东人民独特的文化传统。

传统习俗的延续•在山东,葬礼仪式的许多环节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习俗。

•这些传统习俗的延续,彰显了山东人民对逝者的深情厚意和对祖先的敬仰。

传统服饰•在山东的葬礼仪式中,人们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服饰习俗。

•男性通常穿着长衫、马褂等传统服装,而女性则穿着旗袍或改良版的汉服。

敬献祭品•在家族祭祀和安葬仪式中,人们会敬献各种祭品,以示对逝者的敬意和祝福。

•这些祭品通常包括食品、酒水、文房四宝等,寓意着逝者在来世中的安康和富贵。

素斋祭祀•在葬礼期间,亲友们往往会选择素斋作为祭祀餐食。

•这是一种既符合宗教要求,又体现了对逝者清心寡欲的敬意的做法。

山东丧葬礼仪习俗.doc

山东丧葬礼仪习俗.doc

丧葬,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

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在力图悼慰亡灵的同时,也竭力标榜自己的孝道,由此引发治丧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加复杂,实际上违背了“厚养薄葬”的古训。

备丧过去,老人年满六十,可以以称为享寿。

所以,老人年过五十以后,做子女的开始为老人备丧。

所谓备丧,就是给老人准备送老的衣物、棺木等。

旧社会,民间农家生活困难,送老的衣物棺木等不可能一次性备全,因为没有这种经济实力,而是陆续办置。

衣物只是备料,不必预先制作。

棺木可以提前打就,架在空闲屋里,通常称做寿材。

寿材由底、帮、天三部分组成,其用材和规格,视丧主的经济条件而定。

上等材选用柏木或楸木,—般用松,次者用柳。

用材不同,规格也就有了差异。

就其厚度而言,有“四五六”的,即天六寸、帮五寸、底四寸;有“三二二五”的,即天二寸、帮二寸五、底—二寸;有“净二五”的,即天二寸五、帮二寸、底和回头各一寸;有“荒二五”的,即天、帮各按二寸五、二寸下锯破板,荒板推净不足二寸五或二寸者,故称“荒二五”。

达不到上述标准者,则将材就料打成,规格小一,统称薄皮棺材。

而寿衣只有年过七十者才可预做,因年过七十而亡者,俗称“喜丧”。

七十岁以下者,寿衣都是临时赶做,做时,不能啼哭流泪,否则泪水滴在寿衣上,死者穿上想念儿女,心情会不安的。

缝线一端也不能捻疙瘩,免得死者到阴间疙疙瘩瘩,不顺利。

寿衣的件数忌双喜单,多为五件上衣,三条裤子,因到阴间,以棉衣为主,男用黑,女用黑、蓝,男性尚有棉帽和棉鞋。

男女皆用褥子、枕头,枕头是三角形,内装谷皮,红布缝制,俗谓“元宝枕”或“鸡鸣枕”。

初丧旧社会卫生医疗机构很不发达,有药房而无医院,病人通常在自己家中亡故。

凡正常死亡的老人,尽量避免在炕上咽气。

初丧就是处理亡前事宜的,人体包括四个部分:沐浴更衣当病人生命垂危之际,首先要为病人沐浴更衣,俗称“穿衣裳”。

临终前的沐浴吏衣,实际上是为病人作最后一次整齐。

山东民俗丧事流程

山东民俗丧事流程

山东民俗丧事流程In Shandong Province, traditional customs are deeply ingrained in the way of life,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funeral rituals. The funeral process in Shandong is a reflection of the province'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When a loved one passes away, it is customary for the family to begin the mourning process by holding a wake, known as "baiqi" in Chinese. During the wake, family and friends gather to pay their respects to the deceased and offer condolences to the grieving family.在山东省,传统习俗深深扎根于生活方式中,其中包括丧葬仪式的过程。

山东的葬礼程序是该省丰富文化遗产和强烈社区意识的反映。

当亲人去世时,家庭习俗上会开始举办守灵活动,中文称为“白七”。

在守灵期间,家人和朋友聚集在一起向逝者致敬,并向丧家献上慰问。

The funeral procession, known as "shen dao" in Chinese, involves carrying the deceased's body to the burial site. This process is a solemn and emotional moment for the family and serves as a way to honor the departed. The funeral procession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traditional music and rituals to guide the deceased's soul to theafterlife. Family members and close friend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arrying the casket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symbolic gestures that are part of the procession.葬礼队伍,中文称为“身稻”,包括将逝者的遗体送到葬地。

山东丧葬习俗

山东丧葬习俗

山东丧葬习俗丧葬过程可分为:备丧、初丧、灵奠。

备丧,就是给老人准备送老的衣物、棺木等;初丧就是处理亡前事宜的,人体包括四个部分:1、俗称“穿衣裳”,2、俗称“光着身子走了”,3、移床谓之“叫魂”,4、俗称“倒头饭”;灵奠从初丧事宜完毕到出殡为止,属于灵奠阶段,俗称停灵。

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

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在力图悼慰亡灵的同时,也竭力标榜自己的孝道,由此引发治丧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加复杂,实际上违背了“厚养薄葬”的古训。

原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1: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

(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

目前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现在只烧单数,烧大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

(烧五盆纸花)。

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3: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第一殿秦广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

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善悪”的行迹,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每十日为一旬,调审一次:一审,(头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审,(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审,(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审,(四旬,八十九天)杨氏判官;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转轮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丧事三天流程及注意事项

丧事三天流程及注意事项

丧事三天流程及注意事项《丧事三天流程及注意事项》丧事,虽然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其中也有着一套传统的流程和不少需要注意的事情。

且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天:开始忙碌与准备这一天往往是从那悲伤的消息传开就忙乱起来了。

家人和近亲得到消息后就会聚到一起,这个时候的气氛是相当压抑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去世的人安置好,在农村就会在家里设置一个简单的灵堂,城市里可能就是在殡仪馆附近安排一个治丧的地方。

在布置灵堂的时候就有很多讲究,香烛要摆好,那是延续“香火”的象征。

照片要放在正中间,周围用白色或者黄色的菊花装饰起来。

这个时候亲朋好友也会陆陆续续赶到,来的人都带着凝重的表情。

这时候家里主事的人可就忙坏了,要安排人接待客人,又要安排去采购丧事要用的东西,像纸钱啊、白布、白酒之类的。

这一天的注意事项可不少,首要的就是不要嘻嘻哈哈。

即使你平时是个开朗的人,这时候也要收敛起来。

还有就是要是在当地有习俗要求子孙守灵的话,可得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可不能玩手机打游戏,不然老一辈的人肯定要念叨。

第二天:迎来送往与各种仪式到了第二天,客人就更多了。

有的是从老远的地方赶来悼念的。

这时候就有专门的悼念仪式,家人会嚎啕大哭,来悼念的人也会默默落泪。

有的地方还会请一些宗教人士来做法事,超渡亡魂。

那木鱼敲着,念经的声音回荡着,整个氛围既严肃又带着点神秘。

在迎来送往这方面,那可得有专人负责登记礼金和礼品,可不能乱了套。

而且对来吊唁的客人,不论贫富亲疏,都要用好茶好烟招待。

另外,要注意的是,此时别在灵堂附近争吵,哪怕有点小摩擦也要忍着,毕竟丧事讲究一个平静祥和的氛围。

第三天:送别与后续归一第三天就是出殡的日子啦。

这可是丧事的高潮部分。

大家抬着棺木或者拉着骨灰盒,一路朝着墓地或者殡仪馆里的火化炉走去。

那哭声真可谓是撕心裂肺,吹鼓手吹的哀乐也是声声悲切。

在送别之后呢,家里可不能马上就像没事人一样。

要把灵堂撤掉,把一些丧事物品清理干净。

这时候亲戚朋友可能还会留下来陪家人吃一顿简单的饭。

山东葬礼风俗具体流程

山东葬礼风俗具体流程

山东葬礼风俗具体流程山东葬礼风俗具体引言葬礼是中国人民传统的一项重要仪式,它体现了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和哀悼。

山东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有着独特的葬礼风俗。

本文将详细介绍山东葬礼的具体流程和相关细节。

准备工作1.通知亲友:家人首先需要通知亲友们逝者的去世消息,传递葬礼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2.准备祭品:葬礼需要准备各种祭品,包括白纸、香烛、纸钱等,这些用具在葬礼仪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送殡队伍1.祭彝仪式:在家人全体到齐之后,祭彝仪式开始,家人按照次序献祭,并烧纸钱以示敬意。

2.送殡队伍列队:葬礼出发前,亲友们按照先后关系和亲疏程度组成队伍,列队准备出发。

3.开道仪式:在出发之前,队伍会进行开道仪式,以确保葬礼队伍的顺利前行。

下葬仪式1.降灵仪式:到达墓地后,家人开始进行降灵仪式,包括烧香、献花和宣读祭文等环节。

2.下葬仪式:亲友们将花圈、祭品放置在墓前,然后进行默哀,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缅怀。

3.埋葬仪式:家人和各位前来送别的亲友,轮流撒土入坟,完成埋葬仪式。

4.敬奠仪式:埋葬结束后,家人和亲友们进行敬奠仪式,供奉食物、水和酒等,以示对逝者的祝福和纪念。

丧家作法1.丧家祭奠:在丧期内,丧家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丰盛的祭奠活动,除祭祖外还包括拜罪、祭典和法事等。

2.禁忌与习俗:丧期期间有一些禁忌,比如不参加婚丧嫁娶等喜庆活动,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追思。

结语山东葬礼风俗具体地体现了中国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深深的情感和记忆。

通过详细介绍以上流程,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山东的葬礼文化。

对于丧失亲人的家庭来说,葬礼是一个沉痛的过程,也是一个缓解悲伤、寄托哀思的仪式。

让我们一起珍惜亲情,尊重传统,铭记先人。

山东栖霞婚嫁习俗

山东栖霞婚嫁习俗

山东栖霞婚嫁习俗栖霞市是中国山东省烟台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以富产苹果闻名,并有“果都”之称。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山东栖霞婚嫁习俗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山东栖霞婚嫁习俗结婚之前首先是看场或看家,经过多次见面和慎重考虑,男女双方及家长对这门亲事认可,就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婚姻关系正式确定下来,这就是许多地方称为“看场”或“看家”的过程,约定的时间到男方家,主要是看看男方的家庭成员情况,并拜见未来的公婆和亲戚。

“看场”的中午饭通常都会特别丰盛,酒菜过后,女方通常要吃面条,意思是新人乍到,要用面条拴住腿脚,别再“溜”了。

晚饭要吃水饺,有团圆吉庆之意。

饭后女方要回去,男方当备好礼物,赠给女方和陪伴人员一人一个提包。

至于里边装的什么东西,男方则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看家一般挑选在农历的双数日子,因为双数吉利,像初六初八之类的。

订婚烟台人称谓“看日”,也就是订一下结婚的具体日期。

然后就可以商定结婚的一些习俗。

有很多朋友好奇现在订婚的彩礼钱给多少,过去的一般是10001,是取万里挑一之意,现在的普通标准是38000,或者31780,或者31800,反正是三万多,取三家一起发之意,包含了1万1的订亲钱和2万的买首饰衣服的钱。

也有给20008的,最低的限度还是原来的10001。

“ 送日子”改口,男方到女方家去“送日子”,就是男方在基本确定结婚日期之后到女方家通知一下,然后双方商量确定最后日期。

送日子这天准新郎准新娘就要开始称呼对方父母为爸爸妈妈了。

准新郎准新娘改口的时间,对方父母就要给红包,红包金额不限,基本原则也都是偶数。

新娘婚礼前的准备烟台有个土规矩,结婚是要穿红鞋的,年轻人都不喜欢红鞋,过后也没法穿,但是老的风俗是注重的。

梳子、铜盆(脸盆)、镜子、还有红包袱,这些是结婚当天要拿的,还要给新郎买衣服鞋子,给婆婆公公买鞋子。

家里面有爷爷奶奶的也是需要的。

红盆里面放上两个圆镜子(光面向外放),两把桃木梳子,两块香皂,两个香皂盒,一对莲子(或喜桃),枕巾一对,用红绳分别绑两个枣,花生,桂圆,莲子,板栗,红包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栖霞传统丧葬习俗村里集镇后吴家一带的殡葬习俗在蓬莱的南部山区村里集镇后吴家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丧礼,人快咽气的时候,要先更换寿衣,当地叫穿送老衣服,寿衣一般都是提前准备好的(这主要是对老人和病人而言),寿衣主要有单衣、秋衣、棉衣和鞋袜等。

人死后要在正房明间放两条长凳,凳上放一扇门,(放一扇门的意思就是死了一个人),门上铺上褥子,然后将死者抬上去(为什么不能死在炕上,意思是不能让死人背着炕去)盖上被并用一张黄烧钱纸盖在死者的脸上,意思是要踏上黄泉路了,尸体的下面要用碗盛上花生油(或者是豆油),用棉花搓成灯芯,一头放碗里一头放在碗沿点明,这叫长明灯,直到尸体拉走。

尸体不拉走或不下葬前,灯不能灭,否则意味后代没有好日子过。

尸体停在门上时,要在胸前放一块生铁,避免起尸。

人死后还要在尸体的头部放一张小桌,摆上10个饽饽、香炉、蜡台,点上白蜡和香等供品,旁边还要放一捆谷秸(马的饲料),意思是死者要骑着马走,子女要守灵、哭灵,按时烧香、烧纸、亲戚朋友来吊唁磕头,子女也要跟着磕头。

门旁还要放一个斗,斗里放一根擀杖,供到土地庙开锁用,开地门用。

人死后要将死人生前枕的枕头扔到房顶上,意思是死者的亡灵已升天。

人死后要通知亲朋好友来吊唁,当地叫报丧,报丧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街坊邻居,本村亲戚;二是外村亲朋,对本村亲戚报丧,过去是放三洋枪,一枪三响,现在是放鞭炮,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听到放鞭,就会带上黄烧钱纸来吊唁,死者家属会视关系远近给孝服或黑纱,另拿纸也有讲究,死一个人只能拿一吨,不能拿两吨纸,否则意味着死了两个人。

对在邻村的亲戚朋友要派人去报丧,过去是步行或骑自行车,现在一般都是电话和机动车了,只要是人去报丧的不能空着口,意思是给死人办事,死人不能欠活人的,哪怕喝点酒、吃点饭都行,反正不能空着口。

通过报丧,亲戚朋友会络绎不绝的来到丧主家,丧主家要找一个懂套路的,能料理一切事物的人,负责大小事,如:需购买各种物品,找做饭的、打矿的、举重的、记账的、写倒头包袱、包袱皮的等等,反正与丧礼有关的事他都管,当地叫主事的,能写出丧榜和倒头包袱、包袱皮的是本村有文化的。

丧榜写法是的:两行血泪三秋雨,一片麻衣五更霜,碧水青天留隐怨,素车白马动馀襄,碧水青山谁做主,落在啼鸟痛伤情,将榜文写在白纸上贴在门板上,死的是男就放门的左面,死的是女就放在门的右面,意思是男左女右。

倒头包袱的写法是善男(信女)XXX生于X年X月X日X时,今后阳间无其人,先行于蹶踪,尚冥府路途遥远,路资缺乏,为人子者,亦何安唉。

今有子XXX特具倒头包袱一只,当过关渡口,恶鬼强神不得抢夺,如有抢夺者,禀去冥府官长治罪,空口无凭,有姓名为证,奉于显考(妣)X公(门)讳(夫君)之灵收回,临终时火化。

X年X月X日。

倒头包袱的另一面还要写上,金童引路,玉女执幡。

倒头包袱是用一丈二尺白布做成的钱褡式,中间有口,两头是布袋,上面还要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蓬莱县第X区X村,倒头包袱做成写好后,子女分别往布袋里装纸钱,先儿再媳,还有闺女依次抓三大把装于袋中,装得越满越好,此钱是供死者到冥府报到用的,装好后,倒头包袱要到院子烧,烧时倒头包袱要放在一大一小两个泥盆上面,盆里要装点水,当地叫聚宝盆,烧时子女要跪在地上,面朝倒头包袱,每人手拿一碗水洒在地上以作祭奠。

子女还要念叨爹(或妈)收你的钱。

烧尽后子女要磕四个头,再由主事的或家人将纸灰抓一把用黄烧钱纸包好,放于死者的怀里,意思让死者随身带点零用钱。

有的烧完后将盆摔掉,意思是让聚宝盆开花。

以上安排就绪后,就要到土地庙报庙了,也叫去开锁,开锁的程序是由一名帮忙的手托一个圆盘,上面放一把未开的锁、香、纸等物品在前引路,长子拿着放在门旁的擀杖朝地捅三下,这叫开地门。

再拉着擀杖,其他孝子孝孙在后,放着鞭炮,吹着乐器,到土地庙,到了土地庙,由长子把锁打开,用擀杖朝天捅三下,这叫上天堂。

所有的孝子都要跪在地上喊爹(或妈)庙门开了,上天堂吧!磕完头后再原路返回。

尸体在未下葬之前,一般每顿饭前都要到土地庙送水,意思是不能让死者的灵魂饿着,晚上送水叫送大水,走在最前面的是放三洋枪的(现在是鞭炮了)和吹鼓手,主持人手提米水罐、香、纸随后,再是孝子孝孙、本家晚辈、亲戚朋友,女的也按远近随男的后面,到了土地庙烧完纸,孝子从米水罐里舀一勺水往地上洒去,同时还要说爹(或妈)你喝水吧,然后按顺序磕头,完后再按原路返回。

人死后,还要烧纸马的,如果当天不能埋,晚上十点左右要到村外十字路口烧纸马,当地也有叫烧夜马的,意思是让死者的灵魂骑着马走,烧夜马时,前面是放三洋枪和吹乐的引路,后面是扛纸马的,孝子一手捧浆水罐,一手拖着孝棒,本家晚辈在后。

为什么要到十字路口,意思是死者骑着马四面八方从哪都能走,点燃纸马子孙时,要将死者衣服从纸马上扔走,意思是死者上马了。

子女晚辈都要跪在地上,子女口喊爹(或妈)骑马走吧!然后磕头,原路返回。

在当地还流传着,老人去世后,闺女的送旌,旌是用红绸布制作的。

长、宽一个布面,上面竖写生于x年x月x日。

中华公民显考(妣)*公(门)讳***岁寿终寝铭旌。

卒于*年*月*日女儿**奉(附列)闺女送祭,有干祭和湿祭两种:干祭是点食之类,如:饼干、桃酥、还有香、纸、蜡、鞭炮等;湿祭一般是熟猪头、鸡、鱼各一个,这叫三生,十个碗,八个碟,两吨纸,一箱鞭炮,一对白蜡、香等。

祭准备好后,找两个人抬着(现在是用三轮车拉着),送到娘家村村头,通知娘家人。

娘家主事的会排十几个人抬着两张桌子到村头去接,这叫接祭。

一路上,放着三洋枪或鞭炮,吹着乐器,后面跟着抬桌子的,孝子手拉孝棒低着头,再后面是晚辈亲戚,到达后分别将祭摆在桌上,第一张是供桌,第二张桌摆旌,第三张是摆猪头、鸡、鱼,第四张是十个碗,第五张是摆八个碟子,第六张是摆纸,第七张摆着香、白蜡;摆放好后,首先是女婿磕头,再是孝子亲戚磕头,这叫拜帧祭。

拜完后就要返回了,返回的路上要放闺女家准备的鞭炮,到家前必需要把鞭放完。

文革前,老人去世,叫老丧。

当地也有说老丧是喜丧,一般都要雇两帮吹手的,一帮8—10人,主要乐器有大杆吹、唢呐、笙、管、二胡、锣鼓等,有的班子还要找几个会唱的,主要唱一些民间小调或京剧、吕剧、歌曲之类的,对吹的唱的好的,丧主有时也给赏钱,赏一百贰佰的不等;文革后,这些习俗便一度被废除。

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好了,过去一些习俗在一些村又恢复起来了。

死人埋葬前要挖墓穴,当地叫打圹,一般有主事的安排两到三人,打圹的人不能空口,要事前在丧主家吃点饭或喝点酒,也有带瓶酒和其它食物到山上吃的,意思是死人不欠活人的。

打圹时,要先放鞭,烧香纸,孝子先用镢刨三下,当地叫破土,破完土孝子便可回家等候出殡,等打完圹后,要放几挂鞭,以示家里圹已打好,但打圹的人不能回家,必须等埋葬完后方可回家。

家里人听到坟地的鞭炮声后,开始出殡,先将死人装入棺材,当地叫入殓,而后有四人将棺材抬到门口,放在两条长凳上,当地人叫举重的,棺材前摆上供桌,供桌两旁各站一人,供桌摆好后,主事的召呼磕头,先是孝子、儿媳、女儿、女婿磕三拜九叩(三拜九叩的磕法:一般是一拜三叩头、起来向前一步再一拜三叩头,再起来向前一步一拜三叩头;也有一拜四叩头,起来向前一步一拜一叩头,再起来向前一拜四叩头的)。

磕完头,烧上香纸后,儿女要跪在两旁,再由主事的召呼本家亲戚磕头,亲戚磕完后,再由朋友磕,主要亲戚朋友磕头时,主事的要召呼谢客,谢客就是丧主的子女要点一下头,全部磕完头后,便有八人举重的抬着棺材(也叫上杆)送到墓地。

孝子、儿媳、儿女、女婿等亲戚跟在棺材后面哭灵,走到村外除孝子的孝棒和浆水罐要带到墓地后,其它人的要全部扔掉,从出殡到墓地要不停地放三洋枪(或鞭炮),吹鼓手也要不停地吹。

棺材下葬前,要在墓穴底,放两根刺棍,叫櫊木,穴的四个角要放一枚铜钱、一个枣、一个栗子,意思是死者有钱花,早利子。

然后便可将棺材放进去,棺材头的两旁分别放上五谷屯(五谷是稻草编的,里面放上五种粮食)和浆水罐,这叫左仓右库,再放上长明灯,这些是供死人到阴曹地府享用的,接下来就要填土了当地叫回土,回土时要把孝子的孝棒站起来埋中间,意思是顶梁柱,先由孝子填三掀土,再有其它人回土,回完土,孝子把腰上系的草腰按葬的顺时方向打上,闺女安横的方向打在上面,意思是大梁和腰杆缺舍都不行,也意味着后人要团结友好,埋好后,坟头上还有扦上一颗柳树和几根大葱,意思是后代要想有坟头扦棵柳,扦葱是寓意后人聪明,坟头用青砖刻上:埋葬结束后,要用木棍围绕坟地划一个圈,寓意这地盘便是死者的地盘和院子,划完圈要放鞭炮、烧香、烧纸,还要在圈外烧一点纸,意思是给其它鬼神用的,以防其它鬼神来抢死者的钱。

烧完纸仍按子女亲戚远近磕头磕完头这便告一段落了。

葬后,主事的要向丧主说明购买的全部东西,借过谁家的东西,都要一一说明,购买的东西由丧主去结算。

借别人家的东西要付人家一点钱,哪怕是一根针也要付,这叫白事白事不白用,帮忙的要宴请,这也叫死人不欠活人的帐。

葬后,第二天要圆坟,现已改为葬完直接圆坟,圆坟的意思是:圆坟时长子在前拿斗、其他子女拿着升、称在后,再是本家晚辈、亲戚,绕着坟有转三个圈、左转三个圈,每转一圈从斗里抓一把五谷种子撒在坟上,其他人转一圈扦一支香,然后盖点土让种子发芽。

最后,每人磕四个头,葬礼便是结束了。

人死后还要烧七个七、三个周年、四个纪日(叫三周四纪)。

七个七是从死后起,每七天到坟地烧一次。

第一个七是头七,再是二七、三七、以此类推,不管哪个七,只要碰上初七、十七、二十七、,这叫犯七,犯七就要提前一天烧,还要在坟上扦上小白旗,据说能负罪,如果碰不上犯七也有罪,要特意安排一个七提前烧。

三七、五七、为大七,六七是闺女的七,五七由闺女雇人扎纸马、纸人、聚宝盆、摇钱树等供去世的人享用,现改成扎小楼、冰箱、彩电、手机、轿车等高科技的产品,供去世的享用了。

这些习俗一直延续到文革前,文革期间破四旧立四新,再后来国家提倡婚事新办,丧事从简,因此,丧俗便简化了,过去的土葬,早已改成火化了。

改革开放后,由过去的送一刀纸,改为送花圈、送点钱,也有送吨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