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合集下载

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学校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体系是每个国家不断前进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革和新的需求,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效益和服务能力,需要加强学校建设。

本项目就是为了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改进学校设施,提高教育教学中心的硬件设施和整体水平而提出的。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学校建设项目,改善和提升学校的硬件设施,并完善教育教学中心的建设,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

主要包括:1. 建设功能齐全、安全高效的学校设施,提高学校学生和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 改进教育教学中心的硬件设备,提升教育教学中心的设施和整体水平。

3. 建立完备的安全保卫措施与监管制度,保证学生、教职工和设施的安全。

三、项目内容1. 学校设施建设本项目将建设一系列的设施,包括教学楼、实验室、信息化学习中心、体育馆等。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会提高设施的安全效果,力求达到高效、安全、环保的目的。

1.1 教学楼教学楼的建设对于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功效,每个年级的教学楼都将配备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优化每个教室的布局和硬件设施,提供更舒适、高效的学习环境。

同时,考虑到教学楼的环保性和节能性,在设计和建设教学楼的过程中将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节能效果。

1.2 实验室实验室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硬件设施之一。

本项目中,我们将建设一系列新型的实验室,为教师提供了更精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分析工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实验作业的过程和逻辑,同时也能提供更加安全的实验环境,保障实验的安全与稳定性。

1.3 信息化学习中心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我们计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信息化学习中心。

该中心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包括电脑室、多媒体展示室、远程教育控制中心等。

学校建设项目计划

学校建设项目计划

学校建设项目计划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本文提出了学校建设项目计划。

二、项目目标学校建设项目的目标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三、项目内容1. 新建教学楼:为了解决学校教室不足的问题,我们计划新建一栋教学楼。

该楼将拥有现代化的教室、实验室和讲座厅,满足不同科目的教学需求。

2. 校园绿化:为了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将大力加强校园绿化工作。

种植各类花草树木,打造一个美丽的校园花园,为师生提供一个放松心情、接触大自然的场所。

3. 运动场馆改建:为了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我们计划对运动场馆进行改建。

提升设施设备,并增加多功能体育场地,满足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4. 实验室设备更新: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更新,引进最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5. 图书馆扩建: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们计划对图书馆进行扩建。

增加书籍种类,并提供更加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

四、项目进展计划1. 前期准备:进行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的目标、内容和可行性。

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

2.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学校自筹等多种渠道筹集项目所需资金。

3. 设计施工:进行建筑设计、环境规划和设备采购等工作。

招标选定合适的施工单位,并进行监督和验收。

4. 建设改造:按照设计要求和计划,进行教学楼、绿化、运动场馆、实验室和图书馆的建设和改造。

5. 完善配套设施:在建设工程完工后,对学校的供水、供电、通风、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

五、预期效果1.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新建的教学楼和实验室将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

2. 增强师生凝聚力:通过校园绿化和图书馆扩建等项目,将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休闲、阅读和交流环境,增强师生凝聚力。

学校扩建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学校扩建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学校扩建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为满足学校不断增长的学生人数和教学需求,学校计划进行扩建项目。

该项目旨在增加教室数量、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并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2. 项目目标- 增加教室数量,以容纳更多学生- 提升学校的教学设施,创造更好的研究环境- 改善学校的功能区域,使其更符合教学需求- 安全合规地进行施工,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3.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为了顺利实施学校扩建项目,我们提出以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1 项目管理团队我们将组建一个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整体协调、资源管理和进度控制。

该团队将包括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量控制经理等成员,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2 施工工序安排根据项目的工期和工作量,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施工工序安排。

工序安排将考虑各个施工环节的先后顺序、时间紧迫度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3 施工人力资源我们将根据项目需求,有计划地调配人力资源。

确保每个施工环节有足够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3.4 施工安全措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范。

为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在必要的区域设置工作警示标志,并组织进行安全防护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3.5 环境保护措施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

妥善处理施工废弃物,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将重视节能减排,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推广环保技术。

4. 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实施,我们预期达到以下成果:- 按计划完成学校扩建项目,增加教室数量并改善教学设施- 确保项目的高质量施工,并提升整体学校的教育质量- 学校扩建项目施工过程安全可控,无意外事故发生- 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5. 风险与挑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

例如,可能出现的施工延期、成本超支或施工质量问题。

新建校园整体策划书3篇

新建校园整体策划书3篇

新建校园整体策划书3篇篇一新建校园整体策划书一、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建一所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策划书旨在全面规划新建校园的各项建设和发展,确保校园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二、校园定位与目标1. 定位:将新建校园打造成为一所具有现代化教育设施、创新教学理念和优秀师资队伍的高品质学校。

2. 目标: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建设先进的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校园规划与设计1. 校园选址: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安静的地块作为校园建设用地。

2. 校园布局:规划合理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活动区,确保各功能区域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

设计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建筑,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需求。

建设优美的校园景观,营造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 教育设施配备: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设备、计算机教室等。

建设体育场馆,包括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四、师资队伍建设1. 招聘优秀教师: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素养的教师加入学校。

2. 教师培训与发展: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3.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教师奖励制度,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教育教学管理1. 课程体系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加强课程开发和创新,引入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等,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改善规划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改善规划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改善规划导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改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环节。

在本文中,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改善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建设安全舒适的教学楼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安全舒适的教学楼。

教学楼应该符合防火、防盗、防震的标准,同时提供充足的教室和办公空间,以满足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需求。

此外,舒适的教学环境还包括良好的采光、通风和隔音设施,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室设施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因此,学校应该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设施,以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这样的设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来校。

三、改善体育设施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规划并建设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包括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等。

此外,学校还应该提供各种器材和设备,并加强体育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四、打造良好的图书馆资源图书馆是学校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图书馆的建设,并提供丰富的书籍资料和电子资源,以满足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需求。

此外,图书馆应该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配备适当的座椅和阅览区,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学校应该投资建设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提供无线上网和多媒体资源,以促进教学与学习的创新。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设信息中心,提供多样化的在线学习资源和服务,方便师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六、改善校园绿化环境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该注重校园绿化环境的建设,包括植树造林、花草种植等。

而且,投资建设休闲区和运动场所,提供学生和教职员工放松身心的场所,增强学生的生活乐趣和社交能力。

七、优化校园交通系统校园交通系统的良好运行对学校整体运营至关重要。

高校校园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研究——以河西学院本部校区为例

高校校园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研究——以河西学院本部校区为例

高校校园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研究——以河西学院本部校区为例余宏远;尚雪巍;黄锦;胡元宁;李元泰【摘要】近年来高校的实体规模快速的增加,其运行模式与城市进行着丰富的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交换,而高校校园已成为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面临着合并、搬迁、扩建、改建、新建等各项实际问题,科学、合理划分校园功能分区是各项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和最基本要求.本文基于GPS+全站仪数字化等测绘技术测绘出校园1:1000地籍图,利用CASS9.0及CAD等软件,通过图上量测、图纸拼接、面积计算等方法,准确得到校园功能区的面积,进一步分析评价校园的土地集约利用现状,为校园规划发展和土地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6页(P30-35)【关键词】功能分区;测量;土地分类;评价【作者】余宏远;尚雪巍;黄锦;胡元宁;李元泰【作者单位】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水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所;张掖市土地规划勘测院,甘肃张掖734000;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水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所;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水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所;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水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58高等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空前发展,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与发展.高校为满足发展要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地合并、搬迁、扩建、改建、新建等实际问题.因此,校园土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是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1],也是评价一个高校发展的硬性指标.高校校园功能分区是人们生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营造,是支持师生学习、生活等正常运转的行政系统的空间划分[2].校园环境从广义上可划分为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校园物质环境是物质条件所构成的环境,包括道路、校舍建筑、绿化、教学科研设备、运动设施、图书资料等,而精神环境是人文因素构成的环境,包栝各种规章制度、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校风、学风等,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和潜移默化的[3].对大学校园建设与利用要进行规划,就必须对大学的整个体系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认识[4],因此,本文以河西学院本部校区为例,对其校园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进行分析,为该校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河西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教育部确定的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校园主体的校本部坐落于甘州区北环路,东经100°26′~101°16′、北纬38°56′~39°37′,平均海拔1470m,校区南高北低,地势起伏高差较小,校园大体呈长方形结构,南西各设一门,主门面南,门前为国道312线,本部校区占地面积1564亩,实验农场2200多亩,校舍面积48.4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0000余人,现有教职工2480人,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被誉为甘肃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功能分区作为校园建设的最基本要求,主要是依据美国式的“学术村”提出的,成为治学场所分化的第一步,把知识活动和日常生活分离后,再把不同学科属性的知识活动分离,既方便使用,又避免干扰,既有联系,还保持分隔的原则[5].按照地理方位的不同将河西学院本部划分为三个校区:南区、中区、北区;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将校园划分为六个功能区,依次为入口景观区、学生生活区、教师住宅区、教学与科研区、体育运动区、生态休闲区.从校园功能区的整体规划的布局上看,南区与北区以中区中线为中轴线呈现南北对称的格局.入口景观区的界定范围是从正门到行政办公楼处(图中的Ⅰ部分),为城市空间向校园空间领域过渡区域,是参观者对校园的第一印象.此区域人流量大,在校园内处于重要位置.在规划设计上,应以简洁大方的开阔空间为主,设计为广场和集中绿化区,另外入口内外应设有广场与临时停车场,道路要宽阔以便疏散人流,并可配以喷泉、景观柱等要素划分空间[6].其组成部分主要由大门前的引导缓冲空间、大门主体建筑(一般为行政办公楼)、周围环境、地面铺装等构成.河西学院主入口空间简洁大方、交通便捷.从主大门进入后,正前方为校标,并配以喷泉.左右两边是开阔的绿化地,东侧以草坪+乔木为主的绿地,西侧以草坪+灌木+小乔为主.主大门通往行政楼主干道两侧是整齐的行道树.如此景观给人以清晰自然,宁静和谐的感觉,体现出了一个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校园建筑环境的主体是大学教学与科研区,是创造良好校园环境的关键.该区人流集中,是当代大学校园规划新理念贯彻最为彻底的部分.在功能分区的体系构建中往往是设计和干预较为强化的空间.教学区主要布置是能满足教学活动需要的场所,该区域不仅仅是教学楼,还应包括周围教学建筑的一切环境要素和教学科研建筑.河西学院本部教学与科研区包括1号~9号教学楼、逸夫图书馆、理工实验楼、生命科学实验楼、工程实训中心、科技馆、驾校、美术楼、音乐楼、微藻工程中心、农业与生物科学实验田以及体育场馆(图中的Ⅱ部分).这些建筑大多数呈东西走向,以图书馆为中心,向东、南、北散开,错落有秩、分布均匀,构成宏伟之势. 学生生活区南区位于学生公寓南1号楼~南11号楼(图中的Ⅲ部分),北区位于学生公寓北1号楼~北10号楼(图中的Ⅲ部分),两区的人数大致相等,并且起到缓减校园内用地压力、疏散学生的作用,较为有效地克服了学生活动流量大而集中带来的校内拥挤问题.该区域生活便利,餐厅、医院、超市、邮局、洗浴中心、开水房、澡堂等坐落于区域北侧,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生态休闲区包括散步、观鱼赏花等静态区和打拳、体操、交谊舞等动态区.生态休闲区不仅是健身锻炼的场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河西学院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但生态景观区遍布于整个校园,如同一个生态公园,主要集中于中区,与教学区相互渗透(图中的Ⅳ部分).本区有较集中的生态型空地,内设八角亭、喷泉、人工湖、祁连玉等许多景观小品以及孔子、马克思等塑像,休闲与教育一举两得.生态休闲区是学校形象及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和体现,也是规划设计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给师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教师住宅北区位于学校西南角(图1中的Ⅴ部分),共有22栋楼,南部(图中的Ⅴ部分),共有2栋楼.该区域相对独立,规划整齐,小气候环境优良且安静,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比较完善,是校园内最适宜居住的区域.体育活动区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等(图中的Ⅵ部分).根据区域分置,南区有风雨操场、综合体育场;北区有北区综合体育场;中区分布有体育馆,塑胶运动场及一个在建体育场.运动场馆占据了19.8%的份额,比例较高.大学的体育运动,使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坚韧、勇敢、坚持不懈等为社会所推崇的品质,对现代的知识分子来讲,这些品质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必备的素质.由于运动空间往往比较喧闹,属于动态空间,在布局时要注意避免它的噪音对周围建筑的干扰.在GPS+全站仪实测校园地籍图的基础上,通过CASS等软件准确得到校园各类型土地的实际面积(表1).对校园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与评价.土地利用功能内涵就是通过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体现土地利用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并在明确三大功能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分区发展的要求,提出调控指标、措施及利用方向[7-8].按照2007年国家标准(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校园土地利用现状分为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其他用地共9项一级土地类型,15项二级土地类型,8项三级土地类型,各类型土地面积与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由表1分析可知,河西学院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文体娱乐用地比例偏高,占到总面积的24.6%,而科教用地比例偏低,只占到总面积的7.0%,同时裸地比例偏高,占总面积的25%.3.2 校园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鉴于河西学院土地实际利用状况,本文根据国土资源部2007年发布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试行)》利用标准化公式(公式1),选取学生平均建筑面积、学生平均占地面积、学生平均宿舍面积、4个能够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指标,计算分析校园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公式中,为第项指标的标准化值;为第项指标的合理值(本文选取我国高校平均值);为第项指标的实际值.根据相关研究,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划分为4类(表2).标准化值与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负相关,即数值越大,高校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就越差.由表3各项指标可以看出,本校的各项指标值都小于国家高校的平均值,表明校园土地实际利用状况处于较高水平.本校园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可分为两类,其中学生平均宿舍面积的集约度最大,属于适度利用;学生平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学生平均占地面积、学生平均建筑面积和的集约度较低,分别为0.35、0.32和0.28,属于低度利用.4.1 高校校园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是高校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了主体功能区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总体上,高校校园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的依据是研究高校校园土地资源的特点和未来高校的发展需要,其根本目的是“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功能”,从而更加合理利用校园土地.4.2 本文基于河西学院校本部土地利用功能的地域差异性,遵循突出主体功能、协调相关规划的准则,按照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将校本部划分为6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即入口景观区、学生生活区、教师住宅区、教学与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和生态休闲区,通过GPS+全站仪等测绘技术确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和分区的具体方法,对校园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类与评价.校本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结果符合河西学院实际,是合理的,对指导未来河西学院土地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AAbbsttrraacctt:The physical scal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and its opera⁃tion mode is in exchange with the city for rich material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college campu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space and urban function,at the same time,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merger,relocation,expansion,reconstruction and new construction are also faced.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ivision of campus function is the key and basic requirement ofthe construction work.In this article,according to 1:1000 cadastre of plotting by GPS and total station digital and the softwares of CASS9.0 and CAD,authors of this paper acquire accurate campus functional zone by measuration in map,map togenter,area calculation.The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 to evaluate campus land intensive use situation and campus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land.Key woorrddss:Function division;Measurement;Land classification;Evaluate【相关文献】[1]张丽敏.简述当代高校校园中的功能分区[J].大众文艺,2010(10):195-196[2]周云富.西昌师专校园功能分区与景点特色小议[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72-73.[3]王亮亮,刘耀龙,张爱国.山西师范大学校园(一校区)功能分区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109-112.[4]张淑莉,万炜,张爱国,等.山西师范大学校园功能分区与土地利用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100-105.[5]葛佩琳.西北地区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6]王序.浅谈地籍测绘的测量方法[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66-67. [7]金学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8]孙国翰.成都市高校土地利用状况及集约利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学校建设项目规划

学校建设项目规划

学校建设项目规划一、引言近年来,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学校建设项目规划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它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未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学校建设项目规划的内涵、目标以及实施策略。

二、学校建设项目规划的内涵学校建设项目规划是指通过对学校现有条件、资源以及需求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

它包括硬件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规划,并注重与教育发展的一体化。

三、学校建设项目规划的目标1.提升教学质量:建设项目规划的首要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措施,使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2.培养多元化人才:建设项目规划还应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增加选修课程、开设实践课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培养他们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

3.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应考虑学校的长远发展,制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案,确保学校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

四、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规划1.改善教学环境:提供舒适的教室、完善的教学设备以及安全的实验室条件,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建设图书馆及阅览室:提供丰富的书籍资源,建立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为师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空间。

3.建设体育场馆:增加运动场地,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魄和团队精神。

五、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1.招聘优秀教师:通过招聘优秀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资源。

2.培养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构建良好的教师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六、学校课程设置规划1.多元课程设置: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2.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与当地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校区规划与建设项目

学校校区规划与建设项目

学校校区规划与建设项目1.引言校区规划与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校校区规划与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规划的重要性学校校区规划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础,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品质和形象塑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划可以确保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3.影响因素校园规划的制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人口发展趋势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学生数量的增长需要校园规划与建设项目的扩大。

其次,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利用政策也会对校区规划产生影响。

此外,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定位也会对校区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4.规划策略在校区规划与建设项目中,应采取综合考虑的策略。

首先,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了解教育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确保规划项目符合国家教育政策。

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需求,以满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此外,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规划和建设的水平。

5.建设项目的内容学校校区建设项目包括多个方面,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宿舍楼等。

这些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规划和建设,以提供充足的教学和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6.绿色校园建设在校区规划与建设项目中,绿色环保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学校应注重生态保护,建设具有绿色植被的校园环境,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

同时,可以采用节能和环保的建设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校区规划与建设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建设智能化的教室和实验室,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数字化教育资源。

同时,也应加强网络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好的网络环境。

8.文化建设学校校园规划与建设项目中,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校可以借助规划与建设项目,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簇群式发展的生态校园
建筑分布于校园生态绿野中呈簇群式的布 局,采用散点式自由灵活式布置,以镶嵌 于草林的院落式布局来营造现代大学的书 院气息,从而形成了自由形态为主,建筑 分布在草林与水体之间的总体布局,使各建 筑组团对基地内的生态空间有最大的接触 面积,实现建筑与环境最大程度的融合。
4、以草地、水体为校园环境的主体结构的生态校 园
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降水量104—495毫米。1月 份最冷,7月份最热。每年6月至9月为最佳旅游季 节。
(2)地形 河西学院用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
1412米,东西宽约479米。整个校园地形较平坦, 地势呈中间高,南、北低;西高东低,最大高差4 米。
4、现状存在的问题 (1)校园南北向主干道没有与城市主干道(312
基地内部保持良好的交通联系,出入口和内部道 路符合人流与车流的集散要求,人车分流互不干 扰,各运动流线保持顺畅、短捷。 3、校区建筑布置应考虑总体景观,与周边环境相 协调。使建筑与生态环境结合、并利用地形创造 校园特色。
二、总平面布局
校区南区与北区已基本形成,通过对校园 中心区域的规划,加强校园南区和北区的 联系。在中心区域西、北和南侧形成教学 簇群,在东侧形成体育运动簇群,就这样 形成南区、中区和北区平行布置的格局。 同时根据大学自身要求,形成多边的学生 宿舍区-教学区-运动区的品字形结构,很好 地满足了大学本身功能要求。
科专业为优势,不断拓展专业方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产学研相互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区域: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 培养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为基础教育、 生产和管理一线培养基础扎实、素质优良、特长突出、实 践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
2.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
线)直接贯通,校园南北向景观轴不明显。
(2)校园中区土地闲置过多,土地利用率低。 (3)校园缺少体育运动设施。 (4)校园没有中心,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中
心,。
(5)校园北侧和东侧缺少与规划城市道路连接的 出入口。
(6)教学楼过于分散且不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 (7)部分市政设施不合理、不完善。
规划方案中教学簇群与生活簇群分布与曲 水流殇步行带两侧的绿野之中,形成了生 活区与教学区平行布置的模式,这种模式 复合了教学与生活完全融合的传统书院模 式和纯粹功能分区的中小型校园模式。
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有较长的线性界面, 使两区之间有充分的对话和交往关系。既 有明确功能分区,又有教学与生活的紧密 联系,教学与生活是并重的,学生能方便 往返于南、北两区,又能享有途中优美的 生态景观。
河西学院校园修建性详细 规划
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现状条件分析
一、项目背景
教育现代化是新世纪国家全面现代化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高 等教育被推向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高校的发展模式也由注 重规模、外延扩张、强调速度转变为内涵提高、提升质量、 提高办学水平。各高校都通过凸显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努力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体系,从而 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与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了实现 这个目标,大学校园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合理规 划,完善功能,人性设计,彰显特色,成为新时期校园建 设的主流理念。
新校园的建设,必然给原生的生态环境带 来深刻的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 然环境亦对校园的空间环境产生强烈的作 用。在充分尊重原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 建筑采用散点式自由灵活式布置。
第三章 用地布局
一、用地布局原则 1、功能分区明确、布置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
扰。整合南、北校区,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2、解决校园的分区与交通联系问题,基地与外界、
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一、规划原则 考虑到该项目的建设目标、功能、用途、
原有校区现状条件、及建设基地的地形地 势、周边环境等因素,河西学院校区修建 性详细规划原则如下: 1.现代化校园 2.信息化校园 3.生态化校园 4.园林化校园
二、 总体构思
1、以舒适步行尺度为依据的多中心布局 用地南北长约1412米,东西宽约479米,从用地的南端步
目前校园占地1002亩,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 教学仪器设备值42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72万册。
学校设有文学、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教 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9个学科,33个本科 专业(其中师范类19个,非师范类14个),共有 17个系,1个二级学院,11个研究所(中心),50 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和1个占地1700多亩的实验农 场。各类学历教育学生12543人,教职工834人。
(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整合校内资源,组建学科团队,以应用性 研究为重点,以地方经济社会的技术问题 为主攻方向,发挥优势,整体推进,积极 争取科研项目,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全面 履行各项校地、校企及国际合作协议,拓 宽领域,巩固成果,扩大科技服务的领域 和范围;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合 作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人文社科研 究成果向公共文化产品和决策咨询转化,
二、工程概况
(一)项目名称:河西学院校园基本建设 规划
(二)建设规模:规划总用地为现有河西 学校红线范围内面积,规划重点为校园中 心地段建设规划。校区规划用地约63.5公顷, 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 (其中原有建筑面 积约28万平方米)。学生规模按12000人设计。
(三)设计内容:校区总体规划,道路规
2、教学与生活并重的多中心布局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社会日益网络化、 资讯化的今天,教育的内涵与方式已有了 很大的变化,大学的教育从以往单一的由 老师向学生灌输,变为更强调面对面的交 流与接触。校园内教学的场所也由课堂向 课外扩展,室外场所、生活空间都将成为 师生思辩交流的场所,这些理念都应在规划 设计中有所体现。
划,综合管线规划,竖向规划,绿化景观 规划等。
三、规划依据:
1、河西学院本科专业开设计划一览表 2、河西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览表 3、张掖师专改建本科院校校舍现状及基本建设规划 4、河西学院基本建设项目规划一览表 5、张掖师专周边现状测绘图 6、张掖师专改建本科院校区域规划图 7、张掖师专供电、给排水、供暖、通讯、有线电视、照明、校园网
(五)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本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目标,立足于改善条件、美化环境、 优化功能、服务教学科研,按照长远规划、合理布局、分 步实施的原则,修订完善校园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基本建 设、基础设施改造、校园景观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 建设目标,规范工程管理,强化质量监控,确保阶段性基 建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扎实做好节能减耗、开源节流工作, 牢固树立勤俭办学理念,努力创建节约型校园;加快数字 化校园建设,建立学术、科研及各类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年度财务预算, 多渠道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种专项资金与重点扶持项 目,为学校基本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学校将由扩大规模向
注重内涵发展,由师范为主体向适应经济社会需
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发展,学校改革攻坚和全面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的任务日益繁重。
(二)学校的发展目标
1.办学定位 类型:教学型本科院校。 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按需求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教
育,适时发展研究生教育。 规模:全日制普通学生控制在1.2万人。 学科专业:以教师教育及地方经济关联度紧密的农学等学
规划中提出的规模,原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学院建
设发展的需要,为了整合校园土地资源,更好地 指导学院的建设,为此,河西学院在2009年10月
委托张掖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和张掖市科兴规划 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此规划。
(一)学校概况
河西学院始建于1958年,1978年经国务 院批准恢复成立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 更名为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经教 育部批准改制为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河西 走廊中部的张掖市,是甘肃西部和千里河 西走廊唯一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 普通本科院校,担负着为河西乃至全省培 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现状 8、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对校园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 9、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 10、国家及地方有关法规及规范等
四、 区域现状条件分析
1、区位 河西学院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
是甘肃西部和千里河西走廊唯一的以教师 教育为主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校园北 靠规划北二环路、东与北关村相望、西、 南都与312国道相连。规划北二环路以北、 312国道以西为滨河新区,环境优美,物产丰 富,交通发达,人文荟萃,发展前景广阔。
为地方政府部门的决策当好参谋、顾问, 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以河西走廊特 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微藻中心、食用 菌研究所为平台,探索和建立产、学、研 合作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广应用技术,加 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利用继续教育、星 火学校和项目带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培训 工作力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 的实用型人才;完善科研制度,创新管理 模式,围绕提高科研质量,形成导向明确、 成果转化迅速、评估监督有力、组织运行 高效的科学研究体制机制。
2、交通
河西学院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宽广通达 的312国道从南校门和西校门门前穿过,规 划北二环路也将从北校门门前穿过,312国 道和规划北二环路在此段的红线控制宽度 为45米,这些都将进一步加强河西学院的对 外联系。
3、自然条件 (1)气候 张掖市内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摄氏度,日
校园基地北面紧邻规划中的滨河新区,滨河新区 的余脉从北面伸入基地,贯穿整个校园,是校园 生态景观中的主导要素。其原生的生态环境对校 园的氛围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树绿水秀成为基地 的最大特色。而且,它区别于许多校园中营造的 孤立的绿化,它是与基地外生态环境连成一体的 连续的生态脉络,是一个开放、连续的生态系统。 因此,我们以生态优先原则为指导,在构思中将 生态系统与方案中的空间系统、道路系统等要素 统一考虑,力求在保持完整的生态系统的同时, 取得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