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山水画中留白的原理及其意义
中国画“留白”艺术探析

【中国美术研究】中国画的“留白”产生于先秦,形成于六朝,而成长期则在唐代,确切的依据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白画”之说可见。
而中国画之“留白”造美的兴盛期则是宋代,这与中国画的发展是同步的,也与东方美学的哲学意义是相融的。
基于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的需求,“留白”几乎成了中国画追求构图和意境的必要手段,中国画家利用“留白”,能够恰到好处地表达画面的虚实关系,完成画面构图,从而使画面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
不论是从传统绘画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现当代中国画的角度来看,“留白”都是中国画独有之意味,也是中国画造美、审美之必须。
一、中国画“留白”的定义中国画的“留白”,实际上是一种气的运用。
一幅好的国画作品,会引导观众体会画面之格调,气息之流动,形成“气局”。
“留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作品“气局”之高低。
对于中国画而言,“气局”的大小不在画幅的大小,而是与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绘画功底有直接关系。
正是“留白”所产生的“气局”,造就了我们东方美学独有的意境。
什么是中国画的“留白”?“气”的说法可能不甚明了,下面我们分别从基本技法和创作思想两个方面来解释什么是中国画的“留白”。
(一)从基本技法来讲“留白”一直被视作中国画的一种布局章法,是一种构图的安排,作为画面空无一处的背景而存在,起衬托画面主体的作用。
但这种说法又不十分准确,因为“留白”往往还关乎中国传统美学“意境”的表达。
(二)从创作思想来讲“留白”又称之为“布白”,是艺术家主观创作,是刻意留出的白。
“留白”也是对画面内容的“置陈布势”,也是一种“经营位置”,符合中国画自古以来追求的意境和审美法则。
关于“留白”,古代画论家对其有着精辟的阐述。
清代的张式在《画潭论画山水》云:“空白,非空纸。
空白即画也。
”此句明确了中国画画面中的“留白”也是画本身的一部分,并非无意义的留空。
二、中国画“留白”的意义“留白”对于一幅中国画来说,是其画面元素位置的经营,更是玄而知觉的“气”的安排。
中国山水画留白探析

一
般认 为 , 中 国画 留 白艺术 形成 于六朝 、 成 长 于唐 代 、 兴盛 于宋 代 , 及 至元 明清则 成 为成熟 的创作 法则 。
“ 留白” 是什么?
纵 观 中 国山水 画的发 展脉 络 , 不难 发现 留 白已成 为一 种艺 术 , 成 为 中 国山水 画重要 的构 图法 则 和审美 特 征 。
打 破 了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 界 限 , 人开 始 与天 地精 神 往来 , 通 过 哲 学 方 式 决 定 了 中 国 人 关 于 自然 的 定 义 , 天地 人
并生 , 天地 人合 一 。中 国的 山水 画和 政治 时局 离 得较 远 , 与 自然 最 为贴 近 , 在 一 山一水 、 一景 一物 中使 人 的情 感 与 性 灵尽 情 显 露 , 这种 生 命 情调 无不 源 于 人们 对 生 活 的感 悟 以及 对艺 术 的深沉 情感 , 也 反 映 了人 们 心灵 深处 对 自然 的深 切感 受 及 心 中的理 想 与寄 托 。 中 国山水 画在 漫 长 的历史 发 展过 程 中, 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风
【 关键词】 留白 山水画 内涵 审美 空灵
引言 : 中 国人关 于 山水 的观念 , 源 于宗 教 文化 , 揭示 了天体 宇 宙 的无 限奥 妙 。为 了表示 对 山水 神灵 的崇 拜 和敬 畏 , 人们 刻 画 山水 神灵 的形 象 , 用 于祭 祀或 瞻仰 , 神话 或神 画启 发 了 山水 画 的独 立 成形 。庄子 的 出现
二、 中国山水画“ 留 白” 的 内涵
中 国山水 画 的“ 留 白” 在 一 定 意义 上体 现 了空 间意 识 , 这 不仅 仅 是 空 间结 构 问题 , 而 且 也 显示 了深 远 的
浅谈中国画的留白艺术

浅谈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中国画除了讲究色彩笔墨之外,或多或少的还会留下一定的空间,称之为“留白”。
“留白”是中国画独有的特色,能够体现出中国画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本文主要从留白的特点、意义等方面出发,论述了中国画留白的创作原则和艺术魅力。
标签:中国画;留白;艺术魅力从我国众多的中国画作品中能够看出留白的艺术特点。
留白是绘画者在绘画过程中特意留下的空白,也是中国画的特色所在,它通过无中生有、虚实结合的情境,充分展现了中国画所特有的艺术境界。
1中国画留白的特点中国画在构图上不同于油画,也并不遵循黄金定律,但是却可以充分展现绘画者的情绪。
而留白是中国画中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和笔墨进行相互的渗透,展示出作品独特的魅力。
中国画的绘画者主要想表达主观情绪,一般都是用最基本的符号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对于和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通常都是直接删除,这样就产生了留白。
但留白不等于空白,留白也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看似无形、其实有形,是一种能够充分表达意境的独特手法。
随着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变化,中国画也在反应相应的变化,不断吸取西方绘画中的精华。
而留白作为中国画所特有的内容,随着中国画的发展与变化,也要继续弘扬和发展留白的艺术魅力,使其不断应用到中国画中。
2中国画留白的意义留白是指在画面中没有笔墨进行填充,就像是音乐中的休止符,通过留白可以突出画面的主体,提升画面的意境。
例如,南宋画家马远在绘画中往往都是简单的几笔,画面中存在大量的空白,给人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提升画的意境。
留白在中国画中的应用有着较强的表现意义。
首先,通过留白能够突出画面的主体,强调艺术形式,使画面中产生虚实结合的联系,对于留白之处,往往会使人引发联想,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其次,留白使画面更加清晰和谐,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因素,是一种虚化的处理方式和手段。
再次,留白是整幅画的妙境空灵所在,能够使整个画面都得到一定的升华。
留白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国画的独特和文化精髓。
国画留白的哲理

国画留白的哲理自古以来,中国国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而国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留白。
留白并非真空,而是一种无声的存在,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观者在虚实之间自由徜徉,发掘出更多的内涵与哲理。
留白的哲理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
首先,留白是一种艺术的修养。
在绘画中,留白并不意味着空白,而是对画面的精心安排。
恰到好处的留白能够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美感,给人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正如文人墨客常常追求的那种“意境”,留白能够使画面的主题更加突出,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
留白是一种人生的哲学。
人生就像一幅画,而留白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生命中的留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刻意的选择和安排。
留白就是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让思想和灵魂得到净化,使得自己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
留白的人生也是一种修行,它能够让人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留白是一种审美的追求。
中国国画中的留白不仅仅是画面上的空白部分,更是一种审美上的追求。
留白是对形式和内容的抽象,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
它让人们在欣赏国画作品时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带给人们一种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正因为留白的存在,国画作品才能够引发观者的无限思考和联想,使得艺术的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
留白是一种内心的寄托。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和压力所困扰,很难找到内心的平静。
而留白则是一种寄托,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
无论是通过欣赏国画作品还是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留白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它让人们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真谛。
国画留白的哲理是多方面的。
它是一种艺术的修养,一种人生的哲学,一种审美的追求,也是一种内心的寄托。
留白不仅仅是国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对于生活和人生的一种思考和追求。
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从留白中得到启示,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滋养和净化,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和谐。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作者:袁鹏吉刘金佩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5期“留白”是中国山书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留白通过与构图、虚实等手法的结合应用,相辅相成,让画作的意境得到提升,实现画面与留白的完美统一,给观者带来心灵享受,提升艺术价值,是山水画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技巧。
国画与“留白”山水画是我国国画的一种,国画在古代又被称之为丹青,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主要形式,与西洋画相区分,主要是利用笔、墨、纸、砚在宣纸或绢布上进行绘画,其精神内核以笔墨为主,色彩为辅,因此也有水墨丹青之称。
国画从技法上来分主要有工笔、写意两种,在题材上大体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三种,颇具我国传统特色。
我国国画重视画面意境,追求情景交融或者借物抒情等,在画面表现上颇具情趣。
国画的这些技法大量应用在了我国众多工艺品的描摹和制作当中,其中尤以我国传统瓷器青花瓷较为典型。
不管是工笔细描般的精致典雅,还是写意般的唯美意境,都为青花瓷增添了更为深厚的艺术美感,可以说,国画技法艺术在装饰中的应用,将其美感与艺术性上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在国画的众多技法中,有一种独属于它的“留白”,所谓“留白”,是与黑相对应而存在的,正是通过黑与白的对比和互相烘托,才形成了中国山水画中较为特殊的意境和风格。
黑白的意境构成和组合是中国山水画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历史上众多优秀山水画作中都不乏这种技巧的应用。
这种“留白”的技巧经过了漫长的积淀和发展,最终成为了我国国画发展过程中的一道特殊风景线,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特别风格,虽然留白看似无形,但是其酝酿出的审美意境和审美观念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为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灵感。
“留白”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1.留白与构图画面构图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优秀的画面能够通过经营位置来营造优秀的意境,让画作的效果增幅,同时配合留白达到让人惊叹的效果。
画面构图中留白占据重要地位,关于我国国画,一直以来都有“画实容易画虚难”的说法,好的留白,能够配合画着构思,体现意境和笔墨的追求,让画面布局变得更加合理,同时在构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让作品最终韵味十足。
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

Arts circle理论广角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文/胡念锐王晓芳【摘要】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白”是不是“没有”的意思?“白”是创作者情感得以任意驰骋的地方,所以笔者觉得“白”可以是一切,从观者理解的动机上看,“留白”是那些画面中我们什么都不画的地方,“白”并不是“没有”,但是它必须是由观赏者用心认真地去体会,所以中国画中最不可或缺的是留白,它是画家用来寄托自身情感的载体,画家由此可以萌生许多思维和想象。
【关键词】中国画;山水画;留白在中国传统和现代的画中都会注重笔墨,同时我们在进行创作时,也相当讲究留白。
“留白”也就是画面不需任何渲染,也不需考虑笔墨,只留下宣纸的固有底色。
“留白”是中国画中不可缺的技法之一,“白”是绘画中赋予观者想象的空间,是中国画得以有空灵效果的基础。
“留白”最突出的表现在其构图。
不像西方的构图那么严谨,重在突出作者的思想、情绪和意境。
一、留白“留白”,也称为“布白”,是中国画和西洋画区别之一。
西画中所表现的白色形状,是因为自然界物体的固有色以及受光部分等实在因素而产生的。
空白色的中国画是一种虚,也可以理解为画面中无图像。
它并不说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画了,才处于被动性地留白,这点上,常被西方人所误解了,认为还未画完。
对于深刻的中国画理论而言,这只是个初级的、简单化的观念,以及初级的艺术效果。
传统的中国画是关于黑色、白色相互作用,从虚到实,从实到虚。
空白是白色的空间位置在画面的积极利用,是画面形式中的白色空间的大小布局。
留白,是中国画有别于西画的一个非常大的形式特点。
中国画表现形式是不相同的,代表空白内容的技术有很大的差异,古人有句老话“没有画的地方都是绝妙的景色”,这种审美观点是中国画与其他画种的本质性的区别。
古人说的“无画之处”其实就是指我们所说的“留白”。
留白的画面中,一些能反映山石,这反映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的明暗关系,包括山石的对比、起伏、质地、肌理、纹理;一些可以使画面中的人物产生立体效果,有的可以在图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浅析山水画中留白的表现技法

浅析山水画中留白的表现技法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山水为题材,通过笔墨的表现手法,表达出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
而留白是山水画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技法,它通过画面中没有被填满的空白部分,使画面更加简洁和具有深远的意境。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山水画中留白的表现技法。
在山水画中,留白可以用来表现远处的景物。
在作画时,艺术家常常将远处的山峰、云彩等以留白的方式表现。
通过留白,画面中的远景显得更加淡远,给人以高处仰望、放眼远方的感觉。
这种留白的表现技法常用于表现山水远景,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辽阔和广袤。
留白还可以用来表现天空和水面。
在山水画中,天空和水面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既可以与山峦相互映衬,也可以独立成为一幅画。
通过留白,艺术家可以表现天空的无边无际,云朵的飘逸和水面的湛蓝。
在表现天空时,留白可以使天空更加宽广开阔,给人以无垠的感觉;在表现水面时,留白可以使水面更加清澈明亮,给人以湛蓝的感觉。
这种留白的表现技法常用于表现山水画中的天空和水面,使其更加真实、自然。
还有,留白可以用来表现整体的平衡和节奏感。
在山水画中,艺术家常常使用留白来调节画面的平衡和节奏。
通过适当的留白,可以让画面中的元素有规律地分布,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
留白也可以增强画面的节奏感,使线条和色彩有一定的起伏和变化。
这种留白的表现技法常用于表现山水画中的规律和韵律,使画面更加统一、有序。
留白还可以用来表现意境和情感。
在山水画中,留白常常被用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适当的留白,画家可以让观者产生遐想和联想,使画面更加富有情趣和诗意。
通过留白,画面的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意境悠远、闲适静谧之感。
这种留白的表现技法常用于表现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情感,使画面更加富有内涵和感染力。
山水画中的留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技法,它通过画面中没有被填满的空白部分,表达出淡远、辽阔、宽广、清澈、平衡、节奏、意境和情感等。
艺术家通过不同的留白方式,可以创造出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山水画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解析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解析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其特点是注重意境的表现,尊重物象的真实性,注重笔
墨的节奏和节制,这些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
其中留白艺术是中国画的一项重要技法,也是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方面。
留白是指在绘画中有意地不填充画面的部分,以使画面更加优美、简洁、深奥。
留白
不仅仅是空白而已,它是一种隐含的表现,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现象,通过留白达到了“以虚制实”的效果。
首先,留白可以衬托画面中的物象,起到突出、凸显作用。
在山水画中,山与水之间
的留白,可以使山、水更加明显,体现其重要性。
在人物画中,留白可以突出人物的眉眼、嘴唇等特征,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
留白还可以将整个画面烘托得更加气氛独特、丰富多彩。
其次,留白还可以拓展观众的想象空间,以达到“画中有画”的效果。
在山水画中,
留白使观众能够想象到更远处的景象,从而达到画面拓展的效果。
在人物画中,留白可以
让欣赏者自由想象人物的性格、行为,赋予画面更加深刻的内涵。
最后,留白也可以是一种空间感的表现。
在中国画中,留白可以实现平面画面的立体感,使画面显得更加充实。
充分利用留白技巧,可以创造出令人有穿越感的异维空间,令
欣赏者陶醉其中。
综上所述,留白是中国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精髓在于“以空白之道反派
之物”,从而达到达到“虚实相生”、“以虚制实”的艺术效果,不仅让人们欣赏到美的
感觉,也突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白在这些作品中成为了作者心灵的窗户。
其与沉稳凝重、苍劲腴润的山体和茂盛的植被共同营造出满纸氤氲、浑厚华滋的神妙意境——这就是现代山水画留白的微妙作用。
李可染先生早年曾就画面灵动的问题请教国画大师黄宾虹。
黄老风趣地指着自己的眼睛说:“看我的眼睛!”李可染先生恍然大悟。
黄老的动作和提示,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山水画留白的神奇功能。
现代山水画紧跟时代,形成了百花齐放、门派辈出、风格万千、欣欣向荣的多元化发展局面。
但是,不论哪家哪派,是写意抑或工笔,也不论水墨、焦墨还是青绿、重彩,不论何种风格,在笔墨意象中,它们都离不开留白(在青绿重彩山水画中,常以重彩“铺白”取代之),这是中国画的意境特色。
我们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山水画,都应充分重视留白在画面中的重要作用。
尤其在山水画创作中,更应把创造留白之美作为营造神妙意境的重要任务之一,充分发挥留白在中国山水画意境中的特殊作用,以便创作出意境深远、气韵生动、感人肺腑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