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四大家鱼典型产卵场环境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2023年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对四大家鱼生境面积的影响

2023年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对四大家鱼生境面积的影响

2023年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对四大家鱼生境面积的影响白凤朋;任玉峰;梅杰;梁志明;马一鸣;杨中华【期刊名称】《水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24(45)1【摘要】为量化生态调度对四大家鱼生境面积的影响,2023年在三峡水库开展了针对葛洲坝下游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以葛洲坝至枝江江段为研究区域,选择水位变幅、水深、流速、水温4个主要生境因子,建立了耦合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和产卵栖息地适宜度曲线的四大家鱼产卵生境质量评估模型,实现了产卵综合适宜度指数时空分布的精细化模拟。

结果显示,2023年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期间,约60%研究区域四大家鱼产卵综合适宜度指数呈现增加趋势,其产卵加权可利用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比例由30.45%增加至约55%;适宜四大家鱼产卵区域(综合适宜度指数0.6~1.0)明显增加,占研究区域总面积比例由4.67%增加至约60%。

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显著改善了葛洲坝至枝江江段四大家鱼产卵的生境质量。

【总页数】8页(P112-119)【作者】白凤朋;任玉峰;梅杰;梁志明;马一鸣;杨中华【作者单位】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库水源地面源污染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针对四大家鱼启动自然繁殖试验性生态调度效果监测2.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对长江监利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的影响3.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试验对四大家鱼产卵的影响分析4.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水库不同出库流量对四大家鱼生境面积影响的定量分析5.三峡水库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试验性生态调度效果监测启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前言(一)研究历史三峡工程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国内外所关注。

早在50年代,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在编制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与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时,就对工程引起的一些环境因素如回水影响、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库岸稳固、地震、泥沙、生物、水库淹没与移民、自然疫源性疾病及地方病等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提出了初步成果并编入了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

同时,中国科学院的很多研究所也对长江的地质、地理、气候、水文、资源、环境、人文、经济等作了大量基础研究,为以后的环境影响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1980年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提出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200m方案环境影响报告。

随后,进行了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50m方案可行性研究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983年3月提出了《三峡建坝对环境的影响》的报告。

1984年11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成都召开了长江三峡工程科研工作会议,正式将“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其计策研究”作为三峡工程前期重大科研项目之一,委托中国科学院主持该项目研究,组建有7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的攻关队伍,于1987年7月提出了科研成果,通过国家科委聘任的专家组评审,并出版了《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计策研究论文集》、《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与计策研究》、《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地图集》等专著。

同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及时地将此项研究列入“七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又投入300人的科技力量进行连续研究,并于1991年1月完成攻关任务,以《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系列专著(共8本,约250万字)形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5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受国务院委托,为进一步论证三峡工程水位方案,成立了生态与环境论证专家组,对正常蓄水位150~180m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

1986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原水利电力部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下,由生态、环境、水利等方面55名专家构成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专家组,于1988年1月,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及计策的论证报告》。

三峡大坝对下游洄游鱼类的影响

三峡大坝对下游洄游鱼类的影响

三峡大坝对下游洄游鱼类的影响摘要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9m,坝高185m,工程总投资为4954.6亿元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

三峡大坝建成10年后,中国三峡集团坚持在生态保护基础上有序开展项目建设与运营,注重工程保护与自然养护的协调统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保护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全面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关键词:三峡大坝,水生生态,鱼类1.水生生态1.1水质建库后,随流速的降低,水流扩散能力减弱,某些近岸局部区域污染物浓度会有所增加。

水库蓄水后,库水流速减小,滞留时间增加,有利于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降解净化;但同时库水的复氧能力减弱,降低对生物化学需氧量的接纳能力;由于入库生物化学需氧量的负荷远小于水库生物化学需氧量的容量,近期水库总体水质不致恶化。

就总体而言,水库不致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对干支流局部流速很缓的库湾水域,有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1.2鱼类的影响三峡大坝的修建,使原有连续的河流生态系统被分隔成不连续两个环境单元,造成了生态景观的破碎,对鱼类造成的最直接的不利影响是阻隔了洄游通道。

这对生活史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范围迁移的种类往往是毁灭性的;对在局部水域内能完成生活史的种类,则可能影响不同水域群体之间的遗传交流,导致种群整体遗传多样性丧失。

据统计,三峡库区原有鱼类108 种, 分属9 目20 科71属, 其中珍惜鱼类47种,经济鱼类30种, 铜鱼、圆口铜鱼、鲤鱼、草鱼、黄颖鱼(黄腊丁、嘎鱼、嘎牙子)、鲢鱼、南方大口鳃鱼、青鱼、鳙鱼等9种鱼类为主要捕捞对象,2种铜鱼的捕捞量最大, 占渔获物总量的36.4%。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班级:064111姓名:张伟文学号:三峡工程基本概况1.1总体建设三峡大坝又称三峡工程、三峡水利电。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镇,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大坝位于内的宜昌市,并和其下游不远的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 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 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2.2三峡工程岩基峡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基底主要由早元古一晚元古代变质火山一碎屑岩及侵入其间的岩浆岩组成。

变质岩系有岭岭群(23亿年)、神农架群(13.3亿年)和马槽园群(9.6亿年)。

岩浆岩由中酸性花岗一闪长岩体及各类岩脉(8.3亿一7.5亿年)组成,分布于黄陵地块的中南部。

此外,南部相邻地区武陵、雪峰山地出露有冷家溪群(14亿年)和板溪群(10亿一8亿年)。

2.3运输通航、电力供需三峡船闸学名是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大坝左侧的坛子岭外侧,世人称之为“长江第四峡”,为三峡航运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给国家的电力输送贡献了很多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保障了人民财产的安全。

三峡工程的对库区鱼类生态影响精品

三峡工程的对库区鱼类生态影响精品

三峡工程的对库区鱼类生态影响精品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位于中国长江中游的三峡地区。

这个庞大的工程对沿江地区的水文和水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中,对库区鱼类生态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三峡库区的水位变化对鱼类的繁殖和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和放水调度,库区的水位不断变化,给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带来了困扰。

一方面,库区水位的升降对鱼类的产卵地选择和卵的孵化都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水库的蓄水和放水,导致了底栖动物和鱼类洄游的场所和路径发生了变化,影响了鱼类的繁殖和生长。

另一方面,水库的蓄水和放水还使水温、溶解氧和水中富营养物质的分布发生了改变,对鱼类的生长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水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捕鱼活动对库区鱼类资源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在三峡库区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库区的安全和航道的畅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捕鱼活动。

这些捕鱼活动对库区的鱼类种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库区鱼类资源的减少和种类的减少。

此外,三峡水库的水质变化对库区鱼类生态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水库的蓄水,库区的水质发生了变化。

水库的蓄水导致了水体的静止和富营养化,使得水中的氧气含量下降、水温升高,对鱼类的生存条件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水库蓄水还导致了水体的淤积和富营养化,使得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增加,进而影响了鱼类的食物供应。

这些水质变化不仅影响了库区鱼类的生活和生长,还可能导致鱼类的疾病和死亡。

针对以上问题,三峡工程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加强鱼类资源调查和监测,对鱼类的数量、种类和繁殖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科学的蓄水和放水调度制度,合理调整水位变化幅度和频率,减小对鱼类生态的影响;同时,进行生态修复和鱼类放流,增加库区的鱼类资源;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减少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的风险。

总之,三峡工程对库区鱼类生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水位变化、捕鱼活动和水质变化方面。

三峡工程对四大家鱼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四大家鱼的影响

表3.1三峡水库运用后宜昌站年内流量变化 m3/s 3.1三峡水库运用后宜昌站年内流量变化
3.1.2
含沙量沿程变化
三峡水库运用初期(1a),坝下游含沙量沿程变化较大: 三峡水库运用初期(1a),坝下游含沙量沿程变化较大: 出库年平均含沙量为0.348kg/m 较天然值(宜昌1950出库年平均含沙量为0.348kg/m3,较天然值(宜昌19502006年平均值1.126 2006年平均值1.126 kg/m3)减小69%左右,宜昌以下含沙 减小69%左右, 量沿程增加,监利站含沙量为0. 量沿程增加,监利站含沙量为0. 553kg/ m3,说明宜昌至 监利段河床发生大量冲刷 。 含沙量沿程变化与河床冲刷发展相应, 含沙量沿程变化与河床冲刷发展相应,强烈冲刷基本 完成的河段, 完成的河段,含沙量沿程变化较小。 含沙量沿程变化小,反映了该河段河床组成较粗, 含沙量沿程变化小,反映了该河段河床组成较粗,或者 是卵石、粗砂覆盖,限制河床冲刷, 是卵石、粗砂覆盖,限制河床冲刷,或者床沙中细沙补 给很少, 给很少,冲刷下移。
产卵场的分布图
1.2 长江水利工程的分布 长江流域水库密集 按2004年统计数据,大约有4.56万座,其 2004年统计数据,大约有4 56万座,其 中大型水库147座,中型水库1 066座,其余 中大型水库147座,中型水库1 066座,其余 皆为小型水库。
长江水利工程分布图
1.3 三峡工程概况
产卵场分布如下: 产卵场分布如下:
重庆至三斗坪江段,分布11个产卵场,产卵量约 重庆至三斗坪江段,分布11个产卵场,产卵量约 占全江的29.6% 占全江的29.6% 宜昌至城陵矶江段,有11个产卵场,产卵量约占 宜昌至城陵矶江段,有11个产卵场,产卵量约占 42.7% 城陵矶至武穴江段,有产卵场8 城陵矶至武穴江段,有产卵场8处,产卵量约占 27.7% 27.7% 富池口、九江、湖口、彭泽4 富池口、九江、湖口、彭泽4处也分布有小规模 的产卵场

三峡工程对鱼类洄游造成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鱼类洄游造成的影响

对长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的影响 对于源自类资源的影响最为显著三峡工程引起的水域环境改变,对长江物种 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的影响在工程完 成后便显示出来,有的则要经过较长时期才 (一)对鱼类洄游产生了阻 能觉察。 生物的适应性是有限度的 当环境因素改变 超出了他的适应范围时, 将很难逃脱灭绝的厄运。
对水文、水质、地下水的影响 大坝拦蓄,水库调度改变了库区河段的水文情势。建库 前,库区河道夏季水位最高,冬季水位最低;建库以后 ,改变了库区的水位变化特征,夏季最低(水库蓄洪时 除外),汛末及枯水季初期水位最高
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三峡库区因淹没土地、移民开发和工程施工对库区植物 种及珍惜特有种类造成一定影响。库区陆生动物极为丰 富,在三峡水库建库后,淹没了大片生境,水面扩大, 导致某些不易迁徙的种类个体减少,与水有关的种群数 量增加,直接对库区陆生脊椎动物产生一定影响;移民 搬迁、土地开垦也造成动物栖息环境的破坏。
库区鱼类的生态现状 据统计,三峡库区有鱼类鱼类108 种, 分属9 目 20 科71属, 其中珍惜鱼类47种,经济鱼类30种, 铜 鱼、圆口铜鱼、鲤鱼、草鱼、黄颖鱼(黄腊丁、 嘎鱼、嘎牙子)、鲢鱼、南方大口鳃鱼、青鱼、 鳙鱼等9种鱼类为主要捕捞对象,2种铜鱼的捕捞量 最大, 占渔获物总量的36.4%。
生态措施
3.设立渔业增殖站 三峡水库蓄水后, 水生物的增加对鱼类产量有良 好作用, 但也破坏了一些鱼类的繁殖场所从发展库区 渔业资源和作为补偿措施, 设立鱼类增殖站是十分重 要的对于经济鱼类主要建立人工产卵场, 设置孵化育 苗车间, 养殖水面和经济鱼类鱼苗产区, 定期定点向 水库投放鱼苗。
生态措施
库区鱼类变化 大坝对于鱼类的影响
大坝截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使栖息地破碎化,原有的水 文规律和江湖关系均发生改变,影响了长江的鱼类资源, 有些鱼类种群数量受到威胁,有些甚至从此消失。 大坝的隔离使产卵场规模萎缩,江湖关系的改变使江湖 洄游鱼类所占比重越来越小,鲤鱼等定居性鱼类明显增 长。

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四大家鱼产卵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四大家鱼产卵环境的影响

部分 泥沙 , 出库含沙 量大 幅度减 少 ,03—20 20 0 6年实测 出库 排 沙比为 3 %左右 , 7 改变 了长江 中下游来 水来 沙条件 , 下游 河 坝 床将 发生长距离 冲刷 , 改变 了长 江中下游草 、 、 、 四大 家 也 青 鲢 鳙
鱼生 态环境 , 特别是对四大家鱼 的产卵期 的水流条件 带来一定
第3 9卷 第 1 9期 2008年 1 0月
人 民 长 江
Ya te Rie ngz vr
V 1 3 No 1 o . 9, . 9
0c.. t 20 8 0
文章编号 :0 1 4 7 (0 8 1 0 3 0 10 — 19 20 )9— 0 8— 4
三峡工程建成后改变 了长江 中下游 的来 水来沙 环境 , 由于
1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预估
三峡水库运用初期 , 区发生 大量泥沙淤积 , 库 出库排 沙比在
3 %左右 , 0 下泄不饱和水流首先从临近坝下游的河段挟带泥沙 ,
库 区发生大量淤积 , 下泄不饱 和水 流使河床 冲刷 , 改变了四大家 鱼产 卵场 的断面水力特性 , 水深增 加 、 流速减小 、 水位下 降、 比降 变缓等都将对 四大家鱼产 卵期 、 卵场 的水流条件 带来一定影 产 响。以下根据数学模型计算 成果 , 分析三 峡水库 蓄水运用前后 长江 中下游 四大家鱼 主要 产卵场 的水流条件 变化 , 包括来水来 沙条件 、 产卵期间( 6月 ) 4~ 同流量下 的水位变 化 、 断面平均 流
速变化 、 水位 与流速关 系的变化 , 以及河床冲淤变化对产 卵场水
流 条 件 的影 响 。
以满足其挟沙能力 , 河床发生 剧烈 冲刷 。对 于卵石或 卵石夹 沙 河床 , 冲刷使河 床粗化 , 形成抗 冲保 护层 , 使强烈冲刷 向下 并 促 游转 移; 对于沙 质河床 , 因强烈 冲刷 改变了断面水力特 性 , 深 水 增加 、 流速减小 、 水位下 降 、 比降变 缓等各种 因素都 将抑制河道 的冲刷作用 , 使强烈 冲刷 向下游发展 。 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 三峡 水库运 用后 , , 宜昌至大通 河段悬移质累计最 大 年冲刷 量 为 4 . 5亿 t 出现在第 6 29 , O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期
张 杰 , : 峡 工 程 对 四 大家 鱼典 型产 卵场 环境 影 响 分 析 等 三
收 稿 日期 :0 9—1 20 2—1 7 基 金项 目 : 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资 助 项 目( 0 9 2 5 国 34 0 3 )
17m。 1 三 峡 水 库 运 用 初 期 宜 昌江 段 典 型 断 . 表 为
作 者简 介 : 张 杰 , , 男 高级 工 程 师 , 主要 从 事 河 流 泥 沙 数模 计 算分 析 工 作 。 E—m i t —i@ 13 Cm a : yl l s u 6 .O
河势变 化较小 。
地, 三峡 工程坝 下游宜 昌江段 为 四大家 鱼 最大 产 运 用 后 , 泄 规 6 。 下 水沙条件 的改变 引起 本 江段 河 势和 水 沙环 境 的变 化 , 可 能 对 亲 鱼 的 繁 育 带 来 一 定 的影 响 。本 文 采 用 平 面 二
江 口段 , 2 . k 最 大 冲 刷 16 3万 m , 峡 工 程 长 1 1 m, 3 三
1 河道 基 本 情 况
宜 昌 江 段 是 长 江 出 三 峡 后 与 平 原 河 流 之 间 的 过 渡
运 用 1a , 床冲刷 已基本 平衡 , 冲刷量 占本 段 总 后 河 其 冲刷 量 的 9 % ; 8 河床 平均 冲深 0 7 局 部最 大 冲深 . 7 m,
三 峡 工 程 对 四 大 家 鱼 典 型 产 卵 场 环 境 影 响 分 析
张 杰 , 北 林 范
( 江科 学 院 河 流 研 究 所 , 北 武 汉 4 0 1 ) 长 湖 30 0
摘要: 以四 大 家 鱼产 卵场 所一 宜 昌 江段 为例 , 用河 道 平 面 二 维 水 流 泥 沙数 学模 型 计 算 分 析 了 三峡 工程 运 行 采 对 宜 昌 江段 河 床 冲 淤和 水流 特 性 ( 包括 水 位 及 流 速 流 态 ) 水 沙 环 境 变化 的影 响 。研 究 表 明 , 峡 工程 运行 等 三 初 期 , 昌 江段 水 位 、 速 、 宜 流 河床 边 界 等 水 沙 环境 变化 不 大 , 四 大 家鱼 的 繁 育 影 响较 小 ; 对 三峡 工程 运 行 2— 3a
2 河 床 冲 淤 变 化 分析
( )冲淤量 变 化 。三峡 工 程运 用 后 , 1 近坝 河段 强
烈 冲 刷 将 在 近 几 年 发 生 , 槽 冲 刷 下 切 。 宜 昌 至 枝 城 河
维水流泥 沙数学模 型 … , 宜 昌江段 进 行河 床 冲 淤和 对
河段 2~ 河床 达到 冲淤平衡 , 冲刷 总量约 为504 3a 其 8 万 m 。宜 昌 至虎 牙 滩段 , 1 . m, 峡工 程 运 行 长 8 5k 三
水 流计算 分析 , 预测 三峡 工 程 运 用 后 , 江 段 河 床 冲 本
淤 、 位、 水 流速 流态 等水 沙 环境 的变化 , 其 对产 卵 场 及
的影 响 预 测 。
la 河床 冲刷 基本 完 成 , 大冲刷 量 120万 m , 后 最 1 河 床平均 冲深 0 6 局 部最大 冲深 14m; .5m, . 虎牙滩至 清
江 的来 水来沙 仅 占 3 、% 左右 。 % 2
宜 昌江段整 体地质 条件较 好 , 冲性较强 , 抗 近几 十 年来 , 受人 类活动 ( 包括修 建 葛洲 坝水 利枢 纽 工程 ) 及
来 水来 沙条件变 化等因 素的影 响 , 河床 冲刷 , 深槽 冲深 拓宽, 边滩 萎缩 , 体缩小 , 滩 但岸线 和深 泓线仍较稳 定 ,
河段 , 括宜 昌顺 直段 、 包 云池 弯道 段 和 宜都 弯 道段 , 下
12m; . 清江 口至枝 城段 , 2 . m, 长 0 4 k 本段 河床最 大 冲
刷量 22 1 m , 4 万 三峡 工 程运 行 2 a末基 本达 到 冲刷 平衡 ; 河床平 均 冲深 1 1 l局部最 大 冲深 18 .0n, . 0m。 ( )平 面河 势变 化 。受 两岸 堤 防 和 山丘 的控 制 , 2 本河段 在三峡 工程 运 用后 , 势 未见 明显 变化 。河岸 河 变化很 小 ; 深泓 线摆 动较 小 , 有 呈单 向的横 向移动 ; 没 河床一般 出现 冲刷下切 的趋 势 , 深槽 冲刷拓 展 , 边滩 总 体 表现 为因 冲刷 而收缩 内移 。 ( )典型 断面要 素 变 化 。三峡 工 程运 用 后 , 3 断面 冲淤变化 以 冲刷 为 主 , 面 最 大 冲刷 深 度 一般 为 0 3 断 .
后 . 游 河床 冲 淤 基 本 达 到 平衡 。 下


词 : 沙 数 学模 型 ;河床 水 中淤 ;水 位 ;流 速 ;产 卵 场 ;三 峡 工 程
文 献 标 志 码 :A
中图 法 分 类 号 :X 2 . 8 03
长 江 是 我 国 草 、 、 、 四 大 家 鱼 的 主 要 天 然 产 青 鲢 鳙
第 4 卷 第 3期 1
20 10 年 2 月
人 民 长 江
Ya g z Ri e n te vr
Vo . 141, . No 3
Fe ., 2 0 b 01
文 章 编号 :0 1—4 7 2 1 0 10 1 9( 0 0) 3—0 5 0 6—0 3

连关洲汊 道 , 右岸有 支流 清江于 宜都弯道 段人汇 , 河槽
宽 约 10 0 m。 0
宜 昌站 多 年 平 均 径 流 量 和 输 沙 量 分 别 为 43 1亿 8
m 、. 1 t汛期 ( 5 0 亿 , 5~1 0月 ) 来水 量和输 沙量 分别 占
全年 总水量和 总输 沙 量 的 7 % 和 9 %左 右 。支 流 清 9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