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合集下载

大连工业遗产现状及保护利用案例

大连工业遗产现状及保护利用案例

制定工业遗产鉴定标准和方法, 规范工业遗产认定和分级管理,
为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管理体制完善
建立健全工业遗产保护管理机构或专业管理队伍,明确各级职责,加强统筹协调, 确保各项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完善工业遗产档案管理体系,加大信息采集、整理和归档力度,提高数字化管理水 平,促进信息共享与利用。
01
城市更新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连市也面 临着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在城市更 新的过程中,保护工业遗产并加以合 理利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
02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 更新相结合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将工业遗产的 保护和再利用与城市更新相结合,不 仅可以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还可以 为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
总结
大连电瓷厂旧址的保护与利用,不仅保留了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也推动了城市的产业升级和文化发展。
04
大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策略探讨
法律法规制定
制定和完善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 法规,明确保护标准和要求,强 化法律责任,确保工业遗产得到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加强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立法 工作,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其中 ,为其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中山区
该区域曾是俄罗斯殖民时 期的工业区,也有一些工 业遗产分布,如原大连纺 织厂、原大连毛纺厂等。
金州区
该区域曾是重工业基地, 有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如 原大连钢铁厂、原大连石 化厂等。
大连工业遗产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大连工业遗产见证了大连 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反映 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 和文化状况。
建筑艺术价值
许多工业遗产具有独特的 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如 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日式 建筑等。

工业遗产改造保护更新案例

工业遗产改造保护更新案例

工业遗产改造保护更新案例那我给你讲讲北京的798艺术区吧。

这798艺术区以前可是个工厂呢,正经的工业用地。

那时候厂房啊、大烟囱啊,到处都是工业的痕迹。

后来啊,一些有创意的人就瞅准了这个地方。

他们觉得那些旧厂房可不能就这么荒废着呀。

于是就开始动手改造。

保留了原来厂房那种高大宽敞的空间,还有那些带着工业风的大铁门、裸露的管道。

这些原本在工厂里普普通通的东西,现在摇身一变,成了超酷的艺术元素。

艺术家们把一间间厂房改造成了画廊、工作室、创意小店啥的。

你走在里面,一边能看到墙上挂着各种风格独特的画作,可能是抽象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也可能是写实得像照片一样的;另一边呢,又能看到那些用废旧机器零件做成的雕塑,特别有创意。

而且那些工作室里,经常能看到艺术家们在那捣鼓自己的新作品,感觉充满了无限的活力。

还有上海的1933老场坊,这也是个超棒的工业遗产改造案例。

这地方原来是个宰牲场,听起来有点血腥哈。

但它的建筑结构那可是相当独特。

改造的时候呢,就把这种独特性保留了下来。

那些错综复杂的廊道、像迷宫一样的布局,现在成了吸引游客的亮点。

现在1933老场坊里有很多时尚的活动。

有时候会举办时装秀,模特们穿着时尚的衣服在那些带着历史感的建筑里走台步,古老和现代就这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

还有一些创意餐厅也开在里面,你坐在那吃饭,周围是老建筑的砖石,感觉特别有氛围。

再说说德国的鲁尔区,这可是工业遗产改造的一个大工程。

鲁尔区以前是德国的重工业基地,到处都是煤矿啊、钢铁厂啊。

后来随着工业转型,这些工厂很多都面临关闭。

但是德国人可没有就这么把它们抛弃。

他们把一些大的钢铁厂改造成了大型的文化公园。

比如说把原来的炼钢高炉保留下来,在旁边建了一些现代的建筑,像博物馆、剧院之类的。

你能想象吗?在巨大的钢铁架构旁边,人们在现代化的剧院里看演出,这种对比太震撼了。

而且公园里还有很多关于工业历史的展览,让人们能了解这个地方曾经辉煌的工业历史。

这些工业遗产改造保护更新的案例都告诉我们,那些老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只要我们动点脑筋,就能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变成充满魅力的地方。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型案例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型案例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型案例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型案例有:
1、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郊大山子地区的798艺术区,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有工厂。

现在,这里已经演变成一个拥有国际化色彩的艺术新区,是实用和简洁完美结合的典范。

所有建筑均由德国设计师设计,窗户向北,可充分利用天光和反射光,保持光线的均匀和稳定。

2、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原为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

这个位于杨树浦路2866号的大型纺织厂,现在已经被成功转型为以时尚为核心的创意园区,集创意、文化及现代服务经济于一体,并拥有300多米的黄浦江岸线。

3、上海8号桥:2003年开始开发的上海8号桥,是一个时尚创意园区,位于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经过重新设计和改造后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

4、云冈石窟工业文化园区:这个占地约40万平方米的园区基础材料来自当地砂岩废石或煤矿淘汰的铁矿车等废弃物,根据地形、地势,依造型不同分别打造出各种创意景观。

5、老君庙油矿:这是中国最早发现和开发的油矿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6、M50创意园:作为中国首批当代艺术园区之一,M50隶属于东方国际集团(原上海纺织集团),是上海的艺术聚集地。

这些案例都展示了我国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创新
实践,通过重新利用和改造老旧工业设施和场地,不仅保护了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新的活力和价值。

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都匀东方机床厂为例

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都匀东方机床厂为例

文化与传承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133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都匀东方机床厂为例PROTECTION AND REUSE OF THIRD-LINE INDUSTRIAL HERITAGE—TAKING DUYUN DONGFANG MACHINE TOOL FACTORY AS AN EXAMPLE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黄琳西北师范大学 黄紫怡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代替性。

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进行改造与再利用,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文明,能够使城市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并且能够丰富城市文化多样性,具有其传承的意义。

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蕴含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与经济价值。

2.1历史价值三线工业遗产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它记载了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工业发展水平。

三线工业遗产同艺术文化遗产一样,在提高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品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较为完善的保存现状能够客观地展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建筑工艺和城市风貌,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2.2文化价值工业遗产和工业文化成为城市特色和历史的象征,成为历史留给城市的独特文化资源,成为其他类型城市不具备的特色。

在重新设计改造上有无限的空间和可能,能够激发创意人才的思维与灵感,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2.3社会价值三线工业遗产从侧面映射其所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大环境,例如:文化环境等,这些也正是工业遗产社会核心价值所在。

2.4科学价值工业是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力的代表。

因此,通过三线工业遗址的厂房建造、机器设备、车间分工到工艺流程的设计,生产运作体系的各个环节可以看到、感悟到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2.5经济价值通过对三线工业遗产的改造不仅能够为政府省去一大笔拆迁费用,而且将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将三线工业遗产打造成城市的旅游新名片,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参观,从而拉动本土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市民生活水平。

土人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案例

土人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案例

8
整理ppt
储气罐改造:
三个储气罐可以改造为六种不同功能水世界、演艺中心、展示厅、和太空馆、4D影院、图书馆。设计有效利用了空间,以 最小的投资和干扰达到最优的收益和效果。保留罐体现状,对外表面不做过多改造,每个罐体只作必要的结构加固。在建筑节 能环保方面,屋顶均利用太阳能技术,对清洁能源进行回收利用,使改造后的储气罐可以达到0排放。
6
整理ppt
大同煤气厂改造总平面图
大同煤气厂改造鸟瞰图
7
整理ppt
直立炉改造:
(1)直立炉后方的三个标志性烟囱被改造成观景塔,塔身设计了灯带,可以在夜间根据需要变换出不同的效果。 拆除原有外墙暴露出煤气制造工艺的核心——炼焦设备组,钢铁机器产生出机械美学意味,用LOE-E玻璃外墙遮蔽, (2)产生出精致表皮与粗犷钢构的强烈对比。
自然驳岸和古树
保留铁路
4
琥珀水塔
烟囱和龙整门理吊ppt
船坞
2.改变:增与减的设计
(4)减法——骨骼水塔(5)减法——机器肢体
骨骼水塔
机器肢体
变压器利用
雕塑
3.再现:全新的设计
(1)直线路网 (2)红色记忆 (3)绿房子 (4)铁栅涌泉、湖心亭及栏杆之类
5
整理ppt
铁栅涌泉
直线路网、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夜景
现状机动车道
18
整理ppt
改造后机动车道
现状步行道
现状庭院
19
整理ppt
改造后步行道
改造后庭院
现状广场
现状入口
20
改造后广场
整理ppt
改造后入口
9
整理ppt
储气罐改造:
储气罐改造1:演艺中心

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

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

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一、故宫博物院——古老皇宫的现代新生。

故宫那可不得了,它是北京文物建筑里的超级大明星。

以前故宫就是皇帝老儿住的地儿,那时候普通老百姓可进不去。

现在呢,故宫的保护利用做得相当棒。

在保护方面,故宫的工作人员就像一群超级细心的守护者。

他们精心修复古建筑,从宫殿的屋顶到地面的砖石,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那些琉璃瓦要是破了一块,都得找能工巧匠按照传统工艺重新烧制补上。

墙皮脱落了,也是用最原始的材料和手法去修复,就为了让故宫保持原汁原味。

再说说利用吧,故宫可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之外的皇宫了。

现在它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像书画展、陶瓷展啥的。

这些展览让那些在库房里“睡大觉”的文物都能出来透透气,让咱老百姓也能大饱眼福。

而且啊,故宫还推出了文创产品,什么故宫口红、故宫日历,那可都是爆款。

这些文创把故宫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了现代生活的小物件里,让故宫文化以一种超级时尚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

二、南锣鼓巷周边的四合院——胡同里的传统与现代融合。

南锣鼓巷一带的四合院是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代表。

以前啊,这些四合院有些年久失修,面临着各种问题。

保护工作开始之后,首先是对四合院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修复。

那些老旧的梁柱,如果已经腐朽了,就换上新的木材,但这新木材也得是符合传统规制的。

而且四合院的传统布局不能乱,什么正房、厢房、倒座房,都得按照老规矩来。

在利用方面,这里可就变得超级有趣了。

有些四合院被改造成了特色民宿。

游客们到北京来,就想体验一下老北京人的生活,住在四合院改造的民宿里,早上能听到胡同里的鸟叫声,晚上能看到四合院上空的星星,感觉棒极了。

还有些四合院变成了小型的文化工作室,有搞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像剪纸、面人之类的;也有搞现代艺术创作的。

胡同里还时不时地举办一些民俗活动,比如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让游客和当地居民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三、798艺术区——废弃工厂的华丽转身。

798原本是工厂区,那些老厂房都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

电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改造案例

电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改造案例

电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改造案例《电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改造:那些被重塑的辉煌》我呀,一直对电厂工业遗产特别着迷。

你想啊,那些曾经轰鸣作响、为工业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无尽能量的电厂,就像一个个默默奉献的巨人。

一旦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难道就该被遗忘吗?当然不!就拿咱们城市的老电厂来说吧。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从小就住在电厂附近。

他还记得小时候,电厂的烟囱冒出来的烟,就像巨龙吐息一样,虽然现在知道那可能对环境有影响,但在当时,那是工业强大的标志啊。

后来电厂要进行改造,很多像小李这样的居民就开始担心,怕这片充满回忆的地方变得面目全非。

可当改造计划公布出来后,大家都惊到了。

他们不是简单地把电厂推倒重建,而是精心地保留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结构。

比如巨大的发电机厂房,那庞大的空间被改造成了创意文化园区。

外观上依旧保留着原来的工业风,粗粝的墙面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里面呢?就像是一个魔法世界的大变身。

我进去过一次,遇到了一位艺术家老张,他兴奋地对我说:“你看,这以前可是机器轰鸣的地方,现在变成了我们艺术创作的乐园,就像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一样神奇。

”到处都能看到工业元素与现代创意的结合,那些巨大的齿轮成了墙上的装饰品,破旧的传输带变成了创意走廊的一部分。

这难道不是一种对旧时光的尊重吗?每个来到这里的人,在感受现代创意的同时,也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

再看看外地的一些成功案例。

有个海边的老电厂,以前的水塔孤零零地矗立着,就像一个被遗忘的士兵。

后来经过改造,水塔被融入了海边的景观区,它不再是孤独的,而是有了新的“使命”。

它被改造成了灯塔,在夜晚为出海的船只照亮回家的路,也为海边的游客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时候,你还能说工业遗产没有价值吗?我觉得电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改造就像一场生命的延续。

这些老电厂就像老去的英雄,我们不应该让他们落寞地退场,而是运用智慧和创意,给予他们第二次生命。

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发挥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工业遗产保护案例

工业遗产保护案例

1 北京:798艺术区闻名国内外的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郊大山子地区的一角,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有工厂,现在成为北京艺术家的一个聚集地。

798厂区占地1平方公里,具有典型的包豪斯风格,是实用和简洁完美结合的典范,所有建筑均由德国设计师设计,厂房窗户向北,这种设计充分利用天光和反射光,保持着光线的均匀和稳定。

本世纪初,厂区一部分房产闲置了下来。

为充分利用这部分房产,厂房被陆续出租。

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这里,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具有国际化色彩的艺术新区。

2 上海8号桥2003 年,8 号桥开始开发,将20 世纪70 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经过新的设计改造后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打造成沪上时尚创意园区之一,也开启了对城市中心旧厂房的系统及商业化改造这一全新商业形态和运营模式。

改造中,原先那些厚重的砖墙、林立的管道、斑驳的地面被保留下来,使整个空间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

项目首期从规划、改造、招商、到投入运营管理,历时不到一年,把凝聚着历史底蕴的老厂房变成了吸引创意人才、激发创意灵感、集聚创意产业的新载体。

极富特色的外墙最能体现建筑上新旧结合的设计思路,设计师摒弃了原厂房的白粉涂墙,拿来从旧房子上拆下来的青砖重新组合,以凹凸相间的砌造方式突现了墙面的纹理,例如沿街1 号楼的墙面增加了不锈钢及反光玻璃贴面,夜晚的时候,整个墙面熠熠生辉,很有现代感。

作为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引领者,8 号桥始终专注于研究、打造、反思和再探索属于自身的独特的品牌理念,并依托于此来实现价值。

真正将园区打造成了有品质的生活空间,这显著区别于传统的办公楼宇,更适应创意设计行业所需。

自建成以来,来自各类创意产业行业的顶尖公司纷纷聚集入住8 号桥,直接形成了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第一个样板。

如今8 号桥更是汇聚了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最大传播集团之一的现代传播、全球排名第二的办公家具制造商Herman Miller、唯一独揽四项国际设计顶级大奖的中国设计公司LKK 洛可可公司、全球第二大广告传播集团WPP 旗下成员GREY group 等一系列全球顶尖公司8 号桥既是时尚潮流的代表,更是创新理念的发源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更新时间:2011-10-17 10:5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此,我们搜集了国内一些大城市尝试将工业遗址保护结合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改造建设成功的典型范例,如上海的苏州河艺术仓库区、杭州城北的杭印路49号、北京798艺术工场等,以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上海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地,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的一半以上,留存有大量的产业遗存。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和各界加大了城市遗产的保护力度,对这些近现代产业建筑进行保护、管理和再利用。

例如苏州河沿岸,这里历史上曾经是上海金融、仓储重镇,汇集了一批如四行仓库、光二仓库以及工业品市场等颇具代表性的欧式仓库建筑群,见证了上海金融仓储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现在苏州河沿岸有十多处由老工厂、旧仓库改建成的艺术家工作、画廊和创意园区。

其中,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M50创意园(莫干山路50号),原为近代徽商代表周氏的家族企业——信和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信和棉纺厂、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占地35.45亩,拥有近现代工业建筑41000平方米。

原先面临拆除命运的这些产
业建筑,在艺术家和媒体的呼吁下,避免了大规模的改造,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设计师入住,形成苏州河边独特的人文景观,营造了苏州河沿岸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成为上海时尚文化的新地标。

杭州
杭州市十分重视优秀近现代产业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杭州拱墅区杭印路49号,前身是一处丝绸印染厂,周围云集了杭一棉、杭州毛纺厂等大型厂区,真实地记录了杭州轻纺工业发展的历史。

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loft文化在经过改造的个性厂房中悄然扎根,引发了杭州创意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杭州市政府根据《杭州LOFT基地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在全面保护并充分利用运河周边老厂房、旧仓库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布局“一点一线”创意产业基地的设想。

“一点”指杭印路49号,根据设计构思,这里将被建设成为LOFT文化公园。

除已改建为LOFT和少量可利用的厂房外,其他建筑将被拆除,并新增绿化林地和休闲设施。

建成后的LOFT文化公园将由LOFT创作区、运动展演区、休闲餐饮区组成,LOFT用房将达到1万平方米,并保持现有LOFT 低租金的优势。

“一线”指运河西岸。

这里的许多老厂房、旧仓库已有近50年历史,特色非常鲜明,体现了运河文化的特色。

运河西岸的LOFT文化公园将呈带状分布,临河分布在运河西岸从拱宸桥至客运码头的沿河空间,错落有致,
成为运河沿线又一道独特风景线。

北京
北京对产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延迟于上海,但是一旦意识到近现代工业建筑的价值所在,北京市政府迅速展开了对他们的保护和再利用。

从2006年起,北京市就计划借鉴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城市重工业区转型改造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首钢工业遗迹的独特资源,将创意产业纳入首钢原厂址的改造规划中。

例如闻名国内外的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东郊大山子地区的一角,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有工厂,现在成为北京艺术家的又一个聚集地。

798厂区占地1平方公里,具有典型的包豪斯风格,是实用和简洁完美结合的典范,所有建筑均由德国设计师设计,厂房窗户向北,这种设计充分利用天光和反射光,保持着光线的均匀和稳定。

本世纪初,厂区一部分房产被闲置了下来。

为充分利用这部分房产,厂房被陆续出租。

艺术家们先后看中了这里宽敞的空间和低廉的租金,纷纷租下一些厂房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

在进行有序的规划以后,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更多的艺术家前来工作定居,逐渐形成了现在的798艺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