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合集下载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美国记者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感悟伟人
“他卓有成效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
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
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
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
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
存入一分钱……”
周恩来去世时,连联合国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也破例为他将半旗
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问题探究: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 “异”分别指什么?
①摆脱殖民统治

②实现民族独立
③发展壮大自己
①社会制度不同

②建设道路不同
③意识形态不同
“他并不打算改变 任何一个坚持反共 立场的领导人的态 度,但他改变了会 议的航向。”
中印纷争该如何解决?
和平共处的原则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提出时间 提出者 内容
首次确认 影响
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周恩来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结合图片,你能用哪些词 语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 基本特征呢?
《南京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 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 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16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开始。

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

说学情本节课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的第二块内容。

学生在研究15课中国的国防建设后,自然清楚本课所学是外交内容。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历史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但由于八年级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以及美国霸权主义认识有限,所以教学过程教与学中存在一定困难。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通过研究万隆会议上XXX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

(4)了解XXX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说史,使学心理解我国为何实行独立自主的宁静外交政策?为何提出”求同存异“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读图、处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阐发历史题目的能力。

(2)通过引用史料,使学生学会或独立自主或合作探究,去理解“宁静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目标提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研究,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XXX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从而滋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2)通过研究,认识我国提出的宁静共处五项原则发生的广泛的经济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宁静外交政策。

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分歧和XXX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阐发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统编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无忧备课课件(统编版)

当堂检测
2.(2022春·河北廊坊·八年级统考期末)“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 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 极贡献;
3、通过学习周恩来再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 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 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
另起炉灶
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材料二: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
时间越长对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中国的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建国初的外交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 新中国并建交
毛泽东与苏联最高领 导人斯大林在一起
1950年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4)内容: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5)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协作
2.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时间:1955年 (3)地位: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4)主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5)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

8.第五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8.第五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历史与社会
新课标(RJ) 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下册合订
第五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第五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第五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自 主 学 习
一 前言
独立自主 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奉行____________ 政策,坚持__________________ 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
四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开始执行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 2.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邓小平 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 (1)国际背景:__________ 和平 与________ 发展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变化提出,________
(2)国内背景:邓小平同时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
针,并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国家之间应该相互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____________ 互不侵犯 、______________ 互不干涉内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等互利 、__________ 和平共处 。 ____________ 基础 , (3)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______ 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__________ 基本准则 。 帝国主义 的东 2.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冲破了____________ 方战线,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掀开了中国外交 新篇章。
第五课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三 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 1.中美建交 (1)背景:改善中美关系越来越成为两国的共识。
①20世纪70年代,面对迅速变化的世界形势,美国调整了外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课件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第一年就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苏联的对华态度:认可和帮助)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美帝国主义态度:敌视)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6月美国 第七舰队开进 台湾海峡,阻 止解放军攻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是怎样的呢?
学习目标
1.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 交态度;
2.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重要意义; 3. 了解万隆会议的概况,掌握“求同存异”方针。 4.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
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我们没有共同点。 • 锡兰代表: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
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
面对一些国家的误解和怀疑,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主张?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 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
A. 求同存异 B. 独立自主 C. 睦邻友好 D. 和平共处
4.“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
来立异的。”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B )
A.1954年访问缅甸时 B. 出席万隆会议时 C. 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D. 1971年会见基辛格时
5.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不平等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
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目标
处理之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 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国家之 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三、以“求同存异”的智慧影响世界
丹麦
缅甸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瑞士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
苏 社会主义阵营
美 资本主义阵营
等一些
对新中国采取
,实行

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走向世界
(1)背景 ①中、印、缅三国在历史上存在领土纠纷, ②中国的强大引起缅甸与印度的担忧。
(2)首次提出: 1953年底,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
同 异 求 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何为“同”
何为“异”
① 共同的经历: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② 共同任务: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宗教信仰、建设道路不同。
③ 共同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民族独立。
“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
亚非人民团结一 致, 维护世界和 平,增 进各国人民之间友
印度“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2)过程:充满危机
会中—矛盾与分歧:充满“火药味”的万隆会议 “‘共产主义’是一种‘颠覆性的宗教’”。—伊朗代表团团长贾马利
巴基斯坦
菲律宾
土耳其
伊朗
泰国
“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评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评课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评课稿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做为一个新老师,姜老师的进步的速度很快,每听一节课都有很大的发现,本节课听完之后,我感觉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姜老师把本节课整理成了三个篇章: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经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

二.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赢得世界。

三.以求同求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这样的设计很清晰很明朗,为学生设置的自主学习的任务较为明确,紧紧围绕着设计目标展开,学生比较容易的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这一个环节学生完成的不错,探寻知识的积极性很高。

其次,姜老师在导入时设计了一张图片,旧中国的外交、跪在地上的外交,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是怎样的。

设计了这么一个悬念的问题,同学们心里一下就有了疑问,为什么呢?这一问题一下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悬念的设置,教师要问到“点”子上,抓住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矛盾时的契机,引发思维。

悬念的问题,应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相近知识的易混点、研究问题的关键点等等,同时设问要新颖,学生闻所未闻,始料不及的,才能造成悬念,从而产生探求的积极性。

最后,在知识的拓展上,充分把握了这一节课的重点知识,设计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的重大事件,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

同时,又为学生提出中国声音指的是什么?一题多用,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在本节课上,姜老师还出示了一些材料,以对比,再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外交上的改变,让学生们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从姜老师的课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要我们带着研究、务实的心态去上好每一节课,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教好每一个孩子,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且具有一种教育创新精神,就能取得教学的更大进步。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pt课件(26张PPT)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pt课件(26张PPT)


一、科技名著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通过图片我们发现最先与中国建立外 交关系的国家有什么特点?
建 国 初 期 美 国 对 华 军 事 包 围 示 意 图
中国领导人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不利的 局面?为此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原则?
问题设计: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7页第一 段回答: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谁在什么时 候提出的?
1953年,中国与印度进行西藏问题谈判 时,周恩来最先提出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产生了什
么影响?
在中国、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的倡导 下,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当代新型国际 关系最本质的特征。 几个世纪以来,国际 社会一直存在着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以富 压贫的不平等现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 与这种现象相对立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它 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也适 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一步一步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走向世界!
思考: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应考虑哪 些因素?
国际环境
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
影响
外交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思考:新时期我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主要 原因? 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我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贯遵循联合 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致力于世界和平与 发展。
外交方针:
独 立 自 主 的 新 中 国 外 交
毛主席当时悄悄对他的总理周恩来说:“从现在起, 如果在三天之内国外还没有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那就成问题了。 ——孙津:《新中国外交启示录》
1949年的世界格局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该 制定怎样的外交政策呢?
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为 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绿色是正在谋求民族独立的国家。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 同: 求同:共同的发展目的 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异: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②引申、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成为国际公认的处理国 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们又该如何冲出困境,开创新局面?
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 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 “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代表: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锡兰代表:(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 独立国家的地位。
如果你参加了亚非会议,面对大会中 不同意见,你会如何应对?
1949年上半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根据中国的历史 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毛泽东提出了外交三原则。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结合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原则。
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 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 给予同情和支持。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革命胜利的 成果,保护和平,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国际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又该如何调整外交策略呢?
新时期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 作,促进共同繁荣。
独自主,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开了中国外交 的新局面,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 使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新中国初期 的外交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 代
1972年,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20世纪80年 代后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大国的兴衰》
1971.4“小球推动大球”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 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
结合前面提供的材料,说说中美关系 改善的原因。
改善两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要求:
(1)从美国方面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已经认识到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2)从中国方面看,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可起到 牵制苏联,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作用。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建交 国家 1949 10 1950 9 1951 1 1952 0 1953 0
从上表的数据中我们能得出哪些信息?
1、外交三原则使我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冲破 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掀开了外交新篇章; 2、1951年后外交又陷困境,几乎没有国家与中国 建交。
材料一:
1969中苏珍宝岛之战
材料二:﹙70年代﹚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斗争中开始处于守势, 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开始考虑联华抗苏的可能性;中国领导 人认识到,苏联已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头号敌人。
——《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三:1971年7月,尼克松„„认为现在世界已有五个实力 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美国,在本世纪的1/3的 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作出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 立即把台湾 国民党当局的 “代表”从联合国 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决议。
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日关系的 缓和。1972年,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1989年 东欧剧变
1991年 苏联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