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课、第十一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共18张PPT)

同步练习
• 1、1913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的反 对袁世凯的斗争是(A )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同步练习
• 2、“二次革命”的导火索是 A(
)
• A.宋教仁被刺 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
时约法》
• C.袁世凯称帝 D.张勋拥溥仪复辟
同步练习
• 3、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 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 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 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 样说的主要理由是D 袁世凯( )
• 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 革命被镇压下去。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措施
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解散国会 ④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 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⑤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 任,可指定继承人
袁世凯祭天
三、护国战争
• 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 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小结
•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倒行逆 施,为建立独裁统治,实现自己的皇帝梦 ,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 二十一条”,这种复辟行径,受到国内各 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 党人积极活动,领导护国战争,终于迫使 袁世凯取消帝制,不久死去。袁世凯死后 ,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
1、宋教仁遇刺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 在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 优势,引起袁世凯的恐 慌。1913年春,准备北 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 火车站遇刺身亡。
宋教仁遇刺
• 2、“二次革命”的发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

二、北伐战争
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
北伐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北伐口号: 打倒列强,除军阀
胜利进军 的表现 迁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北伐 战争
都 广州
武汉
胜利进军
胜利进军 的原因
①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 ②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③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 锋模范作用; ④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 支援。
国民党一大旧址 (文明路215号)
外观及会场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改组国民党)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
1、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2、内容: 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 加入国民党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 帝反封建的主张。
3、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 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孙中山(创建者)
蒋介石(校长)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
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革命失败 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所以他 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 危亡。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知识拓展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北伐胜利进军
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学史明智
国共合作领导的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但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国民 革命失败,给今天的我们什么启示? 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 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 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 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八上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

八上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八上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辉煌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辉煌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不仅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将从农业、手工业、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辉煌。
一、农业科技的辉煌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充足的物质基础。
古代农业科技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是水利工程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民利用各种灌溉工程,如井、堰、渠等,改善了农田的水利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古代农民还发明了农具,如犁、耙、耒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二、手工业的辉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持。
古代手工业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是陶瓷工艺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瓷器制作工艺精湛,如青花瓷、白瓷、汝窑等,被誉为世界陶瓷之王。
此外,中国古代还发明了造纸术、丝绸、火药等,这些成就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造纸术的辉煌中国古代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张,即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传播知识更加方便快捷,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古代还发明了印刷术,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四、火药的辉煌火药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炸药。
火药的发明,不仅在军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推动了火器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科技的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指南针的辉煌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对航海、导航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人类航海的进步,为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印刷术的辉煌中国古代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即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制作更加便捷,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历史是人们了解过去的学科,而历史的叙述方式就是通过知识点的呈现来表现的。
本文旨在介绍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
1. 北魏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从420年到589年,历时近170年。
这个时期的历史主要由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和北周后期的北周、隋朝、南朝梁、南朝陈、南朝宋、南朝齐组成。
南北朝的分裂主要是因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和汉族贵族的内部矛盾导致的。
2. 北魏政治制度北魏政治制度是统治这个朝代的基础,它包括了律师法、罗马法和法家思想。
并且,北魏还采用了统一的货币制度,这有助于加强政治经济上的联系。
3. 鲜卑族对北魏的影响北魏的创立者拓跋珪是鲜卑族中的一员,同时,鲜卑族还在北魏的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4. 北魏的彩陶制作彩陶是北魏时期很流行的艺术形式,它主要用于陪葬或作为贵族生活用品。
这些彩陶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且它们的制作也是以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著称。
5. 隋朝政治制度隋朝所采用的政治制度比北魏更为完善,它起草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制度,并且对这些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6. 隋朝的兵器制造隋朝在军事战略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它的军事力量强大,其兵器制造水平也较为先进。
通过这种强大的力量,隋朝征服了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各个民族,并且统一了中国大陆。
本文列举了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的六个重要知识点,其中包括了南北朝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影响、艺术形式、兵器制造等方面。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对这个时期的历史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八年级上册历史1-24课时间表

八年级上册历史1-24课时间表
第一课:历史的定义、意义和分类
第二课:考古学和文献学研究历史的方法
第三课:人类起源和文明的形成
第四课:三大革命时期
第五课:夏商周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第六课:西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的变革
第七课: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分裂
第八课:秦朝统一中国
第九课:汉朝的兴衰
第十课:三国时期与南北朝时期的动荡
第十一课:隋朝与唐朝的盛世
第十二课: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十三课:元朝的统一和文化交流
第十四课:明朝的开创和贡献
第十五课:清朝的统一和封建固化
第十六课:欧洲的启蒙运动
第十七课: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工业革命
第十八课: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第十九课:中国近代的变革和发展
第二十课: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十一课: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革命斗争
第二十二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建设
第二十三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第二十四课:中国近年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讲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第11课啦。
这一课啊,那可是相当精彩,就像一场大戏一样。
这课主要讲的是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你想啊,北洋政府那时候就像个乱哄哄的大杂烩。
袁世凯这个大主角,一开始就不安分。
他就想着自己能当皇帝呢,这种想法在当时那可是开历史的倒车啊。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干了不少坏事儿。
袁世凯先是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辛亥革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民主共和的小火苗,他就想给扑灭了。
他搞了很多手段来加强自己的权力,把国会啥的都不当回事儿。
就好比一群人商量好了一起玩一个公平的游戏,他却非要改规则,让自己一个人能赢,这多不地道啊。
而且啊,他还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这“二十一条”可不得了,简直就是把中国的很多权益拱手送给日本啊。
这就像自己家里的宝贝,他却要分给外人,还是那么多宝贝,这不是卖国贼的行为吗?当时的中国人那肯定是非常气愤的,全国上下一片反对声。
后来啊,袁世凯称帝了。
他以为自己能像古代的皇帝一样威风呢,还搞了个登基大典。
可是他不知道,时代已经变了,老百姓已经不接受这种封建帝制了。
他这么一搞,各地都起来反对他,护国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就像大家都看不惯一个恶霸在村里横行霸道,于是团结起来反抗他一样。
袁世凯倒台之后呢,北洋政府还是乱得很。
那些军阀们就像一群争抢地盘的小混混,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
他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只想着自己的势力范围能不能扩大。
在这种军阀割据的局面下,老百姓的日子可苦了。
一会儿这个军阀来征税,一会儿那个军阀来抓壮丁,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啊。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的混乱和黑暗,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一个国家要是没有一个好的制度,没有一群为了人民着想的领导者,那这个国家就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啊,咱们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就更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的生活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共26张PPT)

观察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时间轴,归纳 其换算公式:
思 考
民国 民国 民国 (民国纪年)
元年 2年 3年 民国6年
1911年 1912年1913年 1914年 1917年 (公元纪年)
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
公元年=民国年+1911
考考你
检测:八路军的臂章上的“中华民国二十
C 七年”,应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
意义: 2024/1/9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国家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否定君主专制)
人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 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 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立法权
3.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 不包括( )
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 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 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
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临时大总统到南京任职;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袁世 凯在北京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胜利的果 实被袁世凯窃取
总结:为什么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 材料一:在武昌起义袁胜世利后凯,军北事方实半壁力江强山大还在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的手中 材料二:清末,袁世袁凯被世认凯为个是人“治威世望之高能臣”,凡一切拥护清廷和反对革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件

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 事长宋教仁遭暗杀。4月,袁世凯准 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 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 7月12日,李烈钧在孙中山的指示下, 从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旧部 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式宣布江 西独立,并发表电告讨袁。随后, 江苏、安徽、湖南等省也相继宣布 独立。此图反映了二次革命时的形 势。
背景
护国战争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 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梁启 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 世凯事宜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 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1)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 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
车站遇刺身亡。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 概况 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
人
2.二次革命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 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
背景 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 爆发
签订“二 十一条”
原因
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 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 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 条”的大部分内容
主要 内容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 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 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 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称帝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 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学科11-12年第一学期第课时
第三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十课五四运动主设计人:刘正凯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9月27日
上课时间:月日上课班级:8年级班和班
一、温故知新(5分钟,每组代表展示:《新青年》代表人物、口号。
二、导入:(1分钟)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学习目标】(理解分析抓关键,2分钟)1、重点: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2、难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的“新”指什么?。
四、自主学习:(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划出答案各组代表展示,10分钟)
1、五四爱国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直接原因(导火线)、爆发时间、口号、领导者、运动中心(前——后)、性质、结果、意义、五四精神、历史地位。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成立的条件、中共成立时间经过、一大主要内容、意义。
五、展示反馈5分钟效果:班班班班六、合作探究:(10分钟,小组为单位讨论,写出书面答案,展示交流。
提出本组疑难问题,给予点拨)材一: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
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材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会集,举行五四运动爆发。
1、材一的“某杂志”和“某革命理论”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一所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哪一年?
3、材二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此运动是哪一革命的开端?
七、达标检测(3分钟)
1.下列红色旅游区,属于沪浙(上海浙江)地区主题的是()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2董必武诗中“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中的画舫因召开哪次会议而闻名天下()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3.1919年6月20日,美国思想家杜威给女儿写信“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是难以想象的。
”他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A.取消了二十一条
B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国共实现合作
4、在党的诞生之初,党的中心任务是()
A领导农民运动B领导工人运动C.领导学生运动D实现共产主义
八、拓展延伸(9分钟)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九、反思:
八年级历史学科11-12年第一学期第课时
第三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主设计人:刘正凯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9月27日
上课时间:月日上课班级:8年级班和班
一、温故知新(5分钟,每组代表展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二、导入:(1分钟)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加快了大革命的到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埔军校……
三、【学习目标】(理解分析抓关键,2分钟)1、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难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依据。
四、自主学习:(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划出答案各组代表展示,10分钟)
1、黄埔军校的建立:背景、时间、主要领导成员、作用。
2、北伐胜利进军::目的、对象、开始标志、过程(主要战场、主要战役)、伟大成果、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背景、建立、性质(书上做出相应的笔记)
五、展示反馈:(5分钟)效果:班班班班
六、合作探究:(10分钟,小组为单位讨论,写出书面答案,展示交流。
提出本组疑难问题,给予点拨)1924年,孙中山来到一所学校视察,看到学校门口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生畏死勿入此门”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
2、举出该学校的四位主要领导干部及职务?
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七、达标检测(3分钟)
1.不属于北伐战争的对象是()A张作霖。
B.吴佩孚C.孙传芳D.袁世凯2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B无产阶级的利益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D农民阶级的利益
3.宁汉合流指的是()A.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B北京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C.广州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D.广州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
4、北伐战争打垮了北洋军阀而国民革命却失败了。
国民革命失败了是指()
A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B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八、拓展延伸(9分钟)1924年—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一场“打到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
其来势汹涌,似滚滚洪流。
学习过这一课后,老师针对这一课的难点,列出了以下探究性问题,请你来解答。
1、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北伐战争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3、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留给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启示?
九、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