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计算公式
二十四节气简单公式

二十四节气简单公式立春:=FILTER(MONTH=2 AND (DAY=3 OR DAY=5 ),2);雨水:=FILTER(MONTH=2 AND (DAY=18 OR DAY=20),2);惊蛰:=FILTER(MONTH=3 AND (DAY=5 OR DAY=7 ),2);春分:=FILTER(MONTH=3 AND (DAY=20 OR DAY=22),2);清明:=FILTER(MONTH=4 AND (DAY=4 OR DAY=6 ),2);谷雨:=FILTER(MONTH=4 AND (DAY=19 OR DAY=21),2);立夏:=FILTER(MONTH=5 AND (DAY=6 OR DAY=8 ),2);小满:=FILTER(MONTH=5 AND (DAY=20 OR DAY=22),2);芒种:=FILTER(MONTH=6 AND (DAY=5 OR DAY=7 ),2);夏至:=FILTER(MONTH=6 AND (DAY=20 OR DAY=22),2);小暑:=FILTER(MONTH=7 AND (DAY=6 OR DAY=8 ),2);大署:=FILTER(MONTH=7 AND (DAY=22 OR DAY=24),2);立秋:=FILTER(MONTH=8 AND (DAY=7 OR DAY=9 ),2);处暑:=FILTER(MONTH=8 AND (DAY=22 OR DAY=24),2);白露:=FILTER(MONTH=9 AND (DAY=7 OR DAY=9 ),2);秋分:=FILTER(MONTH=9 AND (DAY=22 OR DAY=24),2);寒露:=FILTER(MONTH=10 AND (DAY=7 OR DAY=9 ),2);霜降:=FILTER(MONTH=10 AND (DAY=22 OR DAY=24),2);立冬:=FILTER(MONTH=11 AND (DAY=7 OR DAY=9 ),2);小雪:=FILTER(MONTH=11 AND (DAY=22 OR DAY=24),2);大雪:=FILTER(MONTH=12 AND (DAY=6 OR DAY=8 ),2);冬至:=FILTER(MONTH=12 AND (DAY=21 OR DAY=23),2);小寒:=FILTER(MONTH=1 AND (DAY=5 OR DAY=7 ),2);大寒:=FILTER(MONTH=1 AND (DAY=19 OR DAY=21),2); DRAWTEXT(立春,HIGH*1.02,'立春'),COLORGREEN; DRAWTEXT(雨水,HIGH*1.02,'雨水'),COLORGREEN; DRAWTEXT(惊蛰,HIGH*1.02,'惊蛰'),COLORGREEN; DRAWTEXT(春分,HIGH*1.02,'春分'),COLORGREEN;DRAWTEXT(清明,HIGH*1.02,'清明'),COLORGREEN; DRAWTEXT(谷雨,HIGH*1.02,'谷雨'),COLORGREEN; DRAWTEXT(立夏,HIGH*1.02,'立夏'),COLORMAGENTA; DRAWTEXT(小满,HIGH*1.02,'小满'),COLORMAGENTA; DRAWTEXT(芒种,HIGH*1.02,'芒种'),COLORMAGENTA; DRAWTEXT(夏至,HIGH*1.02,'夏至'),COLORMAGENTA; DRAWTEXT(小暑,HIGH*1.02,'小暑'),COLORMAGENTA; DRAWTEXT(大署,HIGH*1.02,'大署'),COLORMAGENTA; DRAWTEXT(立秋,HIGH*1.02,'立秋'),COLORYELLOW; DRAWTEXT(处暑,HIGH*1.02,'处暑'),COLORYELLOW; DRAWTEXT(白露,HIGH*1.02,'白露'),COLORYELLOW; DRAWTEXT(秋分,HIGH*1.02,'秋分'),COLORYELLOW; DRAWTEXT(寒露,HIGH*1.02,'寒露'),COLORYELLOW; DRAWTEXT(霜降,HIGH*1.02,'霜降'),COLORYELLOW; DRAWTEXT(立冬,HIGH*1.02,'立冬'),COLORWHITE; DRAWTEXT(小雪,HIGH*1.02,'小雪'),COLORWHITE; DRAWTEXT(大雪,HIGH*1.02,'大雪'),COLORWHITE; DRAWTEXT(冬至,HIGH*1.02,'冬至'),COLORWHITE; DRAWTEXT(小寒,HIGH*1.02,'小寒'),COLORWHITE; DRAWTEXT(大寒,HIGH*1.02,'大寒'),COLORWHITE;。
节气计算公式

节气计算公式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计时方式,用来确定时间和气候变化。
如今,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节气的时间。
以下是节气计算公式:立春:阳历2月4日或5日,计算公式为:Y*D+C,其中Y为公历年份的末2位数字,D为0.2422,C为节气校正值。
雨水:阳历2月19日或20日,计算公式同立春。
惊蛰:阳历3月5日或6日,计算公式同立春。
春分:阳历3月20日或21日,计算公式为:Y*D+B,其中B为节气校正值。
清明:阳历4月4日或5日,计算公式同春分。
谷雨:阳历4月19日或20日,计算公式同春分。
立夏:阳历5月5日或6日,计算公式为:Y*D+D+C,其中C为节气校正值。
小满:阳历5月20日或21日,计算公式同立夏。
芒种:阳历6月5日或6日,计算公式同立夏。
夏至:阳历6月21日或22日,计算公式为:Y*D+D+E,其中E为节气校正值。
小暑:阳历7月6日或7日,计算公式同夏至。
大暑:阳历7月22日或23日,计算公式同夏至。
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为:Y*D+2D+C,其中C为节气校正值。
处暑:阳历8月22日或23日,计算公式同立秋。
白露:阳历9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同立秋。
秋分:阳历9月22日或23日,计算公式同春分。
寒露:阳历10月8日或9日,计算公式同立秋。
霜降:阳历10月23日或24日,计算公式同立秋。
立冬:阳历11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为:Y*D+3D+C,其中C 为节气校正值。
小雪:阳历11月22日或23日,计算公式同立冬。
大雪:阳历12月7日或8日,计算公式同立冬。
冬至:阳历12月21日或22日,计算公式为:Y*D+3D+F,其中F为节气校正值。
小寒:阳历1月5日或6日,计算公式同冬至。
大寒:阳历1月20日或21日,计算公式同冬至。
以上就是节气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3节气时间计算方法

23节气时间计算方法
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计算,分别是平气法和定气法。
平气法是先测定出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间隔,然后将其平均分为24个等份,每份即为一个节气的平均时间间隔。
这种方法在清代以前的日历中广泛应用。
定气法则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间隔,平均分为24个等份,每份即为一个节气的时间间隔。
这种方法在清代以后农历中广泛应用。
具体地,地球每绕太阳公转15度,就是一个节气的发生时间。
另外,对于立春节气的日期,可以通过一个公式来计算:[Y*D+C]-L。
其中,Y是年份的后两位数,D是0.2422,C是世纪数,L是闰年数。
对于21世纪,C值等于3.87,对于22世纪,C值等于4.15。
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立春节气的日期,其他节气的日期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计算。
二十四节气计算公式

二十四节气计算公式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古代,人们根据节气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调节饮食习惯等。
而如今,在现代社会,虽然已经不再那么严格地按照节气来过日子,但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或者是民俗习惯,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二十四节气的计算公式是如何得出的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经上的位置来确定的。
太阳每年在黄经上转动一周,这一周的时间大约是365.2425天,也可以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而这个时间周期就揭示了二十四节气的计算规律。
基于这个周期,古代人们发展出了一套计算公式。
首先,需要确定冬至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
冬至是太阳在黄经上经过最低点的那一天,也就是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刻。
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冬至一般发生在公历的12月21日左右。
在确定了冬至之后,根据太阳每年在黄经上转动一周的规律,可以计算出其它的节气时间节点。
假设我们用t表示具体的时间,那么每个节气的公式可以表示为:t = 冬至时间 + 365.2425 / 24 * 节气距离冬至的黄经度数。
其中,节气距离冬至的黄经度数可以通过查表或者计算得出。
这个度数表示它距离冬至的位置有多远。
例如,“立春”这个节气是太阳在黄经上走过315度时的时刻。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上述的计算公式可能还存在一些修正。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并不完全是一个圆,所以太阳在黄经上运行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不断观察和修正,逐渐将这些误差纳入计算公式中,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除了计算公式之外,二十四节气还涉及到一些与地理环境有关的因素。
因为太阳的直射点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地球公转轨道的改变而发生偏移。
这也就意味着,同一个节气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可能会有微小的差异。
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二十四节气的公式也变得更加精确和简便。
24节气精确到秒的算法

24节气精确到秒的算法【原创版】目录1.24 节气概述2.24 节气的计算方法3.24 节气的精确到秒的算法4.算法的优点和应用正文【1.24 节气概述】24 节气,又称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的用来划分季节的时间体系。
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农事活动。
24 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气候的特点。
【2.24 节气的计算方法】我国传统的 24 节气计算方法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
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 15 度,就对应一个节气。
由于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速度不均匀,所以每个节气的时间长度也不相等。
此外,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和地轴的倾斜角度,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和地球公转的位置并不完全对应,因此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每个节气的具体时间。
【3.24 节气的精确到秒的算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精确到秒的算法来计算 24 节气。
这种算法是基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运动规律,利用天文学和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
具体来说,它是通过计算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地球公转的位置、地球自转的位置等因素,来确定每个节气的具体时间。
这种算法的优点是计算精度高,可以精确到秒,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算法的优点和应用】24 节气精确到秒的算法具有许多优点和应用。
首先,它提高了 24 节气计算的精度,使得 24 节气更加准确地反映季节的变化和气候的特点。
其次,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和气象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十四节气如何计算资料

二十四节气如何计算?立春日期的计算: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二十四节气的计算立春日期的计算计算公式:[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0.2422+3.87]-[(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
雨水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18.74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雨水的C值18.73。
举例说明:2008年雨水日期=[8×.0.2422+18.73]-[(8-1)/4]=20-1=19,2月19日雨水。
例外:2026年计算得出的雨水日期应调减一天为18日。
惊蛰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5.63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惊蛰的C值=5.63。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0.2422+5.63]-[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
例外:无。
春分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20.646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春分的C值=20.646。
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2422+20.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例外:208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清明节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4.81,20世纪=5.59。
例外:无。
谷雨节日期的计算[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0.1,20世纪=20.888。
举例说明:2088年谷雨日期=[88×.0.2422+20.1]-[88/4]=41-22=19,4月19日是谷雨。
如何计算节气时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如何计算节气时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展开全文想必你还记得,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科书中,讲到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在这个公转轨道上,分别被固定的二分二日四点分开,就拿秋分日来说,这一天太阳会直射赤道,但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不断的自转和公转的,从北极上空上看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都是自西向东的,只有当地球转到秋分那一时刻的位置时,地球的晨昏圈才会和经线圈重合,其夹角为0°,过了这一时刻,二者就会有夹角,所以秋分只在某日的某市某分某秒,是个精确的时间。
同理,所有的二十四节气都是这样的道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
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
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
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
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从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4日。
二十四节气日计算方法

二十四节气日计算方法
一、计算“立”的方法
1.四分点法:将立春算作一年的开始,每个节气周期为15天。
根据这个原则,节气日期按照四分之一的周期计算即可。
(1)节气日期=(年份%4)*15-3
2.十九年周期法:将立春算作一年的开始,每个节气周期为
365.2422/24天。
在计算中,需要用到闰年的差距,闰年的周期为
365.2422/24+1天。
(1)计算闰年数:闰年数=INT(年份/4)-INT(年份/100)+INT (年份/400)
(2)计算年份的天数:年份的天数=365*年份+闰年数
(3)计算节气日期:节气日期=INT(年份的天数/24)
二、计算“中”的方法
1.天干法:根据天干地支的排列顺序进行计算。
(1)计算(立冬+节气日期)%60
(2)根据结果对照天干表,获取对应的天干
2.数九法:数九是将农历年份的六个九段分别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计算所得的日期即为对应的节气日期。
(1)九段长度=日月离晦分钟*300+小时-日月离晦小时*100
(2)节气天数=5*60+(九段长度%540)/9
(3)节气日期=(九段长度/540)*15-节气天数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日的计算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主要考虑到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等因素。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每年每个节气的具体日期,方便人们进行农事和生活的安排。
同时,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日计算方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至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
【小寒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4055,20世纪=6.11。
举例说明:1988年小寒日期=[88×.0.2422+6.11]-[(88-1)/4]=27-21=6,1月6日小寒。
例外:1982年计算结果加1日,2019年减1日。
【大寒日期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的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0.12,20世纪C=20.84。
举例说明:2089年大寒日期=[89×0.2422+20.12]-[(89-1)/4]=41-22=19,1月19日大寒。
例外:208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20世纪无。
【立春日期的计算】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0.2422+3.87]-[(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
【雨水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18.74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雨水的C值18.73。
举例说明:2008年雨水日期=[8×.0.2422+18.73]-[(8-1)/4]=20-1=19,2月19日雨水。
例外:2026年计算得出的雨水日期应调减一天为18日。
【惊蛰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5.63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惊蛰的C值=5.63。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0.2422+5.63]-[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
例外:无。
【春分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20.646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春分的C值=20.646。
举例说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2422+20.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例外:208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清明日期的计算】[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4.81,20世纪=5.59。
举例说明:2088年清明日期=[88×.0.2422+4.81]-[88/4]=26-22=4,4月4日是清明。
【谷雨日期的计算】[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0.1,20世纪=20.888。
举例说明:2088年谷雨日期=[88×.0.2422+20.1]-[88/4]=41-22=19,4月19日是谷雨。
例外:无。
【立夏日期的计算】[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52,20世纪=6.318
举例说明:2088年立夏日期=[88×.0.2422+5.52]-[88/4]=26-22=4,5月4日是立夏。
例外:1911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为什么有时是5月5日却有时是5月6日,主要是看西历是否闰年,如果想容易记下,只要知道奥运年份便行。
【小满日期的计算】[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04,20世纪=21.86。
举例说明:2088年小满日期=[88×.0.2422+21.04]-[88/4]=42-22=20,5月20-21日小满。
例外:200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芒种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678,20世纪=6.5。
举例说明:2088年芒种日期=[88×.0.2422+5.678]-[88/4]=26-22=4,6月4日芒种。
例外:190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夏至日期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37,20世纪=22.20。
举例说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注:沈阳金桥医院专家提醒:夏天也是甲亢病的高发时期
【小暑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108,20世纪=7.928。
举例说明:2088年小暑日期= [88×0.2422+7.108]-[88/4]=28-22=6,7月6日是小暑。
例外:1925年和2016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大暑日期的计算】[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83,20世纪=23.65。
举例说明:2088年大暑日期= [88×0.2422+22.83]-[88/4]=44-22=22,7月22日大暑。
例外:192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立秋日期的计算】[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5,20世纪=8.35。
举例说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例外:200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处暑日期的计算】 [Y*D+C]-[Y/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13,20世纪=23.95。
举例说明:2088年处暑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处暑。
【白露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C=闰年数,21世纪C=7.646,20世纪=8.44。
举例说明:2088年白露日期=[88×0.2422+7.646]-[88/4]=28-22=6,9月6日是白露。
例外:1927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计算公式
【秋分日期的计算】[Y×D+C]-L
公式解读
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042,20世纪=23.822。
举例说明
2088年秋分日期=[8×0.2422+23.042]-[88/4]=44-22=22,9月22日是秋分。
例外
194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寒露日期的计算】[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8.318,20世纪=9.098。
举例说明:2088年寒露日期=[88×0.2422+8.318]-[88/4]=29-22=7,10月7日是寒露。
例外:无。
【霜降日期的计算】[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438,20世纪=24.218。
举例说明:2088年霜降日期=[88×0.2422+23.438]-[88/4]=44-22=22,10月22日霜降。
例外:2089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立冬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438,20世纪=8.218。
举例说明:2088年立冬日期=[88×0.2422+7.438]-[88/4]=28-22=6,11月6日是立冬。
例外:2089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小雪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36,20世纪=23.08。
举例说明:2088年小雪日期=[88×0.2422+22.36]-[88/4]=43-22=21,11月21日小雪。
例外:197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大雪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18,20世纪=7.9。
举例说明:2088年大雪日期=[88×0.2422+7.18]-[88/4]=28-22=6,12月6日大雪。
例外:1954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