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与血流动力学

合集下载

内科学:心力衰竭

内科学:心力衰竭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体力过劳 补液过多过快
其他:电解质、酸碱平衡、贫血、甲 亢
病理生理
一、代偿机制 1、Frank-Starling定律:心功能曲线
病理生理 2、心肌肥厚
引起肥厚的初始刺激是压力负荷过重时,引起收缩期室 壁张力的急剧增加导致肌原纤维对称性复制,单个心肌 细胞增大和向心性肥厚。通常室壁增厚足以将收缩应力 维持在正常水平。当初始刺激是心室容量负荷过重时, 舒张期室壁张力增加导致肌节复制,心肌细胞伸长,心 室扩张。通过laplace公式可引起收缩张力轻度增加,心 室出现对称性肥厚,收缩张力可恢复正常,此时心功能 仍得以维持。随疾病的发展,心肌细胞结构进一步破坏, 心衰随之发生。当心肌细胞发生局部坏死(如心肌梗死) 可造成容量负荷过重,心肌细胞广泛性坏死,如缺血性 心肌病、心肌炎等有害物质对心肌的损害,均可增加残 留细胞的负荷,并引起反应性肥厚,进而损害这些细胞 的功能,后负荷的增加进一步引起心室扩大
实验室检查
二、超声心动图
心腔大小 收缩功能:射血分数(EF)>50%(Nor) 舒张功能:E/A >1.2
三、核素心血池显影 四、心-肺吸氧运动试验
最大氧耗量(VO2max, ml/min.Kg): Nor >20 无氧阈值: Nor >14
五、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
肺楔压(PCWP<12mmHg); 心脏指数(CI>2.5L/(min.m2))
心功能不全(cardiac dysfunction)
病因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
2 心肌炎和心肌病
肥 厚 型 心 肌 病
扩 张 型 心 肌 病
3 心肌代谢障碍: DM、Vit B1缺乏
二、心脏负荷过重

病理生理学—— 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学—— 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学——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各种病因导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泵功能降低,心排出量绝对或者相对减少,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称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病因(causes):1. 心肌收缩、舒张功能障碍2、心脏负荷过重3.心室舒张受限4. 严重的心律失常(但多数情况下,心律紊乱常作为心力衰竭的诱因出现。

)*心脏收缩时承受的负荷称为压力负荷——后负荷;心脏舒张是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容量负荷——前负荷。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1.全身感染2. 心律失常3.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酸中毒、高钾血症)4. 妊娠、分娩5. 其他(过多过快输液、情绪激动、过度运动、气候剧变)心力衰竭按心排出量的水平分类:a、低排出量型: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瓣膜病、心肌炎。

B、高排出量型: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妊娠、重度VitB1缺乏症、动静脉瘘。

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与心肌肥大的区分:心肌肥大是心脏维持心功能的重要代偿方式;但在病因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过度肥大的心肌可因心肌重量的增加与心功能的增加不成比例即不平衡生长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的机制:1、心脏交感神经元轴突2、线粒体数量3、毛细血管的数量4、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5、肌浆网钙处理能力心力衰竭的代偿1. 心脏的代偿反应(1)心率加快(快速)代偿→失代偿(2)心脏扩张(意义:急性,不持久,不伴有能量产生的增多)(3)心肌肥大意义:收缩力↑,心输出量↑,降低室壁张力,降低耗氧量(最经济,持久,有效的代偿方式,形成较慢,伴有能量产生增加)2. 心外的代偿反应血容量增加血流重新分布红细胞增多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心衰的临床表现:肺循环淤血体循环淤血心输出量不足肺循环淤血————左心衰竭时,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呼吸困难和肺水肿(一)呼吸困难:1. 呼吸困难机制(肺淤血、肺水肿)(1)肺顺应性降低,(2)低氧血症,(3)气道阻力增大,(4)肺内感受器兴奋性增高2、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1)劳力性呼吸困难;(2)端坐呼阿吸(orthopnea):心衰病人被迫采取端坐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状态。

慢性心力衰竭及临床用药

慢性心力衰竭及临床用药

【发病机理】
心力衰竭的基本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心排出量 减低,心排出量取决于四个因素: . 心肌收缩力 ↓ .. 前负荷→ 心排出量 ←后负荷
心率
【病理生理】
1.神经内分泌 异常
2.心室 重构
1.交感神经系统(SNS)活性增高 →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
统(RAAS)活性增高 3.血管精氨酸加压素水平增高
地高辛可用于快速房颤患者,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 地高辛常用量为0.25mg/d。70y以上者或肾功能患者宜用
0.125mg/d。 地高辛没有明显的降低HF患者的死亡率,因而不主张早期使
用。不推荐用于NYHA心功能I级患者。 与传统观念相反。地高辛安全、耐受良好,不良反应主要见
于大剂量时,但大剂量对于HF并不需要。 虽有人主张测定地高辛血清浓度指导用量,但尚无证据支持
1、利尿剂
有体液潴留的证据,均应给予利尿剂,NAHA I级患者一般不 需应用利尿剂; 水肿消退,HF症状好转临床稳定,亦不能将利尿剂作为单一治 疗,一般与ACEI和β-Bs联合应用; 轻度体液潴留适用双克治疗;重度体液潴留或肾功能损害时, 宜用袢利尿剂如速尿; 通常从小剂量开始(双克25mg/d、速尿20mg/d)逐渐加量, 双克100mg/d正达最大效应,速尿不受剂量限制; 一旦病情控制,即可以最小剂量长期维持,在维持期应根据体 液潴留情况调整剂量; 利尿剂如用量不足致使体液潴留可减弱ACEI的疗效和增加βBs治疗的危险性;用量过大引起血容量不足,可增加ACEI、 ARB的低血压反应,甚至出现肾功不全的危险性。 在应用利尿剂治疗的过程中,如出现低血压和/或氮质血症患者; 若无明显体液潴留,则可能是利尿剂过度致血容量减少所致; 若有明显体液潴留,则可能是HF恶化,终末器官灌注不足表现, 应加强利尿,并短期使用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如多巴胺(1— 5μg/Kg.min)或多巴酚丁胺治疗。

重组人促红素联合米多君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重组人促红素联合米多君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及 因心 力衰竭 再 次住 院率 明 显 降低 ,两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 0 0 ) P< .5 ;两组 的 mP P及 A
LE V F比较 差 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0 0 ) 结 论 :在 慢性 充血 性 心 力 衰竭 规 范治 疗基 础 上 ,终 P .5 。 末期 心 力衰竭 患者加 用 E O及 米 多君 可 改善 心功 能及 血流 动 力学 。 P [ 关键 词 ] 心 力衰竭 ;重组人 促 红素 ;米 多君 ;心功 能 ;血流 动 力学
Efe to s o i to fe yt op i tn a i drne o t e c r i c f nc i n nd he o na i si ate t f c f a s ca i n o r hr o e i nd m do i n h a d a u to a m dy m c n p i n s
f n t n a e dy a c n p te s wih e d sa e h a tfiu e M e ho s:F ry tr e p t n s wih e d sa e u c i nd h mo n misi a int t n — tg e r al r . o t d o —h e a i t t n — tg t e h a tf i e we e r c u t d it h ssu y P te s we e r n o y dii e n o t r u s,c mb n to r ame t e r al r e r ie n o t i t d . a int r a d ml v d d i t wo g o p ur o i a in te t n
die lsbet w r o o e p fr o ts h eeso lo rsue e ol i ,B P V F a d r .A l u jcs eef l du o m nh.T el l fbod pesr ,h m g bn N ,L E n n lw 3 v o

心力衰竭与血流动力学讲解学习

心力衰竭与血流动力学讲解学习
➢ AMI后无论EF值如何都须使用受体
阻滞剂; ➢ EF值正常但有心肌受损的B阶段病人,冠
心病者常规使用,无强适应证则不必使用。
受体阻滞剂:禁忌症
➢ 支气管痉挛或COPD; ➢ 心动过缓,HR<55次/分; ➢ 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 收缩压<90mmHg;
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 心衰恶化及液体潴留:用阻滞剂前尽量
地高辛属于治疗EF值降低心衰的第4个药物, 可在任何时候开始使用,其应用目的是:减 轻心衰症状、减少再住院率;控制房颤心室 率、增强活动耐力。
利尿剂
➢ 与β受体阻滞剂、ACEI/ARB、醛固酮 受体拮抗剂不同,利尿剂在减少发病率和 死亡率方面迄今无询证证据;
➢ 但利尿剂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和水肿症状, 故无论EF如何,只要有钠水潴留的症状 和体征就须使用利尿剂。
EFpHF没有长期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 证据。
洋地黄:适应证
➢ 心脏扩大+低EF值+心衰症状+房颤: 洋地黄最佳适应症;为有效控制心室 率,应与受体阻滞剂合用;
➢ 心脏扩大+低EF值+心衰症状+窦性心 律患者,只要临床症状明显,也适用 洋地黄治疗。
洋地黄:作用机制
➢ 抑制细胞钠-钾ATP酶,导致细胞内高 钠低钾,钠-钙交换增加,心肌细胞 钙浓度增高,收缩力增强;
心力衰竭基本病因
➢ 直接心肌受损; ➢ 心室负荷过重; ➢ 心室充盈受限
直接心肌受损
➢ 缺血性心肌受损(冠心病); ➢ 特发性心肌受损(心肌病) ➢ 炎症性心肌受损(心肌炎); ➢ 化学性心肌受损(酒精、抗癌药); ➢ 代谢性心肌受损(糖尿病、甲亢、VitB1缺乏);
心室负荷过重

从血流动力学到心血管重塑——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认识及再思考

从血流动力学到心血管重塑——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认识及再思考

分 泌持续 的激 活可直接 损害 心肌和加 重血液 动力学
紊乱 , 使心室重 塑 ; 促 而心 肌 损害和心室 重塑 的结果
叉导致血 液动力学 紊乱加 重和 神经 内分 泌进一 步激
活, 如此 形成恶性循 环 , 同推 动心力衰竭 进行性 恶 共 化, 直至 成为终末期 心衰 。
血液 动力学 紊乱和 心力 衰竭。不 幸的是 目前临床上 许 多心血管 系统致病 因子 还无法 及时有 效地控 制和
维普资讯
Me ii e a d Ph ls hy M a c 00 V 2 No 3 To a 5 dcn n i op , r h 2 2. o 3 , tl No 2 0
. .
从 血 流 动 力 学 到 心 血 管 重 塑
对 充 血 性心力 衰 竭 的新认 识 及再 思考
保持 自身 内环境 稳 态的能 力 , 当最 初 的血 液 动 力学
紊 乱发生, 心脏 排 血量下 降与代谢 需要 不相适应 时. 机体 再始动用 其储 备, 依次通 过 Fak—St lg机 rn irn ai 制、 交感一 肾上 腺 素 系统 及 肾 素一 血 管 紧张 素一 醛 固酮 系统 ( A ) R As 活性 增 高 和 内皮 素 、 钠 素 以及 心 加 压素的 自分 泌或/ 旁 分 泌 作 用 ( 经 内分 泌 激 和 神 活 )使 心肌收缩 力增 加 、 , 心率 加快 、 容量 增 多 、 血 选
择性 外周血管收缩 及心 脏适 应 性 肥 厚 及扩张 ( 室 心
开 始启动 了, 只要致病 因子 不能 完全清除 。 过 程一 该 般不 会停 止。机体 及心脏 的代偿 活动始终 贯穿于 心
力衰竭 发生 发展的 整个 过 程 , 床上 习惯 地 根 据病 临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适应反应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性增高 血管紧张素:引起血管收缩,促进心肌和非心肌细胞肥大和增 生 醛固酮:水钠储留,作用于心脏成纤维细胞,促进胶原合成和 心肌重构 心脑肾、血管壁等都有表达RASS的能力,心肌局部AngII作 用较循环中更重要。 ANP(心房利钠肽):心房分泌(与心房压力增加有关),具 有利钠、利尿、舒张平滑肌、降血压、抑制肾素和醛固酮的产 生的作用
治疗灵感
人们发现脓毒症时凝血抑制剂水平明显下降,人们希望补充抗凝 物质,以期重新恢复凝血平衡,减少炎症反应,以达到治疗脓毒 症的目的 重组活化蛋白C 2011的研究表明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能从rhAPC中获益(rhAPC 组死亡率26.4%,安慰剂组24.2%),且该药品已退市,SSC指南对 其未再发表任何建议;
凝血紊乱
脓毒症时大量的炎症介质和毒素损伤血管内皮,暴露组 织因子,从而开启外源性凝血途径;缓激肽可以激活 XII因 子,进一步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 在脓毒症的整个过程中,炎症和凝血2各系统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加之微循环障碍、高凝状态、凝血-抗凝血平衡 失调,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障碍等因素,机体微血栓形 成,最终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葡糖球菌属: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化脓性(A群)链球菌 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屎肠球菌 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 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 与医学相关的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军团菌属 、嗜血杆菌属等 厌氧菌: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真菌: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曲霉菌 病毒:SARS冠状病毒、流感病毒、沙特冠状病毒
脓毒症治疗现状
新的治疗途径尚未取得突破 旧的治疗方案疗效难以让人满意 虽有3届共识指南,但仍有诸多争议 目前治疗的重点仍是抗感染及重要脏器的支持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第十章--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第十章--心力衰竭

第一节 概 述
5.其他
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严重创伤、大出血、慢性贫血、 输血输液过多过快等,均可诱发心力衰竭。
第一节 概 述
四、心力衰竭的分类和临床分期
(一)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速度分类
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
(二)按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心力衰竭 ;中度心力衰竭 ;重度心力衰竭
(三)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分类
第一节 概 述
1.全身感染
感染诱发心力衰竭的机制是:
①感染引起发热时交感神经兴奋,代谢率增高,心率加快,心肌 耗氧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 ②感染所产生的内、外毒素可直接损害心肌; ③心率加快,既增加心肌耗氧量,又使心脏舒张期缩短,冠脉血 流量减少,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因此削弱心脏的代偿功能;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2.酸碱失平衡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2)高钾血症
酸中毒并发血钾升高可抑制心肌动作电位复极化2期Ca2+内流,使 心肌收缩力降低;高钾血症还可引起心肌传导性降低并导致单向阻 滞和传导缓慢,因而易形成兴奋折返,造成心律失常,促使心衰发 生。
第一节 概 述
3.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由于心肌耗氧量增 加,心脏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心排出量减少 ;同时,冠脉灌注不足,心肌缺血,会导致或诱发心 力衰竭。
1.全身感染
感染诱发心力衰竭的机制是:
④呼吸道感染,造成缺氧,引起心肌结构损伤和代谢障碍, 使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使气道阻力增加,引起呼 吸困难,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加重。同时,造成 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障碍,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心 肌舒缩功能障碍。
第一节 概 述
2.酸碱失平衡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类型
EF降低心衰(EFrHF) EF保留心衰(EFpHF) 急性失代偿心衰(ADHF)
正常的血流动力学意味着心脏:
前后负荷正常; 解剖结构正常; 供血系统(冠脉)正常; 电生理活动正常; 机械活动正常;
正常的心功能决定于下列因素:
1. 2. 3. 4. 5. 6. 7. 8. 正常的前后负荷 正常的心肌舒缩功能 正常的冠状动脉循环 正常的瓣膜启闭功能 正常的心包结构 正常的心率、节律 心房心室顺序收缩 左右心室同步收缩
心力衰竭基本病因
直接心肌受损; 心室负荷过重; 心室充盈受限
直接心肌受损
缺血性心肌受损(冠心病); 特发性心肌受损(心肌病) 炎症性心肌受损(心肌炎); 化学性心肌受损(酒精、抗癌药); 代谢性心肌受损(糖尿病、甲亢、VitB1缺乏);
心室负荷过重
容量(前)负荷过重:
ACEI:禁忌症
双侧肾动脉狭窄; 妊娠患者; 曾发生过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肌酐>3mg/dl (265µmol/L); 血钾>5.5mmol/L; 收缩压<90mmHg(美国指南<80mmHg); 心源性休克
受体阻滞剂:适应征
所有左室EF值下降且病情稳定的病人均需 使用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症或不能 耐受;
阶段C:(有危险因素、有结构异常、有心衰)
临床上大量的心力衰竭病人均属于此期。器 质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既往或 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 干预措施:A、B两期所有措施;无禁忌症全 部使用ACEI、 受体阻滞剂;存在液体潴留 使用利尿剂;特定患者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 剂、洋地黄类强心剂、起搏治疗等。
结构异常、无心衰);
阶段C:临床心衰阶段
结构异常、有心衰临床表现);
(有危险因素因素,无结构异常、无心衰)
发生了心血管疾病或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 素,但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未出现心力衰 竭症状。(如已存在高血压、冠状动脉斑块、 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 干预措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 冠脉血运重建、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控制 甲亢及过速性心律失常、阿司匹林一级预防 等。
阶段D:难治性终末期心衰
心力衰竭进入到难治性终末期阶段。尽管采 用了优化的药物治疗,仍表现为休息或轻微 运动即有症状,不能完成多数日常活动,经 常有心脏恶液质表现(消瘦、贫血、低钠), 需多次和延长住院接受强化治疗。 干预措施: A、B、C期所有措施;频繁静脉 使用利尿剂;持续静脉点滴正性肌力药;考 虑心脏移植及其他手术措施;临终关怀。
心力衰竭临床问题,兼谈血流 动力学变化与药物选择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张菲斐
为什么要重视血流动力学?
心力衰竭的实质就是血流动力学紊乱; 不同类型心衰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同; 心衰急性和慢性阶段血流动力学特点也不 相同; 血流动力学的简单含义就是前、后负荷, 或心脏充盈压及外周阻力、心排量; 把握心衰血流动力学特点是正确选择药物 及其他措施的关键。
心力衰竭的阶段或分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最后阶段(心 血管疾病的最后堡垒) 各种心血管疾病都可看做是心力衰竭的不 同阶段 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甚至控制各种危险 因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避免进展到心力 衰竭
心衰的分期系统
阶段A:前心衰阶段(有危险因素,无结构
异常、无心衰);
阶段B :前临床心衰阶段(有危险因素、有
激素使用个人经验及荟萃资料:
轻型心肌炎病程在2周以内者,不使用 激素; 一般情况稳定但心电图表现为房室传 导阻滞,可试用冲击量激素3~5日,如 有效改口服维持; 一般情况虽稳定但持续存在低热、血 沉快及/或心肌酶升高者
病程虽在2周内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试用激素: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或不伴心源性晕厥者; 心脏进行性扩大、常规治疗心衰不缓解者; 心源性休克者; 复杂室性心律失常者; 合并心包积液者; 证实合并有结缔组织病者; 风湿性心脏炎者;
EFrHF为什么不能用非二氢吡啶CCB?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虽然与受体阻 滞剂一样有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 但机制不是通过阻断交感,没有抗重 构作用,反而有心衰恶化副作用—— 进一步导致心排量降低。
EFpHF为什么没有抗重构概念?
EFpHF关键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是低排而是 左室充盈压升高; 快速降低充盈压、缓解症状是治疗优先考 虑; 虽然有些EFpHF病人也使用受体阻滞剂、 ACEI/ARB,但目的并非抗重构,而是抗 缺血、降压、逆转心室肥厚; EFpHF没有长期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 证据。
阶段B
(有危险因素、有结构异常、无心衰)
发生了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结构和功能 已经异常,但未出现过心力衰竭临床症状。 (如实验室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损伤、陈旧 心肌梗死、心室肥厚、心腔扩大、瓣膜狭窄 或关闭不全、EF值减低或舒张功能不全) 干预措施:A 期所有措施,合适人群应用 ACEI/ARB、受体阻滞剂。
关于心衰的定义和诊断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任何原因使心 脏结构或功能受损而致心室充盈或排血异常。 心衰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 并不存在单一的心衰确诊方法。 虽然绝大多数心衰原因是左室心肌受损,但 心包、瓣膜、大血管异常同样会出现心衰的 临床表现; 不能把心力衰竭简单等同于心肌病或左室功 能障碍。
神经体液激活的后果
持续心肌损害及心电紊乱 血管阻力增加 肾功能异常 肌肉萎缩 骨髓造血异常 肺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
左室重构
心 室 重 构 是 一 个 持 续 存 在 的 过 程
Normal
Remodeling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心梗初期
心梗后期 (小时到天)
整体重构 (数天到数月)
NT-proBNP测值范围:
50岁以下>450pg/ml支持心衰; 50岁以上>900pg/ml支持心衰; 有肾功能不全>1200pg/ml支持心衰; 初次测定<300pg/ml可排除心衰; 心衰治疗后<200pg/ml提示预后良好。
EFrHF为什么要抗重构治疗
左室重构的根本原因是:心排量降低 神经体液激活:交感、RAS、精氨酸加压素 后果:外周阻力增高、液体潴留、心肌坏死、 心腔进一步扩大; 抗重构药物:受体阻滞剂、ACEI/ARB、醛 固酮受体拮抗剂; 抗重构治疗必须在增加心排量、减轻液体潴 留的基础上进行:正性肌力药、利尿剂。
利尿剂
与β受体阻滞剂、ACEI/ARB、醛固酮 受体拮抗剂不同,利尿剂在减少发病率和 死亡率方面迄今无询证证据;
但利尿剂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和水肿症状, 故无论EF如何,只要有钠水潴留的症状 和体征就须使用利尿剂。
ACEI/ARB:适应征
所有左室EF降低患者无论病因如何、有 无症状都应尽早使用ACEI/ARB,除非 有禁忌症; AMI后无论EF值如何都须使用 ACEI/ARB; EF值正常但有缺血/损伤证据(心电图、 ECT)的B阶段者,如有明确心肌炎或大量 饮酒史,也建议使用ACEI/ARB
用法:地塞米松5~10mg冲击3~5天,无效停用、有效口服, 疗程依具体情况而定。
诊断心衰常用辅助检查
心脏彩超最有价值; 胸部X线; 心电图; NT-Pro-BNP;
心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
心力衰竭很少有心电图完全正常者; 正常心电图对于排除心力衰竭(尤其 是EFrHF)的价值较高; 胸前导联出现Q波、LBBB、非特异性 QRS波增宽,都是EF值降低较好的预 测指标;
EFrHF抗重构具体措施
抗重构三大类药物:ACEI/ARB、β受体 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ACEI/ARB与β受体阻滞剂: 所有EF降低 收缩性心衰一旦诊断成立,须尽快同时使 用ACEI/ARB与β受体阻滞剂,因单用 ACEI/ARB只提供中度抗重构作用,而β 受体阻滞剂长期使用实质上能提高EF值。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具有抗缺血、防猝 死作用,可降低整体死亡率。
洋地黄:适应证
心脏扩大+低EF值+心衰症状+房颤: 洋地黄最佳适应症;为有效控制心室 率,应与受体阻滞剂合用; 心脏扩大+低EF值+心衰症状+窦性心 律患者,只要临床症状明显,也适用 洋地黄治疗。
正常心肌组织切片
局灶、间质性心肌炎
局灶、实质+间质
弥漫性、实质+间质
弥漫性心肌细 胞断裂、溶解, 间质广泛水肿, 大量炎性细胞 浸润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
病毒直接作用; 免疫损伤; 生化机制:氧自由基; 缺血机制:微血管内皮受损及血管内凝血;
心肌炎治疗无特异手段
强调休息和增加营养; 改善心肌代谢及抗氧化治疗:大剂量维生素 C的疗效最为肯定,不仅能清除氧自由基, 而且其酸度不影响心肌细胞代谢也无明显毒 副作用。曲美他嗪也建议使用; 抗病毒国外常用干扰素,国内黄芪有一定地 位; 糖皮质激素有争议。
心衰恶化及液体潴留:用阻滞剂前尽量
达到干体重,一旦出现液体潴留暂不停阻 滞剂,先增加利尿剂量; 低血压:如无脉压缩小、四肢冰冷、心率 增快、尿量减少等低灌注表现,就不停用 阻滞剂,可适当减量ACEI,或与ACEI在 不同时间段服用; 心动过缓:如心率<55次/分、有黑朦、 或II度以上AVB,应减量至能耐受剂量。
名称解释
EFrHF:表示左室扩大及收缩功能降低,绝大多数 合并舒张功能障碍,是抗重构对象; EFpHF:表示左室内径正常、舒张功能障碍,收缩 功能是否绝对正常存在争议,无抗重构证据; 扩张型心肌病:专指病因为特发性、家族性、心肌 炎、酒精性、药物性、代谢性; 缺血型心肌病:因冠脉病变所致的扩张型心肌病; 非缺血型心肌病:因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所致的扩 张型心肌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