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沪科版第一册

合集下载

生物: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3)(沪科版第一册)

生物: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3)(沪科版第一册)

第2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由各种化合元素组成的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体内各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能力目标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合物的学习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二、重点:1.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该六大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2.四类有机物是生物体特有的化合物,了解这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特别是四种化合物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的侧重点,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难点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糖类问题1:你所知道的糖有哪些?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出发,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糖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1、组成元素:C、H、O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半乳糖:乳汁中(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动物二糖:乳糖(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3、生理作用(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二、脂类问题2:你所知道的脂类有哪些?这些脂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出发,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脂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

沪科科标板高中生物第一册2.2《生命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优质课件(22张)(共22张PPT)

沪科科标板高中生物第一册2.2《生命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和脂质》优质课件(22张)(共22张PPT)

4、组成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单体都是 ( c )A核 B半乳糖 C葡萄糖 D脱氧核糖
5、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 c )
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
3、种类: 脂肪、磷脂、固醇
2、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脂溶性有机溶 剂,如丙酮、氯仿、乙醚等
(一)脂肪 ----最常见的脂质。
思考与讨论
1. 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 脂肪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 肠系膜等部位。某些动物还在特定的部位储存脂 肪,如骆驼的驼峰
2. 请说出脂肪含量比较高的几种植物。脂肪主要分 布在这些植物的什么器官中?
分布
功能
植物粮食作物的 种子、变态茎或 根等储藏器官中
植物体内的 储能物质
动物的肝脏中 人和动物细胞的储 和肌肉组织中 能物质,调节血糖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 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
单糖、二糖和多糖是怎样区分的?
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 葡萄糖: C6H12O6
2.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C12H22O
3.主要功能: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请同学们阅读P30-31,了解单糖、 二糖、多糖的种类、分布及功能。
种类
分布
返回
功能
核糖 细胞中都有 五碳糖 C5H10O5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 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C5H10O4

葡萄糖 细胞中都有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
C6H12O6
主要的能源物质
种类
作用
分布
脂肪
储能物质,保温, 缓冲和减压及保护
(C、H、O) 内脏器官
动物皮下、植物 种子

高中生物《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5 沪科版第一册

高中生物《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5 沪科版第一册

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1、知识与技能(1)概述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维生素等有机物的种类和作用,说出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

(2)初步学会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生化检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分析实例,了解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

(2)尝试检测部分饮料、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同时,认识健康饮食和饮水的科学原理。

(2)在学习蛋白质和核酸复杂结构与功能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奥秘,激发对探究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糖、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维生素的主要作用和类群。

(3)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2、难点蛋白质的结构三、教材分析糖、脂质、蛋白质是生物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大分子,对这些物质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是学习高中生命科学的基础。

教材首先安排“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一方面让学生探知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确实存在,以便从感性认识开始引入正文的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生化鉴定的方法。

增加一个选做实验“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选做)”使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进一步知道,在自己的学校实验室中,就能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的含量。

课本中安排糖、脂质、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式,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各自的元素组成,并加以比较。

蛋白质是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大多数酶的基本组成,蛋白质的活性与其氨基酸的组成和结构有关,课本中结合了氨基酸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先呈现6种氨基酸的化学分子结构,希望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归纳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核酸在后续课程中有重点介绍,这里只作一般介绍,主要说明核酸分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组成核酸分子的单体——核苷酸分子的不同。

在以后的章节“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中有大量篇幅详细介绍DNA、RNA的结构和功能。

沪科版高中生物-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1

沪科版高中生物-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1

沪科版高中生物-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1(第4课时)一、设计思路生物体的化合物中,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内容了解甚少,因此在教学中又是难点。

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基础知识,也是新陈代谢、遗传等章节的基础知识。

通过比较水、葡萄糖、几种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使学生感受到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引导学生了解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的方法,从有关元素、差不多单位──氨基酸、肽、肽链间的结合和卷曲、折叠而成的空间结构等几个层次逐步深入。

通过学生观看一些氨基酸的结构式分析,在讨论归纳出氨基酸的共同点和区别的基础上,再探究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的连接,引导学生明白得缩合、肽键、二肽、多肽和肽链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教材中蛋白质空间结构示意图的观看、讨论与分析,了解蛋白质是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的生理作用依靠于自身特定的空间结构。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到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胰岛素的资料,从胰岛素的功能动身,逐步概括出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成分和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我国科学家研究胰岛素的成果及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同时,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训练和强化。

二、教学目标1.明白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含量和化学元素组成。

2.明白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肽键的形成过程。

初步具备分析、推理、归纳、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明白蛋白质的功能和蛋白质多样性的缘故。

4.通过课前胰岛素资料的查找,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交流、感悟信息的能力。

通过了解我国科学家研究胰岛素的成果,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肽的形成和肽键的结构,蛋白质的功能。

难点:肽的形成和肽键的结构,蛋白质多样性的缘故。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查找的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说明复习提问,引入情形: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水80%~90%,蛋白质7%~10%,脂类1%~2%,糖类和核酸1%~1.5%,无机盐1%~1.5%;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仅次于水的化合物是什么?观看、摸索、回答。

沪科科标板高中生物第一册2.2《生命中的有机化合物》优质课件(20张)(共20张PPT)

沪科科标板高中生物第一册2.2《生命中的有机化合物》优质课件(20张)(共20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2021/8/272021/8/272021/8/2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72021/8/27August 2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72021/8/272021/8/272021/8/27
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
一个碳原子上。
C . 氨基酸是如何构成蛋白质的呢?
三、蛋白质 占生物体干重最多的有机物
4、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1)请写出二肽的形成过程
(2)学会写肽键
分析: 1、现有n个氨基酸分子,请你计算共形成几个肽键? 2、共脱去几分子H2O? 3、在一条肽链中至少含有几个氨基、几个羧基?
特点:呈链状结构,又叫肽链,有 一定的氨基酸序列 连接:肽链通过一定化学键连接
形成:螺旋、卷曲、折迭形成空 间结构 特点:具生物活性、多样性
相对分之质量很大(从几千到几百万)
第2节 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蛋白质
1、基本单位:氨基酸
(1)种类:20种(天然)
(2)分子结构通式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教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教案

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氨基酸分子结构”和“肽键的形成”的课件,学生能初步归纳出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能初步说出肽键、肽链、多肽的概念,从中培养信息获取能力。

2、通过学生代表利用自制教具模拟演示和口诀吟唱“氨基酸分子结构”、“肽链形成过程”,学生能描述肽链的多样性;通过比较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探究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从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结晶牛胰岛素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蛋白质功能与必需氨基酸的学习,学生感受平衡膳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逐步形成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价值观。

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生命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中“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章的第二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是生物体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大分子。

学好本节内容,是学习高中生命科学的基础。

对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安排是:糖类、脂质、核酸、维生素两课时完成,第三课时主攻“蛋白质”。

本节课是第三课时,氨基酸的结构和肽链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本节课的难点。

蛋白质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高中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在学习“蛋白质”这个复杂且微观、抽象的知识时,需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是音乐特色学校,学生有音乐特长,对音乐反应特别敏感,有表现欲也有表现的能力,更有集体合作的意识,学生尤其对音乐、表演、演示、实践、实验等教学活动形式感兴趣。

但科学逻辑推理则不是他们的强项,如果将枯燥深奥的科学原理与演示、实践相结合,学生们便有热情学,有兴趣做,能理解,会应用。

于是,我在教学中便会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演示体验”教学、“口诀吟唱”记忆教学进行实践,这样既拉近学生与学科知识的距离,使教材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又利于养成学生善于总结规律的学习方法。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8 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8 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8 沪科版第一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由各种化合元素组成的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体内各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能力目标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合物的学习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二、重点:1.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该六大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2.四类有机物是生物体特有的化合物,了解这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特别是四种化合物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的侧重点,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难点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糖类问题1:你所知道的糖有哪些?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出发,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糖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1、组成元素:C、H、O2、分类(根据水解情况分类)(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半乳糖:乳汁中(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动物二糖:乳糖(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3、生理作用(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二、脂类问题2:你所知道的脂类有哪些?这些脂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出发,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脂类的特殊的生理作用。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
(2)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 有机化合物
(2)维生素可分为
脂溶性维生素:VitA、VitD、VitE、VitK 水溶性维生素:VitC、VitB、烟酸、叶酸
维生素:生长和代谢的微量元素
脂溶性 功能 / 疾病 水溶性
功能 / 疾病
维生素A 夜盲症 维生素B1
脚气病
维生素D 成骨,软骨病、 维生素B2 佝偻病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自然状态下的肽链不是直线结构,而是发 生折叠或螺旋,构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这种不同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一条多肽链的螺旋和折叠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多条多肽链的螺旋和折叠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形成
N
个 氨
脱水 缩合


(1)脂肪:C、H、O
成分 甘油 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
功能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
储能 保温 缓冲
脂肪(又称甘油三酯)
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结合形成的 化合物。
甘油的3个羟基与脂肪酸的羧基缩合形成酯键, 这类分子 为脂类.习惯上动物的脂类称成为脂肪, 植物的脂类称为油.
脂肪酸
烃链中含有双键的脂肪酸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动物脂 肪含有较高比例的饱和脂肪酸, 植物油含有较高比例的 不饱和脂肪酸.
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这是由于高温破坏 了蛋白质的( C )
A 肽键 B 肽链 C 空间结构 D 氨基酸
CH3
CH2-C6H4OH
CH2-C6H5 CH2-CH-CH3
NH2-CH-CO-NH-CH2-CO-NH-CH2-CO-NH-CH-CO-NH-CH-COO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2.2《通过激素的调节》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3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态度观念方面
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3.能力方面
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教学模式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教学手段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参考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策略
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
关于激素调节,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已学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激素调节的发现前,先让学生回忆激素的概念;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也可先让学生回顾;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也可先由学生分析。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例如,促胰液素的发现、血糖平衡的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可由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建立血糖调节模型的活动由学生先阅读理解,然后分小组进行活动和讨论;激素调节的特点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激素类药物应用的利与弊的评价,既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详见教学案例),也可以事先从媒体上收集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3.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
本节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实例,这些材料是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很好的素材。

“问题探讨”从实际出发,提出了马拉松长跑中血糖的平衡问题,如果能将它与实例一中血糖代谢途径相结合,可以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创设联系实际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

资料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不仅蕴含了科学发现的思想与方法,而且通过分析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组织好模型建构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认识模型建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

建议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料,将其有机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详见教学案例)。

4.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本节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结合。

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体现在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前者如通过马拉松运动和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原因;后者如学习了激素的调节内容后,分析糖尿病的防治措施,评价激素应用的利弊等。

四、答案与提示
(一)问题探讨
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马拉松运动员只能跑1 min左右(0.8~1.2 min)。

讨论:可能会导致血糖含量短暂的轻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影响运动。

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血糖会因补充肌肉消耗的糖类物质而含量下降,同时,血糖会随时从储能物质的分解、转化等得到补充。

(二)资料分析
1.提示:不迷信权威、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实验设计等。

2.提示:他们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发现促胰液素;其二是发现了不同于神经调节的另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三)思考与讨论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如下: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描述血糖调节;举例说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这些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是确定本
节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从教材编写特点来看,本节内容大多是通过实例和资料分析、学生活动等来实现这些目标的,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在能力上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而且在知识方面、情感方面也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

对实例一作简要归纳总结后引入对实例二的分析。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请同学依据课本图211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简要总结归纳甲状腺激素的调
节。

然后要求学生归纳血糖平衡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级调
节的异同。

从二者相同点上,引出激素调节的特点。

四、其他问题及对策
1.关于建立血糖调节模型的活动,如考虑到节约课堂准备时间,可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
卡片可用废旧的扑克牌来做;如果有多个平行班,也可将前面班用过的卡片回收供后面的班
级使用。

2.为加强所学知识与社会的联系,可让学生以Array糖尿病和激素类药物的应用作两个拓展研究的专题,
除充分运用好教材提供的材料外,还可从互联网及其
他各种媒体上查找相关的资料,整理成专题报告进行
介绍和交流。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
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练习 P29 一、基础题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