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复习题

合集下载

湖师大中西哲哲学原理考研真题2024-2024

湖师大中西哲哲学原理考研真题2024-2024

湖师大中西哲哲学原理考研真题2024-2024湖师大中西哲哲学原理考研真题2024-2024
一、定义
(1)哲学的定义
哲学指寻求客观事实的真正性质、本质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客观世界
的本源、本质及其本质组成和结构,它也是关于能够指导人们完全理解自
然和社会环境的本质和本质结构的思想事业。

(2)中国哲学的定义
中国哲学是以中国古代先秦、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哲学思想为基础,以宋明以后诸子百家的精神为思想源泉,以近代思想家的实践为落脚点,
通过研究客观世界的本源、内容、规律,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哲学观念和
理论体系的科学活动和思想文化事业。

二、哲学原理
(1)唯物主义原理
唯物主义是指客观外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独立于思维、感觉和
意识之外的现实存在物,它有其固有的规律和规律。

它是哲学的重要学说,它的基本原理是材料辩证法。

(2)唯心主义原理
唯心主义是客观世界是内心产生的,它拒绝从物质基础上寻找客观的
统一性,反对唯物论,认为客观世界是思维之外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理性
主义,主张一切从理性出发,根据规律和规律思考。

(3)辩证法原理
辩证法是解决客观复杂事物的普遍原理。

西哲(下)考试题目

西哲(下)考试题目

一、解词(20个)“四假相”说、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归纳法(培根)真观念(斯宾诺莎)二迷宫、单子论(莱布尼茨)白板说、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洛克)印象和观念(休谟)先天综合判断、理性的二律背反、自由的概念、善良意志、绝对命令、道德公设、理性宗教(康德)知识学(费希特)二、简答(10道)对唯理论、经验论六个人的核心命题的论述。

没有具体的题,赵老师说是按上课的笔记的几个大点来命题。

但其实也不太准。

我们考的是斯宾诺莎的真观念。

唯理论:笛卡尔(4道)、斯宾诺莎(3道)、莱布尼茨(3道)经验论:洛克(4道)、贝克莱(3道)、休谟(3道)大致上是笛卡尔(方法论、我思故我在、论证上帝存在、物质实体和身心二元论)斯宾诺莎(哲学目的与方法——自由和幸福、知识的分类、真观念、上帝实体)莱布尼茨(哲学目标——二迷宫、反驳洛克“白板说”、单子论)洛克(反驳天赋观念、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与其对应的观念、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知识性质和类型——真观念界定)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对洛克的继承和批判、语言分析——精神实体)休谟(知识的经验和种类及真理标准和构造原则、对因果关系的批判、对实体理论的批判)三、分析(10道)1.霍布斯的机械论与社会契约论的关系2.文艺复兴之自然的发现3.文艺复兴之人的发现4.培根思想特征及原创性5.笛卡尔的“我思”成为实体的理由和根据6.斯宾诺莎哲学的目标和方法间的关系7.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的批判与反批判(主要指天赋观念、白板说、批驳白板说)8.启蒙运动的思想特征9.卢梭与启蒙运动的关系10.黑格尔对康德、费希特、谢林的继承及其四人的关系。

四、论述康德或黑格尔任选其一,对其核心命题和一些判断进行论述。

我们当时考的是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赵老师依然没说这个会考什么,只是说考康德或黑格尔。

五、原著写出以下十三个哲学家的著作至少各一个,一共写出15本。

霍布斯、培根、卢梭、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洛克、休谟、贝克莱、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西学中常考试题及答案

西学中常考试题及答案

西学中常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西方哲学中“存在即合理”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黑格尔D. 尼采答案:C2. 以下哪位学者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A. 牛顿B. 爱因斯坦C. 伽利略D. 亚里士多德答案:C3. “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的名言?A. 笛卡尔B. 康德C. 休谟D. 斯宾诺莎答案:A4. 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卡尔·马克思D.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答案:D5. 在西方文学中,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之父”的是哪位作家?A. 詹姆斯·乔伊斯B. 弗吉尼亚·伍尔夫C. 弗朗茨·卡夫卡D. 马塞尔·普鲁斯特答案:C6. 以下哪位作曲家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A. 巴赫B. 海顿C. 莫扎特D. 贝多芬答案:B7. “文艺复兴”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哪位历史学家提出的?A. 米歇尔·布克哈特B. 雅各布·布克哈特C. 乔治·彼得·戈德温D. 埃里希·奥尔巴赫答案:B8. 在西方政治学中,社会契约论是由哪位思想家系统阐述的?A. 霍布斯B. 洛克C. 卢梭D. 孟德斯鸠答案:C9. 西方心理学中,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创立的?A. 弗洛伊德B. 荣格C. 阿德勒D. 皮亚杰答案:A10.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培根B. 笛卡尔C. 斯宾诺莎D. 康德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的是古希腊医生______。

答案:希波克拉底2.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______被认为是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彼特拉克3. 在西方经济学中,______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答案:卡尔·马克思4.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相对论和______。

西哲复习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西哲复习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名解】1. 水是万物的本原(南开00)2.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复旦96)3.理念(人大98);4.理念论(人大97、浙大98);5.原子与虚空(人大97、吉大00、厦大99);6.逻各斯(赫拉克利特)(吉大00、浙大99);7.米利都学派(武大00);8.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大99、浙大00、南开00);9.努斯(人大97、浙大99)10.飞矢不动(南开00)11.实体(亚里士多德)(吉大00);1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大00、北师大01、浙大98);13.一切都是由必然性而产生(德谟克利特);14.四因说(武大00、浙大98、人大01);15.回忆说(人大99、北师大01);16.潜能与现实(人大99);17.助产术(人大00);18.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厦大01);19.奥古斯丁(浙大98);20.原子论(浙大98);21影像说(浙大98);22.四根说(浙大98);23.美德乃是一种和谐(毕达哥拉斯派)(浙大98);24.普纽玛(浙大99);25.《准则学》(浙大00);26.存在(巴门尼德)(浙大00);27.形式与质料(人大98);28.教父哲学(人大01);29.美德即知识(浙大00);30.人本主义(武大00)31.文艺复兴(人大99);32.人文主义(厦大99);33宗教改革(人大01)34. “绵延”(人大98、复旦96);35.释义学循环(复旦96、98);36.“至善”(武大00);37.生命冲动(人大00);37.“生活世界”(吉大00、浙大01);38.意向性(人大00);39.绝对历史主义(复旦97、98);40.实证哲学(人大99);41.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复旦97);42.逻辑实证主义(吉大00);43.实践理性的优先地位(人大98);44.思维经济原则(复旦98、浙大01);45.有根的本体论(人大00);46.物理主义(人大98、01);47.孤独个体(人大97);48.试错法(人大00);49.证伪原则(人大99);50.翻译的不确定性/译不准原则(复旦98);51.前进-逆溯的方法(复旦97);52.范式(人大99);53.语言游戏(人大00);54.“超人”(人大98、吉大00);55.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复旦96);56.晚期资本主义(人大97);57.科学共同体(人大00);58.“权力意志”(北师大01);59.工具理性(人大01);60.科学研究纲领(人大98);61.世界是我的表象(浙大99);62.自为存在(人大01);63.一切历史都是现代的历史(浙大99);64.力比多(浙大99);65.存在先于本质(浙大99、00);66.解释学循环(浙大99);67.重估一切价值(浙大00、01);68.拒斥形而上学(浙大00);69.自我.本我.超我(浙大00);70.民主先于哲学(浙大00);71.五步法(浙大01);72.维也纳学派(浙大01);73.知识型(浙大01);74.视界融合(浙大01、吉大00)75.经院哲学(人大98);76.唯名论与唯实论(中世纪)(武大00、吉大00);77.唯名论(浙大98);78.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安瑟尔谟)(人大97);79.含义与指称(复旦96、98);80.奥康/奥卡姆剃刀(北师大01、人大97、浙大00);81.威廉. 奥康的“符号”说的唯名论(厦大01);82.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北师大01)【简答】1.简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的伦理的政治思想。

西方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统治者应该是:A. 诗人B. 哲学家C. 艺术家D. 军人答案:B2.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质料因B. 形式因C. 动力因D. 目的因答案:D3. 康德在其批判哲学中提出了“先验”的概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验范畴?A. 空间B. 时间C. 因果律D. 经验答案:D4. 尼采认为“超人”是:A. 道德的化身B. 权力意志的体现C. 宗教的领袖D. 理性的代表答案:B5.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体现了他哲学思想中的哪个方面?A. 怀疑论B. 唯物论C. 唯心论D. 经验论答案:A6. 斯宾诺莎认为上帝和自然是:A. 同一的B. 对立的C. 无关的D. 独立的答案:A7. 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是:A. 事物发展的终点B. 事物发展的起点C. 事物发展的中介D. 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答案:D8.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其本质,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萨特B. 海德格尔C. 尼采D. 柏拉图答案:A9.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是:A. 必然的B. 偶然的C. 逻辑的D. 经验的答案:D10.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经验论者?A. 洛克B. 贝克莱C. 休谟D. 康德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答案: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是真实存在的,是永恒不变的,而我们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不完美复制。

理念存在于一个超越的、非物质的领域中,是知识的真正对象。

2. 描述康德的“物自体”概念。

答案:康德的“物自体”是指独立于人类感知和理解之外的客观实在,它是不可知的,因为我们只能通过感官和理性来认识现象界,而无法直接认识物自体。

3. 阐述尼采的“永恒回归”概念。

答案:尼采的“永恒回归”是一种宇宙观,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件都会无限次地重复发生。

这一概念强调了生命的循环性和重复性,以及个体在面对这种无限重复时的权力意志。

中外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外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外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中外哲学史考研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笛卡尔D. 亚里士多德答案:C2. 儒家思想中,“仁”的概念最早由哪位思想家提出?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A3. 庄子的“齐物论”主张的是什么?A. 万物皆有灵B. 万物一体,是非相对C. 无为而治D. 人性本善答案:B4.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火B. 水C. 土D. 气答案:A5. 下列哪位哲学家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A. 黑格尔B. 尼采C. 康德D. 海德格尔答案:D6. 佛教中的“四圣谛”指的是什么?A. 苦、集、灭、道B. 信、愿、行、证C. 空、假、中、观D. 地、水、火、风答案:A7. 康德在其批判哲学中区分了“现象”和“物自体”,其中“物自体”指的是?A. 可以被感知的事物B. 事物的外在表象C. 事物的本质D. 无法被认识的事物答案:D8. 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性恶论”?A. 孔子B. 荀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B9.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存在”是指?A. 物质存在B. 精神存在C. 时间性的存在D. 空间性的存在答案:C10. 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中,他认为宇宙中只有一种实体,这种实体是?A. 上帝B. 自然C. 灵魂D. 物质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老子的“道”与“德”的关系。

答案: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中提出了“道”与“德”的概念。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终极原则,是一种超越的存在,无形无象,无为而治。

而“德”则是“道”在个体或事物中的体现,是个体遵循“道”的原则所表现出的品质或力量。

老子认为,圣人应当顺应“道”的自然法则,内化其“德”,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2. 解释康德的“先验”与“经验”的区别。

上海师大《904中西哲学史》考研配套考研真题集

上海师大《904中西哲学史》考研配套考研真题集

上海师大《904中西哲学史》考研配套考研真题集一、配套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名词解释1 .前识答:"前识"是指对于事物的预见,是先秦老子的哲学术语。

《老子》三十八童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老子认为,前识是华而不实的,它不表示人的聪明,反而是愚蠢的开始。

因为前识是智慧的产物Z而老子认为,"慧智出Z 有大伪"。

有了智慧,便出现了许多的人为,人为又与道相违背,所以人的智慧是应该摒弃的,前识是应该抛弃的。

韩非认为Z人在事物发生之前就发表议论, 在事情发现之前就有认识,叫前识。

王弼《老子注》将”前识”解释为”前人而识”,即先于他人而认识。

2.通几答:通几是明清之际方以智用语,意即哲学。

语原出《易•系辞上》:"惟深也, 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方以智《通雅》中说:"专言通几,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Z皆以通而通其质者也。

"并认为通几寓于质测(自然科学)之中。

方以智将知识分为质测、宰理和通几三类。

质测是指实证自然科学, 宰理是指传统的外王之术,即现在的社会政治学和经济学。

通几是指硏究事物存在依据的学科Z即哲学。

通几,由于它是揭示万物之所以存在的依据,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

这三种知识的关系就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 .无名答:"无名"语出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Z彼且恶乎待哉?古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倘若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看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需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无己即超脱世俗价值所左右的自己。

因而,"无名"是要扬弃世俗价值所拘系的小我,使自己从狭窄的局限中提升,而成其大我。

西哲史复习提纲

西哲史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可以在参考教材之外选择相应的解释)一、单项选择题类(共十题):(例题:1、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是()A. 泰勒斯 B.毕达哥拉斯 C.阿那克西曼德D. 阿那克西米尼)一、米利都学派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哲学创始学派,其特色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寻求万物统一性的基础。

这个统一性的基础,就是万物的本原或始基。

何谓“始基”?它是物的起始、本源和归宿;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和构成元素;是万物生灭基础与说明的原则。

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

(一)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前547)米利都学派的创始者,伊奥尼亚的第一位哲学家。

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统一的基础,万物来源于水又最后复归于水。

万物皆变唯水不变。

(二)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1—前546),认为万物始基为“无限者”。

始基中有对立因素,为热与冷、干和湿等。

万物运动发展来于对立物的相互作用。

(三)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85—前525),认为“空气”是宇宙始基。

一切存在物都是由空气的浓厚化和稀薄化的作用而产生。

二、爱非斯学派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前480),认为“火”为万物始基。

他把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变化,都归结为一团永恒的“活火”。

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为“逻格斯”。

提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万物存在又不存在的,表现了他万物皆流的辩证法思想。

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三、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认为“数”为万物的始基。

提出“对立”与“和谐”的思想,二者是构成事物关系的基本原则。

他强调“和谐”,数的比例关系造成和谐,数的和谐显示出规律性,如此造成宇宙的和谐。

他承认对立,但不能相互转化。

他提出了科学思维的初步思想,但这又与宗教神话相联系。

四、爱利亚学派(一)爱利亚学派的奠基者塞诺芬尼(鼎盛年前540—前537),认为整个存在是唯一的始基,宇宙有一个唯一的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哲复习题中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慎独2.道法自然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4. 以心原物5. 圣人体无6. 一故神两故化7.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8.三理9. 三张伪法10. 三世说11.圆成实性12. 质测即藏通几13.心斋14.人副天数15. 独化16.道统17.格物19.齐物论20.即万物之自虚21.理一分殊22.至良知23.俱分进化24.正名25.反者道之动26.春秋繁露27.言意之辩28.西铭29.坛经30.六经注我31.致良知32.孔子改制考33.天演论34.四端35.齐物36.一念三千37.法界缘起38.本体39.质力相推40.有待无待41.自生而必体有42.阿赖那43.理异分殊44公羊三世说一、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1、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2、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飞因非因市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3、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也与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性唯肖者也4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冥于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见行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夫见行而不及神者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与群物并行则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睹其体化而应物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岂直谓圣人不然哉乃必谓至理之无此是故庄子将明流统之所宗以释天下之可悟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或者将据所见以排之故超圣人之内迹而寄方外于数子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三、简答题1简述老子与庄子道论的异同2、韩愈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新解释3 简要评述魏晋玄学各派对自然与名教关系的看法4、程颐对道与阴阳关系的论述5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6、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7、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8、试述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9、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10、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11、什么是见闻知之与德性知之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12、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13、简论孟子的“四端”说14、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15、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16、“宋明理学”这一名称指的是什么?“理学”一词有广狭二义,分别指什么?试说明之。

17、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特点为何?18、简述“孔颜乐处”的思想。

19、程颐然后论“道”与“阴阳”的关系?20、试用白话接受张载的话“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21、朱熹用月印万川的比喻说明什么问题?22、试述王阳明的格物伦思想。

23、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24、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三、论述题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2、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3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4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5、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6、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西哲复习题一、命题阐释1、泰勒斯的“水”2、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3、普罗太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4、苏格拉底的“接生术”5、柏拉图的“回忆说”6、伊壁鸠鲁的“快乐论”7、教父哲学8、“奥卡姆的剃刀”9、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10、拉美利特的“人是机器”11、康德的“自在之物”物理主义12、证伪主义13、工具理性14、自为存在15、德性即知识16、四因说17、宗教改革18、实体即自因19、启蒙运动20、知识学21、绝对理念22、物是感觉的复合23、实证主义24、唯意愿(意志)主义25、【詹姆士讲的】纯粹经验26、加谬的"荒谬"27、柏格森的两种时间28、胡塞尔的"回到事物本身去"29、康德的"先验综合判断"30、莱布尼茨的"先定和谐"31、库萨的尼古拉:"有知识(或译为"有学识")的无知"32、海德格尔:真理就是无遮蔽。

33、斯宾诺莎:神是唯一的实体。

34、笛卡儿: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把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

(通史上,499)35、尼采:重估一切价值。

36 毕达哥拉斯:数是万物的本原。

37、亚里士多德的"第二实体"38、莱布尼茨的"单子"39、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40、培根的"四假相"说41、费希特:自我设定非我42、斯宾诺莎: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43、贝克莱:物质或有形实体是矛盾概念。

44、黑格尔:理念是概念与客观性的绝对统一。

45、康德:实践理性有三条公设。

46、爱利亚学校47、柏拉图“回忆说的主要内容48、德漠克利特的“影像”说49、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定义50、休漠的不可知论观点51、笛卡儿的二元论52、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论述53、康德的“自在之物”(“物自体”)54、费尔巴哈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55、洛克的白板说56、奥古斯汀的神正论57、存在(巴门尼德)58、剧场假象(培根)59、自然(费尔巴哈)60、摹状词理论(罗素)61、现象(胡塞尔)62、犬儒学派63、精神现象学64、物质与运动65、个性与共性6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67、社会结构二、简答题1、“存在先于本质”的基本要义是什么?2、“逻辑原子主义”的新哲学观有哪些?3、“结构主义方法论”的核心观点有哪些?4、穆勒关于个人与权力机构的关系的观点。

5、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基本思路与叔本华思想的关系。

6、试析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所包含的不同方法论倾向。

7、詹姆士的意识流学说与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的关系。

8、试析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以及它与康德的时间观的关系。

9、简述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题与自由的关系。

10、试析梅洛.庞蒂的知觉观。

11、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12、简评实用主义真理观13、海德格尔论“此在14、柏拉图前,后期思想的差别15、叔本华,尼采唯意志主义的异同16、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17、康德的“哥白尼革命”18、斯宾诺莎的“实体”“神”于“自然”的涵义和关系19、贝克莱如何看待实体20、阐述休漠对因果关系的观点21、以“空间”为例,说明康德如何论证感性纯形式(纯直观)的存在?这种论证如何体现“哲学中的哥白尼革命”的涵义?22、黑格尔辩证法的特点23、尼采如何论述”悲剧的诞生“24、如何理解尼采的“对力量的意愿”(权利意志)25、弗雷格如何看待“意义”与“所指”26、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三、论述题1、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为什么称之为“影象论”?2、试述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3、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的“四假相“说及其思想意义是什么?4、试论述洛克的”两种性质“5、休谟不可知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6、试论述黑格尔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解决。

7、试述拉卡托斯精致证伪主义对波谱朴素证伪主义的补充。

8、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西方发达社会的分析批判是否切中时弊?他们的理论观点有何借鉴意义?9、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和杜威)是如何阐述其真理观的?其真理观应如何评价?10、试论康德关于知性为自然立法的思想11、为什么库萨的尼古拉说,"哲学是一种有学问的无知",而霍布斯却认为,哲学是推理的知识?你自己认为什么是哲学,你为什么要学习哲学?12、详述并分析柏拉图通种论的基本内容。

13、弗雷格如何看待“意义”与“所指”14、试论述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与继承15 、比较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思想16 、柏拉图的四线段比喻与他的理念论的关系17、马克思把亚里士多德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你怎样看待这一评论?18、评说十七世纪唯理论哲学家的本体观19、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20、评述霍布斯的哲学观21、试评柏拉图回忆说及其影响22、试评哲学史中论证上帝存在的宇宙论、目的论、及道德论三种模式23、评述柏拉图的理念论以及亚里士多德对它的批判(20分)24、评述中世纪哲学中唯名论和实在论之争及其在现代逻辑哲学中的影响(25、如何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0 分)26、谈谈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20 分)27、用上层建筑能动反作用的原理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 分四、解释分析下列哲学原著选段1、如果有人问:我们对于事实所作的一切推论的本性是什么?适当的答复似乎是:这些推论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

如果再问: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一切理论和结论是什么?就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经验。

“但是我们再进一步追根到底地问:由经验得来的一切结论的基础是?什么这就包含了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将更难于解决和解释2、真东西是全体。

而全体无非是那个通过发展自己完满的本质。

至于绝对,应该说,他它本质上就是结果,它在终点才是真正的它;它的本性恰恰在于是现实的,是主体,是“成为自己”。

把绝对理解为本质上就是结果,尽管看起来很矛盾,但只要稍加思考,就能纠正这种矛盾的假相。

开端、原则或绝对,在最初直接说出来的时候,只不过是共相。

当我说一切动物的时候,这话并不能算一部动物学,同样情形,上帝、绝对、永恒等词也没有说出其中所包含的东西--这样一些词所表达的,事实上只是直观这个直接的东西。

3、写出下列哲学著作的作者或哲学家的著作亚里士多德《神学大全》《人性论》《人是机器》黑格尔4、这种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由此还可以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开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消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