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答案不全)-最新教学文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答案不全)-最新教学文档

【学习目标】1.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中心以及初步胜利。

2.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精神。

【自主导学】(一)导火线(直接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失败。

(二)概况:1.爆发:(1)时间:年5月4日(2)地点:口号:“,”“誓死力争,”“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

2扩大:6月份(1)中心:由北京转移到(2)主力:由学生转变为(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四)历史意义:1.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2.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开端。

【合作探究】【探究一】从课文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探究二】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达标测试】1、搜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A.誓死争回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的召开C.井冈山会师D.遵义会议召开3、五四运动是,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下列口号在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D.扶清灭洋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游行C.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5、1919年5月4日,有三千多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13课 五四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3课五四运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自主预习1.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2.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

3.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三、合作探究1.材料展示: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四、随堂演练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该材料反应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南昌起义2.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呼吁同学们支持北京同学,同时,江苏教育会的大、中学校长呼吁上海各社会团体参加次日支持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上海的“五四运动”揭开了序幕。

这说明()A.上海是五四运动的发起地B.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组织作用C.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以上材料反映的“‘五四’精神”不包含()A.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B.不屈不挠的革命主义精神C.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D.敢于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4.“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这一口号出现在()A. 1929年B.1919年C.1934年D.1921年5.1919年5月4日,有三千多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 五四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

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会议上提出、、等正当要求。

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1919年,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举行。

学生们提出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赛课导学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赛课导学案_3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 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

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并探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教学过程导入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五四运动的爆发阅读课本“五四运动”80页正文部分,并观看教学视频,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问题2、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问题3、从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性质是什么?为什么?五四运动的扩大阅读课本“五四运动”81页正文部分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从6月起,运动的主导力量有什么变化?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问题2、阅读教材,回答这场运动最终取得了什么结果?问题3、归纳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阅读课本“五四运动”82页正文部分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下列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毛泽东: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材料三: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要求成立能领导自己斗争的政党。

一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应运而生2、思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课堂总结随堂训练1、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导学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突破策略:利用电影片段、图片和相关史料,带领学生探究分析,加深印象。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突破策略:贯穿于全课的学习之中,帮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咱们班级有多少同学已经加入共青团的?举手我看一下,在初中阶段我们以加入共青团为骄傲。

那么你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曲,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的一段。

(以昂扬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兴趣。

)师:五月四日是中国的什么节日呀?生:青年节师: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 过渡:那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学习什么?引出学习目标全班一起齐读。

二.新课讲授自主探究:1、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9--62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问题批注,并尝试记忆,5分钟后交流。

①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②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参加者、口号是什么?③后期运动的中心转移到哪个城市?运动的主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④五四运动的结果?师:导火线是什么?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1919年1月,美、英、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在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在一战中加入协约国一方派20万华工上战场,所以作为战胜国也出席了会议,并提出了三项正当的要求:(1)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2)废除日本对中国的二十一条”(3)收回山东主权。

师:由于帝国主义在华均拥有特权和利益,因此列强以不在“会议权限以内”首先否决了中国第一、二项要求。

由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又奉行对外妥协的卖国政策,山东问题虽列入议程,但最后做出的决定却是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

教师概况: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3课 五四运动 导学案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3课 五四运动 导学案

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经过、结果、性质及意义。

2、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1、找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运动的主力和运动的口号。

3、找出五四运动后期运动地点和运动的主力有什么变化?4、找出五四运动的结果。

5、找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材料一:1919年1月,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和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

而曹章陆去。

材料三:“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决的精神万岁!”五四运动“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奋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因志愿未达而急疯的也有。

这样的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原素。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中国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2)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新时期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第13课《五四运动》课堂检测1.90多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2.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3. 下列口号中,哪一个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4.下列哪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取消“二十一条”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 ①③④5.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6、材料一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导学案_5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导学案_5

第十三课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2.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屏并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提问:视频和浮雕上的这些人大多数属于哪个群体?他们的情绪怎么样?他们在游行示威中喊出了哪些口号和诉求?这反映我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二.自主感知: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国际、国内(结合所学,试从政治黑暗、思想曙光等角度分析)】当中哪个是直接原因?(导火线)2.在巴黎的“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了哪些要求?你如何看待这些要求?思考:中国为何外交失败?3.找出五四运动相关内容及评价。

【如:爆发时间、口号及要求、抗争形式、主力、运动中心等】三.讲授新课:1.背景【图书历史】国内:1.军阀混战,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影响了大批知识青年国际:3.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加紧侵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

(“二十一条”)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导火线)【引用材料: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演讲内容。

】问:材料中中国代表团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变化?答:高兴——失望——愤怒;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问:为什么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但是却外交失败?答: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过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国人的怒火如火山一样爆发了2.过程:【材料展示】“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5月1日上海《大陆报》“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5月2日《辰报》《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5月4日《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图书历史】观察图片结合教材,找出图片展示的相关信息:运动主力:学生斗争形式:游行示威、罢课运动中心:北京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严惩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doc

第13课五四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掌握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3.理解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学习重点】1.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2.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学习难点】1.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2.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课前预习】1.“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自由B.爱国C.平等D.博爱2.“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

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材料中所反映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搜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A.誓死争回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C.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2.什么是五四精神?【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为雪心头恨,而今作禁囚。

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这些标语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个阶层人民的支持( )A.学生B.商人C.工人D.市民3.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运动后期的主力军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青年学生4.“国内专电:免曹(汝霖)令已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五四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中心以及初步胜利。

2.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精神。

【学习重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五四精神。

【预习自测】
(一)导火线: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概况:
1、爆发:(1)时间:年5月4日
(2)地点:
口号:“,内除国贼”“誓死力争,”“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

2、扩大:
(1)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2)主力:由学生转变为
(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四)历史意义:
1、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2、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合作探究】
从课文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解难答疑】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反馈拓展】
1.五四运动的口号有()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是()
A.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罢免了三个卖国外交官员的职务
C.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D.废除了“二十一条”
3.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B.北洋军阀逮捕爱国学生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下列口号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5.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