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学案

合集下载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学习目标: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口号、过程、结果及意义;2.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

德育目标: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搜集五四运动有关资料学生准备:搜集五四运动的有关史实教学过程:一.导:(创设情境,问题形成)(一),创设情境每年到了五月四日,我们都要举行纪念、庆祝活动。

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有关?是什么时候开始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明白。

(二)问题生成(自学导读单)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是什么?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2.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外争主权,内除国贼3.五四运动的成果有哪些?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什么?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5.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6.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是什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7.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导读单(二)合作探究【探究一】五四运动的背景(1)国内: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③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4)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2)国际:①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同革命指明了道路:②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遭到拒绝,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探究二】什么是五四精神呢?五四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 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及其历史意义。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第三节“五四运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及其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史料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民族独立、民主和科学而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族命运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背景:讲述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动荡,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以及民众对民主、科学的渴望。

(2)过程:讲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发展及取得的初步胜利。

(3)影响: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热血青年,如何参与到五四运动中。

4. 例题讲解:解析一道关于五四运动的选择题,指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第13课五四运动一、背景1. 政治动荡2. 北洋政府黑暗统治3. 民众渴望民主、科学二、过程1. 爆发:1919年5月4日2. 发展: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3. 胜利:北洋政府拒绝签字、释放被捕学生三、影响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 推动中国历史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

(2)分析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其影响。

2. 答案:(1)背景:政治动荡、北洋政府黑暗统治、民众渴望民主、科学。

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教案】【统编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第13课中,深入探讨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爆发背景、主要经过、各阶层人民参与情况,以及这场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3.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中国影响,从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背景:讲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等情况,引导学生解五四运动爆发背景。

(2)过程:详细讲解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具体情况,让学生解五四运动主要经过。

(3)影响: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推动作用,以及在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方面历史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阶层人物,模拟五四运动中游行示威活动,体验当时氛围。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五四运动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13课五四运动2. 内容:(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民族危机加深(2)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3)影响: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和影响。

(2)谈谈你对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认识。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示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一次伟大革命,它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五四运动理解程度,以及对课堂活动参与度。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 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分析北洋政府外交失败的原因及五四运动的起因;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过程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经过和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

3.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北洋政府外交失败的原因及五四运动的起因。

教学重点: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1)背景: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危机加深,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影响: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洋政府外交失败的原因。

4. 例题讲解: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相关习题。

六、板书设计1. 第13课五四运动2. 内容:(1)背景: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危机加深,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3)影响: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分析北洋政府外交失败的原因。

2. 答案:(1)见板书内容。

(2)北洋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危机加深,政府外交策略失误等。

第13课 五四运动学历案(教师版)

第13课  五四运动学历案(教师版)

导读本单元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主题,有3课内容。

本课为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五四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在这场彻底地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此,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难点,主要从五四运动的性质、主力、领导阶级和影响四个方面来体现这种转折性。

第13课五四运动课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五四运动》(1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培养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设计意图:依据材料和学情,对本课课程标准分解。

将“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分解为: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目标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将“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分解为:目标 3.通过阅读教材,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培养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设计行为动词“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使学生学习更有指导性。

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2)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1)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1)4、完成任务四(检测目标1)5、完成任务五(检测目标2)6、完成任务六(检测目标2)7、完成任务七(检测目标2)8、完成任务八(检测目标2)9、完成任务九(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五四运动爆发的结果及意义”。

4.13五四运动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4.13五四运动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五四运动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时间:2023年 10 月日【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3、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五四精神。

【智慧导入】情境导入:每年的5月4日是什么节日?为什么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智慧先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背景(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时间:;地点:主力:学生斗争方式:示威游行、罢课3.口号?4.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拥护,起草《》号召奋起反抗。

2.扩大(6月5日以后):地点的变化:运动的中心由转移到;斗争方式的变化:由学生罢课扩展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主力的变化:由学生变为。

3.结果:直接目标得以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胜利的表现:(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性质)。

2.五四运动以其革命性、进步性、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4.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5.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补充: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领导阶级: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 1一、教学内容1. 袁世凯专权与民众抗争2. 巴黎和会与民众愤慨3. 五四运动的爆发4.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二、教学目标1. 了解袁世凯专权时期的社会背景,认识民众抗争的必然性。

2. 掌握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理解民众愤慨的情绪。

3. 理解并掌握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重点:掌握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历史图片、相关文献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袁世凯专权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入新课内容。

2. 讲解新课:(1)袁世凯专权与民众抗争:介绍袁世凯的政治统治,分析民众抗争的原因和表现。

(2)巴黎和会与民众愤慨:讲解巴黎和会的过程,分析中国外交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民众愤慨的情绪。

(3)五四运动的爆发:讲述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五四运动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五四运动的选择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13课五四运动2. 内容:(1)袁世凯专权与民众抗争(2)巴黎和会与民众愤慨(3)五四运动的爆发(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论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推动中国民族复兴。

(2)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

(3)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的解放。

(4)培养一批有远见卓识的青年领袖,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3课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

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学生讨论后回答:略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
【学习目标】:通过对五四运动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学习】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被拒,英、法、美等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点燃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____________。

3.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4.扩大: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_______活动,但遭镇压,800多人被捕。

6月5日,上海工人______,商人_______。

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5.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___________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_______________上签字。

6.影响: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__________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7.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师生互学】
一、寻源五四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二、图说五四
2、结合教材P60页内容,将四幅图排序,并简单描述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过程。

北洋军阀出动军警镇压要求严惩卖国贼五四运动北京大学学生罢课
3、小组合作探讨:结合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
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分析五四运动具有什么性质?
4、结合教材P61页内容,根据四幅图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过程。

上海工人罢工上海商人罢市全国各城市响应三罢斗争的报道
5、小组合作探讨: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请思考:三罢斗争体现了五四运动具有什么特点?
教材内容一: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教材内容二: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领导作用。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年6月
6、结合教材,回答五四运动最终取得了什么结果?
7、五四运动两个阶段不同点列表比较
前期(1919.5.4—1919.6.3)后期(1919.6.3以后)
中心不同
主力不同
结果不同
三、感悟五四
8、小组合作探讨: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一: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表格内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体现的新姿态有几个新?说明五四运动的什么意义?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斗争精神不彻底、妥协彻底地、不妥协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群众基础不广泛广泛(体现在三罢斗争中)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9、结合材料:五四传单---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
低头!从这份传单内容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五四”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10、结合材料分析什么是五四精神?
材料: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它孕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

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胡锦涛
四、弘扬五四
11、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12、图片---骄傲吧!八(7)班的学子践行着五四精神
【小结】
【检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