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减少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PPT课件

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原发性感染的病原体主 要是细菌,继发性感染的病原体通常是耐药菌株、酵 母菌、其它真菌和病毒。绝大多数感染相关的死亡通 常由继发感染所致。
16
六 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
17
1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出现发热,在未明确 致病菌之前,应立即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 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非免疫性因素(脾亢、细菌或病毒感染)
4
3 ANC分布异常
干细胞池 分裂池
储存池
循环池 边缘池
疟疾、病毒血症、溶血情况下,ANC过多 附着于毛细血管壁
血液透析时ANC滞留于肺血管内
5
三 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
6
1 症状
可无症状,检查血象时发现 头晕、乏力、疲倦、食欲减退、发热等
非特异性症状 合并重度感染可突起畏寒、高热、周身
13
无选择性消毒方法
采用新霉素、制霉菌素等口服。美 国常用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口服。口 腔菌群可用局部抗生素和消毒剂清除。 皮肤菌群可用皮肤消毒剂清除。但其缺 点是易选择出耐药菌株,因此应该定期 行微生物监测。
14
选择性消毒方法
尽量清除病原菌而保留非致病菌。 目前常选用SMZ+多粘菌素。也可选用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t≥0.1×109/L 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t ≥0.1×109/L 心电图正常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7天 粒细胞缺乏可以在l0天内缓解 无静脉导管处感染 存在骨髓恢复的早期证据 恶性肿瘤缓解 体温高峰<39.0℃ 无神经及精神改变 无疾病表现 无腹痛 无严重的合并症
24
25
二联方案:采用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或三、 四代头孢
16
六 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
17
1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出现发热,在未明确 致病菌之前,应立即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 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非免疫性因素(脾亢、细菌或病毒感染)
4
3 ANC分布异常
干细胞池 分裂池
储存池
循环池 边缘池
疟疾、病毒血症、溶血情况下,ANC过多 附着于毛细血管壁
血液透析时ANC滞留于肺血管内
5
三 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
6
1 症状
可无症状,检查血象时发现 头晕、乏力、疲倦、食欲减退、发热等
非特异性症状 合并重度感染可突起畏寒、高热、周身
13
无选择性消毒方法
采用新霉素、制霉菌素等口服。美 国常用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口服。口 腔菌群可用局部抗生素和消毒剂清除。 皮肤菌群可用皮肤消毒剂清除。但其缺 点是易选择出耐药菌株,因此应该定期 行微生物监测。
14
选择性消毒方法
尽量清除病原菌而保留非致病菌。 目前常选用SMZ+多粘菌素。也可选用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t≥0.1×109/L 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t ≥0.1×109/L 心电图正常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7天 粒细胞缺乏可以在l0天内缓解 无静脉导管处感染 存在骨髓恢复的早期证据 恶性肿瘤缓解 体温高峰<39.0℃ 无神经及精神改变 无疾病表现 无腹痛 无严重的合并症
24
25
二联方案:采用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或三、 四代头孢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6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本次共识主要成果回顾
确立了中性粒细胞减少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诊断标准和分级,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明确的 指导。
总结了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现有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支持治疗等,为临床医生 提供了全面的治疗选择。
强调了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和改 善生活质量。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01
02
03
加强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知识的 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和重视程度。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中性 粒细胞减少的预防和治疗,加强 自我管理和保健意识。
倡导社会各界关注中性粒细胞减 少患者的健康问题,为患者提供 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感染
化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同 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治疗方法选择及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
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选择使用粒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药物促进中性粒细胞生成,或 采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 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24
目 录
• 引言 • 中性粒细胞减少概述 • 肿瘤化疗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关系 • 诊治原则与方法 • 并发症处理与风险评估 •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共识背景与意义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肿瘤化疗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 量。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表现因病因和程 度而异。轻度减少可能无明显症状,而 重度减少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甚至危 及生命。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 头晕、食欲减退等。此外,患者还可能 出现口腔溃疡、皮肤感染等并发症。
医学课件中性粒细胞缺乏

• 若前一化疗周期中未用长效 刺激因子预防,但发生了FN 或剂量限制性中性粒细胞减 少症,则下一化疗周期需要 使用PEG-rhG-CSF;
使用PEG-rhG-CSF;
• 姑息化疗中,如患者具有FN
• 对于接受FN风险化疗方案
的风险,需使用PEG-rhG-CSF;
( 20%>FN >10%)的患者,
• 若患者存在正在接受治愈性
WBC 4.95×109/L, NEU 3.51×109/L。
WBC 2.19×109/L,疗后24小WBC 2.31×109/L, NEU 0.69×109/L。时长效 NEU 1.61×109/L
血浆半衰期达到48-72小时,每个化疗周期使用一 次即可;
化疗后24小时皮下注射,6mg或100ug/kg。
G-CSF PEG-G-CSF
PEG
长效瑞白应用指征
长效瑞白应用指征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 对于接受高FN风险化疗方 案的患者( FN >20%), 无论治疗目的是治愈、延 长生存期还是改善疾病相 关症状,均建议其预防性
When
How
通常自化疗结束后 48小时开始使用 治疗性: 200ug/d 预防性: 100ug/d
对于3和4度必须使 用。I度可以不用 ;对于2度粒细胞 减少:是否3度以 上历史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长效)
在短效药物N末端共价结合PEG链,在血液中清除 受ANC的介导,自我调节作用机制,达到长效;
化疗后连 化疗后连 效200ug 小时6mg 用3天 效200ug 化疗后连
用3天
用3天
qd升白6 WBC 5.27×109/L, 天,化疗NEU 3.88×109/L。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PPT课件

THANK YOU
汇报人:刀客特万
04
观察患者皮肤黏膜, 如口腔、肛门等部位
05
监测患者饮食、睡眠、 活动等生活情况
药物治疗
抗生素:针对感染 性疾病,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01
升白细胞药物:如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 刺激因子,可促进 中性粒细胞生成
02
免疫调节剂:如胸 腺肽,可调节免疫 功能,提高机体抵 抗力
03
04
营养支持:补充维 生素、矿物质等, 提高机体免疫力
01
保持个人卫生,勤 洗手,避免感染
03
饮食清淡,避免辛 辣、油腻食物
05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焦虑和紧张
0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交叉感染
04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 律,避免熬夜
06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心理护理
保持乐观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情绪稳定
保持良好的人 际关系,避免 孤独和抑郁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护理措施PPT课件
刀客特万
目录
01.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概述 02. 护理措施 03. 护理要点 04. 护理效果评估
中性粒细胞减少 症概述
病因
感染:病毒、细菌、 真菌等感染
药物:某些药物如 抗生素、抗肿瘤药
物等
免疫系统疾病: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如 再生障碍性贫血、
学会放松, 减轻心理压 力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提高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评估
指标选择
01
血常规指标:白 细胞计数、中性 粒细胞计数、淋
巴细胞计数等
02
感染指标:体温、 C反应蛋白、降钙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健康宣教课件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以监测中性粒细 胞水平。
若出现反复感染、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何时就医?
医生建议
如出现异常血象,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 检查。
包括骨髓穿刺等必要的检查。
何时就医?
家长注意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并进行适时的 沟通。
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症状,有助于早期诊断 和治疗。
怎么进行管理?
怎么进行管理? 日常生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规律 作息和适度锻炼。
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
怎么进行管理? 感染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尤其在 流感季节。
定期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怎么进行管理?
心理支持
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理解疾病,减 少焦虑。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健康宣教
演讲人: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怎么进行管理? 5. 为何重要?
什么是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 胞减少症?
什么是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定义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以中性粒 细胞数量长期低于正常水平为特征的血液疾病。
促进科研
对该病的研究和关注可推动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 。
帮助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
谢谢观看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年龄
主要影响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 。
男孩和女孩受影响的比例大致相当。
谁会受到影响? 遗传因素
部分病例与家族遗传有关,需关注家族病史 。
一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真菌感染的会诊案例分析护理课件

讨论重点
针对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分析真菌感染的可能原因,探讨治疗方案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护理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护理措施
实施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遵医嘱给 予药物治疗和护理操作,加强患者的 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护理措施 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今后的护 理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对未来护理实践的启示和建议
加强培训与教育
对护理人员进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 真菌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 质量。
完善护理流程
制定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的护理 流程,规范护理操作。
加强与医生沟通
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护理信息。
持续质量改进
对护理过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不断 优化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 治疗效果。
床护理提供指导。
03
[文献3]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该文献综述了真菌感染的诊断技术和治疗
策略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真菌感染的参考依据。
影响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 重要成分,减少后会导致免疫力 下降,容易感染。
真菌感染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浅部感染(如皮肤癣菌病)和深部感染(如肺部或内脏真菌 感染)。
特点
真菌感染的症状通常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且容易与其他 疾病混淆。
中性粒细胞减少与真菌感染的关系
关系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由于免疫低下, 容易发生真菌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往 往较重。
体征
实验室检查
体温38.5℃,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 血压120/80mmHg。咽充血,双肺闻及干 湿啰音。
针对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分析真菌感染的可能原因,探讨治疗方案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护理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护理措施
实施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遵医嘱给 予药物治疗和护理操作,加强患者的 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护理措施 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今后的护 理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对未来护理实践的启示和建议
加强培训与教育
对护理人员进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 真菌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 质量。
完善护理流程
制定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的护理 流程,规范护理操作。
加强与医生沟通
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护理信息。
持续质量改进
对护理过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不断 优化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 治疗效果。
床护理提供指导。
03
[文献3]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该文献综述了真菌感染的诊断技术和治疗
策略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真菌感染的参考依据。
影响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 重要成分,减少后会导致免疫力 下降,容易感染。
真菌感染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浅部感染(如皮肤癣菌病)和深部感染(如肺部或内脏真菌 感染)。
特点
真菌感染的症状通常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且容易与其他 疾病混淆。
中性粒细胞减少与真菌感染的关系
关系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由于免疫低下, 容易发生真菌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往 往较重。
体征
实验室检查
体温38.5℃,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 血压120/80mmHg。咽充血,双肺闻及干 湿啰音。
中性粒细胞减少ppt课件

多饮水 少量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
泌尿道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多饮水 保持会阴部清洁,使用流动水清洗,尤其是女孩子,增加
便后、睡前等会阴部清洗频次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
中心粒细胞数量越少,持续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 和严重程度就越高
条件致病菌多见,混合感染多见,85~90%细菌性感 染(革兰氏阴性菌多见),10~15%真菌和病毒感染
抗菌治疗效果差 感染易扩散,中心粒细胞减少症(尤其
ANC0.5×109/L)合并发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脓毒血症休克,故因作为急诊处理
巨脾导致白细胞破坏增加
治疗
化疗、放疗导致骨髓抑制 反复使用解热药导致白细胞降低
感染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
中心粒细胞绝对计数
感染风险分级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普遍性措施(有感染的危险)
洗手 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消毒技术 保持环境清洁 ANC<0.5×109/L,保护性隔离(单人间、层流床、空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有感染的危险)
置管时根据导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皮肤, 充分待干,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大小
泌尿道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多饮水 保持会阴部清洁,使用流动水清洗,尤其是女孩子,增加
便后、睡前等会阴部清洗频次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
中心粒细胞数量越少,持续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 和严重程度就越高
条件致病菌多见,混合感染多见,85~90%细菌性感 染(革兰氏阴性菌多见),10~15%真菌和病毒感染
抗菌治疗效果差 感染易扩散,中心粒细胞减少症(尤其
ANC0.5×109/L)合并发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脓毒血症休克,故因作为急诊处理
巨脾导致白细胞破坏增加
治疗
化疗、放疗导致骨髓抑制 反复使用解热药导致白细胞降低
感染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
中心粒细胞绝对计数
感染风险分级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普遍性措施(有感染的危险)
洗手 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消毒技术 保持环境清洁 ANC<0.5×109/L,保护性隔离(单人间、层流床、空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有感染的危险)
置管时根据导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皮肤, 充分待干,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大小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查房PPT课件

目前的研究表明,男性儿童发病率略高于女 性儿童。
但这一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症状观察
家长应留意儿童是否出现反复感染、发热或其他 不适症状。
这些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表现,需要及时就 医。
何时应就医?
定期体检
建议儿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中性粒细胞 的数量。
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干预。
尤其是富含锌和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免疫系 统的健康。
我们应该如何护理? 心理支持
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情感支持 。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的康复有积极影响。
如何进行随访与评估?
如何进行随访与评估? 随访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 行调整。
定期复查血液指标,关注变化趋势。
大部分病例在儿童期自愈,但少数可能伴随其他 疾病。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受影响的年龄段
该疾病主要影响学龄前及学龄儿童。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病率有所不同,学龄前 儿童更为常见。
谁会受到影响? 风险因素
有家族史或曾经感染过某些病毒的儿童更容 易发展为此病。
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风险。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差异
该疾病多见于儿童,通常在血液检查中被发现, 且大多数儿童在生长过程中能自愈。
什么是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病因
该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感染、 药物或其他疾病。
常见的诱因包括病毒感染、营养缺乏等。
什么是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流行病学
在儿童群体中,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 病率相对较高。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护理查房
演讲人:
但这一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症状观察
家长应留意儿童是否出现反复感染、发热或其他 不适症状。
这些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表现,需要及时就 医。
何时应就医?
定期体检
建议儿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中性粒细胞 的数量。
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干预。
尤其是富含锌和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免疫系 统的健康。
我们应该如何护理? 心理支持
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情感支持 。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的康复有积极影响。
如何进行随访与评估?
如何进行随访与评估? 随访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 行调整。
定期复查血液指标,关注变化趋势。
大部分病例在儿童期自愈,但少数可能伴随其他 疾病。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受影响的年龄段
该疾病主要影响学龄前及学龄儿童。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病率有所不同,学龄前 儿童更为常见。
谁会受到影响? 风险因素
有家族史或曾经感染过某些病毒的儿童更容 易发展为此病。
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风险。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差异
该疾病多见于儿童,通常在血液检查中被发现, 且大多数儿童在生长过程中能自愈。
什么是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病因
该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感染、 药物或其他疾病。
常见的诱因包括病毒感染、营养缺乏等。
什么是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流行病学
在儿童群体中,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 病率相对较高。
小儿慢性良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护理查房
演讲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色、质、量、次数
泌尿生殖系统:解便主诉,小便色、质、量、次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普遍性措施(有感染的危险)
洗手 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消毒技术 保持环境清洁 ANC<0.5×109/L,保护性隔离(单人间、层流床、空
气净化器等) 遵医嘱预防性使用G-CSF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置管后保持管道装置的整体密封性,导管各接口处清 洁,无血迹,根据导管性质定期更换管道装置
根据导管和敷料性质定期更换敷料,敷料有污染、卷 边等及时更换
保持导管通畅,根据导管性质冲洗导管或封管,减少 因堵塞增加的感染机率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定义
中性粒细胞缺乏(neutropenia)/白细胞减少症 (leukopenia)是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0.5*109/L或者预期在24~48小时从<1.0*109/L降 至<0.5*109/L
感染是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化疗 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无明确的感染病灶 疼痛可能是唯一的局部症状 常见感染部位是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
皮肤黏膜感染:口腔溃疡,肛周溃疡,伤口(置管、腰穿、 骨穿、手术切口等)局部出现红肿热痛
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胸痛 消化道感染:腹泻,直肠周围脓肿(诱因:便秘直肠撕裂
伤,或腹泻直肠黏膜剥脱) 泌尿道感染:单侧或双侧腹部压痛,尿痛、尿急、尿频(诱
呼吸道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限制探视人次,避免和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或访客接触 秋冬季注意保暖;ANC0.5×109/L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
;每日监测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消化道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饮食干净、新鲜、易消化,需煮熟后进食,避免腌制、生 冷等饮食
因:导尿管,或出血性膀胱炎)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
中心粒细胞数量越少,持续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 和严重程度就越高
条件致病菌多见,混合感染多见,85~90%细菌性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多见),10~15%真菌和病毒感染
抗菌治疗效果差 感染易扩散,中心粒细胞减少症(尤其
ANC0.5×109/L)合并发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脓毒血症休克,故因作为急诊处理
多饮水 少量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
泌尿道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多饮水 保持会阴部清洁,使用流动水清洗,尤其是女孩子,增加
便后、睡前等会阴部清洗频次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有感染的危险)
置管时根据导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皮肤, 充分待干,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大小
1度:轻度感染的风险 2度:中度感染的风险 3度:重度感染的风险 4度:极重度感染的风险
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
化疗药物性质和持续时间
糖皮质激素等抑制免疫功能 甲氨蝶呤等破坏黏膜屏障
长期置管 长期使用抗生素 既往感染类型,医疗处理效果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
中心粒细胞数量越少,持续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 和严重程度就越高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因
疾病
白血病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肿瘤转移至骨髓导致骨髓 抑制
巨脾导致白细胞破坏增加
治疗
化疗、放疗导致骨髓抑制 反复使用解热药导致白细胞降低
感染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
中心粒细胞绝对计数
感染风险分级
1.5~2×109/L 1~1.5×109/L 0.5~1×109/L 0.5×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2qw)
其他危险因素评估
感染症状
T,合并发热时:血培养(如有血管通路,则分别留取血 管通路和外周血培养),分泌物培养
疼痛 皮肤黏膜:口腔、肛周等完整性,伤口情况 呼吸道:呼吸频率,呼吸型态,呼吸音(附加音),咳
嗽、咳痰(痰色、质、量),X摄片 胃肠道系统:解便主诉,大便色、质、量、次数,呕吐
口腔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进餐前后、睡前、晨起使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正确漱口 ANC1×109/L或使用易损伤黏膜的化疗药物时,可增加漱口频
次,使用1%碳酸氢钠(SB)、洗必泰等碱性和抗感染漱口液交 替漱口 进食清淡、温软的饮食,多饮水
肛周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便后、睡前使用流动水清洗肛周 ANC1×109/L或使用易损伤黏膜的化疗药物时,至少每天2次使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
减少化疗药物剂量,严重者停用化疗药物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推荐化疗后1-5
天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开始之前 合并发热需快速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 成分输血(浓缩白细胞):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减
少(尤其ANC<0.5×109/L)并发感染,且抗生素治 疗难以控制者Leabharlann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评估
用抗菌稀释液坐浴,避免使用肛表 进食易消化助便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皮肤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 危险)
每日沐浴或皮肤清洁,定期更换干净柔软衣服及床上用品 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缝清洁 虫咬或由伤口时及时处理 放疗后避免暴露于烈日下,避免冷热敷和刺激性用品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泌尿生殖系统:解便主诉,小便色、质、量、次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普遍性措施(有感染的危险)
洗手 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消毒技术 保持环境清洁 ANC<0.5×109/L,保护性隔离(单人间、层流床、空
气净化器等) 遵医嘱预防性使用G-CSF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置管后保持管道装置的整体密封性,导管各接口处清 洁,无血迹,根据导管性质定期更换管道装置
根据导管和敷料性质定期更换敷料,敷料有污染、卷 边等及时更换
保持导管通畅,根据导管性质冲洗导管或封管,减少 因堵塞增加的感染机率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定义
中性粒细胞缺乏(neutropenia)/白细胞减少症 (leukopenia)是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0.5*109/L或者预期在24~48小时从<1.0*109/L降 至<0.5*109/L
感染是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化疗 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无明确的感染病灶 疼痛可能是唯一的局部症状 常见感染部位是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
皮肤黏膜感染:口腔溃疡,肛周溃疡,伤口(置管、腰穿、 骨穿、手术切口等)局部出现红肿热痛
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胸痛 消化道感染:腹泻,直肠周围脓肿(诱因:便秘直肠撕裂
伤,或腹泻直肠黏膜剥脱) 泌尿道感染:单侧或双侧腹部压痛,尿痛、尿急、尿频(诱
呼吸道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限制探视人次,避免和呼吸道感染患儿、家长或访客接触 秋冬季注意保暖;ANC0.5×109/L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
;每日监测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消化道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饮食干净、新鲜、易消化,需煮熟后进食,避免腌制、生 冷等饮食
因:导尿管,或出血性膀胱炎)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
中心粒细胞数量越少,持续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 和严重程度就越高
条件致病菌多见,混合感染多见,85~90%细菌性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多见),10~15%真菌和病毒感染
抗菌治疗效果差 感染易扩散,中心粒细胞减少症(尤其
ANC0.5×109/L)合并发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脓毒血症休克,故因作为急诊处理
多饮水 少量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
泌尿道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多饮水 保持会阴部清洁,使用流动水清洗,尤其是女孩子,增加
便后、睡前等会阴部清洗频次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有感染的危险)
置管时根据导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皮肤, 充分待干,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大小
1度:轻度感染的风险 2度:中度感染的风险 3度:重度感染的风险 4度:极重度感染的风险
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
化疗药物性质和持续时间
糖皮质激素等抑制免疫功能 甲氨蝶呤等破坏黏膜屏障
长期置管 长期使用抗生素 既往感染类型,医疗处理效果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
中心粒细胞数量越少,持续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 和严重程度就越高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因
疾病
白血病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肿瘤转移至骨髓导致骨髓 抑制
巨脾导致白细胞破坏增加
治疗
化疗、放疗导致骨髓抑制 反复使用解热药导致白细胞降低
感染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
中心粒细胞绝对计数
感染风险分级
1.5~2×109/L 1~1.5×109/L 0.5~1×109/L 0.5×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2qw)
其他危险因素评估
感染症状
T,合并发热时:血培养(如有血管通路,则分别留取血 管通路和外周血培养),分泌物培养
疼痛 皮肤黏膜:口腔、肛周等完整性,伤口情况 呼吸道:呼吸频率,呼吸型态,呼吸音(附加音),咳
嗽、咳痰(痰色、质、量),X摄片 胃肠道系统:解便主诉,大便色、质、量、次数,呕吐
口腔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进餐前后、睡前、晨起使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正确漱口 ANC1×109/L或使用易损伤黏膜的化疗药物时,可增加漱口频
次,使用1%碳酸氢钠(SB)、洗必泰等碱性和抗感染漱口液交 替漱口 进食清淡、温软的饮食,多饮水
肛周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便后、睡前使用流动水清洗肛周 ANC1×109/L或使用易损伤黏膜的化疗药物时,至少每天2次使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
减少化疗药物剂量,严重者停用化疗药物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推荐化疗后1-5
天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开始之前 合并发热需快速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 成分输血(浓缩白细胞):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减
少(尤其ANC<0.5×109/L)并发感染,且抗生素治 疗难以控制者Leabharlann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评估
用抗菌稀释液坐浴,避免使用肛表 进食易消化助便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皮肤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 危险)
每日沐浴或皮肤清洁,定期更换干净柔软衣服及床上用品 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缝清洁 虫咬或由伤口时及时处理 放疗后避免暴露于烈日下,避免冷热敷和刺激性用品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