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啶虫酰胺的描述

合集下载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农药品种之氟啶虫酰胺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农药品种之氟啶虫酰胺

2011年-2015年专利到期农药品种之氟啶虫酰胺1、理化性质氟啶虫酰胺外观为白色无味固体粉末,熔点157.5℃,蒸气压(20℃)2.55×10-6Pa,溶解度(g/L,20℃):水5.2、丙酮157.1、甲醇89.0,对热稳定。

化学名称:N-氰甲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CA登录号:[158062-67-0];分子式:C9H6F3N3O结构式如下:2、毒性及环境生物安全评价氟啶虫酰胺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雄性为884mg/kg,雌性为1768mg/kg;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对兔皮肤、眼睛无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大鼠13周亚慢性喂养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为12.11mg/kg·d,雌性为72.3mg/kg·d;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等4项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为无致突变作用;大鼠2年慢性和致癌试验结果为无致癌性。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大鼠急性经口、急性经皮LD50均>2000mg/kg;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对眼睛有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

氟啶虫酰胺原药和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均属低毒杀虫剂。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鲤鱼LC50(96h)为853mg/L;北美鹌鹑LD50>2250mg/kg;蜜蜂急性接触和经口药剂无作用浓度>1000mg/kg(100倍稀释液);家蚕(3龄)经口无作用浓度>200mg/kg;对捕食螨在药剂200mg/kg浓度时安全。

该药对鱼、鸟、蜜蜂和家蚕均为低毒。

3、作用机理氟啶虫酰胺是一种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被迅速阻止吸汁,立即停止取食,且这种拒食作用具有不可恢复性。

1小时之内完全没有排泄物出现,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主要的杀虫作用机理就是使昆虫饥饿而死。

这个新药活性比噻虫嗪还好,瞬间即可阻止害虫取食当天即可死虫

这个新药活性比噻虫嗪还好,瞬间即可阻止害虫取食当天即可死虫

这个新药活性比噻虫嗪还好,瞬间即可阻止害虫取食当天即可死虫蚜虫、白粉虱、烟粉虱、蓟马等害虫被称为小虫,但是这些害虫的危害却不容小觑,由于这些害虫具有繁殖速度快,迁飞性强,很难彻底根除,为防治这些害虫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等老药剂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防治刺吸式害虫的新型药剂-氟啶虫酰胺,该药剂可全面替代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等传统杀虫剂。

氟啶虫酰胺是什么药剂氟啶虫酰胺是一种新型低毒吡啶酰胺类杀虫剂,除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外,还具有很好的神经毒剂和快速拒食作用。

蚜虫、粉虱、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或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在快速阻止其吸汁,1小时之内完全没有排泄物出现,最终因饥饿而死亡。

与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等传统药剂和新烟碱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活性高,毒性低,无残留,是目前防治抗性蚜虫、飞虱、蓟马、粉虱等刺吸式害虫的首选药剂。

主要特点(1)防治范围广:氟啶虫酰胺能较好地防治蚜虫、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白粉虱、烟粉虱、蓟马、叶蝉等多种刺吸式害虫。

(2)速效性好:氟啶虫酰胺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蚜虫飞虱、粉虱等刺吸式害虫刺吸植物汁液时,具有快速阻止吸食汁液的功能,阻止害虫继续危害,一天内害虫因饥饿而死,当天防治效果就可达98%以上。

(3)内吸传导性好:氟啶虫酰胺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药剂能从根部传输到植株茎叶的各个部位,将各个部位的害虫杀死。

(4)持效期长:氟啶虫酰胺由于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药剂能在被根茎叶快速吸收,并在体内长时间存在,耐雨水冲刷性好,一般持效期可达15天以上。

(5)低毒安全:氟啶虫酰胺是一种低毒杀虫剂,对刺吸式害虫低毒,对有益节肢动物如家蚕、蜜蜂、异色瓢虫、智利小植绥螨和梨盲走螨等无不良影响,因此,该药剂是全面替代新烟碱类药剂的首选药剂。

(6)无交互抗性:氟啶虫酰胺杀虫机理独特,与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吡蚜酮等传统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氟啶虫酰胺的合成

氟啶虫酰胺的合成

氟啶虫酰胺的合成1.氟啶虫酰胺简介氟啶虫酰胺的通用名称为flonicamid或flunicotamid,CAS号:158062-67-0,化学名称为N-氰甲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英文名称:N-(cyanomethyl)-4-(trifluoromethyl)nicotinamide,化学结构式:本品外观为白色无味固体粉末,熔点:157.5℃,蒸汽压(20℃):9.43×10-7p a,溶解度(g/L,20℃):水5.2,丙酮157,甲醇89,该品热稳定性较好。

氟啶虫酰胺是日本石原产业开发的吡啶酰胺类杀虫剂。

2000年,Morita M等人在布赖顿会议上首次报道了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发现的吡啶酰胺类杀虫剂氟啶虫酰胺,石原产业与美国富美实公司、韩国韩农株式会社、比利时Belchim作物保护公司、印度联合磷化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全球市场,该产品主要有日本石原产业和印度联合磷化公司生产。

氟啶虫酰胺通过阻碍害虫吮吸作用而发挥效果,害虫摄入药剂后很快停止吮吸,最后饥饿而死。

氟啶虫酰胺主要用于非农作物、棉花、水果和蔬菜,对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具有良好的内吸和渗透作用,可从根部向茎部、叶部渗透。

2003年,氟啶虫酰胺首次在美国取得登记,用于温室观赏植物。

2005年,氟啶虫酰胺在法国登记,用于马铃薯、小麦、苹果、梨树、桃树,商品名为Teppeki;同年,其在英国和荷兰登记,用于马铃薯和小麦,商品名为Teppeki。

2005年,氟啶虫酰胺在美国登记,用于棉花,商品名为Carbine;同年,在美国登记,用于果树、蔬菜、商品名为Turbine;2005年在美国上市,用于温室观赏植物和苗圃,商品名为Aria。

2005年,氟啶虫酰胺在韩国取得登记,用于防治苹果、辣椒蚜虫,商品名为Setis,2006年开始在韩国销售。

2005年,氟啶虫酰胺在巴西和哥伦比亚登记并上市,用于防治棉花蚜虫,商品名为Turbine。

15%联苯菊酯·氟啶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制

15%联苯菊酯·氟啶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制

h—4*a象泠农药研究5°/。

联苯菊酯•氟啶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制欄I李登辉,赵强,聂运魏,耿彪(河南瀚斯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联苯菊酯是70-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 拟除虫菊类农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具有击倒作用 强、广谱、高效、快速、长残效等特点,以触杀 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

可用于防治棉铃 虫、红铃虫、茶尺蠖、茶毛虫、苹果或山楂红蜘蛛、桃小食心虫、菜蚜、菜青虫、菜小蛾、柑橘潜叶蛾等。

氟啶虫酰胺是一种低毒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 调节剂类杀虫剂,2007年获得中国农药产品临时 登记证,制剂为10%水分散粒剂,氟啶虫酰胺具 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还具有很好的神经毒剂和快 速拒食作用,对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并 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

农药活性成分在油相中悬浮的液体制剂称为 可分散油悬浮剂,通常以植物油、甲酯化植物油 或矿物油为分散介质,用水稀释后使用。

其具有 绿色环保、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等特点,此外以 油为分散介质,提高了制剂的渗透性、延展性、耐雨水冲刷性能,可分散油悬浮剂制备通常采用 湿法研磨工艺,平均粒径在3〜5微米左右,本 文通过大量的试验成功研制了 15%联苯菊酯•氟 啶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1材料与方法1. 1原药与助剂联苯菊酯原药97% (广东立威)氟啶虫酰胺原药98% (中农立华)乳化剂: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125),十二 烷基苯磺酸钙苯盐(500#)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601,602#),烷基^,^2021.3酚聚氧乙烯醚(NP-10),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 乙烯醚(33#),酚醚磷酸酯,吐温80;分散剂:500LQ (阿克苏),V0-01 (索尔维)增稠剂:白炭黑、有机膨润土分散介质:大豆油、甲酯油、玉米油1.2主要设备砂磨机、剪切机、恒温箱、磁力搅拌器、电热恒温水浴锅、冰箱、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 谱仪、p H计、电子称量天平等。

1. 3试验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工艺:准确称取所需助剂及分 散介质,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再称取所需原药, 用剪切机剪切均匀,将剪切均匀的浆料转入立式 砂磨机中加入1.5倍浆料质量的氧化锆珠(直径 0.8-1. 2毫米),研磨时间约2-3小时,砂磨机转 速1400r/min,砂磨完成后,取样进行粒径、分散、乳化等指标的检测,合格后过滤进行灌装,工艺 流程图如图1:图1可分散油悬浮剂加工工艺2助剂筛选农药研究-h 十* a彖泠2.1分散介质筛选 米油,根据原药的性质、理化指标及性价比要求,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分散介质的要求是被悬浮 我们采用甲酯油+大豆油为分散介质,具体筛选的有效成分至少在50摄氏度以下是不溶的,在试 结果如表1:验过程中所用的分散介质为大豆油、甲酯油、玉表1分散介质的筛选编号分散介质用量分散性流动性悬浮率结论1大豆油68差差91.5不合格2甲酯油68良良94.7不合格3甲酯油+大豆油48+20优优98.3合格4甲酯油+玉米油48+20良优97.0不合格试验结果表明,在15%联苯菊酯•氟啶虫酰 胺油悬浮剂配方中,分散介质采用甲酯油48%+大 豆油20%混合,有较好的分散性及流动性,并且 悬浮率也优于其他对照组。

氟啶虫酰胺防治蚜虫示范

氟啶虫酰胺防治蚜虫示范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苹果黄蚜示范试验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是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研制的一种新型杀虫剂,该杀虫剂是一种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在水果、蔬菜上试验表明,它能低剂量的有效控制蚜虫和粉虱等害虫。

其作用机理独特,对蚜虫等吮吸害虫有很好的神经作用和快速拒食活性,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与其它活性组分相抵抗,与现有的杀虫剂如新烟碱类(neonicotinoids)杀虫剂相比具有低敏感性,对传统的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

本示范试验,旨在了解和展示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评价其用于防治苹果黄蚜的药效和最佳使用剂量,以及对苹果树的安全性,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观摩现场。

1、试验条件:供试作物为苹果树,作物品种为乔纳金,防治对象为苹果黄蚜,试验地点在大连普兰店市太平办事处柳家社区王宝良果园。

试验地土壤类型为壤土,土壤pH值为 7.1,有机质含量为1.2%,施肥量为每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果树专用肥80公斤。

2、试验设计和安排:示范设两种药剂,四个处理:即试验药剂:10%氟啶虫酰胺WG4000倍、2500倍,对照药剂:10%吡虫啉WP4000倍及空白对照(清水)。

施药器械类型为机动喷雾机,施药方法为喷雾法。

施药时间:2009年6月21日,在苹果黄蚜发生始盛期施药一次。

施药液量:每亩药液量200升。

每个小区处理667平方米,空白对照区面积60平方米,随机排列,不设重复。

3、试验调查:施药前调查基数,施药后1、3、7、14、21天进行残虫调查。

调查方法:示范区对角线取样,每个处理区取5点,每点1株苹果树,分别在每株苹果树的东、西、南、北、中5个不同方位,随机选取1个长30cm,以上有代表性的枝条,调查黄蚜数量,并挂牌标记。

空白对照区选2株树,依照此法调查。

施药期间未发现各个药剂处理区的苹果叶片出现不良影响。

4、结果与分析:试验提供的氟啶虫酰胺10%WG对苹果黄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浓度分别为4000倍、2500倍。

氟啶虫酰胺基本知识

氟啶虫酰胺基本知识

氟啶虫酰胺氟啶虫酰胺的通用名为flonicamid、flunicotamid;试验代号:1KI-220、F-1785;商品名,ARIA、BELEAF、CARBINE、MAlNMAN、SETIS. TEPPEKI. TURBINE. ULALA。

CA登录号:158062-67-0。

化学名称为N-氰甲基.(三氟甲基)烟酰胺。

本品外观为白色无味固体粉末,熔点157.5℃,蒸气压(20℃)2.55x 10-6 pa,溶解度(g/L,20℃):水5.2、丙酮157.1、甲醇89.0,对热稳定。

3剂型制剂为10%水分散粒剂。

氟啶虫酰胺的安全性原药对大鼠(雄)急性经口LD50为884 mg/kg,急性经皮LD50大于5 000 mg/kg。

对大小鼠(雌、雄)急性吸入LD50大于4.90 mg/L。

对兔皮肤无刺激,对眼睛有极轻微刺激,无致敏性。

其对变异性、染色体异常及DNA修复等均为阴性。

该药剂对水生动植物无影响。

它对鲤鱼LC50(96 h)大于100 mg/L;对大型水蚤EC50(48 h)大于100 mg/L;对藻类EbC50(0~72 h)大于100 mg/L。

该药剂以100 mg/L混饵对蚕无影响,对鹌鹑(雌、雄)急性经口大于2 000 mg/L,以大于1 000 mg/kg的剂量对蚯蚓无影响。

土壤中半衰期DT50小于3d。

生物活性本剂对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并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

它可从根部向茎部、叶部渗透,但由叶部向茎、根部渗透作用相对较弱。

该药剂通过阻碍害虫吮吸作用而致效。

害虫摄入药剂后很快停止吮吸,最后饥饿而死。

据电子的昆虫吮吸行为(EMⅢ)解析,本剂可使蚜虫等吮吸性害虫的口针组织无法插入植物组织而致效。

6使用方法在防治黄瓜等蔬菜蚜虫等害虫时每667 m2使用10%水分散粒剂30-50 9对水喷洒。

当用于防治苹果等果树蚜虫时,用10%水分散粒剂加水2 500-5 000倍喷洒。

由于氟啶虫酰胺独特的作用机理和极高的生物活性,以及其对人、畜、环境极高的安全性,同时对其他杀虫剂具抗性的害虫有效,本剂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氟啶虫酰胺的合成

氟啶虫酰胺的合成

氟啶虫酰胺的合成1.氟啶虫酰胺简介氟啶虫酰胺的通用名称为flonicamid或flunicotamid,CAS号:158062-67-0,化学名称为N-氰甲基-4-(三氟甲基)烟酰胺,英文名称:N-(cyanomethyl)-4-(trifluoromethyl)nicotinamide,化学结构式:本品外观为白色无味固体粉末,熔点:157.5℃,蒸汽压(20℃):9.43×10-7p a,溶解度(g/L,20℃):水5.2,丙酮157,甲醇89,该品热稳定性较好。

氟啶虫酰胺是日本石原产业开发的吡啶酰胺类杀虫剂。

2000年,Morita M等人在布赖顿会议上首次报道了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发现的吡啶酰胺类杀虫剂氟啶虫酰胺,石原产业与美国富美实公司、韩国韩农株式会社、比利时Belchim作物保护公司、印度联合磷化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全球市场,该产品主要有日本石原产业和印度联合磷化公司生产。

氟啶虫酰胺通过阻碍害虫吮吸作用而发挥效果,害虫摄入药剂后很快停止吮吸,最后饥饿而死。

氟啶虫酰胺主要用于非农作物、棉花、水果和蔬菜,对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效,具有良好的内吸和渗透作用,可从根部向茎部、叶部渗透。

2003年,氟啶虫酰胺首次在美国取得登记,用于温室观赏植物。

2005年,氟啶虫酰胺在法国登记,用于马铃薯、小麦、苹果、梨树、桃树,商品名为Teppeki;同年,其在英国和荷兰登记,用于马铃薯和小麦,商品名为Teppeki。

2005年,氟啶虫酰胺在美国登记,用于棉花,商品名为Carbine;同年,在美国登记,用于果树、蔬菜、商品名为Turbine;2005年在美国上市,用于温室观赏植物和苗圃,商品名为Aria。

2005年,氟啶虫酰胺在韩国取得登记,用于防治苹果、辣椒蚜虫,商品名为Setis,2006年开始在韩国销售。

2005年,氟啶虫酰胺在巴西和哥伦比亚登记并上市,用于防治棉花蚜虫,商品名为Turbine。

氟啶虫酰胺小试研究报告.doc

氟啶虫酰胺小试研究报告.doc

氟啶虫酰胺小试研究报告氟啶虫酰胺CA 登录号:158062-67-0。

化学名称为N-氰甲基-(三氟甲基)烟酰胺。

分子式:C 9H 6F 3N 3O ,分子量:229.16。

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

NCF 3ONHCN本品外观为白色无味固体粉末,熔点157.5℃,蒸气压(20℃)2.55x 10-6 pa ,溶解度(g/L ,20℃):水5.2、丙酮157.1、甲醇89.0,对热稳定。

制剂为10%水分散粒剂。

2 工艺路线选择2.1 中间体4-丁氧基-1,1,1-三氟-3-丁烯-2-酮的合成中间体4-丁氧基-1,1,1-三氟-3-丁烯-2-酮的合成,文献有以下两种方法: 2.1.1 以三氟乙酰氯为主要反应原料,反应式如下:2.1.1 以三氟乙酸酐为主要反应原料,反应式如下:以上两种方法,由于三氟乙酰氯不容易购买和三氟乙酸酐价格昂贵,我们自主开发出以三氟乙酸代替三氟乙酰氯或三氟乙酸酐的合成方法,反应式如下:F 3CO OH+OC 4H 9F 3CO OC 4H 9吡啶S OOCl +F 3CO Cl+OC 4H 9F 3CO OC 4H 9吡啶CF 3OO O CF 3+OC 4H 9F 3CO OC 4H 9吡啶本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2.2 反应机理或基本原理采用三氟乙酸为起始原料经四步反应合成氟啶虫酰胺,反应式:F 3CO OH+OC 4H 9F 3CO OC 4H 9吡啶S OOCl +F 3CO OC 4H 9F 3CONH 2+NH 3F 3CO NH 2+OOC H 3H 3CO NCF 3COOHNCF 3COOH+NH 2NNCF 3O NHCN3.实验方法3.1 主要原材料和产品的物性及规 3.1.1 氟啶虫酰胺原药物性及规格3.1.2原料及中间体规格、物化性质3.2试验操作及结果3.2.1中间体4-丁氧基-1,1,1-三氟-3-丁烯-2-酮的合成3.2.1.1 实验操作在装有搅拌、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三口10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360ml二氯甲烷和144g(1.8mol)吡啶,于0~-10℃滴加102.6g三氟乙酸(0.9mol),滴加时间约1小时,加完,于0~-10℃加入90.9g (0.9mol)乙烯基丁醚后,于0~-10℃滴加108.5g(0.945mol)甲磺酰氯,滴加时间约1小时,加完于0℃保温0.5小时,再升至20~30℃反应2小时,气相色谱监测,乙烯基丁醚小于1%,反应完全后加220ml水,搅拌5分钟,分层,水层用90ml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用2*135ml水洗涤两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用2*40ml二氯甲烷洗涤,合并有机相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菌剂氟吡菌胺(fluopicolide)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制的具最新作物机理的卵菌纲病害杀菌剂,由最新治疗性杀菌剂氟吡菌胺和强内吸传导性杀菌剂霜霉威盐酸盐复配而成,既具
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治疗作用。

银法利属低毒杀菌剂,对环境、作物安全,能在作物的任何生长时期使用,并且对作物还兼有刺激生长,增强作物活力,促进生根和开花的作用。

银法利具很强的内吸性,尤其是在连续降雨,多数杀菌剂难以使用或使用效果欠佳的情况下,银法利以其见效快和耐雨水冲刷的特点赢得许多农民的喜爱。

一、银法利的作用机理
银法利是由最新研制的治疗性杀菌剂氟吡菌胺(fluopicolide)和强内吸传导性杀菌剂霜霉威盐酸盐(propamocab hydrochloride)复配而成的新型混剂。

两种有效成分增效作用显著。

氟吡菌胺的杀菌机理与目前所有已知的卵菌纲杀菌剂完全不同,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特异性蛋白而表现杀菌活性。

独特的薄层穿透性可加强药剂的横向传导性及纵向输送力。

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治疗潜能突出。

霜霉威盐酸盐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土壤处理后能迅速上下传导,叶面喷雾后也可迅速分布在叶片中,用药30分钟即可发挥作用,对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各类作物霜霉病、晚疫病表现出超级优异的防治效果,并对猝倒病、疫霉和腐霉引起的土壤根部病害等亦有极好的防效。

二、银法利的产品特点
1 具保护作用。

银法利有较强的薄层穿透性,良好的系统传导性,用药后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植株的叶片吸收,也可以被根系吸收,在植株体内能够上下传导。

银法利还可以从植物体叶片的上表面向下表面,从叶基向叶尖方向传导,有利于新叶、茎干和地下块茎的全面保护。

2 具治疗作用。

银法利对病原菌的各主要形态均有很好的抑制活性,治疗潜能突出。

3 生物活性高,施用剂量低,防效好,持效期长,且防治效果稳定。

4 耐雨水冲刷,不受天气影响。

5 毒性低,残留低,对施用者、消费者和环境非常友好,并对有益生物(蜜蜂、有益昆虫等)安全。

尤其适用于“绿色”和出口蔬菜生产,具有杰出的作物安全性。

6 最优秀的卵菌纲杀菌剂。

并与其它卵菌纲杀菌剂无任何交互抗性,对大多数卵菌纲真菌均有效,包括霜霉病、疫病、猝倒病、叶斑病等。

7 液体剂型,喷药后不留药渍。

三、银法利的使用技术
银法利可用于葫芦科蔬菜、花卉、草坪的霜霉病和猝倒病;葡萄、甘蓝、莴苣等作物的霜霉病;马铃薯、番茄的晚疫病;茄科蔬菜及冬瓜的疫病和猝倒病。

对于目前已对卵菌类病害产生抗性的,可选择使用银法利进行防治。

使用银法利防治这些病害,在发病初期,一般亩用68.75%银法利60~75毫升对水喷雾。

如何应对银法利造成的冲击?
自从银法利放给了竞争对手后都卖疯了,我手里的产品没一个是它的对手,防效与性价比都相去甚远。

烯酰吗啉、霜脲氰、霜霉威等等的单剂与复配剂不一而足。

烯酰吗啉+霜脲氰的效果在去年还边得去,今年就不行了,三天喷一次药也控制不住病害漫延。

论坛上为沈阳的氟吗啉叫好的人太多了,让我很疑惑。

氟吗.锰锌我手里也有,没有论坛上吹得那么神嘛,关键是性价比相差太多了,更要命的是利润太低太低。

氟码啉我卖过,单独使用60%氟吗.锰锌的话根本控制不了病情漫延,和霜脲.锰锌复配使用的话,农民的反馈是“和烯酰吗啉刚用的那两次差不多”,这是农民的原话,我没有更改。

至于价格,到我手上已经4.0+(25g装)而市场零售价是4.5元/袋。

银法利我没用过,但是我的老顾客中用过的有不少,杀菌效果牛叉可以得到他们的印证。

事实上一部分人将它当作救命药来用,当病害控制不住时打一次,然后日常的用药仍然使用常规药,这部分人仍然是我的顾客,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用过之后就无视其它的品种了,这部分人算是已流失。

从顾客反映来看,银法利持效期是比较长的,单位时间内的施药次数降低,成本自然下来了。

至于氟吗啉,单剂使用我没信心,复配使用成本都快赶上银法利了。

楼主,很抱歉,我是山东的,所以我不能评价你们的市场。

但是我可以说就我们山东现在的市场向你简单介绍一下:
银法利刚上市时的确是好产品,但是在市场风光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由于市场串货和抗性的快速增加导致现在的银法利赔钱卖。

可以说现在山东市场银法利效果已明显下降。

这也符合国外产品的特点。

氟吗啉是一个新成分,国内首个获国内外专利的产品,对霜霉疫病特效,而就目前应用来看,也的确如此,农民在病害发生严重的时候用氟吗啉一遍就能止住。

这在山东市场是公认的,因为是新成分,所以抗性产生慢,由最初的25克一桶水可以慢慢提高到50克一桶水,仍然对作物安全且有效。

不同地区由于各种原因的差异可能导致效果不同,到底你们的市场怎么样,还得你亲自做实验做对比。

我们南京这边,霜霉几种配方交换使用,效果不错,银法利价格太高了,进价7元,售价7.5元,不如百泰。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新农药68.75%银法利
春黄瓜生产上的霜霉病一旦发生,蔓延速度快、危害重,环境条件适宜时从始发到流
行只需5-7d,造成叶片大量干枯或整株死亡,缩短黄瓜采收期,极大影响产值收益。

为筛选出防治该病效果较好的新农药,我们引进了拜耳公司的68.75%银法利新农药与常规农药进行示范应用对比,为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本示范试验共设银法利、百泰、克露3个处理,另设清水作空白对照,共4个处理。

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

每只单棚长30m、宽6m,计180m2,每中棚3畦、2行栽培模式,6只单棚(1080m2),随机交叉排列重复3次,每只单棚中设2个试验小区,棚两头各留2m为保护行,每个试验小区60m2。

银法利能有效防治西瓜疫病2009-6-5 8:14:38西瓜疫病可危害叶片、茎
蔓及果实,在病部形成水浸状病斑,使叶片及果实腐烂,植株枯死。

在雨季及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严重。

生产上能用于防治该病的药剂很多,但效果均不太理想。

为寻求较理想的防治药剂,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戴为光等人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

试验选取银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克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4种药剂,分别每亩用银法利50、60、75毫升,50%氟吗?锰锌50克,克露75克,80%乙膦铝70克,在西瓜疫病发生初期喷雾,每隔7天喷1次,共喷3次。

试验数据显示,每亩用银法利50、60、75毫升,用药1次防效分别为51.8%、66.7%、71%;用药2次防效分别为72.9%、78.5%、87.4%;用药3次后10天的防效分别为80.9%、86.5%、91.7%,各用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后两种用量处理的防效极显著优于其他3种药剂,每亩用银法利50毫升的防效与每亩用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50克的防效相当,显著优于每亩用克露75克的防效,极显著优于每亩用8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70克的防效。

试验结果表明,在西瓜疫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每亩用银法利50-60毫升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用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或蔓延,且持效期长,对西瓜安全。

氟吡菌胺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出品的银法利687.5克/升悬浮剂为氟吡菌胺
和霜霉威的复配液体制剂,对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纲病害具有杰出防效,对作物和环境安全,特别适用于优质、绿色蔬菜生产。

它是一个防治卵菌纲蔬菜病害的高效保护和治疗效果来源其独特的混剂配方。

该产品具有优良的系统传导性和较强的薄层穿透力,对病原菌各主要形态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为新叶、茎干、块茎、幼果提供全面和持久保护。

由于药剂能够经叶面快速吸收,所以耐雨水冲刷,为雨季蔬菜防病提供可靠保障。

该产品主要应用在各类蔬菜和葡萄作物上,防治黄瓜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

生意社12月24日讯两种包含卵菌纲病害杀菌剂,氟吡菌胺(拜耳作物科学)的产品已获葡萄牙批准。

Volare(氟吡菌胺62.5 g/litre +霜霉威盐酸盐525 g/litre)和Profiler(氟吡菌胺4.4%+三乙磷酸铝66.6%)于本月获准登记。

Volare是一种悬浮剂,用于防治几种蔬菜的霜霉病,特别是马铃薯和番茄的晚疫病;而Profiler则是一种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葡萄的霜霉病。

在河道附近应用尚未获得批准。

这两种产品也在意大利销售,品名为Volare和R6 Erresei Albis。

2006年,氟吡菌胺首次在英国和中国获得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