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引言1997年的那场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大家还记忆犹新,11年后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又席卷全球,两次危机的发生,既有共同点,也有较大的差异。

而这两次金融危机又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危机回忆东南亚金融危机起始于泰国危机。

1997年7月,在国际投机基金大举抛售泰铢的货币攻击下,泰国被迫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度,泰铢当日应声而贬20%,随后迅速扩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国,新加坡、中国的和也未能幸免。

至1998年初日本金融市场动乱,危机向纵深开展,相继蔓延到俄罗斯、东欧及拉美国家,并使西方兴旺国家股市反复出现震荡。

统计资料显示:1997-1998年几乎所有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都有所下降,一些国家经济出现严重萎缩;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率由4.9%下降到2.2%;非洲国家则由平均增长4.6%下降为3.7%。

由于危机发生后,东南亚遭受冲击的国家深化改革并采取一系列调整、改革和刺激经济的政策,再加上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以及美国经济持续走强等外部因素,1999年,东南亚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重围,踏上了复之路。

〔二〕危机爆发的原因1、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2、出口大幅度下降,经常工程收支状况恶化。

3、外债负担沉重,构成不合理。

4、固定汇率制度下,金融调控机制失措,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

5、国际游资兴风作浪是东南亚金融动乱的外部因素。

二、美国次贷危机〔一〕危机回忆美国次贷危机是指发生在美国,因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引起股市剧烈震荡,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缺乏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标志有两个:其一是标准普尔降低次级债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降低意味着资产的投资价值下降,因此市值数万亿美元的次级债市值将大幅度下降;其二是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次级债,这意味着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开场向其他国家蔓延。

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升级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并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

从两次金融危机看我国的金融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

从两次金融危机看我国的金融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

从两次金融危机看我国的金融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林治华;巩文君【期刊名称】《大连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33)2【摘要】With the fast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hina' s opening-up increases the risks of its financial security, which was undoubtedly demonstrated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Southeast Asia in 1997 and the US Sub-prime Crisis in 2007. This paper is to,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financial world, probe about the causes for the crisises and crisis governanc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put forward advice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hina' s financial security with economic structure as a cut-in point, in order to provide it with a theory support.%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金融安全面临着诸多风险。

通过对1997年和2007年两次金融危机的对比分析,联系我国金融系统现状,深入探讨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危机治理措施,并从经济结构等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改善我国金融安全现状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区别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区别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08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

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

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

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

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

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

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

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比较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比较
p l y t ec re t u r r oi , h u r n a t l GDP g o t n C i a in’ h l a k c q e y w h i h n r s t edb c .
Ke o d : ia ca c s o te sA i US sb p me r ae r i Q a ta v o p r o yw r s Fn n il r i i S uh at s ..u — r t g i s u ni t eC m a sn i sn a i mo g c s ti i
t t e c mp r o t i a e o s e al d r s a c nt ei a t f n n il rs o t e s Asa a d t eU. . ai o a s n, h sp p r e d ti e r h o v i d a e e h mp c a c a i i i S u h a t i n S of i c sn h s b p memo g g rss n C i ase o o n e fl w n c o c n mi oi yT e c mp r o c u e e u — r r a ec i o h n ' c n mya d t ol i g ma r e o o cp l . h o a s n i l d st i t i h o c i n h f r i n ta e h t c r e ,GDP, i t r s r t s o eg r d ,t e s k ma k t o n e e t ae ,mo e u p y a d t e g v r me t s e d n .T e r s l n y s p l n h o en n p n ig h e ut s s o d t a ei a t fU. . u - rme mo g g rsso h n c n my i g e trt a h i a c a r i h we h t h mp c S s b p t o i r a ec ii n C i aSe o o s r ae n t e F n n i l i si t h c s n

试比较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异同

试比较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异同

试比较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异同试比较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异同[摘要]本文通过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对比,试图找到金融危机爆发的共性和特性,以获取对金融危机防范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1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1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过程第一阶段(1997年7月—1997年12月):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随后,国际投机资金开始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规定的汇率制进行投机冲击。

10月下旬,国际投机资金开始对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联系汇率制进行投机冲击,并进而波及韩国和日本。

至1997年下半年,日韩两国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破产,这两个国家由此也陷入了此次爆发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之中。

第二阶段(1998年年初—1998年8月):印度尼西亚再度爆发金融风暴并引发严重的经济衰退,随之而来的是多国货币币值大幅度下跌,新加坡元、马来西亚币、泰国泰铢、菲律宾比索等下跌幅度严重。

受东南亚各国货币币值大幅度下跌的影响,日元大幅贬值,从而使得此次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1999年):此次爆发于东南亚的经济金融危机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美国股市受其影响,股指大幅度下跌,日元汇率持续下跌,各国金融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999年,国际投机资金展开新一轮的投机活动,并将目标锁定至中国香港,由此造成了香港恒生指数大幅下跌。

1.2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1)国际投机资金的投机冲击。

(2)亚洲一些国家不合理的外汇政策。

(3)外债结构不合理。

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对比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对比分析

美联储在2 0 —2 0 年短 短一年 0 02 1 多的时间内 将美国联 邦基金 利率
球 。两次危机 的发生 ,既 有共同 是 1 9 年7 日泰 国财政 部和 中 9 7 月2
点 ,也有较大 的差别 。两 次危机 央银 行宣布 ,泰币实行 浮动汇率 由65 .%降到 1 5 . %,但 又从 2 0 7 04 的共同特征是 ,股 市和房地产 市 制 ,泰铢价值 由市场来决 定 ,放 年6 i0 6 月间美联储连 续 月 ̄ 2 0 年6 J 场存在 资产泡沫 、流动性过 剩 、 弃 了 自1 8 年 以来实行 了1 年的 94 4 1 次调高利 率水平 ,基准利 率又 7 银行和 非银行信贷快 速膨胀导致 泰 币 与美 元 挂 钩 的 一 揽 子 汇 率 从 1 %调 到 5 5 。 . % 2 危机发 生 。不 同的是 两次危机 影 制 这标 志着 亚洲金融危机 正式 响范 围的差异 ,美 国次 贷危机 影 爆发 。很 快危机从 泰国 向其 它东 响 的范 围更广 .深度 更深 破坏 南亚 国家蔓延 从外 汇市场 向股
些 国家转 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 产 品 和 垄 断高 价 推 销 自 己的产 应合作机 制更为联动 ,各国政府 增 长 。但 由于 经 济 发 展 的 不顺 品:在 国际金融和货 币领域 ,整 都 出台了不同的救市政 策 ,同时 利 ,到2 世纪9 年代 中期 ,亚洲 个全球金融体 系和 制度也有 利于 对货币政策作 了较 大的调整 。亚 0 0 有 些国家已不具 备还债 能力 。二 金 融 大 国 。
二 、两 次 危 机 发 生 的 原 素
直 接 触 发 因素 :一 是 国 际 金
( )美 国次 贷危机发生的 融 市场上游 资的 击 ,当时全球 一 中 范 围 内大 约有 7 亿美 元 的流动 万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交代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交代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布 放 弃 固定 汇 率 制 ,实 行 浮动 汇 率 制 引 发 了一 场遍 及 东 南 亚 的 的 影 响 下 , 菲律 宾 比 索 、 印度 尼 西 亚 盾 、 马来 西 亚 林吉 特 相 继 成
为国 际炒 家 的攻 击 对 象 。接 着 .危 机 波及 到 台湾 、 香港 及 韩 国 等
闭 、股 市 剧 烈 震 荡 引起 的风 暴 。 次 贷 危机 起 源 于 利率 的上 升 ,房
指 一 场 发生 在 美 国 因次 级 抵 押 贷款 机 构 破 产 、 投 资基 金 被 迫 关 济 受 的影 响会 更 大 。 价 由上 升转 为 下降 ,形 势 发 生 了逆转 。 2 0 O 8年 4月 ,美 国次 贷 行
虚 拟 经 济 与 实 体 经 济脱 节 。 金 融 本 来 应 该 是 为 实体 经济 服 务 的 结 果 在 美 国 最 近 几 年 庞 大 的 虚 拟 经 济远 远 超 过 了 相 应 的 实 体 经 济 ,使 得金 融 资产 市 场成 了赌 场 为 次贷 危机 的爆 发埋 下 了伏 笔 。
地 区和 国家 。 因此 东 南 亚 金 融 风 暴 演 变 为 亚 洲 金融 危机
2 东南 亚金融 危 机形 成 的内在 机理 为 政 府 隐性担 保 一与政 府
2 共 同点 。 1 都 是属 于 金融 监管 没 有跟 上金 融 自 由化 或 金融 ()
创新 而 造 成 的危 机 。 2) 国经 济 结构 失 衡 。 ( 该
二 、东 南 亚 金 融 危 机
1 东 南 亚金融 危 机 发展过 程 回顾 。 1 9 9 7年 7月 2日,泰 国宣
重后 果 来 看 次贷 危 机 较 东 南 亚金 融 危 机 要 严重 得 多 .格林 斯 潘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作者:闵小宝朱红根来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04期[摘要] 本文通过比较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异同点,揭示它们爆发的根源及形成的内在机理,从而对我国金融危机的预警及防范起到一定的启示,并指出了我国有可能发生不同于上述两种类型的金融危机。

[关键词] 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内在机理一、引言当前方兴未艾的美国次贷危机已全面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且大有演化为金融危机之势,次贷危机自2007年4月份新金融世纪公司宣告破产保护以来,一波波的冲击全球金融市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至于何时见底,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尝试对这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进行比较,揭示它们爆发的根源及形成内在机理的不同,从而对我国金融危机的预警及防范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1.东南亚金融危机发展过程回顾。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接着,危机波及到台湾、香港及韩国等地区和国家。

因此,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2.东南亚金融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为:政府隐性担保→与政府相关联企业大量借取短期外债→资产泡沫→大量游资外逃→固定汇率机制难以为继→货币贬值→货币危机→亚洲其他国家金融危机。

3.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根源:东南亚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性,因为东南亚诸国国内经济结构失衡;这些国家实行的都是僵化的固定汇率机制。

三、次贷危机1.次贷危机发展过程回顾。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次贷危机起源于利率的上升,房价由上升转为下降,形势发生了逆转。

2008年4月,美国次贷行业的第二大公司即新世纪金融宣布倒闭。

这标志着次贷危机开始爆发,次贷危机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尚未见底,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9-050-01
摘要 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现象,几乎各国经济都深受其害,中国经济也受到较大的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困难的境地。

本文对当期世界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进行比较,并提出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异同措施
一、引言
金融危机指的是与金融相关的危机,也就是金融资产、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的危机,如股灾、金融机构倒闭等。

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最终得出对中国的启示。

二、两次危机的比较
(一)相同之处:从宏观层面看,股票暴跌、货币贬值、金融机构倒闭、房地产缩水、失业剧增、经济增速下滑、经济衰退、部分地区局势动荡等。

(二)不同之处:一是两次金融危机发生地及影响范围、程度不同;二是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及表现形式不同;三是两次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同;四是两次危机的应对措施不同;五是两次危机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同。

三、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中国加入wto后带来的挑战增加了中国金融开放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脆弱的体系不堪一击,国际金融的动荡不安也同样构成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威胁。

第一,充分认识金融创新所伴随的风险,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金融创新。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就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

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随着金融全球化,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

第二,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

当前的次贷危机是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而又缺乏监管导致的虚拟经济运作链条出现问题,继而导致连锁反应,发生大量的虚拟经济的破产最终拖累到实体经济,酿成世界性经济危机。

无论是上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当前的次贷危机,都充分说明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容易产生严重的泡沫风险。

因此,为确保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既要追求经济的较高发展速度,更要警惕泡沫经济。

第三,谨慎对待金融自由化理论。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各国对银行和金融业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的自由化政策,取消和放松了许多对金融业的管制、限制和强制性规定。

泰国在保持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60%以上对外贸易势头的基础上,于1991年-1993年实现了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自由化,即实现了金融完全自由化。

之后不合时机的资本项目的开放通过开放廉价的短期外资融资渠道助长了信用的膨胀,促使银行过度冒险,而信贷膨胀的结果是巨额的贷款损失和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恶化。

从泰国因货币危机导致其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1-3年(甚至更长)的停滞和衰退来看,适度的金融自由化对促进金融和经济发展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是过分的、绝对的金融自由化必将导致金融失控和金融秩序的混乱。

因此,金融控制对一国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不加区别地推行金融自由化可能给我国带来的不是巨大的便利,而是巨大的风险。

第四,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保持经济发展的连贯性。

1995年,泰国占70%左右的对外贸易比例,严重破坏了产业间比例的平衡,导致出现产业间发展关系之大忌。

正是由于存在严重的产业结构单一和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东南亚各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以劳动密集型为特色的国际分工地位有了重新调整的要求,由于缺少发挥缓冲作用的产业环节,产业重点变换伴随着激烈的竞争,最终给经济金融带来了剧烈的震荡。

我国也是一个处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应当考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梯度转移,确保在东部、南部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同时,维持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整体连贯性。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避免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有助于抵御外部冲击和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

第五,次贷危机也给中国宏观调控提出了启示。

为防止市场发生逆转而引发大规模的恐慌,有必要在源头上杜绝风险,通过适当的宏观调控控制金融资产以及实物资产的泡沫扩张,防止价格下跌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一方面,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

因为一旦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或者其他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因此,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另一方面,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美联储连续加息时,对房地产市场能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因此中国在实施宏观调控时应综合权衡各方面影响。

第六,建立国际间协调机制。

全球市场的联动性日益增强,为维护本国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与宏观经济、社会大众联系最为密切的金融机构而言,危机中的互助至关重要,忽略社会责任,完全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决策,最终的危机可能是群体性的危机。

如何保持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多样性,避免金融机构出现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决策冲突,是次贷危机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之一。

当他国发生金融动荡,为防止该国金融衍生品链条断裂引起本国金融市场发生恐慌性金融动荡,基于国际视角,可以与世界其他国家联合制定有利于缓解金融危机和流动性黑洞的货币政策,利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恢复本国以及世界投资者信心,共同克服困难。

参考文献:
[1]陈波,王瑞淑.美国次货危机对我国的启示.大经贸.2008(3).
[2]王春峰.东亚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基础恶化?金融恐慌?经济学动态.1998(8):5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