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_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通用3篇)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通用3篇)《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通用3篇)《古代的经济政策》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原始社会的土地制度、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及瓦解的经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封建社会时期的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形式、土地兼并。
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运用历史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并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
课文新授一、土地制度的演变请同学们查阅课本,然后归纳古代中国主要产生过哪些土地制度。
板书(教师归纳)(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二)【奴隶社会】井田制(三)【封建社会】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3、明清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二)【奴隶社会】──井田制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井田制特点?井田制是什么时候瓦解的呢?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因素是什么?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所有权);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劳动产品。
(使用权);(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
难点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第一目土地制度的演变教材分别介绍了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
教材中没有讲述原始社会土地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解体的过程。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史实,酌情进行介绍和分析,给学生以完整的印象。
(2)奴隶社会──井田制本部分内容分别介绍了奴隶社会土地制度(井田制)的特点和解体过程。
井田制的基本特点有: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②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
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
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
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④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可以参看本课第16页的甲骨文图)。
建议理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含义: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9张PPT)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 濒海居民,私载海舡(chuán ),交通外国,因以 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 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 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4、根本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5、表现
(1)汉朝: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①措施
②原因
材料一:汉初,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 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 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 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材料二: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
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
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5、表现
(2)明清时期
①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 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②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氏族公社 井田制
所有制
(土地国有)
封建土地 所有制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经济政策
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2、首倡者:商鞅(在秦国变法时)
农业
工商业
生产粮食布帛
脱离农业生产
本业
末业
鼓励
限制
3、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 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件

代 C.投资工商业风险大
的 经
D.经营土地风险小、获利高
济
政
策
A
第
4 4.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
课 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古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代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的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经
济
政 策
B
第 5.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推行重农抑
4 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课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 根本
经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济 D.其根本目的是减轻农民的负担 8.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⑵西汉:严格控制民营商业,加征重税。
8.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政策 A 明清时期“衣食租税”的土地经营盛行,根本上是因为(
A.经济基础决定的
古 B.统治者的心态决定的
代 C.中外关系决定的
的 D.阶级关系决定的
经
济 政
A
策
第课4 8不A..正下有确列利的关于是于农古业(代的重发)农展抑商政策的评价,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古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代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的
经
济 政
D
策
第
4 9.历史上清朝的“十三行”指 课 的是 ( )
第
14.封建所有制的束缚。(根本原因)
课
2.自然经济的限制作用。
3古代.封建政府的压制。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 政的策,采取许多妨碍手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 萌经芽发展的措施如:闭关锁国等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必修Ⅱ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班级:组别:姓名:等级:第 4 课古代的经济政策【2012年江苏高考考点要求】1、“重农抑商”;2、“海禁”与“闭关锁国”考点分析一:国家政策之一“重农抑商”;(一)、商周时期:______________ 商业。
(二)、战国时期:首倡____________。
1、原因:(1)商业与农业争夺(2)商业影响(三)、西汉时期:继续推行政策1、表现:货币、盐铁酒、贩运、物价,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等。
2、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的势力。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四)、明清时期:依然固守政策。
1、表现:(1)统治者态度:、(举例两帝王)(2)统治者措施:①继续实行,垄断、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②而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_____。
(五)、总结:1、“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抑商:①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工商业范围。
②对民营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2、评价“重农抑商”政策:A、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1)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2)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B、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1)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2)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3)阻碍了,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考点分析二:国家政策之二——“海禁”与“闭关锁国”1.(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2.(2011年4月嘉兴二模13题)《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英都铎王朝16世纪实行重商主义。货币是财富, 英都铎王朝 世纪实行重商主义。货币是财富,财富 世纪实行重商主义 来源于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才是增加一国财富的根本 来源于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才是增加一国财富的根本 途径。主张借助国家政权统一国内市场, 途径。主张借助国家政权统一国内市场,对外实行殖 民扩张,拓展海外市场。 民扩张,拓展海外市场。
资金
国际 市场 “海禁”政 海禁” 策 国家 政策
国内 市场
劳动力
重农抑商
课堂感悟: 课堂感悟: 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它们在明清 时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 芽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 因之一。 因之一。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 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也已加入世贸组织, 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也已加入世贸组织, 这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 这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在精神上实现现代化, 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在精神上实现现代化, 观念意识的解放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关 观念意识的解放是国家强盛、 必须不断反省自身的不足, 键;必须不断反省自身的不足,勇于学习先 进国家的长处, 进国家的长处,才能于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 之地。 之地。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合作探究一 策
“重农抑商”政 重农抑商”
维护专制统治
根本目的
合作探究一 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一: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 材料一:1381年明政府规定: 商贾止衣绢、 年明政府规定 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 1506年又 禁商贩、仆役、 年又“ 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 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 年还规定: 商贾、 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1521年还规定 役、下贱不许服用貂裘。”1521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 器皿不许用银。 ——《明史》卷67《舆服志 器皿不许用银。” 《明史》 67《 》 材料二:清代关卡林立, 关津有过路之税, 材料二: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 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 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 提高所交税额 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 饶州、吉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但“有司假以 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 侵渔,吏胥又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 ——康熙《江西志》卷172 康熙《江西志》 康熙 材料三: 之业, 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 朕 雍正)观四民(指士、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 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 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摘自《 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强调商业为末业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时期,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得名: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内容:一切土地属周王,周王将其分赐诸侯臣下,让其世代享用,但不行转让与买卖,并纳一定的贡赋。
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是产品分配形式、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但其实质是:土地私有制、发展过程: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作用: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巩固了奴隶制度,它是分封制的经济前提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私田大量增加原因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瓦解④直接原因: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为增加收入,实行税制改革过程: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发展)──私田的增加──井田制的日趋瓦解──鲁国等各诸侯国改革税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的形成----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制形成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此后在我国延续2000多年①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处于支配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要基础)、内容②小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附庸,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③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即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
(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补充)4、发展趋势:土地兼并加剧政收入。
影响封建统治目的:是维护小农经济,以维护统治;另外达到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结果:一定程度上有所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经济思想和政策Array计民生。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规 律 总 结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及晚期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封 建社会初期和中期积极作用为主,封建社会晚期越来越起消极作用。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 工、商三者的关系? 答案: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 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 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三洋行”外贸
2. 原因 直接:外部威胁的严重性;
封建经济繁荣
根本:小农意识导致的目光短浅
统治脆弱的外强中干
3. 影响 短期看:实现了自我保护
长期看:与世界隔绝 →落后 →挨打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 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 现出这样的画面——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 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 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 的工业交响曲。
国有土地
(一部分土地)
分配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国家纳税 出租给农民耕种 农民向地主交租
封建 地主土地制 土地制
(大部分土地)
农民土地制
(少量土地)
农民自耕 向国家纳税
土地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过程 含义:
土 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地 原因: 兼 贫富分化 →激化矛盾 →危害统治 影响: 并 限制兼并 政策:抑制 实行均田制(北魏→隋唐) 按亩纳税(明清) 结果:无效(原因?) 方式: 买卖、抵押、赏赐、强占
晋剧《范进中举》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 落时,伽利略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发现了月 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时期,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 税制改革,使土地由国有逐渐向私有转变。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使封建制 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三)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1、形成原因: 2、形成过程: 3、主要形式与特点:
4.土地兼并问题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封建土地私有制:
政府(封建)
限制
反抗 授田
反抗
自耕农
地主
兼并
2020/10/18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含义: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
土 方式:买卖、赏赐、强占
地
贫富分化,激化矛盾,农民起义
兼 影响: 影响税收
并 实质: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国家政策:抑制兼并
北魏→隋唐:均田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明清:按人丁和田亩纳税(一条鞭法)
原因: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二、“重农抑商”
1.原因: 2.概 主张发展农耕、限制和打击商业 念: 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时期商
高中历史必修② 第一单元[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1、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了解“重农抑商”、“海 禁” 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 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 种,获得他们的劳动成果。
土地形状:
西周时期,道路和沟渠纵横交错,把 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 。周边 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三)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1、形成原因(也是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鞅首倡。
直接目的:保护小农经济
3.目的: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二、“重农抑商”
表现:
(1)商鞅的“重本抑末” 治国思想。 (2)西汉严格控制民营商业,加征重税。 (3)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歧视和限 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用官营手工业压制 民营手工业发展。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出现大量 私田,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贡赋; 根本原因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井田制趋于瓦解; ③各国变法导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直接原因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三)封建社会土地制度
材料:(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 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揭示哪些历史现象? 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现象:乾隆年间,许多地主和商人发家 以后,用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将大量商 业资本投向土地。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二、“重农抑商”
4.评价:
明清以前积极为主; 明清时期消极为主。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材料:(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 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 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 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 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 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 其未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 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即田亩 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2、含义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 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二)清朝的闭关锁国
1、原因
直接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根本原因:保护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2020/10/18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3、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与特点:
①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国家掌握一部分土地
形 式
②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
分配 纳税
出租 交租
③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民占有少量土地
农民自耕 纳税
特点: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或转让
2020/10/18
——《大清会典事例》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他的根据 是什么?
重农抑商。他认为,农业为人民生活提 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 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工商业不能 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井田制
所有制关系: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分赐 给诸侯,诸侯把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 者对土地有使用权,无转让与买卖权,且 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井田制 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劳动方式和产品分配:
影响:1、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2、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3、严 重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不利于生产规模的扩 大;4、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2020/10/18
[历史必修2]《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一)明朝的“海禁”
1、原因
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 危及明朝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