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鸦片战争性质的分析

合集下载

试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试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试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法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鸦片战争后,英,发,美,俄等过强迫中国套上了这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耻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战后国家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夺取了许多利益,由此改变了清政府的国家主权地位,具体表现是: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鸦片战争后俄国通过各种条约侵吞了1 50万平方公里的领十使中国遭受了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英国割占香港岛,建立了一个进攻中国的桥头堡,《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之后列强有在五口逐渐建立租界,这使得在中国东南沿海就出现了第一批半殖民性质的城市,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2.中国关税自主权被剥夺。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税率,中国政府必须同英国政府商定,战后西方列强取得了协定关税的特权,这样中国海关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的作用丧失,反而开始成为外国资本主义推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料的工具。

3.巩同国防的重要权利---海关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也允许侵略者兵舰和商船巡行与各口岸,为殖民主义者的侵华活动大开方便之门,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

4.规定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国首先取得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5.片面最惠国待遇。

规定了清政府给一国家的特权和利益,其他国家都可以享受。

此外,条约虽未提到鸦片贸易,但鸦片贸易实际以得到清政府的默许。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特权,疯狂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古老的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这样的社会还能是封建社会吗?中国不再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1. 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一系列特权,包括贸易特权、传教权、领事裁判权等,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主权。

2. 经济体系的冲击: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所控制。

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打击了中国的手工业和农业,导致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3. 国家主权的丧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例如,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中国的海关自主权、司法主权等也受到严重侵犯。

4. 思想文化的启蒙:鸦片战争促使一部分中国人开始觉醒,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5. 民族意识的觉醒:鸦片战争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人们开始反抗外国侵略,掀起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总之,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经济体系,也推动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近代化进程。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理论著作: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扩大侵略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
英法 等国
迅速发展
提出“修约”要 求
矛 盾
自然经济
拒绝“修约”
(忙于镇压起义)
清 政 府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自从条约签订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 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 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改。我们可以希望英、法、 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 去力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二、太平天国运动革命准备: 讨 论 探 究 洪秀全用什么思想什么方式引导
农民起义,其思想有何特点?
上帝原来是老亲, 水源木本急寻真; 量宽异国皆同国, 心好天人亦世人。 兽畜相残还不义, 乡邻互杀断非仁; 天生天养和为贵, 各自相安享太平。 ——洪秀全 《原道醒世训》 1)组织准备: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2)理论准备: 创拜上帝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
让我们走近
(1851—1864)
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1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 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1年5月
攻广州 陷定海 逼天津 道光帝将林则徐撤 职查办。
第二阶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
占香港 进吴淞 到南京
清政府被迫签订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重点辨析题:有关于鸦片战争的性质国内外不同观点的辨析一.有关于鸦片战争的性质,国内外各持一词,从两方面辨析此观点。

鸦片战争是一场由列强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

这场侵略战争改变了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文化上开始东学西渐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从政治上讲冲击了当时封建专制的思想。

同时使我国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际上某些西方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

对此两种对立观点我所提出的辨析内容是,从本质上来讲是西方通过某种形式迫使我国进行不平等的贸易。

而西方所采取的是战争手段。

不仅迫使我国强行进行逆差贸易,同时加深我国国情动荡不安。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帝王制度。

但是通过战争来达到其自身某种目的.将利益建立在我们的流离失所上,任期借口再好听也改变不了事实。

1908年孙中山、康有为关于思想的讨论辨析二.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都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它相对于封建君主专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因此他们的思想对于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时,梁启超的思想比康有为的思想显得更加的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加的突出,他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地结合起来。

后来,他还进一步接受了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学说。

康有为和孙中山都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

但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梁启超和孙中山都吸收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在民权思想方面都显得比较突出。

但梁启超的思想最终仍没有突破君主立宪的思想,而孙中山则明确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主张,在这方面要比梁启超进步得多。

(文字可供参考,具体答题根据题意)1955年毛泽东说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农民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三.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现在的抗日,实质上是农民的抗日。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分析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分析

、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中外反动势力从此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革命。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太平天国已在中国南方建立了和清政府对峙的强大农民政权的形势下发生的,通过这次战争攫取大量中国特权的外国侵略者逐渐认识到:坚持独立自主的太平天国政权是绝不会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的,要想使这些特权实现,必须支持清朝的统治。

而清朝统治者也开始认识到:必须借助这些“洋人”的帮助,才能对抗太平天国运动,因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刚一结束,在共同镇压人民革命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立即勾结起来。

(1)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它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启示

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启示

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启示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对于鸦片战争,有哪些历史影响?对后世的启示是什么?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启示,希望对你有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思想观念的变化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也认识到国家的危难;一些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关注世界,学习西方,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显示了“向西方学习”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西学东渐”的趋势,要求改变现状和学习外国,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鸦片战争的现代启示十九世纪对于中国是一个黑色的时代,同样是噩梦的开始。

清朝的封建主义制度以为愚昧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这个原本走在世界前列的东方大国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然而,在满清王朝日渐衰落之时,西方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飞速发展。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
鸦片战争既刺激和促进了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又压迫和抑制了中国现代化的顺利进行,不得不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道路。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其主要表现在: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扩展资料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从社会性质上看。

中国丧失了主权,大量的财富被帝国主义攫取,中国的社会地位下降,清政府为偿还债务不得不大肆剥夺人民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

但同时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加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人文知识,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经济和思想基础。

2、从经济上来看。

由于各大通商港口的重新开放,各大列强纷纷开始朝中国倾销他们自己的产品,而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件在外国也成为了抢手货。

就这样中国也进入了世界市场之中,中国日益也成为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事件从客观上大大促进了中国商品市场的崛起,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十分有利。

3、从思想观念上来看。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众多读书人意识到了中国此时制度的腐朽无能,他们开始摒弃陈旧的封建观念,转而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一大批先进分子寻求实业救国”、强军救国”等先进道路,萌发了一股对于西方先进思想学习的高潮,也为后来民国文化百花齐放”埋下了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鸦片战争性质的分析
12级行政管理
李娜
L01214005 摘要:鸦片战争具有进步性,从长远来讲,从客观来讲,他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生产力,也带来了先进的民主思想。

这一点,与蒙古入侵迥然相异。

当时的英国,外霸做的很好,但內圣不如中国,所以说鸦片战争是野蛮国家的沦陷。

马克思的观点是:当时的英国由于生产力发达(即外霸发达),客观上那个促成了英国有自己的内圣,即英国有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相匹配的思想上层建筑,如民主自由思想等。

英国入侵中国,是侵略战争,是赤裸裸的野蛮。

当时的英国文明程度发育不成熟,他们的民主自由只对英国人实行,并不把中国人和黑人当人看待。

如果换做是现在的中国,鸦片战争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从长远看来,英国的侵略给我们带来了更先进的生产力,也给我们带来了民主自由思想。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强调:
1、在马克思看来,外王(即经济基础)决定内圣(思想上层建筑)。

因为英国外王发达,所以有更为高级的内圣。

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走向腐化。

英国完成了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外交方面,中国推行“闭国锁国”政策,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国却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窥得英国有更为高级的内圣。

2、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对外王进行影响,所以说李鸿章等人当时所倡导洋务运动,没看到内圣外王的统一性,只学习外王不学习人家的内圣是不行的,当时所提倡的口号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说我国的传统内圣阻碍了西方外霸在中国的发展。

当时中英两国的的思想文化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分别是:中国,宋明理学僵化,统治者大肆进行文字狱,束缚个性发展;英国,经过文艺复兴,启蒙思想的洗礼,近代科学得到发展。

一般来讲,生产力越发达,也就是外霸做得越好,思想就越先进,也就是内圣做的越好,反过来也成立。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人类历史往往是“进步与道德的二律背反”,也就是说,内圣的国家由于文明不成熟,通过侵略的方法,客观上促进了落后国家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是侵略者的本意,这是人类的小悲剧,如鸦片战争。

在一定时期,在生产力和思想落后的国家,也可以因为某种偶然性而变成外霸的国家灭掉文明国家,这是人类的悲剧,如蒙古灭宋。

蒙古的兴起,对人类社会来说是一个意外事件,在这个事件之前,人类的历史已经画下了一个圈子:农耕征服自然、野蛮强于农耕、自然限制野蛮,任何一个游牧部族想要发展,就首先要让自己脱离野蛮。

而蒙古,却是个例外造成这个事件的,并不是人力,而是自然。

在自然史上,十三世纪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的大事,按照德国气候学者的说法,就是小冰河期的降临。

气候的剧烈改变,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当时的气候严峻到何种程度呢?按照史书的记载是临安年年下大雪。

这样的状况放到北方的苦寒地带影响会有多大,这实在不能想象。

由于秦淮一线的作用,气候的影响对于南宋并不是太大,可对于北方各国,尤其是农耕国家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所以说,蒙古灭宋,带有偶然性。

但是到了人类文明的辉煌时期,内圣和外霸都成熟的国家,是不会用侵略的
方法客观上推行文明,也不会被野蛮国家所侵略。

这就是我们现如今需要建立的中国,崛起的中国必然是内圣外霸同时进步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大国的崛起,都不是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简单依靠金钱和财富的堆积,而是国家强盛与民生幸福,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大国的国民心态不断成熟的必然结果。

面对指责和批评,保持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对于一个崛起的大国着实重要。

细细想来,世界上某些人对中国的指责无非就是落寞贵族戴着“傲慢与偏见”的“有色眼镜”,“望人穷”,外加“红眼病”,归根结底还是心态有问题。

对于迅速崛起的中国,一些人不理解、不习惯、不适应,一时难以接受而说三道四是自然的,对一个事物存在不同的认识,是世间的常态。

不要指望世界上所有人都会对中国的崛起鼓掌,也不要指望我们的真诚善良会换来所有人的回馈。

总体上讲,内圣和外王是反作用和作用的关系,所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从两个方面学习英国,一个学习他的经济,一个学他的思想。

总之,鸦片战争是野蛮的。

从当下讲,从英国人的主观来讲,他是烧杀抢掠,他是野蛮掠夺,这一点与蒙古侵略没有二样。

事实证明,鸦片战争是由英国资产阶级挑起的,从这一点,就可以清楚地说明这场战争的肮脏性质。

马克思愤怒的支出,这场战争是“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为鸦片的麻醉剂”,是资产阶级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对华战争”。

所以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讲,是非正义的掠夺性战争。

鸦片战争具有进步性,从长远来讲,从客观来讲,他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生产力,也带来了先进的民主思想。

这一点,与蒙古入侵迥然相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