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凌华华 2010-10-19 2.7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教案 & 教学反思)

2.7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凌华华◆教材分析《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的最后一节。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生物和非生物、常见生物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性的基础上,再认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该内容既是本章前几节内容的整合,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其中生物具有适应性、多样性是贯穿整节课的两条主线。
因而本节课具有以下特点:(1)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社会,贴近学生生活。
(2)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注重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本节课注重落实《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因而,本节教材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能力培养上都对学生起了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理念;复习使用温度计和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掌握动物的三种伪装: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和植物的向光性;知道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及其保护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青蛙”的导入,激活课堂气氛,从而引出动物对环境适应的方式,运动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沙漠中蝎子的行为进行了探究;再过渡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植物的向光性等。
在本节课的第二块内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单上的内容,并呈现“狼和鹿”故事,具体分析让学生体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思考自己作为这个大环境中的一员,能如何为生物的多样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中小组合作书写实验过程及实验仪器,加强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及实验过程表述用语的规范性;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狼和鹿故事,及从中受到的启发,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同时促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已遭到严重破坏,警钟已经敲响,我们应该尽己之力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
树立“和谐”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实验,初步建立生物适应性的理念。
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一、教材分析1、内容:科学(七年级上)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章“观察生物”中的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本节内容主要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而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原因这一实验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2、地位:通过前面六节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大自然界中的生物是丰富复杂的,各种动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这为本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生物的多样性学习也为后面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与前后都有联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作用:本节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对身边的大自然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学习“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大家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学习自然科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初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旺盛,并已具备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使用网络的能力。
通过本章前六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关于生物适应性的一定知识,熟悉了温度计的使用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但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和结论的得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等内容还有一定难度。
本节课的重点是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而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原因这一实验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在知识结构上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在情感态度上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两个实验的进行,能正确使用温度计;(2)通过一些图片的观察,初步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理念;(3)通过课本知识的阅读及讲解,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4)通过图片及相关报道,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用测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2)通过分析图片、文字资料来说明问题,并能很好的与他人交流与合作。
七年级第15讲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讲义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植物叶茎的向光性、根的向水性。动物的保护色、拟态。
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
三、研究表明,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
四、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笔记
1、生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所赖以生存的,如植物的性、根的性、动物的色、和警戒色等,这些方式有利于捕食、逃避、寻找配偶等等。
4、生物的多样性
5、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
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持续性发展
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webQuest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 成思红
●导言
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生物,恐怕谁也难以说清,科学家的统计也只能给我们一个近似的答案。而当今世界的生物物种正在一天天减少却是确凿无疑的。一直以来,人们在不停利用各种生物资源,来享受生活、保持健康和方便工作。然而1914年9月,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孤零零地死去。这只老旅鸽的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地球上每24小时,就有150一200种物种永远告别我们这个星球。一个物种灭绝不仅对那个物种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人类来说这也是一个悲剧,而众多物种的灭绝,最终可能造成人类的大悲剧。
4、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5、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理由。
重点难点分析
1、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理由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4、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课件制作,灯,烧杯各两只,干沙子,湿泥土,温度计等等。
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上课
教学预设
【引入】课件演示不同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引入并板书课题: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初中生物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第十一讲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Array姓名___________班号:___________【知识要点】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多个方面,对水分、温度、光照等都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
如在沙漠地区的植物根深而叶小或变成刺,以适应干旱环境;热带地区的植物,阔叶常绿、板状根等适应多雨高温坏境。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保护色:动物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极为一致,有利于隐藏自己,便于捕食或逃避敌害。
如变色龙、青蛙的体色。
(2)拟态:动物身体的形状与周围物体的形状极为相似。
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细竹枝就是典型的拟态。
(3)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另外,动物在防御方面还有静止不动(假死)、转移攻击部位、释放化学物质等适应性行为。
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之间互相对方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如桃树为蜜蜂提供蜜源食物,蜜蜂为桃树传粉以便繁殖。
2.食物链关系:一种生物的生存为另一种生物提供食物,协同进化,如,草→羊→狼,任何一方数量的增减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所以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3.物种的诞生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类无法改变这个规律,但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给人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4.我国特有的动植资源。
动物资源:大熊猫、扬子鳄等。
植物资源:珙桐、银杏、银杉、水杉、桫椤等。
注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的灭绝,也就意味着一个基因库的丢失,这种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善待生物,【典型例题】例1、沙漠中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水分B.阳光C.温度D.土壤例2、下列实例中,主要适应于温度变化的是()A.仙人掌叶刺B.蛾类的趋光性C.人参在森林中长得D.秋季北雁南飞例3、极地狐身体大,而尾、耳短小的现象是对下列哪项的适应() A.短日照B.长日照C.低温D.高温例4、动物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下列动物中对人类有益的一组是()①猪肉绦虫②蚯蚓③田鼠④青蛙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例5、在一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全部消灭了猫头鹰,田鼠的数量会()A.缓慢上升B.仍保持相对稳定C.迅速上升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例6、下列保护环境的措施中,错误的一项是()A.保护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B.建立自然保护区C.植树造林D.工业建设与城乡建设要布局合理例7、下列不是我国一级保护生物的是()A.大熊猫B.扬子鳄C.银杉D.人参例8、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纷纷落叶,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教学教案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教学教案第一章:生物适应性的概念与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适应性的概念;2. 掌握生物适应性的意义;3.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适应性的表现。
教学内容:1. 生物适应性的定义;2. 生物适应性的重要性;3. 生物适应性的表现形式。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环境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2. 讲解概念:讲解生物适应性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生物适应性的基本含义;3.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具体生物的适应性例子,让学生掌握生物适应性的表现形式;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适应性的意义,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 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3.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
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 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种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 讲解概念: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3.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具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让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形式;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生物适应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适应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2. 能够分析生物适应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适应性对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生物适应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2. 生物适应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 生物适应性对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适应性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生物适应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2. 讲解概念:讲解生物适应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生物适应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具体生物的适应性例子,让学生掌握生物适应性对生物多样性的作用;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适应性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生物进化中的适应性与生物多样性

生物进化中的适应性与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里经历的遗传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生物进化中的适应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一、适应性进化的概念和原理适应性进化是指物种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适应性的改变。
通过自然选择,适应性突变的个体更容易存活和繁殖,从而传递有利的基因给下一代,使物种逐渐适应环境变化。
适应性进化的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变异:个体之间存在遗传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造成适应环境的优势或劣势。
2. 漫长时间尺度:适应性进化需要数千到数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在物种中产生显著的改变。
3. 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存活和繁殖,从而在后代中传递有利的基因。
二、适应性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适应性进化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适应性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 物种分化: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导致物种的分化,形成不同的亚种和物种。
这些物种间的差异反映了它们的适应性进化历程。
2. 栖息地适应:适应性进化使得物种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栖息地中生存和繁殖。
例如,同一个物种的不同亚种可以适应高山、平原以及沿海等不同的环境。
3. 繁殖隔离:适应不同环境的物种可能在繁殖行为上产生差异,形成繁殖隔离,从而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产生。
4. 天敌与捕食者互动:适应性进化使得物种能够适应所处环境中的天敌和捕食者,从而减少被捕食的风险,提高存活率。
三、生物多样性对适应性进化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对适应性进化也有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例子:1. 基因流动:生物多样性促进了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流动,使得物种能够获得不同基因池中的优势基因,提高适应性。
2. 合作进化:生物多样性使得不同物种之间的合作和共生得以发展。
这种协作进化能够提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3. 环境变化:复杂多样的生物群落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多样性可以提供必要的适应能力。
了解生物多样性探究物种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

了解生物多样性探究物种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这些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这些关系是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首先,物种适应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应性是指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差异取决于其遗传基因和生理特征。
例如,极地企鹅具有良好的耐寒能力和特殊的羽毛结构,使得它们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繁衍。
而沙漠中的沙漠沙蝎则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调节体温来适应高温干燥的环境。
这些物种的适应性使它们能够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生存下来。
其次,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生物多样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之间存在着共生、捕食、竞争等相互关系。
共生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活的关系。
例如,蜜蜂和花朵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共生关系。
蜜蜂通过采集花蜜来提供食物给自己并传播花粉,而花朵则依赖蜜蜂传播花粉来进行繁殖。
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物种以另一种物种为食物的关系。
例如,狮子捕食羚羊就是一种典型的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是指物种之间为了获取有限资源而进行争夺的关系。
例如,林下植物之间为了获取阳光和土壤养分而进行竞争。
这些相互关系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对于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维持着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
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生物网络。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其次,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许多药物和生物技术都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生物资源。
不同的物种拥有不同的生物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许多农作物都依赖于自然界中的传粉昆虫进行繁殖,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对农业产量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当前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栖息地的丧失。
第7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我国主要生物类群濒危物种数
类群 物种总数 濒危物种数 濒危物种比率(%)
脊 椎 动 物
哺乳类
鸟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鱼类
499 1186
376 279 2804 2200 2600 200 2500 35144
94 183
17 7 97 28 80 75 826 1431
18.8 15.4
4.5 2.5 3.5 1.3 3.1 37.5 3.3 4.1 返回
C.北极熊体毛为白色
D.蚯蚓可使土壤肥力增强
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青蛙
同是青蛙,为什么 在不同的环境各有 不同?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为什么植物总 是朝有光的方 向生长?
植物向光生长
植物的向光性是使植物得到更多的光 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制造更多的养料。
它们是如 何适应环 境的?
叶变成刺状,减少水分蒸发,适于干旱环境; 茎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贮水。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哪些不注意保 护生 物资源的行为?
2、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为保护生物做些 什么?并说明理由。
资源
少一些索取 多一些奉献
●课堂延伸
假设你是一个环保积极分 子,请你为保护生物设计一个 宣传口号。
生物的 适应性 生物 的适 应性 和多 样性 保护生物 的多样性
返回
我国有很多珍稀动植物:
珍稀特有的植物 银杏、银杉、珙桐、金钱松等 一级保护植物 桫椤、水杉、台湾杉、金茶花、 人参、 望天树等 珍稀特有的动物 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 白鳍豚、麋鹿等
返回
我国野生生物资源急剧下降:
基本灭绝的有:新疆虎、野马、高鼻羚羊、 白臀叶猴、豚鹿等 濒临灭绝的有: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 白鳍豚、麋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理念。
2、练习使用温度计。
3、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
4、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过程
观看光盘中不同环境中的几种生物图片,
引言:刚才,我们同学看到的有动物、植物,它们分别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和周围的环境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是如何的多姿多彩,它们又是如何适应它们所生存的环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引出课题: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讲:许多同学家里可能都种过花,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如果我们把房间里的一
盘花移到窗台边,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向光性”。
2、问:动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学生回答:(预习书本或查资料了解到的知识)
介绍:动物的“伪装”:
(1)图片:青蛙、变色龙、白熊、蝗虫、雷鸟等,录象:昆虫的保护色。
了解动物的保护色——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以便捕食或躲避天敌,从而适应环
境,称为保护色。
(2)图片:竹节虫,了解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形或色斑,与
其它生物或环境非常相似的状态,称为拟态。
问:保护色或拟态,对动物的生存有何好处?——以便捕食或躲避天敌等。
问:你还能举例说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吗?
如:骆驼,壁虎的爬行,猎豹的奔跑等。
讲: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保护色等,都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后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生物生存总是要适应环境的,虽然它们的方式方法不一样。
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着环境,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讲: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生物,恐怕谁也难以说清,科学家的统计也只能给我们一个近似的答案(约500万种)。
而当今世界的生物物种正在一天天减少却是确凿无疑的。
一直以来,人们在不停的利用各种生物资源,来享受生活、保持健康和方便生活。
地球上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物种永远告别我们这个星球。
一个物种灭绝不仅对那个物
种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人类来说也是一个悲剧,而众多物种的灭绝,最终可能造成人类的大悲剧。
请你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众多物种的灭绝,是否最终可能造成人类的大悲剧?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它们?如何有效地保护它们?又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它们?自然保护区是怎么回事?我国有哪些?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上台讲给同学听:
1、有关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种”的多样性。
2、有关生物物种之间的关系,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有关濒临灭绝的一些生物物种。
4、讨论我国的动植物资源、珍稀动植物,它们的分布、数量和保护情况。
5、有关我国的自然保护区,讨论它们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6、讨论为何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7、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为保护动植物资源做写什么?
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对学生的讲解做出小结:
补充:图片、录象观看。
1、生物的多样性
2、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有些动植物濒临灭绝。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补充介绍:1、日本在“一次性筷子”上的处理。
2、“鄂尔多斯羊绒”的昂贵生态代价。
小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大自然是和谐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上各种生命环环相扣,一物制约一物,谁也无法独领风骚。
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如果人类随意地改变自然链条上的某个环节,失去了制约的某种生物,就可能变得疯狂起来,或者使大量的生物灭绝。
因此,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善待生物,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请学生小结本节课获得的知识。
小结:
生物要适应环境而生存
生物的多样性——“种”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善待生物,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布置作业:1、探究:蝎子在沙里藏身的原因。
(书P75)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作出解释)
2、继续查阅资料,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份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小报。
(8开一页,手抄或打印均可,期中考后评比、展出。
)
内容如: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采取什么措施?我最喜爱的珍稀动植物,地球上(或我国)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等。
3、作业本P37
板书:
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植物向光生长的特性
2、动物的“伪装”:保护色,拟态
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
2、我国珍稀动植物资源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附:相关网站
/中国环境保护网
/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心动物学/野生动物之家/广东环境保护
/自然之友
/人民网环保专题
/科技博览
http://tech,china,com/zh_cn/science/biology/index.htmi中华网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