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高中常见物理公式归纳

高中常见物理公式归纳高中常见物理公式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
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ome ga;=(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
2km/s;V3=16。
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
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
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 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
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 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
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强调:(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 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用力的平衡或运动定律解决;(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高中天体物理公式总结

高中天体物理公式总结高中天体物理公式1.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 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 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 天体半径(m) , M 天体质量(kg) }4.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仁(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 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 地+h)/T2{h≈36000km ,h: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 地: 地球的半径}强调:(1) 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 向=F 万; (2)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 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 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 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 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1. 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公式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公式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公式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3、天体上的重力、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R:天体半径)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 ω=√(GM/R3), T=2π√[R3/(GM)]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r地)=7.9km/s(人造卫星的最大飞行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v2=11.2km/s, v3=16.7km/s6、近地卫星v=√(gr地)7、地球同步卫星GMm/(R+h)2=4mπ2(R+h)/T2h≈3.6 km (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8、双星r1=M2R/(M1+M2), r2=M1R/(M1+M2) (r1+r2=R)高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技巧1.物理题解的表述原则:让阅卷人满意,清楚整洁有充分说明,采分点一目了然,与给分无关的东西越少越好。
2.物理习题表述的总要求:说理充分,逻辑严谨,层次清楚,简练完整。
3.表述详略的原则是: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4.书写方式的原则是:字迹清楚,易于辨认。
题解分行写出,方程单列一行。
物理复习技巧有哪些首先,不能扔掉教材,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认真读书。
第二,不要盲目地制造问题,应该做海战术,有选择地做。
第三,在做问题的时候认真调查问题,找到重要的信息,制作物理模型。
第四,不要为了制造问题而制造问题,考虑主题调查的知识点和关于本知识点的知识点,类推。
第五,选择主题,在最后冲刺阶段,要认真分析三年来的高考问题,并明确高考问题和出题方式。
提高物理成绩的窍门想学好物理一定要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每次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认真真的预习,这样才可以知道哪里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等到课堂中老师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这一部分。
高中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中物理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及
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
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
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最大的。
由mg=mv2/R或由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1 / 1。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三一文库()/高三〔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
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
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
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第1页共3页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
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
+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
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23。
万有引力定律高中物理

有关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有关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如下:
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引力的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提出。
它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且这个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高中物理中,万有引力定律通常表示为:F = G * (m1 * m2) / r^2,其中F 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m1 和m2 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它们之间的距离,G 是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430 × 10^-11 m^3 kg^-1 s^-2。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解释了行星轨道运动和天体运动的规律。
此外,万有引力定律也是研究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的基础。
在高中物理中,学生通常会学习如何使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以及如何使用它来解释一些天体运动的规律。
同时,学生也会学习到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看作是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
总之,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规律,为我们理解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提供了基础。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大全
有很多高中生,是非常想知道,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万有引力公式都有什幺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
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
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
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 地r 地)1/2=(GM/r 地)
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 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
球表面的高度,r 地:地球的半径}
注:。
高中物理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高中物理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万有引力定律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天体的运动规律,还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在 1687 年提出的,其表达式为:F = G(m1 m2) / r²。
其中,F 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 是万有引力常量,约为 667×10⁻¹¹ N·m²/kg²,m1 和 m2 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 是两个物体质心之间的距离。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会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而且这个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先来说说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这些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万有引力定律。
以地球绕太阳为例,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提供了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速度等参数。
同样,对于人造卫星的发射和运行,我们也需要依靠万有引力定律来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设计。
比如,要让卫星稳定地绕地球运行在特定的轨道上,就需要精确计算卫星所受到的地球引力以及所需的速度。
在天文学的研究中,万有引力定律更是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观测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合万有引力定律,科学家可以计算出天体的质量。
例如,通过观测恒星的运动以及它与伴星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推断出恒星的质量。
对于一些看不见的天体,如黑洞,我们也可以通过它对周围物质的引力影响来间接证明其存在,并估算其质量。
除了天体领域,万有引力定律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体现。
比如,当我们从高处跳下时,会感受到地球对我们的吸引力,使我们加速下落。
虽然这种引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可能不太明显,但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还是能被察觉到的。
比如在大型的起重机工作时,需要考虑物体的重量以及地球的引力对其的作用,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
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
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
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
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
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适用条件:
①严格地说,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②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用本定律来计算,其中r是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
③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
④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近似适用,其中r为两物体质心间的距离。
(3)注意:公式中F是两物体间的引力,F与两物体质量乘积成
正比,与两物体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不要理解成F与两物体质
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4)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②万有引力的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③万有引力的客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它的存在可由卡文迪许扭秤来观察,只有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它的作用才
有宏观物理意义。
④万有引力的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有关,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和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和周
围有无其他物体的存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