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瓦乔油画技法步骤详解

合集下载

古典油画的基本作画程序

古典油画的基本作画程序

古典油画的作画程序较为严格,一般都会先在纸上确定一张油画的素描线稿,然后同比例放大到油画布上,之后再在有色的画底上用浅色颜料塑造出完整充分的素描关系,干透后再在上面进行透明罩染。

尽管17世纪后许多画家开始作画时使用了一些类似今天用颜色去直接塑造形体的技法,但是直到19世纪前在欧洲油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这种透明画法。

不论是格列柯、鲁本斯、伦勃朗等所创作的那些写意倾向很明显的巍巍大作,还是文艺复兴早期北欧画家的那些精雕细刻的作品都是如此。

我们在这里将从古代文献上了解到的几位有代表性的古典油画大师的作画程序作一个大致的介绍,他们是凡·艾克、达·芬奇、提香、卡拉瓦乔、伦勃朗。

了解一下他们所使用的油画技法的异同之处,对我们去探索古典油画的奥妙是大有益处的。

凡·艾克是公认的古典油画的奠基人。

他所发明的油画技法对后来油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严格地说,我们在前面古典油画的材料的整理方法一节中所介绍的那一整套,基本上都没有超出他的贡献。

早期的油画还是保留了许多脱胎自坦培拉的痕迹,许多油画作品本身就是用坦培拉作底后完成的。

油画:《乔瓦尼·阿诺菲尼与妻子》画家:凡·艾克凡·艾克的油画多是画在木板上的,将麻布贴在刷过6遍胶的木板上,然后用白垩粉调胶均匀地涂在画布上。

将素描稿仔细地透在画底上,然后用软毛笔调和坦培拉作出精确的素描关系。

用熟油、松节油和媒介剂调色由浅入深地上色。

待单色稿干透后涂一层发光剂使白垩底子不致吸油。

上第一遍颜色时每种颜色均应加少许白粉,然后在上第二遍色时,所调入的白粉应相应少一些,使画面的色彩逐步产生透明的感觉和鲜明的色相。

进行透明罩染,达到油画最终的效果。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与科学的巨匠,他将艺术与自然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显示出他跨越各个领域的非凡才能。

油画:《蒙娜丽莎》画家:达·芬奇达·芬奇在作画前先在木板上刷一层平滑光洁的石膏与胶的调料,待石膏底干后用一种接近皮肤的颜色起稿。

卡拉瓦乔《那喀索斯》:在光影中凝视自我

卡拉瓦乔《那喀索斯》:在光影中凝视自我

卡拉瓦乔《那喀索斯》:在光影中凝视自我《那喀索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的一幅油画作品,创作于1600年。

这幅作品以半身像形式描绘了耶稣基督受难前最后一晚的场景,画面中展现了深度和阴影的运用,使观者感受到强烈的真实感和戏剧性。

《那喀索斯》以一个人物为中心,展示了卡拉瓦乔独特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非常凝重,几乎占据整个画面,这使得观者的目光完全被吸引。

他使用了明暗对比来强调人物的轮廓和重要部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个肌肉健硕、皮肤黝黑的男子,下颚上覆盖着大胡子,双眼向前凝视。

他身穿一件黑色披风,披肩下垂。

他的胸前系着红色披风,象征着王者的尊严和权力。

他的手臂上,被锁链捆绑着。

他的表情严肃而沉思,似乎在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和承担。

这幅画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艺术家对光影的运用。

卡拉瓦乔用繁复的画法描绘出肌肉的质地和线条,赋予了人物更真实的形象。

他用明暗对比和光的投射来突出人物形象和画面的深度。

画面中的光线来自人物的右上方,斜照着画面。

光线照射在人物的脸上,使脸部明亮,并形成清晰的阴影。

这个光源的运用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感和秩序感,也给人一种庄重和威严的感觉。

而画面中的黑暗部分则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凸显出来。

卡拉瓦乔在这幅画作中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调色技巧,称为“卡拉瓦乔红”。

他用这种红色给人物的衣领、披风等位置增加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使得画面更具吸引力。

《那喀索斯》通过光影的运用和细腻的画法,给观者展现了一个凝视自我的形象。

画中的耶稣凝视着观者,与之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

观者不由自主地被画面所吸引,进一步体会到画作中所呈现的思考和沉思。

这幅作品不仅在技术上成为卡拉瓦乔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以它独特的风格和视角,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向观者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内省,使观者在沉思中与作品产生共鸣。

《那喀索斯》通过光影和绘画技巧的运用,将观者带入一个深思熟虑的世界。

架上绘画与科学的视觉碰撞——以卡拉瓦乔作品《圣马太的召唤》为例

架上绘画与科学的视觉碰撞——以卡拉瓦乔作品《圣马太的召唤》为例

美术视点The art viewpoint23以现实主义大师卡拉瓦乔的作品为例,探讨美学中艺术的一个基本矛盾:艺术的再现与表现之间的对立矛盾。

为什么说卡拉瓦乔的作品中充满了艺术的再现与表现的对立,而他又如何做到将对立碰撞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呢?人们常说,一位艺术家,忠于他的思想的画笔创作出的作品是有灵魂的。

在西方传统架上绘画中,艺术的形式再现和表现之间的摩擦一直不断,但是科学的“光学”恰恰让这样的摩擦碰撞产生了新的火花,就是融合。

卡拉瓦乔的《圣马太的召唤》显然是一次精心布置的电影场景,光影让画面的现场感无比强烈,耶稣带着自己的使徒圣彼得在画面的右边,左边则为税务官马太和其他收税人及佩戴各种兵器的武士。

该作品构图严谨、格局大气,右边的耶稣轻轻抬起的手指着左边的收税人,巧妙地运用了聚光投影使人对画面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仿佛卡拉瓦乔作为电影导演在现场指导灯光师将光线聚集到某个人身上,更像是圣经里说的那样,圣马太用惊恐的眼神和表情回应着耶稣的圣召,恰到好处的明暗和分界线让画面充满了神秘和象征意义。

想要创作一幅艺术盛宴般的画面,不外乎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是绘画的内容。

不管是中西方的传统绘画,还是现当代的绘画,不论是西方的神话还是东方的神话,核心都是每个作品的中心,就像是建筑房屋之前整幢房屋都要设计好图纸,这个过程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圣马太的召唤》反映的就是圣经中存在的一幅经典场景,宣扬伟大的耶稣基督感召世人,经典的再现像是一场身临其境的体验。

第二是构图。

每幅作品在创作的时候都需要先画出一幅草图,以防止多次修改,卡拉瓦乔以深色背景墙固定背景,将画面由纵深变为横向,巧妙地为之后的聚光留足了空间。

故事的连贯性在画面的构图上一气呵成,更好地为画面增添了强烈的冲击感,艺术的故事再现和技法表现的融合在构图上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第三是技法。

一直以来,形式与内容的冲突就是艺术本质上的一个矛盾问题。

在卡拉瓦乔作品中,形式似乎不再与内容有冲突,反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碰撞。

卡拉瓦乔的光影效果

卡拉瓦乔的光影效果

卡拉瓦乔(Caravaggio)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画家,他以其独特的光影效果闻名于世。

在他的画作中,光和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戏剧性,使画面更加生动和逼真。

他的光影效果不仅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成为了他独有的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拉瓦乔善于利用明暗对比来塑造画面中的对象。

他经常使用强烈的光源来照亮画面中的主要元素,创造出明亮的焦点区域。

通过这种方式,他能够使观众的目光自然地集中在画中的重要部分,传达出真实而有力的视觉冲击。

同时,他将周围的部分暗淡下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卡拉瓦乔的光影效果还能够赋予画中人物以强烈的表情和情感。

他的画作中经常表现出人物的明暗面,充分展现他们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通过准确而有力的笔触和阴影处理,他能够带给观众一种直击心灵的感受。

这种技巧使得卡拉瓦乔的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共鸣。

卡拉瓦乔的光影效果还使得他的画面具有独特的氛围和韵味。

他选择合适的光源和角度来创造出特定的氛围,并通过巧妙地处理光线和阴影来增强画面的神秘感和神奇感。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种强烈的光芒照耀在暗处的场景,这种技巧被称为“卡拉瓦乔光”。

这种光影效果使得画作具有超现实的特点,有时甚至与宗教情节相结合,传递出宗教信仰和救赎的意味。

卡拉瓦乔的光影效果不仅在绘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后来的画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技巧和风格对巴洛克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了后来的画家们追求的目标。

例如,荷兰画家雷姆布兰特(Rembrandt)就受到了卡拉瓦乔的影响,他在光影处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

总之,卡拉瓦乔的光影效果是他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精确的光源处理和阴影塑造,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情感表达能力。

他的技巧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更为后来的画家们树立了典范,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卡拉瓦乔的光影效果是他艺术成就的重要象征,也是他作品的精髓所在。

卡拉瓦乔的介绍

卡拉瓦乔的介绍

卡拉瓦乔简介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意大利世纪末至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的画家。

他的艺术生涯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诸大师相继逝世后开始的。

他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曾师从米兰画家培德查诺学画,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民俗画的传统,并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

年到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

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年,卡拉瓦乔突然出现在罗马的艺术圈,此后就再没有缺少佣金和资助,尽管他将自己的成功经营得很糟糕。

他的生活方式被描述为“他干两周的活儿就能挎剑大摇大摆逛一两个月,还有一个仆人跟着,从一个球场到另一个,总是准备争吵打斗,因此跟他在一起狼狈之极。

”年,卡拉瓦乔在争斗时杀死了一个年轻人,人家悬赏他的项上人头,于是他逃离罗马。

年,他又在马耳他卷入另一场争斗,之后的年,在那不勒斯,还是争斗,这次可能是不明来历的对头要取他性命。

到下一年,度过十年多一点的画家生涯后,卡拉瓦乔离开了人世。

卡拉瓦乔带来的是一种激进的自然主义,兼具近乎物理上精确的观察和生动甚至充满戏剧性的明暗对照画法。

在卡拉瓦乔手中,这种新风格是达到真实性和灵性的工具。

虽然卡拉瓦乔在世时声名显赫,死后的几个世纪里却被人们完全遗忘了,只是在世纪的最近几十年才被重新发现。

尽管他影响了许多的艺术风格,但对新兴的巴洛克艺术才是真正影响深远的。

安德烈·贝恩若夫鲁瓦评论到:“坦率地说,卡拉瓦乔的工作标志着现代绘画的开始。

”卡拉瓦乔“把阴暗法带进了明暗对照画法”。

其实很久以前画家们就运用了明暗对照画法,但是卡拉瓦乔真正确立了这种技法,这种画法加深了阴暗部分,用一束眩目的光刺穿对象。

由此对物理真实和心理真实的观察成为他获得巨大声望的原因,同时也是他经常不能符合宗教委托要求的原因。

卡拉瓦乔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才能,他能把重要事件的经过以一个非常活泼的场景表现出来。

比如《拉撒路的复活》里,卡拉瓦乔更进了一步,给了我们复活的物理过程的匆匆一瞥。

卡拉瓦乔作品的隐秘性

卡拉瓦乔作品的隐秘性

卡拉瓦乔作品的隐秘性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重要画家,他贡献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他的作品一直被研究和欣赏,人们认为他的创作风格是独特的,同时也是颠覆性的,因为他的绘画技巧和表现风格不同于当时的传统模式。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卡拉瓦乔作品的隐秘性。

卡拉瓦乔的作品在当时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具有争议性和挑战性的,这种观点可能是因为他的作品涉及复杂的主题和场景。

例如,在他的画作《基督磔在十架上》中,他通过精细的细节和逼真的画面表现了基督被磔的惨烈场景,这使得这幅画作在当时的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争议和反响。

卡拉瓦乔的作品通常是沉稳和幽暗的,他运用了高度对比的技巧,使得画面中的主体更加突出和明亮。

这些对比的部分往往是黑暗、灰暗和光明的部分。

卡拉瓦乔用这种技巧来强调主题和情感,以表现所描绘的人物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状态。

例如,在他的作品《小约翰洗者的热情》中,他使用了光暗对比来突出画面中的主体和情感,呈现出约翰洗者的虔诚和热情。

卡拉瓦乔的画作中还包含了许多暗示和隐喻,这些元素使观众需要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解析来理解画作所要传达的信息。

例如,在他的作品《医生宣判》中,他创造了医师在解剖尸体时的场景,并使用了许多暗示和隐语来表达这幅画作的主题,例如医生掌握着生死的权力、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以及人类对死亡和疾病的恐惧和痛苦。

卡拉瓦乔的作品还包含了许多暴力和血腥的场景,这些场景有时会触及伦理和道德的底线。

例如,在他的作品《神孩下地狱》中,他描绘了基督救赎世人的场景,其中包含了毁灭和恶魔的元素,这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大胆和挑衅性的表现形式。

由于卡拉瓦乔的作品多次突破了当时的审美和风格模式,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具有隐秘性的。

这种隐秘性不仅表现在作品的主题和场景上,也反映在他的创作技巧和手法上。

他使用了很多直观、逼真和自然的画法来表现主题,这种自然和逼真的表现方式被认为是当时不常见的,因此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和不可言喻的力量。

卡拉瓦乔作品的隐秘性

卡拉瓦乔作品的隐秘性

卡拉瓦乔作品的隐秘性
卡拉瓦乔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在17世纪意大利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画作以其品质高超、技巧独特、虚实结合为特点,往往让人对他的作品难以完全理解。

然而,正是这种神秘性,才让人们更加喜欢他的画作,不断探寻和发现其中的深层含义,也让他的作品受到了高度的赞誉。

一、他的人物形象笼罩着一层神秘的氛围。

卡拉瓦乔的画作往往把人物的面部呈现在暗影之中,这不仅是他运用光影效果的一种技巧,也是他想要传达的某种信息。

比如他的《献香》中的人物,用手中的香熏烟囱遮住了大部分面部,只留下一双发出光芒的眼睛,这种画面让人感到神秘而深邃,不知道他究竟想表达什么。

二、他的画面中常常出现神秘的符号,这些符号让人摸不着头脑,产生更多的疑惑。

例如他的《圣女大德兰》中,画中人物手中的尺子是什么意义?又或者他的《圣伯多禄辞别基督》中,两个人物头顶上的一对耳朵和两只手指要表达什么含义?这些符号让观者无法理解,也正是这种神秘感的体现。

三、他的画面构图相对简洁,但富有厚重的情感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卡拉瓦乔的画作中,常常是简单的画面,但却给人强烈的感受。

比如他的《自画像》中,只是一张脸部特写,一米视线紧紧盯住着观者,但它的内涵深入人心,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

在卡拉瓦乔的艺术作品中,隐秘性和神秘性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更是他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深层次含义的一种体现。

在卡拉瓦乔的作品中,观者往往需要通过认真琢磨和探寻,才能真正欣赏和体会他的作品的内在意义。

卡拉瓦乔的作品,给了艺术爱好者无穷的灵感和启示,也成为艺术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卡拉瓦乔PPT

卡拉瓦乔PPT
For people who otherwise would have used other types.
For people who otherwise would have used other types.
For people who otherwise would have used other types.
画评家罗伯托·隆吉曾评论道:“没有卡拉瓦乔,就没有里贝拉、弗美尔、拉·图尔和伦勃朗;没有他,德拉克罗瓦、库尔贝和马奈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同期颇具影响力的伯纳德·贝伦森,也表示赞同:“除了米开朗基罗,没有任何一个意大利画家有如此大的影响。”罗伯特·休斯:卡拉瓦乔是艺术史上的一个枢纽——他之前有艺术,之后也有艺术,但这些艺术已经不是同样的艺术了。
ABOUT
《被斩首的圣施洗者约翰》
那不勒斯
锡拉库扎→墨西拿→巴勒莫
马耳他
那不勒斯
1606
1607
1608
1609
Report
Exhibition
Artist
News
Search
Report
Exhibition
Artist
News
Search
01
02
03
04
05
For people who otherwise would have used other types.
《纳西索斯》
历史上对于卡拉瓦乔性取向的争论从未停止,主要就因为这幅作品。少年用热情、专注、祈求的目光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水”和“镜面”一直是对以“写实”为主的欧洲艺术最大的挑战。在这里,“水”不仅有了最完整和写实的表达,同时还通过明暗和光线的对比,增加了力量。更让研究者不得其法的是,如何在已经完美表现的水面上,加上比例精确的倒影。纳西索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俊美的男子人物。他从水中倒影里看到自己的美貌,终因迷上自己倒影而跌落水中溺水而亡。众神出于同情,让他死后化为水仙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1573-1610),出生于意大利米兰附近的一座小城,曾从师于提香的学生西蒙·彼得查诺。

卡拉瓦乔在早期静物写生画中发展了一种明暗对照画法,即光暗两区的强烈对比,这种画法后来成为卡拉瓦乔的绘画风格的标志。

此外,卡拉瓦乔还以乡下人和当代服装作为绘画对象,来取代那些理想中的圣母和圣徒,这场当时绘画史上的革命,使卡拉瓦乔形成了生动真实的绘画风格。

卡拉瓦乔好像和提香一样直接在画布上绘画,但关于这一点是有争论的。

有人认为,卡拉瓦乔从不保留其任何素描。

卡拉瓦乔可能先画好底稿素描转移到画板后,再将底稿毁掉。

我个人比较同意上面的观点,因为卡拉瓦乔的画构图细致有序,且阴影区显出大部分底板色。

如果卡拉瓦乔是直接在画布上写生绘画的话,他要做许多修改,那样底色就会变得模糊不清。

下面的示范画是从底稿图开始的。

卡拉瓦乔的暗且近似于黑色的阴影和他极度夸张的明暗对比效果,影响了后来许多画家效仿。

鲁本斯、委拉斯贵支和伦勃朗都深受其影响。

卡拉瓦乔的调色油
卡拉瓦乔使用的调色油和提香相同。

在介绍卡拉瓦乔示范画时也用介绍提香、委罗内塞技巧相同的调色油,即基本油和蜂蜡油混合而成的调色油,这两种油的制作方法参见《如何制作提香和委罗内塞所使用的蜂蜡油》。

将少许蜂蜡油和胶状基本油放在色板中,并加入色板中
的每种颜色。

卡拉瓦桥的油画底
卡拉瓦乔和提香一样在画布上绘画,但色调要暗得多。

卡拉瓦乔用这种鲜为人用的色调来表现阴影效果。

这里用和提香示范画中相同的画面,即把画布固定于12.7cm的胶合板上,做法参见《详解使用提香的油画技法画油画的步骤(图文教程)》。

如果你使用商店中的成品画布,一定要在上面先涂一层铅白。

卡拉瓦乔的绘画步骤
卡拉瓦乔是直接写生画在画布上,还是从底稿素描开始,我们无法确定。

卡拉瓦乔的第一部分中全部用的是薄薄的暖色,如熟褐色。

第一部分卡拉瓦乔将色彩处理得淡如水彩色,上色时光区保留画板底色,阴影区涂上调色油稀释过的透明色,使画面底色透过阴影可见。

整个第一部分没有一层层的叠色,所以色调融合得很好。

第二部分开始用不透明的暗灰色画肤色,然后进一步塑造人物立体感,并将灰色融到阴影中,注意不要将人物后背画入阴影中。

第二部分看上去与提香的第二部分很像,但卡拉瓦乔的画肤色处没有亮调色彩的堆积。

阴影为半透明色,所有其内部形态都可很好融合。

第三部分,卡拉瓦乔用手指擦画法,在灰色底面上画肉色。

卡拉瓦乔
微妙地将灰色、粉红色涂在肤色阴影处表现反光。

第四部卡拉瓦乔开始刻画细节,上光和调色调。

最后一步是大面积整体暗调上光,来巧妙处理阴影和控制画面色彩和画笔。

第一部分:熟褐。

第二部分:铅白、熟褐、象牙黑。

第三四部分:铅白、浅土黄、法国浅朱红、大红、熟赭、熟褐、象牙黑。

第五部分:象牙黑。

画笔为4、5、6、8、9和1 1号圆头鬃毛刷,6号圆头貂毛笔和平头鬃毛大混色刷。

1.画面上没有卡拉瓦乔底稿素描痕迹,他可能是直接写生于画布上,但也有可能是先画好素描,转画于画布后,又将底稿素描毁掉。

此步用炭笔、红色白色龚戴笔直接在浅黄色纸上写生素描。

2.用稀释后的熟褐色将素描按所需大小复制在暗调画板上,再淡淡画一些平涂阴影,并让底色显出。

3.用调色油稀释熟褐色,进一步勾勒人物的轮廓。

将熟褐色涂于阴
影中,同时在阴影中勾勒出右臂、前臂直到手指的粗线条,用发光的暗褐色给背景上色。

4.用棕色调完成画面构图。

注意保持薄色,制造出一种水洗后的效果。

再用暗棕色完成背景,结束第一部分。

5.第二部分开始,将熟褐和白色调出的自然色涂于脸部光亮处,再用象牙黑和白色调出的淡灰色涂于胡须。

6.在第5步中的熟褐和白色调出的自然色中加黑色。

调出灰黑色涂于太阳穴和眼下光区的四周等处,并用干刷混色。

7. 用纯的亮白色塑造脸型。

用加调色油的暗灰色涂胡须阴影一侧。

脸和胡须阴影一侧中的反光处,用调色油稀释过的灰色。

注意让少许棕色底色通过肤色显出。

8.用熟褐和白色调出的自然色,象牙黑和白色调出的淡灰色,按画头部的同样方法画人物光区中的右臂和胸。

在右前臂外侧、右腕和右臂处画出白色区。

然后画从上臂一直到胸部的较暗的黑色阴影,同时开始画右边锁骨凹处的黑色阴影。

再用熟褐和白色调出的自然中间色,涂于人物的左肩和左锁骨的阴影突出处。

9.用纯白色画胡须的最亮处,然后继续用熟褐和白色调出的自然色涂于身体其他光亮部位。

用象牙黑和白色调出的灰色,勾勒人物四周的书和他正在读的纸。

10. 完成书的灰色底色层。

阴影和背景涂透明的熟褐色,结束第二部
分。

11.第三部分开始画衣饰。

用法国朱红和熟赭混合色作衣饰基本色。

用熟褐和象牙黑画阴影。

再加土黄和朱红画衣饰中的亮区,并用干刷融色。

下面开始画人物的躯干,用手指擦画法将土黄和朱红混合色涂于整个躯干。

12. 将土黄和白色涂于人体胸、臂和身体其他强光处。

13. 最后一层肤色,用纯朱红色涂于肩和手指关节,并用干刷将躯干、手臂处融色。

14. 再一次表现强光区,并再一次融色。

在脸的光亮部分薄涂土黄和朱红,使底色层充分显露。

15. 在鼻、脸颊涂上朱红。

用土黄和白色涂在前额和鼻子上的光亮处。

16. 柔和脸部各种色调,小心融合脸的边缘处,并使其保留原有轮廓。

因为在进行脸部融色时会影响脸上细节处,所以需要用小貂毛笔蘸熟褐和象牙黑,对面部细节处进一步刻画突出。

同时用小:貂毛笔给头发和胸上光,结束第三部分。

17. 第四部分,开始用两支小貂毛笔画书和椅子细小处。

用一支笔将调色油稀释过的熟褐色涂于阴影区,用另一支笔将白、土黄和象牙黑的混合色涂于光亮区。

18. 用调色油稀释后的熟赭色和大红色给衣饰上光。

未干时在光区涂上朱红和赭红,并混色。

然后完成椅子的绘画。

将手杖涂成黑色,完成上面的雕刻部分,加色于光亮区。

结束第四部分。

19. 第五部分,用象牙黑和调色油给背景上光。

用大平头干鬃毛刷融色,其中一部分色彩重叠,来制造一种读书的气氛。

再画人物读的书和纸页中的插图。

20. 用象牙黑和调色油薄薄上一层光于桌腿和两个背景低角处,并将其融于背景中。

同样方法再上一层光,并融色。

光滑色调的背景可
以尽量少分散看画人的注意力,突出人物上的光亮处,体现出极度立体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