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仲淹的故事
课文16《范仲淹的故事》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接下来,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让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2.学生会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相互学习和帮助。
3.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几名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观点,并进行总结。
(四)总结归纳
1.在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对范仲淹的生平事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明确范仲淹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二)讲授新知
1.我会按照课文的顺序,逐段讲解范仲淹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他的成长过程、科举考试、仕途经历以及文学成就等方面。
2.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重对关键词语、句子结构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我还会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范仲淹所处的时代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学生小组讨论
3.问题反思:在课堂的最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
1.分组合作:在课堂上,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交流:学生会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相互学习和帮助。
3.合作展示:小组合作完成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对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感受范仲淹的人格魅力,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共5篇]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13ede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2.png)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1、课文内容《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但能刻苦学习,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介绍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只身苦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不出。
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
本课通过突出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
(2)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启迪学生向范仲淹学习,立下远大志向,刻苦读书。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3、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学情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时常有立志而无长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
综合这一系列学情,我精心设计了各部分教学环节,相信可以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仲淹的故事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仲淹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和家庭背景,了解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能够理解《岳阳楼记》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了解范仲淹所扮演的历史角色和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读懂《岳阳楼记》中的文章,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和家庭背景,理解他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难点:领会《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表达的情感,了解范仲淹的人生信仰和历史作用。
三、教学策略教师引导+互动问答+合作探究+个性化思维导图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四大文化名楼”之一的“岳阳楼”,让学生了解该楼的历史背景、位置和文化地位,并提问“岳阳楼”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引导学生思考。
2.检查预习(5分钟)让学生通过课前阅读,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事迹,并思考为什么范仲淹会被学者誉为“千古文章之盛誉”?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合作阅读(15分钟)结合范仲淹的生平和事迹,学生阅读《岳阳楼记》,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范仲淹的文章讲述了什么?他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范仲淹会写这样一篇文章?4.个性化思维导图(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绘制范仲淹的人生历程和文章核心内容的思维导图,并辅以文字解释。
5.小组讨论(10分钟)同组学生将各自的思维导图进行汇报,进一步交流和讨论范仲淹的生平和文章的思想内容,并通过教师引导,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
6.课堂展示(10分钟)学生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和理解。
其它学生可以就彼此的想法进行互动和讨论,达到知识汇聚的效果。
7.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讲解范仲淹的历史作用和影响,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范仲淹的思想和情感对于我们今天的影响。
《范仲淹的故事》教案

《范仲淹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和主要事迹;(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家的认识和了解;(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范仲淹的人生经历;(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范仲淹的相关史实,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3)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责任感;(2)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的敬业精神,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3)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范仲淹的生平和主要事迹;2. 范仲淹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3. 范仲淹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价值;2. 范仲淹的政治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资料;2.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主要事迹;(2)提问:你们对范仲淹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范仲淹的生平事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范仲淹的品质和成就。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范仲淹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展示(1)展示范仲淹的文学作品,如《岳阳楼记》等;(2)分析范仲淹的文学风格,品味其文学价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范仲淹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6. 课后作业(2)选择一首范仲淹的诗词进行鉴赏,写一篇赏析文章。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范仲淹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感受范仲淹的文学魅力;2. 组织学生参观范仲淹纪念馆,了解范仲淹的历史事迹;3. 邀请专家讲座,深入剖析范仲淹的文学作品及其历史价值。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范仲淹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范仲淹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1:《范仲淹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三部份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感悟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3、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朗读指导法质疑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交流法、朗读感悟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1、指名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范仲淹又理解了多少呢?二、学习第三部份1、学习第七自然段〔1〕指名读第7自然段。
考虑:有范仲淹实现他的抱负吗?〔2〕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再读感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学习第六自然段〔1〕齐读第6自然段。
〔2〕提问范仲淹还有怎样的志向和抱负呢?〔3〕品读、感悟:“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三、学习第二部份过渡:文章举了哪些事例讲范仲淹要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而刻苦学习的?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一〕品读、感悟学习第二自然段“只身苦学”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能感动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2、指名反应。
3、出示重点句(1)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2)范仲淹非常珍惜这珍贵的学习时机,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理解废寝忘食〕4、归纳学习方法:读、画、写、说〔二〕利用上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3、4、5自然段1、出示自读要求〔1〕读:小组内一起朗读3、4、5自然段〔2〕画、写:找出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3〕说:同桌或小组内讨论你的答案并说出理由。
《范仲淹的故事》教案设计

《范仲淹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感受他的高尚品质和伟大贡献。
2. 通过学习范仲淹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
3. 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的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精神。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对历史名人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范仲淹的生平简介:出生、家庭背景、官职历程等。
2. 范仲淹的主要事迹:断案如神、贪污受贿、苏州治水、边境防御等。
3. 范仲淹的名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4. 范仲淹的故事:断案如神、诚信为本、以身作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名言警句及其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范仲淹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名言警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范仲淹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精神品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范仲淹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操作法:设置情景剧,让学生扮演范仲淹,践行其精神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生平:详细讲解范仲淹的生平简介,让学生了解他的成长历程。
3. 分析事迹:分析范仲淹的主要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的精神品质。
4. 品味名言:讲解范仲淹的名言警句,让学生体会其内涵。
5. 故事分享:分享范仲淹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他的高尚品质。
6.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范仲淹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7. 情景剧:设置情景剧,让学生扮演范仲淹,践行其精神品质。
8.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践行范仲淹的精神品质。
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范仲淹生平事迹、名言警句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范仲淹精神品质的理解和践行情况。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情景剧表演、作业完成情况等。
3. 评价指标: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道德素养等。
范仲淹的故事优秀教案

范仲淹的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感受他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2. 通过学习范仲淹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勇于担当的品质。
3. 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范仲淹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范仲淹的故事所体现出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对范仲淹事迹的理解和评价。
2. 将范仲淹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范仲淹的了解。
Step 2: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范仲淹的故事。
2. 学生填写学习单,记录范仲淹的主要事迹和品质。
Step 3: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2.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范仲淹的故事所体现出的品质和精神。
Step 4: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有关范仲淹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范仲淹的行为。
Step 5:联系实际(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范仲淹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行动计划。
Step 6: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范仲淹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2.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表明自己的学习收获。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范仲淹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范仲淹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范仲淹的故事,还培养了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勇于担当的品质。
课16《范仲淹的故事》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从范仲淹的故事中,你学到了哪பைடு நூலகம்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对你有什么启示?”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分享自己的看法,共同总结范仲淹的优秀品质。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范仲淹的品质对学生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1.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语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和典故的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2.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对文本内容理解较深,有的则可能停留在表面。教师应关注这一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成长需求。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从范仲淹的故事中汲取正能量。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范仲淹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3.课堂讨论,深化理解: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成长。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文本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范仲淹的故事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其生平及时代背景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仲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
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粥割齑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