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向明朝纳贡黄金的真实写照

合集下载

朝鲜向明朝纳贡黄金的真实写照

朝鲜向明朝纳贡黄金的真实写照

朝鲜向明朝纳贡黄金的真实写照近日我在朋友处欣赏到他收藏的一品金光闪闪的明代金锭,其通长118毫米、宽80毫米、厚18毫米、重1885克(见图)。

其形制正面两端圆弧形成一对上翘的短翅,中间呈束腰状,四周有高起之棱边,使金锭造型显得更加艺术和美观;背面镌有阴文汉字“永乐元年十月日朝鲜国贡金银作局制足色金壹锭伍拾两重”。

永乐元年即1403年。

据文献载:银作局为明代宦官八局之一,设于洪武三十年,掌管打造金银器饰,如金银钱、金银豆叶、金银锭等,仅供钦赏之用。

初设大使、副使各一员,后改设掌印太监一员,下设管理、佥书、写书、监工等,规模不大。

从金锭所记述之文字内容上看,此应为明永乐元年银作局用朝鲜国向明王朝纳贡的黄金铸成。

中国和朝鲜两国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是久远的。

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就与高丽王朝建立了宗属国关系。

1392年,李成桂通过“禅让”登上王位,经明廷同意更改国号为朝鲜,自此两国一直保持着正常的宗属关系。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朝鲜最早派人前往南京祝贺朱棣登基。

朱棣十分高兴,赏赐十分优厚并派遣宦官黄俨前往朝鲜赐礼。

朝鲜国王受宠若惊,亲自宴请明廷使者,并问使者:“皇帝何以厚我至此极也?”黄俨答道:“新登宝位,天下诸侯未有朝者。

独朝鲜遣上相进贺,帝嘉其忠诚,是以厚之。

”自此朝鲜每年均遣使向明朝朝贡,“岁辄四五至焉”。

特别是每年正朝、节日、千秋,朝鲜都要进献方物。

最初,朝鲜每年要向明朝纳贡黄金150两,白银700两,这对朝鲜来说是一个很重的负担。

宣德四年(1429年)十一月,朝鲜以金银非其国所产为由奏请免贡金银。

朱瞻基征询廷臣的意见,吏部尚书称:“此乃高皇帝成法不可改也。

”朱瞻基则认为:“朝鲜事大至诚,且远人之情,不可不听。

朕以敕许免,毋庸固执。

”并答复朝鲜说:“金银并非本国所产,自今贡献,但以土物效诚。

”因此宣德年间,朝鲜在正朝、节日、千秋向明朝贡纳物品的数量才较永乐朝增加。

整个永、宣时期,朝鲜对明朝都是小心翼翼地尽着属国对宗主国的职责,每逢过年过节都要朝贺和定期贡献,因此每年都是数次朝贡,仅宣德元年就有五次:正月,朝鲜国王李鞨遣陪臣韩长奇等“奉表、贡金银器皿等方物贺正旦”。

事大与保国:明初朝鲜“金银岁贡”问题研究

事大与保国:明初朝鲜“金银岁贡”问题研究

2020年第2期(总第179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2ꎬ2020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79事大与保国:明初朝鲜 金银岁贡 问题研究刘永连ꎬ常宗政(暨南大学文学院ꎬ广州510632)摘㊀要: 任土作贡 ꎬ本是封贡体制下藩属国对宗主国应尽的 义务与本分 ꎮ明朝所定高丽和朝鲜王朝的岁贡中ꎬ有各种金银器皿ꎬ但朝鲜半岛不产金银ꎬ遂成为高丽和朝鲜的经济负担ꎮ为解决 金银岁贡 问题ꎬ高丽末期提出 以马代贡 ꎬ为明朝所允ꎮ朝鲜太祖㊁太宗时期ꎬ曾想方设法满足明朝这一要求ꎮ及世宗即位ꎬ屡派使臣出使明朝ꎬ多方周旋ꎬ终使金银岁贡得以蠲免ꎮ这一过程体现了中朝两国宗藩关系由疏远到密切的转变ꎮ关键词:明朝ꎻ朝鲜ꎻ宗藩关系ꎻ金银岁贡中图分类号:K312.34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20)02-0146-08作者简介:刘永连ꎬ1968年生ꎬ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ꎬ历史学博士ꎻ常宗政ꎬ1995年生ꎬ暨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ꎮ㊀㊀洪武二十五年(朝鲜太祖元年㊁1392年)ꎬ高丽权臣李成桂在亲信的拥戴下ꎬ迫使恭让王禅位于己ꎬ由此结束了王氏高丽475年的统治ꎬ开启了李氏朝鲜时代ꎮ即位次日ꎬ李成桂即派遣知密直司事赵胖赴明(«朝鲜太祖实录»卷一ꎬ太祖元年七月丁酉)[1]20ꎬ以践行其 慕华事大 的外交方针ꎬ以期扭转自高丽辛禑王以来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ꎮ然而ꎬ因朱元璋对丽末鲜初混乱政局特别是李成桂 弒主自立 的认识[«明史»载: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ꎬ高丽千户陈景来降ꎬ言: 是年四月ꎬ禑欲寇辽东ꎬ使都军相崔莹㊁李成桂缮兵西京ꎮ成桂使陈景屯艾州ꎬ以粮不继退师ꎮ王怒ꎬ杀成桂之子ꎮ成桂还兵攻破王城ꎬ囚王及莹ꎮ[2]8282-8283«正德大明会典»载: 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ꎬ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ꎬ首尾凡弑王氏四王ꎬ姑待之[3]]ꎬ致使朝鲜初期同明朝间开展的宗藩活动一波三折ꎬ举步维艰ꎮ李成桂本人更是终身未曾获得明朝册封ꎬ仅以 权知朝鲜国事 身份统治朝鲜ꎮ至朝鲜太宗即位ꎬ方得到明朝正式册封ꎬ中朝两国宗藩关系由此确立ꎬ并于朝鲜世宗时期形成典型的册封朝贡关系[4]117(关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表述ꎬ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说法ꎬ且各有根据ꎬ本文一概以 封贡关系 来阐述ꎮ另外ꎬ李云泉根据朝贡次数的多寡㊁政治隶属关系的强弱以及对中国文化认同程度的不同ꎬ将朝贡国与明朝的关系划分为 典型而实质的朝贡关系 一般性的朝贡关系 名义上的朝贡关系 [5]ꎮ韩国学者全海宗则认为ꎬ传统的中外关系应分为 典型的朝贡关系 准朝贡关系 非朝贡关系 [6]ꎮ台湾地区学者廖敏淑则将清代对外关系划分为 属国关系 与国关系 互市国关系 [7])ꎮ自此ꎬ朝鲜使团 朝贡络绎ꎬ锡赉便蕃ꎬ殆不胜书 [2]8307ꎬ频频往返于北京与汉城之间ꎮ目前关于明朝初期中朝两国宗藩关系的研究ꎬ不乏专门性著作[8]ꎬ研究论文[9]与学位论文[10]也不在少数ꎮ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ꎬ笔者发现ꎬ分析朝鲜前期对明奉行 事大外交 的过程中ꎬ朝鲜如何解决对明朝的 金银岁贡 问题ꎬ对于认识中朝两国传统封贡关系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ꎬ而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则是两国对彼此认识的转变ꎮ因此ꎬ笔者不揣浅陋ꎬ拟对丽末鲜初的金银岁贡问题予以探讨ꎬ不周之处ꎬ敬祈方家指教ꎮ㊀㊀一㊁代贡与禁断:丽末与朝鲜太祖时期的 金银岁贡 问题㊀㊀朝鲜岁贡方物ꎬ据万历«大明会典»载ꎬ有 金641银器皿㊁螺钿梳函㊁白绵绸㊁各色苧布㊁龙纹帘席㊁各色细花席㊁豹皮㊁獭皮㊁黄毛笔㊁白绵纸㊁人参㊁种马每三年五十匹 [11]ꎬ可见名列其首者ꎬ即是金银器皿ꎮ考诸史实ꎬ朝鲜进贡的各类金银器皿主要有 金银龙盏㊁金龙舡台㊁金龙头镫㊁银龙头镫㊁金龙头双台盏㊁金盂㊁镀金银莲花台盏㊁银盂㊁镂金银樽㊁镀金盆㊁银壸㊁镂金银丝龙头镫㊁金银钟㊁银罐 等等(以上主要源自«明实录»的相关记载ꎬ而明成祖以后多以 金银器 统称之而不再具体罗列ꎮ而«朝鲜王朝实录»中多以 金银 代指金银器皿ꎮ另外ꎬ在高丽末朝鲜初ꎬ半岛政权曾按明朝要求ꎬ缴贡大量黄金白银ꎬ系短期进贡ꎬ且多以明朝索纳与处罚的缘由进贡ꎮ本文中则概以 金银 统称之)ꎮ高丽末期ꎬ出于对朝鲜半岛政局混乱的疑虑ꎬ明太祖曾明令高丽 岁贡马千匹ꎬ明年贡金百斤㊁银万两㊁良马百㊁细布万ꎬ仍悉送还所拘辽东民 [2]8281ꎬ以此验证高丽政局是否如前ꎬ国王是否被乱臣羁囚ꎮ此后ꎬ高丽国王辛禑派遣司仆正崔涓赴明ꎬ通过辽东守将延安侯唐胜宗等的帮助ꎬ向朱元璋奏请 高丽进贡金银不敷ꎬ愿将马匹准数ꎬ合无准他 ꎮ对此ꎬ朱元璋同意以 每银三百两准马一匹ꎬ金五十两准马一匹 的方式替代金银岁贡ꎮ不久ꎬ朱元璋再次向高丽发难ꎬ要求高丽将此前五年的岁贡 马五千匹㊁金五百斤㊁银五万两㊁布五万匹 一次性补交ꎮ为此ꎬ高丽权力中枢都评议使司申诉礼部ꎬ严格按照此前朱元璋所拟定的比例折算ꎬ请求将未筹到的 金四百三斤二两ꎬ折准马一百二十九匹 银三万一千两ꎬ折准马一百四匹 (以上四条引文见«高丽史»卷一三五«辛禑传»)[12]4074㊁4076-4077ꎮ此一时期ꎬ高丽因 金非地所产 ꎬ金银贡品筹集困难ꎬ遂采用 以马代金 的折中办法ꎬ一方面投明之所好ꎬ满足明朝开发辽东㊁抵御北元时战马不足的需求ꎬ另一方面则顾及高丽的现实处境ꎬ谨慎维持同明确立未久的宗藩关系ꎮ洪武二十一年(高丽禑王十四年㊁1388年)ꎬ围绕明朝设立铁岭卫问题ꎬ高丽王辛禑先发制人ꎬ派出以曹敏修㊁李成桂为左右军都统使的四万攻辽部队ꎬ进行北伐ꎮ然而ꎬ当军队行至威化岛ꎬ李成桂以 四不可论 ( 以小逆大一不可ꎬ夏月发兵二不可ꎬ举国远征ꎬ倭乘其虚三不可ꎬ时方暑雨ꎬ弓弩胶解ꎬ大军疾疫四不可 )为由ꎬ断然回军ꎬ不久ꎬ其与曹敏修相继被任命为左右侍中ꎬ高丽的实权由此落入李成桂手中ꎮ随后ꎬ掌权的李成桂一党追问攻辽责任ꎬ辛禑被流放ꎬ改立其子昌为王ꎮ李成桂等人又以 金伫事件 为由ꎬ 迁禑王于江陵ꎬ放昌于江华ꎬ废为庶人 (以上两条引文见«高丽史»卷一三七«辛禑传»)[12]4125㊁4150ꎮ废除辛氏两王ꎬ高丽政局的混乱程度进一步加剧ꎬ为稳定国内局势ꎬ李成桂拥立王氏远支定昌府院君瑶为王ꎬ是为恭让王(史载 恭让王讳瑶ꎬ定原府院君钧之子ꎬ神宗七世孙ꎬ母曰国大妃王氏ꎬ忠穆王元年二月五日生ꎬ性慈仁柔懦ꎬ优游不断 )ꎮ四年之后ꎬ李成桂以 今王昏暗ꎬ君道已失ꎬ人心已去ꎬ不可以为社稷生灵主 (以上两条引文见«高丽史»卷四五«恭让王世家»)[12]1351㊁1409为由ꎬ假高丽王大妃之手ꎬ废除了恭让王ꎮ随之在 大小臣僚㊁贤良耆老 多次劝进之下ꎬ李成桂 不获已 («朝鲜太祖实录»卷一ꎬ太祖元年七月丙申)[1]19而幸寿昌宫ꎬ登上王位ꎮ李成桂即位伊始ꎬ虽一改自高丽辛禑王以来首鼠两端的摇摆外交局面ꎬ但其对明朝的事大策略并未见效ꎮ明太祖出于此前对高丽混乱政局的认知以及对李成桂的个人成见(关于朱元璋对李成桂个人的成见ꎬ在其亲撰的«皇明祖训»对于李成桂宗系的叙述中可见一斑ꎬ由此还引发了朝鲜持续近两百年的 宗系辩诬 事件ꎮ对此ꎬ黄修志认为: 朱元璋很可能并不混淆李仁任和李成桂的关系ꎬ只不过恰好乘机作为道德礼制上的把柄ꎬ通过外交战术ꎬ对李成桂的合法性进行规训和牵制ꎬ使其不得不依靠明朝的册封ꎬ以彰显明朝在东亚的权威ꎬ也借此考验新兴朝鲜对明朝的态度 [13])ꎬ以 高丽僻处东隅ꎬ非中国所治 这样一种态度ꎬ命礼部移谕其说: 果能顺天道ꎬ合人心ꎬ不启边衅ꎬ使命往来ꎬ实尔国之福ꎬ我又何诛? [2]8283故虽对李成桂承袭高丽王位予以默许ꎬ但却迟迟未予以册封ꎬ致使李成桂终生仅以 权知朝鲜国事 的身份统治朝鲜(据«明史»记载ꎬ太祖默许李成桂立国后不久ꎬ李成桂即请 更国号 ꎬ明太祖仍命称古国号朝鲜ꎮ明太祖 封国而不封君 之举ꎬ既是对李成桂立国的默许又是对其自身正统性的否认)ꎮ741朝鲜王朝建立后ꎬ改变往昔高丽 以马代贡 的折中办法ꎬ采取 节流 的方式来解决金银岁贡问题ꎮ李成桂即位不久ꎬ大司宪南在等在奏疏中倡议道: 愿令有司掌诸仓库钱谷ꎬ量其一年出纳之数ꎬ以节其用ꎬ金银又非本国所出ꎬ毋使妄费ꎮ(«朝鲜太祖实录»卷二ꎬ太祖元年九月己亥)[1]30朝鲜都评议使司则以 金银又每岁进贡上国ꎬ尤为难继ꎬ而乃上下通用ꎬ人无定志ꎬ况见利之徒ꎬ因谋贸易ꎬ潜行越境ꎬ以生衅端ꎬ其害不浅 为由ꎬ倡议 愿自今纱罗㊁绫绮及金银装饰之物ꎬ进上服用及各官品带外ꎬ两府以下至于庶人ꎬ一皆禁止ꎬ公私家舍及寺院ꎬ勿用真彩ꎬ承旨以上外ꎬ不许用金玉缨子 («朝鲜太祖实录»卷六ꎬ太祖三年六月己巳)[1]63ꎬ此议为李成桂所采纳ꎮ不久ꎬ都评议使司具礼曹详定后再上状启曰: 进上仪物外ꎬ臣下毋得用金ꎻ两府外ꎬ毋得服纱罗㊁绫绮㊁玉缨子㊁环子ꎻ嘉善以下六品以上ꎬ酒器外ꎬ毋得用银ꎻ七品以下ꎬ酒器亦不许用银ꎮ品带及台省员顶子ꎬ不在此限ꎮ庶人及工商贱隶ꎬ虽有职者ꎬ毋得用银绢斜皮ꎻ婚姻者亦依职品ꎬ毋得僭用ꎮ («朝鲜太祖实录»卷六ꎬ太祖三年六月甲午)[1]65此后ꎬ朝鲜又曾多次严申 彩缎金银之禁 ꎬ希望通过此举ꎬ限制民间对金银的使用㊁杜绝金银在民间的流转ꎬ从而减少在此过程中金银不必要的损耗ꎬ进而减少国家筹集朝贡金银的阻力ꎮ由此可以看出ꎬ丽末鲜初ꎬ对同一问题采取了不同的解决途径ꎮ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ꎬ看似是由于两个政权决策者决策方针的不同ꎬ实则都是由于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政权宗藩关系趋于紧张所致ꎮ高丽末期ꎬ由于政局混乱㊁王位更迭频繁及其对明与北元立场的摇摆不定ꎬ致使明朝对高丽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ꎮ为化解危机ꎬ消弭疑虑ꎬ高丽不得不 以马代金 ꎬ此举正中朱元璋之下怀ꎮ李成桂代王氏而立ꎬ这在宣扬天命正统㊁意欲重塑华夷秩序的明太祖看来ꎬ是得国不正ꎬ故而不予册封ꎮ为获取明朝认可ꎬ以标榜自身正统地位ꎬ李成桂则不惜以委曲求全的方式解决金银岁贡问题ꎮ㊀㊀二㊁多轨并行:朝鲜太宗时期 金银岁贡 的筹办㊀㊀李成桂去世之后ꎬ围绕朝鲜王位继承权爆发了两次 王子之乱 (分别发生于1399年与1400年)[4]90-96ꎬ最终以太祖第五子李芳远一派获胜ꎮ建文二年(朝鲜定宗二年㊁1400年)ꎬ靖安大君李芳远政变成功ꎬ旋即逼迫其兄定宗让位ꎬ是为朝鲜太宗ꎮ李芳远登上王位之时ꎬ正值明朝发生靖难之役ꎬ为争取朝鲜的支持ꎬ建文帝与燕王均对朝鲜采取拉拢与怀柔的策略ꎬ而朝鲜也趁此时机ꎬ采取弹性外交政策ꎬ使臣穿梭于南京与北京两方ꎬ并从中获取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关于靖难之役中朝鲜同明的关系问题ꎬ郑红英有专门论述ꎬ并指出 靖难之役中朝鲜与建文朝在 事大外交 的基础上进行的保国外交 云云)[4]99-106ꎮ建文二年ꎬ明朝正式册封李芳远为朝鲜国王ꎬ并破格予以亲王礼遇ꎬ以明朝亲王爵的九章服赐之(关于明代朝鲜冕服问题ꎬ可参考张佳的研究)[14]ꎮ建文三年(朝鲜太宗元年)ꎬ建文帝派出通政寺丞章谨㊁文渊阁待诏端木礼赴朝正式册封李芳远为朝鲜国王ꎬ其册封诏书有言:㊀㊀古先哲王之为治ꎬ德穷施普ꎬ覆育万方ꎮ凡厥有邦ꎬ无间内外ꎬ罔不臣服ꎬ爰树君长ꎬ俾乂其民人ꎬ以藩屏于夷夏ꎮ朕承大统ꎬ师古成宪ꎮ咨尔朝鲜权知国事李讳!袭父兄之传ꎬ镇绥兹土ꎬ来效职贡ꎬ率礼克诚ꎬ以未受封ꎬ祈请勤至ꎮ兹庸命尔为朝鲜国王ꎬ锡以金印ꎬ长兹东土ꎮ呜呼!天无常心ꎬ惟民是从ꎻ民无常戴ꎬ惟德是怀ꎮ尔其懋德ꎬ以承眷佑ꎬ孝友于家ꎬ忠顺于上ꎬ仁惠于下ꎬ俾黎民受福ꎬ后昆昭式ꎬ永辅于中国ꎮ启土建家ꎬ匪德莫宜ꎬ可不敬哉!(«朝鲜太宗实录»卷一ꎬ太宗元年六月己巳)[15]第1册ꎬ205此后不久ꎬ燕王朱棣登上皇位ꎮ朝鲜闻讯ꎬ随即派遣以河仑为贺登极使㊁赵璞为贺正使的庞大使团入明(明清时期ꎬ朝鲜派往中国的使臣因出使目的的不同而被赋予不同名称ꎮ朝鲜«通文馆志»载: 国初ꎬ岁遣朝京之使ꎬ有冬至㊁正朝㊁圣节㊁千秋四行ꎮ谢恩㊁奏请㊁进贺㊁陈慰㊁进香等使则随事差送ꎮ [16]关于这一问题可参考刘喜涛的研究[17])ꎮ在 新皇甫立ꎬ四夷未至 的情况下ꎬ朝鲜的主动入贺ꎬ大获永乐帝好感ꎬ并因此对朝鲜施以种种礼遇与优待ꎮ由于当时两国君主的地位841同为兵变篡权而来ꎬ故以 宗系辩诬 为契机ꎬ明朝皇权与朝鲜王权进行了 合法性的互动 [13]ꎬ两国关系从而步入亲密期ꎮ李芳远因明朝的册封而获得正统性与合法性ꎬ从而稳固了其在国内的统治地位ꎮ不过ꎬ筹备向明朝进献的金银岁贡ꎬ事涉两国关系的走向ꎬ仍是他必须谨慎解决的问题ꎮ为此ꎬ李芳远除延续其父 金银禁断 政策之外ꎬ又实施了不少新举措ꎬ概括而言ꎬ主要有以下六种ꎮ第一ꎬ命人采金开矿ꎮ例如ꎬ永乐四年(朝鲜太宗六年㊁1406年)ꎬ李芳远派遣典书尹琠采金银于庆尚㊁全罗道(«朝鲜太宗实录»卷一二ꎬ太宗六年十月戊子)[15]第1册ꎬ377ꎻ太宗十一年ꎬ遣前郎将金允河于东北面端州㊁安边试行采金ꎬ然而收效甚微ꎬ军人七十余名服役二十多天才仅得一两白银(«朝鲜太宗实录»卷二二ꎬ太宗十一年十月乙巳[15]第1册ꎬ606ꎮ另据太宗七年西北面都巡问使李廷铁奏启: 州军三十名ꎬ自八月二十一日至九月晦日ꎬ吹炼得十分银四两五钱ꎮ及朔宁军三十一名ꎬ七日掘地ꎬ得生金二分 )ꎮ可见朝鲜金银开采难度之大ꎬ也印证了其 金银非本国所产 之言ꎮ第二ꎬ重申金银之禁ꎮ前文已言ꎬ太祖时期即令 两府以下至于庶人ꎬ一皆禁止 ꎮ太宗七年ꎬ议政府奏启: 金银器皿ꎬ除内用国用外ꎬ下令中外ꎬ一切禁止ꎬ国中皆用沙漆器ꎮ («朝鲜太宗实录»卷一三ꎬ太宗七年一月甲戌)[15]第1册ꎬ383同年ꎬ朝鲜政府对在朝官员㊁在野士大夫使用金银器皿的规格做出要求:㊀㊀自今各品品带及两府以上银胡瓶钐杯匙箸ꎬ四品以上银钐杯匙箸ꎮ士大夫家命妇首饰㊁外方各官银钐杯外ꎬ毋得私用金银器皿ꎬ则人皆知其不切于用ꎬ贸易之际ꎬ皆纳于公ꎬ而且令俗尚淳俭矣ꎮ宫女首饰ꎬ不在此限(«朝鲜太宗实录»卷一四ꎬ太宗七年十月甲辰)[15]第1册ꎬ420ꎮ可见此举旨在通过对不同品级官员以及士大夫家庭所用金银器皿的限制ꎬ以减少金银流通和使用范围ꎬ并以期改变上层社会的奢华之风ꎮ至于民间所用金银器皿ꎬ因受禁断政策的影响ꎬ成为无用之物ꎬ遂通过贸易渠道逐渐流向官府ꎮ第三ꎬ通用楮币[楮币又名楮货ꎬ即朝鲜通行纸币ꎬ因以楮作为原材料故名ꎮ太宗时ꎬ 以今大钞准一千文ꎬ按一百递减ꎬ从九百至一百ꎬ分为九等楮币ꎮ («朝鲜太宗实录»卷二九ꎬ太宗十五年正月乙丑)[15]第2册ꎬ69]ꎬ禁断金银外流ꎮ朝鲜前期ꎬ楮币与布匹为交易通货ꎮ朝鲜世祖时所修«经国大典»即载: 国币通用布㊁楮货 [18]卷二ꎬ«户典»ꎻ朝鲜后期所编«万机要览»也载: 我朝初ꎬ仍丽制ꎬ用楮币ꎮ [19]太宗三年ꎬ朝鲜三司之一的司宪府上疏 请行楮币 ꎬ并指出国家可 收民金银铜铁布帛ꎬ纳之于官府ꎬ出楮币以偿之 («朝鲜太宗实录»卷六ꎬ太宗三年九月庚辰)[15]第1册ꎬ276ꎮ此外ꎬ管控国内商人ꎬ禁止金银外流也成为这一时期不容忽视的一项举措ꎮ朝鲜政府曾多次申明禁止与外人贸易金银ꎬ并严厉惩处了违反禁令的不法商人ꎮ例如ꎬ太宗六年ꎬ严令禁止入明朝贡的使团成员私自携带金银ꎬ违者 令宪司痛行纠理ꎬ将犯人籍没家产ꎬ身充水军 («朝鲜太宗实录»卷一一ꎬ太宗六年一月己未)[15]第1册ꎬ347ꎻ太宗十四年ꎬ 杖尹仁富等一百ꎬ籍没家产ꎬ以犯禁私卖金银禁物于倭人也 («朝鲜太宗实录»卷二七ꎬ太宗十四年五月辛卯)[15]第2册ꎬ18ꎻ太宗十七年ꎬ 禁卖金银于日本客人 («朝鲜太宗实录»卷三三ꎬ太宗十七年五月己丑)[15]第2册ꎬ160ꎮ朝鲜在国内倡行楮币流通的同时ꎬ禁断百姓使用金银与外人交换贸易ꎬ从而使金银这类贵重金属逐步退出朝鲜的流通市场ꎬ丧失在贸易过程中充当货币的职能ꎮ第四ꎬ官督征差ꎬ按品交纳ꎮ太宗时期ꎬ因进贡金银将尽ꎬ而工曹募人交纳ꎬ竟又无人交纳ꎬ于是议政府商定ꎬ根据官员品级划定负责数量:一品纳白银五两ꎬ二品四两ꎬ三品三两ꎬ留守官至大都护府五十两ꎬ牧官㊁单府官三十两ꎮ以此为差ꎬ督令进纳ꎬ以造进献器皿(«朝鲜太宗实录»卷一二ꎬ太宗六年闰七月乙亥)[15]第1册ꎬ367ꎮ第五ꎬ与济州土人贸易金银ꎮ济州地区ꎬ元时曾为元朝皇家牧马场ꎬ元顺帝北遁之前ꎬ曾大兴土木于此ꎬ拟作退避之舍ꎮ而 济州人家ꎬ多蓄金银器 («朝鲜太宗实录»卷三五ꎬ太宗十八年五月丁丑)[15]第2册ꎬ228ꎮ太宗十八年五月ꎬ朝鲜政府即以米布与济州地区土民贸易金银ꎬ一个月之后ꎬ朝鲜941政府再遣司酝署令高得宗到达济州ꎬ以 糙米六百石㊁木棉一百五十匹㊁女衣八件 交换济州民间所蓄存的金银(«朝鲜太宗实录»卷三五ꎬ太宗十八年六月乙巳)[15]第2册ꎬ236ꎬ并以此来充当进献明朝的贡品ꎮ第六ꎬ 掌山泽㊁工匠㊁营缮㊁陶冶之政 [18]卷一ꎬ«吏典»的工曹曾多次就金银不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ꎮ例如ꎬ太宗十七年八月ꎬ工曹上 收金银之策 :㊀㊀每岁贡献黄金一百五十两㊁白银七百两ꎬ采取则劳民费财ꎬ而所获甚少ꎬ以有限之物ꎬ供无穷之费ꎬ难矣ꎮ收敛之法㊁采取之方ꎬ略陈于后ꎮ安东㊁金海㊁泰川㊁遂安㊁安边㊁旌善ꎬ减其他贡ꎬ岁定其额ꎻ外方各官酒食之器ꎬ令监司收送于曹ꎻ富商大贾ꎬ令攸司定数收纳ꎬ乃给其价ꎻ大小臣僚ꎬ勿论时散ꎬ定数纳曹ꎬ酬之以直ꎻ更令各道监司ꎬ严搜神祠所设之器ꎻ令京中僧录司㊁外方监司ꎬ收金银铸佛造塔ꎬ藏于寺院者ꎻ以金银写经㊁涂佛者痛禁ꎬ违者赎以金银ꎻ济州之民多畜金银ꎬ以全罗道米谷布货ꎬ给价以收(«朝鲜太宗实录»卷三四ꎬ太宗十七年八月戊申)[15]第2册ꎬ184ꎮ一个月之后ꎬ工曹再上 备金银之术 :㊀㊀国家岁贡白银七百两㊁黄金一百五十两ꎬ而本曹所储ꎬ不支五六年ꎮ曩下令各道ꎬ访其所产而未得ꎬ以我朝舆地之广㊁山川之秀ꎬ岂无所产之地哉?然择取之时ꎬ劳费甚重ꎬ恐为州郡所怨ꎬ故莫有明言其所者ꎮ自今知国家大计者ꎬ若指示其所ꎬ则闲良人授之以职㊁乡驿吏免其本役㊁公私贱口赏之以财ꎬ以示奖劝(«朝鲜太宗实录»卷三四ꎬ太宗十七年十月甲辰)[15]第2册ꎬ190ꎮ朝贡进献所用的金银器皿因属工曹职掌范围ꎬ故工曹上金银筹集与储存之法ꎬ希冀解决朝鲜金银岁贡不足的问题ꎮ以上举措表明ꎬ太宗时期ꎬ一改高丽末至太祖时期仅采用比较单一的解决方案的局面ꎬ通过多方案同行㊁多渠道并举ꎬ最大程度上化解了因金银不足而可能引发的种种危机ꎮ因获明朝册封ꎬ太宗取得了朝鲜王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ꎬ故在同明朝开展宗藩交往活动的过程中ꎬ朝鲜一方面强化自身的 小中华 意识ꎬ凸显自身较他邦的优越性ꎻ另一方面则竭诚事大ꎬ满足明朝的各项需求ꎬ维持其在明朝心目中的模范属国地位ꎮ尤其在永乐迁都北京之后ꎬ 朝鲜益近ꎬ而事大之礼益恭ꎬ朝廷亦待以加礼ꎬ他国不敢望也ꎮ [2]8285朝鲜太宗谨守贡约ꎬ并多次强调 金银之贡ꎬ系于事大ꎬ不可不备 («朝鲜太宗实录»卷二四ꎬ太宗十二年十一月己酉)[15]第1册ꎬ655ꎮ其对金银岁贡的重视及多重解决方案的实施ꎬ成为此一时期两国宗藩关系强化的一个表征ꎮ太宗于永乐二十年薨逝后ꎬ明朝派出内官刘景㊁礼部郎中杨善等前往致祭ꎬ祭文赞其 笃厚至诚ꎬ聪明贤达ꎬ作藩东土ꎬ敬事朝廷ꎬ忠顺之心ꎬ终始不替 ꎬ并赐谥号为 恭定 («朝鲜世宗实录»卷二十ꎬ世宗五年四月癸亥)[20]第2册ꎬ536ꎮ㊀㊀三㊁奏请免贡:朝鲜世宗时期 金银岁贡 的获免㊀㊀永乐十六年ꎬ朝鲜太宗以 世子褆不肖ꎬ第三子祹孝弟力学ꎬ国人所属 [2]8285为辞ꎬ奏请改立三子忠宁大君祹为世子ꎬ获永乐帝允许ꎮ随后朝鲜太宗上表称谢ꎬ并 陈己年老ꎬ请以祹理国事 ꎮ永乐帝随即派出光禄少卿韩确(朝鲜前期政治家㊁外交家㊁文人ꎬ开国功臣韩尚质之孙ꎮ因其两个妹妹先后入明宫为妃ꎬ故被明朝授予光禄少卿的官职)㊁鸿胪丞刘泉赴朝册封李祹为国王ꎬ此即世宗[2]8285ꎮ世宗时期ꎬ对内励精图治ꎬ巩固王权ꎻ对外竭诚事大ꎬ尊明慕华ꎬ朝鲜无论是在文风教化还是国家治理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ꎬ故世宗被国人誉为 圣君 明君 ꎮ据学者统计ꎬ世宗在位32年ꎬ其向明廷派遣定期使团达77次㊁非定期使团则达130次[4]120-121ꎬ均超过其前任的定宗㊁太宗时期ꎮ随着朝鲜频繁朝贡活动的开展ꎬ朝鲜与明朝的政治关系也走出了朝鲜太祖时期的隔阂期和太宗时期的磨合期ꎬ形成了政治互信㊁经济交流频繁㊁文化渗透的典型的朝贡册封关系[4]117ꎮ世宗即位次年ꎬ为彻底解决长期困扰朝鲜的金银岁贡问题ꎬ曾派遣礼曹参判河演与光禄少卿韩确赴明 乞免金银 («朝鲜世宗实录»卷七ꎬ世宗二年一月甲子)[20]第2册ꎬ367ꎬ但因 进纸奏不填051日字 ꎬ引发表笺(朝鲜进呈明朝皇帝的文书称之为表ꎬ进呈东宫太子的则称为笺ꎮ因两者常常同时进呈ꎬ故以表笺并称之)问题ꎬ河演等人遂不敢将事先准备好的奏本进呈ꎬ致使此事不了了之(«朝鲜世宗实录»卷八ꎬ世宗二年五月己巳)[20]第2册ꎬ382ꎮ对此ꎬ已禅位为上王的李芳远强调: 请免金银ꎬ此其时矣ꎮ若此时请不得ꎬ后来必以此为据ꎬ宜备细布ꎬ因事进献ꎬ须更请之ꎮ («朝鲜世宗实录»卷八ꎬ世宗二年五月己巳)[20]第2册ꎬ382但出于对表笺问题的恐惧ꎬ朝鲜迟迟不敢再次上奏乞免金银ꎮ宣德二年(朝鲜世宗九年㊁1427年)ꎬ为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表笺问题ꎬ同时也为了获得免贡ꎬ世宗于该年三月莅临仁政殿ꎬ亲自策试参加殿试的文科考生ꎬ策试题目便是拟就 请免金银方物表 («朝鲜世宗实录»卷三五ꎬ世宗九年三月壬寅)[20]第3册ꎬ65ꎮ次年六月ꎬ世宗召集承文院群臣ꎬ商议 贺册封皇后㊁进献皇太后方物㊁请世子梁冠与请免金银 诸事ꎬ经过一番讨论ꎬ最终确定 请免金银 一事ꎬ 俟请梁冠ꎬ而后请之 («朝鲜世宗实录»卷四十ꎬ世宗十年六月癸卯)[20]第3册ꎬ135ꎮ世宗十一年七月ꎬ世宗再次召集群臣商讨请免金银事宜ꎬ并商定 表文ꎬ令文臣制述ꎬ拣择润色 ꎬ 以六曹判书为使ꎬ佥总制金时雨为副 («朝鲜世宗实录»卷四五ꎬ世宗十一年七月壬戌)[20]第3册ꎬ190ꎮ十天之后ꎬ世宗认为拟定派出的使节身份有所不妥ꎬ于是传召左右议政商讨ꎬ黄喜㊁孟思诚认为 此事甚重ꎬ乞以宗亲为使ꎬ以都总制元闵生为副 («朝鲜世宗实录»卷四五ꎬ世宗十一年七月癸酉)[20]第3册ꎬ192ꎬ遂以恭宁君裀充任正使ꎬ元闵生充当副使ꎮ准备工作就绪之后ꎬ当年八月十八日ꎬ李裀一行计禀使团(朝鲜时代ꎬ使行因派往上国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ꎬ如谢恩行㊁奏请行㊁卞诬行㊁进贺行㊁陈慰行㊁进香行㊁告讣行等等ꎮ计禀使ꎬ同奏请行ꎬ即为向上国吁请某种要求而派出的使行)[16]携带着由判府事卞季良(朝鲜初期著名文人ꎬ曾先后担任司宪侍史㊁艺文馆应教㊁礼曹右参议㊁艺文馆提学等官职ꎮ朝鲜初期对明表笺多出自其手ꎬ朝鲜后期编纂的朝贡表笺专题誊录«槐院誊录»[21][22]即收有其10篇ꎬ其个人文集«春亭先生文集»收录的表笺则有31篇[23])撰写的«请免金银表»前往北京ꎮ其进呈明廷表文有云:㊀㊀窃念小邦ꎬ土地褊薄ꎬ不产金银ꎬ天下之所共知也ꎮ故太祖高皇帝洪武五年十月ꎬ中书省钦奉圣旨ꎬ节该 古来藩邦远国ꎬ其所贡献ꎬ不过纳质表诚而已ꎮ今后将来的方物ꎬ只土产布子ꎬ不过三五对表意便了ꎬ其余的都休将来ꎮ 至七年正朝ꎬ只受布匹ꎬ其余金银器皿ꎬ并皆发回ꎮ兹盖高皇帝明见万里ꎬ灼知小邦之不产金银也ꎮ 第缘其时ꎬ元朝客商兴贩到些少金银ꎬ犹有存者ꎬ小邦进献仍旧ꎮ遂至于今数十年间ꎬ用度罄尽ꎬ公藏已竭ꎬ以至家抽户敛ꎬ举国陪臣之家ꎬ无有畜金银器者ꎮ事窘势迫ꎬ此臣所以不敢含默ꎬ敷陈心腹ꎬ仰触天威者也ꎮ 近述高皇帝之大训ꎬ体天地爱人之仁ꎬ推父母保子之心ꎬ特降谕音ꎬ许免金银之贡ꎬ代以土地所产ꎮ则岂惟臣与一国臣民父老欢欣鼓舞于圣化之中也哉?(«朝鲜世宗实录»卷四六ꎬ世宗十一年八月壬辰)[20]第3册ꎬ194[21][23]488-491表文援引先例ꎬ陈奏实情ꎬ将朝鲜筹办金银岁贡的艰辛与竭诚事大的诚意表达得十分清楚ꎬ可谓合情合理ꎮ李裀一行于当年十月十一日抵达北京ꎮ随即呈奏«请免金银表»ꎬ请求免除朝鲜金银贡品ꎮ为此ꎬ明宣宗令六部商讨ꎬ吏部尚书蹇义以 此乃高祖成法ꎬ不可改也 («朝鲜世宗实录»卷四六ꎬ世宗十一年十一月辛未)[20]第3册ꎬ207为由ꎬ建议回绝ꎮ但明宣宗一违常制ꎬ对侍臣说道: 朝鲜僻远ꎬ朝贡之使数至ꎮ其贡物率用金银ꎬ此岂小国所能常有?其以敕谕国王ꎬ今后贡献ꎬ以土物效诚足矣ꎮ [24]朝鲜的金银贡品自此获免ꎮ此一消息经朝鲜随行通事金乙玄先行传回国内ꎬ朝鲜政府得知后不胜欣喜ꎬ称赞此举为 朝鲜亿万年喜事也 («朝鲜世宗实录»卷四六ꎬ世宗十一年十二月辛巳)[20]第3册ꎬ208ꎮ二十天后ꎬ计禀使李裀一行携带敕书回到汉城ꎬ世宗亲率世子及百官迎敕于慕华馆ꎮ敕书曰: 览表具悉ꎮ金银既非本国所产ꎬ自今贡献ꎬ但以土物效诚ꎮ 为避免敕使勒索干扰ꎬ宽慰朝鲜国王ꎬ消除其疑虑与隐忧ꎬ明宣宗又特地在敕书中写道:151。

朝鲜向中国出售大量黄金 或意味着严重的经济崩溃

朝鲜向中国出售大量黄金 或意味着严重的经济崩溃

韩联社援引专家意见称,朝鲜经济崩溃将促使其加强与韩国的经济合作,缓和朝鲜半岛的军事对峙局面。
“早在几个月之前,朝鲜就开始向中国出售黄金。海外销售黄金石朝鲜经济是否存在危机的晴雨表。”
此次是金正恩2011年末掌权以来首次出售黄金。
根据韩国政府的数据,朝鲜有2000吨黄金储备,价值至少80亿美元。
另一个消息源称,金正恩的姑父张成泽曾控制了朝鲜与国外所有的经济项目,成泽倒台后,朝鲜的经济形势可能会恶化
朝鲜向中国出售大量黄金 或意味着严重的经济崩溃
华尔街见闻昨天曾报道朝鲜发现了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床,今天韩联社又爆出朝鲜已开始想中国出口黄金。
据韩联社,为克服国内经济困难,朝鲜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向中国出售大量黄金。
韩联社援引消息人士称,朝鲜开国元勋金日成曾下令国家永远不准出售黄金,此次朝鲜违背金日成的规定可能意味着国内面临严重的经济崩溃

朝贡贸易的例子

朝贡贸易的例子

朝贡贸易的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朝贡贸易的例子:
1. 嘿,你知道吗?明朝的时候和海外各国的朝贡贸易那叫一个热闹啊!就像郑和下西洋带着大量的珍宝去和那些国家交换,这可不是简单的买卖啊,这是国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呀!想想看,那一艘艘大船装满了宝贝,驶向远方,多壮观啊!这难道不是展示我们大明王朝强大的一种方式吗?
2. 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朝贡贸易,那可是维系关系的重要手段呢!比如朝鲜每年都派使节带着特产来朝贡,然后换回大量的赏赐。

这不就像是朋友之间互相送礼物,感情越来越好嘛。

你说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3. 你能想象到吗?西域的那些国家通过朝贡贸易获得了好多他们没有的东西呢!他们送来骏马、宝石,然后换取我们的丝绸、瓷器,这就像一场盛大的交换派对呀!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好事呀,他们得到了心仪的物品,我们也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和魅力,多棒啊!
4. 朝贡贸易啊,就好像是一座连接不同国家的桥梁呢!像日本曾经也积极参与朝贡贸易。

他们送来的东西虽然不一定特别珍贵,但这份交流的心意很重要呀!这不就是在告诉你,嘿,我们想和你好好相处嘛!这种贸易形式真的很独特呢。

5. 以前的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朝贡贸易中,那场景可热闹啦!他们带着香料啊、木材啊什么的来进贡,中国则给予丰厚的回赠。

这不就像是走亲戚一样嘛,大家热热闹闹的,还增进了感情,多好哇!
6. 朝贡贸易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呢!那些远方的国家带着他们的特色产品和文化来,我们也展示我们的东西给他们看。

这就像一场文化的盛宴呐!难道不是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吗?我觉得朝贡贸易真的太有意义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朝贡贸易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促进了国家之间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探寻的。

[VIP专享]鲜为人知的明朝历史:朝鲜窃取中国东北土地

[VIP专享]鲜为人知的明朝历史:朝鲜窃取中国东北土地

鲜为人知的明朝历史:朝鲜窃取中国东北土地明朝时候,中国与朝边境大幅度内缩,朱元璋时,强烈要求以铁岭为界,结果朝鲜仍奉北元为宗主国,直到朱元璋死后,李城桂朝鲜才正式朝贡明朝。

明朝与朝鲜的边界主体和今天的无异,只是图们江南岸的建州左卫当时还是明朝的领土。

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高丽大将李成桂把高丽末代王恭让王撵下台,夺取了高丽政权,自己建立了新的王权—李氏王朝。

朝鲜王朝建国初期与明政权的关系,在朝中交往关系中固然极为重要,但朝鲜与女真之间的关系,在当时的朝鲜外交关系史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其中,朝鲜太宗王、世宗王、世祖王在位时期,奉行积极的北拓政策,而朝鲜扩张的半岛西北部、东北部地区,正是女真人世代居住之所,故朝鲜与作为明朝境内边疆民族的建州女真之间,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关系。

这是彼时期朝鲜与明朝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李朝建立之初,太祖李成桂奉行“事大”外交,奉明朝为“正朔”,向大明称臣纳贡,表示:“谨当始终如一,益殚事上之诚,亿万斯年,恒贡祝厘之恳”,李成桂甚至“请更国号”为“朝鲜”;但是在领土方面,李成桂却延续了高丽王朝的北扩政策,乘明初统治不稳定,无暇顾及女真地区之机,加大了对女真诸族的绥抚工作,向朝鲜半岛东北部和鸭绿江中上游一带女真地区极力拓展领土,逼迫该地区的女真人臣服于朝鲜。

李朝初期对女真人的政策,继承了王氏高丽的传统,既有武力镇压征服手段,又有授予官职招安怀柔之策,于是原元代合兰府(今朝鲜咸镜南道的咸兴南五里)等辖区的部分女真人相继归附李氏王朝。

《李朝实录》记载:自上(李成桂)即位,野人酋长远至,移阑豆满,皆来服事,常佩弓剑入卫从征伐。

如女真则斡朵里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火儿阿豆漫古论阿哈出……等是也。

上即位,量授万户、千户之职,使李豆兰招安女真。

被发之俗,尽袭冠带,改禽兽之行,习礼仪之教。

与国人相婚,服役纳赋,无异于编户,且耻役于酋长,皆愿为国民。

自孔州迤北至于甲山,设邑置镇,以治民事,以练士卒,且建学校以训经书。

明代的外交贡品与礼物

明代的外交贡品与礼物

明代的外交贡品与礼物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外交在这个时期也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外交的一部分,贡品与礼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探讨明代外交中的贡品与礼物,包括其种类、功能以及对外交关系的影响。

贡品是明代对外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礼物,它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国际礼仪,也展示了明朝的国力和文化。

明代的贡品主要分为宫廷贡、地方贡和海外贡三类。

首先是宫廷贡,指的是来自朝廷的贡品。

明代皇帝下诏,要求各地向中央朝廷进贡。

宫廷贡品通常是一些珍贵的特产和手工艺品,如黄金、珍珠、玛瑙、和田玉等。

这些贡品既可以用作帝王的独特装饰品,也可以用作对外交往的礼物。

其次是地方贡,即来自各地区的贡品。

各个省级行政区域都有自己的特产,为了展示本地的独特之处,地方官员会挑选当地的特产和手工艺品送往朝廷。

这些地方贡品既可以作为对朝廷的一种向性,也可以作为对外交往中其他国家的贡品。

最后是海外贡,即来自海外国家的贡品。

在明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和交往日益频繁,海外国家也会将本国特产和手工艺品作为贡品送到中国。

明代海外贡品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动物、植物、矿产和手工艺品等。

这些贡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也促进了中外之间的贸易和友好关系。

贡品在明代外交中的功能是多维度的。

首先,贡品是对其他国家尊重和友好的象征。

通过赠送贡品,明朝向其他国家表达了对其的尊重和友好态度,加深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其次,贡品起到了外交的互惠作用。

明朝赠送贡品不仅可以展示中国的国力和独特文化,也可以希望获得其他国家的特产和技术,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此外,贡品还作为一种外交手段,用于巩固与其他国家的联盟关系和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和平稳定。

明代的贡品文化对于外交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贡品的交换不仅加深了中外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促进了贸易和文化的繁荣。

贡品交换还带来了文化传播和技术交流,对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贡品文化也加深了明朝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联系,巩固了领土安全和国家稳定。

丙子胡乱战争的背景及过程

丙子胡乱战争的背景及过程

丙子胡乱战争的背景及过程丙子虏乱,从一百多年后朝鲜人朴趾源的记载中,仍对当时明朝的态度心怀感激。

为此店铺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丙子胡乱战争的背景及过程,欢迎大家参阅。

丙子胡乱的简介丙子虏乱又称丙子之役指的是1636年至1637年之间,清军为了攻打明朝解除后顾之忧而发兵朝鲜的一场战争。

这是后金第二次入侵朝鲜,在韩国史书中又被称为丙子胡乱(병자호란)。

丙子胡乱又与之前发生的丁卯胡乱统称为丙丁虏乱(병정노란)。

1636年12月2日,大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仅仅去世三年,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

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朝鲜京城下。

此后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的册封,朝鲜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朝鲜使用的年号由明朝年号改为清朝年号。

朝鲜仁祖以其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质,朝鲜向清朝朝贡。

朝鲜虽然屈服于清朝的统治,但朝鲜人对清朝非常反感,称呼清朝为“胡虏”。

这种敌对的称呼和态度,在《朝鲜王朝实录》中比比皆是。

丙子之役不仅解除了清的后顾之忧,粉碎了明的东江防线。

从此朝鲜不再支持明朝,却派兵、运粮参加对明战争,因此清的军事实力大增。

总之,皇太极通过“丙子之役”,既控制了朝鲜,又削弱了明朝。

丙子胡乱战争的背景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大为下降,女真族的后金政权开始强大起来。

1627年,后金君主皇太极遣兵入侵朝鲜,朝鲜被迫与后金议和,与后金结盟。

但当时朝鲜由亲明的西人派执掌政权,依然保持与明朝的关系,收留明朝战败逃至朝鲜的将领,对后金持敌对态度。

1627年丁卯(明天启七年,朝鲜仁祖五年,后金天聪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极以朝鲜“助南朝兵马侵伐我国”、“窝藏毛文龙”、“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先汗归天……无一人吊贺”四项罪名,对朝鲜宣战。

他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军东征,阿敏率领三万余骑渡过鸭绿江,攻占义州,济尔哈朗则率领大军进攻毛文龙驻扎的铁山,毛文龙退居皮岛。

明代中朝朝贡体系的重点和利益分析

明代中朝朝贡体系的重点和利益分析

明代中朝朝贡体系的重点和利益分析朝贡体系像是一面历史的镜子,而这面镜子所映照出的明代中朝亲密宗藩关系下的历史原貌恰恰是明王朝在“怀柔远人”及“厚往薄来”的幌子下,灵活使用朝贡来追求帝国安全性,而建立朝贡体系的重点在于加强军事防御追求安全性的利益考虑;朝鲜王朝“慕华”和“以小事大”的忠诚朝贡背后是为确保政权正统性和保证国家安全而对朝贡体系加以利用的政治需要。

标签:明代朝贡体系朝鲜王朝利益分析一、引言在中朝关系发展史上,明代(1368—1644年)与朝鲜王朝(1392—1644年)间的朝贡关系具有特殊意义,无论在政治、文化交流中,还是使行往来的频率和次数上都具有历史上以往时代所不具备的规模和新特征。

史学界通常认为,在中朝两国关系发展史上,明朝与李氏朝鲜的宗藩关系最为典型,是两国关系最好的时期。

两国之间保持着频繁的往来,朝鲜定期遣使朝贡,在明代,据不完全统计,朝鲜派往明朝使臣1252次,平均每年4.6次;明朝派往朝鲜使臣153次,平均每年0.6次。

明朝对其贡献的方物,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给予丰厚的回赐。

我们也容易想当然的认为明王朝是为了吸引“万国来朝”,从而树立天朝上国的权威和统治的合法性,而朝鲜王朝是被中华王朝强大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所感召以及为了寻求经济利益而自愿朝贡,事实果真如此吗?朝贡体系固然有权威、礼仪、秩序、贸易和军事防御等诸多功能,然而诸功能在朝贡体系肇建、维系中的地位并非等同,各王朝在建立和维系朝贡体系的重点和本质利益需求也存在差异。

潮去岸显,水落石出,只有透过表面看本质才能更深入理解朝贡体系内部和复杂运作和朝贡关系下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演变。

二、明王朝与朝鲜建立朝贡关系的安全性动机分析在明王朝的朝贡体系中,明太祖最先开始关注的是中国东北边疆的朝鲜,并在《皇明祖训》中把它列为十五个“不征之国”之首。

这在传统的学术研究中,常常被认为是明王朝欲与朝鲜建立睦邻友好朝贡关系的最佳例证,也被认为是此后朝鲜王朝对明王朝“事大以诚”的渊源,朝鲜也因此被视为中国的典型模范朝贡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向明朝纳贡黄金的真实写照
近日我在朋友处欣赏到他收藏的一品金光闪闪的明代金锭,其通长118毫米、宽80毫米、厚18毫米、重1885克(见图)。

其形制正面两端圆弧形成一对上翘的短翅,中间呈束腰状,四周有高起之棱边,使金锭造型显得更加艺术和美观;背面镌有阴文汉字“永乐元年十月日朝鲜国贡金银作局制足色金壹锭伍拾两重”。

永乐元年即1403年。

据文献载:银作局为明代宦官八局之一,设于洪武三十年,掌管打造金银器饰,如金银钱、金银豆叶、金银锭等,仅供钦赏之用。

初设大使、副使各一员,后改设掌印太监一员,下设管理、佥书、写书、监工等,规模不大。

从金锭所记述之文字内容上看,此应为明永乐元年银作局用朝鲜国向明王朝纳贡的黄金铸成。

中国和朝鲜两国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是久远的。

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就与高丽王朝建立了宗属国关系。

1392年,李成桂通过“禅让”登上王位,经明廷同意更改国号为朝鲜,自此两国一直保持着正常的宗属关系。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朝鲜最早派人前往南京祝贺朱棣登基。

朱棣十分高兴,赏赐十分优厚并派遣宦官黄俨前往朝鲜赐礼。

朝鲜国王受宠若惊,亲自宴请明廷使者,并问使者:“皇帝何以厚我至此极也?”黄俨答道:“新登宝位,天下诸侯未有朝者。

独朝鲜遣上相进贺,帝嘉其忠诚,是以厚之。

”自此朝鲜每年均遣使向明朝朝贡,“岁辄四五至焉”。

特别是每年正朝、节日、千秋,朝鲜都要进献方物。

最初,朝鲜每年要向明朝纳贡黄金150两,白银700两,这对朝鲜来说是一个很重的负担。

宣德四年(1429年)十一月,朝鲜以金银非其国所产为由奏请免
贡金银。

朱瞻基征询廷臣的意见,吏部尚书称:“此乃高皇帝成法不可改也。

”朱瞻基则认为:“朝鲜事大至诚,且远人之情,不可不听。

朕以敕许免,毋庸固执。

”并答复朝鲜说:“金银并非本国所产,自今贡献,但以土物效诚。

”因此宣德年间,朝鲜在正朝、节日、千秋向明朝贡纳物品的数量才较永乐朝增加。

整个永、宣时期,朝鲜对明朝都是小心翼翼地尽着属国对宗主国的职责,每逢过年过节都要朝贺和定期贡献,因此每年都是数次朝贡,仅宣德元年就有五次:正月,朝鲜国王李?H遣陪臣韩长奇等“奉表、贡金银器皿等方物贺正旦”。

五月,朝鲜国王李构遣陪臣南辉等“奉表、贡马及方物,谢赐彩币恩”。

八月,又遣陪臣金时遇等“贡马及方物至京师”。

十月,再遣陪臣李叔当等向明廷贡马。

十二月,又再次遣陪臣韩尚德等赴明“贡金银器皿及方物,贺明年正旦”。

宣德五年也有七次纳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明初与朝鲜的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宗主国与属国的关系。

此明代永乐元年银作局制五十两金锭,明确记载和见证了这种两国间的纳贡关系。

目前已面世的明代五十两金锭极少,带有永乐年号的金锭只见三品,除此外,据考古发掘资料报道,湖北钟祥明梁庄王墓中出土了一品“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金锭。

另一品于此铭文相同,只是成色有别。

为“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九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通长132.5毫米,腰宽45.2毫米,厚16毫米,重1948克(原藏于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另有明代潞州洪武金锭,锭长94毫米,厚25毫米,重1946克,成色95%,锭面镌刻文字为“潞州洪武二十三年折收秋粮赤金五十两五钱重提调官吏冯?r司吏李朝梃库子王士成长史司监
销史司马九思洪武二十四年三月日进颜验银匠阎思中监辟银匠赵公敏”(山西历史货币P72页)。

此外,北京嘉德2007春拍“嘉靖四十年十月内户部造足色金壹锭伍拾两重”金锭一品、重1873克。

据查,明代银作局五十两金锭目前还是首见。

但存世的银作局银锭已有四品,其中两品不带年号。

此明代“永乐元年银作局”五十两金锭铭文详细,纪年、纪时、记事、记重等内容准确,制作规范,保存完好,其文史价值极高,弥足珍贵。

责编陶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