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基本操作
肌电图课件

结果。
03
肌电图的解读与解析
肌电图的波形解读
正弦波
正弦波是肌电图中最常 见的波形之一,代表肌
肉的正常活动状态。
周期性复合波
周期性复合波是由多个 肌肉纤维电位组成的波 形,具有特定的周期和
。
肌电图参数异常
肌电图参数异常可能是由于肌肉功 能异常、神经传导异常等原因引起 的,表现为肌肉纤维密度、长度等 参数的异常变化。
肌电图诊断价值
肌电图对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评 估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具有 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04
肌电图的临床意义
神经源性疾病的诊断
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
01
针对神经肌肉疾病的肌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
。
康复医学的评估
02
在康复医学领域,肌电图可用于评估肌肉功能恢复情况,指导
康复训练。
运动医学的监测
03
在运动医学领域,肌电图可用于监测运动员肌肉疲劳程度和损
伤风险。
肌电图在科研领域的发展方向
01
02
03
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肌电图信号产生 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技 术改进提供理论支持。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的关系
诱发电位
通过特定刺激引发的大脑电活动,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的关联
肌电图主要关注肌肉电活动,而诱发电位关注大脑电活动,两者在评估神经系 统功能方面具有互补性。
肌电图与超声的关系
超声
利用高频声波显示组织结构的影像,常用于医学诊断。
电刺激腓肠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刺激腓肠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电刺激对腓肠肌收缩反应的影响。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神经肌肉的方法,可以使肌肉产生收缩反应。
腓肠肌作为人体下肢的主要肌肉之一,在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电刺激腓肠肌,可以观察其收缩反应,从而了解电刺激对肌肉功能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蛙板、剪刀、镊子、任氏液、玻璃分针、锌铜弓、肌电图仪、电脑、电刺激器等。
2. 实验仪器:肌电图仪、电脑、电刺激器、肌槽、支架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蟾蜍置于蛙板上,用剪刀剪开蟾蜍的腹部,暴露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2. 标本制备:用玻璃分针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分离,并用任氏液浸泡备用。
3. 仪器连接:将肌电图仪、电脑、电刺激器连接好,确保信号传输正常。
4. 电刺激设置:设置电刺激参数,包括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刺激时间等。
5. 实验操作:将电极夹在腓肠肌上,通过肌电图仪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
6. 记录数据:记录不同刺激参数下腓肠肌的收缩反应情况,包括收缩幅度、收缩速度、收缩持续时间等。
7. 实验结束:关闭电刺激器,清理实验现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刺激频率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随着电刺激频率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逐渐增大,收缩速度逐渐加快,收缩持续时间逐渐缩短。
2. 电刺激强度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随着电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逐渐增大,收缩速度逐渐加快,收缩持续时间逐渐缩短。
3. 电刺激时间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随着电刺激时间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逐渐增大,收缩速度逐渐加快,收缩持续时间逐渐缩短。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电刺激可以引起腓肠肌的收缩反应,且电刺激频率、强度和时间对腓肠肌的收缩反应有显著影响。
电刺激在康复治疗、肌肉功能训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七、实验讨论1. 电刺激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电刺激可以促进瘫痪患者肌肉的恢复,提高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演示文稿

第63页,共115页。
二、抓握(prehension)
三阶段:运达 抓住 操作 人造假肢的锻炼
第64页,共115页。
三、书写(handwriting)
第65页,共115页。
四、双手协调(bimanual coordination)
比较器
第47页,共115页。
视觉
视觉的两个系统
中央视觉(central vision, foveal or focal vision) 外周视觉 (peripheral vision, ambient vision)
特点
视野定位 觉察
低照明效应 一般解决的问题
中央视觉
中央 有意识 损害 这是什么?(What)
第66页,共115页。
原先平衡被 打破,建立新 的更为牢固的 平衡的非线性 变化过程。同 样,这一过程 也不可逆。
第67页,共115页。
五、步态(gait)
第68页,共115页。
第69页,共115页。
第7章 个体差异和运动能力
个体差异:是人们在完成某些任务中表现 出来的稳定的持久的差异。
能力和技能
第37页,共115页。
注意的资源理论
中心资源容量理论(central-resource theories)
人们完成各种活动时所需要的注意资源都源于 同一个中心源。
任务A
任务B
多重资源理论(multiple-resource theories)
第38页,共115页。
刺激辨别 应答选择 应答编程
运动。
运动(movement):构成动作或运动技能的肢体或
〈康复护理学》作业集答案

〈康复护理学》作业集答案第⼀章康复护理学绪论⼀、选择题:1.ABCDE2.ABCE3.ADE4.ABCDE5.ABDE⼆、名词解释:1.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各种措施,最⼤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体、⼼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环境周围相适应⽅⾯的潜能。
2.社会康复从社会⾓度推进和保证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的进⾏,使其适应家庭、⼯作环境,充分参与社会⽣活。
3.康复医学以功能为导向,为了达到全⾯康复的⽬的,主要应⽤医学和康复⼯程的技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的⼀门医学科学,其服务对象主要是躯体残疾者以及各种有功能障碍的慢性病⼈和⽼年病⼈,改善其⽣理和⼼理的整体功能,在精神上和职业上得到康复,为其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门学科。
三、简答题:1.康复医学领域内的分类: 医学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
2.作业治疗包括:⽇常⽣活能⼒训练;⼯艺劳动;⽂娱治疗;职业性劳动。
3.康复护理的原则: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功能训练不间断,结合残存功能的性质、程度、范围;重视⼼理护理;注重协作,促进康复且回归社会4.康复护理的内容:评价患者的残疾情况;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的发⽣;功能训练的护理;⽇常⽣活活动能⼒的训练;⼼理护理;假肢、矫形器、⾃助器、步⾏器的使⽤指导及训练;康复患者的营养护理。
5.护⼠在康复中的作⽤:实施者;协调者;教育者;观察者;先导者;病房管理者。
6.康复医学的组成:康复医学基础学;康复功能评定学;康复治疗学;康复临床学;康复护理学。
第⼆章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名词解释:1.等长收缩肌⾁收缩时只有张⼒的增加⽽⽆长度的缩短.2.等张收缩肌⾁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张⼒的改变。
3.神经再⽣指突起主要是轴突的再⽣,其再⽣的前提是必须有能⾏使功能的胞体存在。
⼆、简答题:1.神经胞质转运的⽣理意义:(1)维持神经元的正常结构和极性(2)形成神经系统中的分⼦信息传递(3)使神经元和靶细胞、胶质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进⾏物质交换2.神经胶质细胞的⽣理功能:(1)⽀持作⽤(2)隔离与绝缘作⽤:少突胶质细胞与施万细胞(3)修复与再⽣作⽤: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胶质细胞(4)屏障作⽤:内⽪细胞间的紧密连接(5)引导发育神经元迁移(5)调节神经元的功能3.影响⾻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前负荷、后负荷、肌⾁收缩⼒(1)前负荷:肌⾁收缩之前已经存在的负荷,它与肌⾁的初长度关系密切。
临床康复工程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临床康复工程学:是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改善功能障碍者的活动和参与,使之重返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功能障碍者:是指有一种或多种损害,一种或多种活动受限,一种或多种参与限制,或三者综合的人。
康复工程:是研究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发功能障碍者的潜能,以帮助功能障碍者实现全面康复。
辅助器具:简称辅具,是指能预防、补偿、监护、减轻或抵消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性的任何产品(包括器具、设备、工具、技术和软件),可以是特别生产的或通常可获得的。
辅助技术:是指为改善功能障碍者的功能而设计和利用的各种装置、服务、策略和实践。
辅助技术服务:是指能直接帮助功能障碍者在选择、获得或应用辅助技术装置方面提供的服务。
环节:相邻2个关节中心之间的肢体部分为一个环节。
运动链:3个或3个以上环节通过关节相连,组成运动链。
步态周期: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足跟着地开始到该足跟再次着地构成一个步态周期。
步态分析:对行走功能的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称为步态分析。
应力集中:应力集中是指受力构件由于几何形状、外形尺寸发生突变而引起局部范围内应力显着增大的现象。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运用其理论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残疾人全面康复实践中的问题。
蠕变:若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蠕变。
应力松弛:当物体突然发生应变时,若应变保持一定,相应的应力会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应力松弛。
肌肉的离心收缩:指外力作用于受刺激肌肉,并且这个力大于受刺激肌肉产生的最大肌力,此时肌肉被拉长,称为离心收缩。
重心:在人体运动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参数,人体全部环节(整个人体)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就称为人体重心。
环境控制技术:利用各种设备来提高残疾人实现一种或多种操作能力的方法,其研究目的在于为功能障碍者创造一个全新的、可控的、人工的积极环境,全面辅助功能障碍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流程与规范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流程与规范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流程:
1、插入电极:检查前,将电极插入肌肉,通过放大系统将肌肉在静息和收缩状态的生物电流放大,再由阴极射线示波器显示出来。
2、观察针极插入时电活动:观察放松时的情况,而后令受检者使肌肉轻度收缩和用力收缩,观察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包括时限、波幅以及数目的多少。
在观察肌电图形改变的同时,监听伴随的声音的改变,一般每块肌肉测20个点,以取得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和时限的平均值。
3、运动传导速度测定:一般用电方波在神经干的远近两端进行超强刺激,在所支配的肌肉上分别记录这两次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测定两点上的潜伏期(从开始刺激到开始产生反应之间所需的时间)、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远端刺激点到记录点的距离,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4、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用顺行法及逆行法记录,前者较为常用(在神经的远端刺激,近端记录)。
可用感觉针极置于非常接近神经干的部位进行记录。
根据刺激点到记录点的距离和记录点神经电位潜伏期,可计算传导速度。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规范:
在进行肌电图检查前不宜空腹,做好全身皮肤清洁工作,穿宽松的衣服,并且排空膀胱,放松心情,切勿佩戴首饰。
同时,检查过程中,应关闭手机等通讯设备,以免电波干扰。
协助患者采取适宜的体位,另外,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不能进行肌电图检查。
神经内科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V

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萎缩等引起的认知障碍、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等,也可用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
07
总结与展望
神经内科仪器发展趋势
1 2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神经内科仪器将越来 越智能化,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数据分析等功 能,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
多功能化
未来的神经内科仪器将具备多种功能,能够实现 一站式服务,满足医生和患者的不同需求。
EEG数据分析与解读
正常脑电图特征
正常脑电图具有特定的波形和频率, 如α波、β波、θ波和δ波等。不同年龄 段和状态下,脑电图表现有所不同。
异常脑电图识别
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对脑电图的波形、频率、幅度等 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大脑的功能 状态和病变情况。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功率谱分析、时域分析等。
异常脑电图可能表现为波形异常、频 率异常或节律紊乱等。常见的异常脑 电图有癫痫样放电、弥漫性慢波等。
临床应用场景
癫痫诊断
脑功能评估
睡眠障碍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辅助诊断
EEG是癫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 一,可以记录到癫痫样放电, 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和分型。
EEG可以反映大脑的功能状态 ,如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等。 通过对EEG的分析,可以评估 脑功能的正常与否以及病变程 度。
睡眠障碍患者常出现脑电图异 常,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 者的脑电图可能出现周期性呼 吸相关的觉醒反应。通过对 EEG的分析,可以辅助睡眠障 碍的诊断和治疗。
手术安全进行。
05
诱发电位仪(EP)
EP基本原理
电刺激原理
通过电刺激作用于神经或肌肉,诱发其产生动作电位。
记录原理
利用电极记录神经或肌肉的动作电位,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放大和显示。
常用60项护理技术流程电子版(3篇)

第1篇一、导言护理技术是护理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病人进行身心护理的过程。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以下列举了60项常用护理技术流程,供广大护理人员参考。
二、常用护理技术流程1. 入院评估流程:病人入院→护士接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评估病人需求→制定护理计划。
2. 健康宣教流程:了解病人需求→根据病人情况制定健康宣教内容→口头或书面宣教→评估病人掌握情况。
3. 协助病人进行个人卫生流程:评估病人自理能力→指导病人进行个人卫生→协助病人完成个人卫生。
4. 协助病人进行床上活动流程:评估病人活动能力→根据病人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协助病人进行床上活动。
5. 气管切开护理流程:评估病人气管切开情况→清洁切口→更换气管切开套管→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6. 鼻饲护理流程:评估病人营养需求→准备鼻饲液→协助病人进行鼻饲→观察病人反应。
7. 胃管护理流程:评估病人胃管留置情况→清洁胃管→观察病人反应。
8. 口腔护理流程:评估病人口腔状况→准备口腔护理用品→协助病人进行口腔护理。
9. 肛门护理流程:评估病人肛门状况→准备肛门护理用品→协助病人进行肛门护理。
10. 超声波雾化吸入流程:评估病人呼吸道状况→准备雾化吸入设备→协助病人进行超声波雾化吸入。
11. 吸痰护理流程:评估病人呼吸道状况→准备吸痰设备→协助病人进行吸痰。
12. 心电图检查流程:评估病人病情→准备心电图设备→协助病人进行心电图检查。
13. 血压测量流程:评估病人血压状况→准备血压计→协助病人进行血压测量。
14. 血糖测量流程:评估病人血糖状况→准备血糖仪→协助病人进行血糖测量。
15. 脉搏测量流程:评估病人脉搏状况→准备脉搏计→协助病人进行脉搏测量。
16. 呼吸测量流程:评估病人呼吸状况→准备呼吸计→协助病人进行呼吸测量。
17. 肺功能检查流程:评估病人肺功能状况→准备肺功能检查设备→协助病人进行肺功能检查。
18. 心脏彩超检查流程:评估病人心脏状况→准备心脏彩超设备→协助病人进行心脏彩超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l+/-
电活动变慢 髓鞘损伤
Nl Nl = Normal
Nl
腕管综合征
• •
腕管综合征 (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部位穿行于腕横 韧带下的位置受到压迫。 (曲肌韧带). 症状:1、2、3指和4指的桡侧面麻木,或伴手、前 臂疼痛。
•
此病症已广为认知,在20世纪60年代即通过神经生理 学方法而诊断 (Thomas & al., 1967).
已酰胆碱释放
1 ….
10 Myasthenia Gravis
刺激.
波幅增加 >90% Calcium Flux 正常
记录.
刺激: 最大刺激(波幅不增) + 25% 连续10个刺激 – 频率 3 Hz
Lambert-Eaton
肌电图
肌电图广泛应用于肌病、神经病或其他病因 的鉴别诊断。
运动单位, 在特定的肌肉,随区域和肌肉纤维 的密度而变化, 而且受生理特性的影响,例如 收缩时间,易疲劳性, 上升时限和募集。
M
Stim.
F
block
F 潜伏期 30 to 50 ms 常以F-波最小潜伏期为标准
F-波
反射
反射检查用于检测包括传出在内的反射弧 是否正常。
反射弧 感觉 运动 肌肉
神经根
常用的检查有: 瞬目反射 单侧面神经麻痹
贝尔氏麻痹
球-海棉体反射
大小便失禁或控制不良 性功能障碍
H-反射
• • • • 兴奋沿反射弧传递。 低强度刺激所诱发。 先于F-波出现。 在M波出现和加大过程中逐渐被抑制。
® Keypoint
MUPs Summary
逐个 MUP 分析(调节)
® Keypoint
MUPs Data
Data/ Amplitude
Data/ Duration
S.I .= Size Index
Amplitude/ Duration
其它检查和应用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
肌电功率谱
单纤维 EMG
巨肌电图 多导肌电图
尺神经
尺神经 正中 腕 肘下
腕
正中-尺 掌
感觉传导 尺神经
刺激
AVERAGING 平均
潜伏期 ms
小指
2.6
距离 mm CV 记录 潜伏期 ms
无名指
155 m/s 60
3.1
距离 mm
175
CV
m/s
56
感觉传导
正中神经
运动和感觉
运动传导
• • • •
常规设置
波幅 0.5 mV to 5 mV – 负峰值 通常为两相 时限1 to 3 ms. 潜伏期取决于刺激点的位置 刺激电量取决于神经和部位, 15 - 30 mA
震颤分析
肉毒素注射(检测) 平滑肌肌电图
MUNE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 –
原理
Reference
激发所有运动 单位 最大刺激
Maximal Area
阈刺激
1 MU 激活
运动传导
记录.
正中神经
潜伏期
腕
刺激. 1
3.5 ms
肘
刺激. 2
8.2 ms
Diff.: 4.7 ms
记录:表面电极 刺激: 双极刺激器(鞍状)
距离( mm):
240
C.V.: 51 m/s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
• CMAP:从一块肌肉所记录到的肌纤维 电位的总和。 • 运动神经通路的任何部位受到足够强度 的刺激都会引起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全部 或部分受到激动。
肌电图的主要指标:
运动单位电位(MUP)分析。 募集形式。 静息电位。
Go to Tests
运动单位(MU)
• 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它发出的轴索及所支 配的一组肌纤维构成一个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
躯体感觉(简要模式l)
传出
传入
脊髓 后根感觉细胞
后角
感受器
运动单位
周围神经
神经根 前角运动细胞
前角
感觉传导
• • • • • 波幅5 µV to 35 µV 负相峰 –正相峰平均点 通常为两相 时限 1 to 3 ms. 潜伏期取决于刺激位置 刺激量取决于神经和部位, 5 - 15 mA
病理表现
Amplitude Duration
正常 Nl Nl
Latency
Nl
轴突变性
Nl+/-
传导阻滞 严重脱髓鞘
-同心针电极 -单极针电极 大力收缩
募集 干扰相
< 50 ms ( 20 Hz )
针电极
波幅 > 3 mV
声音控制:
-安静时无声
-集中在肌肉
-发放频率
单相电位, 相位≤ 3 多相电位 > 3
运动单位电位
片段 翻转 基线 波幅 相位 卫星波
一组肌纤维产生运动单元电位MUAP 不同的神经支配不同的运动电位.
右记录
Blink Reflex
记录. Right 记录. Left 右刺激
左记录
(针电极)
R1
R2
眼轮匝肌 右记录
潜期:
R1 nl 10 ms R2 nl 30 ms
(针电极)
球-海棉体反射
刺激 阴茎神经 R1 R2
增加刺激电量 记录电极
m. 海棉体
刺激 阴蒂神经
(针电极)
肛门括约肌
R1 typically 33 ms
外源性干扰-病人变成了接受干扰的天线
错误的参数设置-滤波、扫描速度等
重复神经刺激 RNS
常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诊断
阳性率:
重症肌无力: 55-77%。
Lambert-Eaton综合症: 100%。
RNS 重症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受体
- Lambert-Eaton
波幅降低 >20% Receptor Numbers
选择?
•
•
CTS 检查耗费时间!
能否有方便易用且重复性好的自动 CTS检查系统或模板?
Yes! CTS 自动测试程序
新方法的结果
极快的方法 – 大约. 2分钟.,双手。 对于轻度及中度病历灵敏度高。 信号精确, 94% CTS可检出 附带简要说明 – CTS (异常或临界) – No CTS (正常) – No Signal 病例“No Signal” 源于: – 严重的 CTS或轴索缺失 – 传导阻滞 – 操作错误
活动度
神经源性病 变
在干扰相中活动成份的百分比
运动单位分析
总缆 Overview
MUP计算法则 多运动单位平均
手动选波
单个MUAP触发、平均 平均
• 中度收缩
Keypoint
®
Interference Pattern
反转/ 波幅
短节段
MUPs
® Keypoint Multi-MUPs
自动分析
H – 反射 胫神经 – 骶1神经根
多发性神经病,
运动
神经根病
刺激:
时限: 1 ms 强度从 0 mA to M 波幅最高. 增加梯度0.2 mA
6.4 mA 6.2 6.0 5.8 5.6 5.4 5.2 5.0 4.8 4.6 4.4 4.2 4.0 3.8 3.6 3.4 3.2 3.0 0.0
上升时间
7个翻转 3相位 6个片段
时限
反转次数/波幅
• 1 秒 EMG 信号
• 同心或单极针 • 同一肌肉不同点 • 20 次分析.不同用力 • 反转次数 • 平均反转波幅
T2
肌病
多发性肌炎 胫前肌
波幅 反转
A = 波幅 S = 节段
S2 T4
神经病
脊髓灰质炎(晚期) 胫前肌
A2 A3 A4 A1
脊髓-大脑
肌病
完全性失神经支配
肌病
正常
插入电位 静息电位 干扰相
肌电图检查
翻转/波幅分析 运动单位分析 其它
插入活动 静息电位
方向 标记
15°
肌纤维
(一次性)针电极
肌肉
纤颤电位 局部失神经支配, 肌病 多发性肌炎
波幅: 100 - 200 µV
正常的静息电位-无电位
针电极:
记录电极(表面)
容易出现的问题
若电极的阻抗偏高,会减小传导速度、波幅
记录和参考电极的位置相反- 会造成潜伏期计算错误
将刺激电极的极性反置,会造成潜伏期延长 刺激电极的正负极阻抗相差太大,造成很大的伪迹 容易发生容易发生的问题 刺激电量偏小-无效刺激 刺激电量太大并引起疼痛-造成病人移动伪迹
肌电图 诱发电位
概念
• 1 狭义EMG:同心圆针极肌电图(常规 肌电图)。 • 2 广义肌电图:NCV,反射,RNS, SFEMG,MUNE等。
检查方案
神经传导
运动,感觉,F波, 微移电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肌电图
肌电图,定量分析,反转次数/波幅分析,单纤维, 巨肌电图。
衰减试验
神经肌肉接头
反射
H反射, 瞬目反射, T-波 等
诱发电位(EP)
SEP,VEP,AEP,MEP等。
神经传导研究 NCS
神经传导是肌电图检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20世纪40年代神经传导在弥散性和局灶性 神经病的诊断价值就已经确定。
检查结果可以说明有髓神经,神经肌肉 接头,肌肉纤维的功能状况
Go to Tests
NCV的意义
• 分别测定感觉和运动神经的传导功能, 鉴别髓鞘和轴索损害。 • 结合EMG、反射等检查确定病变是单神 经病或多神经病,是局部病变还是全身 病变。 • 判定病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