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酰脲类除草剂

合集下载

磺酰脲类除草剂药害预防与事故处理

磺酰脲类除草剂药害预防与事故处理

磺酰脲类除草剂药害预防与事故处理璜酰脲类除草剂是开发进展最快的一类超高效除草剂。

杀草谱广,可以防治大多数阔叶杂草及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选择性强,对作物高度安全;使用方便,既可以土壤处理,也可以进行茎叶处理;部分品种在土壤中的持效期较长,可能会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

1.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安全应用技术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选择性强,每种除草剂均有特定的适用作物和施药适期、有效的防治杂草种类。

如绿磺隆、甲磺隆、苄嘧磺隆、醚苯磺隆、苯磺隆、噻磺隆是防除麦田杂草的除草剂品种,小麦、大麦和黑麦等对它们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可以用于小麦播后芽前、出苗前及出苗后。

其中的苯磺隆和噻磺隆在土壤中的持效期短,一般推荐在作物出苗后至分蘖中期、杂草苗期应用。

这些品种可用于麦田防除多种阔叶杂草,对部分禾本科杂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苄嘧磺隆、吡嘧磺隆,醚磺隆是稻田除草剂。

可以有效防除莎草和多种阔叶杂草。

氯嘧磺隆可以用于豆田防除多种一年生阔叶杂草。

烟嘧磺隆可以用于玉米田防除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一些阔叶杂草。

胺苯磺隆、氟嘧磺隆可以用于油莱田防除多种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

甲嘧磺隆主要用于林地防除多种杂草。

磺酰酥类除草剂的残效期在土壤中的差异性较大,一般的持效期为4-6周,偏酸性土壤的持效期相对较短,而在碱性土壤中持效期相对较长。

不同品种在土塘中的持效期是:绿磷隆>嘧磺隆≌甲磺隆≌醚苯磺隆≌绿嘧磺隆>噻磺隆≌苯磺隆。

空气湿度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磺酰脲类除草剂药效与药害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空气湿度高、土壤含水量大时除草效果相对较好。

在同等温度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为95%-100%时药效大幅度提高,施药后降雨会降低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杀草效果。

对于土壤处理除草剂,施药后土壤含水量高比含水量低时的除草效果高;施药后土壤含水量比施药前含水量高时更能提高除草效果。

2.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药害补救措施磷酰脲类除草剂,是近几年出现药害现象最多、药害损失最重的一类品种,生产中应加强安全应用,在出现药害问题后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轻度药害时,应及时喷施萘二酸酐等药害补救剂、或喷施芸苔素内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对药害严重地块,应及时与技术部门联系,对土壤进行酸冼、深翻,播种对该除草剂不敏感的作物。

水稻除草剂常见种类

水稻除草剂常见种类

水稻除草剂常见种类1.磺酰脲除草剂磺酰脲除草剂是一类广谱除草剂,对于多种一年生草本杂草有效。

常见的磺酰脲除草剂有草甘膦、金草隆等。

这类除草剂通过抑制目标植物的特定酶系统,阻断蛋白质合成途径,导致杂草死亡。

磺酰脲除草剂对水稻的安全性较好,但对于氰草酮类等敏感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差。

2.残余除草剂残余除草剂是一类通过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效应进行除草作用的药剂。

常见的残余除草剂有草灵、草胺膦等。

这类除草剂通常在水稻苗期使用,通过抑制杂草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减少杂草对水稻的竞争。

残余除草剂的使用需要注意剂量控制和施药时期,以避免对水稻产生不良影响。

3.含锂除草剂含锂除草剂是一种以锂离子为活性成分的除草剂。

常见的含锂除草剂有草铭、草克而等。

这类除草剂通过对杂草的光合作用和其它代谢过程的抑制,实现除草效果。

含锂除草剂对杂草的抗药性较低,并具有较快的速效性,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施药条件。

4.光敏剂光敏剂是一类通过光照诱导产生杀伤效应的除草剂。

常见的光敏剂有苂蓉酮等。

这类除草剂在接触到光照后,会产生高活性自由基导致杂草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组织的破坏,从而达到除草的效果。

光敏剂因其选择性作用机制,在水稻田中使用时需要注意对水稻的保护。

总结起来,水稻除草剂的常见种类包括磺酰脲除草剂、残余除草剂、含锂除草剂和光敏剂等。

每种除草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条件,正确选择和使用除草剂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减少杂草对水稻的竞争。

然而,除草剂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剂量控制、施药时期和使用规范,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简析:甲基二磺隆

简析:甲基二磺隆

甲基二磺隆,又名甲磺胺磺隆,化学名2-[( 4,6-二甲氧基嘧啶-2-氨基羰基) 氨基磺酰基]-α-( 甲基磺酰氨基) 对甲苯甲酸甲酯,是由德国拜耳公司2002 年开发的磺酰脲类除草剂。

作用机理甲基二磺隆主要通过植物的茎叶吸收,经韧皮部和木质部传导,少量通过土壤吸收,抑制敏感植物体内的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导致支链氨基酸的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胞分裂,导致敏感植物死亡。

一般情况下,施药2~4小时后,敏感杂草的吸收量达到高峰,2天后停止生长,4~7天后叶片开始黄化,随后出现枯斑,2~4周后死亡。

甲基二磺隆使用过程中需要安全剂,促进其在作物体内迅速分解,而不影响其在靶标杂草体内的降解。

靶标作物甲基二磺隆的施用技术是:在小麦幼苗期至拔节期之前,杂草3—4叶期刚出齐苗时,每亩用3%油悬剂25—30毫升,兑水30千克茎叶喷施。

防除对象主要是一年生的禾本科杂草看麦娘、野燕麦、棒头草、早熟禾、雀麦、蜡烛草、节节麦,并可兼除部分阔叶杂草如荠菜、播娘蒿、牛繁缕等。

目前防治节节麦的有效药剂仅有甲基二磺隆,但甲基二磺隆对施药技术要求较高,因甲基二磺隆施药不当而引起的药害现象时有发生。

一般会采用添加安全剂的方式,另外甲基二磺隆这个选择性除草剂对施药时间要求苛刻,施药时间不对容易产生药害,使用甲基二磺隆时间一般为小麦三叶期以后,必须反复确认小麦苗壮,这样才不容易产生药害。

国内登记合成工艺以对甲苯腈为原料,经氯磺化-氨解、氧化、还原、甲磺酰化、醇解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5-甲磺酰氨基甲基-2-甲氧羰基苯磺酰胺再与4,6-出口情况据2019年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共出口甲基二磺隆314万美金,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出口国家为土耳其和比利时,做出口量都在100万美金左右。

另外巴基斯坦,乌拉圭和肯尼亚也有小部分的市场需求。

苯磺隆(tribenuron-methyl)-简析

苯磺隆(tribenuron-methyl)-简析

苯磺隆是由杜邦公司1984年开发成功的小麦田磺酰脲类除草剂。

杜邦公司于1995年在我国正式登记苯磺隆75%干悬浮剂(巨星)。

并于2002年在我国专利到期,而后国产苯磺隆上市并占领市场。

苯磺隆化学名称为2-[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 (甲基)氨基甲酰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结构式如下:PART011、作用机理机理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可被杂草的根、叶吸收,并在植株体内传导。

通过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从而影响支链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的生物合成。

2、靶标作物苯磺隆是重要的麦田阔叶杂草除草剂,作用高效,广谱,低毒,高选择性。

主要用于防除各种一年生阔叶杂草,对播娘蒿、荠菜、碎米荠菜、麦家公、藜、反枝苋等效果较好,对地肤、繁缕、蓼、猪殃殃等也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对田蓟、卷茎蓼、田旋花、泽漆等效果不显著,对野燕麦、看麦娘、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无效。

苯磺隆的施药时间主要是小麦的2叶期至拔节期,在杂草的苗前或苗后早期施药。

对于刚萌发的杂草,低剂量即可取得防效,随着杂草的生长,使用剂量也相应增高。

为侧链氨基酸合成抑制剂,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后,迅速传导,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阻碍缬氨酸与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造成生长受抑制,植株在1-3周内死亡。

正常情况下施药的安全间隔期为60天。

苯磺隆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抗药性。

苯磺隆已经面世20多年,也经历了从高防效到现在使用效果几乎为零。

虽然以苯磺隆为主的单剂目前面临的杂草抗药性的尴尬境地,但不少以苯磺隆作为增效剂的复配剂型仍然活跃在麦田阔叶杂草防除的主战场,常常用于复配与乙羧氟草醚、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等产品。

3、毒性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 ;大鼠急性经皮LD50>5000mg/kg,兔>2000mg/kg;大鼠急性吸入LC50>5mg/L (4h)。

磺酰脲类除草剂

磺酰脲类除草剂

0 农 市 十 况 — 化 业 资 媒 3 6 化 场 — 农 行 的 深 体 53 /7
科与品 化 埸 最 技 产 事
始逐渐 萎黄 。②受害植物根 系发育严 重受 阻 ,根老化 ,根尖坏死 ,侧根与主根短 ,根数量减少 ,无根毛。③一年生敏 感植 物 ,受药后 3 —5天开始 出现药 害症状 ,一般死 亡需要持续较 长时间。耐药性作物药 害症状 表现可能更慢 ,甚至 到作物 收获时才表现 出对产量和 品质 的影 响。④一年生禾本科植物 ,受害后植株矮化 ,心叶发黄 ,叶色黄化或 出现紫 色 ;新 生叶片卷缩 ;有时叶 片发黄 或呈半透 明条 纹。⑤阔叶作物受害后生长缓慢 ,心叶黄化、萎 缩、皱缩 ,叶 脉发红
较大的差异 。
( 持效期 :磺酰 脲类 除草剂不 同品种在土壤 中的持效期差异很大。 3 )
三 ,磺酰脲 类除草剂的药害与安全应用 ( )磺酰脲类除草 剂的典型药 害症状 一
磺酰脲类 除草剂主要 抑制生长点的正常生 长发育 ,导致生长点坏死或畸形 ,生长停滞 ,叶片失绿 、枯黄或 出现花 青 素色 ,叶片丧失感 液性和偏上性 ,根老化 ,侧根与 主根短 ,根数量 减少、根系生 长停滞 。外在症状表 现较慢 ,从 出现症状 到死亡所需 时间较长 。 磺酰脲类 除草剂 的具体药害症状主要表现在 6个方面 :①受害植物 的第一表现为生长停滞 、矮化 ,而后 由心叶开
相关 。
( 六)磺酰脲类 除草剂 的降解与消失 磺酰 脲类除草剂用量极低 ,在土壤 中降解 比较迅速 ,不进行 生物积累 ,是对环境安全的一类 除草剂 。
1 光解与水解 .
人工光 照下稳定 ,如绿 磺 隆 1 个月 内在 干燥植物表 面仅分解 3%,在干 土表 面分解 1 %,而在水 溶液 中则光 解 0 5 9 %。磺酰脲类 除草剂 易于水 解 ,溶 液 p 0 H值对水解 的影响很大 ,在 酸性溶液 中不稳定 ,极 性溶剂如 甲醇 、丙酮也能

除草剂标准

除草剂标准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Guidelin for safety application of sulfonylureas herbicide)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磺酰脲类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的使用剂量、使用时期、方法、作物品种敏感性、轮作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田防治杂草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磺酰脲类除草剂(sulfonylureas herbicide )分子中具有磺酰脲结构的一类除草剂。

化学结构通式包括芳环、磺酰脲桥及杂环三部分:芳环————————脲桥————————杂环YSO 2NHCNRONNR 1R 2X其中X=N 、CHY=Cl 、COOH 、CO 2CH 3、SO 2CH 2CH 3、CH 2CF 3、CF 3、OCH 2Cl 、OCH 3、OCH 2CF 3、NO.2、OCH 2CH 3、O(CH 2)2OCH 3、O(CH 2)2Cl 、COOC 2H 5、CON(CH 3)2R=CH 3R 1=CH 3、CL 、OCH 3、CHOF 2、NHCH 3、N(CH 3)2、CF 3、SCH 3 R 2=OCH 3、CH 3、CL 、CHOF 2、OC 2H 5、OCH 2CF 3除草活性随各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而异,以上化学结构,通过模式结构改造与修饰,将苯环改为吡啶、噻吩、呋喃、萘环时化合物也有较强活性,酰嘧磺隆无芳环结构,磺酰脲桥上无取代基;含三氮环或嘧啶环,环上第四与第六位含取代基CH 3、OCH 3、Cl ;单嘧磺隆为单一取代基,以上统称为磺酰脲类除草剂。

这类化合物对杂草有较高活性,可用于农田、林地及非耕地等防除杂草。

2.2长残留性除草剂 long resideual herbicide除草剂使用后,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即使有微量残留也易造成在敏感作物药害,这类除草剂称为长残留性除草剂。

除草剂大全

除草剂大全

一、磺酰脲类(噻磺隆、绿磺隆、烟嘧磺隆等)1、活性高,每公顷以克计。

2、杀草谱广,不同品种除草谱差别大。

3、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度高,对杂草高效。

4、使用方便,可被杂草的根、茎、叶吸收,也可以土壤处理。

5、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标靶是乙酰乳酸合成酶,不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杂草受药后迅速停止生长,但死亡需要时间长。

6、易发生酸性水解。

7、对哺乳动物安全。

在环境中易分解而不积累,部分品种在土壤中的持效期较长,可能会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

噻磺隆在土壤中能迅速被土壤微生物分解(30-60天),苗后选择性除草剂,在受药后1-3周内死亡。

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对田旋花无效。

在昼夜气温为20/10℃-30/20℃条件下对大豆安全。

当温度到35/25℃时,大豆的安全性下降。

用于麦类、玉米、大豆、花生。

苯磺隆残效期60天左右,用于麦类抑制芽鞘和根的生长,敏感杂草在1-3周死亡。

绿磺隆(嗪磺隆)残效期8个月以上,用于麦类对后茬作物有影响,在麦类作物很快代谢为无害物质,种子接触到药剂会严重影响出苗,在国内外限定只能用于小麦连作的地块。

甲磺隆残效期长,用于麦类。

醚苯磺隆用于麦类,可以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某些禾本科杂草,对猪殃殃有较好的芽前和芽后除草效果。

不能把药液喷施到其他作物上。

苄嘧磺隆水稻秧田、本田、直播田,播种前和播种后20天内均可以施药,以播后杂草萌发初期施药防效佳。

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施药时保持水层3-5cm,持续3-4天,该药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温度、土质对其影响较小。

延长保水时间是提高除草效果的关键。

时间长,效果好。

5-7天为宜,不少3天。

醚磺隆使用后1-2个月内种植轮作作物,无不良影响。

施药时要封闭进、出水口,保持田水以保证防效。

该药不宜用于渗漏性的田块,否则会使药剂向下移动,集中稻根区导致药害。

氯嘧磺隆持效期长,用于大豆,选择性芽前芽后处理剂,敏感杂草3-5天失绿,7-21天逐渐死亡,大豆能将其代谢为无活性物质。

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氯吡嘧磺隆

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氯吡嘧磺隆

香附子作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危害水田和旱田作物,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危害,由于根茎发达,繁殖能力快,常与农作物争肥,争水,影响苗圃农作物生长,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灭草松、2甲4氯、草甘膦、甲咪唑烟酸及氯吡嘧磺隆等对香附子都具有一定的防效,但氯吡嘧磺隆防治香附子,效果更直接,除草更彻底,农田应用相对较宽。

氯吡嘧磺隆(halosulfuron-methyl)是一种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1987年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与孟山都公司联合发现并开发,于1994年首先在美国获得登记,其后在日本、欧盟、中国等十几个国家获得登记,主要用于防除玉米,水稻,小麦,甘蔗等禾本科作物田的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该药剂药效高毒性低选择性好,对禾本科作物安全口,应用前景广阔。

氯吡嘧磺隆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通过抑制植物的ALS酶乙酰乳酸合成酶),阻止支链氨基酸如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生物合成,最终破坏蛋白质的合成,干扰DNA的合成及细胞分裂与生长。

它可以通过植物的根、茎和叶吸收,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中进行传导,作用于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

杂草药害症状包括生长停止、失绿、顶端分生组织死亡,植株在2~3周后死亡。

为何说氯吡嘧磺隆防治香附子有特效1. 内吸除草,效果直接彻底氯吡嘧磺隆具有很好的内吸除草作用,施药后,香附子很快能停止生长,需要等待20天左右(受气候及生长环境影响,彻底死草时间有一定偏差),杂草彻底死亡。

2. 安全作物较多在防治田间香附子方面,氯吡嘧磺隆除被用于玉米田防治大龄香附子外,还被广泛用于水稻、番茄、甘蔗、红薯及部分中药材田间香附子的铲除。

3. 用量小,对环境安全氯吡嘧磺隆属磺酰脲类除草剂,和苯磺隆、砜嘧磺隆、氟唑磺隆及苄嘧磺隆等同属一个大家族,而磺酰脲类除草剂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较小的用量,即可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

氯吡嘧磺隆虽好,但有个致命的硬伤,就是对下茬作物的安全性,下茬作物易出现药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开发是除草剂进入“超高效”时代的标志,它最大的特点是高活性,使用剂量通常在5~100g/公顷,以下是几个具体产品:
德国艾格福——酰嘧磺隆:防除冬小麦、大麦、燕麦等作物中阔叶杂草,对猪殃殃有特效,对当茬小麦和后茬水稻、玉米安全。

乙氧嘧磺隆:有效防除水稻、小麦和甜菜等作物中的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

汽巴-嘉基——环氧嘧磺隆:大豆苗后除草剂,防除稗草,番薯属、苋属、豚草、苍耳等杂草,有效用量60~90g/公顷,对大豆和后茬作物安全。

氟磺隆:玉米地除阔叶类杂草,主要用于芽后处理,用量10~30g/公顷。

美国杜邦——四唑啶磺隆:稻田苗后除草剂,主要防除稗草、异型莎草、泽泻、眼子菜等杂草,用量为20~25g/公顷。

氟啶嘧磺隆:芽前苗后除草剂,主要防除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对看麦娘特效,
用量10g/公顷。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种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即通过抑制植物体内的ALS,阻碍侧链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使细胞分裂受抑制,杂草正常生长收到破坏而死亡。

其主要特点有:
1、生物活性。

磺酰脲类化合物具有前所未有的超高活性,打破了常规的用药量限制,使除
草剂步入了超高效时代。

2、毒性。

磺酰脲类除草剂作用于植物体内的ALS,且再无第二个作用位点。

3、选择性。

磺酰脲类除草剂对许多作物有良好的选择性,一般认为,其选择性是由不同作
物和杂草对该类化合物代谢失活能力的差异造成的,而与吸收和传导量的差异及ALS敏感性的差异无关。

4、环境行为。

磺酰脲类除草剂既可做叶面处理也可做土壤处理剂,而且用量少,因其蒸汽
压低,进入大气中的量很少,主要被植物吸收和进入土壤,其残留量很小,除少量淋溶进入地下之外,大部分可通过化学水解和微生物分解而降解。

5、残留农药。

磺酰脲类除草剂选择性强,对不同作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大多数磺酰脲类
除草剂在环境中易分解,但也有一些品种因残效期较长,易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如甲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和氯嘧磺隆等,另外新开发的磺酰磺隆和氟啶磺隆也有较长残效的趋向。

6、抗药性。

ALS抑制剂作用靶标单一,连续使用易诱发杂草产生抗药性。

已经证明,杂草
的抗性主要是ALS的变构(基因位点发生变化)和植物解毒代谢功能的提高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