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说到“百家争鸣”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也有人说出现过三次,今天,我们走进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时期的“百家争鸣”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然后围绕“百家”二字引出“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的,成为后来中国主流思想的儒家学说及它的创始人孔子,从而进入第8课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学习。
再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孔子弟子的家庭情况表格图如下:
学生
家庭情况
司马耕、南宫敬叔
鲁国贵族
颜回、子路
居陋巷(平民)
公孙龙、任不齐
楚国人
冉雍
贱人之子
根据以上表格师生共同分析出孔子的教育思想还有: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特权和王室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教育在民间发展。不仅如此,孔子还总结了许多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态度如:“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观看ppt图片,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用解读课题的方式把枯燥的历史知识带入,结合优美的语言,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带着轻松愉悦好奇的心情听课,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二目
孔子和儒家学说
课堂小结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初识孔子,了解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
问题设计:通过学习孔子的生平同学们归纳总结出孔子的主要贡献在哪些方面呢?
生:思想方面和教育方面
师:所以孔子即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
问题设计: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生:“仁”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

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

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喜忧参半……第一次教高二年段,也是第一次要面对高考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

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案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

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

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学习方法。

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讨论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讲授新课):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出生: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2、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3、试图恢复礼乐,传承礼乐文化:(1)(1)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2)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孔子周游列国路线▲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材料二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亚里士多德
学生主体活动
一、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政治思想: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2.孔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人”、“成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二、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关于中西方思想中的“中庸”的比较
1.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2.不同: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2)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认为“过犹不及”。
(3)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三、课时训练、规范答题
1.1988年,“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人生的导师——孔子

人生的导师——孔子

《人生的导师——孔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一生求学进取、追求人生之道的历程。

2.学习孔子不舍恒心的精神品质。

3.了解介绍人物时既要抓住主要特征,又要融入作者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孔子生平。

2.积累孔子的名言,学习孔子不舍恒心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1.了解介绍人物时既要抓住主要特征,又要融入作者情感的写法。

2.文章思想内容的感知。

【教学方法】1.运用评点法,通过写及时感受理解孔子的人生魅力。

2.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了解介绍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当今世界,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文化正被世界各国关注。

在许多国家兴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兴起了解中国文化的潮流。

在国外建立了许多“孔子学院”。

为什么这些传播中国文化的学院都以孔子命名呢?孔子是怎样一个人呢?在今天的课文中我们将了解到一些知识,也许会找到答案。

让我们学习复旦大学郜元宝先生的文章《人生的导师——孔子》。

二、作者简介郜元宝,男,汉族,1966年生于安徽铜陵,1982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1992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史、鲁迅研究、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一)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同学讨论互助解决疑难,在句旁写出它的大概意思,并谈谈这些话对自己的启示。

例:“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的意为“我年轻时地位卑贱,因此能够从事很多低下的劳作”。

“恒惑德之未修,学之未讲”的意思是孔子经常为自己没有修养完美的德行、没有很好地进行讲学而感到困惑。

(二)层次结构1.本文介绍了孔子的人生简历,请你为他写一个简明履历表。

明确:求学进取境界不断提高。

3.说说哪些段落谈到了孔子对我们的人生指导。

明确:文章的第3~6自然段。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第3、4自然段,点出孔子是人生的导师。

关于孔子的教案初中

关于孔子的教案初中

关于孔子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常用实词,如“息、斥、益、固、绳、赞、服”等,并能够识别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掌握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特点。

2. 学生能够了解孔子的伟大人格和他对教育的贡献,理解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1. 介绍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2. 回顾孔子生平:孔子三岁时父亲离世,十七岁时母亲也离开人间。

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开办私塾,把自己学到的和积累的知识教给他的学生。

二、预习指导1.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读音问题,能够顺利朗读全文。

2. 学生整理文中通假字,如“匪、知、盖、监”,指出古今异义词,掌握文言句式。

三、预习检查1. 学生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 学生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四、深入学习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孔子的言行和他的教育理念。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理解他对教育的贡献。

五、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孔子的教育方法和他的人格魅力。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

六、总结与拓展1. 学生总结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学生思考孔子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学习总结,评价学生对孔子及其教育理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文《孔子世家赞》。

2. 相关孔子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建议:1.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文本探究(一)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明确】1.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

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2.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3.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4.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5.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6.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

7.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初中历史孔子教案

初中历史孔子教案

初中历史孔子教案
学科:历史
年级:初中
课题:孔子与儒家思想
【教学目标】
1. 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贡献;
2. 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3. 能够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及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
2.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孔子提倡的“仁”的含义;
2. 掌握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教材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预习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导入话题,引起学生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兴趣。

二、讲述孔子的生平及思想(15分钟)
1. 讲述孔子的生平及他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了解孔子提倡的仁、礼、义等核心思想。

三、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总结出来。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讨论与互动。

五、总结(5分钟)
通过讨论与分享,总结出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及现代社会的影响及意义。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本相关知识点的练习;
2. 撰写一篇关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短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并对中国古代及现代社会的影响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导入
通过图片,简述专题背景,引出新课教学
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通过图片、材料等形式让学生结合材料直观分析其生平和主要贡献
PPT图片、材料
教学总结
通过举例(图文形式)来共同探讨孔子思想的影响
PPT图片、材料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课堂作业:PPT显示
课后作业: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孔子思想?
六、备注
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孔子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要求学生分组来完成。
课题摘要
学科
历史
学段
年级
高二
单元
第二单元
教材版本
人民版
课程名称
儒家创始人孔子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和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2.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足,且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层次上有两级分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