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温病研究现状分析
浅析我国医学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现状

浅析我国医学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现状姜涛【期刊名称】《承德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3)001【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医学文献计量分析;词频分析;高频关键词【作者】姜涛【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图书馆,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1.4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随着情报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在许多学科中广泛应用,是情报学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的专业领域之一。
在当今社会,医学相关信息海量激增,医务工作者由于时间紧、检索能力差等原因,很难从大量医学信息中查找相关知识,文献计量分析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可靠度高的医学情报信息获取途径。
本文探讨了医学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现状。
文献数据来源限定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医药卫生科技”专辑,以“文献计量”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检索出977条符合条件的论文,导入Excel进行统计。
剔除会议通知等非论文文献,并通过查检剔除非相关文献,最终得到740条有效记录。
本文在对医学文献计量分析相关的期刊论文进行词频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相关文献的具体内容,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利用Bibexcel对医学文献计量分析相关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1673个关键词,按频次降序排列,其中频次≥10次的高频关键词见附表。
通过词频分析的结果,结合医学文献计量分析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对医学文献计量分析的目的、对象、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进行讨论。
3.1 医学文献计量分析的目的①期刊评价(频次36):利用医学文献计量分析对某一种或某一类期刊进行评价,确定该刊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同类期刊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个人或机构评价: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确定某一领域的核心期刊(频次29)、高产作者、高产机构等。
③研究热点预测(频次12):利用医学文献计量分析得到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
现代温病学理论与文献研究新进展

现代温病学理论与文献研究新进展马晓北;孙彬霄【摘要】温病学于清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现代疾病谱的变化,面对一些新出现的急性传染病和感染病,迫切需要中医药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药,温病学理论与文献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温病学重点围绕疾病范畴、伏邪理论、辨治理论、治则治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基于文献整理与挖掘的温病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提高中医对急性传染病和感染病的诊断、辩证、治疗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文献基础.【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1【总页数】3页(P135-137)【关键词】温病学;理论;文献;新进展【作者】马晓北;孙彬霄【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4温病之说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代有论述,不断发展,明清以后名家辈出,多有专著,于此形成了温病学派,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温病学理论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原先对广大民众危害大、最常见的各种急性传染病,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防疫措施的广泛实施,其多数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了极为显著的下降,有些传染病甚至已经绝迹。
与此同时,新出现了许多中医古籍中尚无记载的疾病,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人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新发传染病,迫切需要中医药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药,这大大推动了温病学理论与文献的相关研究。
温病学所研究疾病范畴形成于清代,包括一年四季多种急性外感热病。
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种新发传染病,中医工作者在继承中医温病学关于疾病分类和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的中医温病病名。
但是由于新发传染性疾病病机特点的复杂及演变规律的变化,很难将其归类为一种中医瘟疫病名。
如SARS的中医病名有15种,包括时疫肺热病、肺毒疫、肺瘟、肺系春瘟等[1]。
温病学发展现状与思考

仁, 意在 宣肺流通 气滞 , 若兼便秘 加用 大黄粉少许 , 湿热证过 凡 用 寒凉 , 以此法 加减 救治 , 效十分 显 著 。董 建华 强调宣 畅气 疗 机 是温病治 疗 的重要 法则 , 以汗 、 、 、 为其要 目, 畅气 尤 清 透 散 宣 机, 因势利 导 , 邪外 出贯 穿于各 个 阶段 。时逸人 认 为伏 邪 温 驱
事实 , 促使 学者们 深度思考 。郝斌等 观察 发现临床与 伏气相 关
的慢性疑 难病症 明显增加 有以下 个原 因 : 一是 天地环境 的变 化, 气候 变 暖和各 种T业 废气 废水 的污染增 加 , 种辐射 的增 各 加; 二是 社会 的飞速 发展 和快节 奏 , 给人 们身心 体 内环境 造 成 的 紧张压力 , 或过逸 、 过食 、 过度 用药 产生 的正气不足 、 调 、 失 痰 湿瘀毒 的积 聚等 ; 三是 在外环 境 与人体 内环境 变化 基础上 , 邪
此, 卫气 营血及 _ 焦内容涵 义 已扩展 到温病 的 凶 、 、 、 、 一 机 证 治 方 ( ) 药 等多 个方 面 , 病卫 气营血 、 温 三焦 辨证 纲领 的创立 对于掌
2 温 病学 治 则治 法及 临床 应 用
基于1995—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温病学文献计量分析

频 次 分 析 。并 用 S S 1 . P S 30统计 软件 对 文 章 和 高 频
关 键 词 ,以及 文 章 和 高 频 主 题 词 进 行 共 词 聚类 分
析。
3 结 果 31 主 题 词 分 析 .
有效 文献 15 6篇 ,通 过 对关键 词 和主题 词 的计 量 5 学分析[ 探 讨温 病学研 究 的现状 , 1 】 , 并分 析 1 5年来 温
病 学 文献 进 行计 量 学分 析 。 析关 键 词 和主 题词 的分 布情 况 , 分 截取 高 频 关键 词 、 题词 进 行 共词 分 析 , 出 国内近 1 间 温病 学 研 主 得 5年 究 的 现状 及热 点 。 分析 结果 显 示 , 病 的 中医药 疗 法 、 因 的探析 以及 辨证 论 治方 面 的探 讨 是 温病 学 研究 中关注 的主要 环 节 ; 温 病 湿温 、
风温等疾病是临床研究 比较多的温病类疾病 , 从侧面反映 了近几年疾病谱的变化 ; 在温病学的文献研究上 ,温病条辨》 《 是研究热点
的温 病学 著作 , 对 I 其 临床具 有深 远 的 指 导意 义 ; 聚类 分 析结 果提 示 温病 与伤 寒 的 区别 与联 系 是温 病 学研 究 的热 点 问题 , 邪 致 病 而 伏
以中 国生 物 医学期 刊文献 数据 库 ( B 检索 库 C M) 为主 , 以中医药文 献数据 库为补充 进行检 索 。 采用 主 题 词扩 展 检索 的方法 , 主题 词一 “ 病/ 温 全部 副主 题/
全 部树 ” ,包括 下位 词 “ 温 ” 秋燥 ” 伏暑 ” 风温 ” 湿 “ “ “ “ 春温” 暑温 ” 年 限限定 为 19  ̄2 0 ; “ ; 9 5 0 9 文献 纳入类
我国医学领域本体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我国医学领域本体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探讨我国医学领域本体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本体在医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到的国内医学领域本体相关文献从论文年代、作者、机构、产出地、期刊分布、基金资助、论文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总发文量184篇,呈逐年增长趋势;第1作者人数为148人;分布于90种期刊上,共有76个研究机构,产出地共包括我国的2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基金资助论文117篇;论文主题分为6部分。
结论国内对医学领域本体论的研究进入了发展阶段,整体看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当然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1引言Ontology源于希腊词汇,最早是一个哲学概念,即本体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说明,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Ontology被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引入,使其概念内涵发生了变化。
此后对0ntology的定义有多种,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1993年由Gruber给出的定义:“0ntology是对概念体系明确的、形式化的、可共享的规范说明。
”[1]随着对语义web技术和知识本体研究的不断深入,本体(Ontology)已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也成为医学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内已有一些关于本体研究论文定量分析的文章,但尚未发现对国内医学领域本体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的文章。
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医学领域本体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以总结本体在国内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本体在医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材料和方法2.1数据来源本文以国内规模最大、收录最全、使用最广泛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主要数据情报源,以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辅助数据情报源,检索时间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
2.2 检索方法主要在CNKI的期刊数据库中检索,为保证查全率,检索策略为首先在医学领域内检索本体相关论文,其次把国内外各个重要的医学领域本体作为"主题"进行检索以尽量减小漏检的可能,据之制定的检索式为"(FT=医学and SU=本体) or SU=UMLS or SU=Gene Ontology or SU=SNOMED or SU=OBO Foundry or SU=GALEN or SU=TCMLS",再并入在VIP、CBM、万方等查到的相关文献。
温病学发展现状与思考

温病学发展现状与思考中医温病学是一门理论性、临床实践性和临床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温病学科依然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
本文就温病学的发展现状从理论研究、临床治则治法和应用、实验造模等方面做一回顾性综述。
提出温病学今后的发展应注重温病学核心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重视历代医家的温病医案研究,注重温病学科内涵建设和临床应用的拓展。
标签:温病学;理论创新;临床扩展;学科建设中医温病学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发展于宋代,成熟于明清及近代。
在漫长的中医学发展史上,温病学在理论体系、临床诊疗、方药运用等方面不断完善、充实、并有所创新。
这门在理论性、临床实践性和临床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依然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本文就温病学的发展现状做一回顾性综述,并提出温病学今后的发展思路。
1 温病学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构建温病学理论体系最基本的是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体系的创立应用。
两大辨证体系就学术渊源来看源于《内经》《难经》概念范畴,受《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影响,至宋代刘河间主张的“火热论”及所创制的表里双解诸方,在理论上突破了热病皆由寒邪致病的伤寒框架,作为寒凉派的代表,使得外感病在治疗上发生了重大转折。
至明末吴又可《温疫论》的问世标志着温病理论在诊治传染性热病的重大发展。
清代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的医家在长期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多数外感热病具有一定的病位、病程和病情上的规律,用卫气营血和三焦理论可以概括和反映大多数发热性病症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了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的治疗大法。
至此,卫气营血及三焦内容涵义已扩展到温病的因、机、证、治、方(药)等多个方面,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纲领的创立对于掌握外感病的特点和规律并有效的治疗做出重大贡献,也为认识温病的学科特征和发展这门学科奠定了基础。
近代许多医家从各自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丁甘仁、张锡纯、时逸人、蒲辅周等著名医家在诊治热病方面各有所长,尊古而不泥古,其成就在其医案及医论中反映出来。
文献计量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现状分析

㊀㊀纵观受访学生的大学生涯规划,不仅包含对职业的考量,也包含对爱好特长的培养与锻炼㊂有学生说,希望加入喜欢的社团,参与感兴趣的社会实践,在校内外活动中不断认识㊁完善自我,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形式㊂有学生表达了对旅行的喜爱,渴望在行走中体会生命的美好与感动㊂喜爱运动的学生说,会继续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心素质,合理安排饮食㊁作息,以健康的体魄迎接各种挑战㊂还有学生已有坚持了较长时间的特长,希望在大学期间进一步打磨技能,参与相关考试㊁展示活动等,深入发展㊂这些都是有意义的生活规划,培养良好的爱好特长对职业发展也有所助益,不仅能拓宽能力面,还能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改善生活品质㊂受访学生提出的大学生涯规划方案具有一定代表性,涵盖了护理学高职班学生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在经过这些环节的磨砺后,青年学生将拥有较好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㊂关于生活的安排,也饱含趣味,是有益体验,展现了青年人的活力与对生活的热爱㊂毕业班学生在完成求职㊁升学任务后,还可利用空余时间,加强阅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㊁旅行活动等,在缓解疲劳的同时,解锁新体验,丰富人生阅历㊂4㊀结语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及早确立大学期间的目标㊁任务,使用科学方法,有效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平稳从容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夯实专业基础,培养职业能力,进而实现人生追求㊂在实施规划案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挫折,感到不自信时,务必要相信努力的意义㊂注意总结原因,调整不相宜的习惯,始终自律㊁勤奋,尝试突破能力的边界㊂即使一时未能达到期望值,但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并能够不断打磨技能,终能获得与自己的付出相称的结果㊂而且,职业生涯规划需经常完善,具体操作步骤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㊁更新,顺应时代潮流㊂国家的方针政策㊁着重发展的产业类型等,对于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具有重要的导向性㊂青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时事,武装头脑,勇于面对挑战,敏锐地把握机遇,全面提升职业素养㊂与此同时,大学生也应常怀感恩之心,向成长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师长㊁同伴表达感谢,要记住是许多人的鼓励与支持才让青春之梦得以实现㊂参考文献[1]王翔.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慢就业[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2).[2]阮娟.后现代生涯理论视野下的高校生涯教育改革[J].江淮论坛,2017,(6).[3]李红霞,张建武,刘丽丽,等.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影响 基于23所高校2019㊁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2,36(6). [4]孟雪梅,张珊珊,梁东如,等.心理弹性与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12).文献计量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现状分析吴晶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江苏南京210042)摘㊀要: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12-2021年关于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49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㊂通过对文献进行发文量趋势分析㊁核心作者分析㊁发文机构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意图呈现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热点及前沿态势,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㊂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热点包括传染病学㊁流行病学㊁新冠肺炎㊁微博话题㊁应急管理能力等㊂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9.0511㊀研究背景及目的近10年来,国内外暴发的SARS㊁禽流感㊁新冠肺炎疫情等多起公共卫生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身心健康,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对公共卫作者简介:吴晶晶(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㊂生应急管理体系和核心能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㊂通过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文献进行分析,能够客观㊁全面地展示学科研究的演进路径和发展趋势,一些学者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研究㊂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流行为背景,采用Citespace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近10年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㊂通过对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㊁核心作者群体㊁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将有助于观察和了解公共卫生研究领域,形成对公共卫生研究的整体性把握和认识,为推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㊂2㊀研究资料与方法2.1㊀资料来源本研究选择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时间限定为2012-2021年,以 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 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中SCI库㊁EI库㊁核心期刊库和CSSCI库㊂截至2021年8月,对数据进行筛选,剔除非正式性文章及与主题相关性不强的文章,最终获取494篇文献㊂2.2㊀研究方法将从CNKI下载的Refworks数据转换成WOS数据源,并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时间跨度为2012-2021年,一年为一个时间段,阈值采用引文数㊁共引数和共引率(C,CC,CCV)的方式设置㊂3㊀数据分析3.1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现状分析3.1.1㊀文献数量分布情况文献数量反映了国家对某领域的重视程度,通过对论文数量进行整理分析发现,2012-2019年国内公共卫生事件的文献数量稳定,每年论文数不超过100篇㊂随着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政府和各界都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致2020年关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呈现井喷之势㊂3.1.2㊀作者分析通过CiteSpace软件提取近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领域发文数量较多的作者,对作者分布趋势进行研究㊂作者可视化知识图谱(图1)中共有92个节点和71条连线,节点的大小反映了发文数量,节点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作者间的连线代表了两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㊂从图谱中可发现安璐㊁吴群红㊁郝艳华等作者出现频次较高,说明这些作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㊂结合图谱中连线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同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已经引起了领域内各学者的关注㊂图1㊀2012—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高产作者知识图谱3.1.3㊀机构分析从机构知识图谱中我们发现,国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方面的机构合作众多,但相对分散,第一作者的机构一般为各类高校或卫生研究中心,合作单位为下属二级单位,或者同级单位不同部门或科室㊂表明不同单位或部门虽都致力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但其研究方向㊁专业和侧重点不同,反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复杂㊁交叉的研究内容,需要不同的机构㊁不同的学者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研究共享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㊁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机构出现频次较高,说明这些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的重点单位㊂图2㊀2012-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机构知识图谱3.2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关键词是作者学术思想的凝练和论文内容的提示符,也是文献计量研究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判断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发展方向㊂3.2.1㊀关键词共现聚类在CiteSpace软件中,节点类型选择 关键词 ,阈值设为top50,得到引文共被引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图3)和共现聚类图谱(图4)㊂从关键词知识图谱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位关键词分别为突发事件(278次),新冠肺炎事件(41次),公共卫生(40次),应急管理(31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31次),突发事件(30次),重大突发事件(28次),公共卫生事件(26次),新冠肺炎疫情(19次),疫情防控(18次)㊂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占较大比重,其次是新冠肺炎疫情㊁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相关内容㊂图3㊀2012-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关键词的中心度大小可作为衡量该词在整个共现网络中媒介者的能力强度,对图谱关键词共现的 sum-mary table 进行整理,得到中心度排名前10的关键词汇总表(表1),近10年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含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㊁突发事件㊁应急能力㊁扎根理论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㊁网络舆情㊁网络舆情分析㊁疾控机构㊁关注度等主题㊂表1㊀中心度排名前10的关键词汇总表序号Centrality 中心度Keyword 关键词Year 年份Cluster ID 聚类号1 1.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2020.44突发事件2012130.43应急能力2013540.41扎根理论2019250.33公共卫生突发事件20121060.28应急管理2012170.28网络舆情2015780.28网络舆情分析2014790.28疾控机构20156100.26关注度20147图4㊀2012-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可以根据运算结果自动标注文献的共被引聚类,本研究采用的是LLR 算法㊂聚类分析的模块度(modularity,Q 值)是图谱网络模块的评价重要指标,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是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关键词知识图谱中Q 值为0.8321,silhouette 值为0.8807,Q 大于0.3,silhouette 值大于0.5,聚类效果好且可信度高㊁团队结构较为显著,说明各个节点研究较为紧密㊂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中有394节点㊁644连线,共形成了19个聚类,这些聚类标识反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基础结构及动态演变过程,根据软件运行结果和聚类图谱内容,共总结归纳了7个最大的聚类(表2)㊂Cluster#0是最大的一个聚类,包含45个节点,阈值为0.978,阈值代表了文献的凝聚力,阈值越大,凝聚力越大,标识词为 微博话题 ㊂Cluster#1为第二大聚类,有30个节点,阈值为0.965,标识词为 突发事件 ㊂Cluster#2为第三大聚类,有20个节点,阈值为0.828,标识词为 公共卫生 ㊂第四至第七大聚类标识词分别为 社会治理 全球卫生治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和 传染病 ㊂表2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标识词Cluster ID 聚类号Size 聚类大小Silhouette 阈值Year 年份Label 标识词(LLR)0450.9782016微博话题1300.9652014突发事件2200.8282018公共卫生3190.9342018社会治理4170.9072019全球卫生治理5130.90920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10.9022014传染病3.2.2㊀研究热点与前沿突现率(Burst)代表了某一时期内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陡增情况,通过制作重点关键词的突现图谱,可直观了解到所示时间段内研究热点的变化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突现率最大的前3位,第一个是流行病学研究,属于第14聚类,突现率为5.15;第二个是公共卫生,在第2聚类,突现率为4.82;第三是应急能力,在聚类5,突现率为3.23㊂通过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微博话题㊁流行病学研究㊁公共卫生㊁应急能力㊁传染病和新冠肺炎等这几个方面㊂4㊀研究结论与建议4.1㊀研究现状分析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文量的趋势图可以看出, 2012-2019年国内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文量趋于平稳㊂国内学者对公共卫生事件研究范围较广,包含了传染病学㊁流行病学㊁管理学㊁社会学等学科,呈现出学术界对该领域的深切关注㊂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家开始密切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同时也加大了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资助力度,此后一段时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相关研究增多,文献数量也迅速上升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科研力量较为分散,作者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范围需进一步扩大㊂通过对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研究发文量较高的前几位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发现,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密度较低,学者的合作程度不高,共同研究问题㊁发表论文的模式还未形成㊂从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来看,高产作者较少,侧面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尚未触及较深层次㊂从长远来看,应鼓励对公共卫生研究感兴趣的学者组建科研团队,同时与国外学者展开合作,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丰富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研究㊂4.2㊀研究热点与前沿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包括传染病学㊁流行病学㊁新冠肺炎㊁微博话题㊁应急管理能力㊂(1)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㊂在人类发展史上,传染病和流行病的流行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使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染病与流行病也是困扰全世界的难题㊂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对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的知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支持相关的实际工作㊂(2)微博话题㊂微博作为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使公众掌握技能和信息,也会对公众的认知产生改变㊂在面对公共卫生问题时,每位微博用户都可以通过转载㊁评论等操作发表言论,使相关事件的信息传播在公众视野中㊂通过分析公众对微博话题的态度以及事后的个人行为决策,探索危机信息传播在公众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机制,可以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情分析和研判提供路径㊂(3)新冠肺炎㊂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各种应对政策,但疫情传播与扩散速度迅猛㊁来势汹汹㊁猝不及防㊂相关学者迅速开展对新冠肺炎的研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文献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㊂(4)应急管理能力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具有突发性㊁公共性㊁危害性㊁国际性和综合系统处理等特点,完善的评价指标与评价工具是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㊂虽然有部分学者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但中国目前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价工具还不成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难以及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㊂推进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对构建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有重要意义,国家应加强卫生应急医疗队伍建设,建立突发卫生事件培训体系,培养更多复合式卫生应急人才,以此来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和公众产生的不良后果㊂参考文献[1]李燕凌,刘超.中国突发动物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研究脉络与主题热点的可视化分析:基于CNKI文献检索[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9,27(2):83-95.[2]SWEILEH W M.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health-related lit-erature on natural disasters from1900to2017[J].Health Research Policy and Systems,2019,17(1):1-11.[3]Chen 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4]肖思利.2002-2011年我国企业档案研究趋势概观 基于期刊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及共现分析[J].湖北档案, 2012,(07):21-23.[5]罗坤瑾,张媛媛,黎准,等.中国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学术场域变迁考察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2000 2019)[J].新闻大学,2021,(05):22-39+ 121-122.[6]柯思思,朱朝阳,张刚,等.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36(6):643-646.。
温病认识起源与理论演变研究的开题报告

温病认识起源与理论演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温病学作为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自唐代以来,经历了长达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系统和丰富的诊疗经验,对于中医的临床实践与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温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包括温病认识起源与理论演变、温病证候分类和评估、温病治疗方法与药物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因此,对温病认识起源与理论演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中医学中温病学的发展历程和内在规律,还可以为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更深刻的思考和指导。
二、研究现状与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温病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温病认识起源和理论演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整理和挖掘,一些学者总结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温病学派别、理论渊源和发展变迁等内容。
其次,关于温病证候分类与评估的研究逐渐得到了拓展,学者们在探索传统的证候体系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与温病相关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温病治疗方法与药物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中药治疗温病的临床应用、针灸、气功、中医奇穴按摩等方面的研究。
然而,在这些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一方面,对于温病学起源和理论演变的探讨存在着不同学者观点的差异和争议,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汇聚共识。
另一方面,目前温病学领域的研究仍然比较零散,不同学派、病种和治疗方法之间缺乏较为系统和科学的整合和梳理,需要加强综合研究和跨学科交流,提升学科整体的水平和影响力。
三、研究内容与目标本研究拟从温病认识起源和理论演变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学中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其理论内涵和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病学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对于温病学的起源和历史演变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和分析,考察不同历史时期温病学派别的发展和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19 — 00年温病学文献主题词频次分布 95 2 1
图 2 19 — 00年温病学文献关键词频次分布 95 2 1
2 2 共词 聚类 分析 .
六大类。第一类包 括伤寒 、 伤寒论》 中医师、 温 《 、 《
・
文献 计 量 ・
基 于 文 献 计 量 的 温 病 研 究 现 状 分 析
于 琦, 崔 蒙
[ 摘要 ] 目的 : 通过 对 19 — 0 0年温病研 究文献进 行分析揭示温病研 究的现 状。方法 : 用频 次分析 法、 95 2 1 采 共词 聚类 法、 词关 共 联 法、 突发 词监 测等文献计量 学方法分析 了温病研 究现状 。结果 : 揭示 了温病研 究的热点疾病 , 潜在 疾病 与治法 、 究方法和 研
共词 聚类分析 可 以揭 示 学科 或 主题 的 内在 结 构 和变 类 包括 卫分 证候 、 候 、 述 3个 词 , 映 温 病证 候 证 综 反 化 , 某一领域 的研究现 状和热 点 J 明确 。为达到 较好 研究。第三类包括热 邪、 温热论》 风温 、 《 、 肺炎 、 急 的聚类 效果 , 常选 用高频 词进行 聚 类分 析 。本 研究 性 病 、 通 发热 、 外感 病证 、 传变 8个 词 , 映风 温相 关 的 反
p bl h d i 99 u i e n 1 5-2 0. Meh d Cu e tst ai n i e e r h a o t e i e c f b l s a e wa n z d by s 01 to s r n iu to n r s a c b u p d mi e r e die s s a My e i wo d  ̄e u n y c u tn r q e e o n i g,c - r l se n o wo d c u tr g,c -wo d a s c ai g,a d s d n e r i r n t rn .Re u t i o r s o itn n ud e me gngwo d mo io g i s ls
高频关键词分布见图 2 。 由图 1 图 2可见 , 、 现代温病研究主要集 中在 医 家经验 、 医案、 方剂 以及温病 的辨证 、 治法 、 候 、 证 传 变等方面 。辨证 主要是卫气营血辨证 , 热点疾病主
要是 湿温 、 温 、 寒 、 风 伤 瘟疫 、 秋燥 、 气 温病 、 温 、 伏 暑
2 研 究 方法
以 中 国中医药 期 刊文 献 数 据 库 、 国生 物 医学 中 期 刊 文献 数据 库 、HK C D期 刊全 文 数据 库 为 统计 源 。 采用 主 题 词 扩 展 检 索 , 题 词 为 “ 病/ 部 副 主 主 温 全 题/ 全部 树 ” 包括 下 位词 “ 温 ” “ , 湿 、 秋燥 ” “ 暑 ” 、伏 、
[ 作者简介 ] 于
琦( 9 1 ) 女 , 18 一 , 山东泰安 人 , 博士 , 助理研究 员 , 主
要从事 中医药信息学研究 。 [ 通讯作者 ] 崔 蒙 (9 3 ) 男 , 15 一 , 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 中医
药信息学研究 。
中华 医学 图书情报杂志 2 1 2月 第 2 卷第 2期 02年 1
T e h tp td s a e n h s o i t n o o e t l d s a e t h i t ame t mo ai e ,r s a c t o s h os o ie s s a d t e a s ca i f p tn i ie s s wi t e r r t n d l i s e e r h meh d , o a h e t T CM i r t r n r s a c b u p d mi e r e d s a e we e d s o e e . C n l so w h tp t a d p tn i l e au e i e e r h a o te i e c f b l ie s r ic v r d t i o cu i n Ne o s os n o e t l a r s a c i ci n o p d mi e rl ie s r ic v r d e e r h d r t fe i e c fb e d s a e a e d s o e e . e o i
共 词分析将文献 相关词 汇作为 分析对 象 , 用 多 病条辨》 图书、 利 、 温病 、 内经》 瘟疫、 《 、 方剂 、 哲学 、 辨 种统 计分析方法 , 把众多分 析对象 之 间错综 复杂 的共 证 、 三焦辨 证 、 卫气 营 血 辨证 、 法 l 词 , 映 温 下 4个 反
词网状关 系简化 , 以数值 、 图形直观地表示 出来…。 病 的文献研究和辨证论治及治法方面的内容。第二
2 1 频 次分 析 .
频 次反 映 某 一 主 题 被 关 注 的 程 度 和 某 一 时期
的研 究 热 点 。 高频 主 题 词 分 析 可 帮 助 我 们 了解 研
究 趋势 以及 论证 阐述 的主 要 概 念 。在 检 出的 16 0 8
篇 温病 学 文献 中 , “ 病 ” , 次超 过 2 除 温 外 频 5次 的 3 8
( C Ifr t nIs tt,C ieeA ae yo T M, e ig1 0 0 C ia T M n ma o tue hn s cd m f C B in 0 7 0, hn ) o i ni j
[ btatO jcv or elh urn sutni sac ot pdmif re i ae yaa z gi ae A src] bete vatecr tiai r erha u ie c ei s s nl i s p ̄ i T e e t o n e b e bld e b y n tp
Cur e t st ato i r s a c o pi mi e i ie s r n iu i n n e e r h ab ute de c fbr l d s a e:A blo t i na y i e bi i me rc a l ss
Y .C IMe g U Qi U n
经验 、 热证 6个词 , 反映湿温相关研究。第五类包括
滋 阴 、 虚 、 热 、 病 模 型 、 热 、 湿 、 法 7个 阴 湿 疾 清 利 治 词 , 映湿 热相 关 治 法 研 究 。第 六 类 包 括 秋 燥 1个 反
温病类文献的 3 9个高频共现主题词可以聚为
词, 可以认为秋燥是研究较多的温病类疾病。
术探讨 、 临床 应用 等 , 剂 主要 是汤 剂 ( 方 主要 有 白虎
汤、 甘露消毒丹、 三仁汤 ) 中医典籍主要是《 , 温病条 辨》 《 、伤寒论》 《 、 内经》 《 、 温热论》 温病医家主要 ,
是吴 鞠通 、 天士 、 叶 张锡 纯 。
代疾病主要是急性 病、 肺炎 和非典型肺炎 , 方法 主
・
6 。 2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 1 2月 第 2 卷第 2期 0 2年 1
C i JMe i f c, o. 1N . Fbur,0 2 hn dLb I iV 1 o 2 e ray2 1 rn S 2
中 医 师
S—
—
图 书 2 — — 9 进瘸 2— — 《 内经 》 2 — — 3 瘟 疫 3 — — 。 方剂 2 — — 2 哲学 3 6— — 辨证 1 — — 1 兰焦辨证 2 — — 7 卫气营血辨证 3 — — 4 下法 2 — — 6 卫丹证候 2 一 4 证接 3 — — -J 1 _ 综述 2 — — 0 热耶 7 — — 《 温热论》 3 — — 5 风温 3 — — 肺 髭 2 — — 8 急性痛 侣 — — 发热 6 — — 感瘸证 8 — — 情囊 3 — — 8 病例报告 1 — — 2 医案 1 — — 5 涟温 1 — — 灞剂 2 — — l 名医经验 3 — — 2 熟证 1 — — 9 澈龋 1 — — 7 艄睦 2 — — 5 湿 热 1 — — 3 疫掰横型 3 — — 7 清热 4— — 利湿 3 — — 3 冶 法 1 — — 4 秋 燥 3 — — 9
C i Me ir n c, o. 1N . Fbu r,0 2 hnJ dLb f iV 12 o2 e ra 2 1 I S y
・ 61・
温热 病等 , 法 主要 是 清 热 、 阴 、 法 、 湿 , 状 治 滋 下 利 症 主要 是 发热 , 因主 要 是 热 邪 、 热 和 伏 邪 , 病 湿 相关 现
[ 基金项 目] 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 费 自主选题项 目: 中 温病整 体医案相似度 比较研究 ( z 5 3 8 z o oo ) [ 作者单位 ]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 北京 10 0 070
个 高频 主 题词 分 布 见 图 1 频 次 超 过 1 , 0次 的 4 2个
[ ywo d ] pd e r i ai Ke r s E ie c e reds s ; il m tc ;C r n sac su t n i e o i r h t o
为 了解 目前 温 病 学 领 域 的研 究 现 状 , 用 文献 采 计量 学 的方 法 , 温病 学 期 刊文 献 的主 题 词 和 关键 对 词进 行 分析 。鉴 于 中 医药 文 献 主 题 的 发 展 变化 , 在 对 主题 词进 行 分析 的 同时 , 也对 作 者 给 予 的关 键 词
进 行 分析 。
1 数 据来 源
“ 风温 ” “ 温 ” “ 温 ” 检 索 年 限 为 19 — 00 、春 、暑 , 95 2 1 年 。去 除文 摘 、 评 等 文献 类 型 , 述 统计 临 床 文献 、 理 论 探 讨 、 验 研 究 等 文 献 , 终 获 得 160篇 文 献 , 实 最 8 全部 有 主题词 标记 涉及 主题 词 210个 。其 中有 关 0 键词 标记 的文 献 12 8篇 , 0 涉及 关键 词 189个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