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3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与浓度的关系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与浓度的关系电离平衡是高中化学必修的一个专题,电离均衡与浓度的关系就是比较容易认知的知识点,备考强电解质还难一些,强电解质可以给大家增添很多疑惑,下面就强电解质和强电解质及其电离均衡予以系统剖析,协助大家更好地熟习电离均衡科学知识。
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电离均衡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
(2)电离均衡特点①动态平衡:电离过程和分子化过程并未停止。
②紧固维持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均衡创建后,溶液中弱电解质分子及其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都将维持维持不变。
③相对性:平衡建立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平衡发生相应的移动?(3)影响强电解质电离程度大小的因素a、决定因素: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决定)电离程度的大小(判断)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与弱电解质分子结构有关,取决于其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强弱,是该电解质分子的“本性”。
b、环境因素①浓度的影响:对于同一强电解质,通常溶液越稀,电离程度越大;将溶液吸收时,电离均衡向着电离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变小小,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质变小,但离子浓度变大(溶液体积变小的缘故)②温度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一般是吸热的,△h>0.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着电离方向移动,即电离程度增大。
(讲到电离度时必须指明条件(温度、浓度),温度若不注明,一般为25℃)③重新加入具备相同离子物质(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中加入与弱电解质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逆向移动?④化学反应(4)电离平衡常数在强电解质溶液中重新加入能够与强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出现反应的物质,可以并使电离均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a、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表示(酸用ka表示,碱用kb表示)b、电离常数的影响因素①电离常数随其温度变化而变化,但由于电离过程中热效应较小,温度发生改变对电离常数影响并不大,其数量及通常维持不变,所以室温范围内可以忽略温度对电离常数的影响。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九大知识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 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B- Ki=[ A+][B-]/[AB]7、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W= c[H+]·c[OH-]25℃时,[H+]=[OH-] =10-7 mol/L ; KW= [H+]·[OH-] = 1*10-14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KW〈1*10-14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KW 〉1*10-144、溶液的酸碱性和pH:(1)pH=-lgc[H+](2)pH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电离平衡

(越热越电离)
②浓度:
思考:
醋酸溶液中存在此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 +H+
1. 升高温度,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离子化方向 2. 加水,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 离子化方向
n(H+)、c(H+)如何变化?
增大 减小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5. 1mol/L的盐酸、醋酸、硫酸各
1L,分别加入足量的铁。 开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
________
硫酸>盐酸>醋酸
,
。
最终收集到的氢气的物质的量
硫酸>盐酸 = 醋酸 ______
6. 冰醋酸加水溶解并不断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 能力与加入水的体积有如下变化关系:试回答:
⑴“0”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 冰醋酸中只 存在醋酸分子,无离子。 ⑵a、b、c三点对应溶液的PH值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a﹥c﹥ b ⑶a、b、c三点中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C 。电 离平衡常数的关系 相等 . ⑷若使c点溶液中C(Ac-)、PH 值均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碱②加碳酸钠③加镁或锌
B.
C ( NH 4 ) C (OH )
C.
C ( NH 3 H 2 O) C ( NH 4 )
D.
C (OH )
4.相同温度下,两种稀氨水A和B,浓 度分别为0.2mol/L和0.1mol/L,
则A、B的OH-浓度之比为( B ) A.大于2 B. 小于2 C. 等于2 D. 不能肯定
[思考4]
1.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有何不同? 升温对二者的导电性有何影响?
*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
影响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

影响电离平衡知识点总结一、电离平衡的基本概念1.1 电离在溶液中,部分物质会发生电离。
电离是指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分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过程。
比如HCl分解成H+和Cl-。
一般来说,电离是由一些强酸、强碱和强电解质引起的。
1.2 电离平衡当溶质发生电离后,生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会相互吸引,形成一个平衡状态,这就是电离平衡。
在电离平衡状态下,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
1.3 离子浓度在电离平衡中,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通过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可以计算溶液的pH值、酸度和碱度等重要参数。
1.4 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可以用平衡常数(K)来描述。
平衡常数是指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浓度的倒数积与生成物浓度的倒数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偏移得越厉害,平衡越偏向生成物方向;反之,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反应倾向于反应物的方向,平衡越偏向反应物方向。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电离平衡的稳定程度。
1.5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很多,包括温度、压力、物质浓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溶液中离子的生成和消失速率,从而影响电离平衡的位置和稳定性。
对于了解和控制电离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离平衡在酸碱中和中的应用2.1 酸碱中和反应在溶液中,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电离平衡的位置。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可以调节溶液的pH值,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和物质的性质。
2.2 酸度和碱度在酸碱中和过程中,溶液的酸度和碱度会发生变化。
酸度和碱度是描述溶液中酸碱性质的重要指标,它们会影响溶液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
电离平衡的位置和稳定性对于酸度和碱度都有重要影响。
2.3 pH值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的重要参数。
pH值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直接的关系,可以通过测定溶液的pH值来了解电离平衡的状态和溶液的酸碱性质。
控制溶液的pH值对于许多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化学:离子平衡的必考知识点

⾼中化学:离⼦平衡的必考知识点概念(1)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在⽔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①电解质和⾮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能直接电离出⾃由移动的离⼦的化合物。
③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个条件即可,⽽对⾮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两个条件。
例如:H2SO4、NaHCO3、NH4Cl、Na2O、Na2O2、Al2O3(2)强电解质:溶于⽔或熔融状态下⼏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溶于⽔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
强电解质含有离⼦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关。
如BaSO4、CaCO3等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没有必然联系。
判断(1)物质类别判断: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多数盐、部分⾦属氧化物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少数盐和⽔⾮电解质:⾮⾦属氧化物、氢化物(酸除外)、多数有机物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电解质)(2)性质判断:熔融导电:强电解质(离⼦化合物)均不导电:⾮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3)实验判断:①测⼀定浓度溶液pH ②测对应盐溶液pH③⼀定pH溶液稀释测pH变化④同等条件下测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①电解质不⼀定导电(如NaCl晶体、⽆⽔醋酸),导电物质不⼀定是电解质(如⽯墨),⾮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定是⾮电解质。
②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定⽐弱电解质强。
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定⽐弱电解质强。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定义和特征:1.、电离平衡的含义:在⼀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弱电解质分⼦电离成离⼦的速率与离⼦结合成分⼦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和离⼦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
任何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都存在电离平衡,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具有该条件下的最⼤电离程度。
考点16电离平衡(知识点讲解) 2019高考化学考点必练Word版含解析

考点十六电离平衡知识点讲解【知识讲解】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和部分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大多数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①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②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抑制电离。
④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则促进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第一步为主)5、电离平衡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AB A++B- K=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典例1(2018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11月月考)常温下,有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c(Cl-)=c(CH3CO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用该醋酸和盐酸做导电性实验,盐酸的灯泡更亮。
B. 用水稀释相同倍数后醋酸溶液的pH小于盐酸C. 分别用水稀释相同倍数后,所得溶液中:c(Cl-)=c(CH3COO-)D. 醋酸溶液的pH大于盐酸【答案】B典例2(2019届浙江省杭州市建人高复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5℃时,甲、乙两烧杯分别盛有5mLpH=1的盐酸和硫酸,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c甲=2c乙B.水电离出的OH-浓度:c(OH-)甲=c(OH-)乙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pH:甲=乙D.将甲、乙烧杯中溶液混合后(不考虑体积变化),所得溶液的pH>1【答案】D【解析】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其pH相等说明氢离子浓度相等。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溶液的PH值的计算

4、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规律:
1.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用“ ”
2.强酸酸式盐电离时H+分开写,弱酸酸式盐电离时 H+不能拆开.
3.多元弱酸的电离 应分步完成电离方程式,多元 弱碱则一步完成电离方程式。
写出电解质NaCl、 NaHSO4、NaHCO3、 CH3COOH、 H3PO4的电离方程式 NaCl = Na++Cl- NaHSO4= Na++ H ++ SO42NaHCO3= Na++HCO3CH3COOH H3PO4 H++CH3COO- H ++H2PO42-
练习
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PH=10的氨水,稀释 NaOH < NH3 H 相同倍数,其PH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O ,
即弱碱在稀释时电离平衡被破坏,要不断电 离出OH-,所以稀释相同倍数后,其碱性应 比强碱强一些,因而PH值应大一些 如稀释后溶液的PH值仍然相同,则稀释 NaOH<NH3· 2O H 倍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
例: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 导电能力如图所示,请回答:(1)“o”点导电能力为 0的理由是 在O点处醋酸没电离,无离子存在 。
(2) a、b、c三点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 导 C 。 电 (3) a、b、c三点中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能 力 b (4)若使c点溶液中C(Ac-)增大,
关键:抓住氢离子进行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
强碱与强碱混合
例题:在25℃时,pH=9和pH=11的两种氢
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pH值等于多少? 关键:抓住氢氧根离子离子进行计算!
C、强酸与强碱混合
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电离平衡,听起来就有点高大上对吧?但实际上,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那么复杂。
想象一下,你在夏天的海边,阳光明媚,海风轻拂,喝着冰凉的椰子水,心情瞬间好到爆。
这时候,如果把“电离平衡”想象成一个海洋,那就是这个海洋里的水分子在不停地变化,水面上时而波光粼粼,时而又变得平静如镜。
电离平衡就像这个大海,里面的成分在不断地移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真是活灵活现。
要说的就是温度的影响。
想象一下,冬天的北风瑟瑟,空气冷得让人直打哆嗦。
这时候,你的热水壶里煮水的声音多么诱人啊!一旦水变热,分子们就像是被施了魔法,跳得欢快得不得了。
电离平衡同样如此,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分子运动得更加剧烈,电离的程度也随之增加。
要是温度降低,那就像是海水变成了冰,分子们乖乖地呆在原地,不再活跃了。
哎,这可真是电离平衡里的冷暖变化,变化无常,让人琢磨不透。
再来聊聊浓度,这可是影响电离平衡的重要角色。
想象一下,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而如果某个地方人特别少,感觉冷清得很。
浓度高的时候,电离反应会更容易发生,就像一大堆人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气氛热火朝天;反之,当浓度低时,反应就变得慢吞吞的,像是在开慢车,甚至可能让人觉得无聊。
想要提高反应速度,增加浓度就是个不错的主意。
这就像在派对上,如果人人都在热聊,那氛围简直炸裂。
说说压力。
哈哈,听起来像是工作上的烦恼,其实在化学中也有大用处。
对于气体反应来说,压力的变化可不是小事。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小房间里,突然来了一大堆朋友,瞬间空气都变得紧张了。
电离平衡也是一样,压力升高,气体分子被挤得更紧,碰撞频率增加,自然反应也就加速了。
想想看,哪种情况更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当然是那种“人多好办事”的局面。
压力低时,气体分子自由得多,反应速度就会放慢,简直是让人懒洋洋的状态。
然后,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催化剂。
这个就像是派对上的DJ,能够调动全场的气氛。
催化剂参与反应,但本身又不被消耗,真是太神奇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讲]增大弱电解质电离出的某离子的浓度,电离平衡向将向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减小;减小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浓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增大。
④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影响平衡移动,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以使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思考与交流]分析一元弱酸或弱减的电离平衡,完成下列问题:
4.弱酸和弱碱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由于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与强电解质不同。试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课题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3课时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总课时: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能掌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了解酸碱电离的本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
①H2CO3②Al(OH)3③NaHCO3④HClO
[小结]强电解完全电离,用“==”,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电离为主。而多元弱碱则不分步。对于酸式盐的电离要格外注意,强酸的酸式盐要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盐电离的是酸式酸根。
板书设计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板书]3.影响因素:
(
[讲]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因此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增大。
[板书](2)外因:
①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同一弱电解质,增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但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将向电离方向移动,且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是虽然电离程度变大,但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变大。
4.影响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2)外因:
①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溶液稀释有利于电离
③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课后反思
教学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
实物展示、启发诱导、引导归纳、自学、讲述。
教学设想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问]哪些条件改变可引起化学平衡移动?
在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4++OH-下列几种情况能否引起电离平衡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①加NH4Cl固体②加NaOH溶液③加HCl④加CH3COOH溶液⑤加热⑥加水⑦加压
[答案]①逆向移动②逆向移动③正向移动④正向移动
⑤正向移动⑥正向移动⑦不移动
[讲]加水时,会使单位体积内NH3·H2O分子、NH4+、OH-粒子数均减少,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会向粒子数增多的方向,即正向移动。但此时溶液中的NH4+及OH-浓度与原平衡相比却减小了,这是为什么呢?请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说明。因为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只会“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能“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