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斜坡变形破坏
例析不稳定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

例析不稳定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延安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延河、洛河及其各级支流纵横交错,支毛沟密布,宏观地形极为破碎。
每一条沟谷的形成和存在,都必然伴随着斜坡的出现,由此决定了斜坡在区内广泛分布的特点。
区内斜坡多为黄土斜坡,其余为基岩斜坡。
黄土质地疏松,工程地质性质软弱,垂直节理发育;基岩中垂直或近于垂直的节理裂隙十分发育,并与层面相交,从而导致基岩整体性很差。
在这样的岩性构成条件下,不稳定斜坡大量存在,特别是在黄土沟谷源头、沟谷上游、基岩高陡斜坡、滑坡后缘滑壁、沟谷侵蚀岸等地带广泛分布,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研究不稳定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有效的对其进行防治很有必要。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有斜坡岩土类型及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
除此以外,还有岩石风化,地表水和大气水的作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分为两大方面,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斜坡岩土的类型和性质,岩土体结构等;外在因素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和大气的作用,岩石风化,地震以及人为因素等。
对斜坡稳定性有影响的最根本因素为内在因素,它们决定斜坡变形破坏的形式和规模,对斜坡的稳定性起着控制作用。
外在因素则只有通过内在因素才能对斜坡稳定性的变化起到促进作用,促使斜坡变形破坏的发生和发展。
但是外在因素变化频繁,其作用有时很强烈,会成为斜坡破坏的直接原因。
斜坡变形破坏实质就是斜坡内应力状态发生变化。
斜坡应力状态的变化,使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局部应力集中超过了该部位岩体的容许强度,引起局部剪切错动,拉裂并出现小位移,但还没有造成整体性的破坏,这就是斜坡的变形。
当斜坡变形进一步发展,破裂面不断扩大并互相贯通,使斜坡岩土体的一部分分离开来,发生较大位移,这就是斜坡的破坏。
斜坡变形和破坏是斜坡失稳的两个阶段,它们是互相联系又是有区别的。
前者以坡体中未出现贯通性的破裂断面为特点;而后者在坡体中已出现贯通性的破裂面,且使斜坡的一部分岩土体以一定的加速度发生位移。
第五章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而向坡内逐渐变为三向受力状
态。
二
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初始应力场、尤其水平剩余应力使坡体中主应力迹线的 分布形式有所不同,明显改变了各应力值的大小;使应 力分异现象加剧,尤其对坡脚应力集中带和坡面张力带 的影响最大。
• 1963 年 267m 高 双 曲 拱 坝
瓦 依 昂 滑 坡 发 生 前 的 大 坝
1985年6月12日凌晨3时45分。位于 三峡西陵峡中的新滩镇,突然间山 崩地裂,霎时,乱石飞迸,烟尘滚 滚,平静的峡谷被搅弄得天昏地暗, 直到4时20分才慢慢平息下来。滑坡 的体积约3000余万立方米,滑坡体 前部的土石堵塞了长江江面约1/3, 江心激起的巨浪高达80多米,涌浪 波及上下游共42公里的江段。 运动速度10m/s,最大运动距离80m 由于预报及时,撤离措施果断有效, 使首当其冲的新滩镇475户居民1371 人无1人伤亡
2008.5.12
1963年10月夜间发生在意大利北部山区的Vajont水库,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 的滑坡灾害。 该水库库容10亿立方米,坝高267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双曲拱坝。 水库蓄水造成水库岸坡地下水位的相应抬高,地质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2.6亿立 方米的石灰岩山体以20M/S以上的速度滑入水库。 最大涌浪高度250M,越过坝顶高度达150M,库水迅猛泻向下游。洪水摧毁了下 游数公里以内的5个村庄,2600人在梦中死亡。该水库也因滑坡填入而报废。
(3)坡顶AB
(5)坡高H (7)坡体M
(4)坡脚C
(6)坡角
洒勒山滑坡
甘肃省 东乡县 四川省 云阳县 陕西省 韩城市 湖北省 秭归县 甘肃省 天水市 云南省 昭通县 湖北省 巴东县
第五章斜坡变形破坏

•
斜坡具有坡面、坡顶、坡肩、坡脚、坡 角和坡高等形态要素。 坡面:斜坡的临空斜面;
•
•
•
坡顶面:斜坡顶部缓坡面或水平面;
坡肩:坡面与坡顶面的转折部位;
•
•
坡脚:斜坡最下部与水平地面相接部位;
坡角:坡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
坡高:坡肩与坡脚间的垂直高度。
斜坡变形破坏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人 类活动作用下,斜坡岩土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或 失稳的一种现象。 斜坡破坏系指斜坡岩(土)体中已形成贯通 性破坏面时的变动。 而在贯通性破坏面形成之前,斜坡岩体的 变形与局部破裂,称为斜坡变形。 斜坡中已有明显变形破裂迹象的岩土体, 或已查明处于进展性变形的岩土体,称为变形 体。
集中带;
• 5.2 斜坡应力分布特征
斜坡平面形态对其应力状态也有明显影 响:三维分析表明,凹形坡应力集中明显减 缓;圆形或椭圆形矿坑边坡,坡脚最大剪应 力仅只有一般斜坡的二分之一左右;当水平 地应力平行于椭圆形矿坑长轴时,应力集中 程度较平行于短轴方向缓和。这些特征对露 天采坑边坡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5.2 斜坡应力分布特征 三、岩土特征和结构的影响 岩土体的变形模量(弹性模量)(E0)对 均质坡体的应力分布并无明显影响; 波松比(μ)可以改变主应力(σx)和剪 应力(τxy)的分布,引起张力带变化: μ增大, 坡面和坡顶张应力带扩展;而在坡底则相反, μ增大,张应力带收缩。
注意,当斜坡中侧向剩余应力值很高时, 这种影响就被掩盖了。可见,均质坡中,岩土 材料性质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是很微弱的。
• 5.3.2
•
斜坡破坏基本类型
斜坡破坏的分类,国内外已有许多不 同的方案。近年来,国际工程地质协会 (IAEG)滑坡委员会建议(D.M.Cruden, 1989)采用瓦纳斯的滑坡分类(D.Varnes, 1978)作为国际标准方案。
浅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浅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斜坡在各种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不断地改变着坡高和坡角,使坡体内应力分布发生变化。
当组成坡体的岩土体强度不能适应此应力分布时,就产生了斜坡的变形破坏作用。
尤其是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使自然斜坡发生急剧变化。
斜坡的稳定程度也变化极大,往往酿成灾害。
斜坡的变形与破坏,实质上是由斜坡岩土体内应力与其强度这一对矛盾的发展演化所决定的。
由于斜坡变形破坏,给人类和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在国内外不乏其例。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所制约,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活动强烈,危害严重。
因此了解斜坡变形破坏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类型以及其防治措施对于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
1斜坡变形破坏的类型(The type of slop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斜坡的变形与破坏,可以说是斜坡发展演化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变形属量变阶段,而破坏则是质变阶段,它们是一个累进破坏过程。
这个过程对天然斜坡来说时间往往较长,而对人工边坡来说时间则较短暂。
1.1斜坡变形(Slope deformation)斜坡变形按其机制可分为拉裂、蠕滑和弯折倾倒三种型式。
1.1.1拉裂(Tensile crack)在斜坡岩土体内拉应力集中部位或张力带内,形成的张裂隙变形型式称拉裂。
这种现象在由坚硬岩土体组成的高陡斜坡坡肩部位最常见,它往往与坡面近乎平行(见图一),尤其当岩体中陡倾构造节理较发育时,拉裂将沿之发生、发展。
拉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上宽下窄,以至尖灭;由坡面向坡里逐渐减少。
拉裂还有因岩体初始应力释放而发生的卸荷回弹所致,这种拉裂通常称为卸荷裂隙。
拉裂的危害性是:岩土体完整性遭到破坏;为风化营力深入到坡体内部以及地表水、雨水下渗提供了通道。
它们对斜坡稳定均是不利的。
图一斜坡拉裂示意图1.1.2蠕滑(Creep slip)斜坡岩土体沿局部滑移面向临空方向的缓慢剪切变形称蠕滑。
蠕滑发生的部位,在均质岩士体中一般受最大剪应力迹线(见图二)控制,而当存在软弱结构面时,往往受缓倾坡外的弱面所控制。
工程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 第5章(2)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2月24日星期 四3时11分22秒 03:11:2224 December 2020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3时11分22秒 上午3时11分03:11:2220.12.24
•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0.12.2420.12.2403:1103:11:2203:11:22Dec-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3:11:2203:11:2203:1112/24/2020 3:11:22 AM
•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2403 :11:220 3:11De c-2024 -Dec-2 0
•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3:11:2203:11:2203:11Thur sday, December 24, 2020
•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3时11分 22秒T hursday, December 24, 2020
•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2.242020年12月 24日星 期四3时11分22秒20.12.24
谢谢大家!
•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12.2420.12.24Thursday, December 24, 2020
式中:L为滑弧全长。
最危险滑面的确定:
对于均质粘性土斜坡最危险滑动面应通过坡脚,圆心 O的位置按以下步骤确定: (1)根据下表中坡角值查1和2,找出0点
(2)按下图所示确定E点;
(3)连接EO,在EO的延长线上取一系列圆心O1, O2,…,On; (4)分别计算O1,O2,…,On所对应滑动圆弧上的 稳定性系数K1,K2,…,Kn,联其端点,所得曲线上 最小的Kmin值所对应的Om点,即为最危险滑弧圆心。
第八章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2)在坡顶面和坡面的某些部
1
位,坡面的径向应力和坡顶面
的切向力可转化为拉应力,形
成张力带,易形成与坡面平行
的拉裂面。
3.与主应力迹线偏转相 联系,坡体内最大剪 应力迹线由原来的直 线变成近似圆弧线, 弧的下凹方向朝着临 空方向。
4.坡面处由于侧向压力 趋于零,实际上处于两 向受力状态,而向坡内 逐渐变为三向受力状态。
天然斜坡:沟谷岸坡、山坡 人工边坡:露采边坡、基坑边坡……
岩坡 土坡
斜坡基本要素
(1)坡面 (3)坡脚 (5)坡高H (7)坡顶面
(2)坡肩 (4)坡体 (6)坡角 (8)坡顶面
坡
坡顶面
肩
坡
坡体 面
坡高(H ) 坡底面 坡
脚 坡角(β)
滑坡、崩塌是我国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不断诱发和加剧灾难性滑坡的发 生
(3)切层滑坡:多发生在岩层近 于水平的平迭坡,构造面控制
3、按滑坡体规模大小分类 (1)小型滑坡:体积小于10×104m3 (2)中型滑坡:体积介于10×104—100×104m3 (3)大型滑坡:体积介于100×104—1000×104m3 (4)特大型滑坡:体积大于1000×104m3
4.按滑动面深度分类 (1)浅层滑坡(<6m) (2)中层滑坡(6~20m) (3)厚层滑坡(20~50m) (4)巨厚层滑坡(>50m)
(3)坡底宽度:当W<0.8H时,坡脚最大剪应力随底宽↓而急剧↑ 。 当W>0.8H时,则保持为一常值(称为“残余坡角应力”)
(4)坡面形态:平面上的凹形坡,应力集中明显减缓。 圆形和椭圆形边坡,坡脚最大剪应力仅为一般斜坡的1/2。 当水平应力平行于椭圆形矿坑长轴时,应力集中较缓和。
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其识别-贵州讲课-文档资料

边坡变形破坏主要地质力学模式
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地质力学模式: 蠕滑(滑移)一拉裂; 滑移—压致拉裂; 弯曲一拉裂; 塑流一拉裂; 滑移一弯曲。
这些斜坡变形地质力学模式,揭示了斜坡发展 内在的力学机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斜坡岩 体最终破坏的可能方式与特征。
实践证明,斜坡变形破坏地质力学模式与斜坡 岩(土)结构类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成生联系。各类 模式有自身的形成和演化规律,演化过程中表现出 阶段性特征。不同发展阶段其外形和内部结构特征 有所区别。这些特征可作为判别斜坡是否已发生变 形和其变形所处阶段的地质依据。这往往是斜坡稳 定性地质分析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建模(建立概念 模型)分析的重要依据。
锁固段型滑坡
内部锁固段型滑坡(三段式滑坡) 中部锁固段型滑坡(关岭型滑坡) 前缘锁固段型滑坡(武隆型滑坡)
深层倾倒型滑坡 滑移-弯曲型滑坡 阶梯状蠕滑-拉裂滑坡 陡裂控坡型滑坡 支撑拱型滑坡(堆积层滑
坡)
暴雨平推式滑坡
单级平推式滑坡 多级平推式滑坡
强震溃滑型滑坡 切坡减载型滑坡
“锁固段”型滑坡
(1)由边坡应力分异形成的拉裂:内在本质是河流下切或边 坡开挖过程中,坡体卸荷,导致坡顶出现拉应力,从而导致岩体 拉裂;进一步可分为纯张裂和压致张裂;
(2)由斜坡蠕滑变形导致的拉裂: (3)由采空区塌陷导致的拉裂; (4)由采空区诱导的拉裂; (4)复合型拉裂。
(1)由边坡应力分异导致的拉裂
σ1+3σ3>=0
(2)由边坡蠕变导致的张裂
u
u
u
主要特点
(1)破裂主要是由于斜坡的蠕变变形导致,分布于坡体 中上部;
(2)随时间是持续发展的,其出现一般意味着斜坡变形 处于发展阶段;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由于斜坡变形破坏,给人类和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在国内外不乏其例。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所制约,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活动强烈,危害严重。
因此,必须对斜坡的变形破坏采取防治措施。
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下滑力,提高斜坡抗滑能力;2消除、削弱或改变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各种因素;3防御和绕避措施。
以下将重点介绍降低下滑力,提高斜坡抗滑能力,包括刷方减载和抗滑工程。
1刷方减载降低下滑力主要通过刷方减载,在刷方时必须正确设计刷方断面遵循“砍头压脚”的原则(如图1)。
特别注意不要在滑移—弯曲变形体隆起部位刷方,否则可能加速深部变形的发展。
图1 边坡“砍头压脚”2抗滑工程抗滑工程是提高斜坡抗滑力最常用措施,主要有挡墙、抗滑桩、锚杆(索)和支撑工程。
2.1挡墙挡墙也称挡土墙,是防治滑坡常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并与排水等措施联合使用(如图2)。
它借助于自身的重力以支挡滑体的下滑力。
挡墙是目前整治中小斜坡滑动应用最广泛的措施之一。
根据斜坡滑动性质、类型和挡墙的受力特点、材料和结构的不同,挡墙可分为重力式抗滑挡墙、锚杆式抗滑挡墙、加筋土抗滑挡墙、板桩式抗滑挡墙。
图2 挡墙2.2抗滑桩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如图3)。
抗滑桩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递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从而使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的工程结构。
抗滑桩按材质分为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按结构形式分普通桩、单锚点桩(即目前通常称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按截面形式分圆形桩、矩形桩等。
通常所说的抗滑桩为钢筋混凝土桩,抗滑桩是我国铁路部门20世纪60年代开发、研究的一种抗滑支挡结构。
抗滑桩的出现是抗滑结构工程的一大发展,由于抗滑桩有施工量小,施工安全可靠,布置灵活便利,适应性强,可抵抗较大的滑坡推力等优点,很快在滑坡整治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滑坡形态要素 1.滑坡体(滑体)(Landslide mass):与母岩脱 离经过滑动的岩土体或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 2.滑坡床(滑床)Landslide bed):滑坡体之下 未经滑动的岩土体。 3.滑动面(带)(slide(slip) surface ):滑坡体与 滑坡床之间的分界面。 4.滑坡周界(landslide perimeter):滑坡体与其 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二.斜坡破坏:当变形进一部发展,破裂面不断扩 大并相互贯通,使斜坡岩土体的一部分与母体分 离,发生较大的位移。 变形和破坏是斜坡失稳的两个阶段,二者相互联系 又有区别:联系:破坏是变形的进一步发展。区 别:破坏出现贯通性的破坏面,变形没有;破坏 发生明显的位移。 斜坡破坏主要有剥落、崩塌和滑坡。
第四节 崩塌
坡角:随坡角变大,坡面附近张力带范围也随之扩大和 增强。 坡底宽度:可用W(谷底宽度)/H(坡高)值表征,计算 标明,当W/H小于0.8时,随此值减小,坡脚剪应力增 大;而当其值大于0.8时,影响减弱以至不变化。 斜坡平面形态可分为平直形、内凹形和外凸形等。一般 内凹形斜坡由于两侧的支撑作用,应力集中程度明显 减弱,坡脚的剪应力较小。圆形和椭圆形边坡坡脚最 大剪应力仅为一般斜坡的一半。 3.斜坡岩土体特征和结构构造的影响 岩土体弹性模量对均质坡应力分布无明显影响,而泊松 比可改变主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引起张力带变化。
二.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1.原始(初始)应力状态的影响 主要是水平构造应力的影响,它能使斜坡应力集 中和分异现象加剧,尤其对坡肩附近张力带的 发展影响明显,水平构造应力愈大则影响愈大。 2.坡形的影响:坡高、坡角、坡底宽度和斜坡平 面形态对斜坡应力分布有一定影响。 对斜坡应力分布影响: 坡高:坡内各处应力值均随坡高增高而增大。
第二节 斜坡应力分布特征
原始应力状态: 一.斜坡应力状态的变化 一般认为,仅在自重应力的 情况下,未形成斜坡前岩 H 土体中的主应力(初始应 1 原始应力状态: 力)呈铅直与水平状态, 3 即铅直应力为最大主应力, 1= H 水平应力为最小主应力。 斜坡形成后,岩土体应力状 3= H 态较前发生如下主要变化: 1- 1.主应力迹线发生变化。总 体表现为愈近临空面(坡 面)最大主应力愈接近平 行于临空面最小主应力则 与之正交,向坡体内渐恢 复初始状态。
湖北秭归县新滩滑坡 1985年6月12日凌晨,新 滩江家坡至广家岩1300万立方米滑坡体高速向下 滑动,新滩镇这个千年古镇顷刻之间被推入长江。共 有1569间房屋、780亩农田、77艘船只被毁, 直接经济损失832万元。滑坡产生的260万立方 米土石高速入江,过江首浪高达70米,江中涌浪达 39米,使上、下游各110公里的江段内96条船 只沉没,损失惨重,长江也因此断航一周,造成经济 损失1亿多元。由于预报准确,抢险及时,无一人伤 亡。
湖北远安盐池河磷矿崩塌
第五节 滑坡
一、概念 斜坡岩土体沿贯通性的剪切破坏面(带),产生以水平 运动为主的滑移现象称为滑坡。 滑动先缓慢后整体快 速向下。 特征:常为较深层的破坏,滑移面深入到坡体内部以至 坡脚下,质点位移水平方向大于垂直方向,有依附面 (即滑移面)存在,滑移速度较慢,具整体性,在平 缓斜坡仍可发生。 滑坡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坡体内已存在贯通性 的破坏面或带;2)下滑体沿滑动面的下滑力必须大于 沿该面的抗滑力。前者在边坡的各种变形中逐渐形成, 后者则在各种触发因素作用下而产生。
This is a view of the landslide from upstream (Vaiont Landslide, Italy)
The Landslide Problem
Landslides constitute a major geologic hazard because they are widespread, occur in all 50 states and U.S. territories, and cause $1-2 billion in damages and more than 25 fatalities on average each year. Landslides pose serious threats to highways and structures that support fisheries, tourism, timber harvesting, mining, and energy production as well as general transportation. Expansion of urban and recreational developments into hillside areas results in ever increasing numbers of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properties that are threatened by landslides. Landslides commonly occur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earthquakes, volcanoes, wildfires, and floods. Effects of these disasters exacerbate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efforts. Growth of urban areas and expanded land use elsewhere have in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landslide disasters.
三、实例——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崩塌 1980年6月3日,湖北省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突然发 生了一场巨大的岩石崩塌。山崩时,标高 830m的鹰嘴崖部分山体从700m标高处俯冲到 500m标高的谷地。在山谷中乱石块覆盖面积 南北长560m,东西宽400m,石块加泥土厚度 30m,崩塌堆积体共100万m3,最大岩块约有 2700t。顷刻之间,盐池河上筑起一座高达 38m的堤坝,构成了一座天然湖泊。乱石块把 磷矿的五层大楼掀倒,掩埋、死亡307人,还 毁坏了该矿的设备和财产,损失十分惨重。
5.滑坡壁(slip cliff):滑坡体后缘和不动体脱开暴露在外 的分界面。是滑坡体后部滑下形成的陡壁,坡角35— 80度。平面上呈圈椅状。 6.滑坡台阶(slip terrance)(台地):滑坡体下滑时各部 分速度不同在表面而形成的一些错台 7.封闭洼地(close depression):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 间拉开形成的沟槽, 8.滑坡舌(slip tongue)(滑坡前缘):滑坡体前部伸出如 舌状的部位。往往伸入河谷、河流。 9.滑坡裂隙(landslide crack):滑坡体在滑动时各部分受 力性质和大小及滑速不同产生的裂隙。有拉张裂隙、 剪切裂隙、鼓张裂隙和扇形裂隙。 10.滑坡轴landslide axle)(主滑线):滑体滑动速度最 快的纵向线,她代表整个滑坡的滑动方向。
一、概念:斜坡前缘部分岩土体被陡倾的张性破坏面(拉裂面)和 其它结构面分割,突然突然脱离母体而快速位移,并以垂直运动 为主,翻滚、跳跃和坠落而下,堆于崖下,即为崩塌。崩塌多发 生在陡倾的岩质边坡中,在垂直节理发育的黄土边坡也可能发生。 崩塌的特征:一般发生在高陡斜坡(60°以上)的坡肩部位,质点 以垂直运动为主,无依附面,运动突然、快速。
土坡H 岩坡8m
10m
土坡5m
岩坡H< 8m 土坡H< 5m
H<5m H<10m
缓坡 <150
3. 斜坡的基本要素
(1)坡面AC (2)坡肩A (3)坡顶AB (4)坡脚C
坡面形态:内凹型,外凸型 直线型,复合型
A
B
M C
H
(5)坡高H
(7)坡体M
(6)坡角
3. 斜坡变形破坏的原因 1)内部因素:斜坡内部应力状态的变化、岩土体强度。 2)外部因素:各种自然或人为的内、外动力环境的影响。 4. 研究的任务:斜坡稳定性的评价和预测;为设计合理的人工边坡及制 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第五章 斜坡变形破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概述 斜坡应力分布特征 斜坡变形破坏类型 崩塌 滑坡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 斜坡稳定性的评价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
第一节 概述
斜坡上的土石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有自动降低其重力 势能的趋势。在自然降低其势能的长期地质变化过程 中,边坡土石体会不断产生变形,并促使边坡土石体 从逐渐出现一些微观破坏发展到最后出现许多断裂、 裂隙面,使原有边坡体的稳定性大大降低。这些低稳 定性的边坡体如果受到诸如地震、地表水和地下水冲 刷、水动力作用以及某些人为因素影响时,就可能会 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平衡和稳定,并发生突然滑塌或 其它形式的破坏,形成严重的地质灾害。自然边坡的 破坏常是各种地质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整个作 用过程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但其最后的破坏却 具有突发的特点,并常常具有很大的毁坏性和灾难性。 边坡体的最后破坏常是由其它因素触发引起的,如暴 雨、地震及人类的不当工程活动等。
5.危害: 如意大利瓦依昂水库左岸大滑坡:1963.10.9,体积为 2.7~3.0亿立方米的滑坡体以28m/s速度发生整体下滑, 激起的涌浪达250m,有1200~1500万m3的水被挤过 坝顶冲向下游,下游一村镇被冲毁,约2400人死亡, 当时正施工的60名工作人员无一幸免。尽管设计安全 系数余量较大,施工质量较好,该拱坝除坝顶左肩外 基本未受严重破坏,但滑坡体将坝前1.8km的一段水库 完全填满,使得该水库不得不废弃。
第三节 斜坡变形破坏类型
一.斜坡变形:由于应力状态的变化,当局部应力超过该部位岩土体的 容许强度时,引起局部剪切错动、拉裂并出现小位移,但还未造成 整体性的破坏。 斜坡变形的主要方式 1.拉裂:在斜坡岩土体内拉应力集中部位或张力带内,形成张裂隙的 变形。此现象常见于由坚硬岩土体组成的高陡斜坡坡面、坡肩和 坡顶部位,一般与坡面近平行。 拉裂的空间分布特点:上宽下窄以至尖灭,倾角较陡,从坡面到坡 内逐渐减少。 卸荷回弹亦可形成拉裂,此拉裂称卸荷裂隙。 2.蠕滑:斜坡岩土体沿软弱面(层)向临空方向缓慢剪切变形称蠕滑。 它是在斜坡应力长期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变形。 3.弯曲(折)倾倒:由陡倾或直立板(片)状岩体组成的斜坡,当岩 层与坡面平行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向临空方向弯曲、折裂并逐 渐向内发展,此重变形称为弯曲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