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成因与控制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世界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由于大气污染物中悬浮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从而受到各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粒径小于10um的颗粒物(即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是悬浮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因此,国际上很重视对PM10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了空气中PM10的质量标准。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于1985年将原始颗粒物指示物质由总悬浮颗粒物(TSP)项目修改为PM10,我国也于1996年规定了PM10的二级质量标准为100ug/m3。随着认识的发展,美国环保局在1997年再一次修改美国国家大气质量标准,规定了PM2.5的最高限制值,以降低这些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北京等大都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PM10的污染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部门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1.PM10的基本特性、污染现状 1.1 PM10的基本特性 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um以下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不能靠自身的重力降落到地面,因此,又被称为“飘尘”,它空气中可漂浮几天,甚至几年。其在空气中的迁移特性及最终进入人体的部位都主要取决于颗粒物的粒径大小。研究表明,10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鼻腔,7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咽喉,小于2.5um的颗粒物(即PM2.5)则可深达肺泡并沉积,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导致与心和肺的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 目前已知的PM10的化学成分包括可溶性成分(大多数为无机离子,如硫酸根、硝酸根离子等)、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等、微量元素、颗粒元素碳等,有时PM10上还吸附有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对PM10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化学成分越复杂、毒性越大。这是因为小颗粒的比表面积大,更容易吸附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并使这些有毒物质有更高的反应和溶解速度。 1.2PM10的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对几个大城市检测结果表明比美国1997年颁布的标准值高2.8-9.7倍。由此可见,控制PM10污染,减少PM10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2.PM10对环境的影响 虽然大气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对环境的危害极大。轻者污染建筑物表面,影响市容,重者对能见度、温度等均产生重要影响。 2.1PM10对能见度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就一直是环保部门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在大气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颗粒物对城市大气光学性质的影响可达99%。大量的研究表明, PM10和PM2.5的性质与能见度的降低密切相

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分析

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分析 伴随着中国粗放式制造业扩达到极限,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奠定。然而,在人均GDP 达到5000美金这一中等发达水平的时候,中国同时也进入了环境压力高峰。如果说四万亿之前的环境污染还只是个别局部现象,而今就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了。2012年入冬以来的全国性雾霾天气,再清楚不过地揭露了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生态的极端脆弱性。当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蓝色的天空都成为民众的奢望之时,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之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随之带来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在各类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围不断扩大,现已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遍及、广西、、、、、、、、、、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如、、等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那么,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究竟是来自燃煤还是机动车排放? 我通过比较2011年与2012年环保部公布的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数据,分析大气污染主要来源,进而得出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究竟是来自燃煤还是机动车排放。这可以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地治理措施,限制燃煤的使用还是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更好地分配治理大气污染投入地资源,投入哪方面更多资源,使资源不置过多浪费。 2011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674 509.3亿立方米(标态)。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 217.9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 017.2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1.0%;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200.4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二氧化硫排放量0.3万吨。 2012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635519亿立方米(标态),集中式废气排放量36832.3亿立方米(标态)。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117.6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11.7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3%。城镇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205.7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7%。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二氧化硫排放量0.3万吨。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后答案 (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六章除尘装置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第一章 概 论 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 29.1%1001 97.2894 .3900934.0%=???=Ar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 .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 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 ppm 20.3643 .44281000.43 =??-。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 解:1)ρ(g/m 3 N )3 3 4/031.110 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 33 4/1070.610 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 1.4 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500cm 3,假若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为200g μ/m 3,试计算每小时沉积于肺泡内的颗粒物质量。已知该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降系数为0.12。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 1.5 设人体肺中的气体含CO 为2.2×10-4,平均含氧量为19.5%。如果这种浓度保持不变,求COHb 浓度最终将达到饱和水平的百分率。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91 号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5月10日经省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2013年6月9日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大气颗粒物污染,着重解决以细颗粒物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问题,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防治施工、物料堆放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强化工业烟尘、粉尘污染防治,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削减大气颗粒物排放总量。 第四条排放大气颗粒物的单位和个人是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投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体制和机制,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业烟尘、粉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城市园林绿化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监督管理城市道路积尘、绿化养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施工及其物料堆放、装卸、运输等产生扬尘的污染防治工作,负责渣土处置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

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燃煤污染物的控制和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燃煤污染,促进大气环境的改善,只能不使用燃煤,利用不含硫和碳元素的资源和燃料,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充分的能量保障,根据我国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能源结构以及能及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现实情况,在尽可能减少使用燃煤的基础下,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燃煤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更好的保护大气环境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出。 对于燃煤烟气中的烟尘、微粒等微小型的污染物,应使用除尘设备,利用各种除尘仪器和方法,使其从烟气中脱离出来。而对于气态污染物,则有相对较多的处理方法,比如冷凝、吸收、吸附、燃烧、催化、转化等方法,下面我们总结集中产检有毒物质的控制方法: 1.1、含SO2烟气的控制方法 1.1.1 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含硫成分较低的煤炭,但由于其价格较高,所以成本过高。 1.1.2 在现有条件下,烟气脱硫方法是防止SO2污染的最行之有效方法之一,常见得脱硫方法有三种: ①氨硫氨法,要求焦化厂的烟气与氨量中SO2反应时氨量保持平衡的所需的条件下,用焦化煤气与烧结烟气脱硫脱氨相结合在一起的工艺和技术。②钢渣石膏法,利用钢渣制

成的乳液作为吸收剂,含大量杂质的石膏(纯度47%)副产品,因常无使用价值废弃。③石灰石膏法,利用石灰石或石灰,配制成乳液作为吸收剂并对石膏进行回收。 1.2 含NOx烟气的控制方法 1.2.1 对燃烧过程进行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段燃烧、乳化燃烧、沸腾燃烧、烟气再循环等。 1.2.2 用对催化还原、液体吸收和吸附烟气进行烟气净化处理:①在高温(200~400℃)和催化剂(V2O5-Al2O3或Fo2O3-Al2O3)作用下,用氨将NOx还原为N2;②用盐或碱、酸、水的水溶液来净化烟气中的NOx,存在燃煤烟气量大的问题;③吸附法有脱氮的效果,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但运转费用高,投资大。 1.3 控制含CO2和CO的具体办法 1.3.1 控制CO2的根本方法是燃烧不含碳的煤或其他能源,更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有效方法,但按照我国现在的发展现状只能尽量少烧煤。 1.3.2 控制CO的方法,根本在于改善燃烧环境和燃烧过程,使CO完全燃烧氧化成CO2。最后,并利用高烟囱进行排放处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大气污染系: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空燃比: 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二、填空题 1、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的途径:表明接触、食入含污 染物的物质和水、吸收被污染的空气。 2、湿法脱硫技术包括: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海水烟气脱硫技术、湿式氨法烟气脱硫。 3、目前,常用的除尘器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四种。 4、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是气体扩散、气体吸收、 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 5、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是: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 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三、简答题 1、简述双模理论模型的基本要点?答:(1)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 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气膜和液

膜。溶质必须以分子扩散形式从气流主体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而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的浓度总是相互平衡,即界面上不存在吸收阻力。 (3)在层膜以外的气相和液相主体内,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溶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即认为主体内没有浓度梯度存在,也就是说,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层膜内。 2、大气分为哪几层?分别有么特点?答:(1)对流层:a 虽然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水蒸气,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天气变化最复杂。b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c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主要是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匀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D 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气温虽高度增高而增高,集中了大部分臭氧,吸收紫外光,保护地球。 (3)中间层: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 (4 )暖层:分子被高度电离,存在大量的粒子和电子。(5) 散逸层:气温很高,空气很稀薄,空气离子的运动 速度很高。 3. 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时,吸附剂应具有哪些条件? 答:a.要有巨大的内边面积。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 PM2.5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 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 细菌等。 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 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 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 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 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 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 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为无色透明气体, 有刺激性臭味。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是最常见、最简单、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 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NO2) 高温下棕红色有毒气体。在常温下(0~21.5℃)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 氮混合而共存。有毒。有刺激性。二氧化氮在臭氧的形成过程中 起着重要作用。人为产生的二氧化氮主要来自高温燃烧过程的释放,比如机动车尾气、锅炉废气的排放等。工业生产过程也可产生一些 二氧化氮。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参考答案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 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 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1<Re p<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Re p<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 D )是对吸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附件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 一、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相关措施,供各有关方面参照采用。 (三)环境空气中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细颗粒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扬尘、油烟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前体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应针对其成因,全面而严格地控制各种细颗粒物及前体污染物的排放行为。 (四)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的生成与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有密切关系,防治污染应以持续降低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为目标,采取“各级政府主导,排污单位负责,社会各界参与,区域联防联控,长期坚持不懈”的原则,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变革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不断减少各种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量。 —2—

(五)防治细颗粒物污染应将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扬尘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作为重点,强化源头削减,实施分区分类控制。 二、综合防治 (六)应将能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优先领域,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居民日常生活使用。在大型城市应不断减少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限制高硫份或高灰份煤炭的开采、使用和进口,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燃烧煤炭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七)应将防治细颗粒物污染作为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规划的目的之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开展城市生态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八)应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必要时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采取限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布空间格局。 (九)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超标的城市,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制定达标规划,明确各年度或各阶段工作目标,并予以落实。应完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污染来源解析,编制各地重点污染源清单,采取针对性的污染排放控制措施。应以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依据,建立污染排放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和改善工作机制。 三、防治工业污染 (十)应将排放细颗粒物和前体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作为 —3—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朱铭杰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12级监测3班 摘要: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对植物影响的案例了解大气颗粒物污染对植 物的危害。 关键词:大气污染;颗粒物;植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下降明显,大气污染严重。而颗粒物污染占空气污染物的六分之一[1],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们不能忽视颗粒物污染的危害,特别在我国北方干旱少雨的地区,情况尤为严重。而关于颗粒物与植物的关系人们往往关注植物对颗粒物污染的防治却忽略了颗粒物对植物的 危害。因此本文讨论关于燃煤烟尘的颗粒物对植物的危害。 一、燃煤灰尘对植物的危害 在烟尘污染对植物影响方面国外研究的较少。Jenningsigs1934[3] 注意到烟尘可能堵塞气孔,妨碍气体的正常交换,然而大多数研究者对这一作用持怀疑态度,对阴性树种(阔叶树种) 叶片的显微镜检

查,也没有看到叶片被明显阻塞起来。他进一步指出,对光线的干扰可能比较严重,但是他没有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来证实这一理论。Berge(1965)[3]所提的报告显示了生长在德国科隆附近的针叶树气 孔被阻塞的情况,并指出树木生长受到不利影响。Miller和 Rich(1967)[5]观察到当附近烟囱中的烟尘进入温室后,在几种植物的叶片上观察到坏死斑点。坏死是由烟粒的酸性所造成的,温室外面的植物并未受到伤害,可能是由于在产生严重伤害以前,烟粒已被雨水冲洗掉了。 关于煤烟尘污染伤害的临界浓度,结果不一。Petrlik,Z.(1974) 报道,在1 5 0 t/ k m 2/a 的煤尘量的情况下,蛇麻作物生长不受影响。朝鲜的Song,S.D.(1975)等研究了煤尘污染对苹果生产的 影响,他用八年树龄的苹果树作材料,以10g/ m2和50g/ m2 的 喷粉量喷洒植物叶片,其中用50g / m2处理的苹果树叶片叶面积增大( 可能是遮荫造成的) ,采收前苹果脱落,并对苹果的颜色有些影响。原因可能是,处理的作物不一致,所用的煤烟尘和处理的时 间不同造成的。 栗德永(1983)[2]调查了陕西省城市郊区烟尘污染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并总结了烟尘对蔬菜污染的类型: 1烟尘覆盖叶面,阻碍光合作用,生长发育不良,导致减产; 2烟尘破坏叶组织,使叶片脱水、失绿、枯干、落叶,导致减产;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资料来源:一、大气污染 在大气中,大气外来污染物的存在并最终构成大气污染,是有一定条件的。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作出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这里指明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和自然过程。人类活动包括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两个方面,而生产活动又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自然过程则包括了火山活动、山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以及大气圈的空气运动等内容。上述所说的原因导致一些非自然大气组分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进入大气,或使一些组分的含量大大超过自然大气中该组分的含量,如碳氧化物、颗粒物等。 “定义”还指明了形成大气污染的必要条件,即污染物在大气中要含有足够的浓度,并在此浓度下对受体作用足够的时间。在此条件下对受体及环境产生了危害,造成了后果,称之为大气污染。由于大气的自净作用,会使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动消除。 按污染的范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四类: (1)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如某个工厂烟囱排气所造成的直接影响; (2)区域性大气污染如工矿区或其附近地区的污染,或整个城市的大气污染; (3)广域性大气污染是指更广泛地区,更广大地域的大气污染,在大城市及大工业带可以出现这种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是酸雨; (4)全球性大气污染,指跨国界乃至涉及整个地球大气层的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二、主要大气污染物 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种类很多,依据不同的原则,可将其进行分类。依照污染物存在的形态,可将其分为颗粒污染物与气态污染物。依照与污染源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若大气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质,进入大气后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称其为一次污染物;若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则所形成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如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生活完美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对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经过大量资料调查,吸收国内外空气检测方面和防治对策的有益经验,找到符合我国解决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的有效方法。 正文 室外是现代人类的主要生存场所之一。提高室外空气质量,对于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传统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型污染共存的复合型特征。颗粒物(PM)仍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但是我国部分地区霾和光化学烟雾频繁,区域性的大气污染污染问题愈加明显。 随着工业化、机动化步伐的加快,上海、北京等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来自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双重影响,工业活动中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致使大气污染物含量增加以至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大气颗粒物中的非水溶性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脂肪酸等;水溶性有机成分,如二元羧酸中的草酸;硝酸盐、铵盐等含氮营养盐及相关物质以及典型的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是大气中的典型人为污染物。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展得较少,尤其缺乏对多个城市同时开展研究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难以反映我国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特征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有:2012年开始实施的火电厂污染排放新标准大幅下调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针对重点地区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增设了汞的排放限值。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现阶段,治理大气污染应构建包括目标协同、政策协同、主体协同、区域协同、技术协同在内的五大协同机制。从具体策略来看,要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完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完善大气污染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大气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惩罚和监督力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创新大气污染治理的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 当前粒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且成为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关键指标,而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有效地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以控制PM10、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以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产业与能源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息、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尽快制定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管理办法》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构建全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政策措施体系。 结论

大气环境污染情况报告

大气环境污染情况报告 K071041508 张君 一.大气的分层及组成 1.大气层大致可分为(1)对流层,(2)平流层,(3)中气层, (1) 对流层:最接近地面的一层称为对流层,平均高约10公里。对流层是对流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最旺盛的区域,也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水汽, 约有80%存在於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分布成随高度递减的。大气则经由热传导及对流传送热量,弥补辐射冷却所损失的能量。 (2) 平流层:对流层之上,10km至50km之间,为平流层。平流层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增加,因此空气特别稳定,不易产生对流,大气运动多是水平。 3) 中气层:在这层没有特殊的加热过程,越高处越冷。大气层最冷的地方。 2.大气的组成在120公里以下的高空中,大气的主要组成为:氮分子占78.00%(N2)和氧分子占(O2)20.25%的均匀混合体,其次为0.93%的氩(Ar)与0.03%的二氧化碳(CO2)。再其次的组成元素(按含量的递减而排列)为氖、氦、氪、氙、氢、氯、氧化亚氮、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一氧化氮及碘。二氧化碳及臭氧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因为二氧化碳可保持环境温度,臭氧则可防止太阳的某种有害人类之短波辐射至地面。大气中的水蒸汽及微尘之含量,则是随高度之增加而降低,它们对于大气之变化,都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使天气有雨、云、雾等的变化。大气组成元素的分布,在120公里以上的高空,随原子量的不同而异。在120公里以下的高空,大气组成为氮分子及氧分子的混合气体;由120公里至1000公里,氧原子占主要位置;1000至2500公里为氮层,2500公里以上的太空中为氢气,而且氢气由此一直延伸至星际太空中。 二.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大气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生命呼吸用氧气;光和作用二氧化碳;吸收热量,维持地表温度;搬运工,搬运水,形成水循环;形成风发电等等。人类离不开大气环境,所以我们就要去保护我们的大气环境。 三.大气环境问题 随着世界人口爆炸式的增长,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也在日益增加,生活和生产排放出的种种化学物,给自然净化作用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这不仅使区域环境问题的范围明显的扩大而且由于氟利昂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大量排放到大气中,导致了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气温上升以及酸雨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四.大气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A.全球气候变暖

(环境管理)大气污染源物分类及来源

大气污染源物分类及来源 按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根据表 5-2 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为三大方面:①燃料燃烧;②工业生产过程;③交通运输。前两类污染源统称为固定源,交通运输工具(机动车、火车、飞机等)则称为流动源。 ?燃料燃烧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 煤是主要的工业和民用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有氢、氧、氮、硫及金属化合物。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 家庭炉灶排气是一种排放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危害性不容忽视的空气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城市或工业区大气的重要污 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的工厂很多。例如,石油化工企业排放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含重金属元素的烟尘;磷肥厂排出氟化物;酸碱盐化工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及各种酸性气体;钢铁工业在炼铁、炼钢、炼焦过程中排出粉尘、硫氧化物、氰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酚、苯类、烃类等。总之,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的组成与工业企业的性质密切相关。 ?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 汽车排气已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机动车的发展速度很快, 1950 年全球机动车

保有量为 7000 万辆, 1996 年增长到 7.1 亿辆。汽油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 CO , NO x, HC 和铅(如果使用含铅汽油);柴油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 NO x, PM (细微颗粒物), HC , CO 和 SO2。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相当惊人。以日本东京为例, 90 年代东京拥有机动车 400 万辆,而 CO 和 NO x的排放量基本稳定在 10 万吨和 5 万吨左右,而北京市 1995 年机动车仅为 100 万辆,CO 和 NO X 的排放量却高达 97.2 万吨和 9.8 万吨。 三、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二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一)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固体、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其粒径约为 0.002-100μm 大小的液滴或固态粒子。大气气溶胶中各种粒子按其粒径大小可分为: 1. 总悬浮颗粒物( TSP ):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是指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流量在 1.1 -1.7m 3 /min )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其粒径大小,绝大多数在100 μm 以下,其中多数在10μm 以下。也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2. 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称为飘尘。其粒径主要是小于10μm 的微粒。由于飘尘粒径小,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内造成危害;又由于它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同时在大气中还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载体。因此,飘尘是从事环境科学工作者所注目的研究对象之一。 3. 降尘: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称为降尘。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30μm 的粒子,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所以将这部分的微粒称为降尘。单位面积的降尘量可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从大气污染控制的角度,按照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又可分为如下几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章 1.1 解: 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解: 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 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 1.3 解: 1)ρ(g/m 3 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 kg=891kg 1.4 解: 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 )×0.12g μ=10.8g μ 1.5 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COHb 饱和度% 15.192369.012369.0/1/222=+=+=+= 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 1.6 解: 含氧总量为mL 96010020 4800=?。不同CO 百分含量对应CO 的量为: 2%:mL 59.19%2%98960=?,7%:mL 26.72%7%93960 =?

空气污染及防治教学设计

空气污染及防治教学设计

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2、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4、理解臭氧层破坏的现状、臭氧层破坏的影响及防止臭氧层破坏的措施。 c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以及臭氧层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树立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 2、面对当前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使学生 能够结合社会实际,思考解决的措施,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 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三、教学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四、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手段:投影仪、幻灯片、flash动画展示。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11月14日,南京已经是连续第四个灰霾天。早上7点左右,南京气象台的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微博,“近日大气层结稳定,虽天气晴好,但大气浑浊,据探测昨天一天南京市能见度不超过8公里,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大都在75ug/m3以上,超过正常水平。”但随后不久,南京气象台意识到在微博中公布PM2.5的数据有些不妥当,随即这条微博被删除。 【板书】第三节空气气污染及其防治八、【板书】一、大气污染概念

大气环境污染与保护

大气环境污染与保护 知识讲座发言稿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即阳关、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而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社会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的进步都有极大的影响。 地球表面覆盖着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称为大气层。一般是将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由于大气圈中空气质量的分布不均匀,通常将从地球表面到1000-1400千米的气层称为大气圈的厚度。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组成与物理性质也是不均匀的。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在结构上可将大气圈分为五个气层:(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它具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和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两个特点;(二)平流层:对流层层顶之上的大气为平流层,其上界伸展到约55千米处。(三)中间层:由平流层顶至85千米高处范围内的大气称为中间层。(四)暖层:暖层位于85-800千米的高度之间。(五)散逸层:暖层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散逸层。如果按空气组成成分划分大气圈层结构,又可将大气层分为均质层及非均质层。 大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这些混合气体的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干洁空气:它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它们在空气中的总容积约占99.96%。此外还有少量其他成分,如二氧化碳、氖、氦、臭氧等。干洁空气是大气中的不变组成。(二)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比较低,但它在大气中的含量随时间、地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很大,在干旱地区可低到0.02%,而在温湿地带可达6%。水汽对天气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悬浮微粒:悬浮微粒是指由于自然因素而生成的颗粒物,如岩石的风化、火山爆发、宇宙落物以及海水溅沫等。无论是它的含量、种类,还是化学成分都是变化的。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环境的现象。按污染的范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广域性大气污染和全球性大气污染。燃料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工业和化工工业大规模的发展也增加了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农业方面,由于各种农药的喷洒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公认的综合性大气污染现象有:(一)汽车尾气:汽车是近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O,NO,HC,颗粒物和臭氧等。CO存在于所有燃烧器的尾气之中,它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CO浓度低时会使人慢性中毒,浓度高时则会导致窒息死亡。(二)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大气中的HC和NO等为一次污染物,他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衍生出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混合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NOX是这种烟雾的主要成分.(三)酸雨:酸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