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成因与控制

合集下载

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解析与来源控制

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解析与来源控制

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解析与来源控制大气悬浮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也被称为PM2.5。

这些微小的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其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一、工业排放工业是大气悬浮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活动中的燃烧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

例如,工厂和发电厂的烟囱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颗粒物。

还有一些工业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也会释放出颗粒物,例如冶金工业中的氧化铝和钢铁生产中的焦炉煤气等。

因此,对工业排放进行控制是减少大气悬浮颗粒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交通尾气交通运输是城市中大气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燃油的燃烧过程。

汽油和柴油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和烃类物质都会在燃烧过程中转化为颗粒物,并排放到大气中。

此外,汽车刹车和轮胎的磨损也会产生微小的颗粒物。

因此,加强交通管理,推广清洁能源车辆和提高车辆的排放标准是减少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有效措施。

三、燃煤排放燃煤是大气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尤其是在冬季取暖季节,大量的煤炭被燃烧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

燃煤排放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煤炭中的灰分和有机物质。

当煤炭燃烧时,这些物质会转化为颗粒物并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共同形成细颗粒物。

因此,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以及提高燃煤锅炉的燃烧效率和净化设施的运行效果是减少燃煤排放的关键。

四、扬尘污染建筑工地、道路施工和风沙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成为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之一。

扬尘污染的颗粒物直径较大,但由于其悬浮在空气中,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因此,建筑施工和道路施工等工程活动需要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喷水降尘、覆盖防尘网等,以减少扬尘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五、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也是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之一。

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畜禽养殖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特别是农作物的秸秆焚烧,会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因此,在农业活动中加强粪便和农业废物的处理,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可以有效减少农业活动对大气悬浮颗粒物的贡献。

大气环境中微颗粒物来源成因分析以及净化措施

大气环境中微颗粒物来源成因分析以及净化措施

大气环境中微颗粒物来源成因分析以及净化措施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微颗粒物(PM2.5)的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其来源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角度对大气环境中微颗粒物的来源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净化措施。

一、工业排放工业排放是大气中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活动中燃煤、炼化等过程产生的废气中会生成大量的微颗粒物。

这些微颗粒物一旦排放到大气中,会通过大气的传输和扩散,进入人们的呼吸系统并对健康产生危害。

为了减少工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应加强对工业排放的管理和控制。

建立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测机制,对排放高浓度的工业企业进行罚款和停产整顿,以减少工业污染对大气中微颗粒物的贡献。

二、交通排放交通排放是大气中微颗粒物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等,都会对大气环境中微颗粒物的浓度产生显著的影响。

为了减少交通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微颗粒物污染,应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如电动车、氢燃料车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鼓励共享出行等方式,减少私家车辆的数量和行驶里程,降低交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负荷。

三、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是农村地区微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农村地区普遍采用生物质燃料如木柴、秸秆等进行烹饪和取暖,这些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微颗粒物。

为了净化农村地区大气中的微颗粒物,可推广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生物质燃料。

例如,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既减少了微颗粒物的排放,又提高了烹饪和取暖效果。

四、建筑施工建筑施工活动中产生的粉尘也是大气中微颗粒物的来源之一。

建筑工地和道路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颗粒,这些颗粒物一旦进入大气中,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少建筑施工对大气中微颗粒物的贡献,可以采取一些净化措施。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粉尘管控,使用洒水车或覆盖物等措施来减少粉尘的扩散。

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与治理

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与治理

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与治理大气环境细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PM2.5。

PM2.5是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那么,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与治理是什么呢?一、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废气排放。

工业是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重要来源,许多工业过程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烟雾、灰尘、工业废气等。

这些废气中含有的颗粒物一旦进入大气中,就会危害空气质量。

2、交通运输。

机动车和船舶的尾气排放、道路扬尘、交通噪声等都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中,机动车尾气的固体颗粒物排放量是非常大的,成为了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3、城市建筑工地扬尘。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建筑工地的扬尘问题一直存在。

建筑工地的施工噪音、机械振动等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

4、燃煤排放。

燃煤是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另一大污染源。

燃煤时产生的SO2、NOx等污染物,以及烟尘和灰尘等颗粒物,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二、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治理针对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治理,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行业监管。

化工、电力、燃气、钢铁、水泥等工业行业,都需要加强监管,严格限制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技术水平。

2、加强交通运输管控。

采取限行、限行区、优化公交等措施,限制尾气排放;加强道路和机构的扬尘管控,减少道路扬尘。

3、大力推进城市建设颗粒物治理。

通过对城市建设工地、建筑污水、建筑垃圾等进行管理,减少城市建筑工地的扬尘问题。

4、燃煤污染治理。

对燃煤进行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升级,加快清洁能源的替代步伐,逐步减少燃煤的使用。

5、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醒人们注意空气质量,减少污染行为。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细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采取治理措施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监管力度,推进技术升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下一代留下更好的蓝天白云。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与治理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与治理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与治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颗粒物污染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和焚烧等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以及可行的治理方法。

第一,工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物,如粉尘、烟尘等。

这些细颗粒物在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成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工业排放是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用先进的净化设备、提高生产工艺效率并强化监管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业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第二,交通尾气也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汽车的尾气中含有有害物质和颗粒物,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它们被释放到空气中后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限制汽车排放,减少交通尾气的排放对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汽车尾气治理和提倡低碳出行方式,如鼓励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自行车等,可以减少交通尾气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第三,燃煤和焚烧也是引发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因素。

燃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烟和烟尘颗粒物,尤其是工业和家庭燃煤。

焚烧垃圾、秸秆等也会产生烟尘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燃烧后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直接释放到大气中会导致雾霾的形成。

因此,治理燃煤和焚烧活动,加强对煤矿和发电厂等的排放治理,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降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关键措施。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和法规制度建设,提高环保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企业应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提高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环保性能。

公众应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只有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大气颗粒物治理工作的开展,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除了治理措施,大气颗粒物污染的监测也非常重要。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及源控措施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及源控措施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及源控措施研究一、概述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其来源广泛多样,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气颗粒物污染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和源控措施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1. 自然来源自然界中,火山喷发、风沙、植物花粉等都是大气颗粒物的自然来源。

火山喷发时所释放的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会对大气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如火山灰会遮蔽太阳光线,导致气温下降。

风沙现象在沙漠地区较为普遍,强大的风力会将沙尘携带至空中,并随风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花粉则是植物繁殖的产物,它会随着风或昆虫传播,成为人们在空气中常见的颗粒物。

2. 人为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活动的发展,人为排放成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燃煤、石油加工、化学工艺等行业会排放大量颗粒物,如烟尘、硫化物、氮氧化物等。

交通运输也是重要的大气颗粒物来源,机动车尾气中含有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PM2.5等。

此外,建筑施工、家庭生活等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三、源控措施研究1. 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对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进行监控和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如烟气脱硫、除尘等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颗粒物的排放量。

在交通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改善燃烧设备效率等措施,也可以减少尾气中的颗粒物排放。

技术控制需要持续的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升级的环境保护要求。

2. 源头减排源头减排是通过减少颗粒物的形成和排放来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

在能源利用方面,替代传统的高污染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

此外,加强工业和交通行业的环境管理,提高排放标准和监管力度,也是源头减排的关键。

3. 空气净化空气净化是对大气中颗粒物进行处理和清除的过程。

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包括静电净化、过滤净化、光催化净化等。

空气中颗粒物的起源和控制

空气中颗粒物的起源和控制

空气中颗粒物的起源和控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我们每天都呼吸着大量的空气。

但很少有人关注这些空气中的颗粒物。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又如何进行控制呢?一、颗粒物的起源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的一小部分固体或液体颗粒,它们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指的是空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比如尘土、花粉等;而细颗粒物则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比如汽车尾气中的微粒。

这些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四种:1.自然来源自然来源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风沙等自然现象,在空气中悬浮。

此外,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也会导致颗粒物的产生,这些颗粒物会随着风吹散到其他区域。

2.人为污染源人类活动是颗粒物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燃煤和焚烧等都会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

此外,室内烹饪或燃烧蜡烛、香波等都是产生颗粒物的污染源。

3.气象因素气象因素也会对颗粒物的产生和分布产生影响。

天气干燥时,由于缺少降水,地面上的尘土和颗粒物就会更容易悬浮在空气中。

此外,湿度和气压也会影响颗粒物的分布。

4.地下室反应科学家们发现,地下室中出现的颗粒物往往是通过空气流动而起到的。

这些颗粒物可能是来自于地下沉积物、工业污染、建筑材料等。

二、颗粒物的控制对于颗粒物的控制,目前有三个方面的措施:1. 减少颗粒物的排放减少颗粒物的排放是防止颗粒物污染的一个关键措施。

具体来说,应加强环保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建立科学的排放标准和监测系统,促进工业结构调整、煤改气等,减少颗粒物的直接排放。

2. 加强室内通风室内通风是另一个可以控制颗粒物的方法。

保持室内和室外气流的良好通风可以降低室内颗粒物的浓度,特别是在烹饪等活动中,最好打开通风口进行排气。

3. 全民参与全民参与是控制颗粒物污染的第三个方面。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颗粒物的控制中来,使用环保型产品,尤其是家电、车辆的选择,可以尽可能降低颗粒物的排放。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预防及治理措施探究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预防及治理措施探究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预防及治理措施探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气颗粒污染物,也称为细颗粒物(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焚烧等。

PM2.5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预防和治理大气颗粒污染物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大气颗粒污染物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一、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的来源1. 工业排放: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燃烧、化学反应和物料处理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其中包括粉尘、废气和废水。

2. 交通尾气:车辆燃烧汽油和柴油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尤其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3. 农业焚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有机废弃物的焚烧释放出大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这些来源的排放都会导致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的积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颗粒污染物中的有害气体和微粒物质会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健康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2. 对环境的危害:大气颗粒污染物会沉降到地表和水体中,污染土壤和水源,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 加强环境管理:加大对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的环境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和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排放标准,减少颗粒物排放。

2. 发展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降低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排放。

3.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中推广高效节能和减排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减少大气颗粒污染物的产生。

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发展清洁能源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大气环境颗粒污染物的产生,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1. 空气净化设施建设:在工业企业和城市地区建设空气净化设施,对大气颗粒污染物进行收集和处理,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与控制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与控制

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与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固体和液体微小颗粒物质,其直径一般小于10微米。

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了解颗粒物的来源和控制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至关重要。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1. 自然源自然源是指生物、地质和大气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

其中,土壤扬尘是自然源中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在干旱和风沙频发的地区,由于地表水分不足和风能强劲,土壤颗粒易被风起带走,成为环境颗粒物的污染源。

此外,火山爆发、植物花粉和海洋飞沫也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

2. 人为源人为源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颗粒物。

其中,工业活动是主要的来源之一。

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如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和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

此外,交通尾气中的颗粒物也是重要的污染来源。

汽车和火力发电厂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例如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

二、大气颗粒物的控制1. 改善能源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是减少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使用煤炭是主要的能源之一,而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因此,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如天然气和风能,可以有效降低颗粒物的排放。

2. 加强工业排放治理加强工业排放治理是减少颗粒物污染的关键。

通过加强对工业废气的治理,如采用高效的过滤器和净化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此外,对于高污染工业企业,应该加强监管,推动其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以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3. 强化交通管控交通尾气是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交通尾气中颗粒物的排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提升燃油质量标准,加强车辆排放检测和监管,提高公共交通的比重等。

4. 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农业活动也是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和农作物的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因此,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减少农药的使用和禁止农作物的开放式燃烧,是降低农业颗粒物排放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期(2002年1月 )
中国PM2.5 / PM10浓度水平
贺克斌, 杨复沫, 段凤魁, 马永亮. 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 . 科学出版社, 2011
北京空气质量变化
Year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300 Concentrations ( µg m -3 ) (µ 250 200 150 100 50 0 PM10 SO2 NO2 1998 2005 1999 2006 2000 2007 2001 2008 2002 2003 2004
1 ~ 10% Al, K, Ca, Fe
> 10% (OC), Si
NO3-,NH4+,P, Zn,Sr,Ba NO3-,NH4+,Cr, Zn,Sr Cr,Mn,Zn,Sr,Ba
OC, Al, K, Ca, Fe OC, Al, K, Ca, Fe OC, Al, K, Ca, Fe OC,Al, Mg, K,Ca, Fe SO42-,Na+,OC, Al,S,Cl,K,Ca, Fe Cl-,NO3-,SO42-, NH4+,S Cl-,K+,Cl,K
年平均 (µg.m-3) 75 50 15 15
NATIONAL Concentration
Local
1971 1987 1997 2006
Regional
为达到PM2.5标准而制订的实施进度表
时间进度 1997 实施行动 USEPA 颁布细粒子的 NAAQS 全国范围内的监测布点 收集分析采样监测结果 USEPA 完成近五年来有关 NAAQS 的科 学评论研究报告 USEPA 确定未达标区域 联邦各州提交达到 NAAQS 的州执行计划 各州达到 NAAQS 的最后期限
污 染 源 排 放
RO2, HO2 VOCs
OH
健康
O3
H2O2
灰霾
SO2 H2SO4
N2O5 HNO3 NO3一次颗粒物 一次颗粒物

NH 3
SO4 NH4
+
2
二次有机颗粒物 二次有机颗粒物
酸雨
SOA SOA
气候
) (如 BC ) (如 BC
二次无机颗粒物 二次无机颗粒物
界 面 反 应; 内 混
SNA SNA
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成因与控制
杨复沫 贺克斌 苏州 · 2011.10.17
提 纲
�大气颗粒物及其污染现状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大气颗粒物污染成因 �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
大气颗粒物(PM,Particulate matter)
Aerosol: A suspension of solid or liquid particles in a gas (air).
NH4+ 液体或固体微粒均匀分散在气体(空气)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 EC (BC) TSP
超细颗粒物 细颗粒物 可吸入 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
NO3-
有机物 SO42矿物尘
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模态分布
粒径在0.1µm~1.0µm范围内的颗粒物可输送到高度 20Km、距离8000Km以外
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
二次生成 臭氧 硫酸盐,硝酸盐, 二次有机气溶胶等
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分布
(Source: Li 2009)
1 月份大气输送的环境背景场 (地面) (任阵海等,大气科学1998)
大气环境质量的区域特征除排放因素外,大气输送网络和盆地地形也属重要因素。
外来源与本地源的贡献: 北京案例
PM2.5
Sn Zn,Sr
S,Ca,Fe,Br,La,Pb Ca, Fe
Cr,Mn,Zn,Sr,Ba
Cl,Cr,Mn,Ga, As,Se,Br,Rb,Zr Cr,Mn,Zn,Sr,Ba V,Ni,Se,As,Br, Ba Mn,Sr,Ba V,Mn,Sb,Cr,Ti
SO42-,Na+,K+,
NH4+,P,K,Ti,V, S,Cl,Mn,Ba,Ti Ni,Zn,Sr,Ba,Pb Cl-,Na+,EC,P,S, Al,Si,P,K,Zn Cl, Ti
Cr,Co,Ga,Se Zn,Sr,Ba
+ V,Mn,Cu,Ag, NO 3 ,NH4 ,Cr,
Fe, Si S,Cl,Mn,Ba,Ti
2+ K+,Al,Ti,Zn,Hg SO 4 , K , S, Ti
Ca, Fe
+ NO3-Al, ,NaK, , EC,Si, OC,
SO42-, Si NH4+, OC,Cl Si Si
0.3
API及卫星遥感图像均表明, 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我国 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显著特征; 而霾(Haze)是最直观的反映
0.3
Guangzhou 珠海 广州
深圳
PM 浓度 (mg/m ) 3 10
0.2 0.2 0.1 0.1 0.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2425 2526 2627 2728 2829 2930 3031
+ - + , NO SO42-,Na ,K 3 , ,P,S,
+ + Cl,Mn,Zn,Ba,Ti NH 4 ,Na , S + + NH442,Zn, SO ,Na+,K ,P,
Cl-,NO3-,SO42-, NH4+ 1,S ~ 10%
+ Cl-,K ,Cl,K Al, K, Ca, Fe
OC,EC
土壤, 森林火灾
化石燃料燃烧
和闪电产生的 和机动车排放 NOX 氧化 的 NOX 氧化
NH4+

机动车排放
野兽和未开垦 饲养动物,污 土 地 释 放 的 水和施肥土地 NH3 释放的 NH3
OC
野火
露天燃烧,燃烧 木材,烹调,机 动车排放,轮胎 磨损
植物释放的碳 机动车,露天 氢化合物氧化 燃烧和烧木材 (如萜与腊) , 野火 - 排放的碳氢化 合物氧化 -
提 纲
�大气颗粒物及其污染现状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大气颗粒物污染成因 �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
美国大气颗粒物标准沿革
年代
Pollutant A
Air Quality Standards - Trends
PM种类 TSP PM60 150 65 35
区域贡献
� �
Models-3/CMAQ, ~34% of PM2.5 during July from outside sources
局地贡献
Source:
Qiang Zhang, PhD thesis, 2005, Tsinghua University Streets D.G., et al. Atmos. Environ. 2007, 41: 480-492.
Source: NARSTO PM
PM2.5
成分 SO42-
一次 自然源 海浪沫 人为源 化石燃料燃烧
二次 自然源 人为源
化 学 组 分 的 主 要 来 源
海洋与湿地排 化石燃料燃烧 放的 S 以及火 排放的 SO2 氧 山与森林火灾 化 排放的 SO2 和 H2S 的氧化
NO3-

机动车排放与 大型燃烧源
2Cu,Zn,Ba,La SO 4 , NO3 ,
Si
S
Cr,Ni,Y,Sr,Ba
, Ti,V,Ni,Sr,Zr, Pd,Ag,Sn,Sb,Pb Ca,Mn,Fe,Zn,
Cl-,NO3-,SO42-,
+ NO4 SO42-, NH 3 ,,S
OC,EC
Cl-,Na+, Cl,Na OC,EC
OC,EC Cl ,K+,Cl,K
< 0.1%
> 10%
OC,EC (OC),
不 同 源 所 排 放 的 颗 粒 物 组 分 的 相 对 丰 度 ( 续 )
Ca,Mn,Fe,Zn, Cr, Sr, Pb, Zr Br,Rb,Pb
+ K+,OC,Cl,Ti, NO 3 ,NH4 ,P,
Si
V,OC,EC,Ni OC, Al, K, S, SO42Si
Br,Rb,Pb K+,OC,Cl,Ti,
NH4+,Na+, S NH +,Na+,Zn, V,OC,EC,Ni S, SO
2-
提 纲
�大气颗粒物及其污染现状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大气颗粒物污染成因 �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
一次排放、二次生成与传输
云中过程
气相过程
一次排放
,颗粒物和VOCs等 SO2, NOx NOx,
Grade II days 达标天数 177 185 203 224 229 234 241 246 274
Fraction of Grade II days 达标百分比 48.5% 50.7% 55.6% 61.4% 62.7% 64.1% 66.0% 67.4% 75.1%
北京奥运会前
Class II standards
EC
野火
机动车排放,烧 木材和烹调
土壤尘
风蚀, 再扬起
无组织排放,铺 砌与未铺砌道 路,农业与林业


金属
火山活动
化石燃料燃烧, 冶炼,刹车磨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