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9张PPT)

五、佛教的建立
• 时间:公元前6世纪 • 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 主张:众生平等 • 教义:反对种姓制度,
提倡众生平等。 • 发展:公元前3世纪臻于
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 成为世界性宗教。
释迦摩尼像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 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 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
他离家修佛行陀,说后来法创立佛教,被尊佛为陀“佛坐陀像”。
阿育王
孔雀王朝 第三代国王
佛教传播与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 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 “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 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 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
成为佛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 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 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 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 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 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种姓制特点 世代相袭; 种姓内婚制; 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二种. 姓制度
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像这样一个贱民女孩,她的命运已经被印度教 的教规所决定,除了在德里的亚穆纳河畔当洗 衣工,她几乎无法想象还能干什么别的。而像 这样洗衣服种姓的人是专门负责处理被血或排 泄物污染过的物品的。可以说,这个小女孩的 命运就是由种姓制度所决定的。
《摩奴法典》规定:“如果刹帝利辱骂了婆 罗门,须罚款100帕那;如为吠舍须罚款150 或200帕那;如为首陀罗则处以体刑。”相反, “如果婆罗门侮辱刹帝利,须罚款50(帕那), 如果侮辱吠舍,须罚款50的一半,而侮辱首 陀罗则罚款为12”。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婆罗 门和首陀罗之间最为严重。例如,婆罗门侮 辱了首陀罗只罚几个钱,而首陀罗若是辱骂 了婆罗门,则要被割掉舌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共21张PPT

------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种姓制度
特点: 1、界限森严;2、职业世袭; 3、实行内婚。 实质: 一种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结合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3、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弘扬? 4、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为什么身 为统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传播佛教?
谢谢聆听C.“真主”安拉来自D.宙斯神8.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 度的是( )
D
A
B
C
D
9、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
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
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他们这样宣传的
根本目的是( )
A.神话等级制度 B.为人们选择职业创造依据
D
C.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4、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等级制度,为什么身为统 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 传播佛教?
创立
地点 创始人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
教义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教
时间
公元前3世纪后
传播 北传路线 中亚—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嘴 手
腿 脚 梵天
等级名称 婆罗门
人员构成
祭祀、贵族
权利义务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军事、行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业者、 纳税、上供,供养
商人
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 受上层等级剥削、奴
种姓制度
特点: 1、界限森严;2、职业世袭; 3、实行内婚。 实质: 一种保护奴隶主特权的等级制度。
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结合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3、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弘扬? 4、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为什么身 为统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传播佛教?
谢谢聆听C.“真主”安拉来自D.宙斯神8.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 度的是( )
D
A
B
C
D
9、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
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
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他们这样宣传的
根本目的是( )
A.神话等级制度 B.为人们选择职业创造依据
D
C.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4、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等级制度,为什么身为统 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 传播佛教?
创立
地点 创始人
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
教义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教
时间
公元前3世纪后
传播 北传路线 中亚—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嘴 手
腿 脚 梵天
等级名称 婆罗门
人员构成
祭祀、贵族
权利义务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军事、行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业者、 纳税、上供,供养
商人
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 受上层等级剥削、奴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共20张PPT)优秀课件

农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成 为文明发源地。
从图中圈出文明城市
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1.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
域开始出现国家。摩亨佐·达
罗和哈拉帕是当时最为著名的
城市。
摩亨佐·达罗城遗 址
2.公元前15世纪,来自中亚的
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
服当地居民,陆续建立一些小
国。
3.公元前6世纪,半岛逐渐统
释迦牟尼创立佛 教
释迦牟尼
1、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2、时间: 公元前6世纪
3、地点: 古印度
4、教义: 众生平等、消灭欲望 刻苦修行、忍耐服从
5、发展: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
6、传播: 7、著作:《金刚经》 8、重要节日: 浴佛节
腊八节
涅槃节
世界三大宗教
北非、西亚 伊斯兰教
亚洲 佛教
欧洲、美 洲基督教
一
4.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 阿育王 王基本统一半岛
文
明 图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鉴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文
明 图
哈拉帕残留的土 墙
鉴
哈拉帕的内城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确立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3.特点
(1)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
材 料: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 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 进行的迫害”。
从图中圈出文明城市
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1.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
域开始出现国家。摩亨佐·达
罗和哈拉帕是当时最为著名的
城市。
摩亨佐·达罗城遗 址
2.公元前15世纪,来自中亚的
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征
服当地居民,陆续建立一些小
国。
3.公元前6世纪,半岛逐渐统
释迦牟尼创立佛 教
释迦牟尼
1、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2、时间: 公元前6世纪
3、地点: 古印度
4、教义: 众生平等、消灭欲望 刻苦修行、忍耐服从
5、发展: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
6、传播: 7、著作:《金刚经》 8、重要节日: 浴佛节
腊八节
涅槃节
世界三大宗教
北非、西亚 伊斯兰教
亚洲 佛教
欧洲、美 洲基督教
一
4.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 阿育王 王基本统一半岛
文
明 图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鉴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文
明 图
哈拉帕残留的土 墙
鉴
哈拉帕的内城
哈拉帕谷仓遗址
哈拉帕商人使用的石质砝码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确立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3.特点
(1)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政府一直试图消除种姓制度,但结果并不理想。
材 料: 1955年起,印度法律允许跨种姓通婚。但大部分印度人仍只 与同种姓的人联姻,以免受到配偶“高种姓”亲属们“为维护荣誉而 进行的迫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25张PPT)

雅利安人入侵
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请问:造 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 国家相似?
埃 及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一些奴 隶制小国。但后来来自北方的白种人自称雅利安人 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他们征服了当地居民,建 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 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 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 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社会矛盾
工作整体概述 佛教的建立
释迦牟尼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 兼习兵法与武艺。相传释迦牟尼16岁那年曾驾车出游, 在东南西三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亲眼 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 最后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 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 想法。29岁(一说19岁)时,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 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离家之后,释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学习禅定, 后又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 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6年后,身体消瘦, 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 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女 供养的乳糜,恢复了健康。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 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即菩提树)下,沉思默想。 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 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 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 成了佛。佛即佛陀,意为觉者、 知者。这一年释迦牟尼
工作整体概述 种姓制度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请问:造 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 国家相似?
埃 及
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一些奴 隶制小国。但后来来自北方的白种人自称雅利安人 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他们征服了当地居民,建 立起一些奴隶制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 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 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 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社会矛盾
工作整体概述 佛教的建立
释迦牟尼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 兼习兵法与武艺。相传释迦牟尼16岁那年曾驾车出游, 在东南西三门的路上先后遇着老人、病人和死尸,亲眼 看到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 最后在北门外遇见一位出家修道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 到出家可以解脱生死病老的道理,便萌发了出家修道的 想法。29岁(一说19岁)时,他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 毅然离开妻儿,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离家之后,释迦牟尼先到王舍城郊外学习禅定, 后又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 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6年后,身体消瘦, 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 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女 供养的乳糜,恢复了健康。之后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 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即菩提树)下,沉思默想。 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 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 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标志着他觉悟成道, 成了佛。佛即佛陀,意为觉者、 知者。这一年释迦牟尼
工作整体概述 种姓制度
婆罗门 掌管祭祀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30张PPT)

武士
大权
农牧民,手工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业者,商人 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 几乎没有权利,受上层等
首陀罗 贫困破产失 级的剥削和奴役,从事最 去土地的人 苦、最累、最脏的职业。
材料: 种姓制度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 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许高 级种姓男子娶低级种姓女子,称这为顺婚; 而反对高级种姓女子嫁低级种姓的男子,称 此为逆婚。
基本教义: 有心灵慰籍的作用
1、四谛说
受到下层人民
2、主张“众生平等”。 的欢迎。
3、引导人们抛弃现实世界,把希望寄托于虚 无缥缈的来世。
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古印度的国教。 并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材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 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 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而不是现实世界的 平等,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她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生不幸的人;它要求人们服从统治 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要反抗。佛教成了统 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佛教定为古印度的国教。 并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古埃及
古印度
公元前3500 古代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
公元前23世纪 中国 公元前2070
⑵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 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
(2)大河流域。 a.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 适合人类生存; 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 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 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婆罗门 祭司贵族,主要是僧侣 刹帝利 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共25张PPT)

(通过修道达到涅槃,超脱生死,避免轮回,
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佛祖像
佛教文化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 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 和越南。往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探究三 佛教的创立
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 壮大,成为印度的国教?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 门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 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因而成为 印度的国教。
拓展延伸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 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材料反映了印度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 (2)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 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通婚。 (3)种姓制度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c
练测促学
3、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4、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 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 .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共38张PPT)

贫富悬殊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 释迦族的王子。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原为古印 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 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 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 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 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 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 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 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 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鼎盛时期
星移斗转,逝者如斯, 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 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 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 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内容
“种姓”一词在印 ①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度的梵文中称“瓦 ②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尔那”,意为肤色。 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鼎盛时期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 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 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华 氏 城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 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古史籍记载,华 氏城长约15公里,宽约2.8公里,城周围环有宽阔壕沟,护城墙有 570座城楼和64座城门。皇宫花园养着孔雀,绿树成荫。
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创立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 释迦族的王子。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原为古印 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 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 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 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 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 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 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 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 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岁时涅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鼎盛时期
星移斗转,逝者如斯, 古印度的文明已成为过去, 但“失落的文明”魅力犹 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 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内容
“种姓”一词在印 ①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度的梵文中称“瓦 ②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尔那”,意为肤色。 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鼎盛时期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 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 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华 氏 城
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 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古史籍记载,华 氏城长约15公里,宽约2.8公里,城周围环有宽阔壕沟,护城墙有 570座城楼和64座城门。皇宫花园养着孔雀,绿树成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3、佛教的传播:
BC 3世纪
BCபைடு நூலகம்1世纪
西汉末年至东汉 初年传入我国
叁·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4、佛教与中国: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玄奘取经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3、古印度文明成就:
P12相关史事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 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上广泛 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 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
到世界各地。 “阿拉伯数字”
大象之国
贰·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
1、背景:
利
经过长期的斗争,雅利安人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征服了土著人
安 人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 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 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 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 (“瓦尔那”为“颜色”;“达萨”为“男女敌人” )
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早期文明产生
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 23世纪
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 1500年
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印度
公元前 324年
孔雀王朝灭亡
公元前 187年
阿育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 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 此戒除杀生。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了解其对印度社会发展的 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初步了解古代 印度社会。(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
通过观察《古代印度示意图》,了解印度河、恒河 以及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华氏城的地理位置,
BC 3世纪
BCபைடு நூலகம்1世纪
西汉末年至东汉 初年传入我国
叁·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4、佛教与中国: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玄奘取经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3、古印度文明成就:
P12相关史事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 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上广泛 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 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
到世界各地。 “阿拉伯数字”
大象之国
贰·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
1、背景:
利
经过长期的斗争,雅利安人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征服了土著人
安 人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 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 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 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 (“瓦尔那”为“颜色”;“达萨”为“男女敌人” )
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早期文明产生
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 23世纪
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 1500年
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印度
公元前 324年
孔雀王朝灭亡
公元前 187年
阿育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 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 此戒除杀生。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了解其对印度社会发展的 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初步了解古代 印度社会。(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
通过观察《古代印度示意图》,了解印度河、恒河 以及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华氏城的地理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 明有哪些?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6
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6世纪起 逐渐统一
摩揭陀国 阿育王
7
阿育王所立独石柱的柱顶(发现于鹿野苑废墟中)
阿育王(Asoka)是印度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73~前236年
在位)。阿育王之名可意译为“无忧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国
王。
8
2、古代印度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 壮大,成为印度的国教?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特 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 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 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因而成为印度 的国教。
14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A 5.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
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
21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 文明的鼎盛时期。 (1)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 本上实现了统一。 (2)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 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3)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 一。
9
3、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 化。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像艺术等。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 术对中国影响巨大, 如云冈石窟、龙门 石窟、敦煌莫高窟 等都深受印度佛像 艺术的影响。
4
6、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__婆__罗__门____,掌管祭祀;第二
等级是刹__帝__利__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
_吠__舍______,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
__首__陀__罗__,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
还有最卑贱的__贱__民__。
知识点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8
2.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人民创造的是
C ( ) A.楔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19
3.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D ( )
A、
B、
C、
D
20
C 4.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
3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指今天的__南__亚__次__大__陆。 2、河流:___印__度__河____________ 3、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____1_5_0_0____年左右 4、鼎盛时期:__孔__雀__王__朝_____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 外,印度基本上实现统一。首都是__华__氏__城_____。 知识点二 森严的等级制度 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 等级制度,史称“种__姓__制__度___”。
7、时间:公__元__前__6_世__纪___
创始人:乔__达__摩__·_悉__达多
8、教义:提出_众__生__平__等____
9、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
传到中国_新__疆___,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
越南。往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5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公元前3世纪后, 开始向外传播。公元 前1世纪,传到中国 新疆,再传入内地。 后又传到朝鲜、日本 和越南。往南传到缅 甸、泰国、柬埔寨等 国。
15
拓展延伸
文明
时间
古埃及 前3500
古巴比伦 前3500
古印度 前2500
发源的河流 文明的代表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恒河
金字塔
汉谟拉 比法典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 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 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
的哪里?
印度
2
• 学习目标: •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
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 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 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 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种姓制度
16
课堂小结·整体感知
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 鼎盛:孔雀王朝
古代印度
社会制度:种姓制度 时间:公元前6世纪
佛教 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众生平等 传播:向北、向南
17
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
A 璨的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
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2
婆罗门
Brahman
刹帝利
Ksatriya 吠舍 Vaisya
首陀罗 Sudra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种姓制度的影响
严重地阻碍 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13Leabharlann 探究三 佛教的创立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10
探究二 种姓制度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 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 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 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 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 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沿续到今天?
11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 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6
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6世纪起 逐渐统一
摩揭陀国 阿育王
7
阿育王所立独石柱的柱顶(发现于鹿野苑废墟中)
阿育王(Asoka)是印度孔雀王朝君主(公元前273~前236年
在位)。阿育王之名可意译为“无忧王”,是孔雀王朝第三任国
王。
8
2、古代印度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 壮大,成为印度的国教?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特 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 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 通俗易懂,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因而成为印度 的国教。
14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
A 5.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
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
21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 文明的鼎盛时期。 (1)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 本上实现了统一。 (2)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 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3)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 一。
9
3、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 化。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像艺术等。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 术对中国影响巨大, 如云冈石窟、龙门 石窟、敦煌莫高窟 等都深受印度佛像 艺术的影响。
4
6、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__婆__罗__门____,掌管祭祀;第二
等级是刹__帝__利__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
_吠__舍______,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
__首__陀__罗__,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
还有最卑贱的__贱__民__。
知识点三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8
2.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古印度人民创造的是
C ( ) A.楔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金字塔
19
3.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D ( )
A、
B、
C、
D
20
C 4.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
3
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指今天的__南__亚__次__大__陆。 2、河流:___印__度__河____________ 3、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____1_5_0_0____年左右 4、鼎盛时期:__孔__雀__王__朝_____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 外,印度基本上实现统一。首都是__华__氏__城_____。 知识点二 森严的等级制度 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 等级制度,史称“种__姓__制__度___”。
7、时间:公__元__前__6_世__纪___
创始人:乔__达__摩__·_悉__达多
8、教义:提出_众__生__平__等____
9、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
传到中国_新__疆___,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
越南。往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5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探究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公元前3世纪后, 开始向外传播。公元 前1世纪,传到中国 新疆,再传入内地。 后又传到朝鲜、日本 和越南。往南传到缅 甸、泰国、柬埔寨等 国。
15
拓展延伸
文明
时间
古埃及 前3500
古巴比伦 前3500
古印度 前2500
发源的河流 文明的代表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恒河
金字塔
汉谟拉 比法典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1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 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 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
的哪里?
印度
2
• 学习目标: •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
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 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 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 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种姓制度
16
课堂小结·整体感知
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 鼎盛:孔雀王朝
古代印度
社会制度:种姓制度 时间:公元前6世纪
佛教 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众生平等 传播:向北、向南
17
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
A 璨的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
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2
婆罗门
Brahman
刹帝利
Ksatriya 吠舍 Vaisya
首陀罗 Sudra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种姓制度的影响
严重地阻碍 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13Leabharlann 探究三 佛教的创立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10
探究二 种姓制度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 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 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
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 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 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 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沿续到今天?
11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 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