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病例
脑卒中病例总结范文

一、病例简介患者:张某某,男,58岁,汉族,已婚,农民,住址:某市某区某街道。
主诉: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1小时前在家中休息时突然感到右侧肢体无力,无法正常行走,同时言语不清,伴有头痛。
患者自感意识清楚,无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
家属发现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我院急诊科。
二、诊断依据1. 病史:患者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小时,符合脑卒中的典型症状。
2.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言语不清,右侧肢体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左侧肢体正常。
3. 辅助检查:(1)头部CT:未见异常;(2)脑电图:未见异常;(3)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均正常。
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诊断为脑卒中(缺血性)。
三、治疗经过1.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口服;2. 抗凝治疗:华法林2.5mg,每日一次,口服;3. 降血压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一次,口服;4. 降血脂治疗:辛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口服;5. 脱水治疗: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每日一次;6. 营养支持治疗: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每日一次。
四、治疗效果患者入院后,经过积极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治疗7天后,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言语不清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14天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
治疗28天后,患者出院。
五、病例讨论1. 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发病后1小时内就诊,及时得到了治疗,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化。
2. 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压、降血脂等治疗对于脑卒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脑卒中的预防: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六、总结本病例为一名58岁男性患者,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小时入院。
一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分析

一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本文将分析一例中度脑缺血后所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病例。
该患者为一名50岁的男性,突发晕倒,并在短时间内失去意识。
家属迅速将其送至急诊科,入院后立即进行初步抢救和评估。
首先进行的是生命体征监测,该患者的血压为160/100 mmHg,心率为90次/分钟,血糖为7.2 mmol/L,体温为37.5℃。
进一步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发现该患者意识模糊,表情淡漠,四肢肌力明显减弱,右侧肢体活动受限。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右侧肢体对侧痛觉和触觉刺激减弱。
根据这些体征和症状,初步怀疑该患者可能患有中风。
进一步检查为该病例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脑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现出左侧中大脑动脉分支的梗塞,进一步证实了中风的诊断。
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稍高,血小板计数正常。
凝血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
头部血管超声检查显示右颈总动脉狭窄。
在确定诊断后,患者接受了综合治疗。
首先是急性期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压、氧气吸入、脱水和解救性通气等。
大剂量的溶栓治疗也是必要的,以期尽快恢复局部脑血流。
然后是康复期治疗,包括神经保护、功能康复和合并症管理等。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量和饮食调整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剂和脂质调节药物。
这个病例的分析揭示了缺血性脑卒中的一般特点和处理方法。
首先,对于怀疑中风的患者,临床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神经系统的评估应包括意识状态、神经系统缺损的程度和类型,以及脑电图、脑部成像等辅助检查。
其次,及早开始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流。
最后,康复期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
总之,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脑部血流受阻或出血的一种疾病。
它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通过一个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探讨其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常规治疗路径。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5岁。
主诉头痛,右侧肢体无力,口眼歪斜,语言不流利,持续时间约30分钟。
入院后,患者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大脑半球的脑梗死。
以下将对该病例进行详细分析。
病理生理特点脑卒中在病理生理上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前者是最常见的类型。
在该病例中,患者的症状与左侧大脑半球的脑梗死相一致,表明患者属于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堵塞,通常可以是由于血栓形成或者动脉瘤爆裂。
在本例中,通过进一步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的脑梗死是由动脉内血栓形成引起的。
治疗路径脑卒中的治疗路径通常包括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预防复发治疗。
以下将对这些治疗阶段进行详细介绍。
1. 急性期治疗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及时识别和治疗是最为关键的。
在该病例中,患者的症状明显,因此需要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确认病例类型: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确定病例属于缺血性脑卒中。
- 血管通路重建:根据病变部位,决定是否进行血管通路重建手术,旨在恢复脑部血流。
- 导管溶栓:对于患者动脉内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可采用导管溶栓治疗,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输送到闭塞血管内,溶解血栓。
2. 恢复期治疗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过后,需要进行恢复期治疗,以提高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 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运动、物理疗法等,旨在加强患者四肢的肌力和协调能力。
- 言语治疗:通过各种言语康复手段,提高患者的语言流利度和交流能力。
- 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常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
3. 预防复发治疗脑卒中患者需要在治疗路径的预防复发阶段接受长期的药物治疗,以避免复发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抗凝治疗:对于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来预防血栓再形成。
脑卒中病例

脑卒中病例患者:男,职业:无,年龄:49岁,现住址:浙江玉环婚姻:已婚供史者:家属可靠程度:可靠,出生地:上海市入院日期:2022年09月30日民族:汉记录日期:2022年09月30日主诉: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7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22年1月25日晚间23点时突然跌坐地上,不能自行爬起,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无口角歪斜,言语不清。
家人急送至浙江省玉环县人民医院。
急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脑出血。
给予脱水降颅压等对症处理,此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意识不清。
第二日凌晨患者颅内出血继续增多,全麻下行去骨瓣血肿清除术。
术后3天患者出现自主睁眼,在ICU内住院6天后转入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后后20天给予康复治疗。
先后在118医院、温州市中医院以及台州市立医院住院,给予德巴金抗癫痫、安博诺控制血压、奥拉西坦改善脑代谢、恩经复促进神经修复。
因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化痰治疗,目前感染稍控制。
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门诊以“脑出血术后”收治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夜间睡眠差,饮食可,留置胃管,鼻饲饮食。
大小便失禁。
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既往体健,本次发病时发现有高血压,最高时174/110mmHg。
否认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手术史见现病史,术中无输血,否认其他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浙江当地,否认有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区居留史,否认有特殊化学品及放射线接触史。
否认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已婚,24岁结婚,配偶体健,育有1子,体健。
家族史:父母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T:36.8℃P:78次/分R:20次/分BP:128/89mmHg神清,营养中等,发育正常,推入病房,被动体位,查体不合作,气管切开已封管,呼吸平稳。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见皮肤淤点瘀斑,褥疮(-)。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
头颅左侧颞骨缺损。
眼结膜无苍白、出血、充血、水肿,双侧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直径4mm,对光反射存在。
脑卒中病例1

赵XX,男,48岁,博士,机关公务员。
“突发意识不清伴肢体不灵20天”入院。
11月08日下午2点左右活动过程中突然出现口角歪斜,随即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查颅脑CT示:右侧基底节出血,面积较大,破入侧脑室。
送神经外科开颅吸血等治疗。
现患者神志清楚,已经可以在室内短距离丢拐步行,左肩疼痛明显,饮食尚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5年。
家庭背景:一家三口,妻子机关公务员,儿子小学3年,患者病后被孩子外公外婆带回
老家读书,双方父母及亲戚均在外地。
居住环境:城区某小区六楼无电梯。
兴趣爱好:体育运动(打篮球)、社会交往。
脑卒中患者临床分析报告

脑卒中患者临床分析报告患者信息:性别:男年龄:63岁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入院时间:2019年5月10日诊断:脑卒中1. 患者病情分析该患者为一名63岁男性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多年。
他在入院时主要症状为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和面部表情不对称。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脑卒中。
2. 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0/90 mmHg神经系统检查: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左侧面部、舌头及四肢肌力明显减弱,左侧腹壁反射减弱。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水平正常。
生化指标:血糖水平升高,血脂略高。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头颅CT扫描:显示左侧大脑半球梗死表现。
4.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该患者为急性脑卒中,可能是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
入院后立即开始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康复训练等: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肝素静脉滴注,维持血小板在正常范围。
-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降低血小板粘附性。
- 控制高血压:利血平口服,维持血压在安全范围。
- 控制血脂异常: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控: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 体重管理:控制体重,适度运动。
- 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利用物理手段促进肌肉恢复功能。
- 言语康复:通过言语理解和表达训练来恢复言语能力。
- 日常生活训练: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5. 疗效评估和随访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开始后,患者的左侧肢体肌力逐渐恢复,言语逐渐清晰,面部表情也逐渐对称。
经过2周的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头颅CT复查显示梗死区域较前缩小,治疗效果良好。
随访计划:- 每周随访,监测生命体征和药物疗效。
- 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梗死区域的恢复情况。
- 联合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评估康复效果。
临床脑卒中疾病病例分享诊治过程及总结分析

临床脑卒中疾病病例分享、诊治过程及总结分析患者王某,女,76岁。
I主诉:突发胸闷胸痛、左下肢麻木乏力3小时。
I现病史:患者3小时前在家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随即发现左下肢活动不利及麻木,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4次,无小便障碍。
自服“速效救心丸”后胸痛稍缓解。
就诊于本院急诊。
内科完善心电图提示左心室肥大,ST-T改变,遂转诊于神经内科。
I既往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10余年,有冠心病10余年,2年前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置入4个支架),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氯毗格雷。
I体格检查:左侧血压166∕104mmHg,右侧血压16ψ98mmHg,心肺查体无异常。
神经系统查体:左下肢肌力2级,左下肢痛触觉减退,左侧Babinski 征阳性,余查体大致正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4分。
I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糖、CTn1未见明显异常。
定位、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患者老年女性,急性起病,根据病史,患者胸部疼痛伴有左下肢麻木无力,查体左下肢肌力2级,左下肢痛触觉减退,左侧BabinSki征阳性,考虑定位于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不排除锥体束和脊髓丘脑束。
■定性诊断: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综合考虑,考虑为卒中(梗死)类疾病一一脑梗死或者脊髓梗死。
患者胸痛原因考虑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者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诊疗过程患者为脑梗死可能性大,为了不耽误患者治疗,立即静脉溶栓(距发病4小时10分钟),使用阿替普酶0∙6mg∕kg(总量为30mg)。
溶栓过程中行主动脉全长CTA检查:主动脉多发局限性夹层及壁间血肿,多发附壁血栓形成及穿透性溃疡。
患者主动脉CTA提示局限性夹层,立即停止溶栓。
在患者发病后8小时,患者又出现了尿潴留。
再次查体:左下肢肌力2级,左侧T7-8平面以下痛触觉减退,深感觉正常。
左侧Babinski征阳性。
修正诊断:脊髓梗死可能性大。
此时影像学检查中颅脑MRI未见异常,MRA提示脑动脉硬化。
脊髓MRI示T4-5椎体水平胸髓左侧病变。
脑卒中的病例书写范文

脑卒中的病例书写范文
由于"脑卒中病例"这个话题涉及隐私和医疗信息,我不建议直接发布任何真实病例的详细内容。
以下是一段可能的范文:
脑卒中的病例
医疗机构不断接收和治疗各种脑卒中病例。
其中,以下几种情况较为常见:
1. 患者年月日下午2点许突发头痛和恶心呕吐。
随后出现左半身麻木感和运动障碍。
进行脑检查后确诊为右侧小脑出血。
通过紧急手术成功清除出血肿瘤。
2. 患者年月日上午突发半身不遂。
进行检查后诊断为左中大脑动脉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病例患者:男,职业:无,年龄:49岁,现住址:浙江玉环婚姻:已婚供史者:家属可靠程度:可靠,出生地:上海市入院日期:2014年09月30日民族:汉记录日期:2014年09月30日主诉: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7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14年1月25日晚间23点时突然跌坐地上,不能自行爬起,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无口角歪斜,言语不清。
家人急送至浙江省玉环县人民医院。
急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脑出血。
给予脱水降颅压等对症处理,此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意识不清。
第二日凌晨患者颅内出血继续增多,全麻下行去骨瓣血肿清除术。
术后3天患者出现自主睁眼,在ICU内住院6天后转入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后后20天给予康复治疗。
先后在118医院、温州市中医院以及台州市立医院住院,给予德巴金抗癫痫、安博诺控制血压、奥拉西坦改善脑代谢、恩经复促进神经修复。
因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化痰治疗,目前感染稍控制。
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门诊以“脑出血术后”收治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夜间睡眠差,饮食可,留置胃管,鼻饲饮食。
大小便失禁。
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既往体健,本次发病时发现有高血压,最高时174/110mmHg。
否认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手术史见现病史,术中无输血,否认其他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浙江当地,否认有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区居留史,否认有特殊化学品及放射线接触史。
否认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已婚,24岁结婚,配偶体健,育有1子,体健。
家族史:父母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
双侧掌颌反射(-),双侧Hoffmann(+),双侧巴氏征(+)。
Barthel 指数: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
辅助检查:2014-06-28 头颅CT:左侧额颞顶叶及基底节区术后改变,部分脑组织软化,伴左侧额颞顶叶脑膜脑膨出,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症。
外院头颅MRI:1、左侧额颞顶脑软化灶,左侧半卵圆区斑点状异常信号。
2、双侧半卵圆区及基底节区缺血灶;3、脑血管MRA未见异常。
外院胸部CT:1、两肺散在炎症改变;2、双侧少量胸腔积液;3、右侧肾上腺区结节;4、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肿大。
诊断:1、脑出血术后右侧肢体偏瘫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右侧肩关节半脱位左侧肩痛伴活动范围受限2、高血压病3、肺部感染4、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5、低钠血症患者,男, 49岁1.主诉: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7月余。
2.现病史:患者于2014年1月25日晚间23点时突然跌坐地上,不能自行爬起,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无口角歪斜,言语不清。
家人急送至浙江省玉环县人民医院。
急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脑出血。
给予脱水降颅压等对症处理,此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意识不清。
第二日凌晨患者颅内出血继续增多,全麻下行去骨瓣血肿清除术。
术后3天患者出现自主睁眼,在ICU内住院6天后转入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后后20天给予康复治疗。
先后在118医院、温州市中医院以及台州市立医院住院,给予德巴金抗癫痫、安博诺控制血压、奥拉西坦改善脑代谢、恩经复促进神经修复。
因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化痰治疗,目前感染稍控制。
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门诊以“脑出血术后”收治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夜间睡眠差,饮食可,留置胃管,鼻饲饮食。
大小便失禁。
体重无明显下降。
3.查体:T:36.8℃ P:78次/分 R:20次/分BP:128/89mmHg 患者自主睁眼,神志淡漠,偶有发音,推入病房,被动体位,查体不合作。
左侧颅骨缺损,左侧头皮可见一长约15公分的陈旧性手术疤痕。
颈软,气管居中,气管切开已封管,伤口愈合好。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对光反射存在。
伸舌不合作。
双侧咽反射减弱,悬雍垂抬举差。
PROM:左侧肩关节前屈100度,外展90度,超过该角度,患者出现疼痛,VAS评分:4分,内旋外旋正常,左侧上肢、手可自主活动,右侧上肢偶有屈肘、伸肘活动,右侧肩关节间隙增宽约1横指。
左侧肘关节屈肘肌张力增高,Ashworth:2级。
左手尺侧三指掌指关节、近指关节、远指关节屈指畸形,左膝关节屈膝肌张力增高,Ashworth:2级。
左踝关节跖屈畸形。
右侧肢体软瘫。
左侧腱反射减弱,右侧膝反射、跟腱反射(+)。
双侧掌颌反射(-),双侧Hoffmann (+),双侧巴氏征(+)。
改良Barthel指数: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
4.辅助检查:2014-06-28 头颅CT:左侧额颞顶叶及基底节区术后改变,部分脑组织软化,伴左侧额颞顶叶脑膜脑膨出,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症。
外院头颅MRI:1、左侧额颞顶脑软化灶,左侧半卵圆区斑点状异常信号。
2、双侧半卵圆区及基底节区缺血灶;3、脑血管MRA未见异常。
外院胸部CT:1、两肺散在炎症改变;2、双侧少量胸腔积液;3、右侧肾上腺区结节;4、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肿大。
诊断及诊断依据:1、脑出血术后右侧肢体偏瘫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右肩关节半脱位左肩疼痛诊断依据:患者于2014年1月25日晚间23点时突然跌坐地上,不能自行爬起,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无口角歪斜,言语不清。
家人急送至浙江省玉环县人民医院。
急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脑出血。
给予脱水降颅压等对症处理,此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意识不清。
第二日凌晨患者颅内出血继续增多,全麻下行去骨瓣血肿清除术。
术后3天患者出现自主睁眼,在ICU内住院6天后转入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后后20天给予康复治疗。
先后在118医院、温州市中医院以及台州市立医院住院,给予德巴金抗癫痫、安博诺控制血压、奥拉西坦改善脑代谢、恩经复促进神经修复。
因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化痰治疗,目前感染稍控制。
查体:T:36.8℃ P:78次/分 R:20次/分 BP:128/89mmHg 患者自主睁眼,神志淡漠,偶有发音,推入病房,被动体位,查体不合作。
左侧颅骨缺损,左侧头皮可见一长约15公分的陈旧性手术疤痕。
颈软,气管居中,气管切开已封管,伤口愈合好。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对光反射存在。
伸舌不合作。
双侧咽反射减弱,悬雍垂抬举差。
PROM:左侧肩关节前屈100度,外展90度,超过该角度,患者出现疼痛,VAS评分:4分,内旋外旋正常,左侧上肢、手可自主活动,右侧上肢偶有屈肘、伸肘活动,右侧肩关节间隙增宽约1横指。
左侧肘关节屈肘肌张力增高,Ashworth:2级。
左手尺侧三指掌指关节、近指关节、远指关节屈指畸形,左膝关节屈膝肌张力增高,Ashworth:2级。
左踝关节跖屈畸形。
右侧肢体软瘫。
左侧腱反射减弱,右侧膝反射、跟腱反射(+)。
双侧掌颌反射(-),双侧Hoffmann(+),双侧巴氏征(+)。
改良Barthel 指数: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
辅助检查:2014-06-28 头颅CT:左侧额颞顶叶及基底节区术后改变,部分脑组织软化,伴左侧额颞顶叶脑膜脑膨出,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症。
外院头颅MRI:1、左侧额颞顶脑软化灶,左侧半卵圆区斑点状异常信号。
2、双侧半卵圆区及基底节区缺血灶;3、脑血管MRA未见异常。
2、高血压病本次发病时发现有高血压,最高时174/110mmHg。
3、肺部感染因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化痰治疗,目前感染稍控制。
外院胸部CT:1、两肺散在炎症改变;2、双侧少量胸腔积液;3、右侧肾上腺区结节;4、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肿大。
4、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外院诊断明确。
5、低钠血症外院诊断明确。
鉴别诊断:1、TIA:局部脑功能短暂缺失,可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等,但于24小时内完全恢复,头颅CT无异常发现,该患者病史及头颅CT检查不符,可排除。
2、颅内占位:病程渐进性,可表现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或者肢体功能障碍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头颅CT或MRI等可见占位病变,该患者急性起病,经头颅CT明确诊断脑出血,可排除。
康复计划:1.康复科护理常规,能全力鼻饲,普通饮食保证能量供应;2.完善各项辅助相关检查,奥拉西坦改善认知功能,氯沙坦氢氯噻嗪、络活喜降血压,枢芬缓解肌肉松弛,丙戊酸钠口服液预防癫痫,奥氮平改善睡眠,给予浓钠30ml口服改善低钠血症,氨溴索、α-糜蛋白酶化痰。
3.康复功能训练:偏瘫肢体功能训练诱发主动动作出现、促进偏侧肢体肌力恢复,关节松动(大)改善肩关节活动受限、低频电刺激刺激肌肉收缩,预防肌肉萎缩、针灸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气压治疗预防DVT,站立床改善站立功能。
中频(脑循环)改善脑部供血改善认知,吞咽电刺激和吞咽功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言语训练改善言语功能。
康复目标:近期目标:保持双侧肢体各关节正常活动度,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改善吞咽及言语能力。
加强护理,预防长期卧床所引起的并发症。
远期目标: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可自主交流,拔除鼻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