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本草》而吃的“苦”。
2、在与文本直接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知道成功的来之不易,了解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善于提出疑问,以及复述叙事作品的水平。
教学重点:1、以“苦”为抓手,深入学习文本。
2、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感受人物身上的可贵精神品质,特别是体悟李时珍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准备:李时珍的故事,《本草纲目》的介绍,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1、上节课,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本课的第一、二小节,还理解了很多生字新词,你能准确认读这些词语吗?(逐行指名读词语)课件出示:察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李时珍领着他的弟子庞宪去各地察访药材,他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焦急、破败、断垣残壁(太阳逐步落山了,师徒俩找不到住宿的地方,焦急起来。
他们看到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夜幕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夜幕降临了,师徒俩坐在火堆旁啃干粮。
他们长年累月的奔波,就是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
)皎洁、寻访所得、笔墨砚台(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李时珍让弟子庞宪拿出笔墨纸砚,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记录今天的寻访所得。
)你能选用同一行中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吗?(交流,指名说。
)看来,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能够协助我们更清楚地复述文章的内容。
2、刚才是分行来看,如果把这些词语做为一个整体,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吗?(出示课件“苦”)板书“苦”(同步口述:为采草药【写草字头】,夜宿古寺【写古字】,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苦”?板书“?”)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个夜晚,走近李时珍,探询答案。
请打开书,认真默读课文,在你感受到“苦”的地方做上记号。
古诗《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诗《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在月下记载寻访所得所表现的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确实踏实作风。
2、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学习解词的方法,正确书写一类字。
二、教学重点;立足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题解题。
1。
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出示李时珍的图像: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一张图片,一起看看。
说说看,这是一位如何的老人?(他的面容和装扮给您如何的感受?)您认识他不?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您对李时珍的了解不?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并作了整理,我们来看看(出示资料,教师介绍)3、同学们,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李时珍重修《本草纲目》期间发生的事。
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4、猜猜看,这个“宿”是什么意思?理解了这个字,谁再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过渡:理解得不错!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考虑!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
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过渡:好的,一遍差不多读完,不知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如何?下面老师来考考大伙儿。
2、交流生字词:(1)出示:庞宪行囊药材灰尘①谁来读?指名读--评读:“囊”是后鼻音,“尘”是前鼻音,读得真准确!再请一个同学大声地读一读。
-—指名读--好的,我们一起读!(齐读)②同学们,老师读着“药材”这个词,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药材名称、不知您们刚才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留意?来,明白的说一说、(指名说)过渡:能说出好几个呢,真不错!您们看,老师都把它们罗列出来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2)出示药材名称的一组词:胭脂草忍冬花鸡肠草刀豆子鹅肠草① 指名读---—集体读(齐读)②同学们,事实上我们周围有特别多东西能够作为药材。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案实验小学张蒲霞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1、以“苦”为抓手,深入学习文本。
2、通过文本,感受人物身上的可贵精神品质,特别是体悟李时珍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1、你能准确认读这些词语吗?察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焦急破败断垣残壁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皎洁端详若有所悟你能选用同行中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2、刚才是分行来看,如果把这些词语做为一个整体,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吗?板书“苦”,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苦”?二、谈“苦”1、为了修订《本草》,李时珍长年累月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种“艰苦”流露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种“苦”呢?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表现“苦”的词句,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感受。
2、学习小组交流。
交流形式:读读你圈画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
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应出示。
A、晓行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几千里路,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多么危险,多么艰苦,但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订《本草》,他必须长途跋涉,日夜奔走!齐读这句话。
B、夜宿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1)学生交流谈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读着这段话,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3)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里过夜, 这就是李时珍的“夜宿”!多么辛苦!指名有感情朗读。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和写作风格;2.理解《李时珍夜宿古寺》背后的文化内涵;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内容和脉络;2.理解并分析诗词的口吻、意境和语言表达;3.分析李时珍的写作手法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内容1.课文原文及注释展示2.课文意境分析与讨论3.李时珍的学术成就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4.诗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5分钟)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布置课堂环境,让学生预习材料并提出问题。
2. 导入和引导(10分钟)通过示范性诗词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回忆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和创作环境。
3. 呈现课文原文(15分钟)呈现《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课文原文,逐字逐句讲解,并提供注释和生词解释。
4. 分析诗词意境(2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色彩,并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导。
5. 分析李时珍及其作品(20分钟)介绍李时珍的学术成就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引发学生对李时珍的兴趣,并讨论《李时珍夜宿古寺》与他的其他著作的联系。
6. 学习诗词表达技巧(20分钟)分享李时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提醒学生在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要留意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7. 小结和提问(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给学生提问或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五、教学方式和方法1.教师讲解法:逐字逐句地讲解课文,并提供注释和生词解释;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色彩,并展示学生的分析结果;3.教师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讨论,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4.组织分享法:分享李时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发言质量;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3.学生对课文意境和李时珍作品的理解是否准确;4.学生对诗词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案新部编本9325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李珍夜宿古寺(第二教课设计)教课目:1、能通沟通的方式,出文章内容的感觉,领会李珍不怕吃苦的可精神和真的踏作。
2、学会从文章留白行想的方法。
3、初步感知境衬托、以小大的写作方法。
教课程案一、复入1、今日堂我学——生:李珍夜宿古寺2、老要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上学得怎么?(出示)学生四。
① 材、察、餐渴、行夜宿②焦虑、破、林、断垣残壁③破修、年累月、万民得福④皎、端、如有所悟、大好月色3、你能用上边一与文内容有关的?4、渡:大家上学得⋯⋯,相信本你必定会有更多的收。
二、精文第 1— 7 自然段(一) 1、出示幻灯,介《本草目》全共 190 多万字,分 52 卷,共收了 1892 种物,采集医方 11096 个,中制了 l160 幅精巧的插,是我国医宝中的一份珍,被誉“ 方学巨典” 。
教:《本草目》是部大的医学著作,李珍是位优秀的医学家。
他什么要修《本草目》呢?在文中找出李珍的一句往返答。
学生:“ 但我修好《本草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得的。
” 板:万民得福不怕吃苦2 、了万民得福,李珍徒吃了好多苦,文多地方就写出了他的辛苦,默文第 1-7自然段,在文顶用“——”画出有关句。
学生沟通(1):行路苦李珍着弟子,餐渴,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材,已走了好几个月了。
画出要点“ 餐渴,行夜宿” ;从哪里看出察地域广?从哪里看出察?画出“好几个月”。
他那没有汽坐,没有火坐,只好靠两只脚跋山涉水,途跋涉。
指名抓住要点出此中的辛苦。
(2):住宿苦近前一看,本来是一座破的古寺。
李珍推开,只里面到是灰,断垣残壁上了青苔,中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李珍夜宿的是怎的一座古寺?(破)(出示句子 )① 文哪些能我详细地感觉到古寺的破呢?画出来。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关于《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
2.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修好《本草》万民得福你能选用上面的词语围绕课文内容说句话吗?3.本课是李时珍寻访药材的途中,错过客店夜宿古寺的情景。
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生活,你认为是那个字?【相机板书:苦】李时珍觉得苦吗?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齐读)二、精读感悟,品词析句,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1.默读课文1—7自然段,找出能体现李时珍生活“苦”的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苦”的句子。
预设:*体会行走之苦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1)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行走之苦?2)李时珍仅仅走了好几个月的路吗?几年?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历经27年。
时间长不长?引出长年累月。
他长时间在各地行走,忙不忙?累不累?苦不苦?引出奔波。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共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三篇篇一:《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篇课文需要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的第16课,主要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
为了记载准确,李时珍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药,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分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能力(1)通过复习能够回忆课文的相关内容;(2)能理解相关词语理解课文。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口语能力,说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5)能准确地朗读相关拓展阅读材料,搜集认识几种中药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通过表达对人物的认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生能够通过文章学习,学习李时珍的优秀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2)班的学生。
这个班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教学后,这个班学生思维较活跃,有很浓的阅读兴趣,表达愿望比较强烈;(2)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写作方法指导以及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体现中心的能力培养;(3)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出示词语)学生个读、齐读词语四组词语。
察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焦急、破败、断垣残壁夜幕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皎洁、端详、若有所悟(二)选用同行中的词语说一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二精读课文(一)1 出示幻灯读了这段文字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想?他为什么要修订《本草纲目》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李时珍有说的一句话来回答。
(二)课文许多地方就写出了他们的辛苦,你能找出来吗?(1)学生交流,师生谈话,想象情境“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指名读,读出其中的辛苦。
评价再指名读。
齐读。
(2) 李时珍夜宿一座破败的古寺。
1课文哪些词语能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古寺的破败呢?2 学生交流,再指名读。
3 如果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4 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3)“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用砖块垒桌子等”(三)细细品读课文8—13小节。
1 哪些语句的描写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2哪一个词让你心灵受到触动?“嚼嚼”为什么感动?3从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怎样的工作精神?4各自大声朗读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甘于奉献。
三总结全文(一)引出情境,学生练说。
烈日炎炎时,我仿佛看到李时珍师徒(),但他们会想()风雪交加时,我仿佛看到李时珍师徒(),但他们会想()晨光初现时,我仿佛看到李时珍师徒(),他们在想()星光闪烁时,我仿佛看到李时珍师徒(),他们在想()(二)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和他的著作()吧!四作业1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2认识一些中药,搜集一些关于中药的知识,了解他们的药效,举行一个重要交流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荆林黄荻小学贺玉梅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因此拉动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的感知活力,思维活力,情感活力等在学习过程中流淌。
语文课堂不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集中训练营,而是张扬个性翅膀的放飞站,只有激发学生的个性活力,才能拓宽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和谐发展。
教学目的:
突出重点,精读课文,体会李时珍喂修订《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拉动感悟活力操作演示,拉动思维活力合作探究,拉动情感活力
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
2、复习课文内容并板书段意。
(我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为了三段,边说边板书,第一段是写夜宿古寺,第二段是写师徒谈苦,第三段是写记品草药)
二、学习第1-4自然段
1、问: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生读)
2、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说说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破败)
3、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古寺的破败。
(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节)。
4、哪些词语更能看出古寺的破败?
(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人来往断垣残壁——非常危险)
5、指导朗读:大家已找到了古寺的破败,并对古寺的破败有了深刻的理解。
能读出古寺的破败吗?(自由读,指名读)
条件这么艰苦,假如让你会在这儿住下?为什么?(太苦了)
6、出示: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庙吧!”从这个“就”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随便;对住哪儿没有过多的要求。
不怕吃苦,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上;对物质生活无所求,在他看来,只要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好了。
)
7、李时珍为什么会住进这个荒凉而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1、2、3自然段,找一找原因。
(交流: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理解“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全心全意)“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查访药材)(齐读)
8、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什么叫“饥餐渴饮”?什么叫“晓行夜宿”?
9、想象:他们走的是怎样的路?
10、师: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几千里路,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
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过渡:李时珍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里过夜,这么苦的生活都是为了修行《本草纲目》,除了吃了“晓行夜宿”的苦,他还吃了哪些苦?
三、学习5-7自然段
1、三人分角色读。
2、指名表演读并点评。
(1)啃干粮“啃干粮”的“啃”是什么意思?(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
动作表演(干粮为什么要啃?)(风干了,硬了。
可见放的时间长了。
)
粮食放时间长了,说明了什么?(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长了,可真辛苦啊!)
师:一个“啃”字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李时珍吃之苦(板书)(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文中有个词语告诉我们——多长时间?(长年累月)(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3)这么多苦,让我们觉得真是苦不堪言,他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接下来让我们听听师徒两人的一番对话。
(4)出示: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
(1)师引读:李时珍笑着问(表情)
(2)改反问句
(3)理解“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体会李时珍是一个________的人。
(4)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学习第8—13自然段
过渡: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
让我们走进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1、自由读8—13自然段,说说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2、交流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
”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
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
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1)找动词
(2)演一演(感受他的认真负责,板书:严谨认真)
(3)师讲故事:“是药三分毒”,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
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
所幸的是,后来他
终于脱离了危险。
他就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难怪李时珍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出示句子)
3、夜越来越深,此时(出示: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
(1)学生齐读
(2)师:读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十分害怕。
你呢?
(3)那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讨论:最后一段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
五、凸现人物形象
1、正因为他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精神,所以他长年累月地奔波在外;正因为他具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所以他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药。
终于修订好了《本草纲目》。
2、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显示资料)
3、此时,瞻仰着他的像,你想说些什么?
4、师总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附板书:
16 李时珍夜宿古寺
夜宿古寺——师徒谈苦——记品草药
不怕吃苦严谨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