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教学设计与评析

合集下载

《江南春》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7篇

《江南春》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7篇

《江南春》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7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的精心为您带来了7篇《《江南春》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一古诗江南春教案《江南春》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是一幅广阔的画卷。

我们可以教案中展现它的优美。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杜牧的《江南春》不仅仅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风景画,而且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作者通过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招风等一系列意象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春景图: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

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

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1、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杜牧及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江南春》这首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学习古诗的朗读和吟诵技巧;分析古诗的意境及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南春》,理解诗句的含义。

2.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 了解古诗的修辞手法,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重点:掌握古诗的朗读和吟诵技巧,学习古诗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江南春》,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诗句的含义,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

4. 例题讲解:选取诗句中的典型例子,详细讲解其修辞手法和意境美。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仿写,并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诗句:《江南春》2. 修辞手法:对偶、夸张3. 意境美: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仿写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古诗。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花自开,绿意盎然柳絮来。

碧水青山相对出,鸟语花香入画怀。

2. 拓展延伸:收集其他描绘春天美景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 课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体会。

2. 古诗朗读和吟诵技巧的传授与练习。

3. 修辞手法的讲解与运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江南春》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与欣赏,以及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江南春景的感知与理解。

具体章节内容为:课文第12自然段,详细内容为诗人杜牧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之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体验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春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诗歌描绘的江南春景。

3.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4.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7.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江南春》2. 内容:a. 课文内容概括b. 诗人情感表达c. 重点词语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江南春景的画,并配以诗句。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朗读指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可以更加合理,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如《春晓》、《咏柳》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江南春》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江南春》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江南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江南春》是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经典之作。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杜牧所作,全诗四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神往。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还通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描绘,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二、整体设计思路《江南春》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细致的解读和丰富的互动,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句表面的意思,还能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通过多媒体展示、意象解析、想象画面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诗歌中的江南春景,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情感。

同时,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江南春》,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诗中描绘的江南春景,如绿树红花、水村山郭、烟雨楼台等意象,提升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古诗词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感悟。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江南春》的学习,让学生领略到江南春色的美丽与独特,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感受诗人对江南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背诵并默写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出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策略教法: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逼真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18古诗三首江南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古诗三首江南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例题五: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仿写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短诗。
答案:
春风拂绿柳,花开映日红。
溪水潺潺流,鸟语唤晨钟。
山间云雾起,林外夕阳浓。
自然多奇景,陶醉在其中。
补充说明:
1.例题一、二主要考察学生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例题三要求学生从诗句中提炼出江南春景的特点,锻炼观察和总结能力。
(4)预习下一课的古诗,提前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
2.作业反馈
(1)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指出语音、语调、情感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2)批改课后练习题,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详细点评,强调正确理解和运用知识点。
(3)对学生的仿写作品进行评价,从内容、结构、修辞等方面给予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对古诗感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较高,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对古文感到畏惧或缺乏兴趣。在行为习惯上,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意识较好,但自主学习能力和持久性有待加强。
这些学情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另一方面,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教师应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3.修辞手法:对仗、夸张、借代
4.关键词语: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南朝、寺、楼台、烟雨
5.诗歌背景与作者:杜牧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诗句的修辞手法和关键词语,简洁明了地展示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创作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3、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

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方法,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一、导入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课文都发生在哪一个季节里》(春季),今天我们药剂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江南春》,去领略一下江南的春天美景。

二、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作者杜牧他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另外一位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我还知道了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

)2、学生读《江南春》3、教师读诗。

学生找出自己和老师读故事的不同(学生交流)4、小结:A、读古诗要注意停顿(板书)。

我们可以怎么停呢?介绍最简单的读古诗方法2、2、2、1(板书)这样来停。

B、诗里包含着情感,所以你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

5、指名读古诗(学生练习读诗句)6、学生齐读,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

(学生按照平仄读诗)7、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

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三、整体感知1、你从这首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黄莺、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靠山而建的城、好多亭台楼阁在风雨中、、佛教寺院、雨、村庄。

)(教师依次板书景物)2、“千里”之外的景物能看见吗?“千里”之外的鸟鸣能听见吗?(千里是虚指,它其实是一个虚数,它表示就是看上去很远。

而“十里”呢,就非常确切,就觉得这个诗,没有多少意思。

小结:在古诗里,很多数字都是虚指。

“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一个很大的范围,并不是真的要跑到一千里以外去听黄莺的啼叫,而是指在很大的范围里都有黄莺在鸣叫。

在整个江南,处处都有这样美的春景。

在古诗中,人们常常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

诗人边走边看,地点在变化,鸟鸣不停地在耳边响起,这是一番怎样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江南春》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江南春》的背景及作者生平,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体会诗句的意境,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江南春》的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3.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境,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诗句的意境,背诵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圈出生字词。

教学细节: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教学细节: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检查并纠正。

4. 分析诗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境,讲解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细节: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学生跟随思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教学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7. 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记忆。

教学细节: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指导背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江南春2. 板书生字词及释义3. 板书诗句意境及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柳树吐出新芽,犹如一串串绿色的珍珠;桃花盛开,宛如粉色的云霞。

2. 背诵《江南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讲解生字词、分析诗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背诵课文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审美情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教案第【1】篇〗《江南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

)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

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

(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江南春》。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

(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

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春教学设计与评析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江南春>>教学设计和反思张灯贵冠县辛集镇齐庄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江南春》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想《江南春》这首诗,主要是借景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从这首诗中清楚地看出,当时统治者完全没有居安思危的心思,还在像南朝统治者一样大建寺庙、楼阁,以求神灵保佑,使其江山永固。

作着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不能施展,又不能向当朝最高统治者言明诉说,只好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寄寓在这首诗《江南春》中,希望借这首诗能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引起统治者的重视,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课上要让同学们了解借古讽今的写法,学这首诗不光要会背、会写,还应该把思想还给学生。

诗人是创造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其实把这一切都写了进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

2学会课文中的三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小组合作,借助资料理解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

4读中感悟,并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运用各种感官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故事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的意境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后写。

※教学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动用多种器官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描写江南美景的诗词和图画。

2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现在到春天了,以“春天”为题展开讨论。

春天来了,你在校园中,上学的路上,你又看到哪些与冬天不一样的场景春天来啦!校园花池中,冬青由青变绿,花儿次第开放,操场上,角落里,小草绿了,野花绽放,柳树发芽了,小河的水哗哗的淌起来,一切都那么美好,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春天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在诗人眼中更是别具一格,优美无比。

许多诗人用包含深情的诗句描绘春天,赞美春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再学习杜牧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江南春)2同学们看了这一课题你从字表上感觉一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顾名思义江南春天的美景。

)3今天让我们跟随诗人杜牧的脚步,到江南一步一景去感受他笔下别样的江南美景。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诗句,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诗意,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清诗意。

4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检查复习效果。

出示整首诗1)指名分行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节奏。

2)课件展示生字“旗”字的结构布局和写法。

生说说,注意的地方,学生描红。

3)解释字词“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南朝”、“四百八十”、“楼台”、“寺”。

4)指名说一说,这首诗描写的大意。

5)齐读感知江南春天的美景。

注意语调,先扬后抑,轻重,停顿。

教师小结这首诗如果要阅读的更有韵味,我们必须了解古诗的意思。

平时在读古诗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弄明白这首诗写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心情;古诗的字词意思。

)三再读古诗,体境悟情过渡通过自学,同学们对这首诗进行了大略的了解,现在我们再读,再体会它的意境和情感。

1结合彩图,学习第一行----写今----晴景1)学生再读古诗,结合画面边读边想,第一行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景色(江南春天到处是莺歌燕舞,千里啼鸣;到处是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到处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到处是洋溢的浓浓的春的气息。

看到此景,你也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千里莺啼绿映红。

2)指名回答第一行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为代表来赞美江南春天的美景。

(抓住“莺啼”、“绿映红”,还要理解“千里”所描绘的江南广袤大地。

过渡这么美的景色怎么会没有人临水而居从哪一行能体会到。

2学习第二行--------写今------晴景1)再读古诗第二行,你又想到了什么能体会到古诗中人物的心情吗人们依山傍水而居,景色秀丽宜人,游客走向酒旗飘舞的酒馆,划拳醒酒,热闹非凡。

你又想起那句诗-------水村山郭酒旗风。

如此清幽雅致的小镇,诗人兴致大发,必捷足先登吟道--------水村山郭酒旗风。

2)诗人又抓住了哪些有代表性的词语来赞美呢(“水乡”、“山城”、“酒旗”、“春风”)3)齐读第一二行,再次体会江南春日的景色。

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4)小组交流回答。

师提问古诗的前两行写的是什么(板书江南美景)。

古诗的后两行又写了江南的什么呢!3学后两行----怀古---雨景要想了解这两行的句意,首先要了解南朝的社会背景和作者杜牧写作时的心境。

(首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搜到的相关资料,老师再补充。

)1)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都城都是江南的建康,既今天的南京。

当权者大建寺庙,祈求神明保佑,他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铸造佛像,还养活了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当时的百姓苦不堪言。

2)杜牧(公元803年--公元852年)唐代诗人,他的诗或忧虑朝政或表现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关怀,便写了对历史兴亡成败深沉感叹。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统治者却效仿南朝大建佛寺,祈求佛祖神灵保佑,永葆江山稳固。

3)如果你是诗人杜牧,你会对当时的唐朝皇帝说什么呢(学生希望建佛寺保佑江山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就是这样灭亡的,你不吸取教训砥砺前行,还效仿失败者,这样会加速唐朝的灭亡。

)4)是呀!所以当诗人看到烟雨蒙蒙中南朝遗留下来的楼台寺庙,内心不禁担忧起来,悲愤中吟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诗人在担忧什么(唐朝也会像南朝一样灭亡)(时转世移南朝统治者已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已经不存在,只留下了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湮没在朦胧的烟雨中。

)6)诗人又抓住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寺庙”、“楼台”、“烟雨”)7)所以我们从这两行诗中,不仅读到江南春雨中的美,也读出了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担忧。

(板书忧国忧民)8)你能尝试体会读出作者感叹之中的哀愁吗自己先试一试。

(指名读)9)带着对古诗的理解,再次体境悟情朗读这首诗。

四熟读成诵,吟出诗韵1老师诗人的笔下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绮丽美景,寄托的却是对于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

古诗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就让我们再一次带着对江南春的喜爱与作者一同去欣赏吧!2播放视频,(欣赏吟唱)3古代很多诗,不仅仅抒发诗人的情感,也可以给曲进行填词吟唱,像我们现在的歌曲一样,吟唱你也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4我们用自己把控的情感和独特的方式吟唱。

五扩展诵读,课堂延伸1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读出江南春日的美好和作者的忧伤。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词如《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园不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老师小结古诗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课下也要学,这就要我们,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词意,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2)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4学法迁移,应用本节的方法辐射其它古诗。

六课下作业,积累运用展开想象,写一篇赞美春天的美文,你也可以画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江南春写今怀古赞美江南美景感慨忧国忧民晴天阴天◎教学反思通过对《江南春》教学设计,我对古诗词的教法、学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下面我谈一谈对本节课的反思。

1“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千里”这里是虚词,不是所谓的千里之地,千里之远的莺啼又怎能听到千里之远的“绿映红”,你又怎能看到这里指的是广袤的江南大地,到处都是莺歌燕舞,到处都是绿草红花,到处是春日中生机勃勃的景象。

2“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四百八十寺”是说南朝统治者建的寺庙、佛像、亭台楼阁之多,不是具体的四百八十个,也可多也可少,不然诗人游历江南大地,怎能数这么准确3“四百八十寺”中的“寺”不单单指的是寺庙,你从彩图中,也能清晰的看到,还有亭台楼阁等。

我想这样才能见到南朝虚伪的盛世。

4难点解释不到位。

没有讲明讲透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更没有深入浅出的举一些现实的例子和解读课本上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明白。

这是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5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不够。

使他们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中。

6学生在读古诗环节中,要求学生画一画节奏,课上一紧张忘记了这一环节。

实际中学生读的节奏还是可以的。

这说明学生充分的了解了作者当时的心境。

古诗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每个学期都有四首,一般都让会背,会写,解释课后加点字的意思就万事大吉。

中华经典诗词,有的几百年,甚至有的几千年,传到今天,都经过时间长河的认证,怎能了了完事要想上好每一节,都要多学习、勤钻研、认真备课,才能出更多更高效的课。

总之一节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并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