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语文教科上册《江南春》(教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优秀教案第【1】篇〗《江南春》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l.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五、小结: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江南春》教案设计

《江南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南春》。
(2)理解《江南春》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杜牧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江南春》。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领略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江南春》。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杜牧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2)杜牧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江南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2)分析杜牧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2)引导学生领略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培养人文素养。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江南春》。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杜牧的诗歌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和心得体会。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意象分析和创作风格的掌握程度。
4.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古代文人情感世界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江南春》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江南春》精选教案范文三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六年级上册语文《江南春》精选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江南春》精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
)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
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
(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江南春》。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
(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
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江南春》教案

《江南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南春》。
(2)理解《江南春》的意境和主题,了解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江南春》。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江南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江南春》。
(2)理解《江南春》的意境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把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江南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江南美景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江南春》。
2. 写一篇关于《江南春》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课堂讨论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加大教学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背后的含义。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体验诗中的意境。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江南春》与其他诗词的异同,提高鉴赏能力。
4.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江南春》教案优秀3篇

《江南春》教案优秀3篇《江南春》教案篇一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杜牧的《江南春》不仅仅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风景画,而且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作者通过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招风等一系列意象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春景图: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
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
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1、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杜牧及古诗相关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春天风景图片,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2、3、请学生说。
(2—3名学生)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我们也来读读吧。
出示:春暖花开春意盎然姹紫嫣红桃红柳绿草长莺飞莺歌燕舞4、生齐读。
3、引出诗题: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画,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千古名句。
古诗《江南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南春》。
(2)理解古诗《江南春》的诗意,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江南春》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朗读和背诵古诗《江南春》。
2. 理解古诗《江南春》的诗意,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
3. 掌握古诗《江南春》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江南春》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古诗《江南春》的全文。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为学生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准备古诗《江南春》的译文和注释,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牧及其作品《江南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江南春》,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江南春》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欣赏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江南春》的优美诗句,体会诗歌的美感。
推荐相关的古诗词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江南春》的诗意、意象和表现手法。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作业:熟练朗读和背诵古诗《江南春》,结合译文理解诗句含义。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古诗《江南春》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探讨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江南春》教案(精选19篇)

《江南春》教案(精选19篇)《江南春》教案篇1这是学生第二次集中学习古诗。
这五首诗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写的。
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诗欹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丰富倩感,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我国古代诗歌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力。
[教法学法]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运用抢答的形式,简介作者。
在黑板上写出曹操、李白、王安石、杜牧、杜甫五位诗人的姓名。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抢答。
(1)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
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李白(2)他,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他的抒情写景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小杜\\\'。
我们学过的诗有《山行》《清明》杜牧(3)他,曾是宋朝的一个臣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临川人。
我们在上一个单元学过他的一篇文章王安石(4)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我们学过的诗有《舂夜喜雨》《绝句》杜甫(5)曹操由学生点评,要肯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朗诵曾经学过的以上诗人的诗句,读得好可示意学生鼓掌鼓励,激发诵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三)赏析《江南春》茌江南舂天的大地上,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映衬着盛开的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所有景物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怎么7下起了春雨,甫朝留下的许多寺庙,笼罩在烟雨蒙蒙中,楼台亭榭,在烟雨中掩映,时隐时现。
2•学生阅读《江南舂》,思考:[问题一]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问题二]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点提示:诗中描写了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下寺、楼台。
《江南春》教案

《江南春》教案《江南春》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较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奇妙的大自然,正因为有了季节的更替,自然的变换,才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古代许多诗人看到这样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了赞美四季美景的诗。
大家能背几首吗?今天我们再学习杜牧的一首诗。
)2、板书课题:江南春(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经验入手,在生活和新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唤起学生对江南春景的遐想)二、看图入境,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随杜牧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看江南美景。
(课件演示图文并茂并伴有美妙音乐的江南美景图。
)3、交流观后感。
(江南美吗?我们来看看杜牧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画中初步感知江南的美景,为学习古诗做好感情铺垫。
)三、品词析句,体会景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范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古诗,并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根据需要可进行合作式学习)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绿树红花水村山墎酒旗风寺庙楼台烟雨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数不清的寺庙迷蒙的烟雨5、(师)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春》教案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教科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
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
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
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题画
[宋] 朱熹[清] 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
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江南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的失落。
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试梳理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我想首先是我个人的亲和力不够,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就是教师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而且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
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欲望?
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我没有及时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肯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
在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讲解诗意的时候浪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对诗人的情感感悟时,只是浮光掠影。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地课。
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
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