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神经功能评分
右美托咪定对脑出血小鼠肥大细胞激活及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对脑出血小鼠肥大细胞激活及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杨正宇;毛庆祥【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24(53)2【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及肥大细胞激活的影响。
方法小鼠脑出血前30 min经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脑出血模型制备完成后检测小鼠神经功能、脑含水量、血肿周围肥大细胞数量及类胰蛋白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的小鼠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明显提升(P<0.05),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类胰蛋白酶、IL-1β和TNF-α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而右美托咪定组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5),脑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类胰蛋白酶、IL-1β和TNF-α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脑出血后血肿周边肥大细胞的激活,减轻小鼠神经功能损害。
【总页数】5页(P171-175)【作者】杨正宇;毛庆祥【作者单位】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相关文献】1.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激和神经功能的影响2.右美托咪定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恢复的影响研究3.右美托咪定预处理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减轻小鼠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肾损伤4.右美托咪定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JAK2/STAT3通路的影响5.右美托咪定、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鼠运动异常表型参数评分

小鼠运动异常表型参数评分引言:小鼠作为实验模型动物,在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小鼠的运动异常表型参数进行评分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小鼠的运动能力、协调性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小鼠运动异常表型参数评分方法,并探讨其应用及意义。
一、旋转行为评分旋转行为是小鼠运动异常的一种常见表现,通常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评分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小鼠在旋转行为测试装置中的行为表现来进行。
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旋转方向、转速、持续时间等指标。
旋转行为评分可以帮助研究者判断小鼠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情况。
二、步态评分步态评分是评估小鼠运动协调性和步态特征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步态评分方法包括翻转步态评分、足印模式评分等。
翻转步态评分主要观察小鼠在行走时是否出现异常步态,如扭曲、跛行等。
足印模式评分则通过观察小鼠的足印特征来评估其运动协调性和步态稳定性。
三、平衡评分平衡能力是小鼠运动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平衡评分方法包括平衡横梁测试、悬垂测试等。
平衡横梁测试是通过观察小鼠在横梁上的行走情况来评估其平衡能力。
悬垂测试则是观察小鼠在悬垂状态下的前肢和后肢支撑情况,评估其平衡和协调能力。
四、运动能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是评估小鼠整体运动能力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运动能力评分方法包括开放场测试、旋转杆测试等。
开放场测试通过观察小鼠在开放场中的活动情况来评估其运动能力和探索行为。
旋转杆测试则是观察小鼠在旋转杆上的行走情况,评估其运动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五、行为学评分小鼠的行为学评分是综合评估小鼠神经系统功能和运动特征的方法。
常用的行为学评分方法包括开放场测试、黑暗盒测试等。
开放场测试可以观察小鼠在开放场中的活动情况,评估其运动能力和探索行为。
黑暗盒测试则是观察小鼠在黑暗环境中的行为反应,评估其神经系统功能和情绪状态。
六、应用与意义小鼠运动异常表型参数评分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药物筛选和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评分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估小鼠的运动能力、协调性和神经系统功能等指标,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疾病发生机制、药物治疗效果以及基因在运动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小鼠脊髓损伤中重度模型的判断标准

小鼠脊髓损伤中重度模型的判断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鼠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于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和潜在治疗方法。
小鼠神经功能评分

小鼠神经功能评分1.神经行为评分在梗死后24 h,按照Masao Shmi izu-Sasamata的方法[3]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行为评分,评分标准包括:①自主活动的程度,②左前肢偏瘫,③提尾时左前肢伸不直,④抗侧推能力,⑤向左倾斜度,⑥向左环行度,⑦对触须的反应。
以上指标无异常为0分,中等异常为1分,严重异常为2分,将各项评分相加,总分为0~14分。
2.动物行为学评定①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②1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③2分:向瘫痪侧转圈;④3分:向对侧倾倒;⑤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
3.大鼠神经损伤严重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0分:神经功能正常;1分: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提尾时左前肢屈曲);2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行走时向左侧转圈);3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向左侧倾斜);4分:无自发行走,意识减退;5分:与缺血有关的死亡。
4. 平衡木试验(Beam Balance Test, BBT):把大鼠置于一宽1.5cm的木条上。
木条一端悬空,另一端固定于一块40x40cm的平板中心,以防止大鼠从木条上爬到桌面上使实验失败。
木条下备有软垫以防大鼠掉下时跌伤。
根据2分钟内大鼠的平衡能力行神经学评分。
正常大鼠的平衡能力在1-2分钟。
平衡试验评分标准:1在木条上站稳,无摇晃,持续2分钟2在木条上站稳,左右摇晃,未滑下,持续2分钟3在木条上站立,下滑至一侧,未掉下,持续2分钟4在木条上站立不到2分钟即从木条上掉下5试图在木条上站稳、但在数秒钟即掉下6无任何站立能力5. 抬高身体摇摆试验(Elevated Body Swing Test, EBST):用于测量运动不对称,EBST测量时首先用手提起大鼠的尾根部,大鼠头部悬垂距平面5cm左右,这时大鼠头部会向左侧或右侧旋转,向单测旋转的角度大于100时为计数的标准,记录旋转的方向和角度,一次试验后让大鼠休息1min,再进行下一次实验,重复试验20次,记录总的次数和方向。
小鼠脑缺血模型

小鼠脑缺血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 是目前最常用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 模型先阻断颈外动脉(ECA)及其分支,且阻断翼腭动脉(PPA),以切断颅外来源的侧副循环血流。
从ECA插入尼龙线,经颈内动脉(ICA)到大脑前动脉(ACA),机械性阻断大脑中动脉(MCA)发出处的血供来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
此模型可在无麻醉状态下拔出尼龙线,恢复血流,实现再灌注。
线栓法具有不开颅、效果肯定、可准确控制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的优点,用于研究神经元对缺血的敏感性、耐受性,药物疗效观察以及再灌注损害和治疗时间窗较为理想,同时也具有对全身影响小、动物存活时间长的特点,适于慢性脑损伤的研究。
控制好易变因素,可避免实验结果的不稳定性。
1.实验动物SPF级BablC小鼠,健康,雄性,体重为25g-30g2.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每组15只动物。
3.主要试剂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sigma)4.建模方法1. 3%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颈部备皮,消毒,插入肛温探头,保持体温在37±0.5℃。
2. 颈部正中切口,暴露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使用7-0丝线在距离颈总动脉分叉2mm 处结扎颈外动脉远心端,在颈外动脉穿入另一根7-0丝线,在靠近颈总动脉分叉处打一个活结。
3. 使用动脉夹夹闭颈总动脉。
在距离颈总动脉分叉处1.5mm处的颈外动脉上剪一个小口,将一根头端处理过的0.18mm直径的尼龙线从小口中插入,进入颈内动脉,并向内插入大脑中动脉,尼龙线的插入深度距离颈总动脉分叉处约9±1mm。
4. 缺血后60min拔掉线栓,用7-0丝线结扎外动脉近心端,用5-0丝线缝合颈部伤口,活力碘消毒伤口,将小鼠放在加热垫上,待清醒后放入恒温抚养箱饲养。
小鼠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探讨其干预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雄性C57BL/6小鼠,体重18-22g,由本实验室动物中心提供。
2. 药物低分子肝素钙(依诺肝素):购自深圳赛保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 实验仪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仪:购自北京科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4. 实验方法(1)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分子肝素钙干预组和高分子肝素钠干预组。
(2)模型制备:采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3)药物干预:低分子肝素钙干预组和高分子肝素钠干预组在模型制备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
(4)观察指标: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变化、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脑组织神经功能评分。
三、实验结果1. 行为学观察正常组小鼠行为学表现正常,活动自如。
模型组小鼠表现为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
低分子肝素钙干预组和高分子肝素钠干预组小鼠行为学改善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活动能力、反应速度和兴奋度均有所提高。
2. 脑组织病理学观察正常组小鼠脑组织结构完整,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核形态正常。
模型组小鼠脑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神经元变性、坏死,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低分子肝素钙干预组和高分子肝素钠干预组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善明显,与模型组相比,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减轻,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
3. 脑组织神经功能评分正常组小鼠脑组织神经功能评分最高,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神经功能评分最低。
低分子肝素钙干预组和高分子肝素钠干预组小鼠脑组织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模型组相比,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四、讨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探讨了低分子肝素钙和高分子肝素钠对其干预作用。
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和高分子肝素钠能够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学和神经功能评分。
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与改良

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与改良马可;陈雄;郑俊炯;陈嘉诚;丰岩清【摘要】目的:探讨三种神经功能评分方法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模型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最适评价标准。
方法32只雌性C57BL/6小鼠(18~20 g)随机分配为正常对照组(15只)、造模组(17只)。
造模组用MOG33-35多肽与弗式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成乳剂后多点皮下注射制备成EAE模型。
遵循双人双盲原则分别使用Kono’s 5分法、Weaver’s 15分法及改良15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结合小鼠脊髓H&E染色结果,探究三种评分方法的评价准确性、症状敏感性、病情相关性。
结果据神经功能评分趋势图,改良15分法后期症状波动更明显。
对于非典型性发病EAE,改良15分法和15分法的评分更准确。
改良15分法和15分法的发病时间显著早于5分法(P<0.001),且可反映早期病理改变。
改良15分法与高峰期、缓解期病理改变显著相关(高峰P=0.001,缓解P=0.024),15分法与缓解期病理改变相关(P<0.05)。
结论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中,改良15分法能有效进行细化评分,更准确地评估各时期神经功能改变。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ree neurological assessments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Methods Thirty-two female C57BL/6 mice (18-20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n=15) and immune group (n=17). Immune group were induced subcutaneously in the flank by emulsion consisted of MOG33-35 and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Mice were assessed by two investigators for 35 days after immunization in a blinded manner using Kono’s 5-po int criterion, Weaver’s 15-point criterion and improved 15-point criterion. Based on H&E staining, we analyzed the accuracy, sensibility and dependency of three assessments. Results 35-day clini⁃cal-score plots revealed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symptoms was more obvious in improved 15-point criterio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criteria. 15-point criterion and improved 15-point criterion are more accurate than 5-point criterion in atypical-onset EAE. 15-point criterion and improved 15-point criterion could detect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much earli⁃er than 5-point criterion (P<0.001). Neurological scores assessed by improved 15-point were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during the peak and remission stage. Conclusion Improved 15-point criterion is better neurological score system than Kono’s 5-point criterion and Weaver’s 15-point criterion because of its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6页(P679-684)【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神经功能评分方法【作者】马可;陈雄;郑俊炯;陈嘉诚;丰岩清【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51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是国际上公认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理想动物模型,因能复制出与MS相似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而被广泛应用,并成为研究MS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临床前试验的重要手段[1-4]。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行为学测试方法的比较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行为学测试方法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是一种常用于研究脑缺血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动物模型。
在这种模型中,通过导致小鼠一侧大脑半球的局部供血不足,可以观察到大脑缺血后小鼠不同行为的变化。
为了评估这些行为变化,行为学测试法被广泛应用,以评估脑损伤程度和功能恢复程度。
下面介绍几种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的行为学测试方法。
一、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是一种常用的行为学测试方法,可以评估小鼠大脑缺血后的神经损伤程度。
该测试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姿势平衡、规律运动、步态和反应灵敏度等项指标来量化小鼠的神经功能状态。
NSS 是非常实用的测试手段,因为它能够快速获得结果,而且不需要特殊的设备。
二、旋转行为测试旋转行为测试(rotarod assay)是检测小鼠体内协调和平衡能力的一种方法。
具体来说,被测试的小鼠被放置在一个旋转的竿上,然后记录下小鼠可以坚持的时间和下落时的速度。
通过比较缺血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表现,旋转行为测试能够评估其运动协调、平衡、运动学习和耐力等指标。
三、轮子走廊测试轮子走廊测试(cylinder test)是一种评估小鼠长期前肢使用程度的测试方法。
这个测试相对简单,只需要一个透明的圆柱形器皿和一些用于标记前肢触碰位置的油颜料。
被测试的小鼠被放入圆柱中,观察其触碰环境的方式和频率。
通过检测前肢使用的比例,可以间接性地评估脑缺血对小鼠行动的影响。
四、Morris水迷宫测试Morris水迷宫测试(Morris water maze assay)是一种测试小鼠在空间记忆和空间定位能力方面表现的高级测试。
该实验在一个大水池中进行,水池有一个隐藏的平台,小鼠可以通过定位平台在各个角度上寻找出路。
比较正常和脑缺血小鼠在寻找平台、记忆位置和学习水平等指标上的表现,可以评估缺血对小鼠空间记忆和定位能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神经功能评分1.神经行为评分在梗死后24h,按照Masao Shmi izu-Sasamata的方法[3]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行为评分,评分标准包括:①自主活动的程度,②左前肢偏瘫,③提尾时左前肢伸不直,④抗侧推能力,⑤向左倾斜度,⑥向左环行度,⑦对触须的反应。
以上指标无异常为0分,中等异常为1分,严重异常为2分,将各项评分相加,总分为0~14分。
2.动物行为学评定①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②1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③2分:向瘫痪侧转圈;④3分:向对侧倾倒;⑤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
3.大鼠神经损伤严重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0分:神经功能正常;1分: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提尾时左前肢屈曲);2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行走时向左侧转圈);3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向左侧倾斜);4分:无自发行走,意识减退;5分:与缺血有关的死亡。
4.平衡木试验(Beam Balance Test,BBT):把大鼠置于一宽1.5cm的木条上。
木条一端悬空,另一端固定于一块40x40cm的平板中心,以防止大鼠从木条上爬到桌面上使实验失败。
木条下备有软垫以防大鼠掉下时跌伤。
根据2分钟内大鼠的平衡能力行神经学评分。
正常大鼠的平衡能力在1-2分钟。
平衡试验评分标准:1在木条上站稳,无摇晃,持续2分钟2在木条上站稳,左右摇晃,未滑下,持续2分钟3在木条上站立,下滑至一侧,未掉下,持续2分钟4在木条上站立不到2分钟即从木条上掉下5试图在木条上站稳、但在数秒钟即掉下6无任何站立能力5.抬高身体摇摆试验(Elevated Body Swing Test,EBST):用于测量运动不对称,EBST测量时首先用手提起大鼠的尾根部,大鼠头部悬垂距平面5cm左右,这时大鼠头部会向左侧或右侧旋转,向单测旋转的角度大于100时为计数的标准,记录旋转的方向和角度,一次试验后让大鼠休息1min,再进行下一次实验,重复试验20次,记录总的次数和方向。
6.一次性被动回避平台试验(Step-down Passive Avoidance Test,SDPAT)是一种用于研究记忆的简单行为模型,主要适用于研究记忆的巩固(memory consolidation)和记忆的保持(memory retention)。
该模型含有一定的空间记忆成份,试验箱是一个长方形的封闭空间,高为60cm,箱内有一较小的平台9cm X9cm,高出底面约2cm,动物只能不十分舒服地坚持在平台上,如跑下平台(铜棒,通电,30V)即遭到电击。
训练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把动物放在平台上,大鼠一般在平台上只能停留几分钟,就会跑下来,但由于底面的金属条是通电的,大鼠在寻找一段时间后,能够找回平台。
这时第一次试验结束,24h后,再次把大鼠放在平台上,这时底面的金属条并不通电,记录大鼠在平台上滞留的时间,根据测试间隔时间的长短和在平台上滞留时间的多少来判定大鼠对上次电击的记忆保持能力。
7.水迷宫试验(Water Maze Test,WMT):用于测量大鼠空间学习能力。
每组于移植后的第7周进行。
在相同室温(25±2)0C和象限条件下,将3组动物连续训练4d,2次/d,每次限定时间为120s,超过120s仍找不到平台者记为未找到平台,2次间隔为10min,第5天测试。
Bederson评分四个功能等级: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1分:悬尾实验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2分:前肢抵抗对侧推力能力下降?3分:向对侧转圈小鼠脑缺血神经功能障碍行为学评价的研究进展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
在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最常使用大鼠或者小鼠的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因此小鼠MCAO模型在研究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变化及基因表达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脑梗死体积与神经功能缺损的行为学评价是判定脑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许多研究报告对大鼠的行为学评价进行了阐述,而对小鼠的研究较少,其评价指标大多移植于大鼠的评价体系,至今为止,还没有对这一系列的综合性评价达成共识,不仅有许多不同的测试在使用,而且所应用测试的数量和频率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本文对小鼠脑缺血神经功能损伤评价方法包括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性评价做一综述。
1. 感觉功能评价小鼠MCAO模型中,感觉功能的缺失是对其神经功能判定的一个可靠的指标目前最常用的是墙角试验(cornertest),最先由Schallert改良,具体操作是将两个尺寸为30cm20cmcm的纸板呈30夹角放置,将小鼠置于夹角之间,进入夹角深部,双侧的触须受到刺激后会站立并转身面向夹角的开口端。
正常小鼠从右面或左面转身的概率基本相等,而一侧脑损伤小鼠会优先向脑损伤侧转身。
墙角试验可以准侧检测出感觉功能障碍,甚至90后的轻度局灶性脑缺血,特别是在纹状体发生缺血时。
此实验简单易行,应用广泛,但Li认为墙角试验对感觉功能恢复程度的检测不敏感,可能是因为这项试验是对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综合评价,需要两种功能都较好的恢复后才能检测出来,而且不能准确反映单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变化。
粘签试验(stickydottest又称感觉不对称试验,用来确定皮肤敏感性和感觉功能的整合性。
缺血发生在大脑皮层的感觉区、皮质脊髓束和纹状体时,感觉功能发生明显缺失。
具体方法是将直径mm的圆形背胶标签贴附在小鼠相对无毛的手腕处,当回到饲养笼时,一个正常的小鼠会用牙齿迅速除掉每个圆形标签,而发生脑缺血的小鼠首先除掉附着在正常前肢的标签,然后是病变的一侧,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缺血性病变导致了感觉功能的不对称性此外,时间的延迟还表明运动功能的缺失,嘴和前肢运动障碍导致去除粘性标签相对困难。
后续的测试可以通过逐步增加患侧所粘标签的大小并减小健侧的标签大小,直到患侧肢体所受的的刺激变得比健侧的更突出,小鼠就开始首先从患侧的肢体消除刺激〔10〕该方法主要用于对多种病因导致的前肢感觉、皮质运动区损伤后的功能评价,与人类顶叶受损后对侧肢体的忽视症状类似。
圆筒试验(cylindertest又称肢体不对称使用试验,最早应用于大鼠的行为学评价〔11〕通过改良用来评估小鼠前肢使用和旋转的对称性,当小鼠一侧的感觉皮层、皮质脊髓束、纹状体受到缺血损害时前肢的使用发生不对称性,进一步观察会发现离散运动障碍和协调运动也相继发具体操作是将小鼠放置在一个直径9cm,高度15cm的透明圆桶内。
当小鼠后腿站立时,分别记录最初左前肢、右前肢及两侧前肢同时碰触筒壁的次数。
当一侧前肢(如右侧)碰触筒壁后,另一侧前肢(左侧)在右侧未移开时也碰触到了筒壁,记录一次右侧和一次同时碰触。
当两侧前肢交替碰触筒壁时,记录为同时碰触,共进行20次重复试验。
最终得分=(右前肢的运动-左前肢运动)/(右前肢运动左前肢运动)100%。
得分越高说明两侧肢体的不对称程度越明显。
这种评分方法即使对于没有经验的评价者也有较高的可信度。
2运动功能评价运动功能的不协调性和伴随出现的的代偿反应是人类中风的突出特点。
大部分脑缺血的动物模型都会在行走、转弯和游泳等运动中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
Whishaw〔13〕在1986年建立了一种大鼠以前肢通过窄缝抓取食物的评价方法,称为伸爪试验(skilledreachingtest该方法可评价单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区分肢体损伤与修复的细小差〔14〕,还可以用来评估感觉运动皮层和皮质脊髓束的功能缺失〔15,16〕,对小鼠同样适用。
伸爪实验盒用透明玻璃制成,长宽高分别为20cm,6cm和20cm,在盒的前壁正中央开一条宽度为0畅5cm狭长的缝隙,缝隙底部前壁的外侧有放置食物片的凹槽,迫使小鼠从缝隙处伸出患侧前肢抓取食物。
正常小鼠可从缝隙处伸出前肢,抓取并吃到凹槽内的食物;而脑缺血后的动物不能完成。
定的反映脑缺血慢性损伤变化,对动物伸爪、抓食及吃食过程可作细致的轨迹分析,进而发现更多的变化特征〔17〕烟囱试验(chimneytest最早由Boissier〔18〕改良,具体发方法是在一根长25cm,直径30mm的透明玻璃管的20cm一个记号,水平放置,将小鼠放置于入口处,当其爬至管底时,将玻璃管垂直放置,使其头朝下,正常状态下小鼠会通过快速反应学会倒着走路,到达标记处所需的时间最长不会超过120s,而发生脑缺血后所用时间会明显延长,此实验常用来测试小鼠的运动协调性。
立柱试验(verticalpoletest)主要对前肢的力量,抓握能力和平衡性进行评估〔19〕〔20〕提出并改进了评分方法,将一根长15英寸、直径0畅75英寸的木棍用胶带缠绕,以增加摩擦力,水平放置后将小鼠放在木棍中央,将木棍慢慢抬起直至与地面垂直,记录小鼠在木棍上的时间,评分标之间;3min,40<时间<60min,>60〔21〕提出的前肢踩空试验(footfaulttest)也可用于前肢运动功能的评价,将小鼠放置在不同尺寸的6边行的铁丝网上,小鼠在铁丝上行走,在此过程中会出现踩空或踩滑现象,记录前肢总共行走的次数以及踩空的次数,踩空的次数越多表明小鼠脑损伤越大。
爬板试验climbingboardtest〔22〕是将小鼠置于一块包有铜丝网的有机玻璃平板上,先保持平板在水平位置,后逐渐将平板竖起,至小鼠不能攀爬而从平板上落下,记录此时平板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即爬板角度,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爬板试验用于评价整体协调功能,也是一种简便且可定量的指标,但是,该指标变化的恢复较快,仅能用于3内的急性功能损伤。
为了提高神经功能行为评价的准确性及可信度,近年来各种发明及改良的装置、软件层出不穷。
旋转加速试验(acceleratedrotarodtest首先用于研究神经系统功能的运作,后来才在脑损伤如脑缺血的研究中广泛应用〔23〕,主要用来评估脑缺血动物运动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Ahmad〔24〕在研究中将其称为“旋转跑步机测试”,动物放置在直径3cm形转盘的中央,转盘与一个可调节速度的转轴连接,实验开始后转轴在1分钟内从0加速到24记录小鼠在圆盘上的时间,最大分值为60,脑缺血的严重程度与得分成反比。
为了排除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偶然情况,每只动物可做3次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得分。
此法操作简单,可行性大,且灵敏度较高。
旷场试验(openfield)需要一旷场实验敞箱的装置〔25〕,木质,周壁及底面涂黑,底面由面积相等(10cm10cm)的方格组成,将小鼠放入旷场正中格,用摄像系统记录动物5min的行为变化,包括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及粪便粒数,数据用相应的统计软件分析。
该试验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小鼠的运动功能,也可用粪便粒数反应动物的焦虑状态〔26〕挂试验(hangingtest最早开始于大鼠的行为学评价,后经Muhammad〔27〕的改进成功应用于小鼠,该试验〔28〕是将小鼠尾部1cm处用胶带粘贴悬挂于墙上,用摄像设备记录小鼠1min内在墙上运动情况,输入计算机保存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