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村旅游典型案例汇编

合集下载

乡村旅游项目案例

乡村旅游项目案例

乡村旅游项目案例1.黄水古镇乡村旅游项目黄水镇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西部,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南京市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之一。

该乡村旅游项目以古镇建筑、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美食美景为主要内容,策划了一系列的旅游产品,包括免费开放古街、古井、古桥等景点,推出古镇夜游、秋冬赏菊、春游樱花等五个主题活动,推介黄水美食、黄水红酒、地方特产等产品。

2.丽水铁路采茶乡村旅游项目该乡村旅游项目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是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采茶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

游客可以欣赏到原生态的茶园景色,体验采茶之乐,品尝鲜茶,了解茶文化;还可以感受到苏浙民居的风格,感受到当地的民俗风情。

该项目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与铁路运输紧密结合,采用预约游览、专车接送等方式,提高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3.忻州五台山民俗文化乡村旅游项目忻州市是山西省的一个文化旅游城市,五台山则是忻州市的标志性景点。

该乡村旅游项目以五台山寺庙、民俗文化、美食美景为主要内容,推出了朝山、游寺、民俗表演、特色美食等多个旅游产品。

此外,项目还特别推出了一系列亲近大自然的旅游项目,如山间徒步、摸鱼、采蘑菇等,让游客能更全面地体验到忻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4.川南竹海乡村旅游项目川南竹海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境内,是一个以竹海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项目。

竹海中遍布着众多竹制文化建筑和各种竹制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该项目推出的旅游产品包括竹林漫步、拍摄竹海风光、乡村宿泊等多个项目。

此外,项目还推出了赏花、赏鸟、自驾游等主题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5.秦岭红色旅游乡村旅游项目该乡村旅游项目位于陕西省华山市,主要是以秦岭红色旅游为主线,融合了地方文化、美食、民居等元素。

项目以关中红色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等为核心景点,推出了“寻找烈士足迹”、“革命历史印迹之旅”等多个旅游产品。

此外,项目还结合当地美食和传统乡村活动,推出了“品味红色美食”、“亲近自然乡村”等主题活动。

乡村文旅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文旅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文旅十大经典案例一、浙江莫干山:洋家乐的别样风情。

莫干山原本就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有大片的竹海。

后来啊,那些外国人发现了这块宝地,开始在这儿搞起了“洋家乐”。

这些“洋家乐”可不像咱们传统农家乐那么简单。

它们把西方的一些生活理念和建筑风格带了进来。

比如说,房子的设计很有创意,可能是用老房子改造的,保留了乡村的原汁原味,但是内部装修又特别精致,有大大的落地窗,早上一睁眼就能看到外面的青山翠竹。

而且啊,他们的服务也很独特,会提供一些西式的餐点,像什么自制的面包、新鲜的果酱,再加上当地的新鲜食材做的特色菜,那味道简直绝了。

很多游客都是冲着这种中西合璧的体验去的,莫干山就这么火起来了,成了乡村文旅的一个模范。

二、云南大理喜洲古镇:白族文化的魅力之旅。

喜洲古镇那可是充满了浓浓的白族风情。

一走进古镇,就能看到那些白族传统的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建筑上的雕花都特别精美,什么花鸟鱼虫啊,神话故事啊,就像看一部立体的历史书。

白族的扎染也特别有名,游客可以亲自去体验一下扎染的过程,把一块白布变成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还有啊,喜洲粑粑是必须要尝的,刚出锅的时候,外皮酥脆,里面软糯,麦香混合着馅料的香味,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吃着喜洲粑粑,再看看白族老奶奶在门口做刺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幅活着的民俗画。

这里的村民也很热情,会给游客讲白族的传统习俗,像本主节是怎么回事之类的,让游客深入了解白族文化。

三、四川成都明月村:陶艺与乡村的诗意融合。

明月村原本就是个宁静的小乡村,后来因为陶艺火了起来。

这里有很多陶艺工作室,不管是老手还是新手,都能在这儿找到乐趣。

你想啊,在一个充满田园风光的地方,找一间陶艺工作室,坐在那儿,把陶泥放在转盘上,慢慢地用手去塑造自己心中的形状,就像和泥土对话一样。

而且明月村的环境特别适合放松,村子里有茶园,空气里都弥漫着茶香。

除了做陶艺,还能去茶园采茶,体验一把茶农的生活。

村里的民宿也很有特色,很多都是由老房子改造的,晚上住在里面,听着外面的虫鸣鸟叫,就像回到了小时候的外婆家。

成都农旅融合先进案例

成都农旅融合先进案例

成都农旅融合先进案例
成都市在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和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政策和举措,以促进农旅融合,推动农村振兴。

以下是成都农旅融合先进案例。

一、建立农庄度假村
成都市新津区唐昌镇罏坝村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通过对罏坝村的自然、人文资源进行赋能,改造老井棚、民居等传统建筑物,建设并运营民俗文化和农庄度假村,定期推出各种特色农事活动和特色美食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二、开发特色农产品
成都市都江堰市的锦龙湖大草原生态种植基地,依托锦龙湖畔的自然优势和良好的土壤,创新种植方式,开发特色农产品——油菜花、苹果、核桃等。

基地内还安装了太阳能灯光以及智能喷灌系统,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让游客在体验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品尝到绿色有机的特色农产品。

三、创建乡村休闲游
成都市金堂县的麓湖塘村积极推动农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村里的设施和服务完善,游客可以参观农家博物馆、品尝山泉水鱼、观赏
乡土剧等。

此外,村民还开办了农家乐,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农家生活。

四、打造文化底蕴
成都市青白江区红岩村,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将传统的砖雕、石雕、木雕、铜雕等工艺与现代彩绘、剪纸等艺术形式结合,打造出一
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游客可以参观这里的农家乐、博物馆、艺术展览,并且可以观看乡土剧和传统民俗表演。

总之,成都市在农旅融合方面不断推出新政策和整合资源,助推农业
和旅游业的发展。

多项农旅融合的先进案例在全国也引起了越来越广
泛的关注,成为其他地区推进农旅融合的有益借鉴。

四川明月村乡村振兴案例

四川明月村乡村振兴案例

四川明月村乡村振兴案例四川明月村是一个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的小村庄,以其独特的风景和丰富的农产品而闻名。

近年来,明月村通过乡村振兴的措施,成功实现了村庄的发展和改善。

以下是关于四川明月村乡村振兴的一些案例:1. 旅游业的发展:明月村的自然风光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村庄周围有着壮丽的山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村民们利用这一优势,开设了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为村庄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2. 农产品加工:明月村的农产品丰富多样,包括茶叶、水果、蔬菜等。

村民们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他们制作了各种茶叶、果脯等特色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下市场进行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生态农业的推广:明月村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

他们采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方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他们还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提高了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品质。

4. 农村电商的兴起:明月村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了农产品的网络销售。

村民们将自己的农产品进行包装和宣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

这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还带动了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5. 教育资源的改善:明月村注重教育资源的改善,修建了新的学校和图书馆,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同时,他们还邀请了一些优秀的教师来村庄授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6. 乡村文化的传承:明月村注重传承和保护当地的乡村文化。

他们修缮了古老的建筑,举办了各种传统活动和文化节庆,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体验,增加了村庄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

7. 基础设施的完善:明月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注重改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方面。

他们修建了更宽敞和平坦的道路,改善了供水和供电设施,提高了村庄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8. 农民合作社的建设:明月村成立了农民合作社,通过集体经济的方式,推动农民的组织和合作。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

花香农居
荷塘月色
江家菜地
幸福梅林
东篱菊园
2、多元化乡村旅游知名案例——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
2、多元化乡村旅游知名案例——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发展的主要特点 “五朵金花”的前身是城乡结合部的“垃圾村”,也是“城中村”改造的难点村,又是未来成都市市区的风口绿地。市区两级政府提出了“开发、保护并举,利用、发展并重,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周边环境”的思路,突出了4个方面开发建设: 1. 坚持高起点规划 2000年在规划“五朵金花”建设规模时,成都市政府提出了用景点形式打造国家级品牌“农家乐”的总体方案,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能够给城乡居民提供市外休闲娱乐场所,有利于当地农民就地转市民;二是有利于保护大城市环境,按照国家5A级风景区标准,突出蜀文化民居风格,建成成都市郊区靓丽风景线。三是有利于形成“一村一品一业”产业特色,为失地农民就地安置提供就业支持等。对市政府的规划建设方案,多次举行由社会各界和规划区农民参加的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确定的规划方案,政府、企业和农户一张蓝图干到底。通过5年的建设和经­营,“五朵金花”一直保持着5A级风景区的风貌。 2. 坚持把农民摆在创业的主体位置 集中在一个区、一个街道搞涉及3000多户、10000多农民利益的大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在5年的建设发展中,没有因拆迁、占地等问题出现一例农民“告状”、“上访”,非法修建、违法经­营等现象,而是农民和政府拧成一股绳加快发展。最根本的做法是把农民摆在创业和受益的主体位置,从规划设计、建设发展到经­营管理等重要环节,各级政府都坚持让农民受益,尊重农民意愿,利用农民传统产业优势,提升农民产业规模,在发展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02
国外经典案例
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 1项目概况 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山间农家乐优秀案例

山间农家乐优秀案例

山间农家乐优秀案例山间农家乐是一种旅游形式,通过提供农家住宿、农田体验、乡土美食等服务,吸引游客体验农村生活。

下面是十个优秀的山间农家乐案例。

1. 案例一:云上农庄云上农庄位于云南大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农庄提供精致的农家住宿,客房设施齐全,设计充满乡土气息。

农庄还提供农田体验活动,如采摘水果、种植蔬菜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耕活动。

2. 案例二:山居农家山居农家位于四川乐山,周围山清水秀。

农家主人热情好客,提供家庭式住宿,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农家还提供自家种植的有机蔬菜,供客人品尝,让客人享受健康美食。

3. 案例三:竹屋农庄竹屋农庄位于浙江千岛湖,周围被茂密的竹林环绕。

农庄的住宿设施全部采用竹子打造,给人一种原始自然的感觉。

农庄还提供钓鱼、赏花等活动,让游客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4. 案例四:阳光农庄阳光农庄位于河北承德,气候宜人,阳光充足。

农庄拥有大片的果园和花海,游客可以在这里采摘水果、观赏花海,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农庄还提供农家餐饮服务,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肴。

5. 案例五:百果农庄百果农庄位于湖南岳阳,周围有丰富的果树种植园。

农庄提供果园参观和采摘活动,让游客亲自体验采摘新鲜水果的乐趣。

农庄还开设果树种植课堂,让游客学习果树种植知识。

6. 案例六:渔家乐农庄渔家乐农庄位于江苏太湖,周围环绕着湖泊和渔场。

农庄提供丰富的湖鲜美食,游客可以亲自体验捕鱼和烹饪的乐趣。

农庄还提供湖泊游船服务,让游客欣赏太湖美景。

7. 案例七:花海农庄花海农庄位于山东青岛,拥有绚丽多彩的花海。

农庄定期举办花卉展览和花艺培训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农庄还提供农业科普课程,让游客了解农业知识。

8. 案例八:茶园农庄茶园农庄位于福建武夷山,周围是茂密的茶园。

农庄提供茶叶采摘和制作体验,让游客了解茶叶的生产过程。

农庄还开设茶艺课堂,让游客学习茶道知识。

9. 案例九:红砖农庄红砖农庄位于江西庐山,建筑风格独特,由红砖打造而成。

农家乐型旅游乡村案例

农家乐型旅游乡村案例

农家乐型旅游乡村案例
农家乐型旅游乡村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村:依托司马台长城、古北水镇等资源,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目的地。

2.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以竹文化为主题,发展竹制品加工、竹林景观、竹林休闲等产业,成为农家乐旅游的代表。

3.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以徽派建筑和田园风光为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农家乐旅游目的地。

4. 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天险洞村:依托山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发展农家乐旅游和乡村旅游,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5. 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泰安村:以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观为特色,发展农家乐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成为成都及周边地区游客的热门选择。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依托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农家乐旅游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乡村旅游案例(PPT28页).pptx

乡村旅游案例(PPT28页).pptx

开原西站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 0.12.1820.12.18Friday, December 18,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7:00:5017:00:5017:0012/18/2020 5:00:50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12.1817:00:5017:00Dec-2018-Dec-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7:00:5017:00:5017:00Friday, December 18,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12.1820.12.1817:00:5017:00:50December 18, 2020
北京市延庆县柳沟村
——京郊火盆锅,生态豆腐宴
井庄镇柳沟村位于延庆县城东11公里,396 户1020口人,这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没有特殊 的自然人文优势,但凭借着传统的“火盆锅— —豆腐宴”,红遍京城。
2003年6月,柳沟村将传统的制作方法与现代 工艺相结合而成,推出“火盆锅、豆腐宴”。它 包括一个主锅、三个辅锅、三个小碗、三个大盘、 六个凉盘,并配有驴打滚、傀儡、三色豆渣窝窝 等十几种特色农家主食。冬天,暖融融的火盆, 热乎乎的豆腐,大家围坐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大千水上餐厅
庄园有机蔬菜
上海大千生态庄园----青浦朱家角600亩园地的生态庄园
大千生态庄园园内浓荫滴翠、廊桥曲 回、花茂果盛、鸟语蛙鸣,为上海近郊一 处集自然风光、田园野趣、生态环境、农 家生活于一体的大型户外休闲娱乐场所。
烧烤自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
案例1:广安武胜县白坪-飞龙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幸福美丽新村、农(林)业产业基地(园区)等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份规划建到底”的建设原则,进行整体规划与打造,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首个乡村类省级旅游度假区。

2011年,白坪飞龙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7256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98元,仅高于全县6.7%),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到2014年,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13382元,高于全县31.9%,其中全县农民人均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获得收入1200元,农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达到8.9%。

截至2014年12月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旅游相关从业人数达到22460名,农民通过从事度假区公益性岗位、旅游企业务工、自办客栈和农家乐等方式,15000余名农民实现就地就业。

案例2:汶川县水磨镇按照“农旅统筹、全域景区、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思路,坚持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农业生产与农业深加工、旅游度假与旅游康养和集体经济与共同增收“四位一体”原则,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先后成功举
办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2012中国乡村•欢乐健康游启动仪式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经验交流会,成功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在2008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水磨镇被全球人居论坛理事会授予“灾后重建最佳典范”的荣誉称号。

震前,汶川县水磨镇乡村旅游发展一片空白,震后三年恢复重建,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1年,汶川县水磨镇休闲农业产值2亿元,同口径增长200%;农民人均纯收入5152元,增长26.7%,其中农民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获得收入423元,占8.2%。

到2014年,汶川县水磨镇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11260元,高于全县17.4%,其中全镇农民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获得人均纯收入1779元,农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达到15.8%,比全省高7.8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在汶川等25个县(市、区)抽查调查结果,2014年全省农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达到8.0%)。

截至2014年12月汶川县水磨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从业人数达到5300余名(常住人口19230人,占27.56%),农民通过从事古镇管理公益性岗位、旅游企业务工、自办客栈和农家乐等方式,4200余名当地农民实现就地就业。

2014年汶川县旅游接待666.3万人次,旅游收入28.26亿元,乡村旅游产业正在成长为夯实底部基础、加快县域经
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案例3:大梁酒庄以“盘活生产要素、发展多元产业”为抓手,实施“产村一体”新模式,打破固有的“就居住建新村”、“就旅游搞开发”、“就农业种庄稼”的传统模式,以“田园耕种、收获酒粮、酿制琼浆、品尝佳酿、斗酒踏歌、休闲娱乐”等一系列的酒事活动筑起酒村的产业基础,实现一二三产的“联动互动”,并于2013年成功创建为五星级乡村酒店。

中国酒村一期工程“大梁酒庄”的建成,在促进产业多元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文笔山村及周边老百姓的多元增收,年人均收入 3.5万元以上,带动劳动力就业比重占全村的15.4%;截止2015年2月,现有从事旅游接待的员工180余人,酿酒生产员工20余人,从事农业生产员工100余人,全部为当地农民。

同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猕猴桃、无公害蔬菜13户,养殖跑山鸡、饲养土山羊20余户。

案例4:泸州龙洄酒庄,是按照“产业带动旅游、旅游反哺产业、三化带三农”的发展模式,以“传统酿酒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循环经济产业”三大产业为内容,整合“种植、酿造、储存、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生产、文化旅游”等七大业态,按照“酿酒造园、旅游兴园、新经济模式富民”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集产业、文化、生态、旅游、商务、休闲、度假、居住等多元为一体的示范区。

酒庄自2014年建成以来,实现庄园综合旅游收入近600万元。

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白酒酒庄联盟成立大会”和“世界金牌酒庄庄主论坛”,被授予“中国白酒酒庄联盟标准认证001号牌”。

不到一年时间,龙洄酒庄已接待国内外客12万人次,承办各种国际、国内会议100多场次。

旅游相关从业人数达到500多名,农民通过从事度假区公益性岗位、旅游企业务工、自办客栈和农家乐等方式,280余名农民实现就地就业。

直接带动附近村民从旅游方面增收800多元,农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达到8.17%。

案例5:巴中平昌县借国家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树立全域旅游、全域规划、全域景区理念,坚持把城镇当景区、把新村当景点、把道路当精品旅游走廊打造,充分融入文化元素,依托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6个、示范村1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1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6个,走出了一条山区农业大县、旅游经济新县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平昌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统计,2014年平昌县接待旅游213.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7.7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15.7%,乡村旅游产业正在成长为夯实底部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